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趣味心理测试题

趣味心理测试题

趣味心理测试题

趣味心理测试题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 信息技术考试 存在问题 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9B-0093-01

随着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提升,在教师榜样力量的指引下,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兴趣逐步提升。为了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素养,采用适当的考试与评价方式测试学生知识、能力的掌握情况,已经成为教师教学任务的一项重要内容,愈发受到重视。

一、初中信息技术考试中存在的基本问题

根据多年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初中信息技术考试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学生信息技术学习存在敷衍态度,单纯为考试而学习,缺乏深入学习,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未能做到理论与上机训练相结合,上机操作不熟练,任务完成不彻底。再者,对考试产生恐惧心理,平时不用功,临时抱佛脚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考试内容安排不合理,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比例失调,考试内容枯燥乏味,缺乏趣味性。过分重视理论考试忽视实践考试不利于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提升;三是考试形式单一,仅以单纯的期中、期末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知识能力太过笼统,平时缺乏通过实践训练强化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考查,有失公允,不能完全凸显学生的实际水平;四是初中信息技术考试命题中存在一些问题,如题目设计导向性和创新性不强,题目雷同率高,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二、应对初中信息技术考试问题的有效策略

(一)帮助学生端正考试心态,正确对待考试

随着时代对学生信息技术能力要求的增高,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成为初中信息信息技术教育的职责。因此,教师要沟通学生与信息技术考试之间的关系,千方百计帮助学生端正考试心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考试观,正确认真对待每一次考试,尽可能消除学生对考试的厌烦与恐惧心理。教师应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正确的考试观,让学生了解考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引领学生形成不卑不亢、从容应对的考试心态;二是优化教学设计,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激情与信心,使其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运用多样化教学方式促使学生质疑、探疑、析疑、解疑,不断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把握理论与实践考试比例,凸显趣味性

初中信息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在信息技术考试中,要特别注意把握理论内容与实践内容的比例,不能过分考查理论知识而忽略实践操作,更不能单纯考实践操作而忽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检测。信息技术考试的内容要凸显人文性和趣味性,课本知识的枯燥和乏味已经让部分学生丧失学习的动力和信心,如若考试仅仅是对抽象枯燥知识的重现,毫无趣味性可言,那么考试在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学习潜能方面便失去了价值,所以考试要将理论知识形象化,变枯燥乏味的理论学习为趣味形象的实践操作,使学生在理论中提高能力,在实践中巩固理论,做到灵活学习,游刃有余。

(三)增加课堂模拟训练比重,善于查漏补缺

以往初中信息技术考试以书面试卷为主,只有在期中或期末考试中才会采用书面和上机操作的考核形式,这种方式并不能完全评价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因此,教师要增加课堂模拟考试比重,加强对学生平时学习的检测与考查,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教师可以在系统授课后对学生进行当堂测验,测验要坚持基础知识测验、实践能力测验双管齐下,例如在“Flas制作―引导层动画”的实践教学后,教师可以设置一套电子试卷让学生在电脑上进行自我测验,并注重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实践操作“动画制作”部分,巩固学生知识,提升能力。也可以针对某项专题进行复习与训练,在模拟训练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平台,让学生在互相学习借鉴中查漏补缺,提升素养。

(四)注重考试命题,题目要个性鲜明

命题历来是初中信息技术考试的重要环节,命题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升。命题不是随意的,要基于教材内容且高于教材内容,题目要既能考查学生的基础能力又能对学生起到引导作用,体现创新意义。例如,在《制作演示文稿》单元的学习中,为了考查学生学习水平,一些教师将课本后的原题纳入考试题目,这种毫不动脑,照搬照抄,缺乏创意的命题方式是不可取的,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题目:“将你心中最美的图书封面制作出来,并配上活灵活现的解说词,充分发挥智慧与才能,增强演示文稿的表现力。”这样的考试题目既体现了教材的精髓也呈现出创新性,更能激发学生创造性。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考试在学生信息技术学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全面提升初中生信息技术素养的重要手段,信息技术考试也要迎合时展需求。随着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发展,信息技术考试更应基于学生个性发展、学习兴趣与认知,在促使学生系统掌握理论基础知识,提高实践技能的前提下,推动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趣味心理测试题范文第2篇

