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区建设基础知识

社区建设基础知识

社区建设基础知识

社区建设基础知识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本文适应我国东北地区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案进行了研究与实践,拟培养出适合我国东北的区社会体育专业人才,促进东北地区社会体育的发展。

1 研究方法与对象

(1)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运用调查法和文献资料法。

(2)研究对象。是主要以吉林省的长春地区、吉林地区、白城地区为研究对象。

2 结果与分析

2.1 东北地区社会体育专业办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吉林省的各主要地区进行实际调查,各高校专业办学规模有了迅速的发展,虽然办学规模达到快速发展阶段,但是,我国的社会体育专业教育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还没有形成自己特有的办学特色和办学体系,适应我国东北地区体育发展需要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

2.2 社会体育专业教育内容的总体框架

(1)教育内容的构成。根据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本专业的教育内容包括普通教育、综合教育和专业教育三部分。由本专业的教育内容形成相应的知识体系,包括普通教育知识体系、综合教育知识体系和专业教育知识体系。(2)学分、学时修读要求。建议本专业学士学位的修读总学分原则上位160-180学分。教育内容的学分比例见学分分配比例表,各类课程内容学时为2560-2880学时(可按16-18学时/学分计算,本规范以16学时/学分计算)。

2.3 专业教育内容的知识体系

(1)专业教育内容的知识体系的框架。本专业教育内容的知识体系由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构成。基础知识包括体育科学基础知识、社会体育基础知识与技能;专业知识主要由健身与休闲运动指导、健身与休闲俱乐部管理和体育社会工作等知识构成;专业实践由社会调查、专业实践设计、专业见习、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构成。

(2)专业教育内容的知识体系的基本内容。根据东北地区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要求,本规范对专业教育内容知识体系中的不同知识领域做出相应的界定教育内容的设计如下:①基础知识: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运动技能、相关学科。②专业知识:健身与休闲运动指导、健身与休闲俱乐部经营管理、体育社会工作等。③专业实践:社会体育实践:社会调查、专业实践设计、专业见习/专业实习、毕业论文。

2.4 专业教育内容的课程体系

按照本专业的知识(技能)领域要求,东北地区根据地区特色构建课程体系。专业课程体系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和毕业论文。

(1)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是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属于必修课程,是专业教育内容的基础知识,为专业方向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专业基础课程及知识单元概括:课程名称:体育学概论、社会体育概论、体育社会学、社会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体育心理学、体育科研方法、体能训练、社会体育基本运动项目。

基本要求:社会体育专业基础课程应按照上述内容设置。社会体育基本运动项目应在健身类基本运动项目和球类运动项目中各选一项,每个项目课程建议2个学分。

(2)专业方向课程。专业方向课程重点突出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是专业教育内容的专业知识,使学生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技能以及应用操作能力。

专业方向课程及知识单元:专业方向课程(下转第192页)(上接第179页)属于专业必修课程,主要偏重于社会体育领域中的专业知识和工作技能。专业方向课程内容的涉及领域比较广泛,考虑到东北地区不同地区存在的较大差异性,以及社会体育发展状况的不平衡。本规范设置健身与娱乐运动指导、健身与休闲俱乐部经营管理、体育社会工作三个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建议修读学分为25-30。

专业方向课程及知识单元基本要求:在设置专业方向课程根据培养方向规格的要求,以某一方向课程为主进行设置,也可以适当兼顾其他方向课程,形成本方向的专业必修课程。

(3)专业选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主要突出与本专业相关联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是专业必修课程内容的拓展与补充,使学生具备较宽的适应面和较强的适应能力。专业选修课程分为限制性选修课程和任意选修课程。建议修读学分:35-45,限制性选修课程约20学分,任意选修课程约25学分。

(4)实践教学内容及体系。

社会调查:在第一学期安排不少于1周的时间进行社会调查。使学生深入实地了解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了解社会体育发展情况、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状况、街道或社区体育开展情况、各类体育健身俱乐部的运作机制与市场发展前景。完成一份社会调查报告。以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评定成绩。

