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课程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方式范文第1篇

关键词:工程机械管理;考核方式;教学改革

传统的课程考核往往是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利用一份期末试卷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检验。另外也可以通过考核督促学生加强课程学习,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传统的考核也基本达到了考核的目的,但也暴露出一些弊病。为了使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能够符合企业需求,适应行业企业的转型升级发展的需要,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其中考核改革更加迫在眉睫。目前,已有很多教育工作者在这一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有了职教云课堂,为考核方式改革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1传统考核方式的利弊分析

传统的考核方式主要包括两部分,即平时成绩+期末成绩。平时成绩主要是对学生的考勤、课堂表现、作业等方面的一个综合评价,占总成绩的30%;期末成绩主要是通过一份考卷来检测学生对课程所涵盖知识和能力的掌握情况,其权重占总成绩的70%。这种成绩构成基本反映了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的基本情况。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①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比例差距较大,学生对平时成绩重视程度不够,然而教学质量是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因此需要重视教学过程考核;②学生考前疯狂突击复习,知识掌握属于短暂性掌握,随着时间的推移,又将所学知识技能淡忘,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③考试时间的短暂限制了考核内容不能够对课程所涉及的知识点和能力目标达到全覆盖,因此卷面成绩不能准确客观反映学生学习的实际效果;④教学过程中总存在一些薄弱环节,而卷面成绩不能准确反映教学的薄弱环节,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2考核方式改革

通过传统考核方式的利弊分析,结合职教云课堂的利用,本文以《工程机械管理》课程为例,对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力求能够更加全面和客观地评价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情况。改革的思路如下:(1)注重过程性考核成绩:首先,增加平时成绩的组成,除了考勤、课堂表现及作业情况外,增加线上学习互动时间的考核,激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积极主动学习,完成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其次,在课上加强线上学习效果的抽查考核,使线上学习真实有效。(2)增加过程性考核次数:把课程内容按项目分为八个项目,进行八次项目考核。通过八次考核,要求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经常复习、持续积累,避免了学生考前突击复习现象;将一次期末考核变成了八次项目考核,考核知识点覆盖更加全面;通过每个项目的权重不同,体现内容的主次及重要程度;通过项目考核成绩可以反映出学生对课程学习的薄弱环节,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参考。通过以上改革,基本解决了传统考核方式的弊病。(3)去掉期末考核。具体方案如下:①总评成绩=平时成绩×30%+过程性考核×70%;②平时成绩=(考勤成绩+课堂表现+作业+线上学习)÷4;③过程性考核成绩=Σ(项目成绩×项目权重)分八个项目进行考核,每个项目的成绩权重按照课时比例进行赋值,详见表1.

3考核改革实践总结

通过对两届学生的考核改革实践,发现:(1)因为去掉了期末考试,所以学生学习感觉少了一个潜在压力,所以学习时心情比较轻松,但为了保证教学效果,作为教师,必须加强对教学过程控制和监督,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实施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加强教学过程的要求和过程考核。(2)过程考核次数多,考核知识点几乎全面覆盖所有知识点和能力目标,每次过程考核对学生所学知识起到了及时巩固的作用。(3)学生对大量知识点的学习不再是集中在期末考试前,而是分散在了平时,所以掌握效果较好。(4)分项目考核,便于教师从宏观上了解每个项目的教学效果,为以后教学工作的改进提高提供了参考依据。

课程考核方式范文第2篇

【关键词】社交礼仪 考核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0-0080-01

随着时代的进步,上社交礼仪课程学生的数量也在不断增长,因此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显现出一定的不足。为改善高校中的社交礼仪课程质量,应该制定合理的社交礼仪课程的考核方式,推进高校应用型课程教学的长足发展。