摘要:教育信息化要求重点推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WordWonder单词测试软件就是将信息化应用于辅助英语教师测试单词。该软件是笔者针对英语教学过程中单词测试出现的问题而设计的,供英语教师课堂使用,旨在通过提高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和外部动因来提高单词测试的有效性,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词汇。 

关键词:信息化;软件;单词测试 

一、引言 

21世纪,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的生产生活及学习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世界各国普遍关注教育信息化在提高国民素质和增强国家创新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要求重点推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内容、教學手段和方法现代化。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内容是教学信息化,即教学手段科技化、教育传播信息化、教学方式现代化,其技术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本文中的单词测试软件是基于教学经验和需求研发的一款用于辅助教师测试单词的教学软件。 

二、单词测试软件的理论基础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Jerome Seymour Bruner在其代表作《教育过程》中强调内在动机,他认为对于学习材料的兴趣是学习的最好动机。他在书中提出了几个试验性的建议:“增加教材本身的趣味,使学生有新发现的感觉”、“学习动机在旁观年纪必须防止被动状态,必须尽可能建立在唤起对所要学习东西的兴趣的基础上,它的表现必须保持广泛性和多样性”。美国著名教育专家、游戏设计师Marc Prensky在Digital Game-Based Learning一书中同样强调动机的重要性,他指出成功学习的必要条件就是动机,只有有动机的学习者才会不断学习。内在动机(或内在激励)指的是任务本身的兴趣或愉悦带来的动机,这存在于个体内部而非依赖于任何外部力量的驱动。内在动机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被社会心理学家和教育心理学家所关注。被内在动机激励的学生更愿意进行这项任务,并且在任务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技能和能力。外在动机(或外在激励)指的是从事某个活动的行为是为了取得外部收入,外在动机来源于个体的外部,如金钱、分数、强迫、惩罚等。竞争总体上也属于外在动机,因为它鼓励人们打败其他人取胜。 

三、传统单词测试的问题 

单词学习是英语学习中重要、基础的一个环节。英国著名语言学家D.A.Wilkins说过:“Without grammar very little can be conveyed, without vocabulary nothing can be conveyed.”然而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发现,单词是学生学习英语中很大的障碍。目前有很多单词背诵相关的APP可以供学生在手机上进行学习,但学生通常只能短时间记住,很快就会忘记。单词的背诵中并没有注重用法,而且不少学生没有很好的自主学习意识。因此即使在大学,在英语课堂中测试单词也是一个必要环节。传统单词测试的内容主要是听写,其方式单一、枯燥、无趣,长期采用这种方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大都临时应付,单词记忆效果不明显,教师的批改任务也很大。学生在传统单词测试方法中找不到学习的内在动机,虽然教师会采取计分或计入平时成绩等外在动机,但是收效甚微。目前需要一种在课堂上测试单词的方法,能够很好地激励学生学习单词。 

四、WordWonder单词测试软件 

针对传统单词测试中出现的问题,我们设计了WordWonder单词测试软件,该软件获得了广东省高等教育组计算机教育教学工具类软件系统优秀奖。该软件有以下特点:(1)增加了学习本身的趣味性,提高了学习的内在动机。首先,它采取团队或单人游戏的方式,测试过程可以是同学之间合作,也可以是单人守擂游戏。现在大部分学生对游戏的兴趣远超过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将学习过程设计成游戏,增加了学习本身的趣味性,让学生有一种新发现的感觉。其次,它的测试内容多样,有视频、音频、图片、例句、词组、单词,而且测试形式多样,有填词、听写、英汉互译、看图猜词等,不再是单纯的听写单词。(2)增加了外部动机。软件中设置了自动奖惩功能,通过不同组或者不同学生之间的竞赛,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的参与到游戏当中。(3)该软件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教师之间可以实现题库资源共享、奖惩措施共享等。(4)该软件操作方便,题库及奖惩措施等的编辑操作简单,自动计时计分功能方便教师操作。 

