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旅游市场特征

旅游市场特征

旅游市场特征

旅游市场特征范文第1篇

关键词:奉化;国内旅游;行为特征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2-0079-02

一、奉化旅游市场发展现状

奉化市位于浙江省东部、宁波市区南面,全市陆地面积1 249平方公里,海域面积96平方公里,海岸线长61公里,地貌构成“七山二水一分田”,东部为沿海,中部是平原,西部乃山地。一流的生态环境、丰富的山水资源和深厚的人文积淀一直是奉化发展旅游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奉化旅游产业保持着较快的发展势头,旅游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2010年全市游客接待量1 002.4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5.05亿元,同比2005年456.25万的接待人次和15.33亿元的旅游总收入,平均增长率为17.04%和26.67%,游客接待总量稳居宁波各县(市、区)首位。

然而,作为旅游大市的奉化,仍然面临着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旅游资源整合不足、产业关联带动作用不强、旅游企业自身缺乏竞争力等问题。现对奉化国内旅游市场特征进行研究,以期能为进一步开拓奉化国内旅游市场提供参考。

二、奉化国内旅游市场特征

该调查问卷主要集中在奉化溪口镇旅游景区、奉化市区及宁波市区人群流动密集点进行发放,调查共发放问卷3 000份,回收有效问卷2 846份,问卷有效率达到94.87%。调查对象包括当地和外地游客、本地居民、外来人员等。在完成数据收集之后利用SPSS17.0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并总结奉化国内旅游市场特征。

(一)以短途市场为主,自驾游市场潜力大

调查显示,浙江省内是奉化旅游的主要客源地,共有54%的调查样本来自浙江省内;同时,省外客源地主要是上海、江苏、福建等省市;此外,也有少量来自港澳台及海外地区的游客。由此可见,奉化旅游客源市场中大部分游客来自浙江省内以及长三角地区的周边省份,均属于短途出行;而珠三角、港澳台以及海外等地区的中长途市场则未得到良好拓展,这都与奉化的旅游交通状况、旅游宣传效应、旅游者出游时间、消费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有关。

同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高达72%的游客愿意选择自驾车作为自己出行奉化的方式。因此,奉化发展自驾旅游的潜力较大。随着时代的发展,旅游已经从大众化进入个性化阶段,游客越来越在意旅游的个性化和自由度,而越来越多的游客也有条件采取自驾作为旅游方式。

(二)以短期停留为主,游客消费水平较低

调查结果显示,游客在奉化一般一次旅游活动时间持续在2—3天的人数占大多数,达到47%;其次是驻留天数为1天的游客,有40%。可见,大多数的旅游者将奉化旅游看做1—3天的短期旅游。奉化旅游深度开发不足、休闲项目与度假设施不丰富是造成游客在奉化短期停留的原因之一,因此,在实际规划设计中,应合理安排旅游线路,丰富旅游产品种类,有效整合“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从而延长游客驻留时间。

通过对在奉化旅游期间总消费(不含住宿费用)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大部分的游客在旅游消费上持理性态度。游客旅游期间总消费包括交通费用、门票费用、餐饮费用以及购物费用、娱乐费用、休闲费用等。由于本次调查对象多为省内游客,因此,其交通费用并不占据大头;在现场调查中,有不少游客反映溪口雪窦山风景区的门票费用偏高。因此,剔除这两项费用后可以发现,奉化游客的消费处于中低等水平,高消费的游客较少,这与之前游客收入水平的调查情况一致。游客停留时间较短、旅游商品缺乏创新、高端休闲项目乏善可陈等是造成该种现象的部分原因。

(三)智慧旅游前景看好,滨海旅游潜力无限

在对游客对于奉化旅游形象认知调研中发现,游客对于奉化打造“智慧”与“滨海”型旅游目的地的认同度较高。这说明,游客对于智慧旅游与滨海旅游的兴趣很高,并认可奉化具备打造成智慧与滨海旅游目的地的巨大潜力。

为加快现代服务业的信息化进程,“智慧旅游”的发展得到了国家旅游局的高度重视。在调查中也发现,游客普遍认为奉化具有发展智慧型旅游目的地的可能,智慧旅游工程的打造将深化游客的互动体验并更有效地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游客们也比较期待奉化能够建设成为智慧型旅游目的地。因此,奉化努力发展智慧旅游已是大势所趋,这必将使奉化旅游业发展成为游客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目前,滨海旅游是世界旅游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沿海岸发展成为世界主要城市群发展的主要方向,而海岸生活则代表着国际化的居住方式和潮流。

在奉化象山港湾北岸,背山面海,阳光充足,拥有未经开发的曲折多姿的63公里原生态岸线,被形象地称为“阳光海湾”。丰富的沿岸海岛、生态海岸、滩涂湿地及自然山景、渔乡特色等自然生态景观资源使得奉化具备成为国际级滨海度假区的开发条件。调查发现,大部分游客对奉化美丽的滨海景色与海岸风光表示认可;同时,认为奉化具有开发滨海度假、海上运动及海洋旅游的巨大潜力。被誉为“中国巴厘岛”的“阳光海湾”项目是目前华东地区休闲旅游单体投资最大的建设项目,建成后将促使奉化成为真正的宁波“滨海客厅”,从而大大提升奉化乃至整个宁波旅游的国际化程度。

