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区卫生服务的痛点

社区卫生服务的痛点

社区卫生服务的痛点

社区卫生服务的痛点范文第1篇

新医改带来新变化

一到冬天,宋阿姨总会犯咳嗽的老毛病。根据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这种呼吸系统的慢性病接受“三伏贴”治疗会有很好的疗效。“三伏贴”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在农历夏天最热的三伏天时在患者后背的一些穴位贴上膏药,以缓解冬季易发的哮喘、气管炎、鼻炎等疾病的症状。虽然许多大医院都能提供贴敷治疗,但是“挂号的人太多,根本排不上队。”宋女士向记者透露,“另外,大医院离家远,特别是天气又热,路上的奔波再加上长时间的等候,我的身体承受不了,所以只能放弃贴敷治疗。”从2010年起,北京市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始提供“三伏贴”服务,像宋阿姨这样有需求的居民现在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这项医疗服务,省去了跑大医院排队等候之苦。

从中医保健到西医治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所提供的全方位服务现在已经成为居民健康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北京市西城区展览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记者看到前来看病、开药以及进行健康咨询的人络绎不绝。整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科室设置和诊疗设施都不亚于二、三级医院。不过就在几年前,提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们的印象还大多是设备简陋,门庭冷清。医疗改革之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依靠自我创收,在行业中并不占优势,负债经营的不在少数,这直接影响到了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老百姓不信任基层医疗机构的水平,无论大病小病都必须到大医院看才放心。这不但使大医院超负繁忙荷的运青转岛,前老湾百港集姓装也箱深码受头“看病难,看病贵”之苦。

2006年10月,中国明确了医疗改革的方向,即“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健全医疗保障制度,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规范公立医院管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的基础环节,成为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突破口。此后5年中,社区医疗建设开始快速发展。国家同时明确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此次医疗改革,中央财政投入600多亿元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

政府的财政支持直接体现在让利于民。2006年12月,社区基本药品实现政府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和零差价销售,减少了药品的流通环节,在保证药品质量的同时降低了药品价格。宋女士对此深有体会:“如果开同一种药,社区医院的花费比三甲医院要低。现在我们不用为了开药而去大医院排队挂号,确实减轻了不少负担。 ”

如今的社区医院在设施、人力及医疗服务水平上都显著增强。2012年1月,北京市副市长丁向阳在市政协社会管理专题座谈会上表示,在北京,目前到基层就诊的患者比重已经从2006年的5%提高到2011年的超过40%。

健康防火墙

社区医院对普通百姓的吸引力不仅仅停留在看病方便快捷这一层面。随着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社区医疗站点为居民提供的服务也更加多元。

早上9点,当很多病人还在大医院里为排队挂号而焦急的时候,家住牛街的张女士已经在宣武医院接受完诊疗,准备回家了。这是因为张女士所居住的西城区已经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和三甲医院之间建立了转诊关系。“社区医生根据我的病情判断是否需要转诊到大医院,他们会帮我联系预约大医院的接诊医生,比我自己到医院或者通过网上挂号要方便多了。”张女士说。

与大医院的有机对接仅仅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所提供的诸多惠民服务中的一项。按照要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着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医疗、康复等六位一体的职能。北京市西城区展览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常淑玲告诉记者:“社区医院的服务针对的是人、家庭和社区,这一点与大医院只针对疾病的理念是不同的。”通过分析患者及其家庭的健康情况,社区医院可以掌握社区居民的总体健康状况,疾病流行态势以及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因素。以此为依据,社区医务人员可以对不同人群提供有针对性的卫生服务。

