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趣味地理教学

趣味地理教学范文精选

趣味地理教学

趣味地理教学范文第1篇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人类的智慧创造了全世界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每年都吸引无数游人争相游览领略,许多学生在父母的带领下游览了许多旅游胜地。因此可以引导学生盘点旅游胜地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对地理兴趣。

二、教师课堂地理趣味教学

以往的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往往不注重学生的受教能力和受教心理,一味地“填鸭式”灌输教学,课堂形式单调而又乏味,使处于被动地位的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所以,初中地理课堂趣味教学有利于改变以往课堂氛围,能积极调动学生的兴趣,进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知识的主动性、积极性。

1.问题启发式趣味教学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充满求知精神的阶段,喜欢探求一切事物的真相。因此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就有关的地理现象提出疑问,请同学思考,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带着疑问导入新课。例如,中国是白天,而同在地球的美国为什么是夜晚?随着课堂讲解的深入,自然导出关于时区的知识,学生既感到新鲜又欣然地接受了知识。

2.手工绘图式趣味教学

众所周知,图表是地理课程中主要的知识要点,包括地形图、政区图、矿产资源图、气候图等,但这些图表生涩、枯燥,让学生很难掌握和记忆。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可以采取绘图式趣味教学法。例如,非洲主要国家的分布图,可以让学生利用硬纸片进行手工绘制,然后涂上各具代表性的色彩。学生在绘图过程中,既享受到了手工制作的兴趣,又轻松掌握了相关地理知识。相比于简单的图表记忆,手工绘图式趣味教学更具趣味性,教学效果更好。

3.趣味记忆口诀教学

初中地理课程中,许多知识都需要记忆,但这些记忆很烦琐,学生难记又容易混淆,因此,可把记忆点串成顺口溜编成口诀。例如,我国10万人口以上的少数民族有哪些?可以这样记忆:蒙回藏维苗、彝壮布依朝、满侗瑶白土、哈尼共十五。既说明了10万人口以上的少数民族有15个,分别是哪些民族,还说明了从多到少的顺序,充满趣味,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又不易忘掉。此外,还有多媒体趣味教学法因其形象、直观、生动,很受学生的喜爱和欢迎。

趣味地理教学范文第2篇

地理学科不同于其它学科,它的教学内容十分广泛,既涉及到复杂的自然事象又包含着纷繁的人文现象,特别是许多地理事象存在于遥远的地方和广阔的空间,发生于久远的年代和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地理对象的这种复杂性、抽象性、广阔性、漫长性和认识上的间接性,使人们不可能全部亲身经历或一一直接进行观察,这就给教师传授地理知识和学生认识、理解及掌握地理知识带来了很多困难。如何解决地理教学中这对教与学的矛盾,一直是地理教师不断追求和探索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但目前总的来讲地理教学基本上仍然停留在粉笔、挂图加课本的这种传统教学手段上,并未使这对矛盾获得根本的解决。

然而,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电子工业技术产品和大众传播媒介技术产品的不断开发、应用和普及,极大地缩短了人们与现实世界的时空距离。现在人们借助于电视机、录像机、录音机和影碟机等发达的视听工具,在家里便可以周游世界各地,领略世界各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了解世界各国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风云变换,重现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历史演进过程,展望未来世界和发展趋势等,使人们在观看过程中既享受到了其中的乐趣,又学到了相应的知识,实现了寓乐于教。

现代化视听技术和产品的广泛使用和普及与传统的地理教学手段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使传统的地理教学手段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如何改进传统地理教学手段,适应时代的要求,实现教学的现代化,弥补传统地理教学的缺陷,进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习乐趣和学习效果的目的,已经成为目前地理教学改革的重大课题。正是在这一背景前提下,将现代视听技术的电影、幻灯、电视、录音、微机等电气、声光设备,运用于地理教学过程中,把声、形、色结合起来,为地理教学服务的地理视听教学便应运而生。它以其形象、生动、逼真、直观以及各种媒体的合理组合与应用,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有效地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的缺陷。

