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机械行业危险源

机械行业危险源

机械行业危险源

机械行业危险源范文第1篇

1引言

随着工业、农业、建筑业和运输业的高速发展,各行各业起重机械的应用越来越多,使得起重作业在现代生产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然而在起重机械为企业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潜在的危险。起重机械安全生产事关企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事关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和保证,这也是目前社会关注的焦点。发生事故的前提条件是有危险源的存在,这也决定了事故的严重性;危险因素是可能发生事故的触发条件,决定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危险源所拥有的能量越大、且环绕危险的因素越多并出现的越频繁,则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越大、事故后果越严重,系统就越危险;事故的发生是危险源和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为防止起重机械事故的发生,相关人员应对起重机械的常见危险源有清晰的认识,做到防患于未然。

2起重机械检验中存在的危险

2.1起重机械本身固有的危险因素

起重机械作为应用广泛的运输工具,通常所吊运的物体重量比较重,所以在吊运过程中,稍有疏忽就会发生倾翻,坍塌或重物坠落的事故。

大多数起重机械的操作都属于高空作业,高空作业本身就属于危险作业,危险性较大,发生事故的后果也比较严重,同时对高空作业者也有较高的要求。所以必须小心谨慎,不能有一丝疏忽和大意。

2.2起重机械在设计、制造、安装环节存在的危险因素

起重机械在设计时,通常要对工作环境、操作性、安全性、方便性等进行综合考虑,尽管如此,还是很难避免设计缺陷的存在,如制动器制动力矩不足、轮压计算误差过大、电动机容量不够等。

有些起重机械不按照国家制造标准生产,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例如用普通螺栓代替高强度螺栓等。除此之外笔者在检验中发现,大多数的起重机械都存在板厚不够的情况,这包括腹板、侧板和V型板。

在安装起重机械时,由于安装人员的技术水平不高,经常会发现违反技术要求作业,擅自更改技术图纸。笔者在检验中发现,在安装高强螺栓时,许多安装人员使用了弹簧垫,这是非常错误的一种做法,这会使起重机存在严重隐患,增加了检验中的危险因素。

2.3复杂的作业环境存在的危险因素

起重机械的作业环境通常都比较复杂,工况比较恶劣,如炼钢车间的高温辐射、呛人的粉尘等。此外天气状况也会对起重机械带来危险,例如大风天气对露天工作的起重机械影响就非常大,一般风力大于六级就停止工作。例如门式起重机会被大风吹走等。雾天、霜天,起重机上会结一层水珠或霜,在使用梯子时会发滑。综上所述,起重机械和起重作业所涉及的危险因素多,影响范围大,凸现了其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难度;相关人员在起重机械设计、制造、安装、使用和维护保养等所有环节上稍有疏忽,都可能酿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损害事故。

3起重机械危险预防控制技术

3.1安全工程基本原理

(1)事故预防原理

事故是可以预防的,即通过对危险的宏观控制和微观控制,限制和约束能量的释放和转移,约束人的不安全行为并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从而可使事故发生的概率和事故损害降到最低程度,这就是事故预防原理的基本观点。为了有效地预防事故,应单独(或同时)采取以下方式:一是约束人的不安全行为;二是消除物不安全状态(包括限制和约束能量);三是约束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四是采取隔离屏蔽防护措施,使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安全状态不在同一时空相联。事故预防原理为超重机械安全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

(2)强制原理

事故的偶然性和必然性、潜隐性和突发性、人的“冒险”和侥幸心理、以及事故损失的严重性和不可挽回性等,都使得安全工作必须遵从强制原理不经被管理者同意即采取控制行动,安全强制原理主要体现为:安全第一原则和安全监督原则。

(3)安全工程基本原则

安全工程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以下五个原则:安全第一原则;预防为主原则;安全监督原则;科学技术原则;系统安全原则。

