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校专题培训方案

学校专题培训方案

学校专题培训方案

学校专题培训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校长培训;专业化;设计与策略

一、研究的问题

为了使国家政策落地生根,陕西省教育厅先后下发了:陕教师[2013]32号、陕教[2017]231号、陕教师办[2017]35号、陕教师办[2017]36号文件,其中陕教师办〔2017〕36号文件公布了陕西省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任职资格省市级培训机构。为贯彻落实党的精神,营造教育家脱颖而出的大环境,建设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校长队伍,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培训对校长专业化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中共渭南市委办公室、渭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也出台了《关于印发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渭市办字[2015]4号)。从渭南市的实际来看,目前公办初中有258所、公办小学265所,在岗的正副校长超过2300名,参加过任职资格培训且超过300学时的正副校长不足10%。“培训需求,既是培训的起点也是培训的终点。”[2]结合实施渭南市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与“千校达标”工程、“提升千名校长、打造教育强市”的工程,市教育局也先后组织了中小学校长高级研修班,营造了校长专业化成长的氛围。但是,要谱写新时代校长培训专业化的新篇章,仍需不断研究政策、调研诊断、设计方案、课程研发、绩效评估、增强实效。本研究以渭南市新时代校长培训专业化为切入点,适应校长专业发展的新需求新趋势,准确寻找存在的问题,使措施更加具有针对性。本研究将建立培训与培养一体化的平台,注重个性化培训实践,不断推动渭南市县区校长培训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研究的现状

中小学校长专业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养成”过程,离不开教育培训与培养。通过培训与培养,为校长提供理论的支持、交流的场所和表现的舞台。目前,渭南市的校长培训专业化既存在实践误区,又存在理论困境。市级层面上专业化的理论研究及培训机构力量薄弱,基本上是委托域外机构培训或者“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培训学习,与参训校长的需求契合度不高,对渭南学校教育管理缺乏指导与实践。世界上众多国家都非常重视校长的专业成长,通过知网检索、梳理、分析,校长培训各具特色,对本研究具有借鉴和启示作用。第一,校长培训工作要适应实践的需要、提高培训的长效性、加强理论和实践的创新。第二,完善个性化培训方案,建立“从培训到培养”的长效机制。第三,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学校发展,对症下药。第四,成立专门的机构,开展决策咨询、业务指导、专家培养、团队建设、专业培训与经验推广。第五,加强区域性的宏观调查分析,进行多样化的实证性研究。总之,本研究以渭南市新时代校长培训专业化为切入点,克服过往不足准确寻找问题,增强针对性,提高校长培训专业化的实效性。

三、研究的意义

从理论建设方面来看,校长培训专业化的许多问题都与教师教育理论建设有密切关系。教育部原副部长陈小娅指出:“要成长为新时代的人民教育家,迫切需要校长的专业化发展,建设专业化的校长队伍。”专业化校长是时代奋进所赋予的责任,校长的专业化发展已经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课题之一。本研究结合《专业标准》对新时代校长培训专业化的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探寻原因、分析影响因素,提供可借鉴的新模式、新思路、新方法;不断丰富的校长培训理论,对校长教育培训培养策略研究具有积极意义。从教育实践来看,本研究最大的价值就在于它的实践应用性。“要倡导教育家办学。教育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一个好老师,可以教出一批好孩子;一个好校长,可以成就一所好学校;一批教育家,可以影响国家和民族的未来。”[3]虽然渭南市在中小学校长培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一些深层次问题和矛盾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进入新时代,结合《专业标准》,在深入调查研究渭南市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培训现状的基础上,以校长职业化和专业化发展为方向,详尽分析存在问题的成因并提出若干对策。同时也有利于培训机构对培训理念、内容和方式进行调整与改革,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和水平。培训专业化是校长专业发展对培训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校长发展性培训的必然选择。

四、设计与策略

校长专业成长要“注重校长综合素质的养成、注重校长实践智慧的获取、注重校长专业成长的自主性”[4]。精准把握、有效设计培训路径,注意培训的“应然”诉求和校长及所在学校的“实然”需求。

(一)研究目标

本研究依据《专业标准》,运用教育学、管理学、经济学和教师教育等方面的理论知识,通过调查分析渭南市中小学校长培训专业化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发现中小学校长队伍中存在的不足,借鉴校长专业化发展、培训中的成果与经验,寻找路径完善优化新时代渭南市校长培训模式,以提高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校长队伍整体素质、促进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通过灵活有效的培训方式,使校长更新管理理念,掌握管理知识,提高管理水平,造就职业化特征鲜明、专业化素质突出的校长队伍,使更多的校长成长为合格校长、名校长、好校长、教育家型校长,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渭南教育。

(二)研究内容

内因是基础,外因是条件。按照《专业标准》中的五大基本理念,引导校长培训内容的设置,重点关注校长的道德使命、办学宗旨、角色定位、培训内容的实践导向、个人素养的时代要求;结合六项专业职责(60条专业要求),将校长的领导力与培训的学科、课程和专业相联系,根据校长职业生涯发展不同阶段的需求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总结经验形成一种系统性、实效性和操作性强的校长培训模式,形成校长学体系,促进渭南市中小学校长培训走向专业化。

