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汉语启蒙教学

汉语启蒙教学

汉语启蒙教学

汉语启蒙教学范文第1篇

一、养成良好习惯,塑造优秀榜样

教师在语文课堂上是影响学生最直接的主体,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会被小学生模仿,小学生启蒙阶段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教师的行为具有一定的榜样作用,因此,教师要懂得运用学生善于模仿的特点,正确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写字的时候应该牢记正确的写字姿势,看书时应该把握眼睛与书本的正确距离,完成作业时应该独立自主等等习惯,小学低段的学生在启蒙阶段尤其要把握正确的学习方式,一旦他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他们今后的学习,教师一定要仔细耐心地加以指导。

二、加强培养学生识字写字的能力

小学低段的学生在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和辨识能力方面都不太成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时候,对于基础的识字写字需要教师正确的指导,在识字的时候要先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他们的角度出发,让学生自主积极识字;小学生在写字方面开始存在一定的难度,他们对汉字的理解能力还不成熟,教师一定要多加指导,教他们简单易懂的写字方式,适当地结合学生的生活加以描述,让学生对原本陌生的汉字化解成生活中的某个单词。比如“木”字就是学校校园里的树木,而“森”就是好几十个校园里的树木加起来那么多,这样树木的海洋就被叫做“森”,用这样简单易懂的解释方式不仅让学生分辨出这两个汉字的不同,更加加深了他们对汉字的理解。在识字的过程中,用正确的书写方式告诉学生这两个字的不一样,学生对写字也没有了恐惧感,反而激发了他们学习写字的兴趣,提升他们对汉字的识字写字的能力。

三、提高学生阅读与交流的能力

汉语启蒙教学范文第2篇

一、在初中政治概念教学中渗透易混淆汉语词组的辨析教育

由于对汉语的接触较少,西藏地区学生对汉语的理解能力相对来说较差;而初中政治中的概念又具有较强的抽象特征,需要学习者对其形成足够深刻的认识与理解,这就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政治学习的过程中经常混淆一些专业概念,如:权利与权力、公民与人民等等。

鉴于此情况,我在进行初中政治概念教学的过程中就会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易混淆汉字、词组的辨析教育。仅以“公民”与“人民”的教学实践为例,我是如此进行教学的:

“公民”指凡是具有一国国籍,并依据宪法或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人民”,即是“人”与“民”的结合,“人”代表这个集合必须首先是人类,“民”则表示享有民主权利与义务,同时又坚决拥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积极劳动群众。

因此,从字面比较而言,公民更加偏向于法律层面,强调社会个体,如,公民权利、公民义务等;而人民则具有较深的政治内涵,凸显群体,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等。但“公民”与“人民”之间又有着一定的联系:公民的范围较大,既包括全体人民,也包括被专政的对象,人民属于公民的大范畴之内。

这样一来,借助对汉字、词语的解析,学生不仅明白了“公民”与“人民”这两个概念的联系,又明确了它们的具体区别,在轻松习得一定汉语知识的同时,实现了对“公民”与“人民”的更好

理解。

二、在初中政治教学中融入启蒙性质国学经典的汉语教育

以《弟子规》《三字经》等为代表的启蒙性质的国学经典语言简洁、内容通俗易懂,是汉语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在初中政治教学中融入启蒙性质国学经典的汉语教育既符合西藏地区初中学生汉语知识水平较为薄弱的实际情况,同时又与初中思想政治新课标所指出的“促进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课程性质形成了完美的契合与统一。

汉语启蒙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蒙班 语文教师 情景教学

面对新的社会环境,我国的教育制度进行了新的调整,教育改革要求小学生的教学模式得到改善,小学蒙班语文课堂中采用情景教学方法体现了我国教育改革的目的和意义。所谓的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指如何给学生营造一个问题氛围,让学生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对汉语文问题进行探索,最终掌握相关的汉语文知识。我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那么,究竟如何在小学蒙班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怎样上好小学蒙班汉语文课。