目前,在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的地理教学中地理视听教学已被广泛的应用。运用地理视听教学不仅可以减轻教师负担,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智力,强化记忆,大大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因此,地理视听教学已经成为今天地理教学手段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在地理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视听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1.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目前,很多学生普遍反映他们不愿学地理的原因:一方面它现在不是高考科目;而更为关键的另一方面则在于地理课没有将知识与趣味很好地结合起来,学习起来枯燥无味、缺乏生机。这就要求我们在地理教学中必须增强地理知识与地理趣味的有机结合,而地理视听教学手段的运用为这种结合提供了有利的保证。地理视听教学由于其表现形式多样,表现手法新颖,表现情节、细节生动,极富趣味性,而且以其多样化的信息作用于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原来比较抽象枯燥的地理事象,学起来不感到空洞乏味,有效防止了单纯从书本到书本、从概念到概念的循环,变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趣味。因此,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好奇心,引起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忱,注意力集中,课堂气氛活跃,进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达到了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例如,在讲自然带这一节课时,讲授新课前先放一段景观录像——非洲热带稀树草原景观和亚欧大陆上的温带草原景观。非洲草原上点缀着散生的乔木,时有斑马、长颈鹿、羚羊等出没于草原中;而亚欧大陆的草原景观呈现一派“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景象。视听教学改变和增加了对学生感官的刺激信号,依托学生好奇与求知的心理特征产生一种探求和向往的激情。为什么不同的地区景观不同,同是草原而为什么又呈现各异的景观呢?使调动情趣和引发思维融为一体,提高了教学效果。

2.有利于培养学生智能的开发

我们都知道人的认识过程是从感性认识,经过大脑的思维上升到理性认识,再将理性认识作用于感性认识的不断往复循环中,感性认识是整个认识过程中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大量感性材料的积累,人的理性认识就不会升华和提高,人的智能就不会得到充分开发。传统地理教学手段,由于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只能利用文字和地图及一些简单的教具阐明地理科学内容,缺少大量真实形象有说服力的感情材料加以佐证,给学习掌握和理解地理知识带来了难度。而地理视听教学则由于其形象鲜明、典型、动画造型逼真,使其内容具体直观,描写生动易懂,极富表现力。它既可以提供大量文字材料所无法达到的丰富多彩的感性材料,直观形象地再现地理事象的时空运行和分布特征,又可以传播大量文字材料无法实现的科学信息。因此,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使学生勤于思考,达到启迪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和智能开发的目的。

比如,在讲“火山”之前,先放一段火山爆发时的奇景:乱石飞天、浓烟滚滚,十分壮观。学生就会见其形、生其疑、发其思、追其源、探其果。火山是怎样形成的呢?它的分布有规律吗?火山爆发时毁坏家园,造成人员伤亡,那么,它只有其害而无益吗?等等。另外,地理视听教学还有助于学生左右大脑的协调发展。人的大脑由左右两个不同功能的半脑组成。左脑主管语言处理,进行抽象思维、集中思维和分析思维;右脑主管表象处理,进行形象思维、发散思维和直觉思维。视听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实现了两个半脑的综合开发,克服了传统教学普遍存在的只重左脑的片面性,从而全面合理、充分有效地开发了学生的智能。

3.有利于学生记忆能力的提高

地理科学不同于其它学科,是探求自然事象和人文事象空间分布、组合和运用规律的一门跨学科领域和综合性的边缘学科。因此,需要学生理解、掌握和记忆的一些常识性的基础知识很多,学生们常常为熟记这些抽象、枯燥、纷繁的地理名称、地理概念、地理常数、地理特征而苦恼,甚至有些学生认为学好地理的诀窍就是死记硬背,可见,提高学生地理记忆能力的重要性。地理视听教学由于其新颖、多样性、生动性和趣味性,并以其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作用于学生的各种感官,眼看、耳听、脑动等多种感官共同运作,因此,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记忆能力。据心理学研究,对信息的储存来说,单纯朗读能识记10%,单纯听到能识记20%,单纯看到能识记30%,可见,视觉对人接受信息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而视听结合能达到65%。由此可见,地理视听教学,在提高学生记忆能力方面的作用非常之大,是其它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

三、地理视听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随着人们对地理视听教学这一新手段、新方式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的不断提高,地理视听教学手段必将在地理教学中得到普及和广泛应用。但是,我们在运用这一教学手段时,也必须认识到它并不是万能的教学手段,它也同其他教学手段和方法一样有其独特的优点,也有其一定的局限性。如果在地理教学中不分内容、不分形式、不分场合、不分环节地一味强调地理视听教学手段,那么不但达不到它应起的作用,反而会适得其反。