(三)关键问题

当前渭南市中小学校长的专业发展普遍存在:专业思想不坚定、专业追求不积极、专业履职能力不均衡等问题,其专业发展水平与《专业标准》《学校管理标准》的要求存在差距。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实践学习流于形式,走马观花;案例教学过于精致,忽视校长的主体需要和自身发展;影子跟岗盲目性大,缺乏诊断反思和理论提升。校长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都有特定的发展状态和要求。以提升校长整体素质、适应学校和校长未来发展需要为目标,把满足需求和引领需求相结合,把主题统领、问题导向、课程支撑、任务驱动、改革实验、训后督导相结合;坚持“职业道德与实践智慧双研修”的培训要求,形成“主体互动、训用结合、开放合作、实践创新”的培训模式;形成市、县、校三级培训培养质量协同管理长效机制。

(四)技术路线

“乡村校长培训应具有外化于行的科学导向与内化于心的艺术取向。”[5]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访谈、案例分析、行动研究、文献研究等方法开展工作。先“修正”:以《专业标准》的五大基本理念、六项专业职责标准为纲,以渭南市合阳、澄城、大荔三县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培训培养为点,“问卷调研、反思实践、专家指导、专业诊断”,列出现行校长培训中的问题清单,研究相应对策,引领需求引导发展,完善优化形成渭南市校长培训专业化模式。再“拓展”:运用教育学、管理学、经济学和教师教育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学习教育家办学精神、办学实践及成长路径,借鉴校长培训的成果与经验,解决好“谁学习?为什么学习?学习什么?怎么学习?”的问题,“想做什么?能做什么?做成了什么?”激励校长研修。构建比较完善的渭南市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培训培养体系,构建适合校长培训的“案例教学”课程体系,探索适合校长培训的“参与式个性化学习”教学模式,指导渭南市校长培训不断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

(五)实施方案

本研究以促进校长专业发展为主线,遵循中小学校长成长发展规律,落实“校长为本、分类施训、连续培养、注重实效”的指导方针,围绕《专业标准》,针对不同层次、类别、岗位的校长,建立任职资格培训、提高培训、高级研修和专题培训的体系,形成培训培养一体化的长效机制[6]。优化培训内容,提高针对性:落实“四有好教师”、“四个领路人”的时代要求;分岗培训,实施个性化培训(按照校长分管工作的不同,进行不同内容的培训);根据实际需要,合理设置课程(按需施教,设计出体现校长主体参与性和培训个性化的课程方案);统一编写特色教材,使培训教材新颖化(实现培训教材的科学性与针对性)。培训形式多样化,培训手段现代化:采取专题讲座、分组研讨、情景模拟、案例解析、对策研究、行动反思、课题研究、双向交流、读书沙龙、行动计划撰写等方式;发挥网络优势,开展远程教育(利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网络平台,学习校长培训网络课程);整合榜样引领、专家指导、同伴切磋、实践革新、读书研习、反思感悟等方式,激发校长个人的内在生长动力和办学活力。加强对参训校长的考核与评价,提高校长培训的参与度:考核方式多样化,注重校长能力的检测(撰写心得体会、学习总结、反思札记、中小学管理案例、汇报展示);培训反馈、跟踪指导与阶段性评估相结合。完善校长的评价制度、校长的任期目标考评制度。

学校专题培训方案范文第2篇

一、 专题性理论讲授培训模式

专题性理论讲授培训模式是长期运用于中小学校长培训的一种主要模式。它以短期集中培训为主,主要用于对中小学校长进行政治素质和教育管理素质等理论方面的培训,在短时间内较系统地传授知识,提高校长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教育理论水平,具有“低投入,高产出”的特点。这种培训模式在“理论至上,知识本位,学科中心”的价值观指导下,在提升中小学校长的教育理论水平和管理理论水平、拓宽知识结构、把握基础教育改革脉搏、启发办学思路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培训效果。

这种培训模式的过程结构一般为:从提高校长专业知识素养的需要出发,确立校长培训的目标,根据培训目标选择核心培训课程,聘请优秀的培训师资和管理人员,实施培训活动[1]。但这种培训模式过于以培训机构和专家为中心,偏重知识传授和理论灌输;培训目标要求整齐划一;多数课程设计自上而下,课程内容重理论、轻实践,脱离学校实际,对校长的实际工作能力培养不足[2]。

二、 案例教学培训模式

案例教学培训模式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指导性。它是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范例教学思想在教学中的应用和发展。它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情境,通过讨论或者研讨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把案例教学用于校长培训中,是指围绕一定的培训目标,选取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中的真实事例,加以典型化处理而形成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案例,以供培训的校长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思考,经充分讨论并作出各自判断的一种教学培训模式。在这种培训模式中,校长在充分交流的过程中研究、总结各种各样的成功的和失败的管理经验,从中抽象出某些一般性的管理结论或管理原理,使经验升华为理性认识。也可以使校长通过自己的思考或者他人的思考来拓宽自己的视野,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

