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金融与宏观调控

金融与宏观调控

金融与宏观调控

金融与宏观调控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金融宏观调控 影响 措施

近年来,我国金融创新快速发展,金融创新的主角已不再局限于银行、券商和基金公司,伴随着阿里巴巴“余额宝”的出现,互联网金融引爆整个金融行业,腾讯、百度、易宝支付、盛大等一大批互联网企业相继入局,互联网金融在带来很大的社会效益的同时,也给金融宏观调控的有效实施带来了诸多挑战,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研究互联网金融兴起对金融宏观调控的影响与措施对稳定金融环境,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互联网金融对金融宏观调控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时代金融的新生态。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科技,特别是移动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和搜索引擎等,将对人类金融模式产生根本影响。在这种金融模式下,支付便捷,搜索引擎和社交网络降低信息处理成本,资金供需双方直接交易,可达到与现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和银行间接融资一样的资源配置效率,并在促进经济增长同时,大幅减少交易成本。

在我国现行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宏观调控是以中国人民银行为主体,以货币政策为核心,主要借助于公开市场业务、法定准备金率政策和再贴现率政策等各种金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量或信用量,通过调节货币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促进金融与经济协调稳定发展的机制与过程。

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对金融宏观调控效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影响货币调控效果。我国中央银行是代表国家发行货币的唯一机构,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和发展,动摇了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权,具有较高流动性的网络货币,如果没有相对等量的官方货币作为它的发行准备,网络货币的发行机构实际上具有了类似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能力,基础货币由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和流通中的通货两部分构成,如果网络货币部分取代流通中的现金,通货减少,在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基础货币就会减少;如果流通中现金总量保持不变,网络货币使得具备了活期支票账户功能的存款在账户分类上仍然可以被划分到储蓄账户,从而导致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的实际缴存率降低,最终导致基础货币减少。网络货币方便快捷,并且具有高利息回报,影响公众对持有现金需求和商业银行持有准备金的机会成本,从而影响货币乘数和货币流通速度。由此可见,互联网金融对基础货币、货币乘数和货币流通速度产生了较大影响,中央银行赖以制定和执行的货币政策基础依据产生了较大的改变,从而对金融宏观调控的传导和效果产生影响。二是影响信贷调控效果。由于网络交易的虚拟性,网络平台的大量放贷人并没有获得国家从事信贷融资等金融服务的审批,网络融资主要依赖于企业和个人信用数据、行为数据、经营数据等“软信息”,导致无法认证借贷双方的资信情况,当经济发展比较景气时,企业和个人经营在网络融资资信上比实际情况表现得更为乐观,融资也相对容易,所获得的资金可能流向国家宏观调控引导淘汰的落后产能上,扰乱了国家金融宏观调控的整体思路。

二、应对互联网金融影响的相关措施

为了应对互联网金融兴起对金融宏观调控带来的挑战,需要在完善金融宏观调控机制的同时,从各方面使互联网金融规范化,做到从源头到过程全方位控制。

(一)尽快出台互联网金融相关法律法规

一是完善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和风控法律体系,明确监管基本原则和责任划分。二是完善信用体系等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基础性法律。三是尽快制定互联网金融涉及的技术的相关规章和国家标准,使支付、客户识别、身份验证等各个环节切实可行,并能得到有效监控。四是通过立法,明确网络借贷机构的性质和法律地位,从其组织形式、资格条件、经营模式、风险防范和监督管理等方面作出规范。

(二)完善金融宏观调控机制

一是中央银行要求网络融资平台定期报送有关网络融资的数据报表,明确各货币层次的分类界限,及时将网络融资纳入社会融资总量中,从统计基础上完善网络融资统计监测指标体系。二是加强对网络借贷资金流向的动态监测,通过对网络贷款利率的核查和对网络借贷平台的窗口指导,结合国家金融宏观调控政策,引导网络资金有效流动。三是对网络货币交易建立一套高效的监管体系。网络货币大部分属于封闭型,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需要建立起高效、安全、功能完善的网络货币金融监管信息系统,全国网络货币数据库系统和网络货币风险监测信息系统。四是加强国际间网络货币监管的协调合作,将网络融资平台公司、网络货币交易商纳入反洗钱监管。

参考文献

[1]张红蕾.网络银行给我国金融监管带来的挑战与对策[J].财贸研究,2001(1):14-18.