三、奉化国内旅游开发策略

(一)整合资源,合理规划

奉化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既有优美的自然风景,又有深厚的人文底蕴,但是长期以来,奉化旅游一直局限于溪口,滕头生态旅游区、弥勒文化佛教胜地以及东部滨海地区的旅游潜力始终没有很好地加以挖掘,对全市旅游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并将单一观光型旅游产品转变为观光、休闲、专项旅游产品相结合的复合型多元产品体系势在必行。

因此,奉化旅游产业在项目规划中要形成以溪口镇为主的民国文化板块,以弥勒大佛景区、岳林寺等为主的佛教文化板块,以滕头生态景区等为主的生态板块,以水蜜桃节、草莓节、桃花笔会、海洋文化节等为主的节会板块等,在发展中实现成熟板块带动新生板块的发展,实现奉化旅游的华丽转变与成功转型。

(二)产品创新,产业融合

奉化旅游休闲产业的经济规模较小,产业体系有待提升和延展,休闲产品种类不丰富;度假产业深化程度不够,对相关产业带动性作用的潜力尚未完全发挥,造成游客在奉化逗留时间短,消费水平不高,产业拉动效应不显著。

因此,在现有产品与项目建设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和导向,结合奉化旅游发展实际,培育发展以滨海度假、康体保健、汽车露营、温泉疗养等为特色的旅游新业态,建成以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文化体验、运动养生、商务会议等为主的复合型、多元化旅游产品体系。同时,加强旅游产业与农林、商贸、文化创意等相关产业的统筹协调,拓宽旅游发展的新领域与新空间,实现由旅游大市向旅游强市转变。

(三)科技引进,人才保障

结合现代旅游需求,大力推行智慧旅游,引入无线信息岛,发展旅游物联网,充分利用奉化资源打造房车露营地、自驾游营地、海洋度假、生态养生等新型旅游形式。目前,支撑智慧旅游的技术逐渐成熟和完善,有关政策环境日益优化,打造智慧旅游的时机已经到来。智慧旅游通过基于物联网、无线技术、定位和监控技术,实现信息的传递和实时交换,能够让游客的旅游过程更顺畅,提升旅游的舒适度和满意度,为游客带来更好的旅游安全保障和旅游品质保障。

奉化旅游人才短缺,体现在导游队伍不稳定,管理人员、服务人员等短缺,且投资商的旅游专业知识欠缺,旅游市场营销人才和旅游科技人才稀缺。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旅游人才激励机制,实现奉化旅游人才发展的专业化、系统化。

结语

奉化溪口景区“一轮独大”的局面几十年没有太大改变;旅游产出从客源结构和消费结构上来看多年变化不大,始终没有找到新的增长点;旅游市场面临来自周边城市以及省内其他旅游目的地的竞争不断加剧,因此,奉化旅游在推进过程中,应注意各方面全方位的整体发展,在大处着眼,从细处入手,全面提升奉化旅游的质量、水平、档次、品位,努力将奉化建设成为宁波都市圈智能型的休闲度假胜地,长三角地区重要的休闲度假目的地,海内外著名旅游城市。

参考文献:

[1] 赖胜强,唐雪梅,朱敏.网络口碑对游客旅游目的地选择的影响研究[J].管理评论,2011,23(6):68-75.

[2] 刘丽娟.秦皇岛国内旅游流的空间结构分析及市场开拓研究[J].中国商贸,2011,(3):171-172.

[3] 卢明强,陈丽军.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旅游市场特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7223-7225.

[4] 舒卫英.商贸旅游发展路径探析——以奉化市为例[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3):5-8.

[5] 陈少春.奉化:做深做活休闲度假旅游文章[J].政策瞭望,2006,(2).

旅游市场特征范文第2篇

近年来国内学者就山西省入境旅游市场进行了大量研究,涉及到很多方法和技术。如周成从时空演化角度出发,对山西省入境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两大系统的时空结构进行全面地、动态地分析;李彬彬采用相关的地理分析法和GIS技术对山西省11个地级市入境游客数量时空变化进行研究;耿娜娜运用亲景度和竞争态模型对山西省入境旅游市场进行了分析;高楠、马耀峰运用游客到访率、年际集中指数、动态度、地理集中指数对山西省的国内和入境游客时空分布格局进行研究;但到目前为止,对山西省入境旅游市场客源国的首位度、位序-规模度等旅游市场特征的研究较少,本文通过采集2002-2013年《山西统计年鉴》中相关数据对山西省的21个主要客源国进行研究,以兹为山西省未来的旅游发展和服务提供科学依据。

一、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我国的入境旅游市场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港澳台及侨胞,另一类是外国旅游者,因港澳入境旅游数据欠缺,并考虑到研究类型的一致性和科学性,文中将第二类入境旅游市场作为研究对象。数据来源于2001-2013年《山西统计年鉴》。

(二)研究方法

以山西省接待外国旅游者为研究对象,运用统计分析法,采用位序规模度、标准差(VOC)、变异系数(CV)、赫芬达尔系数(Hn)、首位度(S)、地理集中指数(G)、游客集中度系数、竞争态等评价指标进行分析研究。

二、入境旅游市场特征分析

(一)市场规模特征分析

本文对山西省接待外国旅游者的市场规模主要从旅游规模差异变化和旅游位序-规模分布变化两方面进行分析。

1、规模差异变化分析

借鉴区域经济的差异研究常用的方法,采用VOC、CV、Hn、S指标对山西省接待外国旅游者的旅游规模差异进行分析,并制表1。

由表1得知山西省接待外国旅游者首位度整体呈下降趋势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2001-2003年,此阶段首位分布特征减弱,由2001年的6.149大幅度下降到2003年的2.426,但结构仍不完善;第二阶段为2004-2009年,在此阶段中首位度先上升(2004-2005)后下降(2005-2009)但其始终保持在2以下,结构趋于正常;第三阶段为:2010年以后,在此阶段首位度呈现下降趋势,尤其是在2010年后首位度均处于1.3以下,说明山西省接待外国旅游者的第一大客源国和第二大客源国的旅游发展规模差距日渐缩小。

