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群众安全感满意度

群众安全感满意度

群众安全感满意度

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范文第1篇

2015年,全省群众安全感较2010年提升10.14个百分点;对政法机关综合满意度较2010年提升9.57个百分点――“十二五”期间,贵州省政法部门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

“群众的意愿是平安建设的‘风向标’,群众的评价是平安建设的‘试金石’。”正如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所说,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每上升一个百分点,意味着贵州离“民主法治健全、人民幸福安康”的目标更近了一步,意味着贵州“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又增添了一份保障。

群众安全感从何来?

织牢社会治安“防控网”

1月20日,深夜,气温已接近0℃。

家住贵阳市解放路的陈阳芬走在回家的路上。沿途的商店都打烊了,街上也很少有行人,可她一点都不害怕:前方的警务值班室亮着灯,彻夜有人值守。

然而,十年前,就在同一条路上,她曾遭遇过飞车抢劫。“现在有了警务室,再晚回家也不怕。”

像陈阳芬一样,许多贵阳市民感受到了“安全”:街道上设有警务值班室,公交车站用大喇叭循环播放“安全提示”,时常会碰见民警巡逻,社区安装了防盗门或防盗网。

事实上,除了这些看得见的变化之外,1.86万名特巡警、16万个视频监控点、3000多个智能报警点、24小时网格化巡防布警机制、社会联防联控组织、“贵州公安警务多彩云”信息资源库……多项社会防控举措结成了一张严密的“网”,守护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平安不平安,首先看治安。近年来,贵州着重织牢街面巡逻防控网、技术视频监控网、城镇社区防控网、行业单位防控网、网络信息防控全网、农村治安防控网,投入大量警力、物力解决影响安全感的突出问题。

截至2015年11月底,全省命案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30.03%,降幅排名全国第一,抢劫、抢夺、盗窃案件同比分别下降49.4%、54.7%、9.8%。其中,贵阳市街面“两抢”发案数从2012年的日均28件下降到4件以下,“两严一降”(严打严防“两抢一盗”、降低刑事发案率)专项行动为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提供了样本。

防患于未然、治之于未乱。为了从源头上解决治安问题,贵州在“防”字上做足了功夫,创造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铜仁经验”、基层矛盾纠纷化解“余庆经验”、社区管理“贵阳经验”等“贵州样本”。特别是在运用大数据提升社会防控和应急体系能力水平方面,贵州先行一步,在公路防控体系建设、城中村智慧门牌管理、警务综合应用平台建设等方面率先作出探索。

以贵阳市云岩区改茶村为例。这个城中村曾常年是治安乱点、维稳难点。2015年初,云岩区公安分区在改茶村试点建立房屋、人口数据库,并开发了“智慧门牌”管理平台。

在大数据的帮助下,改茶村社区民警掌握了4130位常住居民、33695位暂住居民的详细信息,并形成了“及时上报、随时更新、共同监督”的群防机制。运行不到半年,“智慧门牌”就协助侦破案件7起,全村“两抢一盗”警情大幅度下降,治安情况明显好转。

注入法治建设“新动力”

建设平安贵州,平安为基,法治为魂。

作为法治贵州建设的主力军,全省政法部门从司法体制改革中汲取动力,在推动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上求进步。

“输了官司,赢了公正!”2015年11月,黔南州独山县农民莫某收到都匀市人民法院的判决书,发出这样的感慨。

因家里的土地被独山县经济技术开发区征收,征收价款达不到预期,莫某便到都匀市人民法院“讨公道”。按照行政案件异地集中管辖原则,都匀市法院受理了这个案件,被方的负责人也出庭应诉。

“‘民告官’最担心的是法院不会保持公正。”莫某表示,整个诉讼过程公开透明,法官说理充分、析法生动,被方也提供了充分的证据,“让我输得服气”。

这个案子适用的“行政案件异地集中管辖原则”,是贵州司法改革的一大成果。2015年5月起,贵州确定25个基层法院为集中管辖法院,实行跨行政区域管辖一审行政诉讼案件。由于司法审判区域与行政管理区域实现了相对分离,实行集中管辖后,审理中的不当干预明显减少,案件质效有所提高,推动各地出台规定督促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告官不见官”现象初步改观。