这种培训模式的过程结构一般为:组织专家编写和精选教学案例,在教学过程中呈现这些案例,现场组织分析研讨充分交流,教师归纳总结并得出结论;其次是要培养善于组织案例教学且又具有实践智慧的培训教师,这需要很长的时间;第三是这种培训模式还容易忽视系统的教育理论和管理理论的学习,导致经验型管理定势。

三、 以问题为中心的培训模式

以问题为中心,又称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是近年来受到广泛重视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体现了建构主义的教学理念。这种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小组讨论为形式,在教师的参与下围绕问题进行研究的学习过程和知识建构过程。它于上世纪90年代从医学教学引入到校长培训中,它要求校长理解并运用知识解决管理实践中的问题,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校长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发展高层次的思维技能,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3]。这种教学模式的精髓在于发挥问题对学习过程的指导作用,关注能力培养和参与性教学,非常适合于中小学校长培训[4]。

这种培训模式,强调先问题后学习,以问题为导向。校长和教师都参与问题的选择与培训内容的确定,这就能更好地做到按需施教。问题确定以后,培训者把问题呈现给校长,校长面对不确定问题的解决过程有着极大的思维和尝试空间,这就能促使校长把学习理论与总结经验、研究问题、改进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校长在研讨中各抒己见,相互启发,形成共识,甚至能在培训中形成探究的氛围,演变为课题开展研究活动。校长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发展,因此,这种模式在校长培训中大多演化为以问题为中心的研修一体化模式。

这种培训模式的过程结构一般为:确立培训目标,依据学校办学和教育管理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来选择培训内容;根据培训目标与校长需求来安排讲座的内容和研讨的主题,培训教师设计巧妙的问题情境,组织校长开展主题研讨活动,校长围绕问题探索解决的方法,启发新思想。这种培训模式要求培训机构有丰富的培训资源和强大的教师队伍,否则会使培训效果大打折扣。这种培训耗时费力,成本较高,很多培训机构望而却步。这种培训模式为用而学,容易陷入实践至上,使培训缺乏系统性和前瞻性。

四、 教育会诊培训模式

教育会诊培训模式是一种以实践为导向的培训模式,是让校长通过学习解决工作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在提高学校办学水平的过程中提升校长的专业素养。这种培训模式的提出主要是因为以前的校长培训都局限于专家讲校长听的课堂,内容深奥,方式简单,理论严重脱离实际。教育会诊培训模式将校长组织在一起,大家集体致力于解决一个共同的问题,使校长有效地将其他学校的成功经验与自己本校的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

这种培训模式的过程结构一般为:理论学习研讨阶段,校长自己设计学习活动,进行个别学习,专家引领提升理论素养;参观考察学习阶段,校长认真听取所在学校情况介绍,深入教育教学实际亲身体验与观察,学习了解他人经验;集体教育会诊阶段,校长围绕会诊学校的一个或多个问题,各抒己见,根据所学理论对考察学校进行集体会诊,会诊时出现的各种观点无需统一,可请教育专家进行点评,以使参与者的知识和能力得到提高。但教育会诊培训模式的培训效果对专家工作的依赖性较大,加之每个学校的实际差异,所得结论在推广使用时有很大的难度。

学校专题培训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校本研训;教师专业化;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我校共有80名教师,共有小学生2100人,教师的专业成长如何直接关系到我校教育教学的质量。因此,为了解目前我校小开展校本研训的基本情况和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学校开展校本研训的已有经验,探寻”适合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研训方式,为制定校本研训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以及全面实验方案提供依据。”成为本次调查的目的。

二、调查对象

我们对学校80位老师进行了问卷调查。我们采用了我校《校本研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课题组编制的调查问卷。

三、调查的内容

本调查问卷包含三大部分:(1)被调查者的个人基本信息,包括教龄、性别、年龄、学历、职称等;(2)教师专业素养:包括教师对校本研训的认识、教育基础理论、教育科学研究和继续教育情况等,由9道选择题组成。

四、问卷调查情况统计

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80份。其情况分析如下:

从问卷调查统计结果看,教师普遍认为,行之有效的校本研训活动应该是集体研讨比独立钻研好、有专家指导的研讨比只有同伴的研讨好、同事之间的研讨比教研组的常规活动好。这说明了教师对目前的校本研训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持肯定的态度,也说明的目前的校本研训活动绝大部分教师还是有帮助的。

