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趣味医学科普知识

趣味医学科普知识

趣味医学科普知识

趣味医学科普知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皮肤科;趣味教学;实施

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强、客观严谨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理解记忆的知识点较多,自我发挥的情况较少。尤其是在皮肤科的教学中,皮肤病变的形态结构是相对固定不变的,需要学生通过大量的记忆性学习进行疾病的区分,而疾病的表现与症状往往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只有在扎实掌握各类相关知识的前提下,通过反复的实践,才能掌握该学科的精髓。而皮肤科的趣味教学法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愉悦课堂氛围的作用,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趣味教学法在皮肤科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

医学临床学习中,尤其是皮肤科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认为该学科更为直观,没有较大的挑战性,缺乏一定的学习动力。为此,为了使学生在皮肤科教学中奠定坚实的基础,实施趣味法教学具有极大的必要性。只有将理论基础课与临床实践进行结合,教学方法中渗入趣味性,才能不断引导学生反复思考,最终提升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能力。

二、皮肤科趣味教学法的有效实施途径

1.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

一般而言,传统的教学方式并不能引起学生较大的学习兴趣,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位置,使一些自制力低的学生始终带有消极的情绪,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皮肤科本身是一门基础性强的医学课程,如果不认真学习与思考,很难有较高的成绩。课堂环境的氛围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合理准备课程教学内容,同时也要注重课堂环境气氛,只有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专心致志地投入到课程学习中。期间教师要有良好的教学风度,态度和蔼可亲、举止大方,讲解简洁诙谐、形象生动,使学生不仅听得兴趣盎然,而且熟练掌握各个知识点。

2.教师要通过自身魅力激发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人格魅力与学识魅力具有语言无法替代的育人作用。然而,这种作用以及重要性往往被教师所忽略了。教师不仅要不断学习,积淀知识,具备教书育人的“硬素质”,还要更新观念,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更要提升自身素养,身体力行,为学生做出榜样,树立“正能量”,同时也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教育的每个环节中。学生中普遍存在一种效应,他们会不由自主地喜欢自己信任的教师的课程,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即强烈的感召力。也许是一手好字、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使得教师器宇轩昂;也许是一抹快乐的微笑、一种儒雅的风度,使得教师具有自然的亲和力。这都让已经具有自我审美观念的学生深深信服、迷恋,更会在无形之中使学生对教师产生高度的崇拜感。崇拜的正效应就是侧面触发学生积极努力地学习,模仿教师的优秀品质。因此,教师要把第一堂课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喜欢、信任教师,从而对这门课程产生一定的兴趣。久而久之,学生学习皮肤科的兴趣便产生了,这也就是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的效应。

3.采取多种类型的教学方式

在教学方式中,经常选用同样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产生乏味感,即使方法较为得当也会失去应有的效果。为了引起学生深层次的学习欲,必须依据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能够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兴趣,快速投入到讲解内容中。(1)形象教学法。可以使用多媒体、图片等直观模具进行教学。皮肤是覆盖在人体表面的器官,其发病大多具有较强的直观性,使用多媒体和图片更能直观性地表达病情,分析不同病例的发病原因。例如:让学生通过图片进行常见病例的诊断与鉴别,学生直观、清晰的感性认识就可以上升到所学的理论知识。(2)故事教学法。比如在讲解皮肤病中的疥疮一节时,教师为了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可以编排一个故事情节:有一天,一个医生的鞋子坏了,去修鞋匠那儿修理,当修鞋师傅接鞋时,医生发现他的手指缝间的皮肤上有密集的小水疱,就随口问道:“你晚上睡不好觉吧?”鞋匠很纳闷,问:“你怎么知道的?”医生回答说:“我不仅知道你睡不好,而且与你同屋的人也睡不好觉。因为你手上的水疱告诉我了。要及时就诊,而且要带着与你同住的人一起去。”故事讲完了,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为什么要一同去就诊”而引出疥疮的传播方式、临床症状、治疗方案等需要注意的事项与措施。这样,一方面能够加强学生对疾病的理解与记忆,另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改变了单一、枯燥的书本学习。

三、结语

皮肤科趣味教学法的实施,能够使复杂的知识内容通过趣味的方式传输给学生,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这样不仅使学生的乏味感降低,增加了听课的兴趣,而且激发了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与定位,使积极性不高的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学习良好的学生得到了更高的提升,实现皮肤科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欧阳莹,冉素娟.多媒体课件在皮肤性病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医学教育探索,2007,6(12):1194.