民之所忧,我之所思――2015年以来,贵州省共启动了由省委政法委作为第一牵头单位的96项改革任务,目前已完成84项,“以案定员”“法院立案登记制度”“检察院公益诉讼制度”“司法公开机制”等改革项目不仅创造了全国司法改革的“贵州经验”,而且大大提升了贵州政法机关的执法司法公信力,预防和减少了群众担心的执法不公、司法腐败等问题。

民之所思,我之所行――为了让群众共享司法改革的成果,2015年10月,贵州省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正式运行,并在省政府政务服务中心设立窗口,无偿提供法律咨询和援助。在全省设立了1300多个乡(镇)法律援助工作站,1.88万个村(居)法律援助联络点,以100%的覆盖率助推“法治贵州”建设,让法治的理念在人们的心中生根发芽。

“维护公正是政法机关的生命线。”贵州省委副书记、省委政法委书记谌贻琴表示,政法机关是老百姓平常打交道比较多的部门,是群众看党风政风的一面镜子。“如果不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执法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人民群众就不会相信政法机关,从而也不会相信党和政府。”

做好基层百姓“贴心人”

1月19日,在广州打工的杨兴兵(化名),骑着摩托行驶在兰海高速贵阳段,赶着回老家过年。

在进入一个隧道口时,由于右侧车道有散沙,摩托车打滑侧翻,他和后座上的妻子都摔在了车道中央。杨兴兵赶紧爬起来,发现后方停着一辆打着双闪的警车,而一辆大货车提前变道,绕过了他们。

原来,高速交警发现了这辆摩托车,跟在后面一路护航。“要不是交警保护我们,怕是不能平安回家了。”杨兴兵说。

与此同时,一则“贵州交警太有爱”的微博获得万余网友点赞、转发。照片记录了一位名叫吴彪的交警,让两位盲人拉着自己的衣服,将他们送到了目的地。

这样暖心的事例还有很多。春节期间仍不忘为村民调解纠纷的黎平法院法官吴远芳、执着反贪20年的检察官谭虎、为援助对象来回奔波的司法工作者韩祥、深入虎穴缉毒追凶的警官付杰、不顾自身安危救治病人的狱医钱利丹……他们为建设“平安贵州”倾尽全力,无论冬夏、不分日夜地奋斗在一线。

“忠字当头、实字为先、严字强基、廉字正己”。贵州打造了一支忠诚可靠、执法为民、务实进取、公正廉洁的政法队伍,专业素质不断提升、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这支队伍,既是群众的“贴心人”,更是平安的“守护者”。

各级政法部门积极回应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努力创新和落实各项便民利民措施,努力为各类市场主体和公民办事办证提供更宽松、更便捷、更优质、更高效的服务:

贵州交警利用大数据云平台支撑防控体系建设,推出“贵州交警”APP,可以一站式处理违章、查询路况、进行安全教育等,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路”。

贵州省司法厅推出的“调解大篷车”开进了70多个乡镇,有效化解矛盾100余起,调解成功率超过98%,调解履约率达到100%。

贵州省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编制了全国首部戒毒工作规范《戒毒人员戒治操典》,并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多名戒毒人员摆脱毒瘾、重塑生活的信心。

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范文第2篇

一、依法规范履行检察职能,以公平正义提升满意度。依法打击危害民生民利犯罪,严惩严重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切实维护规范有序的市场秩序。严厉打击黑恶势力犯罪、严重暴力犯罪、多发性侵财犯罪、涉众型经济犯罪和涉农职务犯罪,始终保持对严重刑事犯罪的高压态势,努力做到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的有机统一。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重点地区的治理和防范、刑释人员帮教、青少年犯罪预防、禁毒等各项工作。充分发挥检察建议的作用,积极向县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加大监督力度,保护弱势群众合法权益,有效预防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在审查批捕、起诉过程中,严把事实关、证据关,提升案件质量。对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和不捕、不诉案件,一律经检委会讨论决定,确保了案件公平公正处理。

