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村现代化建设内容

农村现代化建设内容

农村现代化建设内容

农村现代化建设内容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传播内容

 

为了充分利用先进的传播手段,实现农村党员干部现代化远程教育培训,从方式到内容全面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富于创造性,进一步为提高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整体素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2003年4月至2006年底,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在山东、湖南和山西等12个省、自治区先后分两批开展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在试点的基础上,党中央决定,在全国农村普遍开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这种新型的党员教育传播途径与传统的党员教育和学校教育形式迥然不同。

1.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传播内容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传播内容,即教学内容的安排设置,由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教学《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教学大纲》,并根据新形势任务的要求,以及农村党的建设需要和农村党员干部及广大农民学习的需求,适时制定阶段性主题学习计划。大纲是规划建设教学资源的依据;是制作开发计算机课件、电视节目和广播节目等多种教学媒体资源的依据;是建设中心资源库、省级资源库及辅助教学中心网站的依据;是制定教学计划的依据。大纲主要特点是贴近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贴近农村实际,贴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全国性大纲的内容比较宽泛,各省级、市级应依据全国大纲,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出适合本地需要的教学计划。在用好全国中心资源库教学资源的基础上,编制出具有区域特点的乡土教学资源。大纲的适用对象是农村党员干部、农民及其他农村从业人员。

目前,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传播内容主要安排:政治理论、政策法规、国内外农业介绍、农村实用技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经营管理、市场信息、致富经验、农村卫生、计划生育、科普知识、文化体育、典型经验等11个方面的内容。具体可划分为思想教育、知识普及、发展经济、文化娱乐四类。

1.1思想教育方面

安排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基本知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党的基础知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我国基本法律制度,农村基本法律制度等内容。

1.2知识普及方面

主要有基本科学常识,现代农业科技革命,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作物生产技术,林业生产技术,畜禽养殖技术,水产养殖技术,农业工程技术,农村环境保护与能源生态,农林产品加工技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农村环境卫生,常见病预防,意外伤害与急救常识,营养与食品卫生;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与生殖,保健宣传教育等内容。

1.3发展经济方面

主要安排有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市场基本知识、农产品知识等内容。

1.4文化娱乐方面

主要安排有文化体育知识普及、影视节目、戏曲节目等方面。

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传播节目设置上,又可分为知识技术讲座、先进典型事迹介绍、在线咨询、影片展播等类型。河北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化远程教育辅助教学网站通过五个教学传输平台,安排教学内容,即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河北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市厅之窗、网站博览、电视频道。每个教育平台又下设不同子平台,其中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化远程教育平台,共有政治理论、使用技术、课程回放等12个子平台;河北党员干部现代化远程教育共设中共党课、法规顾问、燕赵戏院等10个子平台;市厅之窗有石家庄、保定和省科技厅、农业厅等16个市、省直部门教学认输平台;网站博览设有图文网站6个,新闻资讯类有9个,其中专家答疑备有专家百宝箱、有问必答等12个拦目。电视频道也设有CCTV7,福建东南卫视等11个频道。。河北省注重加强了教学内容建设,已为网络充实、储存了教学资源课件5100多个,计7000多小时,包括政策法规、农村科技知识、先进致富典型、文化娱乐等丰富内容。人们可以随时在网络上学习和查找所需要的信息和技术。

2.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传播内容的主要特点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与传统党员教育相比,具有传播途径上的优势外,在传播内容也上表现不同的特点:全面性、政治性、先进性、适用性、可选择性。

2.1全面性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传播内容涉及政治理论、政策法规、国内外农业介绍、农村实用技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经营管理、市场信息、致富经验、农村卫生、计划生育、科普知识、文化体育、典型经验等11个方面,可以说是比较全面的。具体行业教学资源:党校系统的现代远程教学资源库包含了大量适合党员干部学习的理论性和知识性课程;党委组织系统的各级电教中心拥有各类党员教育电视片4万多部;教育系统开发了一大批社会急需的网络课程和教学课件;农业部、中国科协等部门也开发和建立了农业适用技术方面的信息资源库;文化系统建立了大量的内容丰富的文化资源库群等等。

2.2政治性

政治性是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传播内容最主要的特点和最鲜明的特征,这是党中央决定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要求之一,至在于通过党性教育、廉政教育和党性教育,提高广大党员干部政治思想觉悟,在思想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2.3先进性

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党员必须始终保持先进性。为此,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传播内容上要体现先进性,不管是政策法规普及、实用技术推广,还是市场信息等方面,都必须是先进的、最新的。

