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汉语教育论文

汉语教育论文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汉语教育论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汉语教育论文

汉语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在研究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首先,学科具有了初步的理论基础。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门科学,它的存在、发展是建立在一定客观规律之上的。它的学科理论是建立在语言学习研究、应用语言学研究、语言教学法研究和跨文化交际研究等方面的研究之上的。其次,明确了教学研究对象。就是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和教学,其实就是研究外国人如何学习汉语和习得汉语的教学规律。另外,研究方法有了独到的见解。在所谓难点方面,侧重汉语的文化背景和民族特点,在词汇、语法、语音等方法上更注重了“习惯用法”和“例外现象”的研究。再有,学科正在拓宽研究领域。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决定了不同语言间的学习存在着严重的文化差异,这种差异会对学习第二语言产生很大的障碍。在语言学习中注入文化因素应考虑到外国学生的母语和汉语在文化上的异同,不要把语言课讲成文化课。在教学方面,同样也取得了很多的进步,有很多的研究成果。首先,在教学方面,对“结构———功能———文化”达成了一致;其次,明确了在教学中的四大实践环节。对教学环节中涉及到的多种语言技能训练,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论知识,对教学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明确了以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为教学目的。为了达到使用语言交流的目的,对教材内容的选择和课程的设置,以及教学方法的使用都以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为基础,通过教学活动来掌握语言技能。在教学中强调运用以培养技能为主的教学手段。在语言教学中,听、说、读、写这四项技能的培养始终是贯穿在各种教学活动当中的。只有强化这些语言技能,才有可能提高学生的运用语言能力,达到交流的无障碍。另外,语言教学和文化相结合的模式在教学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对外汉语教学本身不是单一的学科,是一门综合的跨文化交际的学科,它的教学过程也是一个跨文化的语言学习过程。语言教学放到一定的文化背景当中,才会让学生在语境中了解语用,对语言的把握更加全面,到位。目前国内已有将近三十多所大学设立了这一专业。向世界各国输送了大量的人才,对外汉语专业的大学生成为了中国文化在国外传播的主力军。即使是这样,汉语教师的资源仍然无法满足国际推广的需求。当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出国或者准备出国,那么以他们为主力的在校大学生和来自其他各行各业的中青年志愿者,完全可以成为向世界推广和传播汉语的有生力量,从中培养汉语师资和汉语国际推广志愿者。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研究方面,首先是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定位问题。近年来,对外汉语教学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对学科的定位一直存在分歧。有些专家把对外汉语定位为现代汉语下面的一个分支,属语言文学类;另外一些学者认为,由于语言和文化是相辅相成的,对外汉语教学离不开文化的渗透,应该是属于语言学类下面的二语习得专业等。其次是关于研究的方向和视角。在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文章中,探讨教学法的文章偏多,而探讨汉语语言具体要素的文章显得尤为少数。同样在探讨学习方法中,有价值的教学实验和各种调查报告缺乏一定的数据。所以,研究对外汉语教学应该从多方面、多视角、有侧重的进行科学的研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第一,学习汉语从开始就是注重语言知识和技能,反映在教学中就是太多的强调听、说、读、写,课程目标非常的单一。其实,在汉语学习中应该重视汉语的思维和语言意识的培养,只有增强文化交流才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内涵。

第二,教学中需要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资源,对不同对象的学生应具有他们本国特色的教材和教学辅助资源,贴近教学对象的思想、习惯和生活,创造合适的教学环境,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通过唱中文歌曲,收看中文视频节目,参与中国的文化节日活动等以达到不同的学习目的;另外,制作的学习资源力求浅显易懂,结合视听教学,渗透中国文化。