一、运用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方法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那样死板机械,无法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无法实现课堂上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无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不利于现代教育教学的发展。情景式教学方法的优势就在于课堂上老师带领学生创造合适的情境,根据所学的知识联系现实生活,把学生引入到生动的活动场景中,学生们通过对情景的感知和认识、通过相互的交流和讨论,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从而实现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在当下新课程不断改革的背景下,小学生的语文课堂教学应大力推广情景教学模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问题情境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熟识。但是遗憾的是,很多语文教师在如何创设问题情境这个问题上还显得一知半解。基于此种情况,本文主要针对如何在小学蒙班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展开论述,希望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情景教学方法的具体步骤。采用情景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汉语文课堂的教学活动,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是让学生在阅读汉语文题材的同时渗透情景教学:教师通过创设一种情景,把语言和场景结合起来,让学生进行句子或者短文段落的学习训练。第二、作文教学过程中运用,老师创设一种情景或者景象,让学生身临其境,学生通过思考和想象,激发了多种情感的体验,燃烧同学们的写作热情,从而提升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第三、在语文课堂上的应用,通过音乐、图片等不同的手段,把学生的思维引入到场景中,通过感受从而触动学生的情感。第四是综合运用以上三个步骤达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2)情景教学方法的作用?。首先,情景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情景教学方法的特点是利用各种道具创造一种真实环境,通过音乐等道具的采用能够生动的表现现实生活,给人们以启发和享受,触动人的心灵,情景教学方法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真实生活,从而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加深了学生们的审美意识,让学生更亲近现实生活。在语文课堂上老师通过模拟真实的场景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的状况,然后通过教学进行对比,学生很快的理解和掌握了语文知识,提高了教学的水平和效率。

二、转变教师观念、注重教材的选择

新课程的改革对小学蒙班语文课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蒙班语文教学不再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而是强调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教师要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小学生理解语文知识,加深记忆,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要认真钻研教学内容,做好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扩大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汉语文知识。

在蒙古族汉语教学中存在着轻课标、普遍模仿或照搬了汉语母语教学的路子、教学没有体现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规律、造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学生学习的特点和规律脱节、注重语言知识和文学知识的讲授,忽略了汉语实践能力的培养、汉语教材选文跟不上时代、选文的数量较多,题材、体裁不够丰富、选文在具体的教学中未能体现出适应性和选择性等一系列问题,成为影响提高蒙古族汉语教学质量的瓶颈。据此,通过《全日制中小学民族汉语课程标准(试行)》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两个课标进行系统的比较,来明确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应当体现出自己的教学特点和规律,一线教师应当认真学习《汉语课标》,提高对《汉语课标》指导性的重视度,依据课标要求以培养汉语能力为重点目标。在课标理论下,通过适用于蒙古族学生的小学汉语教材以及人教版普通语文初中教材选文体系的比较,分析汉语教材选文的优点以及纰漏,汉语编写者也依据课标教科书编写要求认真选取材料,根据内蒙古蒙古族学生的实际特点,汉语教材应当有一定的针对性,教材选文既要符合城镇蒙古族W生的学习需求,也要充分考虑农牧区地区学生的实际水平,更要充分体现出第二语言教学的规律和特点。

三、交还课堂主动权,让学生当老师

汉语启蒙教学范文第4篇

一、通过动作表情对幼儿进行英语启蒙教育

首先,在幼儿英语启蒙教育中,通过动作为英语学习增添一丝亮色和活力。例如,学单词hop,jump,skip时,通过动作把三个单词表现出来,不用多加解释,只要做单脚跳的动作,孩子们就会说出:hop hop hop,做双脚跳的动作,得到他们的快速响应:jump jump jump,做向前跳的动作,孩子们会大声地喊:skip skip skip。通过这种动作达到相互交流、表现,使幼儿在直观轻松的环境中进行学习认知,有利于幼儿的学习与掌握。

其次,在幼儿英语启蒙教育实践中,手势语言对于增强启蒙教育效果不可低估。手势语言能以各种不同形态的造型,通过描摹事物的复杂状态,向幼儿传递我们潜在的心声,从而显露出我们心灵深处的情感体验。因此,我们要充分合理地运用手势语言进行英语启蒙教育。例如,我们可以用手心向上表示“stand up”,向下表示“sit down”等等。

此外,我们的眼睛也可以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例如,在幼儿英语启蒙教育中我们可以有意识的让门敞开着,然后向眼睛望望门,对幼儿启发说“Please close the door.”幼儿明白后,走过去把门关上,我们再肯定地点点头,“Thank you.”得到了这样的赞许。孩子心里会乐滋滋的。以这个过程中,一个眼神不仅让孩子读懂了我们的意思,同时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句子“Please close the door.”英语启蒙教育中,我们的目光不仅可以沟通我们与幼儿之间的心灵,达到情感的双向交流,而且有助于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因此平时应把目光放在幼儿身上,观察幼儿的一举一动和心理状态,相应地调整自己的行为。这样就能收到很好的启蒙教育效果。