一 当前礼仪课程考核的现状

社交礼仪课程考核,不仅可以衡量一个人的学习效果,也可以很好地判断学生的礼仪素养。在当前社交礼仪课程考核中,不仅没有明确的考核目标,而且其考核方式也缺乏一定的监督性,考核中一些教师也不具备考核能力,这些都大大降低了考核质量。在社交礼仪课程考核方式中,当前还处于试卷考试以及面试的阶段,命题范围由教师制定,存在一定的随意性,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交礼仪素质。由于社交礼仪课程的实践操作性也较强,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基本礼仪规范的讲解,考核中还应该更加注重仿真模拟训练,目的就是可以将学生培养成懂礼仪的人才。

二 当前社交礼仪课程考核方式的弊端

首先,当前在社交礼仪课程考核中,还采用传统的闭卷考核方法,并不能有效地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养;社交礼仪考核评价标准的制定,是一项具有开创性的工作,这样才可以更好地评价一个学生的文明礼貌程度。其次,当前社交礼仪课程考核对礼仪教育的内容大同小异,集中体现在个人形象礼仪、日常交际礼仪、拜访接待礼仪、商务活动礼仪中。虽说考核中都有涉及,但也难以在短时间对学生的文明素质进行评定,具有一定的随意性。最后,当前的礼仪考核中教师有较大的自,且社交礼仪课程考核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并没有规范化的社交礼仪测评方式,考核的随意性也较大,因此其最后的考核结果也很难让人信服。

三 创新社交礼仪课程考核体系

为提高社交礼仪课程考核质量,应创新完善针对礼仪课程的考核体系,针对学生情况调节课程考核结构,提高学生的社交礼仪素养。为提高考核的综合性,应该有效扩大考核主体,促进考核的全面性,也可以有效拓展考核期限,推进考核的过程性。同时,也可以采用质、量两者相结合的考核标准,形成统一的礼仪成长档案;通过场景考核、情境式考核以及面试考核等方式,去条款化、明确化社交礼仪课程中所学习的内容,创建较规范的社交礼仪课程考核标准。另外,应针对着装、仪表、搭配等多个方面,对学生的社交礼仪水平进行评分,并将考核方式与日常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全面反映一个人的礼仪素养。社交礼仪课程考核方式的改变,不仅会有效改善传统落后考核方式的弊端,也可提高社交礼仪课程的应用型价值,使学生将所学知识顺利用到生活中去。

四 创新社交礼仪课程考核方式

为提高考核标准,确保对学生考核的顺利执行,应创新考核方式,降低考核中的随意性,提高考核质量。

1.实施场景测试题

在社交礼仪课程考核中,可加入场景测试题进行笔试考查,考试题目均以实际场景作为描述。在整个场景测试中,针对该过程涉及到各种礼仪类型,都是对学生的考核内容。学生要根据所学内容,并加上自我理解进行作答,且在这样的考核方式中,还可随机安排学生进行分组,然后使学生随机抽取题目,让学生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同时,有效提高社交礼仪课程考核中的规范性。

2.实施情境式面试

在社交礼仪考核中,还可增加情境式面试题,创造含有真实事件以及真实问题的情境,使学生通过探索事件自主应用社交礼仪知识,使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表现出自身礼仪习惯,教师也可藉此发现学生的优缺点,使学生在社交礼仪方面的知识掌握能力更深入。

3.针对专业调整考核方式

针对不同专业的社交礼仪课程学生,应调整社交礼仪课程考核方式,优化考核目的以及考核对象,采取有针对性的考核方式,采取不同的考核标准,不仅可以有效地避免传统考核方式中的不公平因素,也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社交礼仪水平,强化学生在社交中的应对能力。

五 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社交礼仪课程,应制定合理的考核方式,避免传统考核方式中的随意性,提高社交礼仪教学质量。改革社交礼仪课程考核方式,并将其与日常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将所学的社交礼仪知识活用到生活中去。