趣味医学科普知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医学科普宣传 新闻媒体 配合技巧

随着现代传媒的发展,医学科普和健康教育的宣传途径大大增加,发展到了报纸、电视、广播、网络和医学杂志等各种传播媒介,保障了医学科普和健康教育的广泛普及。

因此,与新闻媒体保持密切联系和紧密配合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如何加强医学科普和健康教育与新闻媒体配合技巧也成为了医学工作者面临思考的新课题。

一、重视传播媒介

在新闻媒体影响无处不在的时代,医学科普和健康教育的宣传途径必不可少的牵涉到新闻媒体,夸大或轻视媒体的力量都不是正确的做法。

医学工作者要掌握新闻媒体的特点和规律,利用媒体传播速度快、普及面广、效果好的优势,巧妙借助舆论,让各种媒体成为医学科普和健康教育传播的助力。

主动向广大群众宣传卫生工作、传播健康理念和防病保健知识,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素养,使人们更多地关注健康和生命的价值,这是新时期社会赋予医学工作者的历史责任。

由此可见,新闻媒体在医学科普知识传播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医学工作者应高度重视和把握好与新闻媒体的配合技巧,正确地引导新闻媒体和利用新闻媒体,让新闻媒体成为医学工作者和广大群众之间的健康桥梁。

二、挑选合适媒体

媒体的选择决定了医学科普和健康教育的效果,可根据医学科普内容、媒体特征和传播受众来选择。报纸的新闻性强、可信度较高、覆盖面广、时效性强,但版面篇幅受限;电视的冲击力和感染力较强、送达率高,但转瞬即逝,不易把握传播效果;广播的信息传播迅速、及时,但表现手法单一;网络的传播速度快,信息更全面,但把关不严有时容易误导公众;医学杂志传播知识更科学规范,但时效性较差,普及面不广。在选择时可把握以下几点:

老百姓关注的热点健康问题可选择本地的主流媒体,如电视、报纸和网络。对于公共传播性疾病,必要时可以召开新闻会,为公众答疑解惑,普及科普知识,正确引导舆论。

一般的健康生活科普常识可选择报纸、电台、医学杂志等媒体,报纸和医学杂志满足了那些年龄较大的人群,可以慢慢看、反复看,群众接受信息的程度较高。也可以通过电视医学科普栏目,定期播放,重复播放,方便更多的群众观看学习。

一些较为罕见的病例、特色病例等可选择电视、报纸等媒体,增加群众的关注度,提高群众的防病意识。

群众需要与专家进行交流时可选择网络、电台、医学杂志等进行沟通。医学工作者要高度重视网络的作用,要搭建多种平台促进双向交流,如网上咨询、预约挂号、结果查询等,可以组织和邀请资深专家及时网上答疑,解答群众关心的健康问题。

利用好新媒体。各种微信、微博的信息更新更快、转发量大、关注度高,要充分利用好新媒体平台,宣传群众关心重视的健康热点问题,可根据卫生节日和时令气候变化进行医学科普知识宣传,逐步建立群众支持、信任的宣传平台。

三、培养主动意识

在早期的医学科普和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医学工作者表现得很被动、很冷漠或宣传方式单一,对常见病例习以为常、见怪不怪,没有担任起“宣传者”的职责。

培养主动宣传的意识,要充分利用一切有利的宣传渠道,不断更新医学科普和健康教育的内容,吸引媒体和群众的注意力,让医学科普知识成为广大群众的生活好助手、健康小卫士。

四、提高配合技巧

(一)选好宣教点

抓住“老” “少” “美”等健康的重点人群和群众普遍关注的健康问题进行稿件的策划和选编,增强文章的吸引力。围绕卫生行业的重点工作,挑选媒体关注的话题,寻找公众感兴趣的内容,季节变换时的保健常识也是新闻媒体关注的重点,挑选有争议的、有稀缺价值的、有典型代表性的点来吸引媒体的注意力,主动与媒体联系,将这些新闻点直报媒体,通过媒体来扩大社会影响力。