第三,在汉语教学中还存在一些误区。首先,有些人认为不会写就相当于没学会。在汉语言文字的实际应用过程中,能熟练写出来的字比能认识的字要少很多,比如“懵懂、尴尬、蹊跷、痉挛、貔貅”等词语。像这类很多人不能正确地写出来的汉字在日常生活中不胜枚举,但我们在日常的读书、看报、交谈中,我们能够运用自如,因此不能说不会写就等于没掌握,完全不会。其次,不理解文字的深层次含义就等于没学会。在我们平常使用的语言文字中,很多字词是很难有明确解释的。比如“既然”两字,有谁能一下子解释清楚这里的“既”、“然”是什么意思,而“既然”这个词组为什么会出现在语句中呢?搞清楚这两个问题固然很好,不明白也并不影响我们熟练地使用它。同样,“所以、即使、但是”等等这样的词汇用法也很多,我们在掌握了他们的基本含义后就可以轻松自如地应用它们来进行交流。再有,很多老师认为听、说、读、写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诚然,这四项技能是语言学习的基本技能,能同时掌握固然好。但是,听、说、读、写,音、形、字、义全面推进的教学理念是传统教学要求的,这对于成人来说是没有问题的,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小孩子对笔画多的字反而比笔画少的字印象深刻。所以,我们要结合汉语特点,对不同学习对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最后,我们不认为“随课文识字”是唯一的教学思路。对外汉语使用的教材通常是课文、字词、练习等传统教法。其实,“随课文识字”即分散识字的优点是可以阅读课文来学习文字,其缺点是认识生字的效率极低。在针对海外儿童的汉语教学中运用这种教学法,往往生字生词太多和孩子们想通过阅读来了解文章、理解文化现象的期望有差距,致使孩子们因为生字量的拖累而不能自主阅读与其年龄匹配的读物。

三、国际汉语教师将成为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主力军

作为国际汉语教师,首先要了解和教授中国的地理、历史等文化背景知识,然后分类介绍;在讲授汉语知识时还需要要把各类知识融会贯通到课堂教学当中。当前有关介绍中国文化的教材也逐渐增多,教学中可选择的教材范围也比过去多很多,在选用教材时应该坚持因材施教原则,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在视听说课里把相关文化知识直观地、动态地表现出来,让外国学生在语境中学习到地道的文化。当然,要让外国学生多体验到生动的中国文化在汉语学习中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可根据学生需求特点,开设多种让学生感兴趣的文化课供学生选修;可根据不同阶段开设比如像书法,绘画,中国古典音乐欣赏等课程,力求多样性;在选修的同时提高学习兴趣,在文化语境中潜移默化地理解所学知识,加深知识印象。中国文化向海外传播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想把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传播到世界各地,需要国际汉语教师作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同时也需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从事这项事业。让他们不断的学习和接受新知识,学习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和教学法,走出国门,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四、远程教育对外汉语教学的思考

对外汉语教学经过20多年的发展,从学历教育到非学历教育,已经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他们正肩负着传播中国文化的使命走向世界各地。面对目前对外汉语教师和学习汉语者比例严重不足的现状(1:10),我们应该创造一切条件,充分发挥开放大学远程教育的办学优势,制定文化视角下的教学目标,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合理使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促进对外汉语教学在远程教育中进一步发展。以下就对外汉语教学在远程教育环境下所开设的课程来进行分析:以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专业的课程设置来看,主干课程有基础英语(精读、泛读、听说)、英语写作、英汉翻译、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中国现代文学、外国文学、中国古代文学、语言与应用语言学、跨文化交际、西方文化与礼仪、国外汉学研究、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和教育实习等。远程教育教学的发展对课程设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借鉴学历教育的经验的同时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将课程教学任务贯穿到远程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可以看出,这些课程设置涵盖了现代汉语和英语两个专业的大部分课程。而现代汉语和英语是电大办学初期就建设的很有经验的学科,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具有规范化的教学环节,具有更加优质的课程资源和丰富的办学条件。在分析了开设了对外汉语专业的学校中,外语类在总课时比例,基本都占到了全部课时50%。所以,加大外语课应该是对外汉语专业的一个特色,是符合对外汉语交流和本学科发展所需要的。另外,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是整个教学环节的组织者和策划者,专业教师必须具备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才可以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针对以上这些课程,开放大学具有多年从事本专业的教学工作,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专职教师,并且他们依托开放大学的平台,都具备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作为开放大学区别于其它院校,有着广阔的媒体资源和先进的教学手段,还有专业的技术团队和先进的技术支持,可以制作出精美的、有特色的、适合不同特点学习使用的多种媒体课件资源来辅助教学,使对外汉语课程实行真正的开放式教学,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学习平台,打造具有开放大学特色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活动,针对前面提到的面对面教学经常出现的教学误区还可以制作多种形式的课程资源,供学生反复学习和随时随地复习。还有帮助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所必需的教学辅助人员,他们在多年的远程教学管理中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从学生入校到整个学习过程,做论文到考试等全程提供帮助、全程指导和监督每一位学员,使得学生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顺利完成全部学习任务。

