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机械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机械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机械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机械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模式;机械基础;中职教学

一、机械基础的学科特点分析

《机械基础》课程是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汽车运用技术、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等机电类专业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是机械工程专业群中的专业核心课程。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的生活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离不开机械,如冰箱、洗衣机、电梯、电脑等机械设备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它们逐渐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机械在现代生产中也在悄无声息地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汽车、生产自动线、机床等……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机械的发展程度是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重要标志。所有的工程技术人员都必须掌握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这就决定了《机械基础》课程在中职学生培养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机械基础是研究常用机械零件的受力分析、结构分析、设计计算,并同时进行材料选择的一门综合性技术基础课,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和近机类专业必修的基础课。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设计原理、方法和机械设计一般规律,具有设计一般简单机械的能力;具有应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等技术资料的能力;掌握典型机械零件的实验方法。课程教学内容分理论授课和实验教学两部分,与后面的各门专业课联系紧密,学好本课程对后面各门专业课的学习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中职学校开设这门课程,可以让学生了解机器的组成、构件的受力分析、基本变形形式和强度计算方法;了解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的种类、牌号、性能和应用,明确热处理的目的;熟悉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特性和常用机构、机械传动的工作原理及运动特点;了解液压和气压传动工作原理、特点、结构及应用;初步具有使用和维护一般机械的能力,学会使用标准、规范手册和图表等有关技术资料的方法。从而为学习职业岗位技术,形成职业能力打下基础。

二、中职学生的学习品质分析

中职学生的学习品质,主要是指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这成为制约职业教育教学成效的关键因素。在我所任教的中职学校,据调查表明,学生普遍缺乏学习兴趣。一方面,由于中职课堂教学情境一般是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而且,进入中职学校的生源一般是在初中阶段文化成绩相对较差、经常受到老师忽略、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比较低下的学生,他们很自然地把初中阶段对学习的冷漠态度,迁移到职教课堂中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上,进入职校随即表现出“畏学”、“厌学”甚至“弃学”,导致中职教育教学失效率高。另一方面,部分学生对“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能力比知识更重要”、“高分低能”等说法的误导,正好为中职生的学习挫折构建一道心理防御机制,“要能力,不要知识”成为他们拒绝学习理论知识的借口。我们的个别教师对知识与能力的辩证关系也存在模糊认识,不敢理直气壮地强调知识的重要性,未能在教学中体现理论与实践、知识教育与能力培养的一体化。

华东师大职成教研究所石伟平教授把“使学生真正‘学起来’,变普遍‘厌学’为普遍‘乐学’”作为职教课改的目标,作为职教课改成败的衡量标准。中职教育教学改革就是要通过构建融知识学习、技能训练、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培养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有效地改善学生对学习的认知、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促使学生乐于学习,勤于训练,达成职业教育和专业培养目标。由此可见,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正是职教课改的突破口,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增强学生职业技能的有效途径。

三、如何在中职机械基础教学中创造性地应用一体化教学模式

所谓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指将专业理论知识与职业技能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学习理论知识,用理论知识支持职业技能的学习,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一体化教学模式倡导以职业活动为基础,以技能学习为主导,应用专业知识支持技能的形成、解释动作要领、反映操作规范的实质,通过技能训练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理论知识、掌握理论知识,使学生在学习中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让学生更快、更扎实地学习理论知识,增长实践操作技能。那么如何创造性地应用一体化教学模式,为我们的中职机械基础教学服务呢?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作出尝试和努力。

一方面,有目的性地加强中职机械基础实践教学。要想实现“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的一体化高效教学,教师应结合机械基础课程内容,为学生创造到企业实习的机会。在机械加工现场参照实物讲解机械的工作原理和过程,有目的性地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实习内容可包括机械传动、常用机构及轴系零件和液压传动的基本知识、工作原理和应用特点,让学生加深对机械零件的工作特性、机械传动的原理和应用特点等知识的了解和掌握。通过在企业的机械加工和操作实习,教学就更加生动,理解就更加深刻。例如在讲解定轴轮系时,可以带学生去参观普通车床的主轴箱,感受它内部的齿轮传动特点,这样直观、鲜明的教学形式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机械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中等职业教育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 一体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Reform and Implementation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Basic Mechanical Design Integrated Teaching Curriculum