金融与宏观调控范文第2篇

关键词:金融 宏观调控体系 途径

一、引言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也是一国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从一国各项经济目标出发,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离不开一个与时俱进的金融宏观调控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央行针对具体经济金融状况,通过灵活的调控手段,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我国的金融宏观调控体系也逐步完善。从根本上说,一个完善的金融宏观调控体系是金融改革的发展目标,也是衡量一国市场经济是否完善的重要标志。不过,这一探索与完善的过程仍然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近年来,我国宏观调控的效果显著,针对这一问题,学者们也对现行的宏观调控体系进行了不断梳理和完善,取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

本文将在系统分析我国当前金融宏观调控体系的现状、效果和思路的基础上,着重探讨金融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政策体系的耦合性关系,在此基础上,本文将结合我国金融体系的现状,从经济协调发展的均衡性目标出发,提出完善我国金融宏观调控体系的建议和思路。

二、我国金融宏观调控体系的意义和现状

完善的金融宏观调控体系是金融改革的发展目标,也是衡量一国市场经济是否完善的重要标志。总体来讲,金融调控的意义在改革初期缺乏深刻理解,对其进行的定量性研究也较少。随着金融改革的加快,金融宏观调控体系的完善需求更加迫切,这也促进了货币政策工具、中介目标以及操作目标等一系列问题的研究。上世纪90年代之后,存款准备金制度发生变化,其开始主要作为调控基础货币的手段,而差别准备金率的使用也更加灵活调控宏观经济,并进一步推进了票据、外汇和债券市场的发展,公开市场操作逐步增多,金融宏观调控体系逐步走向完善。

首先,完善的金融宏观调控体系能够有助于提升政策的延续性和有效性。宏观调控本质上需要一系列的中间指标发挥作用,而宏观调控的四大目标中的稳定币值和促进经济总量平衡两个方面,实际对其有效性产生影响的政策原因很多,而具体到操作层面,通过政策目标和政策工具的协调使用,促进基础层面的政策传导机制的建立,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定的环境层面,以期对经济态势和国际经济波动做出及时的适应性调整。同时,微观主体对政策的敏感性也有很大差别,这就意味着对市场承受能力和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需要给出正确的判断,而在政策传导路径特征方面,金融市场的波动与经济主体的关联性又会发生作用,要从长远考虑,着重把深化改革健全金融宏观调控体系和推进利率市场化,另外,金融宏观调控体系能够充分考虑市场承受能力,并促进国家针对性地选择调控模式,提高政策有效性。

其次,完善的金融宏观调控体系能够推进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并进一步推进我国汇率制度的完善。近年来,我国宏观调控的价格传导基础已经逐步建立,并逐步实现了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和债券利率的市场化,存贷款利率的阶段性改革目标也初步形成。不过,目前我国的基准利率尚未形成。根据我国宏观调控的要求和金融市场改革的目标,未来要着重加强基准利率建设。虽然我国的浮动汇率制度已经迈出了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关键一步,但为了进一步促进金融宏观调控体系的完善,必须进一步深化市场化改革,并将其与宏观调控的目标相联系,在考察资本流动管理的基础上,逐步放开资本项目兑换,促进弹性汇率制度的建立。

再次,完善的金融宏观调控体系能够推进金融市场发展,同时还能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当前,为了避免系统性风险,同时促进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均衡发展,金融宏观调控的有效科学性更加重要。尤其针对我国货币市场的政策传导效应和风险消化能力而言,金融改革背景下要构建逆周期监管框架,更离不开宏观审慎管理的要求。

三、完善金融宏观调控体系的思路

金融宏观调控体系能够充分考虑市场承受能力,并促进国家针对性地选择调控模式,提高政策有效性。完善我国金融宏观调控体系的思路如下:

首先,要优化我国金融宏观调控的目标体系。作为一项宏观调控手段,我国金融宏观调控的目标要与货币政策目标密切关联,充分发挥稳定币值和促进物价稳定的目标,同时,与其他经济刺激政策不同,金融宏观调控重在促进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协调发展,一方面要与金融宏观调控最终目标相协调,另一方面又要实现中介目标的关联性,同时,要促进经济型与实效性目标的实现,金融宏观调控不仅要实现对金融市场运行的干预,同时要对市场失灵进行有效应对,同时促进就业稳定,实现优化经济结构的目标。要对最终目标、调控工具以及中介目标进行稳定搭配,促进其稳健发展,努力寻求完善政策传导机制。

其次,要完善审慎政策,促进其与货币政策的协调性。为了有效防范我国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要兼顾不同政策之间的配合,促进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完善。要对具有系统性的产品和市场进行积极的监管,降低系统性风险,寻求最优的货币政策目标。

参考文献:

[1]周小川.建立符合国情的金融宏观调控体系[J].中国金融,2011(13).