1.注意视听教学与传统教

学的有机结合

<

P>地理视听教学通过电影、幻灯、电视、录像、投影等多样化现代视听媒体手段的运用,极大地丰富了地理课堂教学的内容,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视听教学手段的运用并不是对传统教学的否定,而是在现代技术基础上对传统教学手段的新发展。实际上各种教学方法没有绝对的优势,它总是和不同的教学内容相联系,而相对的表现其优势,只有把各种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整体结构的目的,发挥媒体的特殊作用。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过分突出视听媒体,甚至采用满堂灌,是不可取的。

实验表明:在一堂讲授课上适当地使用3件~7件幻灯片或投影片(复习课可以稍多些),或放映片长15分钟左右的电视录像、5分钟~10分钟电影,或听3分钟~5分钟的录音较合适。在一节课中选用一至两种媒体为好,媒体过多,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喧宾夺主,反而起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再者,评价一节课效果好坏,并不在于我们用的是传统教学手段或现代视听教学手段,也不在于媒体运用的多少,而重要的是在于我们所运用的教学媒体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是否相适应、相协同。只有在相互联系中遵循整体性、目的性、协同性、实效性、最优化等基本原则,实现各种媒体的优化选择与组合,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2.注重视听教材的合理选择

视听教材提供给学生的画面场景,既有声音,又有图像,还有色彩及动态,因此,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但视听教材的选择不应单纯片面追求画面及内容的趣味性,而应摆好科学性、思想性与趣味性的关系。要按照科学性是基础,思想性是灵魂,趣味性是手段的原则选材。

趣味地理教学范文第3篇

传统的教学一般采取“满堂灌”“一言堂”等模式,不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教师要适应新课程标准要求,改进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手法,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提升和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教师可以采用开放式教学模式,让地理课堂回归大自然,走进学生的生活,这种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模式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带学生到野外并指导学生实际运用所学过的地理知识等。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地理课堂上将自己准备的地理知识分享给大家,教师可以自由安排学生和时间,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采用游戏课堂的模式,在讲授我们国家的版图时,通过拼图的形式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行政区划知识,学生在积极参与和配合中,增加了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

二、巧妙运用教学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过程是通过语言来实现的,课堂教学内容是通过语言来传授的,课堂教学任务是通过语言来完成的。地理教师的语言表达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的地理教学能力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地理课程的内容很丰富,这要求地理教师语言表达不仅要准确、精练、通俗,还要有趣味性,这样可以增加地理教学课堂的趣味性,提升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教师可以适当引用谚语来提升课堂情趣,谚语富有哲理性和知识趣味,教师在在教学中运用谚语,可以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程度。比如,讲锋面雨时可以用“云过山坡湿,雨过山头明”来描述,这样比枯燥的课堂讲授效果要好。教师还可以巧用谜语来调剂学生的情绪,谜语短小而且精粹,教师在教学中适当运用能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提升学习兴趣。教师也可以在教学中结合地理知识运用古诗文,古诗文语言优美,能让学生耳目一新,产生探究地理知识的兴趣。

三、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地理教学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一直是围绕课本知识的教师课堂教授为主,学生也是局限于传统的教室里。这导致教师教授思想固化,课堂气氛沉闷缺乏趣味,学生学习枯燥,没有积极性。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地理教学中逐渐有板图、地图、模型、仪器等直观教具的出现,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调动了学生的地理学习热情。但是这种局限于教室的教学模式主要是靠学生的听来传授地理知识的,教师讲述得很生动很形象了,也还是达不到最佳的教学效果。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多媒体教学进入了地理教学课堂,多媒体教学可以全方位调动学生的感知能力,诱发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能把大量的形声教材转化为形声影像,更加直观地呈现给学生,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发挥学生主动性,增强教师的讲授效果,提升教学质量。多媒体教学还具有独特的教学优势,它可以将复杂的地理形成、变化过程以其独有的手段用动态形式展现出来,这使得传统课堂上单纯靠教师不能完全理解的知识点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效果。

四、引导学生开展多样化的课外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趣味地理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视频资源;教学设计案例