3.2起重机械的事故类型

起重机械安全事故类型一般包括以下几种:重物突然坠落,金属结构损坏、垮塌、失稳倾翻,夹挤和碾轧,人员高处跌落,触电,由于物料导致的危险损害。

因为起重机械的工作环境复杂,存在着许多危险源,所以起重机械事故具有高发性且趋于大型化、群体化、恶性化等特点,因此要针对其特点,进行有效的预防,减少事故的发生。

3.3起重机械检验中危险的预防措施

(1)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和检测检验工作,确保起重机械每个环节上的安全性。

(2)起重机械应配备相应的安全防护装置,包括:制动器、起重量限制器、力矩限制器(臂架型)、起升高度限位器、下降深度器、料斗限位器、连锁保护装置、应急断电开关、防倾翻安全钩、防坠安全器、超速保护装置、运行限位器、偏斜调整和显示装置、幅度指示器、防止吊臂后倾装置、极限力矩限制装置、缓冲器、防风装置、回转定位装置等安全装置。

(3)起重机的各部件、机构,必须要与输电线路保持一定安全距离,尤其是控制线路不要和动力线路离的太近,以免干扰控制信号。

(4)在检验作业时,严格按照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TSGQ7016 2008的要求检验,遵照作业指导书以及安全防护指导书来执行检验工作.禁止重物从头顶上通过,吊臂下严禁站人。在对起重机械进行监督检验,做静载试验时,一定要远离载重物,防止重物突然坠落伤到人。

(5)加强对起重机械的关键部件的日常维护与保养,健全维护保养制度,完善维护保养记录,防止设备带病运行。

(6)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管理制度,定期对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培训,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

4总结

本文通过对起重机械检验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对危险源控制的技术,以及对起重机械进行安全操作的原则进行了分析,只有充分做好以上各项工作,切实按照《起重设备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检验,才能有效避免事故的发生,做到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机械行业危险源范文第2篇

关键词:起重机械检验危险源防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TH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为了确保起重机械的安全使用,避免发生设备损坏和人员伤亡事故,必须依据《起重机械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起重机械监督检验规程》及《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等有关国家标准和规范,对起重机械进行制造监督检验、安装改造重大维修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起重机械的特性决定了其检验工作是一种动态的、综合的、全方位的检验过程。检验人员需要对其各个部位和部件的技术指标和安全性能进行检测,而且检验工作有时是在起重机械运行状态下进行的,这也在客观上会对检验人员的自身安全构成一定的安全隐患。下面就起重机械检验中的危险源及相应的防护措施谈谈检验人员如何在检验当中做好自身的安全保护。

1 危险源

在对起重机械进行检验的过程中,检验人员本身应具有自我保护意识,对于起重机械的危险源要有充分的认识和适时的预判。一般来说,主要的危险源来自以下几个方面:高处坠落、机械伤害、电气伤害以及其他危险源。

1.1 高处坠落

起重机械检验部分作业属于高空作业,检验过程中检验人员需到主梁、标准节、臂架等处进行检验,不注意就会发生人员和物体从高处坠落而造成伤亡事故。由于人员坠落大多是身体失去平衡所引起的,头部很容易首先着地,这就加剧了伤亡的可能性。检验过程中易产生高处坠落伤害的几种情况如下。

(1)大、小车轨道检查。大、小车轨道固定情况检查、高低差及平行度测量时通常需要身体外探,因此就有从轨道支座滑落的危险;

(2)桥门式起重机拱度测量。测量主梁拱度最常用的方法是在主梁上架设水准仪读取塔尺上的读数,此过程也存在坠落危险;

(3)攀爬时坠落。通向起重机械司机室和主梁的通道一般是爬梯,如果爬梯固定松动或高低差较大,检验人员在攀爬过程中不小心就会摔下来,造成伤亡;

(4)吊臂金属结构检查。检查塔机吊臂金属结构时,检验人员乘坐随起升小车一起移动的检修平台从臂根绞点向臂端移动,在风载荷作用下,吊臂易发生弹性振动和摆动,检验人员可能高处坠落;

(5)门联锁保护装置失效。开关损坏或触点粘连,检验人员检查时,司机盲目开动大车,极易造成检验人员失去平衡而坠落。

1.2 机械伤害

在起重机械检验过程中机械伤害危险源分布非常广泛,任何可移动部件、旋转部件都可能对检验人员造成机械伤害,其中最常见的伤害有挤压、剪切、切割、碰撞、缠绕等。检验过程中易产生机械伤害的几种情况如下:

(1)金属结构检查。主梁、端梁、主副吊臂、标准节等连接件检查时,检验人员需从爬梯或塔身内部往上攀爬,检查金属结构有无裂纹、联接松动等,背部护圈及杆件易造成对检验人员头、肩部的碰撞和挤压等机械伤害;

(2)滑轮组和卷筒检查。检验人员在对滑轮、卷筒、钢丝绳的工作状态进行检验时,滑轮与钢丝绳的夹角、卷筒和钢丝绳的夹角易对检验人员的手指、衣物产生挤压、缠绕等机械伤害;

(3)制动器的检验。制动器检验时,要求操作人员开动各运行机构,操作制动器是否准确制动,大车制动产生较大的惯性力使检验人员与运动部件碰撞,造成伤害。制动衬垫磨损量和制动间隙测量时,配合不当或误操作可能造成检验人员手指挤压、剪切等机械伤害;

(4)性能试验。检验人员进行起重机械相关性能试验时,试验载荷可能因固定不牢而坠落,易对检验人员或操作人员造成挤压、碰撞伤害。

1.3 电气伤害

电气伤害包括雷电、静电、漏电伤害和触电及电弧烧伤等,电气伤害产生的因素有很多种,其中最主要的是电流经过人体所造成的伤害,伤害是因电流穿过人体的神经、肌肉及器官,产生异常的作用(如:心脏停止跳动)而造成的。检验过程中易产生电气伤害的几种情况如下:

(1)检验过程中所使用的仪器设备不符合电气规范要求、使用不当、绝缘破坏,造成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外壳带电,并且漏电保护装置未装设或动作不可靠;

(2)司机室和控制柜内电线因使用时间长,外皮破损,金属部分带电,检验人员不小心触碰便受到电击伤害;

(3)在检验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检验规程进行检验,违章带电作业。如对起重机械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检验时,检验人员没有断电、没有对大电感和电容进行放电便进行测量,就有触电的可能;

(4)雨天或湿度大的检验环境会造成安全电压降低,原来在干燥环境中是安全的电路变得危险,对检验人员造成电气伤害;

(5)部分起重机械地操操纵盒未按标准要求使用安全电压,而是直接使用380 V电压,检验人员进行相关性能试验时易受到电击伤害。

1.4 其他危险源

起重机械的检验现场环境非常复杂,有很多因素危及检验人员的人身安全,如建筑工地、铸造车间等。许多起重机械验收检验是在厂房尚未竣工的情况下进行的,地面上杂乱无章,砖块、铁钉、钢筋条等建筑垃圾遍地,半空还搭有脚手架,检验人员现场检验或走动时,常因疏忽而发生危险;冶金或铸造车间的高温、高粉尘、甚至含有害气体的恶劣检验环境,也会对检验人员造成伤害。

2 安全防护措施

首先,检测人员应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并应充分估计检验现场实际的和潜在的危险源,提高自身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其次,检验人员应努力提高检验操作技能,严格按照《起重机械制造监督检验规则》、《起重机械定期检验规则》等规定的检验方法进行检验,恪守检验细则规定的检验流程、检验方法及安全注意事项,切不可随意省略检验步骤,留下安全隐患。最后,坚持做好个人防护工作。检验人员的个人防护是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即使事故发生也能最大限度的减轻事故对人体的伤害,因此,进入检验现场后,必须佩戴安全帽、工作鞋、安全带、安全防护手套等安全防护用具。

3 结语

综上所述,检验人员应牢固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充分认识检验过程中存在的坠落伤害、机械伤害、电气伤害以及其他伤害等检验中的危险源,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坚持做好个人防护工作,在检验过程中严格按照安全技术规范和作业指导书来操作,杜绝违章操作,确保起重机械检验工作安全、顺利的完成。

参考文献

[1] GB6 0 67.1-2010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2] 王福锦.起重机械技术检验[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0.

[3] GB/T1570 6.1-20 07.机械安全基本概念与设计通则基本术语和方法.