[2]郭田勇.金融宏观体系的探索与完善[J].中国金融,2008(13).

[3]吴培新.以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监管应对资产价格泡沫[J].国际金融研究,2011(5).

金融与宏观调控范文第3篇

关键词:金融危机;宏观经济;威胁;反思

文章编号:1004-7026(2017)18-0078-01中国图书分类号:F091.348;F015文献标志码:A

1宏观经济学对金融危机的阐释

每一次金融危机过后都是对宏观经济学理论的一次拷问,而经济学家试图找到对金融危机的有效解决途径。然而面对不同学派与立场的研究中,对金融危机的形成与发展的观点差异较大,尚未形成一个可以达到高度共识的立场。从西方主流学派的经济学观点中能够明确,沿袭凯恩斯主义的传统经济学派认为,金融市场产生的信贷泡沫是产生经济危机的关键因素,以宏观调控不力,导致经济行为逆向选择,最终形成了经济危机的爆发,并引起经济倒退的现实危机。依据其学术观点能够明确,金融危机并未形成与宏观经济学理论的实质性冲突,而强调了宏观调控的重要性。但是在宏观政策的调控下,并非所有政府都能承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宏观调控是否有效受到质疑,而宏观经济学理论是否能够预见金融危机的产生,也是需要进一步深思的问题。如果失去对金融危机的预见性,单从金融危机爆发之后采取的挽救措施来看,经济倒退是可以避免,但从中损失的经济效益却无法挽回。而且宏观调控也并非每次都能到达预期的效果,如果宏观调控失去力度,是否意味着金融市场就此萎靡不振,而无法前行。

2金融危机的现实影响

在全球金融危机中,受到影响最为严重的莫过于进出口行业。一方面,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会从经济层面拓展到生产经营环节,直接影响到国际贸易。在2007年金融危机中,美国支出的GDP总额超过70%以上,而国内消费高于10万亿美元,与此同时中国消费支出也超过1万亿美元。当时国内需求无法弥补金融危机的需求减少,而相关调查显示,美国经济每下降1%,我国出口贸易下降6%。另一方面,次贷危机削弱了美元的金融地位,从出口产品的优势地位下行逆转,产生了贸易逆差。美国联邦储备局不断降低基准利率,并未国有银行注入流动资金,与我国当时采取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形成鲜明对比,在大量美金流入我国之后,人民币升值而美元贬值,导致我国的出口价格优势降低。金融危机过后,虽然对我国实体经济产生的影响并不高,但是贸易出口额下降的事实不容忽视。虽然同比出口金额上升,但这种增长速度也受到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并非健康的经济发展模式。而东南亚和欧美地区的海外企业频繁毁约,也造成我国企业外部信用环境一度恶化。

3金融危机时期对宏观经济学理论的反思

宏观经济学主流学派,认为自由市场的贸易环境并非宏观调控能够控制,而自由市场的自我调节能力是客观存在的。当宏观经济学认定金融危机属于意外因素时,“黑天鹅事件”属于偶尔失效,并非金融市场体系存在根本问题。这样的思想认定政府干预的无效性,尤其对宏观调控比喻成为扭曲的资源配置,认为其金融影响力会对金融危机产生负面的消极作用。同时也要部分学者认为,美联储在金融危机中的宏观调控,加剧了金融危机的恶化,以及延长了影响时间。

相对于主流经济观点,近些年来在非主流宏观经济学的活跃度异常明显,几乎完全倾向于政策观点,并就主流经济学观点的问题深究其责。但是非主流经济学理论也错综复杂,并非单纯诊断政府宏观调控有效性的实质作用。其中,奥地利学派以坚持极端市场化观念为主导,认为政府行为的宏观干预在很大程度上引发了金融市场混乱,而后形成了经济衰退的现象。而新制學派则认为,金融危机的爆发源于对金融交易市场的治理失误。

而后凯恩斯学派却反对主流派对金融危机的解释,也不同意其他非主流学派对金融危机的现实观点。其经济学观点将金融济危机归纳为政府干预实效的偶然性,并视金融危机为突发事件和单纯意外,这样的非对称信息也未能触及金融危机的深层机理。

参考文献: 

[1]张凤林.金融、经济危机引发的宏观理论与政策反思——基于后凯恩斯经济学派的视角[J].经济学家,2013,(03):32-41. 