一、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化设施在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普遍。《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强调,课程资源是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保障,教师要秉承多样化观念,多途径使用各类资源。[1]在教学当中要立足于教材,但绝不能局限于教材,教师应该努力利用多种教学资源进行教学,这样才能使地理教学充满活力和趣味。在应用于地理教学的各类资源中,视频资源具有明显的优势,它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教学活动更加灵活,进而有助于构建高效地理课堂。[2]视频资源是指能够应用于课堂当中的声、光、影结合的动态信息资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3-4]

二、视频资源应用情况调查

(一)调查目的及方法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以邯郸市三所中学的高中生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152份,回收有效问卷132份,有效率约为87%。笔者对问卷数据进行了统计与分析,初步了解了教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视频资源应用情况。

(二)调查结果

调查项目包括视频资源的应用情况、学生态度、使用环节、教学效果四个方面。在视频资源的应用情况中,认为教师在地理课堂上经常使用地理视频辅助教学的学生占36%,很少使用的占16%,几乎不使用的占48%。在具体教学内容方面,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三个部分内容的视频资源使用情况的占比相差不大,其中,在自然地理教学中使用视频资源的情况最多,占39%。高中地理分为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三个部分。自然地理理论性强,相对抽象,对刚刚进入高一的学生来说难度很大。人文地理虽然理论性不强,但是涉及内容较广,包括人口、经济、聚落、文化、种族和民族、行政区划、宗教、语言区划以及区域经济等内容,学生难以完全把握。而在区域地理的学习中,学生必须认识、了解区域作为一个空间概念与地理环境相关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同时,学生也会遇到因空间思维能力不足产生的问题。[5]视频资源能够整合多方面的自然、人文等信息,内容丰富,信息量大。[6]教师在地理课堂上利用视频辅助教学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对地理教学具有巨大的辅助作用。在学生对使用地理视频资源的态度调查中,34%的学生非常喜欢教师在地理课上使用视频,45%的学生比较喜欢,只有8%的学生不喜欢,还有13%的学生表示无所谓。由此可见,学生总体上对在地理课堂中使用视频资源的教学方式持支持态度。视频资源能给学生带来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刺激,拥有书本中文字和图片不具备的优势。高中学生的体力、智力都处在发展很快的时期,他们善于思考、精力充沛。但这个年龄的学生的注意力也容易被外物吸引,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因此,在课堂上穿插视频资源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视频资源的使用时间不宜过长,因此,选择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利用视频进行辅助教学非常关键。笔者调查了导入、讲授、重难点讲解、练习以及复习五个环节中的视频资源使用情况。其中,认为应该在导入新课环节使用视频教学的学生有62.12%,认为应在讲授新课部分使用视频教学的学生有59.85%,认为应在重难点的讲解时使用视频教学的学生有56.06%,认为应在练习和复习部分使用视频教学的学生较少。新课导入是教学活动的第一个环节,使用视频进行导入,能够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氛围。在讲授新课以及讲解重难点的部分使用视频资源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帮助学生更容易理解重难点。在将视频应用到地理教学中的教学效果的调查当中,有77%的学生认为在地理课堂中使用视频资源可以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78%的学生认为可以开阔视野、加深印象,52%的学生认为可以帮助理解重难点。视频资源应用到地理教学当中具有多方面的作用,而在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加深印象和开阔视野这些方面的表现比较突出。

三、问题及建议

虽然视频资源应用于教学中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但是一些教师在使用视频教学时还存在一些问题。有57.58%的学生反映教师在使用视频辅助教学时教学设备不好用,20.45%的学生认为视频与教学内容联系不密切,29.55%的学生认为视频内容枯燥,难以引起学习兴趣。同时,还有学生反映有个别教师使用学校多媒体不熟练、视频画质比较差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学校要提高教学设备质量并增加教师培训。中学的多媒体设备虽然基本普及,但是仍存在一定质量上的问题,如设备老旧、没有及时更换等。这就要求学校重视多媒体设备的保养、维修、换新等问题,在多媒体设备方面增加投入。同时,学校还应注重培训教师的多媒体设备应用能力,可以在视频的搜索、选择、下载、剪辑等方面为教师提供一些培训。二是在视频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教师应该充分研究高中地理教材、地理课标,在网上搜集或自己制作视频资源时,要选择符合教学目标、贴合教材内容的视频资源。三是教师选择的视频在兼具符合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还要具有趣味性。教师在选择视频时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考虑学生的趣味。教师可以建立相对开放的地理视频资源库,为其他教师提供参考和借鉴,互相推荐学生感兴趣的视频。同时,教师还应及时更新视频资源库的内容以保证视频资源的时效性和质量。