在第二学年安排不少于2周的专业见习。为学生提供接触社会体育企事业单位的机会,了解社会体育所涉及的各类工作岗位的情况。见习期间记录见习日志,完成一份见习报告,以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评定成绩。

专业实践设计:在第三学期安排不少于2周的专业实践设计。专业实践设计包括健身技术指导、体育营销与管理策划、全民健身活动推广、体育中介服务等内容。主要的目的是为专业知识和技能提供应用机会,为专业实习奠定基础。建议学生结合专业学习的方向,最少选择一项内容,设计一份完整的策划书和计划书,通过一定的实践,最终形成一份为专业实践设计报告。以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评定成绩。

专业实习:在第四学期安排不少于10周的专业实习,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合理地安排专业实习岗位,实习岗位主要是管理岗位、技术指导岗位、销售岗位等。实习期间记录实习日志,完成一份实习报告。以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评定成绩。

毕业论文:在第四学年安排毕业论文撰写及答辩。根据学生的选题配备指导老师,并通过论文答辩。以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评定成绩。

3 结论

随着东北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保障体系逐渐健全和完善,社会体育的生活化主要体现在公益性和社区、单位福利型持续发展、准经营型大幅度增长、商业经营型逐步发展。因此,在此现状下,在高校建立一套社会体育专业的教育内容和知识体系,来培养符合东北地区需求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促进东北地区社会体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04年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

社区建设基础知识范文第2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文明和谐的学习型社区,加强社区科普基础设施和基层组织建设,广泛开展科普讲座、科普宣传、科技教育、科技咨询等活动,全面提高社区居民整体科学文化素质,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二、基本原则

1、立足社区,关注民生。面向社区居民,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不断满足社区居民对安全健康、节能环保、科学生活等方面的需求,提升社区居民科学素质。

2、突出重点,注重实效。以惠民为目的,大力加强社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社区科普基层组织和科普志愿者队伍,积极培养和树立一批社区科普工作先进典型,以点带面,推进社区科普活动的广泛开展。

3、搭建平台,共享资源。加强与有关部门和人民团体的联合与协作,整合社会资源,实现社区科普资源共享、科技人才共用,打造社区科普公共服务平台。

三、主要内容

1、开展科普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社区居民科学文化素质。利用“全国科普日”、“全国科技周”、“科技电影周”等,开展安全健康、节能环保、防灾减灾等内容的主题科普宣传活动。一是开设社区科普大讲堂。成立由医疗、气象、环保、地震、节能等在职及离退休科技工作者组成的专家宣讲团,深入街道、社区、学校、企业,开展科学生活、急救保健、心理疏导、安全节能等知识讲座100场次,不断满足居民对安全健康、应急避险、节能环保等方面的知识需求。二是印发科普宣传材料。组织编印健康保健、安全急救、节能环保等家庭科学生活小册子和明白纸10万份,向社区居民发放,提高居民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科学生活的能力;印制生态环保、低碳生活等科普知识挂图5000张,利用社区科普宣传栏定期进行张贴宣传,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制作“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等主题科普展板50块,进行巡回展览,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三是开展义诊咨询服务活动。组织老科协医务专家携带常用医疗设备,定期到社区为居民进行义诊,开展健康咨询服务;组织乳腺普查车无偿为社区妇女进行乳腺健康检查,加大民生科技服务。四是在市电视台开办“科普大篷车”栏目,每周播放一次,普及最新的科技知识和科学生活常识,促进居民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2、开展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活动,提升社区科普服务能力。一是拓展和发挥社区基础设施的科普功能。每个社区依托社区公共服务场所和设施,都要建立完善社区科普活动室、社区心理工作室、科普图书室、科普学校、科普画廊(科普宣传栏)等基础设施,为开展科普宣传教育活动提供设施保障。二是加强社区数字科普信息平台建设。依托省数字科普总控平台,建设社区数字科普平台50处,推动社区科普信息化建设。三是加强科普教育基地建设。整合利用社会科普资源,建设10处科普教育基地,不断满足公众利用科普设施提高自身科学素质的需求。