最后,在幼儿英语启蒙教育中,我们蕴含丰富信息的面孔常常是幼儿关注的目标,我们的面部表情直接对幼儿产生心理影响。因此在幼儿英语启蒙教育中,我们应努力做到微笑中露热情、严肃中显慈祥,告诉孩子们“We are happy. ”给幼儿以轻松自如,在这样的气氛下,我们传递的信息就易于被孩子们接受和理解,就能更好地实现启蒙教育目标。

二、通过肢体语言激发幼儿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在幼儿英语启蒙教育中,我们可以通过肢体语言激发幼儿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幼儿有效的英语学习是在认知发展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发生的,同时还受到情感动机的影响。那么在启蒙教育中如何把幼儿参与学习的热情激发出来,将幼儿主动获取英语信息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呢?我们发现除了要使用各种各样的教学辅助手段,进行丰富有趣的活动情境创设外,更需要我们用灿烂的笑容、热情的语调、高昂的情绪、丰富的肢体语言自始至终的感染每个幼儿。这样可以使他们做出积极的回应。此外,我们可以将儿歌、歌曲、对话、单词等。通过配上形象、夸张、生动、有趣的动作,将这些静态的英语知识转化成为幼儿可以更容易理解的动作语言、身体语言、表情语言等动态语言,从而达到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互动氛围中学习语言的目的。比如,在幼儿学习英语数字1-10时,我们可以选择那首琅琅上口的歌曲《数字早操》:One和Two起来点点头,Three和Four起来晃晃脑,Five踢踢腿,Six弯弯腰,Seven、Eight蹦蹦跳,Nine和Ten总爱睡懒觉。这样枯燥的单词学习变的更加形象生动了,还进一步加深了幼儿的印象。幼儿在边唱边跳的过程很快记住了这十个英语单词。之后,再请幼儿仔细聆听CD,让幼儿边听边随着CD的节奏进行肢体律动。

三、用肢体语言去进行纠错

汉语启蒙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蒙古文古籍;官方出版;寺院印刷;私人刻书

蒙古文古籍出版指以官方、寺院、私人为中心编撰、翻译、刻版、印刷、发行的古代出版活动,出版文献主要包括宗教、历史、语言类图书。它是蒙古族文化的一部分,是蒙古文化传承的主要纽带。其出版活动始于13世纪的蒙古帝国时期;在14世纪的元朝时期初步形成雏形;在15~16世纪的明朝和北元时期跌入低谷;在17~18世纪的清朝时期达到了发展顶峰。

蒙古文古籍出版的跌宕起伏说明了文化与出版的关系。14世纪藏传佛教在蒙古社会的传播,尤其是16世纪佛教对思想文化领域统治地位的确立,寺院便成为出版中心。同时,14世纪在北方的大都、平阳等地出现了刻印蒙古文古籍的私人书坊,到清朝年间形成一定规模,成为蒙古文古籍出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样,就出现了官方出版、寺院印刷、私人刻书三足鼎立的文化现象。

一、官方出版

在蒙古文古籍出版史上最早出现的官方出版机构是中书省。中书省设于窝阔台汗登基后的第三年(1231),主要履行圣旨、吏书、公文、档案、历史等的编撰管理职责。中书省开启了蒙古文古籍出版的新篇章。

元朝的政府机构设有编修所、经籍所、宏文院、秘书监、兴文署、翰林院、艺文监和广成局。其中,秘书监、兴文署、广成局等专门负责政府所需文献的编撰、翻译、印刻、发行工作。

(1)秘书监是元朝统管编撰、印刷、发行、收藏文献的官方机构,在履行行政管理职责之外,还兼营天文、日历等书籍的编辑、印刷、发行工作。(2)兴文署始建于至元十年(1273),是元朝时期中央政府管辖的专门出版机构,其出版工作启动于至元十三年(1276)。至元十九年(1282),用畏兀儿文、八思巴文翻译出版了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这是迄今为止有资料证明的兴文署最早出版的蒙古文古籍。(3)广成局成立于天历二年(1329),当时承担专门刻印先祖教诲和国家制度方面的书籍。据文献记载,广成局先后翻译出版了《孝经》《大学》《烈女传》《贞观时政》等较多蒙古文古籍。学者范国允、赵坤娟等认为“发现于敦煌蒙古文经文的残片和吐鲁番出土的蒙古文书籍残页的一部分也是在广成局刻印出版的”。