二、不断强化自身监督制约,以清正廉洁提升满意度。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开展以案为镜警示教育,严肃检风检纪,严格办案纪律,落实“一案三卡”制度,强化案件质量监督,以良好的形象提高群众满意度。每年“两会”期间派检察官到分组讨论会场,认真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人民群众的建议和意见,针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审议检察工作报告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吸收采纳,并认真梳理意见,采取有效措施整改,将整改落实措施以书面信函的方式回复给每一位人大代表,诚恳接受人大代表对检察工作的监督,塑造了“阳光检察”的公信形象。

三、切实加强检察队伍建设,以良好形象提升满意度。扎实开展各项专项教育活动,以开展 “科学发展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两学一做”等专项教育活动为契机,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先后召开了10余场征求意见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300余份,广泛收集社会各界群众意见和建议30余条,并进行分工整改,及时给予回访答复。坚持业务、队伍两手抓,在检察队伍的满意度上下功夫。实行一对一传帮带,指导新进人员尽快熟悉办案流程,掌握岗位技能。同时,还通过加强学习培训工作,选派业务骨干参加国家检察官学院和省市检察机关组织的各种培训,积极开展岗位练兵、疑难案件评析,引导干警转变执法理念,使“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宗旨贯穿于执法办案的每一个环节,用规范的办案行为取信于民。

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范文第3篇

坚持民意导向 打造民生警务

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是衡量和检验公安工作的根本标准,涵盖了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的主要绩效,反映着新形势下人民群众对社会平安、公平正义和公共服务的新期待、新要求。近年来,我市公安机关始终坚持民意导向,全力打造民生警务,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前列,但影响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的因素还大量存在,亟待研究解决。

一、去年以来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的主要做法

去年以来,全市公安机关牢牢把握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的总要求,把“四个满意”(让人民群众满意、党委政府满意、上级机关满意、公安民警满意)作为最高追求,主动服务第一要务,忠实履行第一责任,全市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治安秩序持续平稳,公安队伍形象明显提升。市公安局在2013年全省公安机关目标责任考核和公安重点工作考核中均名列第一,取得了我市公安历史上最好成绩。

一是维稳工作措施硬。紧紧围绕全国“两会”、“6.4”、“7.5”等敏感节点,共搜集情报信息1490条,排查化解矛盾纠纷3964件,接待处理群众来信来访628件次,成功举行了全市公安机关反恐处突集结演练,圆满完成了总理来安视察、“双节”、“两会”、龙舟节等重大安保任务,受到了省公安厅和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评价。全市未发生重大,未发生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案事件,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

二是严打工作力度大。先后开展了“打盗抢保民安”、“破小案暖民心”、“秦安”、打击食品违法犯罪等一系列集群战役、重点会战、专项整治,成功破获了汉滨“3.2”涉嫌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汉滨“1.25”、“2.21”、“9.12”、“11.9”特大贩毒案、汉阴“6.20”特大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毒豆芽)系列案、紫阳系列QQ诈骗案、旬阳“6.21”特大跨省制售假烟网络案、岚皋张海波特大生产销售假种子案、平利系列盗窃案等一大批重特大案件,公安部副部长黄明和省市主要领导先后作出重要批示。全年共破获刑事案件3916起,同比上升46.6%;逮捕943人,同比上升6%;命案侦破率连续三年达100%。

三是治安整治效果好。先后组织开展了治安混乱地区整治、打击“黄赌毒”、“治爆缉枪”、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旅游治安秩序整治、打击“医闹”维护正常医疗秩序等专项整治行动,全年共整治社会治安混乱地区14处、治安乱点及突出问题269个;查处治安案件8481起,同比上升4.3%;行政拘留5634人,同比上升8.9%。针对安康中心城区电子游戏厅问题,先后组织开展两次集中整治行动,共关闭游戏机经营场所63家,现场砸毁游戏机381台,收缴游戏机299台、游戏机主板204块,城区电子游戏厅问题得到有效治理。