TAO Yujiao

(Qinghai Industrial Vocational & Technical School, Xining, Qinghai 810000)

Abstract Vocational mechanical design (mechanical processing) is important unit(professional) to train technicians. Therefore, vocational schools' mechanical (process) professional has become a national focus on school discipline. Facing the country today can solve various technical problems embarrassment to a great extent. Vocational machinery (processing) professional future is certainly blue, but can not do without professional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schools, educators who follow through induction, is inseparable from the set of effective teaching model to do strong backing.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Basic Mechanical Design course; integrated teaching

1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教师多采用“填鸭式”教学方式,将理论与实践分离,对其课程没有针对性的要求和目标,学生往往不能学习到实践知识和技能。在课堂上也是照本宣科,从上课讲到下课,讲台成为了教师独自享用的舞台,把学生转变为观众的角色,观众是没有发言权的。多媒体教学也只是将原本应该陈列在黑板上的理论知识挪个位置,放到了多媒体上面来,虽然教学手段改变了,教学质量和学生吸收知识的效果没有本质上的变化,其效果较差。下课之后,师生各走各的路,形同路人,丝毫不注重课余时间辅导学生课程知识的重要性,学生也不主动去开展有关专业课的活动,所以,除去上课时学到的那些皮毛,课外学习完全是一片空白。还有便是缺少互联网的应用能力。互联网上拥有众多院校的精品课程的储备资源,但是教师和学生都没有机会去享用这种免费资源。

2 目前一体化教学的开展与优势

传统的机械课程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化,不能很好地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因其课程涉及的知识面过于宽广,教师们很容易便会走照本宣科,直接性灌输的道路,使课堂气氛枯燥乏味,令学生对专业课程失去了原先的热情与兴趣,教师与学生不能够进行很好沟通,致使学生课外空闲时间对专业课程实践理论知识犹如一张白纸。在实践过程中也不能做到实践与理论知识间的联系,使得学生在实践中吸收知识的效果较低。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能够完美地把实践操作与理论知识紧密结合,深入教学内容,整体性地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重新吸引学生对其专业课程的热情与兴趣。通过教学模式的真实性情景模拟,使学生深入其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性工程性质的问题,全面提高学生能力。一体化教学模式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机械设计基础一体化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的职业高素质起着莫大的作用,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学习到丰富的专业课知识,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还需要实践操作与理论知识的相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既能够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还能够全面提高其职业素质能力。

3 一体化教学与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结合的好处

各大职业院校为了追上社会发展的步伐,不断地调整人才的培养目标,以适应社会前进的脚步。机械设计基础一体化教育,模式的宗旨在于改变其传统的,静态的,落后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以及实践操作的实施一气呵成。将教室与实训教室融为一体,促使教学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紧密相连,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到情景教学所带来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气氛,提高学生吸收知识的质量,提高专业课程的学习技能,获得较强的专业能力。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的相互结合,更是做到了实践中教授理论知识,在理论学习中传授实践方法的作用。提高教学质量,提高职业能力素质。机械设计基础一体化教(下转第194页)(上接第121页)学模式改革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高素质人才的至关重要的途径之一。促使学生在工作岗位上面能够更好地发展,掌握职业岗位能力,就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和熟练的实践操作技巧。理论知识可以从课堂上获得,职业岗位技能则需要理论基础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相结合,机械设计基础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够将多种学习的方式融合到一起,综合性的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增强学生能力的提升。一体化教学模式更加符合于职业教育培育人才的要求与目标。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基本专业课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及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促使学生能够成为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性,技能型的人才。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很好地吸收专业知识,还可以在各种实践操作教学中培养与人合作,团结一心的集体精神,也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道德素质修养。