金融与宏观调控范文第4篇

关键词:金融危机;宏观经济;影响

中图分类号:F0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01

一、金融危机的国际背景分析与现状

2008年美国爆发了严重的次贷危机,这场金融危机来势凶猛,不仅让美国本土的许多著名企业纷纷破产,也深深打击了中国市场。尽管中国经济在政府强有力的调控下跨过了各种艰难,但是中国市场作为世界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仍然面临着金融危机带来的各种考验。

美元一直是世界经济的主导货币,中国自从加入WTO后,经济发展越来越国际化,自从发生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的发展不断受到影响。因此中国经济的现状就是,尽管平稳发展,但是仍受到来自美国金融危机的威胁,一旦政府不能很好的调控宏观经济,中国经济也势必会出现崩盘现象。

二、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分析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直接来说就是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其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对我国贸易渠道的影响

近几年来,尽管我国贸易进出口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是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可是,金融危机仍在不断的蔓延,美金市场也不停的在波动,因此金融危机仍可谓是深不见底,这就使得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将要一直面临着未知的挑战。受全球市场需求的影响,很多国家出现了保护性的贸易形式,这就导致除中国以外的外部经济环境更加的恶劣。除此之外,金融危机严重影响了欧美等国家的进口需求,这就减少中国的出口额度,加大了供应过剩问题。最终结果就是导致部分小企业处于破产的边缘。因此,中国政府就必须加大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力度,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贸易遗留问题。

2.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

爆发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的证券A股市场受到重创,但由于我国一直以来都没有实行自由的货币兑换政策,证券市场也没有完全的开放,因此这就让A股市场没有直接面对来金融危机的冲击。尽管如此,这也不是值得乐观的事情,毕竟金融危机一直在不断的恶化,中国市场也会继续恶化,这就让部分投资者产生了怀疑的想法。投资的减少,就会直接阻碍宏观经济的发展。

3.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美国突发金融危机,最主要就是受其房地产泡沫经济的影响。如今美国的房地产业已经处于低迷状态,但是由于美国联邦储蓄不断大规模的救市,放松银根,这就导致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更多的国际资本开始源源不断的流向中国,加之外汇储备能力的加强,使得金融和经济领域的流动资金处于过剩状态。因此中国政府就必须不断的对房地产进行干预,作为金融危机的间接影响结果,我国的楼市目前的价格一直处于上升的状态,这对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最直接的打击。

4.对我国利率和汇率的影响

在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下,目前美元一直处于贬值状态,而这势必会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虽然人民币升值会对处理我国贸易不平衡问题有所帮助,也会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一直处于紧绷状态中的中美贸易冲突,但是如果美元一直下跌,人民不断升值就会对我国的经济,尤其实体经济造成冲击。除此之外,一旦美元持续贬值,也绝对会影响中国产品价格的涨跌,更会不断加剧我国的通货膨胀情况。此外,受国内通货膨胀的影响,就会直接加大我国企业融资的难度,直接导致部分企业倒闭。

三、宏观经济的应对措施

正确把控宏观经济调控的方向,采取果断有力的政策措施,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有预见性的、针对性和建设性的增强宏观调控的力度是我国政府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具体政策,其措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控制人民币升值速度,对金融体制进行有效的改革。人民币直接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产生影响,美元如果一直处于贬值状态,而其他国家的货币浮动不大,我国的进口价格就会大幅度的涨幅,这就会直接加剧通货膨胀,此外也会使我国现有的货币政策和调控的宏观手段无法抑制通货膨胀。如果人民币只对美元大幅升值,我国的很多企业势必面临倒闭,这也就直接加剧了我国人口的失业率大幅增长,自然实体经济也会无法正常发展。这也就要求国家对人民币的升值速度有所控制。此外对金融体制进行有效的改革主要是不断深化我国国有企业金融机构的改革、创新之路,积极发展多种体制的金融企业,使民间资本得到合法、健康的融资发展。宏观经济作用于金融机构的改革,可以有效的推动我国市场经济的改革,不断的完善人民币汇率机制的形成,平衡汇率,促进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2.放宽货币政策,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在宏观经济运行的过程中,不断增加政府支出,采取减税政策和税费改革措施会不断的优化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和金融调控结构。此外,积极的财政政策可以给资金的流通提供保证,也会对各行业的投资和就业形成链接,加强宏观调控的调控力度。放宽货币政策,宏观调控就会积极的投入到民生建设之中去,不断的改善人们生活环境,大力拉动内需,让受到金融危机影响的中小企业从外销转内销,找到合适自己的生存之路。