3、开展社区科普基层组织建设活动,完善社区科普服务体系。加强街道科协、科普协会和社区科普小组等基层组织建设,每个社区健全科普员和科普志愿者队伍,形成大联合、大协作的工作机制,推动社区特色科普活动的开展。积极开展科普文明示范街道、优秀科普社区、优秀社区科普团队、科普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通过典型带动,推动社区科普工作深入开展。

四、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市及各市区均成立由科协主席任组长、分管副主席任副组长、有关部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工作协调和督导检查。各市区要制定具体的实施工作方案,纳入工作计划,落实目标任务,明确责任要求。同时,要建立科普志愿者登记备案制度、社区科普工作制度和检查考核制度,保证科普惠民社区行动扎实有效开展。

2、搭建服务平台。各级科协组织要为专家演讲团和科普志愿者开展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做好搭桥服务工作,进行科学安排,周密部署。要利用社会各部门、民间组织、学校等资源,大力加强科普志愿者协会建设,积极培育社区科普团队,并提供必要的经费补贴,鼓励其积极参加社区科普服务活动。

社区建设基础知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图书馆知识社区;小数据;知识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0.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68/tsyqb.1003-6938.2016031

1.引言

目前图书馆知识社区的既有研究成果已涵盖了图书馆知识社区的内涵、特征、类型、存在的问题、建设对策以及相关理论研究进展等方面。其中,图书馆知识社区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纳为如下4个方面:资源方面,内容庞杂,线性集成:架构方面,主要基于Web站点,缺乏虚拟云化:工具方面,Web2.0及移动互联技术应用不足:用户方面,参与度、互动度、知识共享度不足。以上4个方面可视为图书馆服务模式的组成部分,因此可以概况为图书馆服务模式的缺陷。针对以上问题,相关研究提出了图书馆知识社区的建设对策,主要可以归纳为:资源方面,将知识社区建设为泛在图书馆的构成部分,知识以非线性集成方式展现:架构方面,采取虚拟云化,实现自识别、自分类、自聚集;工具方面,充分应用Web2.0技术及移动互联技术:用户方面,提高用户使用满意度,增强用户的社区黏性。

总结以上图书馆知识社区研究成果,可以发现如下特点:其一,主要从图书馆视角分析知识社区的建设和发展,即图书馆是知识社区的事实中心。同时,围绕平台、资源、架构、工具等构建高效的服务模式,即图书馆知识社区的发展水平关键取决于知识社区所依托的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其二,对于如何发挥用户在图书馆知识社区中的作用,主要强调以用户为中心,及时满足用户需求。同时,通过更为智能的社区群组建设为用户提供更为科学的聚类,从而激发用户社区参与的热情。可以看出,用户的知识社区使用体验及黏度依然主要建立在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水平基础之上。

从微信、微博的发展导致博客、短信的使用量骤减可以看出,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改变着人类的信息行为。在“云物移大智”(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图书馆知识社区如果依然强调图书馆的中心作用,用户的使用体验如果依然主要建立在图书馆服务的基础上,则明显与用户驱动的总体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相悖。

2.小数据及其启示

2.1小数据的概念和特点

小数据是以个人为中心的全方位数据。小数据的特点主要从其与大数据的对比中得出:第一,从目的看,大数据旨在从宏观层面发现具有普遍性的规律,而小数据是以个人为中心,从微观层面发现个性表征或规律:第二,从分析方法看,大数据不追寻因果关系,而注重相关关系,小数据则重在分析个人在节点的因果关系。同时,大数据不关注数据产生背景,小数据则结合数据产生的背景进行分析:第三,从数据自身看,大数据具有海量、多样、高速、价值密度低的特征,小数据则具有数据体量有限、数据类型单一、价值密度较高的特征。