单词测试软件的操作界面如下图所示。在图1左侧的题库列表中,可以选择测试内容;右侧的分组和时间限制均可以通过下拉列表操作,也可以不选分组,点击红色按钮即可操作测试单词。图2为单词测试界面。图3为自动奖惩界面。 

五、单词测试软件总结及展望 

在WordWonder单词测试软件的设计和开发中,我们注重解决教学课堂中传统单词测试的问题,将信息化和英语教学相结合。软件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设计内容丰富,测试形式多样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内部动因,测试单词中的奖惩措施作为外部动机激发了学生学习单词的兴趣。WordWonder单词测试软件在吉林大学珠海学院的大学英语教学中试用及推广。在使用过程中,我们发现该单词测试软件适用于人数不超过30的小班教学中。该软件不仅可以用来测试单词,还可以测试听力、翻译等内容。在未来的开发中,我们会加入更多的测试内容,使其真正成为英语课堂教师的助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美]杰罗姆·S·布鲁纳.教育过程[M].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82,89. 

[2]贾积有,陈霏,陈宇灏,丁竹卉.从聊天机器人到单词测试和课程管理——“希赛可”只能英语教学系统的进一步研发[J].现代教育技术,2011,21(6):86-90. 

趣味心理测试题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台阶教学 趣味性 立定跳远

现在学生思维活跃,身心好动。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缺乏兴趣,影响到教学效果,传统的学习方式方法阻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想让学生真正喜欢上体育课,上好体育课,同时又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教师要有创新的教学理念,寻找新型的教学方法,在学习中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上体育课的快乐,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项目,从中体会到体育运动所带来的魅力与。要提高立定跳远成绩,必须提高爆发力及弹跳力。选用台阶教学训练手段可以直接影响学生的爆发力及弹跳力,趣味性的台阶教学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提高立定跳远成绩,我运用趣味性的台阶教学,全面提高了体育教育教学的质量。

一、研究时间、对象

(一)研究时间。

2012年9月—2012年10月。

(二)研究对象。

苏州地区四所中学初二年级共240名男生

二、实验方法和实验步骤

(一)实验方法。

1.分组测试

根据随机抽取的原则把四所中学的男生分为两组,甲组为对照组:(1)(2)班;乙组为实验组:(3)(4)班,分别测试两组男生立定跳远的成绩。

2.对比实验

对照组按立定跳远的预备、起跳、腾空和落地四部分常规教学法,实验组采用趣味性的台阶教学。

3.数理统计

在实验前后分别对甲乙两组学生立定跳远的成绩进行测验,并对数据进行统计检验。

(二)实验步骤。

1.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法

(1)对照班根据《江苏省初中体育教学参考书》中立定跳远教材所讲授的教法,按立定跳远的预备、起跳、腾空和落地四部分常规教学法。

(2)教学方法。

①练习原地蹬伸:髋、膝、踝三个关节充分伸展与缓冲练习,体会三个关节用力的顺序。

②练习摆臂:强调摆臂的幅度及摆臂的方向。

③练习摆臂与蹬伸的协调配合:积极摆臂可以提高腾空的距离。

④练习挺身跳:提高学生的腰腹肌力量。

⑤力量练习:单脚跳与多级跳。

⑥完整练习立定跳远。

2.实验组采用趣味性的台阶教学

(1)趣味性台阶教学的教学方法。

①跑台阶。练习要求:一格一格快速跑台阶,首先要控制好节奏,教师可以击掌来控制学生的练习节奏,摆臂与蹬伸协调配合。其次充分利用足弓缓冲,踝关节蹬伸,帮助学生寻找前脚掌积极用力蹬地的感觉,发展踝关节蹬伸的力量。在练习中带有一种快速的意念,从而有效增强立定跳远中前脚掌蹬地的力量。

