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校知识管理

学校知识管理范文精选

学校知识管理

学校知识管理范文第1篇

教职工编制核定工作正在加快

科学核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是优化中小学人力资源配置、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前提和工作基础。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努力在今年年底前将编制核定到县。目前,各地都在加快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的核定工作。

据湖北省教育厅副厅长陈安丽介绍,目前,该省的编制核定工作取得很大进展,在全省102个县市区中,已经有95个完成了编制核定任务。在核编过程中,该省还明确,市(州)政府对本市(州)中小学编制工作负有组织协调、督促落实的责任,并建立了核编工作进展每月报告、季度通报的制度,以督促各地尽快落实。

记者还了解到,甘肃省高度重视中小学编制核定工作,今年9月,由省政府批准下发了各地县中小学教职工基本编制数额及相关配套政策。为确保全省编制标准实施办法的制定及核编工作顺利进行,省教育厅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主动与省编办、财政部门加强联系,及时沟通,为教职工定编工作创造了比较宽松的外部环境;二是坚持实事求是,分城市、县镇、农村三个层次对全省87个县(市、区)中小学多次进行了测算分析,结合本省的经济发展、财政承受能力以及中小学校的实际,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定编方案;三是要求全省各地区因地制宜,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核定编制,不搞“一刀切”;四是坚持对各地区上报的编制建议方案严格审核,对超范围、虚数字等现象予以坚决纠正,确保核编工作的顺利完成。

各省在核定编制时,还注意充分考虑农村中小学区域广、生源分散、教学点多等特点,注意向农村和边远地区倾斜,保证这些地区学校教学编制的基本需求。如福建省针对全省农村小学办学点分散情况,专项增加了8200名教职工编制。湖南省充分考虑了农村地区、库区和湖区人口居住分散,中小学校布点多的实际情况,全省按新定教职工编制总量的3%增加附加编制,用于解决一些特殊情况,尤其是边远山区师资缺乏问题;对农村教学点实行单独核编,规定在校生不足23人的教学点可配备1名教师。

记者还从教育部人事司了解到,遵照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建立编制报告制度和定期调整制度的要求,近日教育部、中央编办、财政部将联合印发关于建立中小学编制报告制度的通知。通知要求,中小学编制总量应根据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生源变化和学校布局调整等情况定期调整,实行动态管理,教育行政部门应及时提出编制调整建议,并商编制、财政部门按照编制标准予以调整。从2003年11月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编制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和财政部门,要将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核定到县工作的进展情况逐月分别报告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

2到2003年7月,全国绝大多数地方均已完成了学校在编正式任教人员教师资格认定工作,上海、广东、重庆等地首次面向社会认定教师资格工作亦已完成。这标志着:

教师职业准入机制和来源多元化制度正在形成

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是新时期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大举措和制度创新,对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我国自2001年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以来,已基本完成了在职教师资格认定工作,面向社会认定工作正在逐步展开。

各地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教师资格认定工作已经逐步走上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道路。重庆市教委从2001年至今,已经先后完成了对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的教师资格认定、面向社会的教师资格认定,目前认定工作已进入常规化轨道。通过教师资格认定,推动了当地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便于从更广阔的空间遴选优秀人才从教,使教师队伍得到源源不断的充实和加强。同时,一旦社会上具备相应条件的人员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就具备了与在职教师公平竞争的机会与条件,对于加快学校内部激励机制的形成,促进在职教师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教育部要求,在教师资格认定下一步的工作中,各地要继续严格掌握认定条件,进一步规范认定程序和认定标准,严把教师入口关。按规定进行的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的考试,要由省或市(地)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命题、统一考试;要认真组织面试、试讲,切实提高对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的考察质量,并通过多种途径,加强思想品德素质等方面的考察。要加快推进面向社会人员认定教师资格工作,吸引优秀人员到中小学任教。要进一步强化和完善教师职业准入机制,严禁聘任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担任教师,坚持择优录用,逐步提高新聘教师的学历层次。

记者了解到,随着教师资格认定工作的逐步推进,对教师资格的融通性、时效性、学历标准、分类分级,对教师资格考核考试与再认证制度,对教师资格制度与教师继续教育制度、教师聘任制度的衔接等,都是需要进一步重点研究与探索的问题。

3教师聘任制把优秀的教师聘“香”了,把业绩一般的教师聘“慌”了,把不合格的教师聘“跑”了。

引入竞争新机制激发教师新活力

记者在一些中小学看到,如今的教师队伍竞争明显加剧,教师的压力变大了,积极性提高了,活力增强了,随之带来的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这靠的是竞争机制的引入,靠的是教师聘任制的全面推行。