4 具体措施的实施

4.1 创建一体化教室是开展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基础

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都是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室与实训教室分开来进行上课的。教师一般情况下都是先采取理论知识的传授,然后再让学生手把手实践操作。在这种情况下,理论和实践是分离的,由于上理论课与实践课相隔的时间较长,学生往往在操作的过程中会忘记上课时教师讲述步骤与重点,所以不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课程的知识,达不到预期学习所获得的效果。一体化的教室是将理论课教室与实训课教室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可以学习完理论知识后就可以动手实践操作,而且课堂上听起来很复杂的机械原理在实践中一目了然,真正做到教学与实践的合二为一,不仅能够加快专业课程的学习进程,还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2 教学项目的设计要符合课程实际

机械设计基础一体化教学模式强调“教授、学习、实践”的一体化原则。将教学实践项目与理论知识相互结合,让学生真正地置身于机械生产(设计)环节中,更加注重于对职业技能的培养。教学实践项目的设计必须要切合实际,从学生自身技能素质出发,但是也要富有挑战性,引起学生对其的兴致,从而培养学生在此方面的新技能。根据社会现展对于技能人才的需求,教师可以以项目为教学的主导,组织课堂教授专业知识的内容,来增强学生学习专业课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对其的兴趣。

5 结语

机械设计基础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能够特别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为学生以后的专业课学习打下良好基础,树立自信心提高专业能力素质。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开展也要适应机械设计基础的课程特点,才能够彻底达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泽波. 《机械设计基础》一体化教学模式探讨[J].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13.

[2] 胡凤英.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初探[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31.

[3] 陈虎,刘小群.《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探讨[J].魅力中国,2009(29).

[4] 许勇平. 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践与感悟[J].新课程研究,2011(7中).

机械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机电一体化专业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 教学方法

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设置中,不会有《机械制造工艺学》、《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设计》、《夹具设计》、《机械切削机床》等机械制造类专业专业必修课程,为了使学生能一定程度上掌握机床、刀具、夹具、工艺等方面的知识,《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我结合教学经验,以及与同事、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的探讨,对本课程教学提出了以下意见。

1.加强基础理论教学,基础理论的多媒体教学

学科的基础理论是构成该学科的基石,基本理论是我们分析和研究问题的指南,基本理论越扎实,我们的视野就越宽,思路就越广,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强。工程材料及材料处理部分教学是学生进行工程实践和工程设计的基础,该部分内容偏重于理论性,实践性方面主要体现在对理论的验证。在理论教学中我们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制作多媒体课件实施教学,这样理论上比较抽象的概念得到了具体形象表达。如铁素体、奥氏体、珠光体等组织通过课件形象生动的展示,其结构的微观组织在学生头脑中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对铁碳合金结晶过程分析、热处理过程、组织转变等内容,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学生在金属材料的内部组织与外在性能之间建立了直接的联系。学生能够很透彻地对该部分内容进行理解。加强基础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具备良好机械制造基础知识的人,才有可能成为优秀的机械专业人才。

2.以工程案例为主线,组织模块教学

以实际工程案例为主线,组织模块教学。让学生直接面对某一个机器零件或某一台设备,从图纸技术要求出发,分析和实施工作的全过程。对学生来说,由始至终接触一项工作的全过程,针对性强,有利于培养综合应用能力和对未来职业岗位的适应性,不再茫然无知和缩手缩脚,更能适应岗位的要求;而且工作任务明确,学生对此较感兴趣、表现积极主动。但对教师来说,任务却更艰巨。因为这完全打破了教材的体系,以往教材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总是先基础理论后专业实践,现在必须让基础理论和专业实践有机地结合,基础理论知识点的介绍穿插在解决工程问题过程中,教学中以因需施教为原则,学以致用为出发点,需要什么,学习什么,教师介绍什么;需要多少,学习多少,教师介绍多少。机电一体化专业《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一门知识点多的交叉学科,它涉及许多学科知识,如机械制图、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公差配合、机械结构原理、机械加工及设备、工程标准规范等,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较全面的知识和对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及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