参考文献

[1]于丽新.谈谈社交礼仪课堂中的情感化教学[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

课程考核方式范文第3篇

关键词:课程;改革;项目考核

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是体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然要求,只有打破传统单一的试卷考试模式,采用项目化的考核方式,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才能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思考能力,达到结果和过程考核并重的目标,实现真正的“教、学、做”的一体化。通过本次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研究,可探索出具有我院特色的符合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要求的课程考核方式,从而促进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真正实现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塑料模具设计》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同时也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相结合的课程。在课程的授课过程中,为了更好的掌握教学效果,实现真正的“教、学、做”的一体化,有必要对课程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实施多元化的考核方式。项目化的考核方式不仅能够客观地检验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程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起到“以考促教”的作用,从而达到教考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最近几年,不少院校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在专业定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随之而来的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与之相辅相成的考核方式也需要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作为机械制造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塑料模具设计》,以模具结构基础知识为主,通过讲授常见的模具成型工艺、原理,注射机型号及选用、塑件设计要点、常见的模具类型、结构及主要零部件的作用和设计原则等主要内容,让学生了解及掌握模具的主要结构及设计要点,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从事模具相关的设计、制造与维护等相关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通过此次考核方式的改革,能帮助学生掌握理解课程的知识点,达到学以致用的学习目标,并且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1课程考核方案设计的必要性

本课程一直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手段,后来结合了多媒体教学,引入了大量的动画实例,但由于条件、资源有限,缺乏真正的实践练习,教学效果很不理想,汇总起来有如下几个问题:首先,《塑料模具设计》课程知识点多,模具结构图也比较抽象,传统的一张试卷的考试模式无法涉及所有的知识点,并且考试受题型、题量和时间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很难客观反馈学生的真实水平,导致考试成绩会有所偏差,使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失去对专业课学习的兴趣,丧失学习的自信心,进而导致学风的下降。其次,对于传统的期末考试,大部分学生是期末临时磨枪,在考试前的几周内对重点内容进行突击复习,这些应试型的学生虽然能应付考试,但考完就忘,不能及时反馈问题和总结经验,知识点根本没有理解透,更别说融会贯通了。考核方式改革后,可以督促学生对重视学习过程,并积极参与项目化的教学过程,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知识过程和综合应用能力进行评价和分析。本次考核方式的实施,以项目化的方式引入考核内容要求,教学过程结合“模具设计过程行为导向”教学模式,以某一塑料制品为例,以产品的模具设计为任务进行驱动,以模具的整个设计工作过程为导向,要求学生提出设计方案、优化方案、确定关键零部件结构及尺寸、最终完成设计的思路完成考核项目。通过模具设计过程加强理解教学过程中的知识点,在设计过程中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设计,实现真正的“教、学、做”的一体化,不仅能够客观的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到“以考促教、教考结合”的作用,更好的实现教考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2课程具体考核方案

2.1指导思想

项目考核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种方式,体现在考核过程中,与学习密切相关,是对学习态度、效果的一项综合考评,更能客观的反映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能够帮助老师总结难点,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及时进行查漏补缺,是一种可持续的考核方式,实现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2.2考核方案

按照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效果,考核方式采用学习过程的开放式和项目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最终成绩认定方式由平时成绩和模具设计制作成绩两部分组成。

2.2.1平时成绩

平时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40%:主要有由课堂出勤、作业、课堂表现及学习态度等几部分组成。根据了解理论知识、重在实践培养目标主要,平时成绩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应用,体现在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由课堂考勤、作业、讨论和课堂提问等项目组成:平时成绩=课堂考勤(40%)+作业(40%)+课堂表现(20%),老师依据学生表现进行不同的成绩评定。课堂出勤率保证教学环节的首要前提条件,也是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因此作为教师,必须严抓考勤,特别是自制力、约束力有限的学生,必须严抓、狠抓。因此在第一次课,就向学生说明考勤制度,并公布了本门课程的考核方案,以督促监督学生实现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实现“人在课堂、心在课堂”的教学目标。并且在本门课的授课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辅导员的管理制度相结合,随时和辅导员沟通上课出勤实况,也起到了一定的约束作用。完成作业和课堂的学习态度是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因此在讲完模具设计基础这一部分内容之后,就采用了任务驱动法给学生布置作业,启动项目。首先是发散性的让学生自己想题目,汇报设计思路,然后老师对题目进行筛选,并给出建议与评价,最终确定题目及方案。对于作业及时上交并保质保量完成的学生给予加分奖励,这种人人参与的考核方式打破了传统的作业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也使他们的思维方式受到了启发,更有利于筛选合理的题目和方案。另外,对于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进行加分奖励,也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教学效果。反之,学生若学习态度不端,缺课或作业量缺交,到一定程度便可按照学院的规定,取消其考核资格。须进行重修申请方能重新学习、参加考核。