2.2小数据的启示

大数据的重要价值和意义无需赘言,但对于具体的个人来说,大数据的应用是有限的。近年来,大数据概念的普及,主要为多数普通个体提供了思考问题的另一维度――即大数据思维,但在实践层面,个人很难通过大数据对自身产生重大实质性帮助。同时,从一些较为典型的大数据应用案例看,对大数据亦不能盲目相信。如,近年来谷歌公司在应用大数据预测流感的准确度方面连续出现问题,与实际情况出入较大。再如,好莱坞第九大电影公司相对论传媒太过依赖大数据,据此进行的投资接连出现重大失误,最终于2015年7月破产。此外,大数据所获得的规律与个体的匹配度也存在较大问题,即对于个体而言,大数据所发现的规律与个人所需存在一定差距。如,对于病人来说,虽然按照药剂用量说明服药即可,但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药剂用量由于没有考虑病人的个体特征及实时情境,用药量往往存在一定误差。

小数据则在解决以上方面的问题存在显著优势。第一,小数据为个人提供精准的数据,这些数据可以对个人产生有针对性的效用。如,在采购食品过程中,小数据设备通过对比食物卡路里含量及消费者身体健康监测指标,提示消费者是否购买:第二,小数据关注因果关系和数据背景,可以发现特定问题的关键原因及解决方案。如,大数据可以帮助用户分析消费中时间与额度之间的关联,但借助小数据则可以进一步分析消费与个人状态之间的关联,从而能更有效地分析与消费额度有关的因果关系:第三,小数据中蕴含创意和灵感,从小数据中可以发现问题的创新点,对个人来说,可以据此发现不足和改进方向,对组织来说,则可以利用小数据寻找创新点。如,加拿大冰球队员的生日多在1-3月,因此以上月份出生的人被认为具有冰球运动天赋。但心理学教授Roger Barnsley分析发现加拿大少年冰球队组别划分以1月1日为界,由此推导出按此标准分组,1-3月出生的孩子具有身体发育优势,在以后层层选拔中又不断扩大了这种优势,从而发现了这个所谓运动天赋问题的关键。综上可认为:大数据分析普遍规律,小数据分析独特个性:大数据解决普遍问题,小数据解决个性问题。对于个人及组织来说,应具备大数据思维,小数据应用的能力。

3.基于小数据的图书馆知识社区内涵

传统图书馆知识社区的用户黏度较低,主要原因在于:第一,依托图书馆资源建设的知识社区,其资源服务并不具备唯一性或超越图书馆资源服务的便捷性,对于以信息获取为目的的用户缺乏吸引力:第二,以图书馆为事实中心的知识社区,平台无法提供完备的用户自我分析功能,对于以知识交流为目的的用户,难以满足其需求:第三,图书馆知识社区建设中缺乏对用户个性化数据的收集分析,知识社区建设的特色不足,对于图书馆来说,亦难以发现关键用户及创新点。

用户黏度是图书馆知识社区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也是图书馆知识社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只有提高用户黏度,在用户的互动中才能实现知识传播、知识发现乃至知识创造,图书馆才能实现高质量的知识服务。基于小数据的图书馆知识社区的内涵在于构建用户自助知识平台、群组动态聚类平台、图书馆精准知识服务平台、图书馆知识服务创新平台,据此提高用户黏度,保持知识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3.1用户自助知识平台

自助知识平台的内涵在于,图书馆知识社区最重要的功能是实现用户自我知识组织、自我知识管理、自我知识服务,即用户可使用图书馆知识社区进行自我小数据的收集、上载、保存等服务,同时可即时对小数据开展分析,并实现与自我历史小数据的纵向对比及与平台用户大数据的横向对比,用户可据此发现自身在知识结构、知识获取、知识传播等方面的个性化特征及相关缺陷。在此基础上,用户可将小数据分析结论与平台云计算、大数据分析建议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自己当前情境的知识分析结论。用户自助知识平台能够有效协助用户发现个人知识特征,解决个人知识问题,因此,基于小数据的图书馆知识社区可以最大限度提高用户黏度。如,目前在美国出现的R0undview服务,可以协助用户分析网络阅读行为主要来自哪些网站、作者和议题,用户也可以和其他用户,如同学、朋友等的阅读状况进行比较,从而帮助用户了解自我阅读结构和阅读偏好,进而发现不足并明确改进方向。