(二)定好宣教内容

医学科普和健康教育所表达的内容专业性不要太强,篇幅也要适当控制,主要是科普性、趣味性,根据不同人群要有针对性,要善于总结,提出新概念,要结合实际,通俗易懂。空洞地说教宣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而兴味的形式和有趣的内容比一份拘泥的科普文章的生命力要强得多。由于群众感兴趣就会自愿帮你转播,将会让健康教育的辐射范围大大增加。

(三)创新宣教形式

通过一些大型的活动开展卫生主题日宣传,普及日常防病保健常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如配合世界爱眼日、世界肾脏病日、防治结核病日等卫生节日进行义诊、健康讲座、发放医学科普的宣教资料,还可以根据广大群众的需求,成立各种俱乐部,如糖尿病俱乐部、中风俱乐部等,在新颖性、趣味性、配套性上下功夫,邀请媒体进行跟踪报道,让科普知识走进社区、走近群众。培养群众主动参与的意识也是促动媒体关注的一环,有人关注媒体就会感兴趣,如举办一些科普征文大赛、“银龄行动”、关爱老年人健康周活动等。这些多样化形式是吸引群众和媒体的一种有效手段,能更好地发挥舆论引导作用。

(四)建立宣教团队

要注重培养和锻炼一支医学科普和健康教育队伍,并相对固定,进行“老帮新”,推动传帮带,培养年轻的通讯员和宣教员队伍。鼓励文笔好的多写科普文章,也可以采取一些现场讲解、模拟讲课、写作技巧培训等措施,提高他们科普宣教的意识和面对媒体的应对技巧。

五、善待媒体、善用媒体

与媒体沟通就是与群众沟通,新闻媒体是医务工作者与群众沟通的重要途径。医学工作者要与媒体良性互动,好的互动能促进健康教育的发展,为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健康信息,形成人人关心身体健康,人人支持健康教育的良好发展局面。

积极配合媒体的采访。当媒体就某些健康问题进行采访时,不能嬉笑怒骂、调侃讽刺、随意发挥,也不能无正当理由回避、拒绝采访。而应以积极的方式配合媒体、服务媒体,才能实现卫生宣教的目标,这也是医学工作者应尽的义务。

主动加强与媒体的沟通。与媒体沟通的态度也会直接影响宣教的结果和效果,居高临下、以己为主、贬低他人等这些态度都是不可取的,要本着以人为本、诚信可靠、沟通合作、换位思考的态度来对待。经常保持与媒体工作者的紧密联系和合作,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和融洽的人际关系,同时为媒体工作人员提供采访便利,如安排记者与各类专家的采访、积极参加电视台的专家健康讲座等,才能获得媒体的好感与支持。

正确引导新闻媒体。群众需要引导,新闻媒体同样需要引导。可经常向媒体提供各类医学科普资料和新闻线索,引导新闻媒体的正确报道。

尊重新闻媒体。要尊重记者、编辑,对其一视同仁,不忽视非主流媒体,正确评价与媒体沟通的效果,建立长期友好的沟通渠道,联合新闻媒体共同来搞好医学科普和健康教育。

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

当出现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时,如非典、人禽流感、手足口病、艾滋病等传播性疾病暴发时,要妥善处理,及时通过媒体引导舆论,让广大群众了解、掌握正确的医学科普知识,纠正错误观念,安抚群众恐慌情绪,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指定专门机构作为信息的渠道。要统一对媒体的口径,避免公共卫生事件出现后,信息的渠道过多、过乱,而出现言论不一、前后矛盾的情况。

主动进行医学科普知识的宣传。充分重视新闻媒体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认真对待媒体,要避免主观上不愿意说、行动上不主动说、时间上不及时说,内容上不真实说的情况。要通过新闻媒体第一时间宣传医学科普知识,谣言止于公开,隐瞒或不说,都会引起公众的猜疑,越是掩盖或拒绝采访,媒体就会越炒作,应主动向媒体传递客观、正确的信息,多讲采取的各种举措,慎讲公共卫生事件的结论,才能正确引导舆论。