教师聘任工作是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近年来,各地按照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科学考核、合同管理的原则,在教师聘任制度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在完善聘任形式、激励教师不断进取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河南省到2003年9月底,全省158个县(市、区)中,全部推行聘用制的有101个,占到64%,计划今年年底要达到覆盖80%的县(市、区)的目标。在聘用中,教育厅坚持作到方案公开、岗位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得到教师的普遍认可。四川省教育厅人事处处长李卓明向记者介绍说,四川省为从根本上改变中小学长期以来的教师职务终身制、人员单位所有制,形成优胜劣汰的激励机制,今年下发了《贯彻人事部、教育部关于〈关于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实施意见》,计划在今年每个市、州试点一个县推行教师聘任制的基础上,明年全省县城以上的中小学原则上全部实施聘任制,农村中小学实施聘任制的力度力争不低于40%。

教育部近日提出,各地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意见的通知》和人事部、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精神,结合本地实际,全面推行教师聘任制。在工作中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特别要在规范中小学教师聘任行为,建立中小学校及其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与教师平等协商、合同管理的聘任关系方面有所突破。有条件的地方,要力争在二三年内建立起比较规范的中小学教师聘任制度。

4如何做好中小学未聘人员的分流安置工作,是关系教职工切身利益的大事,也是改革的关键点和难点。

转岗分流:改革坚决操作有情

在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进程中有不少困难,其中对现有教职工的定岗定员和转岗分流成为“难中之难”。

如何解决这个难点问题?在推动改革进程的同时又能体现出以人为本呢?各地对此进行了积极探索。记者从山西省教育厅副厅长刘惠民那里了解到,山西省参照机关工作人员的分流政策,制定下发了《山西省中小学教职工人员定岗分流安置意见》,提出了5条分流措施:一是考核合格的落聘人员,可通过自主择校、双向选择的办法,以县统筹到缺编空岗的学校应聘,仍未应聘的予以分流,对这些人员要与原学校脱离关系,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二是不具备教师资格的教师,参与职员岗位竞争,代课人员坚决予以辞退。三是工作年限满30年或男满55周岁、女满50周岁(女工满45周岁)且工作年限满20年的教职工,可根据工作需要,由本人提出申请,经学校同意,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办理提前离岗,享受离岗待遇。四是鼓励未聘教职工辞去公职,自谋职业,可享受一次性经济补助。鼓励未聘人员到企业和非公有制单位工作或承包、租赁校办企业及学校后勤实体,并享受工商税收优惠。五是鼓励未聘任人员自费参加学历教育及出国学习,对取得较高学历的教师优先聘用。同时,要求全省各地成立教育人才市场,建立政策咨询室、信访接待站及改革仲裁机构,为分流人员竞聘上岗提供机会及政策咨询,帮助他们调解各种纠纷。截至目前,山西全省已精简教职工22363人,其中,清退临时代课教师20218人,辞退不合格教师2145人,从城镇分流到农村学校任教的有3701人,从农村学校分流到山区学校的有5056人。

推进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辞退一批人,以减轻财政负担,而是在于建立一种新的教师队伍管理机制,把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引入中小学人事管理之中。湖南省教育厅在定岗分流工作中,坚持人性化,妥善安置未聘教职工。如永州市所辖的11个县市区,已基本完成定岗分流工作,分流比例为9.46%,其中保留两年的待聘任人员仅占现有教职工的0.35%。

只有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才能把“单位人”变成“社会人”,才能疏通教师的出口。对此,湖北省宜城市进行了大胆尝试,实行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大额医疗保险、工伤保险、计划生育保险的“六保合一”,全市5169名在职教师、1265名退休教师全部被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由于解决了后顾之忧,在聘任改革中落聘的217名教师平稳地离开了教育岗位。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指出,定岗定员和分流工作是一项必须抓紧完成的紧迫任务。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从推进基础教育事业改革、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维护教师合法权益出发,积极提出推进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和建议,并认真组织实施。各地要高度重视未聘人员分流安置工作,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要按照“中小学人员分流参照当地行政机关人员分流政策执行”的要求,完善分流安置的政策,制订具有操作性的实施意见,疏通分流渠道,做到改革坚决,操作有情。

记者了解到,为及时了解各省推进教师聘任制和现有教师定岗定员工作的进展情况,及时总结各地的经验,教育部要求今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每半年向教育部报告一次工作进展情况。

5这是一场从任命到聘任的革命,这是一项扩大民主、激活全局的重要举措,这是一条建设高素质、专业化中小学校长队伍的必经途径。

校长聘任:扩大民主激活全局

到各地的中小学去走一走,我们可以发现,如今中小学校的“一把手”有不少都是朝气蓬勃、敢于创新、具有高学历的青年人,这些“新生代校长”的出现,正是校长聘任制改革的成果。

校长聘任制改革是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龙头。由于校长是“一校之魂”,校长的素质直接决定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因此,加强校长队伍建设急切呼唤着建立促使优秀人才加入到校长队伍中来的新机制。