通过此次问卷调查,我既高兴也深感责任重大,我校教师对于参加校本研训提高自身素质的愿望是非常迫切的,作为学校,应该为老师的成长创造条件,搭建舞台。

如问题一你知道什么是校本教研吗?一点不清楚的没有,85%以上的教师略知一二 ,15%的教师很清楚。

问题三你知道学校开展校本教研有什么意义吗? 一点不清楚的没有,90%以上的教师略知一二 ,10%的教师很清楚。

问题五你对学校的研训方式满意吗?不满意的为0,选“一般”的为68%,选:“满意”的为“32%”。

问题六你认为教师有必要参加课题研究吗?认为“没有必要”的为0,认为“有必要”的5% ,认为“很有必要”的占95%。

问题七你认为自己贯彻落实新课程的状态和努力程度达百分之几?选a70% 以上的为0 ,选 b 85% 以上 的20% ,选c 95%以上的为80%。

问题九你如何看待自己当前的业务知识及专业技术水平?选a “很一般”的为0,选 b “很满意”的为0,选c“有待进一步提高”的老师为100%。

五、建议采取的策略与措施

根据在调查中反应出的问题,我们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开展目标导向培养

学校根据教师的教龄和教学成绩,结合教师对自己专业的自我评价等分层次制定培养目标,然后制定培养方法。如将教师分为几个层次,第一层次即是新手教师适应工作岗位,确立第一学期能独立组织有效的课堂教学,学会处理学生常见问题等;第二层次培养骨干型教师,对于一些教龄较长,但教学上成绩不突出的老师,如何通过开展一些技能上的培训,教学技能上的帮扶,能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朝骨干型转变。第三层次是培养专业型教师,对于常常有丰富的教育经验的老师,帮助他查找“最不满意的领域”,试验新的教学变革,进行一些教学研究,接受更大的挑战追求阶段。这样,学校将每位教师进行目标导向模式培养,根据不同层次水平教师的教学、研究状态,提供符合不同层次教师认知的研训内容与支持、导引和协助方式,进而使其由低阶的能力水准发展到高阶的能力水准。

2.开展个案跟踪培养

如果要将人人都能兼顾到位,人人出成绩,有点过于理想主义。因此,学校在培养时分阶段分层次重点培养几个代表,由点带面,因此,我认为个案跟踪培养也是较有代表性的。因此,从以上三个层次中选择合适对象(根据其个人的内在需求、综合素质等确立),进行个案记录与分析,建立教师成长档案袋,并定期汇总、比较,及时调控指导策略,促进有效发展。在培养过程上,有选择地收集、整理、制作不同教师活动、成长的轨迹,从而真实地记录、多维度地反映教师学习、研究、成长的状况。“档案袋“制作贯穿教师学习、活动的全过程,有事实、有跨度,连续地、动态地考察教师的发展状况,其中,行为主体(教师)的反思是档案袋记录的主要内容,体现了教师成长的个别差异及个体性发展。档案袋制作有利于专家、指导者针对教师的不同发展状况,有针对性地指导,促进其在原有的基础上快速提升。

3.校本研训与个人研修有机整合,扎实有效的开展研训。

现在的校本研训不能不说与个人研修在内容上存在着重复,广大教师既要教好班的同时,又要周旋于各种研训中,疲于应付,这样的效果可想而知。因此,在活动中要以方便开展的校本研训为主,网上研修为辅,校本研训做到少而精,真正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4.开展校本教学研究

学校专题培训方案范文第4篇

以面向全体和谐发展为原则,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导向,以提高办学生命力为中心,我校将全员培训、班主任培训与校本研修相整合,着力彰显“案例培训”特色,努力构建“五结合”培训模式,不断推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历程,创建起学习型教师组织。

二、具体做法

下面根据“五结合”培训模式,具体谈一谈:

1.新理念培训与研读相结合——奠定教师自我发展的基础

为使新理念培训,能抓实、抓深、抓活、抓新。学校将引导教师踊跃参与“读名著,做名师”读书活动。采取必读书目(山东省五本统编教材、实施教育精细化书目)与自读书目(“教师流动书库1-3”)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倡导教师结合实际工作有针对性的读—思—行。并以“读书沙龙”为媒介,有主题有侧重的进行交流对话。

例如,近日学校将开展《教师读书十问》的专题交流,读书十问即:

1、您有优势吗?2、您会积累吗?3、您有方向吗?

4、您会选择吗?5、您有毅力吗?6、您会运筹吗?

7、您会整合吗?8、您会创新吗?9、—您会合作吗?

10、您能宽容吗?

引导教师回顾自身读书的经历,促使教师来反思,是否真正做到科学有效的读书。通过“读书沙龙”等形式使老师们产生思想碰撞,逐步达成共识,促使新理念在研读中提升。

2.新课程培训与案例培训相结合——指明教师自我前进的方向

新课程培训关键在于日常教育教学案例的研究与反思。因此,学校将以新课改实施过程中教师面对急切解决的问题为突破口,以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和教育创新能力为目的,紧密围绕“案例培训”这一突破口,着力开展三个层面的案例培训,(即:文字性案例培训、视频性案例培训、实践性案例培训)真正实现“以案例展示理念,让理念回归课堂”的真谛。

(1)文字性案例培训

定期提供文字性案例,其或是在教师中生成的,或是文献中呈现的,其共同点就是具有典型性。我们要求教师阅读后,联系已有经验、自身教学、学校实际,用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来省察、反思和评议。

例如,开学以来,学校发现一年级的老师感触颇多,日常交流中很自然的流露出来,这就是教师中生成的实实在在案例。学校立即向他们约稿,撰写典型案例,全体教师阅读、分析、评议,不断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逐步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2)视频性案例培训