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各项服务中,慢性病管理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糖尿病患者已达9200万人。此外,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发病率近年也呈上升趋势。常淑玲表示:“这些疾病都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因此老百姓身边的基层医疗机构在慢性病预防和控制上有着自己的优势。”根据慢性病患者的特点,各地社区医疗机构开设了“知己健康管理”服务。社区医生结合监测数据分析患者在饮食和运动中所存在的问题,为不同病症的患者打造出“饮食处方”和“运动处方”,很多慢性病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的同时,生活方式上也逐步改变,从饮食的合理搭配到科学规律的运动,社区医生的指导和建议提升了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的能力,也培养了居民健康自我管理的意识。为了引导整个家庭逐步建立起健康的生活方式,社区医院还为慢性病患者的家庭成员组织健康培训,培养家庭保健员。家住朝阳区的刘伟现在就是北京12万名家庭保健员中的一员。自从丈夫被查出患有冠心病后,刘伟就在家中承担起协助社区医生监控丈夫病情的职责。“老伴刚得病时,我对冠心病还没有什么了解,出现紧急情况总是很慌张。通过社区组织的培训,我学习了冠心病康复训练方法和对心梗的抢救方法。”刘伟说,“现在我相当于老伴身边的全天候‘医生’,我们心里都踏实多了。”

根据社区医院重点服务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的原则,很多社区卫生机构在提供常规医疗服务之外,还针对本地区的特点开展各种服务。北京市西城区西长安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辖区的空巢老人举办俱乐部,定期进行心理辅导和健康讲座。展览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则将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发挥到社区卫生服务当中。开展针灸、推拿、按摩、药膳等中医康复治疗项目,运用中医理论对社区中慢性病高危人群和亚健康人群进行生活方式和行为干预。宋女士以前很少看中医,主要是因为在家煎药太麻烦。“但是这两年开始,社区医院可以代煎中药,而且煎药费也纳入医保,可以享受正常的报销。”由于中药的毒副作用相对较小,适合慢性病的治疗,因此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居民像宋女士一样愿意在社区接受中医诊疗。

遇到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防控工作上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09年甲流疫情爆发时,全国各地的基层医疗机构对辖区内的归国人员进行观察,对发热呼吸道病人进行巡查随访并负责对社区公共场所进行消毒。社区医院的规模虽然不大,但却为全民健康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火墙。

“亦医亦友”的全科大夫

对于居民来说,社区医生是离老百姓最近的医生,是居民健康的守门人。宋女士说:“相比于大医院的大夫,社区医生更有耐心,可以将病情深入浅出地给病人讲解。”社区医生与患者更像是相识多年的老友。他们将每位病人的病症、病史乃至生活习惯都记在心上,这些看似琐碎的信息有时却能解决大问题。西城区展览路社区居民曹国芝因为身患肩背部筋膜炎,常受肩背疼痛的困扰。一天,她因为胸背疼痛又来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接诊的郭大夫对曹女士的健康情况了如指掌。以郭大夫的经验,曹女士的疼痛点一般非常明确,但这一次,疼痛却遍及整个背部。郭大夫马上意识到疼痛并不是由肩背部的老毛病引起的,他建议曹女士接受心电图检查。果然,心电图显示背痛是心梗的前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和护士立即以最快速度将曹女士转诊到人民医院,并联系到了曹女士的家属,为挽救病人生命赢得了有效时间。

这种亦医亦友的关系在“家庭医生式”服务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家庭医生式”服务的团队一般由一名全科医生、一名社区护士和一名预防保健人员组成,为社区内的家庭免费提供“点对点”管理,定期上门随访,跟踪病情变化,提供健康评估。在“家庭医生式”服务团队的工作中,社区居民与基层卫生工作者也建立起超越医患关系的感情。“家庭式医生”服务团队不仅24小时待命,逢年过节还常常为贫困家庭或者行动不便的残疾人送去温暖。很多空巢老人更是把“家庭医生式”服务团队视为自己的亲人,除了身体健康问题,心里的孤独烦恼也愿意和社区医护人员诉说。

社区卫生服务的痛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药品;不良反应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的最基层单位,具有靠近居民,就医及时、便利等特点。药学服务是整个医疗服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区药学服务在早期干预药品不良反应(ADR)、保证患者健康方面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研究社区卫生服务中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和影响因素,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我社区自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收集ADR报告125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社区5年来ADR报告125例,资料来源于社区居民健康档案调查。

1.2 方法 对报告中患者的年龄、性别、ADR类别、涉及药品类型及累计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3.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