近年来,在校长聘任制改革的探索中,不少地区已经摸索出了一些新经验。如江苏省徐州市在推行中小学校长的聘任制工作中,充分发扬民主,坚持公开操作过程,扩大教职工参与权、监督权。该市的2700多所中小学和幼儿园都实行了校长选聘制,4000多名学校中层干部和普通教师通过竞聘走上了学校领导岗位,原来的校级领导中,有860多人落聘,其中校长200多名,副校长660名。

各地还大胆进行尝试,推动校长聘任制改革向纵深发展。上海市在2000年、2001年校长职级制试点工作的基础上,于今年10月正式开展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工作。湖北省制定了逐步取消校长的行政级别的目标,目前,全省17个市、州中已经有15个出台了取消中小学校校长行政级别的文件,规定今后选聘的校长一般不再对应行政级别。这一举措改变了用管理党政干部的办法管理中小学校长的模式,促进了管理体制的调整。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指出,当前实行中小学校长聘任制,首先要严格掌握校长任职条件,严把校长队伍入口关。校长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较高的业务水平,应具有中级以上教师职称,一般有5年以上教育教学工作经历。其次要改革选拔任用方式,切实扩大民主。今后凡是出现中小学校长职位空缺,要把实行公开选拔、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作为主要选拔任用方式。要充分保障教职工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切实提高社区组织和家长代表的民主参与程度。

6全员聘任,就是全面推行教职工聘任制度。在实行全员聘任的过程中,合同管理和考核是两个重要的环节。

严格合同管理科学实施考核

头些年,只有一些企业的工人才签合同,如今中小学教师也要开始实行合同管理了;过去对教师的考核在某种程度上流于形式,现在可要动“真格”的了。

聘任合同是实行聘任制的一个载体,要通过签订聘任合同,确立聘任双方之间的聘任关系,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将公开、公平、公正的聘任新机制落到实处。记者了解到,2000年9月,北京市城八区中小学校接收的大中专毕业生,总计1490人一律实行聘用合同制。在北京清一色正式编制的公办教师队伍里,头一回有了合同制教师。到2003年,8个近郊区和2个远郊区县对新录用的毕业生也全部采用了聘用合同制的管理方式。

记者从教育部人事司了解到,目前各地中小学教师聘任合同在种类、期限、内容上有所区别。聘任合同一般分为3种。其中最常见的是固定期限合同,即在合同期满,重新聘任时需要再次签订合同。从合同期的具体执行情况看,期限过短,教育行政部门、校长和教师都忙于应付,不利于教师安心从事教学工作;期限过长,又会削弱激励制约作用。第二种是没有固定期限的合同,主要用于稳定骨干教师。这种合同一般不能轻易解除,教师年度考核合格且学校岗位需要的,可以在学校工作至退休。这种合同虽然没有定期终止的问题,但也要有合同终止的条件,并不是打不破的“铁饭碗”。第三种合同是临时性的合同,以完成一定任务为期限,适用于聘任校外兼职教师,或者因教师病假、产假、脱产进修等原因聘任的临时代课教师。

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是实施聘用合同制改革的重要基础。目前,各地为不断提高考核的客观性、准确性和科学性,建立了一些有效的机制。吉林省四平市从今年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实施了以“一评三考”为载体的考核新机制,即全面评价教师的师德状况;对教师的业务素质进行考试;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和教育教学效果进行考核。师德评价主要着眼于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着重解决师德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三考”主要着眼于教师知识水平、业务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使教师能适应实施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以及教育创新的需要。“一评三考”是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积极探索,有效促进了教师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指出,对教师考核工作要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注重实绩的原则。要切实加强年度考核和聘期的履职考核,要把师德修养和教育教学工作实绩作为考核重点。各地要从实际出发,合理确定教师的工作量,制订规范的岗位聘任条件和标准,完善在个人自评的基础上,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家长、社区共同参与,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和考核办法。考核结果应作为续聘、解聘、调整岗位的依据,也是教师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的重要依据。

7当前,全国不少地区教师队伍存在结构性失衡问题,尤其是在农村地区,一些地方队伍庞大、超编严重,而另一些地方又用了许多代课教师,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进一步完善教师交流制度,促进教师合理流动。

教师有序流动盘活人力资源

在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上,山西省晋中市介绍了该市中小学教师流动情况。截至目前,全市城镇流动到农村山区工作的教职工有1600多人,其中县城超编学校教师流动到农村山区缺编学校的有358人;平川农村超编学校教师流动到山区缺编学校的有825人。有418所过去从来没有公办教师的农村山区学校有了公办教师。这无疑对缓解当地山区师资力量不足,改变山区教师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学校知识管理范文第2篇