3.2群组动态聚类平台

传统图书馆知识社区的群组建设思路主要是按专业需求聚类,同时群组相对较为固定,其优点是便于专业人员间的交流,但缺点亦很明显:聚类标准单一,对用户的吸引力有限:同时,群组内部和群组问交互不足,不利于知识创新。基于小数据的图书馆知识社区是一个群组动态聚类平台,其内涵在于:以兴趣为标准进行聚类。兴趣具有典型的个性特征,借助小数据则可实现个人兴趣的数据化展现。基于兴趣的聚类,有利于增强用户知识交流的意愿,有利于拓展交流深度和广度。同时,基于兴趣的聚类有利于多元学科背景的用户交流,从而能在知识互动中产生头脑风暴的效果,进而可能产生知识创新。此外,兴趣具有一定的变化性和多元性,基于小数据的图书馆知识社区可以即时捕捉用户兴趣的变化状况,同时根据用户兴趣的多元性实现动态广域分布式聚类,从而适应用户在特定时间、特定情境的知识需求。

3.3图书馆精准知识服务平台

传统知识社区的图书馆知识服务强调解决用户问题,同时在概括用户共性需求基础上总结服务模式,提升图书馆知识服务水平。在肯定该思路的同时,亦可发现其不足:第一,解决问题发生于用户提出问题之后,先期介入和研判不足;第二,由于用户的问题结构不完整或用户缺乏小数据支持而无法认识到问题的关键,图书馆据此提供的知识服务可能无法有效满足用户需求。图书馆精准知识服务平台的内涵在于:图书馆知识服务的目的不仅在于解决用户提出的问题,更强调使用小数据先期协助用户发现问题、凝炼问题。同时,图书馆的知识服务对象不是作为群体的用户,而是每一个具体的个人:服务方法不是基于用户共性的普适性方法,而是基于用户个人特点的个性方法。在此方面,目前国内一些知名的学术科研知识社区,如用户群主要为科研院所及高校的“小木虫”、主要面向医学和生命科学领域的“丁香园”等,均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了精准知识服务尝试,值得图书馆知识社区借鉴。

3.4图书馆知识服务创新平台

传统图书馆知识社区的创新主要基于对用户的共性分析,其创新效用与具体用户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基于小数据的图书馆知识社区则重视对用户个性特征的分析,同时由于考虑到数据产生的背景,因此可以发现对于知识社区建设极为重要的创意,从而有助于图书馆实现知识服务创新。如,传统的网络分析法关注用户的知识社区在线时长,但如果对浏览知识社区特定网页超过一定时长或主动填写表格的用户发起在线对话,则有可能拓展出知识社区新的服务内容,如关联信息推送或特定图书馆活动邀请,在此基础上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有效性将大为增强:再如,利用小数据分析结果,在用户使用图书馆知识社区虚拟服务过程中适时激发出超链接提示,以方便用户深度了解相关服务,可有效增强用户使用知识社区服务的兴趣。

4.基于小数据的图书馆知识社区构建

4.1图书馆知识社区小数据的采集

图书馆知识社区小数据的来源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用户可自我采集的数据,采集工具主要包括个人移动终端、可穿戴设备等。数据可采取自动上载或用户操作上载两种方式:数据授权方面,可在与用户达成协议基础上采取非用户授权或用户授权两种方式:第二,用户使用图书馆知识社区而产生的数据,采集工具主要包括信息行为采集系统、网络智能分析系统等:第三,图书馆采集的用户数据,采集工具主要包括用户身份识别系统、图书馆物联网系统、图书馆监控系统等:第四,社会组织采集的可与图书馆共享的用户数据,采集工具主要包括网络信息系统、商务信息系统、公共服务信息系统等。以上四种方式采集的小数据可统一存储于图书馆信息平台知识社区用户小数据库。

4.2基于小数据的图书馆知识社区架构

基于小数据的图书馆知识社区架构主要由三个功能层构成:第一是小数据语义分析层,从小数据中智能提取用户结构性信息变化特征,用户可据此分析自我知识结构及知识变化状况,同时,知识社区平台据此建立用户知识特征标注:第二是小数据匹配层,分析小数据之间、小数据与图书馆知识社区大数据之间、小数据与社会组织共享数据之间的关联性,知识社区据此识别用户兴趣,并建立基于兴趣的群组动态聚类:第三是小数据价值增值层,图书馆知识社区在用户小数据及群组聚类数据中优化社区信息匹配规则,识别并完善知识投放点,发现知识服务创新点,从而实现小数据价值增值。以上三个功能层是各自功能独立基础上的有机整体。