2.4适用性

这主要体现在教学课件因不同地方、不同人群而制作不同的内容,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学习需求。比如农村种植养殖技术,要因地决定收看节目内容。。

2.5可选择性

这是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传播的又一大优势,也正式由于它所传播的内容面广、全,几乎无所不包,为广大农民提供了大范围的学习选择机会。可以说,只要农民朋友登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你所学、所要的应有尽有。

农村现代化建设内容范文第2篇

解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新农村”这个概念早在上世纪年代就提出过,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重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赋予其崭新而丰富的时代内涵。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重复,而是我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针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提出的新的历史任务,也是对“十一五”时期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农村全面发展的一次新的重要探索。

十六大提出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农村,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制定“十一五”规划要坚持的原则中指出:“坚持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同时,又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摆在“十一五”时期主要任务的第一条,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建议》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阐述,不仅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丰富内涵所作的最新诠释,也为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指明了路径和方向。

一、重大意义

党的十六大指出:“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三农”问题在整个现代化进程中的权重有多大?《建议》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这一定位充分说明了中央对解决“三农”问题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性的全面把握和充分认识。换言之,就是没有农村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

二、丰富内涵

《建议》中二十个字概括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特征: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二十个字,内容丰富,涵义深刻。这五个方面不是概念的随意罗列,而是有其内在联系的。从纵向关系看,“生产发展”是总的前提基础;“生活宽裕”是指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它又是“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基础;“乡风文明”是指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村容整洁”既包括物质层面,又包括精神层面;“管理民主”是指政治文明建设方面的情况。总之,从“生产发展”到“管理民主”,体现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从物质层面到意识形态、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步步深入。从横向关系看,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要求,集中反映了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风貌。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生产发展的新农村。所谓“生产发展”,不仅指种植、养殖等农业生产的发展,也包括工业、贸易等非农产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发展,是对一切农村经济活动状况的要求。一句话,“生产发展”主要是指农村先进生产力得到新的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新的提高、农村经济得到新的飞跃。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最重要前提和基础。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生活宽裕的新农村。所谓“生活宽裕”,就是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农民收入相应得到提高,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农民能充分享受科技进步、生产发展带来的成果。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没有用“富裕”,而是用“宽裕”,这不是文字游戏,“富裕”主要指财物的充裕丰富,而“宽裕”不仅指财物之富,也包括时间上的宽余、生活从容等生活质量方面的内涵。总之,“生活宽裕”主要是指农民的物质生活方面达到的程度和水平,也包括生活质量的改善和提高。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乡风文明的新农村。所谓“乡风文明”,是在农村物质文明建设的基础上,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出的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光有物质上的富裕是不够的,农民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还必须注重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提高农民物质生活水平的前提下,着力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文明程度。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村容整洁的新农村。所谓“村容整洁”,是对农村居住环境和生产环境的总体要求。它不仅仅是指农村的卫生状况,而应该包括更广的内容,主要是指农村的村落布局规划、农村的房屋建设、农村的道路和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村卫生状况等方面,其实质包括农村的硬环境建设的各个方面。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管理民主的新农村。所谓“管理民主”,是指农村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所要达到的要求。中国的农村问题很复杂,长期形成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使得农民的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和参与公共事务的意识非常淡薄。因此,实行村民自治是培养他们民主法制意识的有效举措之一,同时也能激发他们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主人翁的意识,从而真正推动广大农村的伟大变革和全面发展。

农村现代化建设内容范文第3篇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久而深刻的命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定,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内容的新农村建设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统筹城乡发展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基本途径,是缩小城乡差距、扩大农村市场需求的根本出路,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

一、何为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以创新为动力,以农村公用设施、公共事业、生产生活、生态环境、组织管理、素质教育、文明风尚等为主要建设为内容,以勤勉、协作、自立为建设精神的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是改变农民生产、生活方式,提升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是农民步入现代社会,享受改革开放成果的平台和载体。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20字方针,既是我国新农村建设长期的奋斗目标,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

具体而言,所谓“新农村”包括5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范畴。即要因地制宜地建设各具民族和地域风情的居住房,而且房屋建设要符合“节约型社会”的要求;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清洁安全饮水、道路交通、水电、广播、通讯、电信等配套设施要俱全,让现代农村共享信息文明;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优美。尤其是在环境卫生的处理能力上要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使农民具备现代化素质,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法纪、讲文明”的新型农民;要移风易俗,提倡科学、文明、法制的生活观,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二、建设新农村的意义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解决“三农”问题是相互统一的。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解决"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应与农村建设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良好、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坚持以发展为重、发展为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加快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步伐,不断缩小城乡差距,从而实现农村社会由温饱到小康,由局部小康到全面小康的跨越,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可靠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对农村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既包括物质文明建设,也包括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既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也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三、如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要大力推进农村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培育主导产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2、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多渠道转移,扩大农民就业和增收空间。