②多格跳。练习要求:根据学生的能力,分成若干组,让学生自己先体验两格或三格的练习,通过一轮的练习后再调整格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自由选择格数。由于多格跳,有一定的高度和远度,学生在练习时必须积极快速地将大腿向前上方送,同时屈膝、收腹。发展腰腹肌力量,帮助完成立定跳远的腾空动作,从而纠正大腿收不起的错误动作。

③从台阶高处往低处跳。练习要求:以两格或三格的高度,顺势挺身跳,落地要缓冲控制平衡。利用高度的优势,让学生体会从腾空到落地的衔接动作。改变学生平跳制动的意念,让学生在练习时手臂的摆动、下肢的三个关节蹬伸及身体腰腹肌协调配合,从而提高立定跳远的制动意识。

(2)趣味性台阶教学的组织形式。采用分组不轮换,以小组为单位比赛的形式进行,互相观摩、共同学习与提高。

三、研究结果

在实验前分别对两组学生的立定跳远进行测试,然后对测试的原始成绩,根据数理统计,并进行t检验,(P>0.05)。检验表明,条件基本相等,具有可比性,无明显差异。两组学生同时进行1个多月的教学,实验组进行趣味性台阶教学的教学方法,对照组按立定跳远的预备、起跳、腾空和落地四部分常规教学法,分别进行教学后,对两组学生的立定跳远进行重新测试,再根据数理统计,并进行t检验(P

四、讨论与分析

在立定跳远教学中,趣味性台阶教学的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效果。

(一)立定跳远教学步骤的四要素是预备、起跳、腾空和落地。

教师在教立定跳远时,要将这四个步骤作为立定跳远的重点。这四要素看起来不复杂,但学生在练习时不易掌握与提高,如果教师教学时只围绕这四要素进行分解与完整的教学,学生练习的组数多了,学生会感到乏味。另外,学生练习次数多了,腿部肌肉及小腿的骨膜会疼痛,从而力不从心。因此,学生在练习立定跳远时会产生恐惧感,势必消极对待立定跳远,而教学效果不佳,直接影响立定跳远的教学。

(二)在趣味性台阶教学中,利用跑与跳台阶的穿行教学,配合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

提高立定跳远的成绩主要是靠腿部、腰腹肌的力量及腾空的高度。跑台阶是靠小腿的蹬伸完成,可以提高腿部肌肉的力量,同时让学生体验踝关节的缓冲过程。跳台阶主要是靠腰腹肌的力量带动大腿积极、快速、有力地收起,可以提高在立定跳远中的腾空高度。趣味性台阶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立定跳远的成绩。

五、结论与建议

(一)根据教材的特点,采用合理新颖的教学方法。

运用趣味性台阶教学,可以生动形象地剖析教材的技术要领,使学生从中领悟台阶教学与立定跳远间的相关性,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及积极思维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掌握教材的技术要领,提高学生练习动作的质量,提高学生测试项目的成绩,充分显示新颖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二)教师在组织形式上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

因此形式要多样化,同时让学生树立积极进取与富有挑战的意识。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实际出发,合理分组,找准恰当的时机采用比赛的形式与自我挑战的形式进行教学,一来可以推动学生的个性发展;二来有利于增强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学生练习是一个反复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提高学生的技术技能。

学生掌握动作越熟练,在学习新动作时就越容易转移注意力。另外,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对学习新授课的技术与原有储备技术的分辨能力,以避免产生负转移,保证学生的新旧技术有机联系。

参考文献:

[1]刘志成.动作技术分析.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

趣味心理测试题范文第4篇

一、过往――踌躇满志却如陷泥潭

反思自己十余年的小学数学教学生涯,总是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心理,结果使我做了不少费力却不出成绩的事。更主要的是扼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失去了自信。