1368年,朱元璋亡元朝建明朝。从此,蒙古文古籍出版业便跌人低谷。明朝和北元时期,以北京为中心的中原地区和以归化(今呼和浩特)为中心的阿拉坦汗领地成为了蒙古文出版的核心,而官方蒙古文出版中心是北京。其中,又以经厂和四夷馆最为有名。

(1)经厂在明朝后期的繁荣时期设有汉文经书出版所、异域经书出版所、道教经书出版所和佛教经书出版所。据《华夷译语》记载,隶属明朝司礼监的经厂在洪武年间刻印了一部分蒙古文词典、教科书和课外读物。(2)四夷馆设于永乐五年(1407),培养外交翻译人员,专门负责四夷往来文书的翻译,并在此教习诸蕃语言文字。其中,鞑靼馆是教习蒙古语言文字,培养与北元、女真各部交涉事务的翻译人才中心。据《万历起居注》记载:“万历七年(1578)正月十一日丁巳辅臣传令四夷馆官生写完《华夷译语》共十册,进呈上留览。”《华夷译语》内容包括天文、地理、人事、物类、服食、器用等,是一部蒙古文等多种语言与汉语对译的辞书的总称,主要用于培养蒙汉语翻译人才。其编纂时参考了《元秘史》(《蒙古秘史》)等元朝史料,用切音方法,注明汉、蒙读音的差别。从此以后,使臣前往北方蒙古地区,汉蒙两族都能通达其意。

清朝的蒙古文出版最为发展。这个时期政府出版机构统领出版业,编撰、翻译、印刷了大量“钦定”“御制”图书。武英殿是清朝官方出版中心,用各种文字出版了不少古籍经典,蒙古文古籍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武英殿初建于明永乐年。清康熙十九年(1680)将左右廊房设为修书处,掌管刊印装潢书籍之事。乾隆以后,武英殿成为专司校勘、刻印书籍之处。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问,武英殿刻印了《康熙御制汉历大全蒙译本》(1712)、《御制满蒙文鉴》(1743)等多部较有影响力的历书、语言文字、政书、史书。这些文献的出版对蒙古语言文字的统一、规范,对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是研究清朝蒙古史各个领域不可缺少的基本史料。

官方出版对蒙古文古籍出版的最大贡献是汉文音译《蒙古秘史》。明朝时期,为了给初学蒙语的官员提供辅助教材,根据当时保存在元朝宫廷中的《蒙古秘史》原本,用汉字拼写成蒙古语,并在每个蒙文单词右旁附加了汉文注解,又在每节之后附以汉文总译的方式进行了前无古人的改造。乌·托亚基于陈垣、洪煨莲等学者的研究,认为洪武时期的《蒙古秘史》出自于刻印《华夷译语》的司礼监经厂。后来,畏兀体蒙文版的《蒙古秘史》神秘失踪,汉文音译的明朝版本却得以流传了一下。清朝时期,该版本《蒙古秘史》被全书载人了《永乐大典》。《蒙古秘史》结合历史和文学的特征,体现蒙古文魅力,被学界普遍誉为“古代蒙古历史文化的百科全书”。

二、寺院印刷

寺院是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传播的产物。藏传佛教的传人是在蒙古帝国时期。1260年3月,忽必烈在开平称汗后,“馈赠吐藩高僧八思巴金边锦袍、宝光袈裟,尊其为国师”。元亡以后,蒙古各部在大漠南北裂土割据,普遍信奉喇嘛教并建造众多寺院。《蒙古宗教概论》一书记载:“19世纪仅在内蒙古地区的寺院多达1200余座。”这些寺院除了开展宗教活动以外,还从事文化、教育、医学、出版等活动。

寺院印刷始于元代。北京白塔寺是当时蒙古文古籍出版的圣地。此处既是元朝的皇家寺院,也是百官习仪和译印蒙文、维吾尔文佛经之处。1312年,在这里出版了大翻译家搠思吉斡节儿编修的《入菩提道行论》,“共300页,印刷1000份。印刷的数量和质量足于说明白塔寺是当时蒙古文古籍出版的一个重要基地”。

明朝寺院印刷主要集中在阿拉坦汗统领的蒙古地区。明神宗万历三年(1575),阿拉坦汗仿元大都的体制建城,明朝廷赐名为“归化”,后此地逐步成为内蒙古中西部的政治、经济中心。在归化城的几座寺庙中,席勒图召是当时蒙古地区蒙古文出版的中心,此处诞生了阿尤喜固什、希拉l、僧格等蒙古族著名翻译家。为了准确地翻译藏传佛教经典,他们创造了阿里嘎礼文字,并翻译了《甘珠尔》《丹珠尔》等佛教经典。