2 结果

2.1 性别 125例ADR报告中,男60例(48.0%),女65 例(5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ADR发生与性别无关。

2.2 年龄 年龄最小1岁,最大的89岁,其中以>60岁年龄段居多,占34.4%,且年龄越大,ADR发生所占比例越大,说明年龄越大,ADR的发生率越高。

2.3 涉及药品类型 涉及药品品种包括:抗微生物类药物68例(54.4%)、中药类35例(28.0%)、消化系统类药物5例(4.0%)、呼吸系统类4例(3.2%)、泌尿系统类药物1例(0.8%)、其他12例(9.6%)。

2.4 累计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 累计器官、系统中皮肤系统、神经系统、全身性损害占前三位,具体见表2。

表1

ADR累计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例,%)

累计器官、系统例数构成比临床表现

皮肤系统3628.8皮疹、荨麻疹、瘙痒、脱屑

神经系统2318.4头痛、头晕、失眠、肢体麻木

全身性2116.8过敏性休克、疼痛、浑身不适

胃肠系统1612.8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呼吸系统118.8咳嗽、哮喘、呼吸困难

心血管系统75.6心悸、心律失常、血液偏低、心电图异常

血液系统54.0血小板增多、减少、出血

泌尿系统32.4肾功能异常、尿频、尿急、尿失禁

其他32.4关节痛、肝功能异常

3 讨论

ADR主要是指合格的药品在正常的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它的发生受医学研学技术和人们认识水平的限制而导致的必然现象。不但增加了

作者单位:311201杭州萧山区蜀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且有时给患者的身心乃至机体造成药源性损害[1]。所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药品不良反应的检测,有利于加强对药物临床使用安全性评价,避免同一药品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从本次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ADR发生与性别无关,但是年龄越大,ADR的发生率越高,这是由于随着机体的衰老,血浆蛋白与药物的结合力也下降。发生ADR最多的药品种类为抗微生物类药,社区用药品种单一,主要针对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抗微生物类药为常用、多用品种。虽然适当的合并用药能起到增强疗效,但多数情况下会发生ADR。所以社区医生在用药时,应注意药品的选择、给药方案、感染途径、疗程及联合用药等情况,如必须使用应进行皮试,从而避免或减少ADR 的发生,做到安全合理用药,并尽量避免多种药物合并应用。当前社区医疗机构一方面要加强有效的宣传,提高社会各界对ADR的认知度,另一方面要对社区医师进行业务培训,提高社区医疗机构ADR监测人员的素质,进一步规范用药方案,做好合理安全用药。

参 考 文 献

社区卫生服务的痛点范文第3篇

社区健康教育是指以社区为单位,以社区人群为教育对象,以促进社区居民健康为目标,有组织、有计划、有评价的健康教育活动与过程。其目的是发动和引导社区居民树立健康意识,关心自身、家庭和社区的健康问题,积极参与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养成良好卫生行为和生活方式,以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和群体健康水平。2000年初,在江苏省溧阳市人民政府及市卫生局,南渡镇人民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我院(溧阳第四人民医院)成立了“南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南渡镇及以下三个乡设立了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8个社区卫生服务点。服务人口6.89万人。我院自2000年初开展社区卫生服

务健康教育工作,现就7年来的工作实践及社区居民保健、医疗存在的误区做一简要介绍,并谈几点体会。

1 具体做法

1.1 形式多样大力宣传社区健康教育政策、内容 加强政府领导、健全网络,加大投入、落实经费,抓好试点、以点带面,扩充内容,开展多种形式教育活动,如播放录像,发放健康教育读本,编制专题片,开展专家咨询,编制《农村卫生保健知识读本》,举行卫生保健知识竞赛或卫生保健联谊活动。举办“社区健康教育学习讲座”,全面开展社区健康教育。认真学习《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宣传手册,解读《溧阳市市民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问答(160)题》,定期开展疾病普查,建立慢性疾病档案,在街头举办特定病种义诊。

1.2 建立社区健康档案,开展社区健康教育 开展了社区卫生状况调查,在社区内发放32000多份居民健康状况调查表,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建立了16000多份家庭健康档