二、而今――拨云见日似锦上添花

(一)改变教学观――提高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指出“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在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如何更好的实现“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是我们教师不断探索的重要问题。《数学分层测试卡》的使用,使我的教学观、学生观、评价观有了很大的转变。转变了我的教学理念,改变了我的课堂教学行为,改变了以往的评价方式,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能力,从而提升了教学质量。

(二)改变评价方式――收获成功和感动

1.我为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了不同的评价标准,侧重于个人内部评价,从根本上改变了评价标准“一刀切”的弊端。

2.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每节课的测试,在体会“我能行――我真行――我真的很行”的过程中,积“小成”为“大成”,促使学生形成稳定的心理。

3.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了更高的层次,必然会激发极大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我班的陈书航同学数学课上总睡觉,无论我采用什么办法都无济于事。有了《数学分层测试卡》后,我首先为他扫除当天的学习障碍,把即将用到的旧知识先给他补习一下。上课采用低起点、多提问、多鼓励的办法,吸引他的学习兴趣。到测试时要求陈书航做《数学分层测试卡》的第一层题,当100分重重的写在测试卡上时,他诧异的问我:“老师,我真的得了100分吗?”望着他充满期待的眼神,我微笑着拍拍他的头说:“只要你努力,还有更多的100分在等待着你”。逐渐的,课堂上他开始举手了,由自卑逐渐转为自信。慢慢的,陈书航竟开始要求做第二层题了。我采用加分制,还经常写一些鼓励性的评语,如“祝贺你,今天得了100分”“相信你,不比别人差”“看到你的进步,真为你高兴”等。这样经过一段时间,期末考试陈书航数学竟然得了78分,这让我很惊讶。一个学期,孩子能从三十几分变成现在的78分,我兴奋极了。

三、自我――小试牛刀更锲而不舍

《数学分层测试卡》带给我的不仅仅是课堂上的生机勃勃,还有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更让我的人格赋予磁性。孩子的数学日记中这样写道:“老师,您的细心和耐心再次打动了我,你给我的鼓励会让我不断前进,我感谢您我的老师!”简短的语言让我内心涌起阵阵暖流。在我的课堂上,评价不再是我的主观愿望,而是学生的处境和需要使得我进行的一种很平常的教学行为,从而使学生随时都能感受到参与的成就感,尽情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四、学生――学有所获需更进一步

趣味心理测试题范文第5篇

一、巧用趣味性实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学习化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实验现象、原理、化学规律等,才能主动积极地去认识和研究。巧妙运用趣味性实验,把学生从看有趣的实验现象,变成油然而生地去研究,由质疑问题本质,自然而然地想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把学生情绪高涨地引入化学的自由天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案例1.在进行“原电池”工作原理的教学时,我设计了一个“水果电池”的小实验,将同样长度、宽度的锌片和铜片插入西红柿中,与生日音乐卡连接,构成原电池。这样引出概念,不仅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富有趣味性,更为学生理解原电池两极的化学变化奠定基础。

二、利用日常生活经验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解决身边化学问题能力

日常生活经验实验,学生都比较熟悉,也很好奇,但一般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了解问题的表面现象,不能够深入理解问题本质。教师可以将那些与学生经验有关,能吸引学生、并引起学生思考的现象,借助适当的实验呈现于课堂之中,并由此而创设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学习化学。

案例2.在学习“盐类水解”时,我先请一名学生手持灭火器扑灭火焰。问题:CO2气体及白色浑浊物质说明Al2(SO4)3溶液和NaHCO3溶液混合后发生反应,那么这两种盐溶液混合后是怎样反应的?然后,师生共同讨论并得出结论:盐溶液中的Al3+和HCO3-分别于水中的OH-、H+的结合,破坏并促进了水的电离平衡,从而生成CO2气体和白色沉淀物Al(OH)3,使反应得以充分进行。这样不仅解释了泡沫灭火器的工作原理,而且能够自然而然引出“盐类水解”,做到水到渠成,一气呵成,使整节课结构完美流畅。