四是防控网络织得密。全市共建设视频监控47376个、视频监控平台116个,整合图像资源2251路;建成公安检查站32个,组建巡特警大队12个、派出所巡警中队132个、专职巡防队伍2246人,9个县在城区推行巡逻GPS管理系统,建立了社区、派出所、巡警、公安检查站、交警“五级巡防”机制,全市初步形成了空中有监控、地面有巡警、出城有卡口、点线面互动、巡卡查并举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格局。杜航伟厅长称赞“安康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应用走在全省前列”。

五是安全监管抓得实。深入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建立起宣传教育、隐患治理、事故预防、违法行为整治“四位一体”的公共安全监管长效机制。高交支队创新推行“122”路警联合执法执勤模式,得到省委、省政府及省公安厅领导的充分肯定,省公安厅、交通厅联合在我市召开现场会全省推广。全年未发生重大交通、火灾事故,未发生危爆物品安全事故,未发生群死群伤治安事故。

六是规范执法亮点多。在全省率先提出创建市级全国执法示范公安局的奋斗目标。共建成办案中心10个、执法办案场所124个、涉案财物保管场所154个,办案区安装高清监控探头238个、录音录像设备67套,成为全省执法场所规范化改造的标杆。强制推行网上执法办案,执法信息化应用走在全省前列。在全省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达标验收中,安康总成绩全省第一。省公安厅在汉阴召开了全省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现场座谈会,全面推广安康公安规范执法的经验做法。市公安局被评为“全省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先进集体”,连续四年被授予“全省公安机关执法质量考评工作优胜单位”,被确定为“全市依法行政示范单位”,被推荐为“全省‘六五’普法先进单位”。

七是公安队伍面貌好。精心组织开展“大学法、大培训、大练兵”活动,成功举行了全市公安机关“三大活动”汇报演练,共举办业务培训170期,培训民警16000余人次。 郭青书记对公安机关“三大活动”给予充分肯定。扎实开展队伍纪律作风集中教育整顿活动,出台《安康市公安局党委关于改进工作作风的十项规定》等制度规范44项。市公安局在全市狠刹“五股歪风”推进会上作了经验介绍。《人民日报》、《人民公安报》、《陕西日报》等中省主流媒体对我市公安队伍建设进行了宣传报导,树立了公安队伍良好形象。

二、当前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的主要因素

尽管当前全市社会治安大局总体平稳,公安队伍整体形象不断提升,但仍存在不少影响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的因素,主要表现在:

一是侵财类案件易发高发。在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诱发犯罪的因素增多,刑事犯罪处于高发期,特别是“两抢一盗一骗”侵财案件居高不下。2013年全市侵财案件发案占到刑事立案总数的76%,成为影响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的主要因素。

二是破案追赃率有待提高。2013年,全市公安机关刑事案件破案率为70%,其中命案破案率达100%,但侵财类案件破案率仅为42.1%,侵财案件破案率和赃款赃物追缴率相对较低,部分受害者的财产损失得不到挽回,降低了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三是“黄赌毒”现象时有发生。虽经公安机关严打整治,但部分宾馆、洗浴、发廊等场所“黄赌毒”问题依然存在,滋生这些问题的土壤难以彻底铲除,人民群众对此深恶痛绝。

四是治安防控相对薄弱。少数地方街面见警率、民警管事率低,治安防控体系实战效能发挥不够好,致使一些可防性案件防不住,尤其是涉及群众利益的“小案”发案压不下来。

五是执法水平尚有差距。少数民警不能主动适应社会法治建设的新要求,在执法理念、态度、言行、方式上与规范、文明、公正执法的要求还有差距,生硬执法、机械执法、随意执法还时有发生,少数单位出警慢,有的案件久拖不决,人民群众有意见。