汉语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目前国内已有将近三十多所大学设立了这一专业。向世界各国输送了大量的人才,对外汉语专业的大学生成为了中国文化在国外传播的主力军。即使是这样,汉语教师的资源仍然无法满足国际推广的需求。当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出国或者准备出国,那么以他们为主力的在校大学生和来自其他各行各业的中青年志愿者,完全可以成为向世界推广和传播汉语的有生力量,从中培养汉语师资和汉语国际推广志愿者。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研究方面,首先是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定位问题。近年来,对外汉语教学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对学科的定位一直存在分歧。有些专家把对外汉语定位为现代汉语下面的一个分支,属语言文学类;另外一些学者认为,由于语言和文化是相辅相成的,对外汉语教学离不开文化的渗透,应该是属于语言学类下面的二语习得专业等。其次是关于研究的方向和视角。在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文章中,探讨教学法的文章偏多,而探讨汉语语言具体要素的文章显得尤为少数。同样在探讨学习方法中,有价值的教学实验和各种调查报告缺乏一定的数据。所以,研究对外汉语教学应该从多方面、多视角、有侧重的进行科学的研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第一,学习汉语从开始就是注重语言知识和技能,反映在教学中就是太多的强调听、说、读、写,课程目标非常的单一。其实,在汉语学习中应该重视汉语的思维和语言意识的培养,只有增强文化交流才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内涵。第二,教学中需要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资源,对不同对象的学生应具有他们本国特色的教材和教学辅助资源,贴近教学对象的思想、习惯和生活,创造合适的教学环境,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通过唱中文歌曲,收看中文视频节目,参与中国的文化节日活动等以达到不同的学习目的;另外,制作的学习资源力求浅显易懂,结合视听教学,渗透中国文化。第三,在汉语教学中还存在一些误区。首先,有些人认为不会写就相当于没学会。在汉语言文字的实际应用过程中,能熟练写出来的字比能认识的字要少很多,比如“懵懂、尴尬、蹊跷、痉挛、貔貅”等词语。像这类很多人不能正确地写出来的汉字在日常生活中不胜枚举,但我们在日常的读书、看报、交谈中,我们能够运用自如,因此不能说不会写就等于没掌握,完全不会。其次,不理解文字的深层次含义就等于没学会。在我们平常使用的语言文字中,很多字词是很难有明确解释的。比如“既然”两字,有谁能一下子解释清楚这里的“既”、“然”是什么意思,而“既然”这个词组为什么会出现在语句中呢?搞清楚这两个问题固然很好,不明白也并不影响我们熟练地使用它。

同样,“所以、即使、但是”等等这样的词汇用法也很多,我们在掌握了他们的基本含义后就可以轻松自如地应用它们来进行交流。再有,很多老师认为听、说、读、写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诚然,这四项技能是语言学习的基本技能,能同时掌握固然好。但是,听、说、读、写,音、形、字、义全面推进的教学理念是传统教学要求的,这对于成人来说是没有问题的,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小孩子对笔画多的字反而比笔画少的字印象深刻。所以,我们要结合汉语特点,对不同学习对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最后,我们不认为“随课文识字”是唯一的教学思路。对外汉语使用的教材通常是课文、字词、练习等传统教法。其实,“随课文识字”即分散识字的优点是可以阅读课文来学习文字,其缺点是认识生字的效率极低。在针对海外儿童的汉语教学中运用这种教学法,往往生字生词太多和孩子们想通过阅读来了解文章、理解文化现象的期望有差距,致使孩子们因为生字量的拖累而不能自主阅读与其年龄匹配的读物。

三、国际汉语教师将成为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主力军

作为国际汉语教师,首先要了解和教授中国的地理、历史等文化背景知识,然后分类介绍;在讲授汉语知识时还需要要把各类知识融会贯通到课堂教学当中。当前有关介绍中国文化的教材也逐渐增多,教学中可选择的教材范围也比过去多很多,在选用教材时应该坚持因材施教原则,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在视听说课里把相关文化知识直观地、动态地表现出来,让外国学生在语境中学习到地道的文化。当然,要让外国学生多体验到生动的中国文化在汉语学习中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可根据学生需求特点,开设多种让学生感兴趣的文化课供学生选修;可根据不同阶段开设比如像书法,绘画,中国古典音乐欣赏等课程,力求多样性;在选修的同时提高学习兴趣,在文化语境中潜移默化地理解所学知识,加深知识印象。