三、开展探究性演示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演示性实验,一般都是验证性实验,学生积极性不高,不能揭示问题的本质,因此,我将一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通过边实验边探究。通过创设层次性问题情境,由易到难,有简单到复杂,步步为营,层层推进,“打破砂锅问到底”,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有一个逐步理解过程,便于他们理解问题以及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3.SO42-的检验。问题1:请学生根据SO42-的溶解性,设计一种简便方法来检验待测溶液中是否一定含有SO42-。学生甲:向待测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则证明待测溶液中含有SO42-。学生乙:甲不够严密,若待测溶液中含有CO32-,也有白色沉淀,还应向沉淀物滴加稀盐酸溶液,若沉淀溶解则无SO42-,不溶解则含有SO42-。

实验方案一:待测溶液■白色沉淀■沉淀不溶解

实验一.试管中取少量AgNO3溶液,然后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滴加HCl溶液,沉淀不溶解。问题2:实验一表明实验方案一还不够严密。因为Ag+与Cl-反应生成AgCl白色沉淀物,且不溶于稀盐酸。如何排除待测溶液中Ag+干扰?学生丙:将BaCl2溶液改为Ba(NO3)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再滴加稀盐酸沉淀不溶解,则证明待测液中含SO42-。

实验方案二:待测溶液■白色沉淀■沉淀不溶解

实验二.试管中取少量Na2SO3溶液,然后滴加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滴加HCl溶液,沉淀不溶解。问题3:实验二表明实验方案二也不够严谨。因为白色沉淀物BaSO3在酸性条件下被NO3-氧化成BaSO4沉淀,也不会溶解。如何排除待测溶液中SO32-干扰?学生丁:向待测溶液中,先加稀盐酸,然后滴加BaCl2溶液或Ba(NO3)2溶液。

实验方案三.待测溶液■无明显现象■沉淀不溶解

实验三.试管中取少量待测溶液,然后滴加稀盐酸,震荡试管,无明显显现,再滴加BaCl2溶液或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问题4:此方案是否可行,说明理由?讨论得出结论:实验方案三可行。因为先加稀盐酸进行酸化,可以排除溶液中Ag+、CO32-、SO32-、PO43-等离子干扰,再加Ba2+若此时产生白色沉淀,一定是BaSO4,根据物质守恒定律,从而推测待测溶液中也一定含有SO42-。

四、开放自主性实验,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自主性实验就是通过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提出实验方案,自己选择实验器材或者材料,亲自完成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处理实验结果的过程。

案例4.提出问题:学生做Na2O2与H2O反应实验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了氧气的生成,并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酚酞,发现溶液先变成红色后马上又褪色,是什么原因呢?分组讨论:有的学生认为具有Na2O2漂白性,使溶液褪色;有的学生认为是Na2O2离子化合物溶于水电离出Na+和O2-,O2-与H2O电离出的H+结合生成H2O2所致。事实真是如此?提出实验方案:方案一:试管中加入一定量Na2O2粉末,再加入少量水,直到Na2O2固体完全反应为止,然后滴加酚酞试剂。实验现象:先变红色后马上有褪色。方案二:取少量NaOH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试剂,然后加入少量30% H2O2水溶液。实验现象:先变红色后马上有褪色。方案三:取少量Na2O2加入到试管中,加水到Na2O2反应完全,并且无气泡产生为止,再加热该试管,冷却,然后向试管中滴加酚酞试剂。实验现象:变红色且不褪色。分析讨论,得出结论:Na2O2与H2O反应后,加入酚酞变红色后褪色的根本原因是溶液中未分解的H2O2所致。

自主性实验探究的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亲身体验到类似于科学家发明、发现的过程,不仅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且有利于创新个体的形成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