六是群众工作有待加强。少数民警宗旨意识不强,深入群众不够,联系群众不多,发动群众不力,导致群众对公安机关缺乏理解、信任和支持。一些窗口单位衙门作风犹存,冷硬横推、办事拖拉等问题依然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群众的感情。

从客观方面看,公安机关面临的执法环境更加复杂,人民群众对公安执法的监督力度日益加大,人民群众从信赖角度出发希望公安“包打天下”,什么事都找公安机关,期望值非常高,但由于警力严重不足,非警务活动多,工作任务重,执法办案、管理服务水平与群众要求还有差距,导致群众不理解、不满意,直接影响了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此外,新闻舆论和网络新媒体对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的影响力越来越大。部分新闻媒体和网络媒体为吸引观众眼球,大肆渲染犯罪细节,极力夸大公安民警执法瑕疵。一起普通的案件、一个细微的执法过错,经过媒体和网络的渲染加工,就变成一件影响恶劣的案事件,使公安民警在维护社会稳定中付出的艰辛努力被消解。

三、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的措施对策

今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全市公安机关将牢牢把握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良好契机,紧紧围绕争创全国综治优秀市、争当“全省先进、陕南一流”两大目标,切实增强“四种思维”(底线思维、换位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以推行“模式”(主动型维稳工作模式、合成型打击整治模式、立体型动态防控模式、常态型推动发展模式、精细型执法执勤模式、实战型信息警务模式、创新型社会治理模式、职业型警队管理模式)为抓手,以打造“八个区”(维稳处突的放心区、严打整治的示范区、群众认可的安全区、基层基础的领先区、规范执法的样板区、科技应用的创新区、为民服务的模范区、队伍建设的标杆区)为载体,以深化“五个能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能力、规范执法执勤能力、信息化应用能力、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和舆论社情引导应对能力)建设为保障,以追求“四个满意”(让人民群众满意、党委政府满意、上级机关满意、公安民警满意)为标准,继续加大打击、整治、防范、管理、服务、宣传力度,深入推进“平安安康”建设,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努力为全面深化改革、建设美丽富裕新安康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一)坚持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在提升防范水平、降低发案率上下功夫。“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是公安工作的不懈追求,也是人民群众的强烈呼声。要把抓防范、降发案作为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的最根本举措。一要化解矛盾抓源头。坚持源头控制、抓早抓小,积极借鉴“枫桥经验”,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和事项大排查、大调处专项行动,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努力实现“大事不出镇、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二要整合资源抓防范。把社会面防范、城乡社区防范、重点人员防范作为重点,全面整合人防、物防、技防资源,完善制度机制,着力构建群防管区、派出所管片、巡警管面、检查站管点、交警管线的网格化“五级巡防体系”,全力打造三防一体、无缝对接的社会面防控网;坚持走治安防范社会化、市场化之路,大力推广治安防范市场化运作新模式,形成街面有红袖章、社区有巡防队、院落有护楼员的社区防范控制格局;全面整合各职能部门力量,全力打造部门联动、联管联控的重点人员防控网,坚决防止漏管失控、危害社会。三要民意主导抓整治。始终坚持老百姓反映什么治安问题突出就集中整治什么治安问题,深入开展治安混乱地区整治、行业场所“黄赌毒”专项整治、吸毒人员收戒、“缉枪治爆”、校园、医院及周边治安整治等整治行动,全面推行领导包抓、挂牌督办、评价验收、跟踪问责等措施,严格落实公安局长、派出所长“属地管理”责任,建立常态化整治机制,真正解决突出治安问题。四要丰富载体抓宣传。在综合利用电视电台、报刊杂志、门户网站、微博微信等媒介加强治安防范宣传的同时,要组织民警深入社区、深入村组、深入企业,采取上法制课、发放宣传单、悬挂治安防范标语等多种方式,开展以“防抢防盗防诈骗、防火防毒防事故”为核心的“互动式”、“立体式”宣传,向群众传授防抢、防盗、防骗技能,不断提高群众自我防范意识。