2.2.2项目考核

项目考核即模具设计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60%:主要考核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老师根据课程特点,要求学生对某一塑料产品的模具进行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实行过程控制,按环节给分,具体操作流程环节及评分标准如下:(1)方案设计(20分)。根据老师下达的设计任务,制定出设计方案,要求方案合理,能清晰的体现出设计思路。(2)设计说明书(30分)。根据给定的塑料产品外观尺寸、生产纲领、工作条件等等要素,选择模具类型、确定型腔数目、确定浇注系统、推出机构等关键机构,并进行尺寸的计算和校核,并且以说明书的形式完整的展现出来。(3)图纸绘制(30分)。根据已确定的模具结构尺寸,绘制出模具装配图和主要零部件的零件图,要求总图纸量不低于2张A1图,绘图规范、技术要求合理。(4)教师评价(20分)。要求学生能清晰的表达出设计的思路、模具结构的设计原理等设计要点,并能表述出模具工作原理。展示任务实施结果的正确性、完整性和创新性及团队精神。

3项目考核效果

3.1课程实施项目考核的优势

课程本次实施项目考核之后,不仅反映出了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考查了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还容易查漏补缺,对掌握不牢固的知识点通过查阅课本、参考书的形式来加深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够帮助学生消化学习中的重难点。鉴于本次的考核项目是模具设计,内容多、任务重,学生在设计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还练习了UG、Proe、SolidWorks等绘图软件的使用,由于这些软件没有专门的讲授过,使用过程中需要查阅资料、讨论问题,所以也培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蹭进了感情、促进了相互间的友谊。由于对学生有绘制模具图的要求,在本次课程考核过程中还巩固复习了机械制图客、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机械工程材料等中的易混知识点,真正做到了知识点的融会贯通,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标。同时,通过此次项目化的考核方式,教师真正参与到学生的练习过程中,也利于教师发现问题、总结难点,对教学效果进行客观的评价分析,最终达到一个教与学的良性循环。教学实践表明,采用“不断修正、不断改进”的项目考核方式,达到了以考促学的目的,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2科学设定考核项目

该课程的考核项目取自常见的塑料成品,并且是学生经过调研分析选定:如电脑音箱外壳、打印机外壳、电子秤底盘等常见的塑料制品,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生从中体验了学习的快乐,这种灵活设定考核项目的考核方式,不仅大大能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又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真正实现了教、学、做”的一体化,起到“以考促教”的作用。

3.3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

课程考核采用项目化后,在教学开始阶段,仍采用随堂讲课的方式进行,先要进行知识点的讲解,随着项目的引入,方案的细化和深入,需要学生自己的参与度越来越深,对问题的分析也越来越细,教师不仅要讲解知识点、管理课堂,还要把关进度,分析方案、结构,并且提出合理建议并反馈给学生,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每到阶段性的工作完成后,还要进行点评,集中讲解一些难点和共性问题,以避免下次再出现同样的错误和问题。并且,还要对学生的总体方案和学习态度进行综合评价,因此对教师的责任感和综合素养要求的更高。

3.4问题及解决方案

本次项目化的考核方式的实施,老师和学生都付出了大量的课余时间,最终才顺利的完成了考核。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从不同方面提高了学生了综合应用能力,但是也反映出了一些问题:比如课时少、老师讲授时间有限,知识点不能面面俱到,并且没有消化时间,单纯的依赖考核来巩固知识点有所被动,并且时间紧、任务量大,难免会有所顾及不到,建议增设课程设计,通过练习巩固、理解知识点,这样就能和考核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促进教学的发展。

4结束语

本次机械类专业模具课程项目化的改革考核方式的革新,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开拓了学生的思维方式、真正让学生体会到了参与其中、学在其中的乐趣,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的动力,真正起到了“以考促教”的作用,更好的实现教考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从而促进了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真正实现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石晓梅.浅谈过程性考核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3.