[4] 邱利才.塔式 起重机的安全检验 [J ] .科技创业月刊,2007,20(10):183-184.

机械行业危险源范文第3篇

关键词: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煤矿安全管理;作用

1引言

随着社会发展对煤炭资源需求的增加,煤矿开采规模也不断扩大,但是煤矿开采环境比较恶劣,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进而给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影响到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煤矿之所以发生非安全事故,其根本原因在于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未能有效把控安全风险。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是新时展的新的风险管理模式,它以风险管理为核心,员工的不安全行为管理为重点,将其运用到煤矿生产中,可有效保障每项安全工作有序进行,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

2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介绍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包括了风险预控管理、保障管理、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检查审核与评审、管理方针以及综合管理七个部分。该体系中,风险预控管理是核心,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是重点,生产系统要素和综合管理是基础,保障管理、管理方针以检查审核与评审是支撑,最终以信息化系统作为运行平台,将各个环节有效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统一、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在煤矿生产中,安全管理是核心工作,因为煤矿生产过程中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因素往往就是造成安全事故的罪魁祸首。对此,只有抓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才能保障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保证煤矿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在煤矿生产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以PDCA闭环管理为运行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煤矿生产每一个环节都处于可控、不断改进的状态,从而有效地杜绝了安全隐患发生[1]。

3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运行过程

煤矿是煤炭资源开采的地方,一般分为井工煤矿和露天煤矿。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容易造成煤矿开采安全事故,一旦煤矿出现安全事故,就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做好煤矿风险管理至关重要。风险与预控管理体系作为一种新兴的管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煤矿安全管理的过程可以根据不同煤矿的具体特点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3.1危险源的辨别

危险源是煤矿开采过程中引起安全事故的起因,可以说煤矿开采过程中存在许多危险源,这也决定了危险源辨别的重要性。煤矿风险预控管理的重要内容就是进行危险源的辨别。在煤矿危险源的辨别中,管理者要根据不同煤矿的特点,做好煤矿危险源的辨别,然后根据分类结果,综合运用企业人力、机械设备和环境支持等方法,对煤矿危险源进行检测。同时,要对煤矿开采各个环节进行检测,利用技术手段对煤矿开采各个环节的危险源分析,从而找出一切威胁煤矿安全生产的危险因素。同时,管理者还可以借助相应的技术手段,对危险源进行分类,按照危险源类型制定相应的防范方案。

3.2风险评估

在煤矿危险源辨别后,需要对其进行风险评估,通过确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可能造成的损失确定风险等级,因此,做好风险评估至关重要。在风险评估中,管理者可以通过风险评估矩阵,对煤矿危险源进行全面的分析,了解这些危险源所在生产环节和区域,评估这些危险源可能造成的风险损失。一般而言,企业需要结合煤矿生产特点,制定风险评估初稿,将其传达给各个科室、各班组及基层主要管理人员,并让他们参与到风险评估初稿的审查,对风险评估初稿进行补充和完善,进而按照完善的风险评估方案执行生产。

3.3风险防控措施的制定

在煤矿生产中,风险是不可避免的,而要想有效规避风险,就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风险防控措施。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下,危险源辨别与风险评估目的就是提炼管理对象,针对管理对象制定出管理标准和风险防控措施,可以说,风险防控措施是风险防控管理的重中之重。在制定风险管理标准时,企业必须严格按照国家以及行业在安全生产中提出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消除相应的危险源。在制定风险防控措施时,要以危险源辨别和风险评估结果为基础,制定出全面、科学的风险防控措施,进而更好地指导现场安全生产。

3.4风险源监测

风险防控措施只能够对煤矿生产过程中已经检测、评估的风险进行防控,但是在煤矿生产过程中,还会存在一些突发情况,如,机械设备突然故障,进而容易引起安全事故。因此,还必须对煤矿生产过程进行动态监测,有效把控危险源。危险源监测包括对危险源的状态监测和风险控制过程监测[2]。危险源的状态监测主要是监测危险源是否处于安全状态;风险控制过程监测的重点是风险控制的执行效果。