3.选择性的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金融危机之后,我国政府采取了积极的宏观调控手段,但是宏观调控应该是有选择性的进行。其最主要的任务是保持经济的平稳发展。我国从2008年开始实施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例如三次提高出口退税政策,采取积极的货币和财政政策,降低住房交易费等。但是,正确的宏观调控应该是在经济处于良好发展的状态下操控,而不是给经济的发展带来更大的冲击,以房地产为例,政府的宏观调控不仅没有使房价下跌,反而上涨,因此在实际的宏观调控中,政府必须有选择性的进行。

四、结束语

宏观调控是国民经济强有力的调控工具,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我国必须不断的深化与各国的贸易合作,共同抵制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不断的推动国际金融体制的改革和创新,为国际经济的复苏做出应有的贡献。为了避免通货膨胀,也要不断的拉动内需,保证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

参考文献:

[1]甄炳禧,透视美国次贷危机及对我国的启示[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11).

金融与宏观调控范文第5篇

上述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党和政府采取的一系列重大措施,离不开全国全市人民在危机中抢抓机遇,在困境中寻求突破,在竞争中赢得主动的共同努力。同时我认为,我们所以能战胜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关键的原因是党和国家,以及天津市政府为规避国际贸易风险而采取了宏观调控的经济政策。

一、为了规避国际贸易风险,必须实行宏观金融调控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由于国际经济失衡加剧,国际资本在利益驱动下利用扭曲的国家货币体系在全球范围内重新配置资本,导致区域性、甚至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爆发。发达国家出于自身政治、经济利益的考量,利用自己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强势地位,会运用各种打压方式,压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甚至不惜损伤发展中国家的根本利益,转嫁发达国家的困难和危机。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为了规避国际贸易风险,我国必须实行宏观金融调控,这主要是有以下几个原因。wWw.133229.COm

一是,从我国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来看,我国必须实行宏观金融调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从一个原本闭关锁国的计划经济时期转移到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已经进入了对外交流合作,特别是在一个大市场中进行商贸往来的环境。我们已经不能单单只根据国内的情况,仅仅着眼于从调整国内的宏观金融政策来促进经济发展,而要跳出中国看中国,放眼世界看中国,从全球经济发展中找准我们的位置,发挥我们的优势,实现我们的目标。

二是,从我国现行的经济体制来看,我国必须实行宏观金融调控。我国现行的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标志,我国已经全面实行市场经济制度,是一个新兴市场国家,已经从实质上置身于全球化经济发展之中,国内国际市场化的竞争态势主宰着我国的经济发展。

三是,从我国目前的经济实力来看,我国必须实行宏观金融调控。我国作为一个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发展是硬道理”,落后就会挨打,这已经在中国的历史上得到验证。世界金融危机是一个国内的经济发展与国外的经济大势紧密联系的全球化问题。在世界性的经济博弈中,实力的强弱,往往会决定竞争的胜败。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投资和债务方面处于弱势地位,不得不一次次吞下金融危机的苦果,是金融危机最大的受害者。发展中国家应对金融危机的挑战,必须讲究竞争艺术,具有战略性的应对举措,这就是实行对内与对外相协调的宏观金融调控。

四是,从国际政治斗争和经济霸权主义的情况来看,我国必须实行宏观金融调控。和平与发展是当今的时代主题,但是,国际政治的多极化、经济竞争的复杂化,使国际经济秩序很不规范,很不平等。这次国际金融危机首先爆发在美国,蔓延到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也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造成了强烈冲击。国际贸易既是合作、竞争,又是一场斗争。现实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受到大国操纵的,因而国际经济失衡会被进一步扭曲、加剧和放大。为了防止大国政治对我们的冲击,就必须实行宏观金融调控,并辅以必要的外交手段,应对大国贸易保护主义在金融贸易上对我们设置的重重障碍,实现贸易双方的互利共赢。

二、宏观金融调控政策需要进一步强化

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政府从中国经济的实际情况出发,实行了经济刺激计划,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进一步巩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效果。但是仍然存在着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矛盾突出,结构调整难度加大,财政金融领域潜在风险增加等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之所以说必须做好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的准备,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国际金融危机虽然已经向着趋于稳定的方向发展,但我们还不能说经济运行已经根本好转,复苏的根基还不牢固。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见性,提醒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要使得经济复苏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水平上,就要拿起宏观金融调控的武器,随时应对后金融危机时代可能出现的危机余波甚至狂澜再起。