4.3隐私与安全问题

图书馆知识社区小数据的收集、使用涉及到用户的大量隐私,因此必须建立严格的小数据授权体系及分级制小数据使用规则,特别是数据可能公开或有商业性用途时,小数据的使用必须征得用户同意。同时,应该保留用户的“被遗忘权”,小数据使用授权到期后可以考虑与用户达成协议,允许用户删除个人小数据库中的所有资料或图书馆知识社区限制性使用相关数据。在共享社会组织数据方面,则应保证用户的知情权,用户不仅有权获知知识社区与社会组织共享协议的内容,而且有权获知个人具体被共享的数据。安全方面,由于小数据的泄露可能造成用户在名誉、学术、财务等方面的重大损失,因此图书馆知识社区应提供高等级的数据防护措施。

社区建设基础知识范文第4篇

中国残联在第三次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会议上,提出到2015年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宏伟目标。康复事业关系到残疾人的切身利益,是残疾人就学、就业、脱贫、全面参与社会生活的前提和基础,是残疾人的迫切需求。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大力推进残疾人的社区康复工作,让康复进社区。但是,农村社区的康复工作,难度大,任务重,困难多。我就结合在实际工作中碰到的问题,提出加强农村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几点思考。一、王江泾镇农村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现状 王江泾镇是嘉兴的北大门,北接江苏盛泽,南临嘉兴市区,20__年实现生产总值25.35亿元。全镇有行政村33个,社区居委会7个,总人口79435人。至20__年全镇办证残疾人1189人,占总人口的1.5%,其中肢体残疾人695人,占残疾人总数的58.45%;听力残疾人130人,占10.93%;语言残疾人7人,占0.59%;视力残疾人141人,占11.86%;智力残疾人110,占9.25%;精神残疾人106人,占8.92%。年龄在18岁以下残疾人58人,60岁以上残疾人296人,处在劳动年龄阶段的残疾人835人,占残疾人总数的70.23%。 全镇现有农村社区康复指导站20个,有专职康复指导医生或指导员20人,大部分康复指导站都依托所在社区的卫生服务机构建立。从实施社区康复工作以来,共实施白内障手术30例,普及型假肢装配人数7人,听力障碍佩戴助听器30人,聋儿康复训练人数5人,目前在进行康复训练的肢体残疾人55人。经统计,目前有需要康复服务的残疾人人数105,其中肢体残70人,脑瘫7人,语言残12人,智力残14人,视力2人。社区康复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离残疾人的需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我镇社区康复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残疾人康复工作经费来源少,主要是向上级残联申请,康复工作的经费没有纳入各级政府公共财政的预算,各级财政对残疾人康复工作资金投入偏少。由于经费有限,社区康复指导站硬件设施不完善,人才队伍层次较低,除田乐社区康复指导站有较完备的康复器材外,其它的指导站康复器材较少,有的仅能提供咨询服务。二、社区康复工作、康复知识缺少广泛的、有深度的宣传。农村社区残疾人对康复这个概念的认知程度非常有限,大部分人还未听说过,更不知道康复与到一般医院看病有什么不同。三、康复治疗基本上是以狭义的治疗后康复为主,尤其是仅仅把非医疗性的器械训练康复、社会康复、职业康复等作为一项社会服务项目。四、缺少有效的社区康复的评价机制。对社区康复的有效性、针对性还没有建立一套积极有效的评价机制,康复工作的深入开展缺少有效的依据。二、加强农村社区康复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加大政府投入,加强农村康复服务网点和基础设施的建设。 各级政府要在预算中安排一定的资金,投入农村社区残疾人康复的服务网点和基础设施的建设。要在农村地区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加大基层服务网点和基础设施建设,尤为重要。目前,农村残疾人基础服务设施发展水平很不平衡,有些农村社区没有一个康复网点,许多残疾人想康复而无处康复。而有的地方有康复服务网点,但基础设施落后,提供不了应有的服务内容,只是虚有其名罢了。由此可见,要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农村社区康复服务网点和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先行,起码要先为他们提供一个必要的康复场所和较为完备的康复器材。完善的康复基础设施是实现农村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最基本条件。