3.重视实习教学,强化实践环节

实习教学是极其重要的教学环节,《机械制造基础》实践性环节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创新能力培养方面有不可取代的作用。扎实的理论基础是灵魂,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教学的根本,这也是工业现代化时代对人才的要求。《机械制造基础》的实习教学任务应该围绕这一要求展开,需要创造自主学习、自我激励的实习环境,培养学生有较强的自我建构能力。我国生源实践基础差,生源特点和实践水平影响教学过程、教学方式和内容。我们的学生基本无实践经历,特别是来自乡村的学生,工业基础知识非常缺乏,使得《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实习教学更加困难,难以完成实习教学,这就要求我们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基础训练。国外很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环节占总学时的比例较大。如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实践课时可占总学时的2/3,实习时间都比我国长。他们十分注重教育与生产的紧密结合,有一些国外的学校对“由校门到校门”的学生还要求经过半年的预科训练,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无疑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存在很大的差距,必须在实践教学环节上下工夫,提供足够的实习、实验、设计等实践条件;摆脱验证的设计性、综合性、针对性和开放性;对许多不宜放在某一些章节中的实验合并为综合实验,把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放在实践中学习;要加强实践环节的管理,全方位营造《机械制造基础》实习的理想环境,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结语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行业发展的大环境下,教师要自身的特点结合教学现场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用全新的观念理论审视指导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和领域,以促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吕英波,王进军.关于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机电技术,2006.01.

机械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机械基础》 技工学校 教学改革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社会对机械类专业人才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基本功扎实,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强的的学生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机械基础》是技工学校机械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在机械类专业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笔者从事了十几年技工学校机械专业的教学工作,深切地感受到市场经济对人才的素质和能力提出新挑战,为适应教学改革和形势发展的需要,对课程进行改革已势在必行。根据形势发展对机械类专业学生提出的新要求,针对我校的教学现状、学生的特点、知识构成,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等各个环节入手,做到将机械基础理论知识系统地传授给学生的同时,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

1 更新教学内容、培养创新意识,开阔学生的视野

《机械基础》是机械类专业中研究机械共性问题的主干课程,它的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常用机械的工作原理、基本理论并初步具有识别、分析和选择常用机械零件的能力。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对机械类专业学生提出的新要求,在保证课程体系完整性和科学性的基础上,精心挑选一些机械方面的新技术、新工艺以及机械行业发展的新趋势、新动态和研究热点等方面的内容。如在教学过程中,补充介绍普通螺纹加工生产的新技术、准直齿圆柱齿轮的新工艺、数控加工技术及其发展趋势,以及新型材料应用等相关知识。此外,还根据现行的国家标准、行业规范与技术发展特点,增加了公差与配合、测量技术、金属材料与加工等相关知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如键销连接、齿轮精度、轴承、齿轮失效形式等机械基础知识。上述增加的教学内容均配以生动活泼的图、表和简明扼要的文字介绍作为补充,以PPT课件的形式补充到教学当中,作为本课程知识点的延伸和扩展,使学生在对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系统理解和掌握的同时,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扩大了知识面、提高了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2 应用直观式、启发式、循序渐进式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机械基础》是一门较为枯燥且需要记忆较多内容和知识点的课程,对于现在技工学校学生来说,具有畏难、怕苦思想的不在少数。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该门课程的特点、学生的现状、心理差异、知识结构等因素,在教学实施过程别注意遵循直观性、启发性、循序渐进、理论联系实际等原则确保教学效果。

根据《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一般都安排在学生专业实习之前,存在认识滞后,课堂理论知识不容易理解的现象。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实施直观性原则,适当增加现场授课环节,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复杂的问题直观简单,在现场教学过程中,不是让学生自发地看,而是要在老师指导下有目的地观察,提出问题指导学生去把握机械、结构、零件等事物的特征,发现构件间的内在联系,使同学们获得较全面的感性认识,从而更深刻地掌握机械课程的理性知识。每次现场教学后,都布置“观察笔记”,要求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机械,描述其组成、特点等。通过现场观察,学生会有疑问,带着问题听课,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自觉地掌握专业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轮系传动的计算时,可先引导学生结合单级齿轮传动的知识,思考多级齿轮传动的原理,提高自己对多级齿轮传动原理的理解,然后由教师总结,归纳出正确的多级齿轮传动计算公式,并在学生记忆公式的基础上,进行典型的例题讲解,注意引导学生逐步分析题目要求,利用掌握的已知条件,运用所学公式进行计算,再通过一定数量的作业练习,使学生真正掌握轮系基础知识和相关的计算。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效果显著。