3、实现由“剥夺农业”向“扶持农业”宏观经济政策的转变,最大限度地支持和保护我国农业生产。

4、加快农村通讯及信息设施建设,实现全国农产品信息联网。通过互联网搜集现代农业科技和国内外农产品市场供求、价格变动趋势的信息,建立相应的预测预报系统,定期向农民相关的信息,真正使农民的农业生产与国内外的市场紧密联系起来,使农产品的生产更好地适应国内外市场的消费需要。

5、保护环境,协调发展。

6、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建设。尽快建立农村医疗保险、农村养老保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等基本法规。稳定农村社会和经济、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缓和农村的各种社会矛盾,使农村社会保障工作能依法有序地进行。

7、扩大基层民主,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加强党的领导,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狠抓农村普法教育,不断提高农民法律素质,培育农民的民主法制意识。

8、加强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教育工作的资金投入,对农民进行多方面的培训。

四、新农村建设急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农业人才留不住,农村发展原动力不足,一些优惠政策得不到落实。

二、加大对小城镇和中心村的建设扶持力度,重点扶持一批中心村,辐射带动新农村建设全面开展。

三、 运用保障机制不活,导致农民日常活动依存无度,成了弱势群体。逐步建立适合农村实际的社会救助和保障体系。

四、对新农村建设资金整合使用,集中力量办大事。强化信贷资金的投入。

农村现代化建设内容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新传播生态环境;县级电视台农村栏目;重建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70-0014-0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逐步发展,信息传播对我国传统媒体的信息管理带来严重冲击,县级电视台是地方发展中新闻传播发展的重要媒体。新传播生态环境下积极引导县电视台农村栏目的重建与发展,充分发挥县电视台在信息资源传播中的作用,为促进我国新农村建设提供良好的信息传播途径,推动我国传媒形式发展与转型。

1 县级电视台中农村栏目

县级电视台是指对我国不同地区信息资源进行传播发展的重要途径,包括对国家政策在地区中的执行、区域内部发生的新闻,农业技术应用管理、技术指导、思想引导等地区信息资源建设;县级电视台中农村栏目建设主要包括农业发展技术建设和农村思想建设两方面,是促进我国新农村建设信息资源传播的重要途径。

2 县级电视台中农村栏目特点

2.1 实用性

县级电视台中的农村栏目的受众群体是农民,县级电视台在栏目安排中注重农村栏目的设定:一方面是为了应用节目内容引导农村建设中农业技术应用逐步提高;另一方面通过多种类型的思想教育节目对农民思想建设加强引导,提高农民的思想文化水平。

2.2 区域性

县级电视台的信息传播范围主要面向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人民群众,这种按照不同区域划分的信息资源在内容设定上受到县级区域环境的影响,使县级电视台中的农村节目传播具有明显的地域文化特征。

2.3 通俗化、大众化

县级电视台中农村栏目设定的受众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电视台在开展特色农村栏目时应当注重信息资源的通俗化、大众化,同时又避免恶俗化。县级电视台进行农村栏目设定时,注重把握栏目设定的适度性,使县级电视台中农村栏目的设定具有传播意义。

3 县级电视台中农村栏目发展现状

3.1 构架僵化

当前我国县级电视台中的农村栏目构架僵化。县级电视台信息资源更新速率较低,现代互联网技术的应用程度较低,县电视台的受众群体大多为农民群众,他们对农村栏目要求较低,导致现阶段我国县电视台中的农村节目的形式单一化,节目构架僵化,对新传播环境中的信息资源发展产生了严重的阻碍。

3.2 实用性较低

县级电视台主要是对部分地区的新闻信息进行收集整理,是我国农村建设发展中信息资源传播发展的重要载体,从目前我国县级电视台的栏目结构来看,县级电视台中的农村栏目设定的实用价值较低。目前我国县电视台中的农村栏目中大部分用于传播现代农村技术,这些农村技术的使用范围往往与当地农民的实际农业管理之间的联系作用较低,使县级电视台农村栏目播出失去了实际作用,对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种植技术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制约性。