根据新一轮全员培训内容,依托区第四轮培训菜单,结合学校实情,合理点击菜单,力邀请专业人员到校与教师们面对面,实施零距离培训,从而为教师提供优质服务。

其次,还将依托区教师教育网、教师心理网、市北教育网《精品百课》库及校园网等网络平台,为教师提供具有一定价值的视频案例,开展反思实践活动。促使教师对自我教学过程中的现象、经验,甚至教训进行正确的诊断与评价、研究与分析,从而使困惑与问题能得到及时解决。

(3)实践性案例培训

以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目标,学校将认真执行“校本培训日”制度。积极开展“五课一条龙”活动,大力发挥团队合作精神。“五课一条龙”即说课、上课、听课、评课、跟课为一体的实践性案例培训。本学期,学校将继续通过“百家一课”、“移植创新循环课”、“干部与课改同行”等活动实施培训。本学期,学校将启动干部指导学科,骨干教师带动青年教师,师傅帮助徒弟的“接力工程”,实行分层责任制,充分调动全体干部教师的参训积极性。合理发挥骨干教师作用,上好“引领课”。师傅帮带新教师上好“过关”课。青年教师上好“练兵”课。学校将十一月份举“接力工程,共展风采”研讨会,届时将进行优质的引路课、练兵课、过关课大展示,切实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技能。

3.新技术培训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创造教师互助交流的平台

学校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研修班学员的骨干作用,聘请我校刘昆老师为首席培训师,切实加强信息技术培训。开学初下发表格征集教师急需培训的内容,每月集中进行一次专题培训,带领教师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这一课题的研究。并充分利用网络进行互动交流,使教师人人会用博客交流,倡导有能力的教师建立自己的网页,使网上互动交流成为校本研究的新形式。学期末,学校将评选优秀博客。

4.师德培训与主题活动相结合——搭建教师通向成功的舞台

师德培训将与“争做人民满意的教师”活动相结合,根据师德教育月的主题,深入开展一系列师德教育主题活动。并以“用心工作、爱心育人、真心服务”为宗旨,精心打造“爱在陵县,情满校园”的服务品牌。

通过开展“师德信用承诺”宣誓,“牵手连心,情暖童心”结对活动,“感动你我”十件好事评选,“飞鸽送关爱,鸿雁传真情”等活动,促使教师自觉加强师德修养,牢固树立起“以德立身,以身立教”的良好教师形象。

5.班主任培训与班级管理相结合——铺就师生沟通的桥梁

加强班主任培训是提高班级管理的有效手段。我校将从班主任精细化管理入手,引导教师进行第二阶段培训——反思交流。以“我的班主任经历”、“我的班主任秘诀”、“我的班主任困惑”等为研讨主题,再结合每月各班月量化情况,定期召开班主任会,畅谈感悟与体会。学校还将邀请区班主任讲师团成员到校作报告,以此,切实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与实效。期末学校将评选特色班主任,进行表彰。

措施保障:

实施以校为本的校本培训工作,我校将首先借助“外托”、“内依”、“横联”、“上靠”等途径,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平台,进一步落实我区“三三制”培训目标,实现新教师“入格”、青年教师“升格”、骨干教师“风格”的培养。

1.“外托”——组织教师们走出去听课、听讲座、参加培训等,为教师们吸纳新观念、新思想,提高业务水平创造条件。

2.“内依”——一依本校骨干教师,通过他们,开设专题讲座、师徒结对等形式进行学习、交流;二依校内正常、规范的教研活动,为教师们进行岗位练兵提供机会,具体形式有集体备课、说课、制作课件、上课、评课等。

3.“横联”——继续与兄弟学校(西二片教研联合体)进行教学交流、教研讨论工作,把本校的优秀教师推出去,把兄弟学校优秀教师请进来作经验介绍。

学校专题培训方案范文第5篇

五月初,我校组成三个调研小组,深入到各乡镇和县直有关单位,采取开座谈会和走访调研的方式,对我县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工作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对全县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的现状以及今后的做法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三个调研小组都就各自的调研课题写出了调研报告。现将我们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县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的现状及做法。

**县乡镇党校和县直机关党校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当时是由县委宣传部牵头组织成立。后由于种种原因,有的党校基本处在名存实亡的状态。20xx年,自治区党委刘奇葆书记指示宾阳县进行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的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xx年自治区党委要求全区进行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并在10个县市进行了试点工作。我县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是在20xx年5月开始启动,至今已进行了两年时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党委重视,加强领导,健全县乡党校体制。

县委对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工作非常重视,20xx年5月下发文件,成立由县委主管副书记为组长,17个单位领导为成员的**县县乡党校教学体制改革协调小组。同时,下发了实施方案,要求各乡镇成立党校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党校机制。6、7月,各乡镇都成立了党校工作领导小组,并健全了党校领导班子、师资队伍,开展培训工作。当年,在农村党员大培训工作中,乡镇党校发挥了重要作用。

20xx年,为了进一步贯彻自治区党委关于加强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的部署,推进我县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6月,县委决定成立**县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了对我县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领导。同时,由县委办下发了《**县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由于县委和各级党委的重视,我县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二)拓宽培训对象,拓展教学内容。