案,300多份“低保户”健康档案。通过调查,为社区卫生服 务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数据资料。

1.3 开展疾病普查,建立慢性疾病档案 7年来,我院在各个社区服务站、服务点,重点对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病、肿瘤、妇女生殖系统感染、乳房疾病、消化道疾病筛查的患者进行调查随访并建立档案,通知他们定期到服务站进行检查,指导日常生活及保健方法。经常聘请上级医院知名专家来院免费提供单病种讲座,定期派专家坐诊。

2 社区居民保健、医疗还存在误区

2.1 用药不规范 过分地担心药物的副作用而随意减药,比较常见就是高血压病的治疗,中、短效药1天仅用1次或2天1次。用药的间隔时间不根据医生的嘱咐或药物的“半衰期”来决定。 用药后测量血压,血压一旦正常就减量或停药。平时监测血压,往往不吃药而来测量血压。因担心西药的副作用而仅用中药如珍菊降压片、复方芦丁片、罗布麻片等,中药只能作为辅助用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证据单靠中药就能降压。规范的血压监测是服用降压药后2~3h测血压,此时的血压才能真正反映用药后的目标血压。糖尿病亦是如此,血糖监测稍高一点就要换药,正常就要减量或者停药。规范的血糖控制必须是空腹血糖和餐后2h

血糖在正常范围内。滥用抗生素,如刚开始感冒就服用“消炎药”、或要求医生大输液(一定要加抗生素)。滥用抗生素的后果是当真正需要用的时候,就选择不到合适的抗生素可用,因为细菌产生了耐药性。静脉给药比口服生效快,其实并不是如此。如肠道感染,口服药物在肠道的药物浓度高峰比静脉给药还要快;眼部疾患用抗生素和抗病毒的眼药水1h 1次交替用药,睡觉时涂眼药膏,局部药物浓度可有效地治疗大部分由感染引起的疾患。

2.2 回避治疗 有些错误的观念很难纠正,如用了治疗失眠的药就停不了;吸氧后就拆不掉了;夏季因为出汗而不服中药;产妇生产后服用中药后会发胖;阴雨天气不针灸等等。这些没有科学道理的东西,影响了几代人的生活。社区卫生服务要耐心、细致地纠正居民的陈旧观念。

2.3 生活水平的提高与营养失衡,保健品替代药品 少吃不等于不吃,好吃并不可以天天大吃大喝。高血压不吃肥肉,长期不吃动物性脂肪,会导致脂溶性维生素的缺乏。营养物品的“金字塔”结构还是要反复强调的。保健品是不能讲疗效的,有治疗疾病功效的是药品,二者是不能混淆的。保健食品仍然是食品,国家对食品与药品的管理是明确界限的。寄希望保健品保护健康的同志们,千万不要忘记食物多样化和食品的“金字塔”结构。

2.4 不拄拐杖 老年朋友们,当有明显的髋、膝关节骨性关节病变时,一定要拄拐杖,千万不能怕“难看”。没有出现明显的负重关节病变时,最好用上拐杖,这从力学角度很容易理解:两肢承担的重量分解到三“肢”来承担了。既能缓解负重关节、脊柱的受力;又不易摔跤。

2.5 “神汉”、“巫婆”粉墨登场,相信“偏方”及“土方法” 医学科学不去占领农村“阵地”,那伪科学必然去占领。不管什么病都是用一种方法或一种药去治疗,这竟然不能引起居民怀疑,回来后还神乎其神地宣传起来,如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用金器牵拉或用黄鳝血外涂。什么病都是一样的治法,瘫痪也能治;乙肝“大、小三阳”的治疗都是喝“……乙肝饮”,承诺几个疗程后会转阴,结果钱没少花、罪没少受,疗效一点也没有。听信摆地摊行医的话,“有病治病,没病防病”。这药是造不出来的,“是药三分毒”——药物都是有副作用的,中草药也不例外。中医认为“用药如用兵”——选用中药时要认真对待,药物的四气五味、配伍的君臣佐使要考虑清楚。通过邮局邮寄治疗支气管炎、“老慢支”的药物往往使患者病情一时能缓解,但最终造成多脏器功能不全而危及生命。儿童流行性腮腺炎往往单用中草药外敷,而导致延误病情,错过最佳治疗时期。其实居民的所谓经验往往是建立在有“自限性”疾病的基础上的,疾病的自愈性,被居民误认为是他们所谓“治疗”的结果。由于医疗卫生知识的缺乏,才会把这些偏法沿用至今,所以需要我们积极去做科普健康知识宣传,让人人都懂卫生健康知识。转贴于