实事求是新闻信息。要报告目前所知的事实,不要夸大或缩小事实,同时要注意留有余地,不要把错误归结于他人,以职业性的方式回答问题,不要说“无可奉告”,避免使用医学术语和否定性言辞,避免与新闻记者发生冲突。预测媒体各种可能的提问,预先做好准备,最重要的是要配合媒体的采访工作,如不配合,媒体就会另寻途径解决采访难题,最后导致舆论环境的被动。

滚动和权威解说。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可以通过权威的部门和专家及时回应公众的疑问,全媒展现公共卫生事件的进展,并且滚动,通过提供信息来引导舆论,控制局面,通过服务媒体来获得媒体的配合,形成全面、科学、理性的媒体报道。

总之,在医学科普和健康教育与新闻媒体配合中,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增进与媒体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媒体的大力宣传,形成合力,推动医学科普和健康教育更加深入群众,从而更好地为人民的健康服务。

参考文献:

趣味医学科普知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国家基本药物;大众及医药学学生;科普宣传;互动;创新

中图分类号:R9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4-0145-02

我国从1979年引入“基本药物”的概念,多年来,国家设立基本药物制度,以“公平可及、安全有效、合理使用”为目标,希望大部分人获得基本药物供应,降低医疗费用,促进合理用药。但目前仍然有大部分群众对“基本药物”概念及其制度并不了解,也不清楚国家基本药物属于医保甲类报销药物的实际好处。这使国家基本药物及其制度由于群众知晓率低而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忽视基本药物生产、药物使用不合理以及医患关系等问题。而对于低年级医药学学生来说,国家基本药物相关知识是一种科学的、准确的专业医药知识储备,学习国家基本药物可以使他们更早地接触和培养对药物的认知和兴趣,对以后专业课的学习以及将来工作做一个准备基础。

作为临床药学的学生,向广大群众以及低年级医药学学生普及医药知识应该是一种自觉的、自主的、公益的科普宣传药学服务。基于此,2014年国家基本药物科普宣传小组成立,小组主要是通过学校场地以图文并茂的板报、国家基本药物样品盒展览、药品临床应用知识互动、建设国家基本药物科普网站、基本药物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向大众普及国家基本药物知识。旨在以全新且生动有趣的面孔,使大众更深入了解基本药物及其制度的重要含义和实用价值,减少因药物知识缺陷而发生的医患矛盾;也使在校医药学学生通过学习园地了解并掌握国家基本药物的相关知识和使用,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该学习园地中建设的国家基本药物科普网站还可为广大医药学人士提供了一个一站式搜索国家基本药物相关信息的平台。

一、国家基本药物科普宣传的形式与内容

(一)线下宣传

线下国家基本药物的宣传主要包括适用于在校医药学学生的校内板报宣传、国家基本药物实物及说明书展示、互动学习卡片以及适用于广大群众的校外社区板报宣传等。

1.国家基本药物宣传板报。主要内容包括家基本药物的概念、历史发展及其分类等方面。板报宣传的目的在于使大众和医药学学生对国家基本药物有初步的了解。这些板报不仅在校园的宣传栏有设置,本小组还尝试于一些社区的文化宣传栏义务宣传。

2.国家基本药物及说明书展示。所展示的药物来自于本校附属医院药房(以展示药盒和说明书为主),多为常用药。药盒以及说明书的展示可以帮助医药学学生更深入了解和进一步接触国家基本药物,相比于相对枯燥的文字解说,直接展示药品相关实物更能使学生对药物印象深刻,有利于其对药物知识的学习。

3.互动学习卡片。该学习卡片是一组包含病例、简单提问以及相应的病例分析的互动问答卡片。主要设置简单基础的医药学知识,以供低年级医药学学生参考学习。

(二)线上宣传

考虑到线下的科普宣传很大程度上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于是本小组努力打造了线上(互联网)国家基本药物科普服务,主要包括建立科普网站以及微信公众号。

1.建立国家基本药物科普网。国家基本药物科普网(http:///yaowukepu/)含有国家基本药物各个方面的知识,包括基药概况,基药西药,基药中成药,对症用药,基药互动,医药新闻,病例分析和健康导航等栏目。