四、视频资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案例设计

本文选取湘教版必修3第2章第1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为教学案例。笔者通过网络渠道并根据教材内容获取视频《西北地区的荒漠化》,然后将其应用到该节教学过程当中。在地理教学中,很多地理现象是学生无法仅仅通过书本所能够了解并完全学会的。本案例展现了教师如何通过视频向学生展示西北地区的荒漠化,使学生了解更多的荒漠化现象,以加深学生对荒漠化的印象和对荒漠化概念的理解。

(一)教材内容分析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一课的教材内容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教材通过图文结合的阅读材料,重点介绍了荒漠化的含义、荒漠化的主要表现和成因,这一部分是本节的重点内容。通过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和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土地的图片,学生对荒漠化有了一定的了解,初步理解了荒漠化的概念。接下来的两个活动探究旨在让学生逐步了解荒漠化的成因,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需要借助读图和材料分析,教师要有一定的逻辑思路,设置合适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分析探究。第二部分:教材介绍了荒漠化是全球性的灾难,对世界造成的一系列危害,荒漠化是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阻碍因素等信息。第三部分:教材介绍了治理荒漠化的方针以及措施,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最后,通过活动探究问题,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加深了印象。本节内容重视学生归纳分析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播放相关视频资源,以更加直观地展示该区域的荒漠化现象和该区域荒漠化的形成原因,以便提高学生对该区域的认知和区域地理学习的迁移应用能力。

(二)视频资源的选择

视频能否在教学中起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取决于视频的选择是否适宜。有研究者提出了视频资源选择的策略:明确目的性、地理科学性、因地因时性、激发兴趣性。[7]有研究者提出视频资源选择的原则:要以教学目标为中心,要和教学内容紧密切合,要让学生产生认同感。[8]将地理视频资源引入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要选择与具体的教材内容、教学目标相关的视频。同时,视频内容要精练、简洁、科学,能激发学生兴趣,而视频时长也要配合教学内容和课堂进程。笔者在搜集各种视频资源时,通过网页搜索到的《西北地区的荒漠化》这一视频与本节教学内容十分契合,可以较好地配合教材。首先,该视频内容的安排与教材内容的安排非常接近,也可将其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荒漠化含义和各种类型荒漠化分布特征;第二部分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解释了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第三部分介绍了荒漠化的危害和防治措施。其次,视频时长不足十分钟,且内容简洁,很好地扩展了教材中没有深入展开却需要学生掌握的内容。最后,视频展示了各种荒漠化现象,这在视觉上触动了学生,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视频资源应用于高中地理的教学设计

课题“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类。一是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我国的荒漠化分布状况,理解人类活动对荒漠化的影响,让学生知道荒漠化的一些危害,培养学生提取图文材料信息及分析问题能力。二是过程与方法:利用视频辅助教学逐步引导学生探讨荒漠化形成的原因及治理措施,帮助学生掌握地理信息的提取方法。三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了解到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是造成荒漠化的决定性因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通过视频的展示让学生认识荒漠化治理的困难,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结语

在各种教学资源中,视频资源具有明显的优势,它不仅能够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再现信息,并且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它已经成为地理教学中的一种重要辅助工具。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了高中阶段视频资源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状况,指出了视频资源对地理教学的重要作用,分析总结视频资源应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本文还以“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为例,运用视频资源进行教学设计,以期为视频资源在地理课堂中的应用提供经验和借鉴。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31.

[2]黄方宁.用视频资源助力高中政治教学[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0(4):63-64.

[3]邱杨兵.高中地理教学中视频资源运用的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3:14.

[4]周玲玲.高中地理视频资源开发利用研究[D].长春:长春师范学院,2012:9.