3.3 广告植入严重

县级电视台中农村中广告植入严重,县级电视台对广告内容和广告播放时间的掌控不严格,导致县电视台农村节目中广告与农村栏目之间的关系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影响了县电视台农业栏目的正常播出,同时也影响了县级电视台在人民群众中的信任度。

3.4 出现恶俗化萌芽

县级电视台中对农村栏目的设定,一方面对现代农村生产种植技术进行传播,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良好的发展技术;另一方面也会对农村农民思想起到引导作用。但由于县级电视台对传播信息资源管理内容的监管程度较低,从而使我国县级电视台中农村栏目出现恶俗化的发展趋势,这种文化传播对我国农村思想建设造成严重误导,阻碍我国县级电视台农村栏目的发展。

4 新传播生态环境下县级电视台中农村栏目重建发展措施

4.1 创新栏目传播内容

在新传播生态环境中,县级电视台中农村栏目的建设传播应当加强对我国县级电视台农村栏目传播内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对传统媒体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冲击,随着社会信息资源传播的进一步发展,县级电视台一成不变的农村栏目虽然能够为电视台留住“热心”观众,但长期不变的信息传播形式容易造成审美疲劳,电视台进行农村节目录制和剪辑过程中的重视程度较低,导致县电视台的节目质量下降;创新电视台节目传播内容,能够增强节目的吸引力,推进县电视台节目的收视率。例如,某电视台开展“农村短剧”的形式将现代农业种植手段展现在农民面前,这种喜闻乐见的家庭场景不仅增添了县级电视台的节目收视率,同时也充分发挥了农村栏目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4.2 栏目传播形式多样化

现代互联网技术逐渐发展,信息技术传播手段也逐步扩展。县级电视台应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栏目传播手段。一方面应用传统电视荧屏传播方式进行信息资源传播,这种传播方式与创新发展的传播技术相结合,实现了县级电视台现有传播资源的综合利用;另一方面,县级电视台的农村节目传播手段也可以将现代新型互联网技术应用到农村节目传播中,应用现代互联网传播技术进行农业信息资源与农民进行网上交流,实现新传播生态环境下县级电视台农村栏目传播的重建与深入开展。

4.3 对广告严格控制管理

县级电视台中对农村栏目播出阶段植入的广告要进行严格控制管理。县级电视台的广告外联范围狭隘,不少不法广告商利用县级电视台信息受阻的特点进行大量的广告植入,影响了县级电视台在农村栏目播出的质量。县电视台的管理者应当对农村电视台中播出的相应农村栏目进行严格审核,严格控制县电视台中农村栏目的广告植入时间。

4.4 积极引导栏目与社会主流文化相一致

县级电视台的信息资源传播与发展是我国现代新农村建设中信息资源传播的重要途径。在新传播生态环境下县级电视台中农村栏目的传播,一方面对农村生产应用技术的进一步引导,推进我国新农村中农业技术水平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农村节目也能够促进我国新农村环境中农民的思想建设,应用新传播生态环境中县电视台农村节目中的思想传播与社会主义建设的主流思想吻合,加强对农民思想引导,为促进新农村建设提供思想保障。

农村现代化建设内容范文第5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内涵是“五个建设”,即:新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以党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目标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按照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内涵和目标要求,可以预见,“十一五”期间,以至今后一个时期,将在广东全省,以及全国范围内掀起一场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热潮。由此,也将引发一场全面触动“三农”的伟大变革,一扫千几百年来的农村陈规陋习、陈旧观念和贫穷、落后、愚昧的旧面貌,代之以现代、文明、民主、和谐、富裕、安康的新面貌。这是继农村家庭承包制之后,农村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农村经济社会的伟大变革,农村生产力的又一次大解放,必将促进农村社会的进步和城乡社会的协调发展。

广东得益于改革开放之先,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中,特别是在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基层组织建设,以及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涌现了一批先进典型,如阳东县的平地村,徐闻县、德庆县、云浮市云城区等,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全省以至全国提供了有益的启示。这些启示是:

一、坚持开拓创新、科学发展的县党政领导班子,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二、坚持以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特别是农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三、充分发动农民群众、尊重农民群众意愿和首创精神,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决定因素;四、在农民中树立起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造就一代新型农民,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在动力;五、规划先行,科学规划,突出重点,整村推进,是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六、建立健全农村党组织、农民群众自治组织,并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可靠组织、政治保障;七、各级政府贯彻“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方针,扩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的覆盖范围,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措施;八、动员社会力量,形成社会共识和良好的社会氛围,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 当前,我省率先基本现在现代化正处于一个关键阶段,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将成为我省“十一五”期间的攻坚战役。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的状况如何,将直接影响全省现代化的进程。我就全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在指导思想上,要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方略,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力度,充分依靠和发动广大农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把广大农村建设成为具有现代气息、经济发展、农民富裕、文化繁荣、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原则上。要坚持五项原则,即: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原则;坚持规划先行、分步实施的原则;坚持保护耕地和节约用地的原则;坚持尊重农民群众意愿,调动农民积极性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