过去的**县党校在培训对象上是党员领导干部,教学内容则是以理论培训为主,科学技术、实用技术等培训少。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已不适应发展的要求。基于这一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现状,**县在县乡党校改革中,着力整合社会各方有效的教学资源,拓宽培训对象,创新教学内容。

在培训对象上,由过去只培训党员领导干部,扩展到广大的农村党员和农民骨干。两年来,县乡党校配合农村党员大培训,共举办150多期培训班,培训农民党员和农民骨干21357人,印发学习资料和实用技术资料67700多份。

在教学内容上,改变了过去只注重理论讲授的现象,结合县中心工作重点和农业生产的需要,把教学内容拓展到科技种养、农业实用技术、法律等方面,使教学内容不断丰富,深受培训对象的欢迎。

(三)创新培训方式,注重培训实效性。

过去党校老师上课是传统式的"填鸭式",是传递式的"二传手",上面要求讲什么、书本上讲什么,教师就讲什么,泛泛而谈、照本宣科。现在我们要求党校教师从教学上转变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树立教学新理念,以需求为向导,变单向灌输教学为双向互动式教学,坚持理论灌输与调查研究相结合、传统手段与现代模式相结合,特别是重视探索和运用菜单选课,情况模拟、案例教学、体验式的教学方法,使大培训由理论知识培训向能力培训转变。如在再就业培训、扶贫项目培训、实用技能培训和农家课堂培训中,老师能充分利用身边的事例和成功的案例来辅导、引导学员,让活生生的事例说服学员,激发学员掌握提高技能的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通过互动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班次、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大胆地推行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如在城乡清洁工程和解放思想大讨论中,利用"空中课堂"开设《电视评述》、《专题讲座》等栏目,为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提供平台,在农村大培中,开设实践课堂,组织群众走出家门,到当地或外地的"科技致富示范基地"、"种养示范户"去实地学习实用技能,以满足农民群众对农业科学技术推广的强烈要求,如西河镇。开设"流动课堂",由镇党校带头,组织农业科技教师,到镇、村开展送技术下乡,让农村党员群众坐得住、听得懂、学得透、用得上。自觉地掀起学习科技、发展种养的热潮,享受到科技致富带来的甜头。

(四)创建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以适应大培训的需要。

县乡党校教师是县乡开展大党校、大课堂、大培训的主力军。如何加强县乡党校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县乡党校教学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在改革工作中,**县针对县乡党校原有的师资不足,特别是实用技术教师短缺的情况,采取了"内部挖潜"和"广借外力"的办法,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具体做法是:

1、重视选拔--开发师 资人才资源。经过社会挖掘、部门推荐、组织筛选的办法,着眼于"选、管、培、育"四个方面的环节,积极探索出一套"选得准、用得上、留得住"的运行机制。把政治理论高、政策水平高、管理能力强的党校教员、领导干部充实到政治理论师资队伍中来,请他们讲理论、讲政策、讲发展;聘请自治区、市的院所专家教授来当客座老师,对某一技术或项目作专题讲座;从涉农部门技术人员中"选优",从示范户、种养大户中"物色"老师,请他们作实用技术专题讲座、现场演讲,从而形成了"县党校教师+领导干部+上级专家教授+科技拔尖人才+乡土人才"的师资体系。目前,**县县乡党校在册老师共305名。

2、注重师资结构。合理的师资结构,是使各项大培训赖以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随着全员大培训的全面启动,过去是那种"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巴"的"灌输式"缺乏实用技术指导的培训方法,已成为大培训的"瓶颈"。因此,构建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不仅是党校本身的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而且是影响到老师职能能否得到发挥的问题。因此,**县在选拔教师的同时非常重视县乡党校师资结构的问题,出台了关于县乡党校教师选拔的条件和具体要求,根据**县计划的要求,重组了县乡党校师资队伍,且结构比较合理,据调研表明:**县县乡党校在册得305名老师中,县委党校专职教师10名,占3%;科技专家150名,占49%;农家课堂、示范户老师146名,占48%。

3、加强对师资的培训。为了不断提高县乡党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县更重视师资的培训,再有举办各类专业的师资培训班,据统计,两年来**县选派了6名教师到上级党校培训;由县委组织部、县党校和县基层办等单位举办县乡党校师资培训5期,参加培训人数200多人次,通过培训来更新老师的知识,提高教学水平。

总的来讲,通过充实、调整、培训和提高,**县县乡党校师资结构合理,业务水平也比较高,并在大培训中发挥了作用。

(五)加强"三库一基地"建设,整合培训资源。

"三库"即:"师资库"、"教材库"和"案例库"。"一基地"即示范基地。加强"三库一基地"建设,不仅是县乡党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优化整合资源的重要环节。在加强"三库一基地"建设过程中,**县的具体做法是:

1、建立了师资库。建立起了领导干部+县委党校的政治理论类师资库:一是科学术专家+县内科技拔尖人才的师资库,其中包括;聘请自治区、市的专业院所的专家教授为兼职老师,县内涉农部门专业科研人员;二是科技特派员+乡土人才的师资库。目前,**县共有师资总库 1个(设在县委党校),县涉农部门、乡镇也建立了师资分库。师资总库共有师资305人,其中县委党校专职教师9名;科技专家150名;农村技术能手146名。