赫芬达尔系数是衡量一个地区旅游规模差异的一个关键指标,从表1可以看出山西省接待外国旅游者的赫芬达尔系数由2001年的0.25下降到2013年的0.08,后者较前者下降了17.08%,说明山西省接待各国入境旅游者的入境规模越来越趋于均衡。

同时由表1可知,山西省接待外国旅游者标准差在2001-2013年间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中间略有波动。表明在这段时间内山西省接待外国旅游者的规模绝对差异扩大明显。

变异系数变化趋势类似于赫芬达尔系数变化趋势,总体上呈波动下降的趋势。2013年变异系数最小为0.85,说明山西省接待外国旅游者旅游规模的相对差异逐渐减小,各国入境旅游规模发展比较平稳。

2、位序-规模度分析

位序-规模度是除首位度、赫芬达尔系数以外的衡量一个地区吸引客源的又一个重要指标。根据2001-2013年山西省接待21个客源国的入境数据整理得出各客源国的排序数据,并根据排序结果绘制山西省接待外国旅游者位序-规模变化图。见图1。

由图1可知:2001-2013年,山西省主要的21个旅游客源国入境旅游人数规模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总体上呈现三个“模块”。第一个模块包括日本、法国、美国、韩国、德国及英国六国,这六个客源国的入晋旅游人数一直处于前7位。第二个模块是新加坡、俄罗斯、马来西亚、意大利、泰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这七个客源国一直处于第7位到第15位间变化。第三个模块为蒙古、瑞士、印尼、印度、菲律宾、新西兰、瑞典、西班牙,这八个客源国一直位于第14位到第21位间变化。三个模块整体上说明山西省对日本入境旅游者吸引力大,欧美地区的法、美、德、英紧随其后,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表明山西省入境旅游市场的主要游客仍以亚洲的日本、韩国,欧美的美、德、英、法为主。

(二)空间结构特征分析

本文对山西省接待外国旅游者的空间结构特征分析主要运用地理集中指数和游客集中度指数进行论述。根据相关公式得出表3数据,并根据计算结果绘制折线图。见图2。

由图2可见游客集中度系数曲线与地理集中度曲线均呈波动下降趋势,且二者波动趋势保持一致,其中地理集中指数的下降表明游客逐渐的由集中的几个客源国趋向于来源更多的国家。山西省接待外国旅游者13年间地理集中指数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1-2003年:地理集中指数从2001年的50.29下降至2003年的38.60,3年间降低了11.69;第二阶段是2005-2010年:地理集中指数从2005年的33.51下降到2010年的32.68,6年间下降了0.83;第三阶段2011-2013年,地理集中指数由2011年的34.26下降到2013年的28.65,3年下降了5.61,由此可见山西省接待外国旅游者的地理集中指数第一阶段大幅度下降;第二阶段,虽有缓慢下降趋势,但变化很小;第三阶段又呈明显下降趋势,表明山西省接待外国旅游者由相对集中趋于相对分散,入境旅游结构越来越均衡。

(三)竞争态分析

根据市场占有率和竞争率的计算公式得出山西省2001-2013年每年接待外国旅游者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率,运用竞争态的特征把占有率和增长率组成二维空间,形成山西省接待外国旅游者竞争态势,文中采用平均值法,将山西省入境旅游客源国划分为四个类型,并制2002-2013年山西省接待外国旅游者竞争态分析图,如图3。

由图3分析得出,山西省接待外国旅游者客源市场大部分集中在瘦狗市场和幼童市场,其所占市场份额12年年均值高达73.41%,其中瘦狗市场12年年均比重为46.03%,幼童市场12年年均比值为27.38%,表明山西省近13年来入境旅游市场需要进一步发掘市场潜力,这也启示政府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要本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充分了解市场需求,不断创新旅游产品,科学引导市场走向,吸引更多的外国游客,激发市场旅游市场潜力,转变入境旅游竞争态势。

明星市场主要在欧美市场的美、法、英、德及亚洲市场的日本、韩国、马来西亚之间进行交替转变,说明山西对这几个客源国吸引力大。但值得注意的是明星市场在2007年、2008年、2010年及2013年出现了空白局面,表明山西省入境旅游市场结构不稳定,发展前景比较令人担忧,山西省需要加大力度搞活旅游市场,把有发展潜力的幼童市场发展成金牛市场。

由图3得知德、日、美、法四国12年间基本浮动在金牛市场,处于高市场占有率、低市场增长率的状态,未来山西省应根据市场特征采取收获性战略,以实现收益最大化。

三、结论

根据上文论述,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一)客源市场规模保持均衡上升趋势,位序―规模分布呈模块类型。2001-2013年山西省接待外国旅游者首位度呈整体下降趋势,首位入境客源国和第二位入境客源国旅游规模差异日渐变小,但多年来首位入境客源国仍以日本为主。标准差呈上升趋势,山西省接待外国旅游者绝对差异明显扩大,而赫芬达尔系数和变异系数变化趋势一致,相对差异减小,说明山西省接待外国旅游的规模越来越趋于均衡发展状态。