趣味地理教学范文第5篇

图像既是地理学表达地理事物的重要方式,也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可以视为地理知识的“骨架”。“以图导学”即教师借助各类图像更加直观、具体地展现某个地区的地形等地理信息。图像能够提升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灵活运用地理知识的水平,并培养学生一定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空间感。

二、“以图导学”教学模式的应用价值

初中地理应用“以图导学”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改善传统上单一的教学模式、枯燥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提升地理教学的作用和价值。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以图导学”教学模式能够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单一的教学氛围、更加突出学生在地理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快速吸引初中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对地理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进入地理教学活动中。同时,“以图导学”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记忆能力,改变传统地理教学模式中学生“死记硬背”的知识记忆方式,对于学生地理知识的学习和初中地理教学活动深入、持续的开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地理是一门具有丰富信息和空间感要求较高的学科,在初中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仅要指导学生学习地理知识,调动课堂教学氛围和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还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性格特点和认知能力,“以图导学”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扩展学生的地理视野。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填图、析图等“以图导学”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地理知识,并借助思考和回忆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一定的地理思维和空间感,真正满足新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理念对初中地理教学的具体要求。

三、初中地理“以图导学”教学方法教师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以图导学”教学模式,可以通过“以图导课”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通过“填图游戏”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概念与读图析图能力、可以通过提升学生的地理思考能力开

展地理教学活动。

(一)以图导课

导出学生的地理学习热情初中生正处在学习和成长的重要时刻,枯燥的教学环境会使初中生对于地理学习产生一定的消极情绪,这种消极情绪会直接影响初中生的地理学习热情与日常地理教学活动中的学习态度,所以,必须创新和改革初中地理教学中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以图导课”模式能够丰富初中地理教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地理学习热情,使初中地理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营造活跃、轻松的教学环境。例如,指导学生学习“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这篇内容时,教师首先可以借助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播放南方和北方的相关图片,使学生借助图像直观地理解和对比南方、北方在气候条件、地形等方面的诸多差异。其次,教师可以提出“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同探索一下,为什么南方和北方会出现这些差异呢?”等导语正式切入教学活动。再次,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结合南方、北方种植物种的图片提问,“同学们,为什么北方地区多种植玉米和小麦?”等问题,既能够调动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够结合图片进行思考,也能够提升学生的地理思考能力。最后,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黑龙江“冰雪大世界”的图片和海南的温日阳光图片,提示学生对比图片并回答诸如“为什么在同样的时间,哈尔滨漫天雪飘、严寒刺骨,而海口却和风细雨、温润如春?”等等这样结合实际生活的开放性问题;这些问题与初中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进而提升初中地理教学的效果。

(二)填图游戏

导出学生的地理空间概念初中生比较喜欢具有趣味性和竞技性特点的游戏活动,因此,教师可以借助这一性格特点组织初中地理教学活动,可以结合初中生的实际认知能力和初中地理教学内容设计“填图游戏”,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又能够使学生感受初中地理知识的学习乐趣,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空间概念和地理思维。例如,指导学生学习“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这篇内容时,教师可以在学生完成内容学习之后,借助台湾省地图完成“城市名称填空游戏”,要求学生将“高雄”、“台北”等城市名称正确填入地图中。答题可以采取抢答的方式,最快抢答并答对的学生得一分,得分最高的学生获胜,教师可以给予获胜学生赞扬或者增加课堂表现分数等鼓励,以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和竞技性。另外,教师可以借助台湾省地图提问,教师随意指出一个城市的位置,要求学生说出该地区的地形特点与气候特点。地图可以提升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深度掌握能力和灵活记忆能力,改变以往传统地理教学中“死记硬背”的记忆模式。

(三)读图析图

提高学生的地理思考能力初中地理教材中配有很多的地理图片和地理插图,用以辅助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和培养地理思维。在初中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像或者插图,将这些图片与学生的知识学习相结合,通过有效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地图,进而得出更多的结论、获得更多的学习经验,为提升学生的地理思考能力和深入学习地理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真正告别“纸上谈兵”。例如,指导学生学习“土地资源”这篇内容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图片,感受山林地区、平原地区和草原牧区的城市分布与土地利用情况,其次提出“不同土地在自然环境下的利用方式有什么不同?”等问题,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和思考,进而得出山林可以种植林地、平原可以耕地的结论。再次,教师需要灵活借助课文中的图像辅助地理教学活动。最后,教师提出“假设你是土地专家,你会怎样设计我们城市中的城市用地呢?”等问题发散学生的思维。

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