中国文化向海外传播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想把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传播到世界各地,需要国际汉语教师作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同时也需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从事这项事业。让他们不断的学习和接受新知识,学习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和教学法,走出国门,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四、远程教育对外汉语教学的思考对外汉语教学经过20多年的发展,从学历教育到非学历教育,已经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他们正肩负着传播中国文化的使命走向世界各地。面对目前对外汉语教师和学习汉语者比例严重不足的现状(1:10),我们应该创造一切条件,充分发挥开放大学远程教育的办学优势,制定文化视角下的教学目标,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合理使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促进对外汉语教学在远程教育中进一步发展。以下就对外汉语教学在远程教育环境下所开设的课程来进行分析:以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专业的课程设置来看,主干课程有基础英语(精读、泛读、听说)、英语写作、英汉翻译、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中国现代文学、外国文学、中国古代文学、语言与应用语言学、跨文化交际、西方文化与礼仪、国外汉学研究、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和教育实习等。远程教育教学的发展对课程设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借鉴学历教育的经验的同时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将课程教学任务贯穿到远程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可以看出,这些课程设置涵盖了现代汉语和英语两个专业的大部分课程。而现代汉语和英语是电大办学初期就建设的很有经验的学科,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具有规范化的教学环节,具有更加优质的课程资源和丰富的办学条件。在分析了开设了对外汉语专业的学校中,外语类在总课时比例,基本都占到了全部课时50%。所以,加大外语课应该是对外汉语专业的一个特色,是符合对外汉语交流和本学科发展所需要的。另外,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是整个教学环节的组织者和策划者,专业教师必须具备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才可以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针对以上这些课程,开放大学具有多年从事本专业的教学工作,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专职教师,并且他们依托开放大学的平台,都具备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

汉语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一)有利于少数民族更好的接受汉语言文化

为什么要研究汉语言少数民族的教学创新?研究这方面的内容有什么意义?其实研究少数民族汉语言教学创新性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工作。首先研究少数民族汉语言教学创新,有利于少数民族更好的接受汉语言文化。少数民族由于与我们的生活环境、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等许多方面的不同。使得少数民族在学习汉语言的时候并不会像汉族那么容易。因此在对少数民族进行汉语言教学的时候,就需要做一些适当的改变。因此需要对少数民族汉语言教学进行一定的创新研究。

(二)汉语言教学自身发展的需要

一切的事物都是需要发展的,汉语言的教学也不例外。汉语言这门学科是自改革开放以来才建立的一门学科。随着我国不断地发展,我国的各行各业也都有了一些质的突破。如果汉语言想要在快速发展的时代中能够保留一席之地,就需要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创新、不断的改进。因此对汉语言教学发展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有助于汉语言教学自身的发展。也是发展我国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毕竟汉语言教学是了解我国文化与历史的一个有效途径。

二、在少数民族汉语言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缺少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

在对少数民族进行汉语言教学的过程中,缺少一定的教学评价体系。大家或许不是很了解评价体系的重要性。其实教学评价体系可以很好的反映出某一阶段的教学情况。学校还可以根据学生的教学评价对任课的教师进行一定的了解。然而,在对少数民族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的过程中,却缺少这一环节。

(二)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不得不承认,在对少数民族进行汉语言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着教学模式单一的现象。经历过汉语言教学的人应该都了解。目前各大学汉语言的教学模式仍很陈旧,教师讲解,学生被动地听或接受,师生之间交流很少,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得原本充满诗情画意的汉语言失去了原有的色彩。总之,教学模式的单一使得课堂缺乏一定的生动力。让许多少数民族的孩子失去了对汉语言这一学科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内容不精练

在对少数民族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教学的内容不精练。汉语言博大精深,相同的一句话如果用不同的口吻去表述,那么含义是有很大的差别的。这是其他语言所不具有的魅力。因此在对少数民族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如果不加以提炼就进行教学,那么很难使得少数民族的学生掌握汉语言的精华。然而这也是现在我国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之一。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绝大多数会选择全面去讲述,这样使得许多的少数民族的学生找不到汉语言文学学习的重点。