3.5风险预警

风险预警是风险预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风险预警,可以有效规避煤矿生产风险,降低风险损失。煤矿企业应对生产过程中的各类危险源的风险进行预期性评估,设定相应的风险预警等级,并根据危险源动态监测中暴露出的各种风险及时发出风险预警警示,以便管理者及时处理风险[3]。

4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在煤矿安全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危险源的辨别,可以掌握煤矿危险源的数量及分布情况,了解煤矿安全管理现状;通过风险评估,可以掌握每一个危险源发生实效的可能性以及造成的后果;通过风险综合管理,可以有效把控危险源,保障煤矿安全生产;通过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以及检查审核与评审,可以有效扼杀危险源,防止煤矿风险的发生。

4.1规范作业人员的行为

人作为煤矿生产的主体,同时也是煤矿危险源之一,如果煤矿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不高,不具备规范的作业技术,在煤矿生产中就容易出现安全事故。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中包括了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下,企业需要对作业人员进行相应的安全培训,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使他们掌握相应的煤矿开采技术,能够按照技术要求开采煤炭资源,进而提高煤矿生产的科学性,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4]。

4.2保障机械设备的稳定运行

在煤矿生产中,机械设备有着重要的作用,借助机械设备,可以完成许多人力无法完成的工作,大大提高煤矿生产效率。但是,机械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会出现损耗和故障,进而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因此,做好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尤为重要。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下,机械设备处于可控状态下,这种可控包括了设备运行前、运行中以及运行后的管理控制。机械设备投入使用前,煤矿企业需要对机械设备性能进行调试,并分析其相关参数,是否满足煤矿生产需要,在不满足的情况下,需要更换设备[5]。同时,在机械设备运行过程中,机械设备是由专人操作,且借助计算机技术对机械设备进行全面的监控,一旦发生故障时,控制中心就会发生警报,进而降低故障发生。

4.3营造安全的煤矿生产环境

煤矿作业环境比较恶劣,如,在井下作业,作业人员的视线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如果视物不清,就容易出现安全事故。因此,监控煤矿生产环境极为重要。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下,煤矿企业可以辨别煤矿生产环境中的危险源,包括人、机、环、管四个方面,然后根据辨别结果,做好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和管理措施,从而保障煤矿安全生产[6]。另外,煤矿企业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对煤矿生产环境进行监测,当煤矿生产环境存在安全隐患时,可由信息技术系统发出警报,进而警醒作业人员远离危险源。

机械行业危险源范文第4篇

关键词:安全管理;危险源辨识;危险危害因素

一、目的

(一)危险源定义

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1]。危险源具有一定的危险危害性,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展为事故的各种事物,它既可以为固定的物体,如某一区域、材料、设备、设施、部件等,也可以为活动的某种行为或现象,如高处作业、爆破作业、雷电等等。因此,可以说危险源在水电工程施工现场无处不在。

(二)危险危害因素定义及分类

危险源之所以会导致安全事故,是因为其具有潜在危险性,而根据这种性能的作用特点和效果一般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害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另一种是危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危险因素和危害因素统称为危险危害因素。

危险因素通常分为20种,分别是: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危害因素分为7种,分别是:生产性粉尘、毒物、噪声与振动、高温、低温、辐射、其他危害因素[2]。

(三)目的及意义

危险源辨识就是通过对系统的分析,界定出系统中哪里存在危险源,分析其性质、危险程度,找出危险源转化为事故的过程规律以及触发因素等,以便有效控制危险源。

而危险危害因素识别正是界定系统中哪里存在危险源,分析其性质。因此,危险危害因素识别是危险源辨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基础。

二、理论研究

危险危害因素的分类,是按照危险源可能导致事故的类别进行划分的,而事故的类别取决于能量源或能量载体的特性。因此,危险危害因素的类别,取决于能量源或能量载体的特性。只有存在某种危险危害因素所对应的能量源或能量载体(假设为A),才可能存在该类危险危害因素(假设为A1),即存在A是存在A1的必要条件。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命题:

存在A1即存在A,与之等价的命题是:不存在A即不存在A1。

也就是说,如果单元中不存在某种危险危害因素所对应的能量源或能量载体,即不存在该类危险危害因素。

比如,机械伤害所对应的能量载体是机械设备,存在机械设备是存在机械伤害的必要条件。如果一个单元中不存在机械设备,那么该单元中一定不存在机械伤害危险因素。

但是,存在某种危险危害因素所对应的能量源或能量载体,并不是存在该类危险危害因素的充分条件。

这主要是多种危险危害因素所对应的某种能量源或能量载体可能相同。因此,存在某种危险危害因素对应的能量源或能量载体,并不能确定一定存在该类危险危害因素。还需要结合能量源或能量载体特性、作用、来源以及各因素的定义,合理划分危险危害因素类别。

比如,一台起重设备进行吊装作业,过程中存在不稳定物体(如各种吊具、吊物)可能发生坠落,从而造成打击伤害;但是否属于物体打击伤害,应根据能量源或能量载体特性、作用、来源以及各因素的定义。根据不稳定物体的来源、起重伤害定义,起重作业中发生的吊具、吊物造成的物体打击应当属于起重伤害。

三、单元划分

单元划分是危险危害因素识别的前提,也是危险源辨识的基础。在单元划分中,既要考虑识别过程的简便,也要考虑后期控制和监督工作的合理性。在实践中,可把握四个原则。

(一)以区域为主的原则

根据不同部位生产生活特点,将施工现场划分为若干个区域,每一个区域作为一个单元。比如将一片钢筋加工场地、一条开挖隧洞、一片生活营地等某个区域作为一个单元。这种做法,其实是识别区域内突出的危险危害因素。如果将区域不断拆分,识别过程将是无穷无尽的过程。

(二)类同合并的原则

在施工环境、施工作业特点、安全风险类同的情况下,将相邻几个区域合并为一个单元。比如引水发电系统并排的几条引水斜井,可以合并为一个单元。

(三)高风险单独辨识的原则

高风险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发生事故的概率高,如竖井开挖作业、林区动火作业等;二是发生事故的后果严重,如缆机安装拆除区域、民爆物品存储区域等。

(四)有利于监控的原则

危险源辨识的目的是服务于后续的监控工作,因此在单元划分时,不仅要考虑辨识工作的方便,还应考虑控制责任的界限是否清晰,是否有利于监督考核等因素。例如,某大坝左右岸边坡支护作业面高峰期上万平方米,虽然作业特点类同、区域连续,但场面过大,如果作为一个单元,多个部位控制责任的界限混乱,监督考核工作难以开展,因此可以纵断面、各级马道为界将左右岸边坡划分为多个单元。

四、识别程序

危险危害因素共分为27种,为便于快速、准确识别单元中存在哪些危险危害因素,可以将各种危险危害因素及其常见的能量源或能量载体制成一个表格。在识别过程中,可以先对照表格检查,将明显不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筛分掉,从而减小工作量。这个表格如同筛子,可称为筛查表,如表1。

如果单元中不存在危险危害因素相对应的能量源或拥有能量的载体,则排除该危险危害因素;如果存在,再根据能量源或能量载体特性、作用、来源以及各因素的定义,确定危险危害因素类别。

例如,以一边坡支护现场为例,分析单元中的危险危害因素。

对照筛分表,可以快速排除车辆伤害、起重伤害、淹溺、灼烫、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等12种危险因素,以及毒物、噪声与振动、高温、低温、辐射、其他危害因素等6种危害因素。

剩余的危险危害因素,再根据能量源或能量载体特性、作用、来源以及各因素的定义,确定危险危害因素类别,即可得知上述边坡支护部位存在以下危险危害因素: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坍塌、火灾、机械伤害、容器爆炸、其他伤害、生产性粉尘等9种危险危害因素。

五、结语

通过上述方法,能够比较快速地识别单元中的各种危险危害因素。在实践中,参建单位根据识别成果,进一步分析危险危害因素致害过程及特点,从而制定对应的预控措施,极大地提高了风险控制和安全管理的针对性,为工程平安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大坝左右两岸500m级高边坡开挖及支护未发生一起坍塌、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等伤亡事故。但是该方法中用到的筛查表,其中罗列的能量源或载体还需不断补充和完善,单元划分原则仍需进一步总结和探索。