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循序渐进,按照教学的系统性进行教学。例如:渐开线标准直齿轮圆柱齿轮的讲授要由渐开线的形成―渐开线的特性―渐开线齿廓―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各部分名称、基本参数―几何尺寸计算等循序渐进,层层深入,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机械基础知识。

此外,为使学生学懂会用、学以致用,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正确处理好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3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

社会发展对应用性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加强实践性环节在技工学校教学中越发显得重要。根据技工学校机械类专业对专业基础课的要求以及《机械基础》课程贴近生产实践的特点,在讲授《机械基础》课程中,笔者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注重实践教学。如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完成车床液压传动系统图线绘制,在绘出规范、完整的系统图的同时,又可以学习查阅资料,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综合利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既可以巩固已学知识,又可以激发学生立足于现有知识水平基础上勇于创新的精神。

技工学校《机械基础》课程是由机械传动、轴与轴上零件、常用机构、液压传动、气压传动等知识方块组合而成的,因此,可以在每块知识点的授课结束后,带领学生到实习现场,利用现有机械设备中的具体实例对所学知识进行现场讲解,使学生对讲授的知识清晰认识,加深理解。

4 优化考评方式,提高学生评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针对以往对学生成绩的评价体系较为单一,以一张考卷确定最终考核成绩的情况,笔者在教学中不断摸索建立多元化的学生成绩评价模式。把“全面考核”和“过程考查”等先进理念贯彻到考核活动中,实施全学期开放式、动态式的考核管理,考核中注重考查学生的学习过程,防止学生照搬照抄的现象发生。在教学中,将平时作业、课堂提问、教学实践、单元、期末测试情况按一定权重进行综合,作为本课程的最终考核成绩,同时在考题中加大能够考核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相关内容,保证本课程教学评价的准确性、科学性,也使学生能自觉、自主学习本门学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课程教学改革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继续努力并不断实践,不断摸索,以适应市场经济对技工职业教育提出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刘春生, 徐长发. 职业教育学[M].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

机械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 本文主要对中职的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基础课程综合化改革进行探讨,根据数控技术应用技术专业原基础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论述了进行综合化改革的必要性,并对综合化改革的具体做法和注意事项进行了探讨。

1 原课程体系分析

1.1 采用分科课程的组织模式,学科门类划分细、数量多

原先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基础课程的内容基本与机械加工专业的一致,沿用传统的单一的分科课程的组织模式,强调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强调一门学科的逻辑体系的完整性。专业基础课程包括: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工程力学、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金属工艺学、计算机绘图、制图测绘、微机原理应用、机械加工工艺等11门课程。①

1.2 理论与实践分开教学,学生动手操作时间少

原专业基础课程体系中的理论与实践分别开设课程,一般是在理论教学结束后,再进行相应的实践教学。由于实践教学周数有限,实践学时通常都少于理论学时。

1.3 课程衔接处理不够,在时间安排上过于集中

这11门专业基础课程各自成一体系,独立性较强,相互间呈平行关系。故在教学安排时,各门课程衔接性体现不出。且在时间安排上,专业基础课程主要集中在第二、三学期开出,没有与骨干课程进行配套实施。

2 进行综合化改革的必要性

2.1 综合化改革是为更好地适应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

中职大部分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形象思维长于逻辑思维,实践学习长于理论学习,动手能力长于动脑能力。少部分学生的人生目标不明确、自信心不足、学习兴趣不高、学习习惯较差。如果在专业课教学上继续沿用分科课程的组织模式,采用传统的理论和实习教学各自独立进行的方法,理论知识点过多、过深、过杂,就很难产生好的教学效果,很难实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教学的目标。

2.2 综合化改革是为更好地服务于专业骨干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应做到“必需、够用”就行,教学的目的是为使学生更好地学习专业骨干课程来服务的。如果专业基础课程开设过多,占用学时过多,势必影响骨干课程的门数和总课时,不利于深入学习专业知识和熟练掌握专业操作技能,无法真正突出专业技能训练。