(四)教学资源比较匮乏

现阶段我国汉语言的教学资源主要来源于简单的课本。现如今,信息技术发达,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获得各种各样的最新的知识。纯粹依靠课本,不涉猎课外,会使学生接触与汉语言文学相关资源的空间变得极其狭小。教师本可以通过报纸、多媒体等许多方式为学生们或许更多的教学资源,但是现实生活中情况却恰好相反。教学资源的匮乏也是现阶段汉语言教学的一大弊端。这也使得少数民族在进行汉语言文学的学习过程中,不能很好地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使得原本宽泛的学习变得狭窄起来。

(五)教学目标不明确

在对少数民族进行汉语言教学的过程中,也存在着教学目标不明确的现象。绝大多数的人认为汉语言教学的目的就是学会汉语。但是这样的理解是错误的。汉语言的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让少数民族的学生们学会汉语,更多的是通过对汉语言的学习了解我国的历史与文化。简单的只是让少数民族学生学会汉语,可见这一目标并不明确。

三、提高汉语言少数民族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策略分析

(一)完善评价体系,督促师生学习

教学评价体系在教学的环节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也是汉语言教学在方式方面进行创新的过程中可以改善的一个方面。要想有一个好的汉语言课堂教学效果,就要完善教学评价体系,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要明确,这样才能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的监督教师的教学执行情况,进而提升汉语言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在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时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考虑:首先是少数民族的学生定期地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可以及时的发现并解决教师教学行为存在的问题,使教师的教学技能方法不断提高;再有就是对学生的评价,上课情况,阶段作业完成情况等进行评估。评价的形式可以是自评,小组评,教师评。

(二)改变教学模式,突出学生地位

运用更多的教学方案也是更好地对少数民族进行教学的一个有效创新方式。为什么对少数民族汉语言文学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有效性较低,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教学形式过于单一,学生被动学习,极易产生厌学情绪,过少的交流,使师生关系紧张。所以影响教学效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们应该选择多种形式相互融合穿插的教学方案,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汉语言课程的工具性要求汉语言课堂教学应灵活地选择教学形式,采用分组等各种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从而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技能,从而加强少数民族学生对汉语言的掌控能力,达到提高少数民族文化素养的目标;其次,汉语言课程承担着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重任,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经据典,播放录像视频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汉语言文化,使学生对世界的真善美与假恶丑建立自身的认识,从而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

(三)提炼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提炼教学内容,使得教学内容充满汉语言的精华,也是汉语言在教学方式创新过程中可以完善的一个方面。为了提升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提炼教学内容,让内容变得精简,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从而提升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中国语言博大精深,如果连篇累牍那么少数民族很难学到真正的知识。对汉语言文学进行一定的精华提炼是帮助少数民族更好的学习汉语言的有效途径;(2)让学生学会思考,汉语言这一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大部分都是教师经过自己的解读后,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给学生听,但是若想提高学生的兴趣,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则应以学生为中心,积极思考,发挥其课堂的主动性,教师只起导的作用。最后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要以简要的语言概括或提炼。这样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对汉语言的精华内容进行提炼是非常有必要的举动。

(四)充分利用资源,拓宽学生视野

资源在广义上指的是有利于学生学习的任何材料和物质条件,但是在现代这个社会,资源就变得更加宽广。在进行汉语言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的利用身边的资源进行汉语言的教学。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教师应该充分的利用多媒体的资源对少数民族的学生进行教学。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放映一些当红的电影。通过电影向学生们传授汉语言知识,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课间放一些轻松的汉语歌曲。既为学生们营造了一个轻松的氛围,也间接的加强了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言文学的教学。

(五)制定明确目标,加强教学力度

制定明确的目标,加强教学力度也是更好的进行少数民族汉语言教学的一个有效途径。只有制定了明确的教学目标才能更好的发挥教学的有效性,从而增强教学质量。美国教育家布鲁姆曾指出:“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因此,教学目标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提高对少数民族汉语言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而制定目标的过程可以参考以下内容:首先结合少数民族的文化背景进行汉语言课程的设置。不同的少数民族文化背景也不一样。因此要结合少数民族的文化背景进行教学目标的制定;此外,在进行教学目标制定的过程中要懂得循序渐进。