最近,新疆阜康矿难中有8名哈密煤矿技工学校毕业生遇难,在调查了解这一事件中发现,该校在安排学生实习过程中存在着生产实习教学疏于管理,随意调整教学计划,以及煤矿将学生允当劳务的情况。这类情况在一些技工学校也不同程度的存在。为加强技工学校生产实习管理,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要加大技工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力度,强化生产实习的组织和管理,杜绝将学生充当劳务的问题发生。一经发现未按标准收取费用,或只收学费不上课、多收学费少上课,将学生充当劳务的情况,要严厉追究学校主要负责人和直接管理者的责任,并停止其招生,情节严重的可撤销其办学资格。

二、严格执行规定的教学计划,规范实习,教学内容和学时。新设专业(职业)学校自行制定的教学计划、大纲,须经省级劳动保障部门审核。技工学校不得随意调整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的课时比例,如需调整,须经学校主管部门审核同意。

三、统筹安排学生基本技能、综合技能和生产实习教学。基本技能和综合技能训练一般在学校进行,生产性现场实习教学一般安排在最后一个学年,并要在保证学生已经掌握基本技能和综合技能要求的基础上进行。学校要与实习企业共同制定生产实习教学计划,做到定课题、定学时、定岗位、定师傅。同时,学校要加强组织管理和教学,实习带队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要深入生产实习现场,随时掌握学生实习训练情况,解决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四、加强生产实习安全管理。学校要配合实习企业完善安全责任制,双方要签订实习安

学校知识管理范文第3篇

推行学分制是高等学校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改革,学分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创新教学管理机制,这主要体现在:

(一)实行选课制,贯彻因材施教

选课制是学分制实施的基础和前提。开出足够数量的选修课供学生选择,是学分制的根本和核心所在。因此,高校应优化课程整体结构,开出高质量选修课,文、理互相交叉渗透、门类齐全的系列分组选修课程或模块化课程,供学生选择;其次,积极推进本地区高校跨校选课,互认学分的进程;最后,组织、指导学生(尤其是新生)选课,在入学第一学期,教务处将其所在年级的教学计划指导书发到他们手上,便于学生根据专业教学计划,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避免选课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二)实行导师制,加强对学生选课和学习的指导

导师制是高等学校实行的一种由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思想品德和生活等进行个别指导的教学制度。导师制最早起源于英国研究生教育,1872年,美国率先在本科教育中实行导师制,进而推动导师制在欧美大学本科教育中的发展。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与改革的不断深化,实行学分制的学校也开始实施导师制。导师制中导师的职责概括为以下三点:1.向学生宣传学分制及其他教学管理制度的功能、内容和要求,指导学生制订个人发展计划;2.指导和组织学生按教学计划进行选课和合理计算学分、学分绩点,并结合个人的特长和爱好选择任选课,督促学生修满规定的学分;3.通过交谈或网络等方式与所指导的学生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的科研和论文写作能力。

(三)弹性十足的管理制度

1.弹性学制。以教育部颁布的各专业目录中所规定的基本学制为参照,允许学生在3—8年内完成学校规定的学分总数,允许优秀学生提前修满学分提前毕业,允许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延迟毕业,允许学生根据自身的经济、家庭、创业等情况,暂停学业,允许学生停学创业。

2.学分绩点制。学分绩点是学生学习的量和质双重相关的量化指标,其计算方法是将学习成绩按分数高低等级折算成绩点学分,将累积平均学分绩点作为毕业资格认定、学位评定、评优(优秀学生、奖学金等)、申请辅修专业(第二学位)的依据。

3.辅修制和第二学位制。辅修制是一种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拓宽学生专业口径,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教学管理制度。目前,我国实行的辅修制有辅修专业或辅修第二学位两种形式,其具体操作方法是: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完成主修专业后,可在自愿选择的基础上选修其他专业的课程,从而实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四)灵活与严格相结合的考试管理制度

与学分制密切相关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保证学分制操作质量的就是学生的成绩考核,学分制下的考试管理充分体现了灵活与严格相结合的原则。

1.免修、免听、间断听课制。学生通过自学已掌握的课程,本人在开课学期开始提出免修考核申请且考核成绩合格,即获得该课程学分,准予免修;学生在课程开始两周内提出某门课程免听或间断听课申请,在完成课程实验和作业前提下,可参加该门课程统一考核,成绩合格,即可获得该课程学分,但政治理论课、体育课及实践性课程不能申请免修、免听、间断听课,每学期免修、免听、间断听课的课程的总学分不得超过6学分。

2.补考制。学分制下的教务管理理论上没有补考,只有重修。但实际上,由于课程安排、学生不及格人数多等限制,真正完全实施重修难度很大。所以给予不及格学生一次补考机会,补考不及格再进行重修。这样可以减轻重修课程安排上的压力,也使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复习补考,从而减轻新学期的学习压力。