(二)坚持把群众要求作为第一责任,在提升破案率、减少群众损失上下功夫。“群众看公安,关键看破案”。要把“重拳打击、以打保安”作为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的最有力举措,在全市组织开展 “2014秦剑行动”,并作为贯穿全年工作 的一条主线,更快地破大案、更多地破小案、更准地办好案、更好地控发案。一是要坚持有案必查。坚持从解决群众最关心的社会治安热点问题出发,强化“大案要破,小案也要破”的责任意识,凡群众报警案件,无论案件大小、性质轻重,都要“有案件必出警、有现场必勘查、有线索必追查”,最大限度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二是要突出打击重点。把群众深恶痛绝的严重暴力犯罪和黑恶势力犯罪、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多发财犯罪、涉及民生领域的食品药品犯罪、涉众型经济犯罪、黄赌毒等犯罪作为打击重点,坚持露头就打、追着打、挖着打,做到打得准、打得狠、打得快、打得稳,不断提升打击犯罪的针对性、实效性。三是要狠抓小案侦破。把打击影响群众切身利益、主导全市刑事发案走势的“两抢一盗一骗”多发财犯罪作为保障民生的大事来抓,把入室盗窃、盗窃摩托车、扒窃、街头两抢等多发易发犯罪作为打击的重中之重,完善考核机制,落实破案责任,用足侦控手段,不断提升侵财案件破案率,切实把侵财犯罪高发的势头压下去。四是要加强追逃追赃。加大逃犯追捕力度,破获一批积案。加大对赃款、赃物的追缴力度,及时返还被盗抢财物,全力做到案件破获、赃物追回、群众满意。

(三)坚持把群众期盼作为第一目标,在严格安全监管、降压安全事故上下功夫。平安是福。少发事故、少死人、少伤人是最大的民生。要把加强公共安全监管作为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的最有效举措,坚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深入推进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建立完善常态化、精细化公共安全监管机制。一是隐患排查要动真。对消防、交通、治安、重点要害单位等方面的安全隐患,定期组织开展拉网式、全方位大排查,切实把各类影响公共安全的问题摸清、漏洞找准、隐患查实。二是整改工作要过硬。对排查出>文秘站:消防、交通、治安等重大隐患,依法用足拘留、传唤、关停、查封等强制手段,坚决依法从严从快查处。四是管理模式要创新。进一步深化高速公路“122” 交警、路政联勤联动机制,将“122”模式延伸到国省道、乡村道路,把乡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打造成全省新亮点。创新消防安全管理,大力推行消防安全“网格化”、“户籍化”管理。充分借助信息化手段,建立危险物品流向全程监控机制。坚决杜绝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有效预防和减少一般事故,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

(四)坚持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在规范执法行为、提升执法公信力上下功夫。公安机关的基本活动是执法活动,公安民警的基本行为是执法行为,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的不满意主要是对公安执法行为的不满意。要把提升公安执法公信力作为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的最主要举措,以创建全国市级执法示范公安局为载体,继续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一是要深化法治理念教育。引导民警牢固树立法治思维,坚定法治信仰,强化执法良知。同时,积极向社会宣传涉及公安工作的法律法规,使警民在“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上达成共识,创造有利于严格公正执法的社会环境。二是要提升民警执法能力。深化“大学法、大培训、大练兵”活动,建立健全长效培训机制,引导民警学法懂法、依法执法,不断提升民警执法办案能力和水平。三是要切实加强执法管理。继续抓好执法办案场所升级改造和使用管理。深化执法办案信息系统应用,强制推行执法过程全网操作。从110接处警、受案立案等执法源头抓起,健全执法办案工作规范,让执法权在制度的笼子里运行。四是要全面推行“阳光执法”。在互联网门户网站建立执法公开信息平台,开通案件查询系统,最大限度向群众公开执法依据、执法程序、执法进度、执法结果,让当事人随时随地能够查询案件承办人及案件进展情况,真正把执法活动置于群众监督之下,让执法权在阳光下运行。五是要整治执法突出问题。严格落实民警执法岗位责任制、案件质量终身负责制和冤假错案责任追究制。深入开展执法质量考评,开展“执法安全零事故、执法办案零过错、执法执勤零违纪、有责投诉零发生”争创活动,坚决杜绝执法态度生硬、方法简单、方式粗暴及对群众报警求助置之不理等执法不作为、乱作为问题发生。