三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上,要按照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会议的要求,结合广东实际,推进具有广东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一五”期间,我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目标应主要放在如下八个方面:

(1)农业产业化经营蓬勃发展,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机械化,农业综合经济效益和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得到有效增强。

(2)农民收入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得到有效转移,建立起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农民达到富裕安康。

(3)农村社会事业繁荣发展。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得到普及和巩固;农村基本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人口达85%以上;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

(4)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村生活用水质量达标,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5%以上,农村住房安全美观,厕所整洁卫生,村道、巷道实现硬化,排污暗渠化,垃圾集中处理无害化,环境美化绿化,村容村貌整洁优美。

(5)农村社会和谐。社会秩序井然,农民安居乐业,邻里和睦相处,人与社会、自然和谐,好人好事蔚然成风。

(6)在农民中普遍树立起“勤劳、自强、互助”的精神,形成一代“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7)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具有新农村建设、维护、管理、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实力。

(8)农村基层党组织健全完善。“两委”班子团结、坚强,具有较强的战斗力,能够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劳动致富。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不断增强,村民自治机制健康运转。农村民主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村务、财务公开,干部勤政廉洁,农民群众满意。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这是在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原则和方略后,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做出的又一个重大决策。这对解决“三农”问题,推进现代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体人民的富裕安康,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内涵是“五个建设”,即:新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以党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目标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按照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内涵和目标要求,可以预见,“十一五”期间,以至今后一个时期,将在广东全省,以及全国范围内掀起一场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热潮。由此,也将引发一场全面触动“三农”的伟大变革,一扫千几百年来的农村陈规陋习、陈旧观念和贫穷、落后、愚昧的旧面貌,代之以现代、文明、民主、和谐、富裕、安康的新面貌。这是继农村家庭承包制之后,农村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农村经济社会的伟大变革,农村生产力的又一次大解放,必将促进农村社会的进步和城乡社会的协调发展。

广东得益于改革开放之先,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中,特别是在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基层组织建设,以及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涌现了一批先进典型,如阳东县的平地村,徐闻县、德庆县、云浮市云城区等,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全省以至全国提供了有益的启示。这些启示是:

一、坚持开拓创新、科学发展的县党政领导班子,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二、坚持以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特别是农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三、充分发动农民群众、尊重农民群众意愿和首创精神,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决定因素;四、在农民中树立起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造就一代新型农民,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在动力;五、规划先行,科学规划,突出重点,整村推进,是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六、建立健全农村党组织、农民群众自治组织,并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可靠组织、政治保障;七、各级政府贯彻“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方针,扩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的覆盖范围,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措施;八、动员社会力量,形成社会共识和良好的社会氛围,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

当前,我省率先基本现在现代化正处于一个关键阶段,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将成为我省“十一五”期间的攻坚战役。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的状况如何,将直接影响全省现代化的进程。我就全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在指导思想上,要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方略,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力度,充分依靠和发动广大农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把广大农村建设成为具有现代气息、经济发展、农民富裕、文化繁荣、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原则上。要坚持五项原则,即: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原则;坚持规划先行、分步实施的原则;坚持保护耕地和节约用地的原则;坚持尊重农民群众意愿,调动农民积极性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

三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上,要按照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会议的要求,结合广东实际,推进具有广东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一五”期间,我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目标应主要放在如下八个方面:

(1)农业产业化经营蓬勃发展,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机械化,农业综合经济效益和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得到有效增强。

(2)农民收入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得到有效转移,建立起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农民达到富裕安康。

(3)农村社会事业繁荣发展。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得到普及和巩固;农村基本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人口达85%以上;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

(4)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村生活用水质量达标,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5%以上,农村住房安全美观,厕所整洁卫生,村道、巷道实现硬化,排污暗渠化,垃圾集中处理无害化,环境美化绿化,村容村貌整洁优美。

(5)农村社会和谐。社会秩序井然,农民安居乐业,邻里和睦相处,人与社会、自然和谐,好人好事蔚然成风。

(6)在农民中普遍树立起“勤劳、自强、互助”的精神,形成一代“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