3.重修、重考制。经补考后不及格的必修课必须重修、重考;不及格的选修课应重修或改选;同一门课程可以多次重修、记载最高一次重修成绩;已获学分课程,可以申请该门课程的重新考核,记载最高一次成绩,从而给学生获得学分、取得更高成绩提供了多次机会。期末考试分年级错开安排,便于学生参加重考。

4.推行试题(卷)库建设,实行教考分离。教考分离是学分制下高质量的教育教学的重要保证,试题(卷)库建设是高校加强考试管理,贯彻落实教考分离的有效措施。有条件的课程要建立计算机试题库,或每次考试出几套在信度、效度和难度相近的试题,积少成多,进而逐渐形成试题(卷)库;建立严格的考试要求、考试纪律、考试管理处理体系,使严格考试制度对学生产生威慑感,杜绝考试作弊现象。二、校院二级教务管理模式:教学管理工作重心下移,实行校院分级管理

教务处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载体。长期以来,教学事务高度集中在教务处,随着学校规模的发展,基层部门的增多,在管理上容易造成信息传递速度慢、数据失真、工作效率低、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大等不良现象,特别是随着学校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推行学分制教学管理给教务工作带来的新挑战,学校一级教务管理模式越来越不适应学分制教学改革,因此,教学管理工作重心下移,校院二级教学管理模式便应运而生。

(一)校院二级教学管理模式运行的保障机制

1.科学合理的理论支撑。现代管理理论的组织管理幅度原理和集权与分权原理是校院二级教学管理模式的理论基础。现代管理理论认为,一名组织的领导者,由于受知识、经验、时间、精力、条件等各方面的限制,能够有效地、直接地领导的下级人数总是有限的,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就会降低管理的效率,最高管理者理想的直接领导人数是3-4人,中低层管理者适宜幅度是8-12人;组织规模扩大后,组织的层次和部门会因管理幅度的限制而不断增加。层次增多会使上下沟通的速度减缓,造成信息延误和失真,并意味着今后彼此间的配合工作也会迅速增加。因此,为了加快决策速度、减少失误,使最高主管能够集中精力处理重要决策,也需要向下分权。

2.学院制管理体制的改革成功。为了适应高等教育的规模化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尤其是综合性大学开始实施校、院两级管理体制,通过增加管理层次来化解因管理幅度过于繁重问题,将校级管理者从日常事务摆脱出来,确保管理的有效性。当前,各高校已完成对学院在机构、学科、人员等方面的资源重组,学院制管理体制初具模型,学院完全有能力、有条件作为一个相对独立主体,在学校的指导下,独立进行教学各项事务管理。

(二)校院二级教学管理的运作模式

实行校院二级教学管理涉及管理学中的集权与分权的问题,要正确处理好二者关系,必须明确校院两级权责关系,然后各司其事,各负其责。实行校院二级管理后,学校成为决策中心,学院成为管理中心。学校将很多权力下放到学院,学校立足于宏观调控、协调和监督,成为决策中心;而学院则是拥有一定权力和职责的实体,负责本学院的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工作,是学校的管理中心。在教学管理方面,主要负责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如开课、选课、排课、考试和成绩等)和教育质量工作,以及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实习、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等;在科研方面,负责学科建设(组织和规划学科建设)和科研管理(科研成果、成果鉴定、评奖等);在行政管理方面,负责学院下设的系、所、中心的主要行政工作,平衡各系、所的发展,合理配置资源。

校院二级教学管理模式的核心内容是学校将教学管理工作等下移,明确校院权责,实行分级管理,学院在学校主导下,充分发挥在教学管理工作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现代化教学管理手段:基于网络平台运行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辅助管理,实行全程监控

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后,教学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大大增加,参与选课的学生和提供选择的课程很多,学籍管理、成绩管理、重修和辅修管理、教学计划管理、排课和选课管理、毕业审核等教学工作较学年制难度大,为保证系统的顺畅,教学管理不能再依赖传统的手工操作,应采用现代教学管理手段,即依托计算机和校园计算机网络,建设校园计算机管理信息平台,建立网络管理软件——综合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高校教学信息管理手段从手工管理到网络管理的飞跃。

综合教务管理信息系统是学分制实施的技术支持平台和强有力的保障。目前,高校采用的综合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有自行开发软件、校企合作开发软件和购买现成管理系统三种类型。无论采取哪种类型的软件,都要与本校长期办学中形成的教学管理模式一致,并根据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务管理软件。例如,我校使用的综合教务管理系统,就是根据我校教学管理模式而设计、研制开发的管理软件,从2001年投入使用至今,经不断完善,现已成为教务管理人员工作上的得力助手。