网站的主要特色有:(1)涵盖国家基本药物的全部基本信息,提供站内一站式药物处方集及其应用指南的搜索;(2)开设“基药互动”特色栏目,其中包括“趣味问答”和“百药趣谈”。前者主要通过设置生动的情景设问来让浏览者选择回答,学习医药知识,后者则可使网民以“听书”相似的形式来获知有趣的药物故事,以互动的方式,使药物知识科普被广大网友“喜闻乐见”;(3)本网站内的处方集将在不改变其原文的情况下,适当地添加有趣的功能、机制图片结合文字进行解说,改变其单调的文字阅读形式,使药物知识变得生动易懂,为医药学学生学习基本药物提供一个新的形式。

另外,对症用药、医药新闻、病例分析和健康导航等栏目也可发挥其各自的作用,使网友在获取国家基本药物相关知识的同时,也可以了解其他的医药卫生知识以及日常保健知识,也使网站更具有实用性和趣味性。

2.创建基本药物学习园地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主要功能在于适时推送国家基本药物相关知识,通过最普遍使用的社交平台推广国家基本药物,使国家基本药物融入生活,贴近大众。

二、国家基本药物科普宣传的效果

本小组在2014―2015年主要致力于线下宣传的工作,分别在学校药学院、学生生活区、居民社区文化宣传栏等地贴出国家基本药物宣传板报,以及派发国家基本药物的宣传小册子等。

2015年底到现在,本小组致力于打造国家基本药物科普网站。通过努力,网站在今年4月份完成测试阶段后正式上线。现正处于完善阶段,下一阶段将会把网站推广出去。另外,基本药物学习园地微信公众号也日渐趋于成熟。2016年下半年,本小组的主要任务是在已具备的方法和途径上进一步扩大对国家基本药物的宣传。

(一)结合线下宣传活动推广科普网站

本小组将在继续进行贴板报和派发宣传小册子同时,在宣传资料上附上国家基本药物科普网的网址以及基本药物学习园地公众号的二维码,想深入了解基本药物的群众及学生可以去浏览网站和公众号。

(二)c志愿队合作

为了国家基本药物的进一步科普,与学校其他社团组织合作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尤其是药品安全知识宣传志愿队、三下乡志愿队以及红十字会志愿队等。这些志愿队的志愿和本小组的目标是不谋而合的,与志愿队合作不但可以宣传国家基本药物相关知识,而且也使志愿服务多了一项内容,帮助大众,服务大众。

三、结束语

作为医药学学生,我们不仅要学习好专业知识,也应该主动去传播医药知识,服务社会。医药学知识体系如此庞大,本小组便选择从这一以“公平可及、安全有效、合理使用”为目标且医保能报销的对大众具有实际好处的国家基本药物的科普宣传出发,打造一个实用性强、专业性高、内涵丰富且生动有趣的信息化国家基本药物科普平台。

然而我们的科普并不止步于国家基本药物的宣传,我们希望能够继续努力,不断去试验我们宣传的方式和方法,并将这些方法运用到更多的医药科普上去。在药物使用未完全合理、医患关系仍旧紧张的今天,让大众尤其是病人获得医药常识,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一些当今社会存在的医疗问题。作为临床药学的学生,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为我国医药科普事业贡献一份绵薄之力,以所学知识服务社会和大众。

参考文献:

[1]张新平,王洪涛,唐青玉等.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政策回顾研究[J].医学与社会,2012,25(9):28-31.

[2]陈红均,王玲.新形势下关于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思考[J].医学与社会,2010,23(4):52-54.