(二)山西省接待外国旅游者地理集中指数和游客集中度系数整体均呈下降趋势,空间结构由相对集中趋于相对分散,发展越来越均衡。

旅游市场特征范文第3篇

关键词:西安市;入境旅游;市场特征;趋势预测

西安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以秦始皇陵兵马俑、华清池、大雁塔、城墙、碑林为代表的一大批垄断性世界级文物旅游资源,构成了西安市旅游资源的核心,也是吸引国际游客的主要旅游景点。入境旅游在国际旅游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入境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是研究一个国家或地区入境旅游经济活动成果的主要指标。[1]改革开发20多年来,西安入境旅游发展迅速,入境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相对增幅较大。但是2001年以来,西安入境旅游人数占全国的总接待量各年均不足0.8%,外汇收入占全国的比重各年也没有超过1.7%。仅以2006年为例,2006年西安市接待入境游客867 273人次,占全国入境游客总量的0.69%,居全国主要旅游接待城市的第12位;旅游外汇收入为46 700万美元,占全国旅游外汇总收入的1.38%,居全国主要旅游接待城市的第12位。和北京、上海等旅游热点城市相比,西安的入境旅游发展与其差距逐渐拉大。综上分析,西安的入境旅游发展与自身的资源丰度、质量对比,入境旅游产业发展滞后,产业地位下降,这将直接影响到西安在全国旅游市场中的地位。因此,对西安入境旅游市场进行分析和预测,能够为西安市的旅游开发规划和西安国际旅游竞争力的提高提供科学依据。

一、入境旅游市场总体特征分析

西安市旅游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入境旅游市场已经具有相当规模。以2001-2006年的数据做分析,具体呈现出以下特征:

1.从绝对量上来看,入境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呈稳定增长,且增幅较大(2003年sars除外)。如图1所示,2001年入境游客人数为672 015人次,到2006年达到867 273人次,净增长为195 258人次,年平均增长率为5.23%。sars过后,2004年游客人数迅速回升,2005、2006年稳步增长,同比增长分别为19.27%和11.8%。游客数量的增长带来了旅游外汇收入逐年增加。由图2可知,6年来,旅游外汇收入净增长为17 698万美元,2005年同比增长率达到了24%,是2001年以来的最高值。

2.从相对量上来看,西安市入境游客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占全国的比重小,并且比例增幅缓慢。入境游客人数2001年以来没有超过0.8%,平均比重值为0.64%。旅游外汇收入占全国旅游外汇总收入的比重6年来没有超过1.7%,2006年仅为1.38%,各年平均比重值为1.35%。

通过和北京、上海、深圳、成都、南京、杭州等旅游热点城市做横向比较来看(见图3、图4),西安入境游客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占全国

的比重和深圳、上海、北京的差距较

大,略低于杭州,和成都、南京相当。作为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西安入境旅游市场优势地位并不明显,且呈下降趋势。

数据来源:中国旅游网/index.asp上数据整理得到

3.外国游客是西安入境旅游市场的主体,各年都在85%左右,主体优势明显(见表1)。港澳台游客的相对规模较小,占入境游客的比例在逐年减小。其中,台湾游客最多,其次是香港游客,澳门游客最少,历年都没有超过4 000人次。

二、 入境旅游市场结构分析

(一) 时间结构分析

1.季节变化分析。 由图5可知,入境游客的季节分配特点显著,与北京、成都、南京、上海、深圳5座城市2006年1-12月的每月入境游客人数相比,具有以下异同点:

相同点在于一年的变化特征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1月初-3月底,迅速增长阶段。此时正值春天,适宜的天气条件和旅游者的心情因素可以大量吸引旅游者,入境旅游人数大幅度增加。(2)4月初-9月底,平稳保持阶段。经过了第一阶段的增长后,数量略有增加或减少,但是近似围绕在一条直线上下做轻微波动;7月份相对来说,降低的比较多,此时天气炎热不适合出外旅游。(3)9月初-10月底为短期增长阶段,此时秋高气爽正是旅游的好季节,室外的旅游项目较为丰富,因此入境游客的数量会有增加。(4)11月初-12月底,逐渐下降阶段。此时天气变冷,又接近年底,入境游客不断返回客源地。

不同点有:(1)北京、上海、深圳各月的入境游客远远高于其他比较城市,领先优势非常明显。西安和南京各月近似,并略高于成都。(2)在上述相同点的第4个阶段,西安和南京的下降趋势较为平缓,降幅不大。北京和上海的降幅较大。相反,深圳和南京在这一阶段却有回升。深圳的增幅较大,因为此时接近年底,大量的港澳台游客过境返回大陆。

综上,2006年西安吸引入境游客较多的月份是8-10月, 8、9月的月接待入境游客量都超过了9 000人,10月份最高,达到了115 909人次。总体变化趋势和其他几座城市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大致相同。外国人市场的季节变化强度相对较大,港澳台市场的季节变化强度相对平稳(见图6 )。

2.年际变化分析。西安市入境旅游市场的年际变化特征在总体特征分析中已经做过详细阐述,为了避免重复,这里就不再赘述。

(二) 空间结构分析

从区域上看,由图7可知,以亚洲和欧洲为主要客源市场,两大洲的游客占所有入境游客的70%左右;美洲次之,特别是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的入境游客不断增多。大洋洲游客占来西安的外国游客的比例也在不断增加;非洲游客虽然数量很少,比例也呈增加趋势。以2006年为例,在外国游客中,亚洲游客200 646人次,占外国人总数的27.33%;欧洲游客290 778人次,占外国人总数的39.62%;美洲游客160 744人次,占21.9%;大洋洲游客38 526人次,同比增长0.04%,占外国游客的5.24%。非洲游客2 819人次,同比增长23.15%,占外国游客的0.38%。