综合教务管理信息系统是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现代技术手段高度融合的产物。该系统是基于校园网络环境,以本科生教务管理为主,面向学校多个部门和多类用户(学校各级领导、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服务的综合信息系统。它对全校的招生、注册、收费、学籍、教学计划、排课、选课、考试(大学英语等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报名、课程考试、成绩、毕业审查等教务信息进行集中管理,实现全校信息共享。通过学校一级(教务处)授予用户不同的管理权限,实现管理人员、教师、学生三者在网络平台下相互交流和信息传递,从而形成多维度、开放化的管理格局。这样,学校通过对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有效监控,实现保证教学质量和促进学校教务管理向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发展的双赢局面。

参考文献

<1>蔡先金,宋尚桂等.大学学分制的理论与实践.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

学校知识管理范文第4篇

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建校时间短,家底薄,教师责任大,教学任务较为繁重。一方面高等教育大众化导致高职院校的入学新生素质层次下降且复杂化,学生文化基础知识薄弱,学习动力不足,对自身的潜力,自我实现意识的认识不够。另一方面,高职教育是理论教育与实习实训并重对教师能力要求高。要高质量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需要高职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高职教师是否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关系到高职教育的质量和学生的成长。

面对飞速发展,日新月异的世界形势,高职教育也应脱离以前那种以理论教育为只要目的的教育模式,而是应该时刻关注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具备高素质的人才,例如职业道德素质,专业能力素质,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等。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才需求量也会越来越大,但是对人才的质量要求也会越来越高,这对高职教育的教师队伍就有了更高,更严格的职业要求。因为大多数高职教师缺乏实际的实践经验,他们对本专业的理解仅限于教科书式的理解,很难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到本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因此高职教育首先要培育出一批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是重中之重,其次对于教育工作者的思想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学习科学发展观,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对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并以科学发展观作为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随时做到以学生为本,保证教育工作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科学发展观在教学工作中的主要体现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理念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着以人为本这样价值取向的内在要求,放到高职教学工作中,就是要以学生为本,并且还要满足学生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的需要。

以学生文本,就要在学校里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同的学生起点、经济条件、家庭背景不甚相同,同样他们的成长经历和环境痕迹也不相同,这就要求我们高职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按照每个学生的人才成长规律和成长需要,来优化教学元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是要放宽思路,不局限于学生的知识教育,而是要发展学生应具有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各种综合素质,如:素养,动手能力,创新意识等等。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要随时注意学生的思想工作,尽量全面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所需要学习的知识等。例如:很多学生对目前所学专业不了解,不知道所学习的专业知识将来是如何在工作中运用,那么作为教师,有义务给学生解释所讲课程在实践工作中的运用。另外还可以激发学生多学习相关专业的知识,相互借鉴研究,便于学生在将来尽快适应社会的多元性。高职教师的角色性质决定了工作任务并不是单纯的讲授理论知识,而是要在教授理论知识的同时结合实际工作环境,让学生在毕业后尽快进入工作状态,尽快的成为一个具有高等理论知识的社会劳动者。因此结合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高职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所必须掌握的教学理念。

3高职教师的自我实践科学发展观

作为一名教师要在工作中要始终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坚持以学生为本,教学为学生服务,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要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政治水平、文化水平和专业水平,不断的把新方法新知识引入到教学过程中,同时在教学中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体验美好,体验崇高,体验成功,体验快乐,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鲜明的价值判断、丰富的思想体系,推进教育创新,使教学过程成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在生活上关心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就业观和择业观。

当然,在我院的教学工作中,作为教师还应该结合我院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加强各种专业技能的培训,要让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时是一位工作上手快、专业技能高、有良好人际关系的高综合素质人才。

我想,在以后的工作我会将可持续发展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当作是对教学工作总要求,去不断地学习和创新,把更多的学生培养成能适应社会的高技能型、高素质型人才。

总之,高职教育的发展,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是关键。高职教师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高度的责任感,精益求精,向科学要高度,向史学要深度,向前沿要新度,向相邻学科要广度,向本身学科要精度,向教科研要知名度,不断增加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的自觉性并使之向科学、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高职学院也应以科学发展观为知道,统筹规划,综合资源,创造条件,促使教师队伍职业素质整体化提升和协调发展,从而促进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邓洪玲.践行科学发展观,促进高职教师提高职业素质.2009年4月22日.