2、建立了教材库。**县县乡党校教材库由政治理论、政策法规、实用技术和电教资源等七个方面的内容,以适应县乡党校、职业培训、技能培训、农家课堂、阳光工程和扶贫项目等班资的重要。现共有教材 150篇,并形成了以县委党校+县涉农单位+乡镇村三级教材库网络并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基本上适应了大党校、大课堂、大培训的需要。

3、建立了案例库。在案例库的建设方面,**县要求每一门课都要有1-2个教学案例。一方面收集本县实用技术的、致富的成功典型,增强大培训的乡土内涵,既使广大群众在致富的道路上远有目标、近有榜样;又使案例成为大培训的"师资"。县委党校在教学案例入库之前,严格审核、修改,使教学案例更完善,更具说服力。目前,全县入库的教学案例共50个。

4、建立了培训示范基地。**县的示范基地主要是以"党员示范户"、"农家课堂"、"种、养殖大户"以及"种、养殖基地"为主。由于示范基地的教学与实际生产紧密结合,非常受农民党员和群众欢迎,大家说,这样的培训有实效,管用。因此,对此类课程,群众踊跃参加,听课人数常常是大超预计的人数,为了满足农民群众的需要,培训部门不得不安排群众轮流听课。但,也不能满足农民群众的要求,常有农民群众问什么时候能轮到我参加学习。目前,**县共建立示范基地20个。

由于加强了"三库一基地"的建设,实行资源综合利用,充分发挥了"三库基地"的作用,逐步实行了资源共享和"菜单式"的教学方式。

二、**县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两年来,**县在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得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是:

(一)县乡党校教师队伍建设仍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和农村党员、群众的需要

这方面问题主要表现在部分教师年龄偏高,知识老化,教学实践经验欠缺。以县委党校为例,10名专兼职教师,30岁以下的2名,30-39岁的1名,40-49岁的5名,50岁以上的2名。在调研中发现,乡镇党校老师年龄普通较高,除了科技特派员这一部分比较年轻之外,实用技术课的老师年龄平均在45岁。相当一部份老师都是上个世纪70---80年代毕业的大中专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已经老化,适应不了大培训的需要。由于乡镇党校的师资大多来自涉农部门的,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因此,难以适应当前这种开放型教学的需要。

(二)"三库"建设缓慢

虽然**县县乡党校的"三库"自20xx年开始建设,但是,建设的速度比较缓慢,从"三库"建立的现状来看,县委党校的"师资库"建设初具规模,"教材库"和"案例库"则刚刚起步,不仅总量偏少,质量也不太理想。部分乡镇党校的"师资库"建设比较好,但由于平时不注意收集整理资料,"教材库"和"案例库"基本没有建立。由于"三库"建设比较缓慢,信息资料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培训的效果。

(三)资源整合办法欠缺

资源整合是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重要内容之一。在改革的过程中,**县也注重教学资源的整合,但是,由于部门的隶属关系不同,要求不同,再加上经费的问题,要想较好地整合教学资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目前,**县在教学资源整合方面确实还没有切实可行的方法,重复培训的事情常有发生,不仅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也造成培训经费的浪费。有时也出现一些部门有较好的师资,却苦于没有经费而无法开展培训工作;而有的部门有经费,却因没有较好的师资,培训效果不太理想。

(四)教学内容的拓展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的力度不够

在改革的过程中,县乡两级党校在教学内容都有所拓展,但目前仅限于理论、农业实用技术方面的多,就业技能的培训虽也开展,但因经费问题,培训面不广。教学内容与社会发展仍不适应。

教学方法方面,这两年有所创新,改变了过去那种单纯的说教方式,运用案例教学、体验式的教学、基地教学、流动课堂、专题讲座等方法,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而群众对"菜单教学"的方法比较欢迎,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县县乡两级党校目前还无法进行菜单式教学。

(五)教学设施落后,培训经费短缺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县县乡党校的教学设施落后,培训经费短缺。近年来,县委党校的办学设施得以改善,建立了中央党校远程教学网c级站,添置多媒体教学设备,一些培训手段实现了现代化。但是,由于经费比较紧张,县委党校的教学设备还没能适应当前大培训的需要,一些原有的教学设备也开始老化。乡镇党校的教学设施更为落后,全县的乡镇党校大多只有教室和课桌椅,最近,组织部在各乡镇建立了党员电教站,解决了电教问题。至于其他设施基本没有。

培训经费问题,一直来是困扰党校的问题。目前,县委党校除了日常的办公经费外,培训经费极少,要想改变党校设施落后的问题难度大。乡镇党校在这方面困难更大。

三、几点建议

从**县的具体实际出发,结合兄弟党校的先进经验,我们认为,当前**县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要注重抓好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整合全县资源,构建大党校