2.3 综合化改革是为更好地因材施教

原专业基础课程一般采用理论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考核方式单一,容易形成应试教育,而没有充分考虑到课程的实用性。中职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一方面必须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另一方面对不同的学生应尽量给予不同的发展空间。这就需要在教学上能够因材施教,并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综上所述,原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基础课程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决定了对其进行综合化改革的必要性。

3 具体做法

3.1 精选教学内容,整合基础课程

首先对各门基础课程的内容知识点进行整理归类,剔除与数控专业无关的知识点,简化理论较深的知识点,然后再进行重新划分课程科目,整合相关知识点,突出服务主干课程和实践训练的针对性。如综合化改革中将原《电工基础》和《电子技术》两门课程整合为一门《电工电子》,以电工初级工的鉴定标准来设计课程内容,去除电子技术的部分理论较深、专业性较强的内容;原《工程力学》中理论计算的内容过多,对大部分中职学生来说太难,并且在后面的学习中应用不多,因此将这门课程中的有关基本概念的知识点并入《机械设计基础》中,使《机械设计基础》主要包括工程力学、机械原理和机械零件等内容,不作复杂计算要求。通过课程整合,基础课程数目减少了,内容更加精练和具有针对性,同时压缩了基础课程的课时,为增加实践课时和开设更多的主干课程提供了条件。

3.2 注意课程衔接,优化教学计划

在课程整合的基础上,明确各课程间的相互关系,在教学安排上加强课程间的衔接。如《机械制图》、《计算机绘图》、《制图测绘实训》三门课程间的安排上注意衔接关系,将《计算机绘图》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计算机绘图软件的基本绘图命令的操作学习,与《机械制图》并行安排教学;第二部分为计算机绘制零件图和装配图的操作学习,安排在《制图测绘实训》后进行为期一周的实训。

3.3 突出技能要求,创新考核方式

进行教学方式、手段的改革也是综合化改革的重点之一,通过引入一体化教学、模块任务教学等方式,鼓励学生参加鉴定考证,突出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如《计算机绘图》采用模块式项目教学法进行训练,以上机操作为主,理论讲解为辅,让学生在各个项目中进行合作和讨论来自己完成任务,避免以往《计算机绘图》中学生依葫芦画瓢,学后就忘的情况出现。在《电工电子》、《计算机绘图》等多门课程组织学生参加技能鉴定,并作为考核方式之一,使学生每学期有一次参加技能鉴定的机会,能较好地适应今后岗位的需求。

3.4 改革后的基础课程体系

(1)《电工电子技术》:以初级电工的鉴定标准要求,简化电子技术的部分内容。(2)《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相结合,以学生能够识图为基础,适当降低难度。(3)《计算机绘图》:自编教材,采用模块式一体化教学,与《机械制图》和《制图测绘》实习综合安排教学进度,学生参加绘图员考证。(4)《机械设计基础》:包括工程力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及常用机构和机械零件等内容,对有关理论计算不作要求。(5)《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自编教材,包括常用材料和金属材料热处理的基本知识,及金属切削的基础知识、常用加工方法综述与零件的结构工艺性等内容。(6)《设备控制基础》:将液压传动和气压传动技术相互贯通,压缩了传统内容,利用本校有较好的plc实训设施,适当拓展了可编程控制器部分的知识与内容。

4 小结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基础课程的综合化改革,对学生来说,专业基础课程理论与实作相结合,在学习上更易激发起兴趣。同时,由于能够更快地接触专业主干课程,学生较早地对本专业要学什么、今后干什么有了更深的了解,从而使学习的目标性更强。但在综合化改革的实际操作中,我们也需着重注意以下两方面工作:一是要注意做好配套教材的完善。由于多门课程需进行知识点的综合整理,有些课程难以找到相应配套的教材。对此,我们主要是通过自编教材来满足教学需求。这些自编教材质量的高低将很大地影响到综合化改革的效果。二是要提升教师对专业基础课程综合化改革的认识。要使每一位教师认识到综合化改革不仅仅是简单地对课程内容的整合,更是对整个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手段的综合,从而要求教师去更加全面的掌握各专业基础知识,甚至要组织进行编写教材,尽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