参考文献:

机械行业危险源范文第5篇

建筑工地重大危险源按场所的不同初步可分为: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与临建设施重大危险源两类。对危险和有害因素的辨识应从人、料、机、工艺、环境等角度人手,动态分析识别评价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危险程度,从而找到整改措施加以治理。

一、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

1 存在于人的重大危险源主要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即“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主要集中表现在那些施工现场经验不丰富、素质较低的人员当中。

2 存在于分部、分项工艺过程,施工机械运行过程和物料的重大危险源:

(1)脚手架、模板和支撑、起重塔吊、物料提升机、施工电梯安装与运行,人工挖孔桩、基坑施工等局部结构工程失稳,造成机械设备倾覆、结构坍塌、人亡等意外。

(2)施工高层建筑或高度大于2m的作业面(包括高空、四口、五临边作业),因安全防护不到位或安全兜网内积存建筑垃圾、人员未配系安全带等原因造成人员踏空、滑倒等高处坠落摔伤或坠落物体打击下方人员等意外。

(3)焊接、金属切割、冲击钻孔、凿岩等施工,临时电漏电遇地下室积水及各种施工电器设备的安全保护(如:漏电、绝缘、接地保护、一机一闸)不符合要求,造成人员触电、局部火灾等意外。

(4)工程材料、构件及设备的堆放与频繁吊运、搬运等过程中因各种原因易发生堆放散落、高空坠落、撞击人员等意外。

3 存在于施工自然环境中的重大危险源:

(1)人工挖孔桩、隧道掘进、地下市政工程接口、室内装修、挖掘机作业时损坏地下燃气管道等因通风排气不畅造成人员窒息或中毒意外。

(2)深基坑、隧道、地铁、竖井、大型管沟的施工,因为支护、支撑等设施失稳、坍塌,不但造成施工场所破坏、人员伤亡,往往还引起地面、周边建筑设施的倾斜、塌陷、坍塌、爆炸与火灾等意外。基坑开挖、人工挖孔桩等施工降水,造成周围建筑物因地基不均匀沉降而倾斜、开裂、倒塌等意外。

(3)海上施工作业由于受自然气象条件如台风、汛、雷电、风暴潮等侵袭易发生船翻人亡且群死群伤意外。

二、临建设施重大危险源

1 厨房与临建宿舍安全间距不符合要求,施工用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临时存放或使用不符合要求、防护不到位,造成火灾或人员窒息中毒意外;工地饮食因卫生不符合卫生标准,造成集体中毒或疾病意外。

2 临时简易帐篷搭设不符合安全间距要求,易发生火烧连营的意外。

3,电线私拉乱接,直接与金属结构或钢管接触,易发生触电及火灾等意外。

4 临建设施撤除时房顶发生整体坍塌,作业人员踏空、踩虚造成伤亡意外。

三、建筑工地重大危险源的主要危害

建筑工地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的事故危害主要有:高处坠落、坍塌、物体打击、起重伤害、触电、机械伤害、中毒窒息、火灾、爆炸和其他伤害等几种类型。2006年上半年建设系统事故类型死亡人数所占总数比例分别是:高处坠落占39.5%,施工坍塌占22.6%,物体打击占14.3%,起重伤害占8.1%,触电占5.9%,机械伤害占5%,其余类型占4.6%。

四、建筑工地重大危险源整治措施

1 建立建筑工地重大危险源的公示和跟踪整改制度。加强现场巡视,对可能影响安全生产的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并进行登记,掌握重大危险源的数量和分布状况,经常性地公示重大危险源名录、整改措施及治理情况。重大危险源登记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工程名称、危险源类别、地段部位、联系人、联系方式、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的危害、施工安全主要措施和应急预案。

2 对人的不安全行为,要严禁“三违”,加强教育,搞好传、帮、带,加强现场巡视,严格检查处罚。

3 淘汰落后的技术、工艺,适度提高工程施工安全设防标准,从而提升施工安全技术与管理水平,降低施工安全风险。

4 制订和实行施工现场大型施工机械安装、运行、拆卸和外架工程安装的检验检测、维护保养、验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