随着寺院印刷业的诞生,木刻印刷技术从汉藏地区传人蒙古地区。清朝是寺院木刻出版最为繁荣的时期。“当时京师寺庙和蒙古地区多设有木刻印刷所。其中比较有名的是净住寺、嵩祝寺、隆福寺、白塔寺……阿拉善延福寺等处的木刻印刷所。”④毋庸置疑,在寺院蒙古文印刷方面,北京占有显要的地位。

隆福寺始建于明代景泰三年(1452)。在清朝雍正和光绪年间,在这里用木刻版出版了大量的蒙古文文献。隆福寺主持苏尼特丹攒是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蒙古族著名的翻译家、出版家,先后主持了《宗喀巴传》《章嘉阿旺却丹传》《丹珠尔》等隆福寺版蒙古文书籍的出版工作。

嵩祝寺始建于雍正十一年(1733),为清代皇家寺院。乾隆三十七年(1772)移建于景山后街现址。从第二世章嘉开始,历代呼图克图(活佛)均以嵩祝寺为主要驻地。二世章嘉若必多于雍正二年(1724)入京。在他的带领下,嵩祝寺很快就成为清代蒙古文木刻印刷中心,并出版了《大菩提经》《蒙文诠释》等很多蒙古文佛经和语言学著作。博士宝山根据嵩祝寺木刻出版的蒙古文图书以佛教经典为主的特点,在其专著《清代蒙古文出版史》中认为,“藏文《甘珠尔》《丹珠尔》分别于1683年、1724年在嵩祝寺木刻出版,而且蒙古文《甘珠尔》《丹珠尔》亦有可能在嵩祝寺木刻出版。”

这两部文献的翻译出版是寺院蒙古文印刷最辉煌的成就。蒙古文《甘珠尔》《丹珠尔》的翻译工作始于14世纪。两部文献的蒙译工作在清朝的康熙、乾隆年间达到了鼎盛。对蒙古文《甘珠尔》《丹珠尔》的成书,内蒙古的席勒图召、多伦诺尔,北京的净住寺、嵩祝寺、皇城油毡房等寺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三、私人刻书

私人刻书的影响力不如政府支撑的官方出版和宗教统治的寺院印刷,但它对蒙古文古籍出版的贡献不容小视。

据日本学者考证,元朝时期私人刻书坊多达118处,出版了230种图书。这些私人刻书分布于大都、平水、平阳、杭州、建阳等地。其中,建阳郑氏创办的积诚堂是元朝时期最具盛名的私人刻书坊。“至元六年(1340),积诚堂出版了《事林广记》,其中就收集了《蒙古译语》(至元译语)、《蒙古字百家姓》等蒙古文书籍。”

由于明朝和北元的特殊关系加之战争频繁,明朝时期私人蒙古文出版业跌入低谷,到清朝时期再度出现繁荣局势。清朝私人刻书主要集中在清朝权力中心——北京。据海西希《北京木刻版蒙古文喇嘛教经典》,“当时主要私人刻印书铺有:安定门外傅达赖木刻所、正阳门的王白音木刻所、通一书铺、东厂胡同额驸安邦仓、永利号书铺。”傅达赖木刻所是清朝最有名的私人蒙古文木刻版出版机构。康熙末年,依靠蒙古王公贵族及其夫人、喇嘛僧侣、格根呼图克图的施舍,傅达赖木刻所刻印了《圣盘若波罗蜜多八千颂》《诸品积咒经》《目连救母经》等多部大型蒙古文佛经,并具备字体规整、刻字精细、印刷技术高等特点。

民国时期,受到内地启蒙思潮和私人创办“印书馆”“书局”的影响,蒙古文出版业得到了长足发展。1918到1944年间,以北京、张家口、奉天、开鲁为基地,相继诞生了汉蒙翻译国华书局、北京蒙文书社、东蒙书局和开鲁蒙文学会等在近代文化史上较有影响力的私营出版机构,为新文化在蒙古地区的传播作出了贡献。这些出版文化机构中,蒙文学会存在时间最长,完成工作最多。无论从出书数量和质量,还是从对蒙古民族文化的贡献考究,蒙文学会在当时蒙古文出版业影响力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