趣味医学科普知识范文第4篇

翻开《首席专家李宗浩谈急救》一书,首先的感受是明快和简洁。封面上宗浩先生手握翻开的书卷,满面春风,正装出场,寓意一目了然,他是来为读者讲故事的,关于急救的话题。书前几页那一张张宗浩先生在救灾现场的工作照,继续为正文作简约性的注解,图片浓缩了他事业的关键点和精华,吸引着读者去听、去看、去思考他的故事。当然,最会让读者受益匪浅的是在愉快阅读中所获得的救人性命的急救知识。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是急救现场的“第一目击者”,都有可能是延续他人性命的“活菩萨”。在书中,宗浩采用了灵活和简明的与友人对话的方式来讲述他自己的故事、他的急救理念和主张,以及对我国急救事业发展的建言献策。语言活泼,直奔主旨。一旦打开书本,一定会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吸引读者深入到书中去,去感受分享作者的知识、智慧和灵感,去体悟语言之外作者的“救人于水火”的大爱和推动我国医学急救前进的拳拳之心。在书中,作者轻松幽默的谈话中有他对急救事业过去的喜悦、成功,也有他的无奈,但贯穿始终的主旋律是他对急救未来的希望之心和坚定信念。

在书中,我们能读出宗浩先生对我国医学急救与救援事业倾注的满腔热情和力主我国救援要与国际接轨的现念。如他主张将急救技术大众化,而不是医生固守的专利,惟其如此,才会有更多的生命从“鬼门关”重返人间;急救应社会化,急救中心要去医院化,要分散成网络状和全社区覆盖,要有统一的调度中心等等;在现场实施急救要简便、有效,核心是“挽救生命、减少伤残”;现场急救有4个看不见而又无处不在的“生命链”,要规范化急救。这些理念是如此的先进和卓越,但是遗憾的是,在我国目前并未能完全深入人心和高效实施,对此,宗浩先生很是焦虑和无奈。

这本书更大的实用性,是对各种具体疾病和灾害类别的急救技术知识普及和指导。如对心脑血管疾病急性发作的急救规范和技术,以及食物中毒、一氧化碳中毒、农药中毒的识别和急救等等,无不看出宗浩先生那颗“医者父母心”的忧虑和仁慈。书中对“心肺复苏”和清除呼吸道异物的“海姆立克急救法”极其推崇,急救本身是在与死神抢时间,这些急救方法只有第一目击者快速实施才能起死回生,这也正是他几十年呼吁的“还急救于民”的理由所在。

几个晚上我是一边喝着“碧潭飘雪”,一边读这本书的,“碧潭飘雪”也正好契合我对这本书的概括性评价。“碧潭飘雪”是一款四川的顶级茉莉花茶,选料和制备极其讲究、费功夫,沏好茶后,碧绿的茶汤上漂浮着洁白的茉莉(即雪花),极富诗意和想象力,茶之香与茉莉花香交融,沁入心脾,久留齿间。《首席专家李宗浩谈急救》所散发出的灵性、智慧和知识,于我的感受,与碧潭飘雪并无二致,我也愿意把我的感受分享给“后来的读者”。

趣味医学科普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网络环境 医学生物学 课程资源 开发利用

《医学生物学》是高职院校五年制医护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介于公共基础课和临床基础课之间。在教学内容上,以生命科学为主线,主要内容如生命的物质基础、结构基础(细胞)、生殖发育、遗传变异、人类遗传病、优生科学、生命起源与进化、生态学等内容,是对“初中学生”普及生命科学知识。而作为专业入门的“基础”,《医学生物学》又重点讲述了生命的物质基础、结构基础(细胞),生殖发育、遗传变异及人类遗传病、优生等内容,对整个医护专业课、临床课等专业课程的学习有重要“铺垫”与“基础”作用。但在《医学生物学》教学实践中,该课程难度大,课时量少,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实践与能力培养环节薄弱。因此,教师只有通过充分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多媒体资源,增大课堂信息量,提高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

一、《医学生物学》教学现状分析

1.教学课时严重不足

该课程理论性强,内容涵盖面广,从生命的物质基础、结构、生殖发育、遗传变异到生物进化、生态学等内容都有涉及,但课时量只有48学时(理论教学学时,不包括还有实践教学24学时),按现有每周3学时,一学期不可能完成全部教学内容,在教学实践中,理论课时和实践都被迫“缩水”。

2.教材深度(难度)堪比大学本科基础课程

特别是有关“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遗传变异与人类遗传病”等相关章节部分的内容,在第2版修订时进行了大量的删减,但难度、深度亦然较大,学起来非常吃力,尤其是对初中生升入“大专”的五年制学生,知识层次跨度大,知识积累不足,学习方法单一,且初入高职,很难适应《医学生物学》这种“大容量、高深度”学科。