搞好大培训,单靠县乡两级党校是难以完成的。因此,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要整合培训资源,靠全社会的力量办好党校。在坚持以县委党校为中心培训的同时,以乡镇党校、村级专业协会、农家课堂(党员示范中心)为补充培训,充分利用部门培训资源、社会培训资源,把党校范围拓展到部门、非公经济组织和街道、社区、村屯,把非公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国有企业下岗工人、城镇居民、农村脱贫致富人员及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列入党校培训范围,在全县构建起大党校网络培训体系。整合县劳动人事、教育、科技、农业、扶贫、畜牧水产等部门资源,依托县华虹丝绸股份、新宇兔业、县农广校、县职业中学以及县几所职业技术学校,依托一些示范村,依托一些示范街道社区,依托一些经济大户、致富能人等等创建一批党校培训基地。通过整合全县资源,健全培训体系,拓展党校培训面。通过整合全县资源,健全"三库",增强大培训实效性。

资源的整合,仅靠县委党校,或者某个部门是难以实现的。建议要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协调好各个部门的关系。

(二)把农民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作为大党校教学的主要内容

**县是一个农业县,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中,广大农村劳动力无疑是主力军,如何把庞大的农业人口转化为取之不尽的人才资源,把丰富的农村资源转化经济优势,关键是提高农民的素质和技能,这是今后党校教学的主要任务。大党校的农民教学培训要通过构建致富增收、文化服务、教育培训三个平台,着力抓好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的致富技能,在整合农业、科技、扶贫等部门资源的基础上,依托县乡党校和农村中小学的信息网络教育资源,对农民开展教育培训活动,加强对新型农民的培养,同时依托基地、依靠学校、紧靠中心示范户,大规模、多层次对农民进行实用技术的教育和培训,使农民成为能够利用网络、电话等数字传媒的信息化新型农民。大党校对农民的培训,应定位在对农村致富带头人、技术能手、经济能人的培养并带动片和面的标准上。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培训要遵循"村发动、乡镇组织、县培训"的原则,分类指导,具体安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政府要加强培训工作的指导和管理,主要是加大财政投入,大力扶持。要整合扶贫、劳动和社会保障、教育、科技和乡镇等行政部门资源,多方协作,充分调动教育培训机构、用人单位、受训者社会服务机构和群众团体的积极性,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以培训促就业,以就业促增收,提高劳动者素质和转移就业能力,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地向二、三产业转移,保障社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三)创新培训方式,增强培训的实用性

在培训中要侧重于实用、管用,不断创新培训方式。在创新培训方式方面,应注意做到:

1、坚持几个原则

(1)坚持贴近群众、贴近生产、贴近生活的原则。建立实用易懂的教材库,充分利用党校电教c级站的内容,精心筛选符合本县实际的理论教育和实用技术专题资料,供党校培训使用,组织党校专职教师、乡镇及县直部门的有关人员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边实践,边总结,边提炼,撰写通俗易懂、学员喜闻乐见的题材,内容涉及党的方针政策、农村实用技术、农产品加工销售、法律法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注重跟踪教材使用情况,根据实际需要不断充实、完善教材库。

(2)坚持"典型引路"的原则。建立内容丰富的案例库,研究收集县内外先进典型案例,重点收集、研究和整理县内案例,结合党员干部和各类人才教育培训需要,编写案例,为培训工作提供分析、借鉴和参考,使培训对象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学员在培训中对一些案例通过进行分析、讨论、借鉴、深受启发。

(3)坚持可学可用的原则。建立辐射力强的教学(实习)基地,根据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劳动就业技能的实际需要,结合本县农村产业发展的优势和特点,可选择一些具有一定规模,效益好的种植、养殖基地和中心户作为现场教学和实习观摩的场所,使学员身临其境、易学易懂。

2、做到几个结合

这几个结合是:校内培训与校外培训相结合、课堂培训与基地培训相结合、教师面授与电化教学(远程教学)相结合、组织调训与"菜单"选学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散相结合、常规培训与专项培训相结合、固定课堂与流动课堂相结合。要从**县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类别、不同层次党员和骨干的需要,办好固定课堂、流动课堂、农家课堂。

(四)完善"三库"建设

"师资库"、"教材库"、"案例库"的建设,是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有利于优化整合培训师资,增强培训效果。当前,**县的"三库"建设虽然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与大培训、大党校的发展要求仍很不适应。因此,必须进一步完善"三库"建设。

1、进一步完善师资库。采取"内部挖潜力"合"广借外力"的办法,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素质优、结构合理、能够满足干部和党员培训需要的专兼职教师队伍,真正建立起"党校教师+领导干部+科技、拔尖人才+乡土人才"的师资库。

2、完善好教材库。通过由县委党校和农业、科技等部门组织力量,编写适用的乡土教材,利用中央党校远程教学网c级站筛选各类适用教材,制作实用技术、致富带头人事迹专题片等途径,健全全县培训教材库。

3、完善案例库。要注意总结本县农业生产和工业发展的成功典型,将先进事例编写成案例,以增强授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加强对教师培训的力度,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造就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水平强、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是开展大培训的关键。针对**县师资队伍的现状,要想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培训教师是一个关键的环节。一是在县内,县委组织部、县委党校要定期抓教师的培训;二是各部门要根据自身工作的特点和工作要求,选派教师到外地或大专院校学习;三是要求教师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更新知识。

(六)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县乡党校条件,促进大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