从国别上看,由表2可知,入境游客的客源国主要有日本、韩国、美国、西欧等国家。结合表3内容,根据外国游客数量的多寡,同时考虑港澳台市场的总体份额,把西安入境旅游市场分为三个等级。一级市场是港澳台、日本、韩国和美国;二级市场是德国、英国、法国等西欧国家,马来西亚、泰国等东南亚国家,还有澳大利亚;三级市场也称为机会市场,是其他客源国。同时,根据一级市场为核心,二级市场为主导,机会市场为辅助开发的原则,针对不同的市场特点进行分级开发。

(三)消费结构分析

从旅游消费对旅游活动的重要性来看,可以分为基本旅游消费(bnc:basic needed consumption)和非基本旅游消费(ubnc:un-basic needed consumption)。基本旅游消费是指进行一次旅游活动所必需的而又基本稳定的消费,也叫刚性消费,如旅游住宿、餐饮、交通、景点游览等方面的消费。非基本旅游消费是并非每次旅游活动都需要且具有较大弹性的消费,也叫弹性消费,如旅游购物、邮电通讯消费等。[2]旅游消费结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发展水平以及旅游客源地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一般而言,旅游业发展水平越低,旅游者的消费水平也就越低,bnc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就越高。反之,ubnc所占的比重就越高。

由表3可以看出,西安市入境旅游消费结构构成中bnc长期占较大比重,占总花费的一半左右,2006年虽有所下降,但也达到了48.8%。2005年bnc的比重比2004年增加了4个百分点,是近几年中变化最大的;ubnc的比重则有所下降。2006年的情况有所好转,但是bnc和ubnc的差距不大,情况也不容乐观。这种变化不符合国际旅游消费的基本发展态势,说明西安入境旅游消费结构存在一定问题。

在bnc中,长途交通费用最高,其次是住宿、餐饮、游览、市内交通。在考察的年份里,市内交通消费水平基本保持不变。长途交通在2003年后增长较快,2005年达到最高值额为30.1%,2006年出现下降趋势。住宿费用从2004年开始,有所下降,到2005年降到最低额为11.3%,2006年有所回升。餐饮消费水平2005年有所增加,但是仍没有达到2001年的10.6%,并且2006年下降幅度增大,减少了近5个百分点。游览消费一直在增长,但是增幅不大。

在ubnc中,购物消费最高,比例接近50%,2006年达到了37.4%,占据绝对份额。其次是其他消费、邮电通讯、娱乐消费。其他消费从2004年开始,下降幅度较大。相反,娱乐消费和邮电通讯消费增长到2005年后,2006年都出现下降趋势。可见,入境游客在基本旅游消费需求满足后,主要把钱花在购物和其他消费等消费领域。因此,进一步挖掘其他消费的消费内容,对于增加旅游创汇有重要意义。

三、入境旅游市场的预测分析

1. 数据修正。

基于1978-2006年的统计数据,利用曲线拟合对西安市入境旅游市场进行预测。由于1989年的和2003年的sars都导致了入境游客人数剧减和旅游外汇收入的减少,形成了一个明显的“v”形谷,给西安市入境旅游市场带来较大的波动。为了提高趋势预测的精度,先对这两次影响造成的凹形谷进行修正,然后建模预测。

统计数据的修正采取直线内插法:首先,将原始统计数据做出长期变化的统计线;然后根据观察找出需要订正的时间段,并确定适合直线内插的起始年份(na)和终止年份(nb)。

2.预测方法和结果

预测的方法采用的是时间序列模型中的曲线拟合法。根据修正后的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拟合,具体方程见表5。统计检验表明,方程拟合效果理想,说明该模型完全可以用来进行预测。

四、对策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1)加大西安市入境旅游市场的分级开发,选择客源市场目标层,建立合理的市场结构。[3]做好海外客源市场的目标定位,以一级和二级客源市场作为宣传营销的主体,加强一、二级客源市场的投入,对三级市场进行适当开发。同时要注重客源呈多元化趋势,积极拓宽客源层。(2)在游客旺季,对旅游产品进行优化组合,提高产品开发层次[4],加强参与性、娱乐性、度假和商务旅游市场的开发。在这方面,可积极借鉴北京等旅游城市的成功经验。(3)整合资源,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加大旅游产业集群建设,如西安曲江新区旅游产业集群和临潼旅游产业集群。(4)树立西安整体旅游形象,打造旅游精品,提高西安国际旅游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梅.中国入境旅游预测与分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2] 赵晓燕.旅游经济学[m].北京: 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1.