2.6 过分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要求检查和过度用药以“巩固疗效” 骨及骨关节的退行性改变,一般地说:肯定在退变,要想完全阻止是不可能的;而且这种变化是不可逆的。合理的生活方式和运动方式可以减慢退变。如想通过非手术疗法改变骨质增生,《健康报》(2005年6月29日第5版)于斌撰文“药物真能消除骨刺吗”:……显然骨质增生是人体一种修复反应,就像伤口里长出新肉一样。……据病理研究,在20岁人的关节标本中,已找到退行性变化的证据,到40岁时,90%被调查的负重关节(髋、膝)都有增生性改变,但是仅1/3患者有相关的症状。……那么我们再说一下骨刺的治疗。首先我们知道除了少数特殊部位的骨刺可能引起症状外,大多数骨关节炎患者的疼痛和骨刺无关,对于这些患者,治疗骨刺是完全不必要的。其次,骨质增生是软骨破坏后引起的修复反应,因此治疗骨刺首先要防止骨质破坏。显然,应用药物抑制骨质增生是徒劳的。最后,增生的骨刺和正常骨并无区别,表面有透明软骨覆盖,只要稍微思考一下就会知道药物是不可能消除正常骨质的。而且增生骨和周围正常骨之间并无界限,他们混为一体,药物怎么可能区别哪些是增生骨,哪些是正常骨呢?到此,您该知道社会上一些所谓的抑制或消除骨刺产品是不可能的了吧!事实上,目前对骨刺只能是对症治疗,通过中医针灸推拿或活血止痛的膏药、中成药或西药镇痛等,一旦疼痛消失或根本就没有疼痛,治疗也就失去意义了。我们不要迁就或恐吓居民,造成过度医疗。颈腰椎椎间盘的膨出或突出,也是不可逆的。所谓“回纳”椎间盘、增加椎间隙的距离等都是没有科学根据的。人体骨及骨关节是相当稳定的,既没有必要,也绝不可以使之发生急剧变化。影像学检查报告有骨质增生和椎间盘膨出或突出,往往给患者造成恐惧心理,其实是大可不必的,只要通过适当的治疗,是完全可以缓解症状的,有资料报道仅有10%的椎间盘病变需要手术治疗。骨本身(有机质成分:主要是胶原蛋白,无机质成分:主要是磷酸钙和碳酸钙等)也在发生缓慢的变化,成年人有机质成分占1/3,无机质成分占2/3,有机质和无机质的结合,使骨既有弹性又很坚硬。小儿的骨无机质含量较少,有机质较多,因此弹性大而硬度小,容易发生变形;老年人的骨则与此相反,含有机质较少而无机质相对较多,因此较易发生骨折。椎间盘髓核中水分的减少,使胶体的“水垫样”作用减弱,纤维环也可能变硬变脆,增加了破裂或突出的可能性。脊柱及四肢运动性损伤中,软组织病变最多,骨关节疾病次之,血管性病变较少见。过分担心自己得的是少见的疾病,遇上疑难杂症了。这种心理对健康是极不利的。担心疾病复发,其实有许多疾病是不存在复发之说。有些居民因上次摄X线片报告有骨质增生,又是吃药、又是打针……现在想摄片看看骨头长得怎么样了。乙肝“大、小三阳”的频繁检查,医生告诉说要定期检查,一般没有症状的情况下,可以3~5个月检查1次。