四、结语

汉语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韩国的专门大学,是韩国职业高等教育的主力军,这是60年代随韩国经济发展开始建立的一类类似我国的高职高专学校,六十年代尚只有9所,七十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达到127所。专门大学的发展,为韩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保障。九十年代,学分制、学位制引入职业教育体系,使韩国的职业教育体系日趋完善,教学质量得到提高。韩国的专门大学,学制以2、3年为主,生源有职业高中、普通高中毕业生,约70%的学生选择2年制专业学习,通过80学分的学习,可以获得专门学士(副学士)学位,约27%的学生选择3年制专业学习,通过120学分的学习也可以获得专门学士(副学士)学位,还有少数人选择4年制学习,学分达到140,可以获得学士学位,也有少数2、3年制学生可以毕业后,接着选择深化课程的学习1~2年,还可以在工作几年后进行深化课程的学习,只要累计学分达到140,均可以获得学士学位。韩国政府十分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其发展途径有以下几方面:一培育100所特性化专门大学;二专门大学修业年限多样化;三培育以培养技术名匠为目标的大学院;四培育终生职业教育大学;五专门大学海外进出灵活化。

2韩国高职教育特点

2.1重视实践教学——落在实处韩国专科职业教育非常重视实践教学,这体现在:(1)一般基础课程占总学分的20%~30%,专业课程占70%~80%。(2)专业课程的理论课和实用技术(包括实验实习)的比例为各50%,甚至有的学校或专业能达到1∶2。(3)韩国职业教育课程强调实用性。(4)真实场景下的教学。(5)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以庆南情报大学新材料应用化学专业课程体系为例,除去基本素养培养的课程外,在21门与专业有关的课程中只有4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有7门实验实训课程,其余10门课程也是工程技术课如新材料分析化学、化妆品工学的理实结合的课程。

2.2实践教学素质高的教师队伍大多数韩国从事职业教育专职教师约70%都有多年的企业工作经历,外聘兼职教授较多,均来自韩国各企业,具有一线的工作经验。庆南情报大学,计算机网络专业专职教师8名,兼职教师8名,而新材料应用技术专业,专职教师4名,均有多年企业经历,企业兼职教师15名。教授配备助教和学生助教,主要配合教师教学。为教师安排教室、布置实验室、准备设备和耗材等,使教师既能专注教学,又可感受到职业的尊重。教授既讲理论也担任实验指导,负责一体化教室设备器材的使用、维护、完善及规划。韩国实行“教授负责制”学生从入学开始,每个教授(教师)都要负责所任教10名左右学生的生活、学习及专业的规划和最终的就业指导。教授进行专业教学的同时,要与3~5所企业建立联系,具体负责学校和企业的合作。

2.3注重学生的交流技巧,诚信的态度,人际关系,敬业精神与团队精神的能力培养韩国十分重视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和力争世界一流的意识。除正常专业教学,学校还开设创业课程,设有创业辅导员,鼓励引导学生参与创业。通过定期参观教育基地、参加公益活动、礼拜等方式加强对学生的人性教育。如庆南情报大学实施无人监考考试,不仅减小了监考老师的工作压力,更是对学生进行诚信品德教育。

3对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启发

3.1教师队伍建设注重专业实践教学能力双师型教师是高职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特色和重点,但由于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理解的偏差,为数不少的高职院校还存在着仅重视“双师型”师资建设结果、数量增加。尤其是一些年轻的教师虽有较高学历,但从学校到学校,虽称得上“双师”的,但只是考取了一个职业资格证书而已,不能真正称得上“双师”素质教师。韩国专门大学中专职教师70%以上来源于有多年企业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这不仅保证了职业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相关的职业能力和极强的技术操作技能,了解生产现状和职业工作过程,在教学中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同时具有解决生产实践问题的职业岗位能力和参与企业科技开发的真才实学,无形中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因此,学校教师招聘应从主要从应届高校毕业生为主,转变为从热爱教育事业,有多年企业实践经验的具有高级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为主。

3.2实践教学注重高效性高职实践教学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受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高职院校纷纷推出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模式,不断加大对实践教学的支持力度。尽管如此,高职实践教学低效或无效状况并没能得到根本改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1)部分教师由于对生产实际没有深入了解,还不能设计出符合专业需要,符合职业特点的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内容和教学模式。