旅游市场特征范文第4篇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旅游业的规模不断扩大,获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然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同时也给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机遇和挑战。与此同时,很多旅游公司在市场营销中存在很多问题,也限制了旅游行业的发展。近年来,据有关数据统计,在我国旅客结构中,家庭旅客的比例不断增长,并且呈现出上升的趋势。鉴于此,本文结合相关的工作经验,对家庭旅游者行为的特征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的市场营销对策。

一、家庭旅游者的行为特征

本文以某地区的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访问的方式,分析了当地家庭旅游者的决策行为、活动行为,以及体验评价行为。在决策行为中,大部分家庭选择暑期出游。同时,采用自费的方式。当前,家庭出游的动机主要为:让孩子增长见识,增强体质,接受到更多的教育等。在获取信息渠道中,除了个人来源、中立来源外,很多是通过电视、广播、媒体等渠道获得的。在活动行为中,大部分家庭以节假日出行为主,包括五一、暑假、国庆节等。其中,出游比例最大的为暑期。与此同时,很多景区冬季受到温度限制,再加上营销力度不够,造成旅客资源的下降。在空间特征方面,当地每年旅客的比例在15.8%。其中,大部分为外省,包括上海、广州、背景、江苏等。其中,江苏一带占的比例最多。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本地的客源市场还比较少,必须加大营销活动的力度,以此来提高客源。最后,从旅游者满意度评价行为上进行分析。从相关的统计资料中可以看出,当地家庭旅游者在行程上的满意度为89.6%。可以看出,这些旅游者的总体满意度还是比较高的。具体表现为:首先,家庭旅游者在评价的过程中,主要关注的是自然景观的质量,以及带来的感受。同时,部分家庭旅游者对景区的卫生也比较关注。其次,由于很多家庭旅游者采用自驾的出行方式,所以对景区周围的交通非常关注。部分旅客认为该地的交通不是很方便,影响了出行的心情。再次,在住宿、饮食方面,部分游客表示住宿环境差,卫生条件不能达到标准,服务水平低等。最后,不同的家庭类型在旅游评价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一般而言,与夫妻二人家庭相比,核心家庭的得分最低。然而,核心家庭在整个家庭旅游中占据的比例最大,所以必须引起景区的重视。

二、基于家庭旅游者的市场营销对策

(一)考虑家庭旅游者对产品的偏好

比如,该地的自然风光比较著名,受到了家庭旅游者的欢迎。因此,便可以在宣传自然景观的过程中,引入文化教育。在家庭旅游中,很多孩子的年龄在6到14岁。他们正处于受教育的关键时期,因此在旅游观光的过程中,可以充分挖掘出资源的教育性特征,以此来培养孩子的综合素养。这样,自然也就受到了家长的支持。在此基础上,可以开发出“寓教于乐”的旅游产品。同时,在家庭旅游中,可以开展丰富多样的景区活动,提高游客的参与度,这样可以释放游客长期以来积攒的压力。不仅如此,还要满足吃、住、行、娱乐等方面的基础设施。有关资料显示,很多家庭旅游者会出现抱怨食品质量差、床铺不卫生、娱乐项目少的现象。针对以上问题,必须不断完善各方面的设施,因此来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二)采用双赢的价格策略

消费者在制定旅游计划中,不仅会关注到景区的情况,而且对价格也很关注。可以说,价格是市场营销中非常活跃的因素。因此,有必要采用双赢的价格策略。大部分家庭的出游方式为自费,鉴于此可以采用弹性的价格方案。比如,在旅游旺季,针对家庭旅游者,采用其他市场价格。再如,暑假期间,家庭出游的比例比较大,可以给予适当的优惠。另外,寒假来临之际,此时的出游相对减少。在该时段中,可以适当降低价格,以此来扩大消费群体,达到薄利多销的目的。最后,对市场价格进行规范。当前,很多旅行社为了获取更多的客源,不惜降低市场价格,恶意竞争。然而,价格降低后,导致服务的质量越来越差。在这种情况下,使游客对景区的评价不断降低,从而流失了客源。另外,有的旅行社在活动的过程中,存在隐性消费,甚至强行消费,其影响非常恶劣。针对以上现象,必须采取针对性的办法和措施加强管理,使价格市场更加规范化,避免游客被欺诈。

(三)采用多元化的渠道策略

当前,大部分家庭旅游者主要采用随团旅游的方式。所以,旅行社是他们选择出行的重要平台。此外,在今后的旅游产品营销中,景区还应该加强与旅行社的联系,并建立完善的销售渠道。还可以实施网上购票、散客现买等方式,给游客提供便利。最后,制定可行性的促销方案。在制定促销方案的过程中,明确促销的对象,合理的选择促销的时间、载体等。建议使用电视、广播、多媒体等手段,加大促销方案的宣传。

三、结束语

旅游市场特征范文第5篇

【关键词】重庆市 乡村旅游 发展 市场特征

乡村旅游是指在乡村地域内,利用乡村自然环境,田园风光,农村牧渔业生产,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古镇村落,农家生活等资源条件,通过科学规划,开发设计,为城市人提供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娱乐的一种新的旅游经营活动。近年来,九龙坡区利用区位优势和山水林泉资源,发展花果、农产品加工、生态休闲产业,以乡村旅游为载体,打造“两长廊八基地”,即生态观光和休闲体验长廊,建设花卉苗木、优质葡萄、百年柑橘、休闲食品、科技示范、调味品、肉类制品等8个基地,形成符合区域经济特点的“精品 生态 休闲”农业模式,推动农业长期稳定增长。

一、重庆市九龙坡区乡村旅游的发展情况

重庆市作为我国最年轻的直辖市,经济在西部是较为发达的,而九龙坡区的乡村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各具特色的田园山水风光,充满情趣的乡土文化气息,四季不同的农家时藓蔬菜为乡村旅游提供的必备条件。重庆市九龙坡区的乡村旅游类型有:

(1)以农家乐为主的乡村旅游。所谓的农家乐,即经营者为旅游者提供乒乓球、羽毛球、、秋千、农家饭等娱乐设施以让旅游者用来休闲和娱乐。这种以“农家乐”为旅游形式的乡村旅游以物美价廉吸引着大量的旅游者,例如清河缘农家乐位于九龙坡白市驿花卉基地旁,鸟语花香,空气新鲜。可垂钓、住宿,内设卡拉OK厅、室、会议室。菜品以家常味为主,烤全羊,风味独特,外有特色烧烤系列。该园承接各种大小型宴度,可同时接纳200人,是休闲、观光、度假的好地方。最低消费人均50元,就可以住上一个晚上吃上三顿饭。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家乐经营者的食物采购和食物类型90%均来于自家农家菜园。大多数农家乐经营者认为“农家乐”投资小,风险小,经营灵活,见效快。据调查,以农家乐为主的经营方式占了重庆市九龙坡区乡村旅游的一半以上。

(2)以“观光休闲娱乐旅游”为主的乡村旅游。这类乡村旅游是以观赏乡村特有的碧空万里,幽雅清净,绿树成荫,气候宜人的绿色景观和田园风光以及休闲娱乐主题的旅游形式。呼吸乡村清新的空气,远离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城市,兼顾放松身心,消除疲劳,到乡村来一饱眼福,既赏心悦目,又陶冶性情,是人们回归自然的最佳选择。比如位于重庆九龙坡区的天赐温泉。该温泉由温泉区、垂钓俱乐部、天沐园、天竺园、水上客房、水上别墅、餐饮中心、天赐生态园等组成,是重庆市高品位园林式温泉休闲度假旅游区。这些旅游区(点)风景秀丽,各具特色,集旅游、度假、会议、垂钓、宗教等为一体;让游客在运动之余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该观光休闲娱乐乡村旅游,在周末和节假日吸引了大量旅游者前去嬉戏游乐。

(3)以“农业生态”为主的乡村旅游。农业生态旅游是以农业生产为依托,将农业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高效农业为特点的旅游,它是一种新型的交叉型产业。其特点是将传统农业技术与现代科技成果相结合,在发展农业的基础上,利用农业和农村景观,吸引旅客前来观赏、游览、品尝、休闲、体验、购物的一种新型农业经营形式。它以“绿色休闲”为主题,以农业生产经营为根本,具有农业和旅游业合一,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的特点。近几年陶家花椒、石板草莓、西彭葡萄等知名农产品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再放光彩。九龙坡区铜罐驿不仅有悠久的种植柑橘的历史,更因为这里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市民在采摘柑橘后,还可顺道欣赏百年天主教堂、古罗马钟、神父楼等景观。

二、重庆市九龙坡区乡村旅游市场特征调查分析

在客源市场方面,采取了问卷调查及访谈的形式,就重庆市九龙坡区乡村旅游进行了为期半年的调查。其总体特征如下:

(1)市场潜力大,参与面宽。调查数据显示,参加重庆市九龙坡区乡村旅游的游客中,每个年龄段的数量都不少,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收入不影响游客参与乡村旅游。从性别上看,男的占了49%,女的占了51%。从年龄段上来看15岁以内的占7%,25-49岁以内的占43%,50-64岁以内的47%,65岁以上的占3%。从职业上看公务员事业单位的占48%,个体经营者占23%,离休者占9%,学生17%,其他占3%。从以上数据中可以看出乡村旅游者的性别、职业、年龄都呈现出相对均衡的趋势。

(2)交通工具以自驾车为主。到一个地方旅游,交通工具是一个前提条件,对旅游者的活动产生巨大的影响。从我们调查的九龙坡区乡村旅游交通工具的使用情况来看,自驾车旅游占了68%,徒步占了3%,自行车占了8%,公交车21%。从以上数据可看出,用私家车旅游的游客居多,主要原因是九龙坡区乡村旅游离主城还是有一定的距离,乘坐公交车不是很方便,骑自行车很累,徒步太远。九龙坡区乡村旅游的可进入性还有待加强。

(3)旅游活动以群体为主,注重亲情。个人旅游除了有可自由支配收入,足够的闲暇时间外,还有诸多因素,选择哪一种出游方式,反映出旅游的心理需要。据调查分析,单位旅游的占21%,以家庭形式出游的占37%,以朋友方式结伴出游的占39%,个人出游的仅占3%。从以上数据中可以看出以家庭形式和单位以及朋友结伴方式的出游是九龙坡区乡村旅游的主要形式。

(4)在旅游选择方面呈现多种选择方式。旅游者在选择乡村旅游时不局限于只到农家乐吃农家饭,旅游者在旅游点方面呈现出多种选择方式。在被访问的旅游者中,选择农家乐的占35%,景点游览的占27%,果蔬采摘占12%,参与农事活动的占7%,滑草的占11%,其它的占4%。从这一组数据中可看出,九龙坡区的乡村旅游从一开始就已经发展成为集观光、游览、娱乐和休闲为一体的一种旅游形式。

(5)与其他景点比较,出游频率高。由于九龙坡区乡村旅游就在郊区,所以,对于游客来说,在出游时间的限制、空间限制、费用限制较小,所以出游次数较多。在本次调查中,一年内前往九龙坡区参加乡村旅游的占17%,2-3次的占53%,4-5次的占21%,5次以上的占9%。可见九龙坡区乡村旅游已经成为重庆市民多次选择的旅游点。

(6)在旅游过程中乡村特色倍受欢迎。在调查过程中,旅游者都要购买一些带有原汁原味的乡村特色。有18%的游客愿意购买民风民俗商品,27%的客人愿意购买亲自采摘的水果,19%的人愿意买乡村野菜,13%的人愿意买鲜花,21%的人愿意买传统的自制腌制食品。因此开发具有乡村特色的旅游商品可以很好的满足乡村旅游游客的购买需要。