(五)坚持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选择,在擦亮公安窗口、真情服务群众上下功夫。为民服务是公安工作的本质特征。110、户政、车管、出入境等窗口单位联系民生最紧密,服务群众最直接,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的评价与信任。一是要强化为民服务理念。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切实增强服务意识、强化职业责任,坚决杜绝“冷硬横推”和“四难”现象,使为民服务成为公安民警的自觉行动。二是要大力推进简政放权。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契机,对现有审批事项进行全面清理,依法能取消的一律取消,能下放的一律下放,确需保留的要简化程序、缩短时限、提高效率,做到该管的要管好,不该管的要放手。三是要兑现便民利民措施。认真落实省公安厅便民利民8类50项措施,同时紧密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再研究出台一批便民利民新举措,让群众感到公安机关管理更人性、服务更贴心、办事更便利。四是要创新管理服务方式。全面推行“一窗式”统一受理、“一站式”高效服务、“保姆式”亲情服务,大力推广限时办理、预约办理、上门办理和微笑服务、错时服务等人性化措施,设置意见箱和意见薄,安装服务评价器,配备纸张笔墨、凳椅雨具、饮水用具等便民物品,为群众营造温馨的办事环境。同时,依托公安微博、QQ群,打造网上派出所、网上警务室、网上公安,推行网上咨询、网上查询、网上受理、网上审批,让数据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腿。

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范文第4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以和谐平安建设为主线,以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为着力点,以群众满意为目标,强化打击,防范、治理等措施全面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全乡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

二、总体目标

实现全乡社会治安形势明显好转,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明显提高,确保我乡在县综合治理测评中排位前列,努力争创公众安全感满意乡。

三、工作任务

(一)加大宣传力度,围绕“八个一”活动,提高群众知晓率,要把宣传发动群众工作贯穿于活动的始终,重点围绕“八个一”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营造“是我家、平安靠大家、全民参与、共创平安乡”的浓厚氛围①是召开一次村民座谈会,积极宣传公众安全感和综合治理的法律,法规,并认真梳理群众诉求,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②是举办一次法制宣讲会,结合本地实际,教育引导群众知法、懂法,自觉遵守法律、法规。③是搞好一次问卷调查,上门入户组织群众填写调查问卷。④是转送县委、政法委、县综治的一封公开信。⑤是开展一次治安及生产安全隐患的排查活动,按照乡五月四日下午会议精神统一要求,积极排查矛盾纠纷和治安乱点问题。⑥解决实际问题⑦是各村写好1—2条永久性宣传标语⑧深交一批农民朋友兄弟。要求乡村干部走进农户,走进社区,宣传好党的政策、法律、综治知识,密切干群关系。实行驻村乡干部及支部书记包行政村,村干部包片包户,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确保“方案”落到实际,确保我乡群众对开展创建平安和谐发展活动的晓知率达到百分之一百。

(二)加大打击力度,实行“打防治”并举,提高群众满意率,一是深入开展严打斗争。重点打击各类危害农村经济发展,损农民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乡派出所特别对“两抢一盗”和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村霸、乡霸、路霸及因交通事故造成死亡者家属停尸闹丧,中断交通恶势力犯罪及侵害性犯罪,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二是健全各村治保组织体系,坚持人防为主,群众共防结合。乡政府成立6—10人巡防队,各村以自然村为单位也要成立3—4人义务护村队,(名单报乡综治办备案)重点在夜间进行巡逻,做到自防不被盗,自治保平安。三认真开展“两个集中排查”和专项整治活动工作。针对治安乱点和矛盾纠纷隐患各村要经常性开展排查,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当地,化解在萌芽状态。营造和谐平安的社会治安环境,提高群众的满意率。