3 体会

3.1 防重于治,预防为主 有资料显示:花1元钱用于预防疾病,可以节俭10元卫生资源。就个人而言也是既节省钱,人也少受病痛之苦。通过2003年的一场“非典”之战,使我们学会了洗手及预防感冒,当时许多好的卫生习惯和良好的生活方式是一直要反复强调的。相当一部分运动系统的疾病,通过坚持做适度的功能锻炼是可以收到满意的效果。例如做“米”字形的颈部操可有效地缓解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症状、腰部做“大雁展翅”、“五点支撑”、“三点支撑”等,肩关节周围炎作“爬墙运动”,作上标记,随着记号的上升,慢慢地信心也会增加。运动量要循序渐进的增加,运动要持之以恒、多样化,以达到控制体重、增加肌肉的力量和韧带的弹性。肥胖症及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症,成为现代病、富贵病的代名词。良好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和适度运动是可以有效地减少发病率的。既没有“管住自己的嘴”、又没有“迈开自己的腿”。有一些减肥心切的女士,听信短时间内减多少斤体重等等谎言,结果是对自己的健康造成伤害,体重的相对稳定对健康是相当重要的。即使需要减肥,要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运动或针灸等,以达到平稳缓慢地减轻体重。

社区卫生服务的痛点范文第4篇

近年来因为经济模式的改变和群众对疾病保健需求的不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建设规模正在不断壮大和完善,实践证明社区卫生服务是满足居民基本医疗服务需求的最佳方式。为了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快捷、优质、价廉、综合的卫生服务,必须寻求合适的社区卫生医疗设备与人员的配备。而超声影像诊断因其实时性好、无痛、低成本、诊断作用明显等优势必将成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本配置。本文主要以笔者长期在社区基层从事超声的经验就超声诊断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重要性进行探讨。

1. 超声影像诊断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可行性

社区卫生主要服务于个人、家庭和社区,提供集“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及计划生育”六位一体的卫生服务。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工作生活多方面压力的增加,许多疾病的发生率均呈明显上升趋势。如肝脏肿瘤、脂肪肝、胆囊结石、胆囊炎、肾结石、子宫肌瘤、盆腔囊肿、乳腺增生与肿块等等,这些疾病在大医院检查的话都需要人们花上大量的时间、金钱和精力。其实凡是学过医学的人都知道,这些疾病如果在社区中只要通过超声检查就可得到明确的诊断。而在疾病预防筛查工作中,超声诊断更是有着不可缺少的地位。而昆山市各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都配备了彩色或黑白超声诊断仪,完全可以对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做出正确的诊断。

2. 超声影像诊断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必要性

现代超声影像诊断在临床诊疗工作中的地位不言而喻,随着社区卫生工作中展开了对许多疾病的筛查,超声诊断更是筛查的主要手段。比如健康人群的体检、老年人体检、妇女病普查等等,在每年进行的这些检查中,都会因为超声诊断查出很多以前人们并不知道的疾病。而随着人们对疾病认识的提高,对超声检查的要求也在增多。无论是在社区医疗工作中,还是在社区卫生为大批人群体检时,可能因为各种原因造成没有超声检查时,人们都会觉得这种检查太马虎,只作表面文章,没有达到他们的要求,而很多时候人们来体检也都会看有没有超声检查,如果没有的话,人们就不会那么重视和积极了。

社区卫生服务的痛点范文第5篇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3.03.048

中图分类号:R2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3)03-0102-03

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社区(以下简称“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一家小型综合性医保定点的基层医疗机构,肩负着辖区内居民的保健任务。近年来,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患者到基层医疗机构就诊的人数逐年增多,药品的销售量也在逐年增长。中成药具有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等优点,长期以来受到临床医师和患者的喜爱。笔者现以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0-2011年药剂科出库数据为依据,对中成药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用药金额进行统计分析,以了解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成药的应有情况和用药趋势,为采购和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全部资料数据来源于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计算机数据库,收集2010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出库的数量和零售金额,并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进行了关联、排序、分类等统计处理。

采用限定日剂量(defined daily dose,DDD)分析方法,计算药物DDDs和日用药金额。每种药品的DDD值根据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的日剂量为准,药典未收载的药品结合药品说明书及临床实际情况制定。