学校知识管理范文第5篇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应成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应统摄我们工作的各个方面,应成为我们一切工作的灵魂。

我校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的学校,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不断地改善办学条件,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上级政府对我校倍加重视,办学条件日臻完善。几十年来,我校教职工能以崭新的姿态,百倍的努力,忘我的精神,全心全意扑在教学上,为学校两个文明建设作出了新的贡献。

回顾过去,我们值得欢欣;展望未来,我们任重道远,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将以“规范、民主”作为我们一切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方法。规范即一切按规律办事,按章程办事,使工作有序,办事循章,对于已定的事必须按照计划系统、工作系统、监督系统坚持到底。民主即走群众路线,遇事同群众商量,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统一群众的意愿,把群众的意愿变成群众的行为。

学校管理着重抓好两件事:1、创造良好的管理与育人氛围:就是要管理者重视教师和学生的思想工作,做到待人诚恳,处事公正,对待师生要倾其真情。2、完善常规制度。即要抓好四个方面的完善:1、各部门工作管理目标,2、组织与职责,3、条例与制度,4、考核与奖励。

在队伍建设上重点打造“三支”队伍:管理干部、班主任、骨干教师。并加大师资的培训力度,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鼓励教师更新自身的知识。

在德育上,落实养成训练,加强思想教育,重视非智力因素培养,争创德育特色。重点抓好早扫、早读前的学习、国旗下讲话、校、班会、少先队社会实践活动等。

在教学上,着眼一流质量,狠抓常规管理,加强教科研活动,深化教学改革。教学常规管理和教科研活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两大基石,加强教师的备课、上课、改作、辅导、考试和学生的预习、听课、作业、复习、自测的规范化管理,建立有效的质量监控机制。制定教科研制度,逐步使教研活动制度化、规范化。

在体艺上,抓好体艺教学,落实课外辅导,通过课外兴趣活动、校体艺队和举办各种活动等培养学生特长。

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是学校发展的方向。让我们继承沙塘小学老一辈教师教书育人的优良传统,努力学习,不断创新,把我校办成一所受社会欢迎、家长信赖、教师热爱、学生喜欢的学校。

二、部门管理目标

教导处管理目标

学校以教学为中心,教学工作由教导处具体负责。教导处是学校教学工作的职能部门,是协助校长组织全校教学工作的办事机构,教导处的教学管理,核心是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除了抓好教学之外,还要配合主管德育的副校长做好学校的德育工作,让优秀的学生更优秀,让其他的学生有发展。

1、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培养“爱国、遵纪、勤学、文明”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教导处的重心工作来抓,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加强教研活动,向40分钟课堂教学要质量。

2、工作目标

(1)、工作计划与总结:每学期开学要及时制定教导处工作计划,内容具体、明确、可行,符合学校的要求;期末要对教导处工作进行总结,发扬优点,纠正不足。

(2)工作制度:完善教导处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学习制度、考勤制度等,抓好制度的落实。

(3)工作记录:建立教导处工作记录本,日常工作有记录,特别重大活动要有详细记录。

(4)编制表册:能及时编排课程表、教学工作活动安排表,教育教学资料用表;临时调课和制定各种教学竞赛方案。

(5)组织检查评比: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竞赛、检查课堂教学和课外兴趣活动开展情况、定期组织教研组集体备课,期末对优秀生与进步生进行评比。

(6)档案管理:及时收集教研组计划、总结;教师教学计划、总结、典型材料(教案、教学记录、案例等)、学生档案、各种表册分类保管。

(7)组织考试:制定考试制度(含监考员、巡考员职责)、考场安排、考试试卷分发、保管、评卷组织等。

(8)协助校长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和各种评比工作

(9)其它工作:做好学生入学、编班、插班、转学、退学、休学、毕业、订书、分书及学校临时交给的工作。

(二)、总务处管理目标

总务处是学校后勤保障的职能部门,在校长的直接领导下,对学校物、财进行全面管理,应坚持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师生生活服务。同时也要配合教导处做好教育教学工作。

工作目标:

(1)工作计划与总结:每学期开学要及时制定总务处工作计划,内容具体、明确、可行,符合学校的要求;期末要对总务出处工作进行总结,发扬优点,纠正不足。

(2)工作制度:完善总务处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定好学校财务管理制度,公物保管制度,校园设备安全防范制度、门卫制度等,抓好制度的落实。

(3)工作记录:建立总务处工作记录本,日常工作有记录,特别是重大设备维修、添置、安全防范工作等都要有详细记录。

(4)检查维修:定期对学校设备、班级公物进行检查、核实、维修。

(5)搞好勤工俭学:管理好门面出租,争取一年内开设学生早餐,办午托班,以改善师生福利。

(6)购置保管:每学期根据学校教学需要购置教学设备、办公用品、做好财物入帐归档工作,并保管好各种基建图纸、工资帐册、财产帐本。

(7)收支工作:开学收费、结算及学校经费预算、收支公示等

(8)其它工作:学生保险、教职工福利与临时工工资发放及学校交给的临时工作。

三、学校办学章程

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障学校、教师、学生的合法权益,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为依据,结合本校实际,特制定本章程。

学校全称:柳州市沙塘小学。校址:柳州市沙塘街59号。

学校性质:全日制六年制公办学校。

第四条学校办学宗旨:以素质教育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本,服务于社会,服务于沙塘镇,培养现代化建设所需的全面发展,综合素质高的创新人才。