第二,我国的经济发展还很脆弱。在一定程度上讲,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是对我们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的冲击,而调整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不是一个短期的过程,要作艰苦的努力。由于我国在经济体制、经济增长方式等方面还没有做到完全和国际经贸规则接轨,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方式滞后的矛盾依然突出。由于对国有资产的行政监管缺位,还有大量的不良资产、不良贷款、劣势企业干扰着经济发展。国内很大一部分经济增长和内需消费,还是在初始的、封闭的、粗放的状态下产生的,生产力水平不高,受国际因素的牵制不大。为了防止这些潜在危险的出现,需要进一步加强宏观金融调控政策。

第三,在宏观金融调控政策上存在着缺失和不足,需要完善和加强。比如对金融机构本身的管控乏力;对不良资产的监管和控制使用还不够有力;大量的财政投入与实际收益还不成比例,等等。再如,中国的外汇储备,目前已经达到数万亿美元。一方面说明我国在财富上的储备能力,而另一方面又说明一旦出现不可忽视的金融风险,面临的损失也将是巨大的,必须予以合理适度的控制。

在这样的情况下,宏观金融调控政策仍不能退出,而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后金融危机条件下宏观金融调控的对策

在后金融危机条件下,需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增加宏观金融调控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是,要积极加强国际合作。经济危机是世界性的,所以,要共同实施有效的全球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我们主张通过平等协商寻求国与国之间贸易上的互利共赢或者多边多赢。正是在这个前提下,我国积极参加了多次国际金融峰会,与世界一些主要国家的领导人研究探索应对金融危机的宏观经济政策,前不久又与“金砖国家”共同召开峰会,研讨经济的发展。今后,国家还会以负责任的姿态,继续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发展中宏观政策的制订和协调,用以推进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发展。

二是,着力解决国内区域经济失衡的矛盾。应对国际经济失衡最好的办法是克服自身的经济失衡。我国要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取胜,首先要解决好国内的问题。要在金融投入上支持沿海地区、农村地区、以及西部欠发达地区,支持节能环保、自主创新和高科技、高产能、低消耗、低污染的高端企业和实体经济率先发展。目前,我们许多企业的经营状况还没有根本好转,它们主要靠政策的支撑在艰难生存。对此,要实行优质企业市场准入、劣质企业依法退出市场机制,经过调整经营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建立能参与国际化竞争的新的高端企业集群。要抑制地方保护主义,逐渐打破垄断行业的陈旧体制和独霸地位,建立公平竞争机制。

三是,严格控制盲目投资,科学规范基本建设。回顾我国经济上的几次宏观调控,最大的难点都是因为基础设施规模过大,投资过多,超过了我们的能力。目前,各地方财政投资增长的冲动难以控制,许多地区甚至负债投资。大部分投资用于基本建设,在拉动内需方面成效并不显著。对此,要通过调整宏观金融政策,严加控制过热的基本建设投资规模,压缩楼市和股市泡沫。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把钱花在刀刃上。各级财政投入,要向促进扩大内需,拉动消费倾斜;向内生增长、自主创新、可持续发展的企业行业倾斜;向实施节能减排,提倡绿色环保,提高生态保护水平和经济发展质量倾斜;向社会保障、教育、“三农”、民生等关乎人民生活的领域倾斜。同时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努力保持收支平衡,并通过增强内外部约束力,有效防范经济犯罪,化解潜在的财政风险。

四是,加强对人民币汇率的合理调控。我国的货币及其汇率政策,是根据中国的国情来制定的,首先考虑的是中国的国情,中国人民的利益。我们在人民币汇率方面基本的原则,就是要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在国际金融危机期间,人民币汇率保持了基本稳定,对世界经济复苏起到了促进作用。我们要看到,作为国际流通货币,美元币值的不稳定,会出现国际贸易中的投机性攻击,由此会造成货币市场动荡乃至金融危机。对于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美元不论是升值还是贬值,强势经济体都可以利用这样的国际货币体系来转嫁金融危机和获取更多利润,而不承担过多的责任。因此我们主张自由贸易,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反对用强制的办法来迫使别国的汇率升值。要通过宏观调控,把人民币汇率控制在合理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