[2]李学锋.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3]陈璟,谢帮灵等.过程性考核在《塑料成型模具拆装与测绘》实训课程中的应用[J].模具工业,2015.

[4]汪定妮.基于《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考核方案设计[J].职业教育,2012.

课程考核方式范文第4篇

【关键词】职业院校,课程考核,问题研究

一、目前职业院校课程考核方式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多数职业院校都在学生毕业时取得的“双证书”,即“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来做为学生的定性评价标准,用来体现学生在校期间的理论知识学习与实际应用能力相结合的体现。但是,这仅仅是职业院校从校方的角度去考虑学生,认为学生在校期的学习结果;并没有企事业单位对学生的学习结果有任何评价,从本质上说,这并不是社会对职业院校培养出的学生进行的评价。在当今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环境中,真正作为用人的企事业单位实际上看重的是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沟通能力、应用能力、道德品质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等。不能单纯的以“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作为社会对职业院校学生的评价标准。

1.课程考核方式单一,缺少过程考核环节。目前职业院校的课程考核通常采用笔试闭卷形式,评分通常采取的评定标准是平时占总成绩30%,期末卷面成绩占总成绩70%,实践操作考核所占比例较小,期末终结性考试成绩基本上为学生的最终的课程成绩。学生在期末考试前通过突击和在考试中抄袭来达到课程的合格成绩。

2.课程考核内容局限于书本知识,覆盖面窄。在目前的考核内容中,多数侧重于基本理论、基本知道的考核,没有考虑学生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能力的考核。教师授课内容基本上以教材为主,教师的命题时又以教材内容为主,造成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只接抄教师的笔记,更有的学生直接拷贝教师的授课所使用的课件,考试前突击背诵应付考试。

3.课程考核试卷题型固定,作弊现象严重。在目前的考核过程中,教师命题时大多将试卷题型分为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等,并配有标准答案,教师在学生考完试后根据标准答案批阅试卷。在表面上体现了考试的公平和公正,但这种试题中很难体现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不能根据所学过的知识来提出自己的见解。有的学生平时不努力,考试过程中出现大量作弊现象,造成恶性循环。

4.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不完善,不能起到促进作用。现有职业资格认证渠道和机构并不完善,在一定程序上流于形式,政府也没有将职业资格证书作为一种上岗资格,从而使职业资格证书的含金量越来越低,社会认可度也越来越低。所以,“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并不是社会评价职业院校学生的评价标准,职业院校也不应将其作为社会对学生的评价标准,职业院校应该与企业进行深层次的合作,将企业标准纳入学校的教学中来,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对学生进行考核,使学生真正达到社会的认可。

二、职业院校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探析

考试是检查教师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有效形式,也是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方法。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只是根据单一的考核结果列出学生课程分数或是所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书,不能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使一些学生通过投机取巧来通过成绩考核,造成学风和考风越来越差。所以应对课程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加强过程考核内容,增加考核形式,改变考核内容,使课程考核方式向多元化方式转变。

1.促进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多样化,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职业院校中学生最需要的能力为学会学习的能力、交流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组织和管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五种职业核心能力。但是,这些职业能力的考核不能通过期末闭卷考试为主的终结性考试等某一种考核方式考出来。因此,职业院校教师应该结合学校专业特色、课程特点、学生情况等采取案例分析、论文答辩、实践考核等不同方式的考核,使考核方式呈现多样化,达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目的。

2.建立“以证代考”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促进职业教育改革。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劳动就业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国家考试制度。目前,学校对培养出来的学生要求考取职业资格证书,以达到学生具有相应的职业能力,以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学生也根据专业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以提高就业竞争力。企业聘用员工时也希望学生获取到职业资格证书,以确定学生具有相应的职业能力,进入单位后就能顶岗使用,省去培训环节。“以证代考”的考核方式可以使学生在考取相应证书时即通过相应课程的考核,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达到相应的职业能力。