三、九龙坡区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九龙坡区乡村旅游的发展情况和旅游市场特征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九龙坡区的乡村旅游发展势头良好。近年来,九龙坡区充分整合生态园林、品牌温泉、乡村会所、特色餐饮以及历史文化资源,探索性地走出了“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强农”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之路。总体来说,九龙坡区的乡村旅游发展有规模、有质量、有品质、有效果。纵向来看,九龙坡区的乡村旅游发展迅速,成绩喜人;横向来看,与重庆其它区县相比有优势也有不足,喜忧参半。

(1)产品形式比较单一。农家乐接待农户更多的在实际运作过程中扮演着农家饭店的角色,而旅游活动项目基本上是雷同的。我们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九龙坡区的“农家乐”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总的来说还处于低级阶段,目前多以一家一户自主经营,管理存在分散性和松散性,内容单一,档次低,经营者很少或没有主动为旅游者创造条件,而且存在着“农”味不浓的倾向。在我们所调查的九龙坡诸多片区的农家乐中,我们发现农家小院90%都是盖着小洋楼,很少看到重庆地区传统的建筑。

(2)卫生条件差,环保意识不强。农家小院居住条件很差,房间里的被褥发出恶心的臭味并且卫生条件急差,乱扔垃圾,就地排放生活污水,厕所设施简陋。“墙内鸟语花香,墙外白色污染”等问题比较典型。在“观光娱乐乡村旅游”中,游客在感受绿色生态的同时不具有环保意识和良好的素质,对生态造成了一定的破坏。例如旅游者喜欢在乡村旅游时进行烧烤,在烧烤时,若不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一方面存在安全隐患,容易酿成火灾,另一方面,烧烤的烟味对环境有破坏,烧烤留下来的垃圾常常无人清理。

(3)政府主导作用发挥不明显。九龙坡区乡村旅游的发展缺少政府的有力支持。各乡村旅游的服务接待单位各自为政,规章条款欠具体、明确,政策不够清晰。

(4)专业的旅游业经营人才缺乏。九龙坡区乡村旅游大多在自然发展的基础上形成,大多数经营者是当地土生土长的农民,员工就是自己的亲朋好友,缺乏经营管理意识,在管理、服务等方面与游客的期望有不小的差距。

(5)面临着重庆其它区县的竞争和威胁。九龙坡区的乡村旅游是开发较早,成效比较显著的地区,这样就引发了其他地区的的效仿,类似农家乐的产品大量涌现在重庆其它区县,九龙坡区的乡村旅游客源市场遇到了其他区县的竞争威胁。

四、九龙坡区乡村旅游的发展建议

(1)开发多样化的乡村旅游产品。对九龙坡区的乡村旅游资源进行全面梳理,针对不同乡镇的资源特色开发不同的旅游产品。比如有古村落的,那就通过古村落文化的打造,来发展古村落文化乡村旅游;有少数民族文化的,则通过民俗的展示和复活,来发展民俗风情乡村旅游。有典型宗教文化信仰的,则通过宗教文化的体验,来发展宗教文化乡村旅游。

(2)注重资源环境保护,实现乡村旅游永续发展。发展乡村旅游,资源保护是第一。资源保护,人人有责。当地的政府、旅游经营者必须深深的认识到当地的乡村资源是乡村旅游的生存之根。政府应该从政策方面对资源保护的行为进行引导与规范;当地老百姓应该从主人翁的角度,在自己做到资源保护的同时,对游客破坏资源的行为进行规劝和制止。同时,旅游经营者应该加强对旅游者环境保护方面的教育。

(3)政府主导,改善旅游交通。旅游交通是发展旅游业的命脉,旅游业是依赖旅游者来访而生存和发展的产业。只有旅游者能够光临,旅游业的各类设施和服务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才能实现它们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只有解决当地旅游的可进入性问题,该地的旅游业才会有不断扩大和发展的可能。前往九龙坡区郊区的旅游交通一直是制约乡村旅游发展的因素之一。因此,九龙坡区政府应该在旅游交通改善方面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由政府出面,对九龙坡区的交通进行重新设计和布局。

(4)政府主导,提升服务接待水平。乡村旅游的主要接待方是村民。但是大多数村民看重眼前的利益,没有全局观和发展观,缺少必要的服务技能和服务意识。所以提高村民素质和服务水平,是当前迫在眉睫的事。建议由政府主导,安排乡村旅游扶持资金,专门用于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特别是加强村民旅游服务能力以及沟通能力的培训。

五、小结

乡村旅游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手段之一,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要保证其乡村性。乡村性是乡村旅游是否存在的关键。因此保护乡村旅游的乡村性,拒绝城市性,是发展中要时刻注意的问题。九龙坡区发展乡村旅游,是响应和落实国家农业部关于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乡村的要求。九龙坡区乡村旅游要强调“一镇一村,一村一品”的原则,走规模化、差异化、集约化发展的道路;同时,九龙坡区政府要加大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扶持,紧跟旅游产业迅猛发展的大趋势。

参考文献:

[1]张红霞,马雁军.乡村旅游(农家乐)发展现状与对策思路——以海南为例[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6).

[2]俞富强.国内外“农家乐”发展的经验借鉴与启示[J].调研世界,2011,(4).

[3]周霄.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特征与趋势研究[J].武汉工业学院学报,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