第五条学校办学目标:努力办成一所柳北区乡镇小学中环境幽美的花园、活动丰富的乐园、教学优化的学园、管理一流的名园式学校。

学校校风:尊师爱生,真教实学,爱国遵纪,勤学文明。

学校校训:德美、学优、体健、才多。

学校教风:严谨、求实、业精、奉献。

学校学风:自觉、勤奋、多思、好问。

第六条学校培养目标:(1)培养具有法制意识,具有社会责任感、有社会公德,崇尚科学的少年儿童。(2)培养善于与他人合作,会关心人,有爱心,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的学生。(3)培养具有较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不盲从,会学习有特长的学生。(4)培养勇于实践敢于创新,有竞争意识有健康体魄的学生。

第二章学生

第七条凡符合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招生范围的适龄儿童,或转入本校学习的学生,取得沙塘小学学籍。学校建立健全学生学籍管理制度,学生中途转出,必须由学校开出转学证,注销学籍。

第八条学生的享有的权利:1、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活动,使用教育设施、设备、图书资料等。2、学校定期对学生进行身体检查,防止疫病流行,保护学生视力。在教学活动中保证学生人身安全。3、对品学兼优,竞赛成绩优秀,爱护公物典型,为学校、班级争得荣誉的学生学校给予奖励。4、学生享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第九条学生应履行的义务:1、遵守法律、法规。2、遵守《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良好的习惯。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4、遵守学校制度或社会公德。

第三章教职工

第十条教职工实行聘任制,依据编制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设置岗位,公开条件,全员参与,双向选择,竞争上岗,校长聘任。聘任期一般为两年。

第十一条教职工的权利:1、教职工享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权利。2、进行教育教学活动与开展教学改革。3、指导管理学生学习、生活、评定学生品行与学业成绩。4、按时获得工资,享受学校规定的福利。5、教师可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提出意见,通过教代会参与学校民主管理。6、对取得重大成果和对学校作出重大贡献教师学校可给予奖励。7、学校支持教师参加进修和其他方式的培训。

第十二条教职工的义务:1、遵守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和学校有关的规章制度。2、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对学生要进行思想、文化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3、关心爱护学生,帮助学生搞好学业,制止有害和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4、不得体罚、变相体罚学生。

学校内部管理体制

第十三条学校实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负责学校教育教学的行政管理,对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对全校师生负责。

第十四条学校党支部对学校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发挥战斗堡垒和保证监督作用,工会在党支部领导下,建立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教职工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作用,保障学校依法办学。

第十五条建立健全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在党支部领导下开展工作。

第十六条管理机构设置。学校设置校长领导下的教导处(含科研室)、总务处等管理机构。设置在党支部领导下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会、共青团、少先队等党群机构组织的监督和保证系统。设置在校长主持下的行政办公会、班主任会、家长委员会、教育科研会等工作系统。

第十七条学校坚持领导分工负责,副校长主持沙塘小学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重大决策实行表决制,通过民主集中制形成的决议由副校长负责全面实施。

第十八条校级领导和中层领导要自觉维护集体决议,抓好本职工作,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依法依章享有相应的权利和承担相应的责任。

学校管理机构产生和职权

第十九条学校党支部书记,经教育局党委考核研究后,由教育局党委任免。学校校长,经教育局党委考核研究后,由教育局党委、教育局任免。副校长,一般由校长提名、党支部推荐或竞选,经教育局党委考核研究后,由教育局任免。中层领导,一般由校长提名、党支部推荐或竞选,经教育局同意后,由学校任免,报主管部门备案。教代会,工会主席在党支部领导下,群众民主选举产生。

第二十条行政管理机构的职权

学校校长对学校工作全面负责,有决策指挥权,干部、教职工聘任权,内部管理权,财务管理权,奖惩权以及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授予的其它权利。

副校长协助校长行使有关职权,负责教育教学工作管理。

教导处、总务处主要对教育教学工作管理。调度、督查、总结等工作职权。

教代会在党支部领导下支持校长依法行使职权,听取审议学校的规划、总结、重大改革方案,各种制度和奖惩决定,定期评议学校中层以上干部的权利。超级秘书网

学校经费、设备、及财务管理

第二十一条学校的经费、财产主要是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调拨和学校自筹,经费来源有财政拨款、杂费留成、勤工俭学、捐赠等渠道。设备主要上级部门调拨,学校自筹经费购置等。

第二十二条学校财产、设备实行登记造册,专人保管。学校一切收入归口财务室管理,不得无证无据收费。严格执行财务一支笔审批制度,学校一切经费收入和支出都由校长签字。

第二十三条学校实行校务公开,重大基建及设备添置先公示,后由行政会决定。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四条本章程经学校教代会通过后,报准主管部门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