四、工作步骤

第一阶段:动员部署(月日—月日)

召开乡村干部,乡直各单位负责人会议,进行统一安排部署,召开乡村干部,乡直各单位负责人会议,进行统一安排部署,要求各村、各单位全面动员,并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研究具体的贯彻落实意见及办法。

第二阶段:集中攻坚(月日—月日)

在动员部署的基础上突出工作重点,全面做好以下工作:

1、全面完成“方案”活动(其中问卷调查月份、11月份各进行一次);

2、针对问卷调查梳理出来的问题开展集中专项整改。

3、督促公安机关侦破一批严重影响公众安全感的案件,公之于众,振奋人心(月—7月);

4、组织好专项排查,专项整治(月—11月);

5、落实群众防治措施(月);

6、乡综治委组织开展模拟测评,掌握情况(6月上旬和11月上旬进行)。

第三阶段:巩固提高阶段(11月—12月)

对活动开展的情况进行研究,总结回顾,巩固成果,建立社会治安治理长效机制,并进行评比奖征。

五、保障措施

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范文第5篇

一、总体情况

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街道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平安建设工作的总体安排和部署,取得了良好成效,促进了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

二、加强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制

我街道严格按照“党政一把手是单位社会管理综合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的要求,认真落实好安全防范工作领导责任制,成立了以党工委书记为组长,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党工委副书记为副组长,党工委成员、各办所中心负责人、社区书记、派出所、司法所为成员的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学习法律法规和上级综治委关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方面的规定和文件,不定期开展督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和纠正,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年终考核,最大限度地调动干部职工参与综治防范工作的积极性。

三、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工作重点

按照上级安排部署,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以社会治安、公共安全防控到位、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到位、网格化服务管理到位、重点人群服务管理到位、综治平安建设宣传教育到位作为重点,确定了本街道的责任目标及工作重点。

一是牢固树立安定稳定的主体意识,认真履行好职责,积极参加平安社区创建工作;

二是健全、完善各类工作制度,做到各项工作有章可循,违章必究;

三是及时化解不安定因素或内部矛盾,无发生因本街道调处不及时、不到位而引发的越级上访和群体性事件;

四是干部职工无发生违法违纪案件、无刑事案件、无参加邪教组织等各类非法组织活动、无受治安拘留以上处罚行为;

五是本街道无发生黄、毒、赌案件,无发生火灾、交通安全事故,无出现集体上访、无发生其它影响社会安定稳定事情;

六是本单位本年度内无“大事”、“中事”发生;

围绕上述工作重点,舞凤街道积极开展工作,本年度未发生本单位人员违规违纪案件和不良情况。

四、积极进行综治宣传学习活动,不断强化综治工作

为了有效地抓好此项工作,我街道认真进行了干部职工综治宣传教育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贯彻工作,利用集中学习时间,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有关法律法规,传达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平安建设等有关文件精神,宣传综治和平安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提高了全体干部职工的政治素质、法律意识和对综治工作的认识,通过积极组织学习宣传学习活动,调动了每个人的积极性,增强了全体人员的责任感,做到群防群治。

一是积极参与综治宣传日活动,利用宣传栏等形式,以“增强法治观念、深化平安创建,提高铁路护路安全意识,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为重点,向群众宣传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二是为切实提高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扎实推动平安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有效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工作,舞凤辖区和谐稳定,无重大事故,无群体上访事件。

三是我街道积极开展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工作,全体干部职工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把此项工作铭记于心,坚决举报与制止一切破坏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行为,以身作则,为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贡献自身的力量。以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专题会议为契机,转变工作作风,强化各项措施,扎实开展工作,加强督导检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来提高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