(2)适用教材匮乏。一方面,教材建设重理论课的建设,而对实训实习的教材建设重视不够。另一方面,随着行业的迅速发展,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实际的技能变化较快,而且通用性不强,导致教材成本较高,出版社积极性不高。

(3)校内实验实训条件不足,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场所较少。

(4)校外实习实训机构的积极性不高,缺乏动力。因此,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既需要资金的支持,也需要政策、人才的支撑。

3.3教学质量注重社会评价2008年5月,教育部了《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与2003年2月教育部高教司的《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相比,该评估方案增加了企业、行业等社会评价元素,注重用人部门对毕业生质量的实际评价,强调“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要求。就业率是评价学校教育质量一个重要指标,但在我国,学校毕业生统计标准低,因此各个学校就业率均较高,以签订就业协议为准,多数在90%以上,不能充分反映专业教学的质量和水平。韩国学校也非常重视学生毕业后工作情况的跟踪调查,只有企业为毕业生交纳保险金满一年的学生,方能纳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因此,其韩国专门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不高,自2000年以来,2009年韩国专门大学就业率最高也只有85.7%,2012年就业率仅60.9%。此外,韩国通过严格的资格证制度来评价职业教育机构毕业生的质量。目前,韩国技术资格鉴定非常严格,其通过率仅为20%。而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各高等职业院校都开始“双证书”教学的大力推行,但由于职业资格认证部门繁多,证书含金量层次不齐,甚至有的证书纯粹沦为敛财手段。高职院校很多专业毕业生资格证书与所学专业关系不大,学历和职业资格有很大割裂。评价教学水平,毕业生专业对口率应是对专业更为全面评价。

4总结

汉语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一)缺乏对汉语言文学的重视

各大院校的语文教育还停留在此基础上,缺乏对汉语言文学的重视,没有实现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的有效对接。各大院校由于长时间受到教育观念的影响,特别注重对语文理论基础的学习,过于注重应试教育,忽视应该加强在文学素养方面对学生的培养。因而没有把汉语言文学作为语文教育的重点,更无法实现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的良好对接。

(二)汉语言文学教学内容

少汉语言文学主要是通过实践加强对文学作品的研究与运用,而各大院校的汉语言文学教学内容比较少,课程安排比语文教学的其他内容少很多,实践内容也少之又少。本身汉语言文学是开发性的学科,不同于语文教学中的理论学科,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花时间探讨。比如一些诗词歌赋的创作,不是一朝一夕的,必须通过长时间对文学素养的培养,才能创造出优秀的文学作品。汉语言文学教学内容少,是制约汉语言文学开展的关键。

(三)汉语言文学教育普及范围不广

汉语言文学是语文教育中的一个分支,是语文教学的实践内容。大学阶段对语文教学中汉语言文学的内容会比中小学的多些,汉语言文学教育的普及范围很有限,而且会出现脱节的现象。在中小学阶段只是对汉语言文学有初步的了解,只是重视对语文方面的学习,步入大学才会对汉语言文学有进一步的了解,但是中间很多时间,没有对汉语言文学进行学习,导致汉语言文学教育的断层。

二、实现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对接的策略

(一)加大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力度

语文教育不能与汉语言文学教育更好地对接,一部分原因是学校对汉语言文学的重视不够。为了实现二者之间的对接,必须加大对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力度。首先是增加汉语言文学课程,加大对汉语言文学学习的力度,重新学习汉语言在断层阶段的知识,而且注重实践,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加大对汉语言文学的重视力度,实现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的对接。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快发展,多媒体教学得到广泛应用。通过多媒体,搜集更多汉语言文学的教学素材,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兴趣,通过汉语言文学与多媒体技术的融合,对实现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对接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

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开展是建立在语文基础知识之上的。如果没有基础知识做铺垫,汉语言文学教育就无法深入展开。以古代文学为例,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汉语文文学中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以及各阶段有哪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哪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家,这些代表作都属于哪个风格,文章的寓意是什么。尤其是古代一些词语的含义,需要学生学习。这些古代文学作品的创造格式有什么区别,又有哪些相同点,这些基础性的知识都需要掌握。只有基础知识的熟练掌握,才能多角度地对文学作品进行鉴赏。

(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