3.课程资源开发不够

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自然科学,生动形象化的教学资源如图片、标本、影像等素材可以将深奥的理论用易于接受的形式表现出来,对学生兴趣和探索欲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学实践中,生物学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理论必须辅之以大量的标本、图片、图解等素材。该课程除“绪论”外,每章均有图示和图表,共有图示161幅。图表29个,涉及内容丰富多样。有结构图、模式图、显微照片、框架图等,《医学生物学》除教材外,无其他可供学习的资源,如与教材配套挂图、标本、多媒体课件与素材等辅助教学资源。

4.学生知识基础与学力差

五年制医护专业学生是由初中毕业生升入,众所周知,这部分学生基础差,学习习惯与能力差,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习上依赖性强,初中生物学课程不被重视,生物学知识贫乏,实验动手能力差。为此,在《医学生物学》的教学实践中,必须增加信息量的传递与交流,即要弥补生命科学知识的“历史欠帐”,又不能耽误新内容的学习。

二、《医学生物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实践

随着办学条件的改善,多媒体系统、网络成了教学必须的辅助手段,为课堂教学大容量、开放式提供了可能,为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提供了硬件保障;本院药学系、医学系、护理系建设的数码显微镜互动实验室、中医药标本室、病理实验室等都为医学生物学实践教学和教学素材的利用提供了大量的标本、实验材料和设备保障。互联网的普及,不仅为教师提供网络学习与研究平台;建立课程资源数据库等,也为学生建立了学习平台,使学生学习方式多元化、网络化。在《医学生物学》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多媒体设备等对纸质教材进行一些改进偿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1.将教材内容以CAI课件形式反映出来

即对每个章节的所有内容加入媒体素材(图片、框架图、动画、记录片),形成CAI课件,将教材由单一的纸质体转变成多模式、立体化的教学资源。教材有图示160多幅,图表近30个,除全部“电子版”化外,新增100余幅图(表),丰富了教材内容,增加了课程容量,将抽象的理论以形象化手段表现出来,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与直观性。

2.通过动画演示,突出重点,也突破教学难点

《医学生物学》涉及教学内容比较多,难点也多,对基础差的初中生而言,接受难度更大,如细胞的增殖方式――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等,都是连续不断的动态过程,特别是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形态、结构和数量的变化始终是教学难点,在教学中,通过制作CAI课件,或FLASH动画,动态地展示了细胞分裂过程,学生对此印象深刻,理解透彻。其他如胚胎发育、遗传定律、人类遗传病等教材均可以配合记录片、摄像、动画等形式,帮助学生学习与理解。实践证明,这种动态化、立体化教学手段使学生学习趣味性大大增加,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3.通过大量收集与整理工作,实现电子化教学

目前,《医学生物学》教材所涉及到的图片、图表等近200幅,通过自制、翻拍数码照片、图片PS、视频下载等手段实现“电子化”,并大量增加了相关图文信息,与理论教学同步应用于教学中,改变了过去以挂图、模型为主打的传统教学手段。

4.学习、实训平台的建立实践

众所周知,五年制学生基础差、学习习惯差,自理自控差,如何让这些学困生走出困境,学会学习并逐步达到自主学习、探索性学习?建立学习平台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形式。通过校园网络,建师生互动教学网站。内容主要以教师收集整理的学习辅导资料、教学短片、作业、研究性课题为主。借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实践训练。

三、应予避免的误区

《医学生物学》课程资源的开发,目的在于适应网络、多媒体技术普及条件下,教学手段的改进与丰富,增加信息量与信息传递途经。但并不意味此举就可替代实践训练。课程中所涉及的实验、实训课时也是教学的必须环节,是学生能力训练不可或缺的,也不能背离高职院校“专业知识”与“基本技能”教育人才目标。

多媒体及网络化教学仅仅是教学的手段,不能代替常规教学,CAI课件的运用,也要根据课本内容恰当用好。一堂成功的教学,应该还要有师生的互动、教师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反思、升华,甚至批判。

参考文献:

[1]于书娟.网络环境下教育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11,(04).

[2]李诚涛.医学生物学基础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