DDDs=药品消耗总量/药品DDD值。DDDs反映该药品的用药人数[1],DDDs越大说明患者对此药品的选择倾向越大。

日用药金额(元)=药品年销售总金额/DDDs。

金额排序与DDDs排序的比值反映销售药品与用药人数是否同步:比值接近1.0时,同步性良好;比值大于1.0,表明用药因素占主导地位;反之,价格因素占主导地位。

按照2011年品种的销售金额和DDDs排序,筛选出前20位中成药进行综合统计分析。

2 结果(见表1、表2)

3 分析

3.1 药品销售金额分析

根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品零差率销售政策”[2],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成药品种全部从“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药品采购平台”上采购,其品种分为零差率和非零差率两类药品。2010年共有240个品种,销售总金额981.44万元;2011年有239个品种,销售总金额1364.53万元。2011年比2010年销售金额增加39%,说明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1年中成药销售呈增长态势。

表1显示,2010年和2011年销售金额居前20位的中成药的销售金额分别为589.08万元和804.52万元,占全年中成药总销售金额的60%和59%,这说明前20位药品的销售情况在总的中成药品种购销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从表1中可以看出,天丹通络胶囊、止嗽定喘丸、脉血康胶囊、灯盏生脉颗粒4个品种是2011年新增药品,其余26个品种的销售幅度全部超过2010年,其中增幅最大的品种为消痛贴膏,增幅为126.07%,最小的品种为舒血宁注射液,增幅为3.89%。以2011年销售金额前20位药品为准,其中消痛贴膏从31位升至第19位,其余几种药品排位变化不大。其中零差率中成药12种,销售总金额464.55万元,占全年中成药销售金额的34%;非零差率中成药8种,销售金额339.97万元,占全部中成药的25%。

从表1还可看出,在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销售的中成药前20种药物中具有祛瘀、复脉、清热开窍功效,属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品种有舒血宁注射液、脑心通胶囊、稳心颗粒、复方丹参滴丸、血栓心脉宁片、松龄血脉康胶囊、天丹通络胶囊、养血清脑颗粒、脉血康胶囊、培元通脑胶囊、牛黄清心丸、银杏叶片、灯盏生脉颗粒计13个品种,其销售金额总计为578.35万元,占全部中成药销售的42.38%。这表明,来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患者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比例较大。

3.2 用药频度分析

由表2可看出,2010年DDDs排序前20位的品种有17个继续在2011年保持前20位,其中有3种药品位置保持不变,有16种药品的位置有所变化,但变化幅度不大,只是前后位置相应调整,表明这些药品的用药顺序相对比较稳定。有2个品种从2010年排名20位以后上升到2011年的前20位,但位置变化的幅度也不是很大。这进一步表明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用药结构变化不大,仍然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在临床应用上占有重要地位。

3.3 销售金额排序与用药频度排序之比及日用药金额分析

由表1、表2可知,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DDDs排名前20位中成药的日用药金额在10元以下的有18种,其中有17个品种是零差率中成药,说明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品管理严格,认真执行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品零差率销售政策”,严格采购,合理使用。其中,复方丹参滴丸、脑心通胶囊、银杏叶片、稳心颗粒4个品种用药金额和DDDs排名都靠前,说明来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心血管疾病患者较多。

金额排序/DDDs排序

4 小结

中成药来源于天然药物,按照中医理论,在治病、养生领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在治疗一些慢性病方面更有其独特的优势。随着近年医疗体制改革深入,基层医疗机构软硬件条件不断完善,更多的患者愿意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使中成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销售量逐年增加。从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成药前20位的品种构成可发现,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成药多是用于治疗慢性病(如心脑血管疾病、腰腿痛)、常见病为主的药物,且多属于零差率中成药,临床医生和患者愿意使用这些价格低廉、疗效确切的药品。药品零差率销售是医疗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措施。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化,中成药会在临床上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邹豪,邵元福,朱才娟,等.医院药品DDD数排序分析的原理及利用[J].中国药房,1996,7(5):215-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