3.注重教学过程的考核,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增加过程考核环节,强调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以行动和过程为导向,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在教学中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突出职业能力的全面培养,以学生活动为主体,通过任务引领、项目载体、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和教、学、做一体化。所以,在考核方法上应在过程中考查学生在完成项目时的职业行动能力达到的水平,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进行考核。

4.建立企业参与的评价体系,改进教育教学质量评价。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没有企业的积极参与,单靠职业院校的独立发展,很难实现教育与职业能力培养的有效对接。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该引入企业参与到课程考核评价中,这样才能实现学生的学习与企业岗位真正接轨,达到校企合作的目的,建立企业参与的评价体系也将是解决学校与企业对接的有效途径。

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是职业院校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强调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方面的改革的同时也要重视考核体系的改革。依据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结合课程自身的特点,采取考核主体、内容和层次多样化的过程考核评价方式,才能使考核真正发挥好导向作用,增强教学效果,才能更好地提高课程考核的实效,从而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蔡永红,对多元化学生评价的理论基础的思考,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5)

[2]黄亚妮,论高职院校学生的评价与考核,《职业技术教育》2006(19)

课程考核方式范文第5篇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核心课程,是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为了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近几年我校除了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外,还对传统的考核方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改革,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是,目前在该课程的考核上依然是注重对学生知识掌握能力的考核,忽视对其能力的考核,这既不利于《概论》课教学的目的的实现,也不利于“概论”课内容真正进入头脑。基于此,课题组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并结合我国高校思政课考核实际,提出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体系的基本思路及具体方案,以期为我校创新素质教育的改革提供方法的借鉴指导。

1.我校《概论》课考核改革现状

这几年,我校本着教考一体的精神,在《概论》课考核方法上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与尝试,逐步形成了多种考核方法相互配合的新型考试、考核模式。

1.1在考核方式上,引入过程性考核

尽管考核是大学生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但考核方式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反过来对教学的实施和教学效果也会产生影响,好的考核评价体系对大学生能力养成会产生积极引导作用。以往的课程考核以单一的书面考试为主,对思想政治的知行合一和实践性不能很全面地体现,为此,我们改革了传统的考核方式,制订了一套平时考核(40%)+期末考核(60%)的结构性考核指标体系,有效地促进了知识与能力,教书与育人的有机结合。平时考核主要由考勤、案例讨论、平时作业、新闻播报及笔记五部分组成,占该课程总成绩的40%;期末考核采取考试的形式进行,考核学生对《概论》课程的全面掌握能力。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辨析题、简答题、材料分析等5种类型,满分为100分,按实际成绩的60%计入本课程综合成绩,具体考试时间由学校统一安排。其中,平时成绩不及格不能参加期末考试。

1.2在考试方式上,将传统的死记硬背式的闭卷考试方式变为开卷考试

长期以来,大多数高校都采用闭卷考试的模式,它虽然有利于基础知识的掌握,但它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不能体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这种“一卷定乾坤”的考核模式,往往会导致学生不注重平时学习,临考前突击复习,只要强记能力突出,有时还能取得不错的成绩;而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和深化知识的真正人才却难以得到好成绩。为此,我校将传统的死记硬背式的闭卷考试方式变为开卷考试,这一改革,不仅把学生的注意力更多地吸引到了平时的课堂学习之中,促使其提高听课注意力,而且通过实践环节,在某些知识点上深化课堂所学,强化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了运用所学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概论》课考核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通过上述考试、考核方法的改革,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现行的考评体系依然存在相对滞后现象,存在着与创新型人才培养不相适应的种种情况,具体表现在:

第一,考核内容、标准同一。

我校“概论”课程的过程性考核对任何专业的学生都采用的是同一个评判标准,这是不符合教育规律的,因为它忽视了学生的差异化因素,无法真实有效地考核学生。文理科学生的学习习惯、兴趣爱好有较多不同,他们在出勤和课堂表现等方面也有较多差异。据大多数老师反映,文科类的学生课堂纪律好,学习自觉性较强,基础知识掌握的比较扎实,但是课堂的活跃度不高;理工类学生基础知识比较薄弱,课堂纪律不够好,迟到、早退现象较多,但是思想比较活跃,求知欲强;艺术生课堂纪律较差,迟到、早退现象比较普遍,很多老师甚至不愿意给艺术生上课。这些看似平常的现象,其实反映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包括考试考核环节中存在较为严重的脱离实际问题。另外,同一的考核标准弱化了教师教学的差异化意识,助推了思政课教学的同质化,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第二,重“课堂”轻“课外”。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门核心课程,《概论》课的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必要环节,前者重在课本理论知识的讲授,后者侧于所学知识的课外亲身体验,全面的考核应该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考核两个方面。但是,目前我校《概论》课的考核只包括理论教学和课堂实践教学考核,没有把课外实践考核纳入考评体系当中,这主要是由于课外实践教学活动没有实现常态化造成的。课外实践教学活动及其考核的不到位,必然影响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对教学目标的全面考核。

第三,期末考试试卷同一。

我校思政课除了思修,基本采用的是全校统考的模式进行,即所有的本科或专科学生在同一时间,使用同一份试卷考试,然后根据统一标准答案给分。这种考试方法貌似公平,但实际上是不公平的。因为它忽略了文理(背景)等学科类学生人文素质基础的差异。起点不同,要求结果相同,在教学实践中必然会产生问题。首先,造成很多学生考试不及格的现象。以我校为例,在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概论》期末统考中,班级学生不及格率达到30%以上的均为艺术类和理工类的班级,文科类一个班只有一两个同学不及格。这说明该门课程的试卷命题是不科学的。统一考试模式不仅会挫伤理工类、艺术类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而且还会进一步加深他们对思政类课程的反感情绪,迟到、逃课、不认真听讲等现象愈发突出。

第四,重知识,轻能力。

我校《概论》课程成绩评定由两部分组成,即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平时成绩占总评的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并规定平时成绩不及格的同学总评成绩也不及格,这一举措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学生“平时不努力,考前看笔记”的侥幸取胜心理,但是由于平时成绩比例较低,不能很好地体现对学生学习过程和能力的考核,有悖于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对学生来说,学习依然是被动的、无趣的。

为了取得高分,有的学生更愿意在试卷上填写“正确答案”而不是真实感受,这种重知识、轻能力的考核方式不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同时严重地损害了思政课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造成了学生的双重人格。

3.“概论”课考核方式改革的基本思路

3.1在成绩评定方面,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创新平时成绩评定的方式方法

《概论》课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旨在帮助大学生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运用理论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和解决社会主义建设实际问题。因此,《概论》课考核应注重学生的能力评价以及思想道德素质评价,注重对学生的过程性考核。对于我校而言,应将平时成绩由原来的40%提高到70%,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对学生树立脚踏实地的学习风气有很大的帮助。另外,在平时成绩评定的方式方法上要有所创新,考核的时候应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尤其是文、理、艺术学生人文素质的差异。比如,对于文科专业的学生,教师应多选取与教学相关的案例,多创造说的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和思考;对于理科生,教师应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艺术生,应注重考查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3.2在考试内容方面,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考

文课、理科及艺术生其学习兴趣、理论基础和行为习惯有很大的差异,如果采用同样的考题,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考试内容应结合各个专业的特点,针对学生需求的差异性而设置考试内容,不一样的专业不一样的考题,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答题。试卷类型可以分为文科卷、理科卷、艺体卷三个类别。文科类试卷侧重原理、概念基本知识的考核,思维开放,注重拓展,主要挖掘学生能力。理科类试卷注重文化底蕴的考查,通过事例进行辩证,用自己的立场、方法回答问题。艺体类试卷结合学生的知识文化水平,考试内容更加故事化,结合背景材料作答;另外,在考试内容上,应相对减少客观题的分值,加大主观分析题的比例与分数,把社会上的典型事例和国际上的最新时事加入到考试内容中,综合考查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3在考试形式方面,增加实践考核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