只有具备这个条件,农村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才能有效的、全面的展开。 (二)加快农村社区康复人才队伍的建设,提高康复服务的水平。 康复工作是一个全方位、多学科、深层次的技术问题,需要方方面面的技术人才。农村地区缺少专门的康复人才,不能够提供更多有效的服务内容,所能提供的康复服务与残疾人的需求有很大的差距。要提高农村社区康复服务的水平,必须加快农村社区康复人才队伍的建设。70%的残疾人的康复服务主要是在社区内进行的,要依靠农村社区本身的人力资源,建立一只有社区领导、卫生人员、社区志愿人员、残疾人家属等参与的残疾人康复服务的基本队伍。同时,医疗卫生部门、残联康复机构应针对不同的康复内容,加紧培训农村社区康复的技术人员。通过,人才队伍的建设,提高农村社区康复服务的水平。 (三)加强社区康复服务的能力建设,促进社区康复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 农村社区康复工作是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这一目标的重要基础。农村社区康复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是残疾人参与社区康复的积极因素,也是促进社区康复的可持续性发展关键。目前农村社区由于基础设施薄弱、康复人才匮乏,造成社区康复工作的层次低、手段少、能力有限,针对性和有效性还不强,仅仅能满足一些简单的功能训练和咨询服务,不足以吸引更多的残疾人参加到社区康复中来,能够提供的服务离残疾人的需求有较大的差距。社区康复要在完善现有功能障碍康复的基础上,增加教育康复、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等服务内容,提高社区康复服务的能力,为残疾人提供更多有效的康复服务,真正提高残疾患者的功能水平,使患者重返社会,担负起他们能承担和应承担的社会职能。 (四)加强康复工作的宣传,形成人人都有康复意识的环境。 残疾人康复工作在社会上,甚至残疾人及残疾人家属中并不是都很了解 和熟悉,特别是农村残疾人对康复这个概念的认知程度非常有限,大部分人还未听说过,更不知道康复与到一般医院看病有什么不同。这就需要做大量的宣传教育工作。要通过宣传教育,让全社会都来了解关心、支持残疾人的康复工作;让残疾人和残疾人家属知道康复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依托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康复指导站、志愿者组织、民政、慈善、托养机构以及残疾人家庭等社会力量开展康复知识、康复服务的宣传,了解残疾人的康复需求,进行康复技术指导,形成人人都有康复意识的环境。 (五)建立农村社区康复工作评价考核机制,促进康复工作有效开展。 为使农村社区康复工作有效开展,要建立三个方面的评价考核机制。一是从完善康复工作体系的角度,对康复工作的组织管理、技术指导及服务网络建设,政府、卫生服务机构、社区的工作职责与内容的评价考核。二是结合现实工作状况,对各类残疾人的基本康复需求,就最具代表性的康复服务内容的评价考核。三是综合反映残疾人及其亲友在掌握残疾预防和康复知识、实现全面康复和对康复服务满意度的评价考核。通过建立评价考核机制,促进康复工作有效开展。 要在农村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必须适应当前形势,抓住有利时机,加大政府的投入力度,加大农村康复服务网点和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康复人才队伍,制定有行之有效的康复评价体系,尽快扩大残疾人康复受益面。

社区建设基础知识范文第5篇

一、面向公众开展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活动,突出主题。

倡导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良好社会风尚,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主题是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大力宣传普及能源、环境方面的科学知识。完善能源、环境管理的政策法规,为构建和谐打下基础。

尤其是要利用“世界人口日”世界环境日”世界卫生日”世界地球日”无车日”世界知识产权日”世界读书日”等节日,组织开展“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社会”经常性科普宣传活动。开展各类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科普宣传活动

组织开展好第七届科技活动周和年全国科普日大型科普宣传活动。

确保创建成功。同时,认真抓好全国科普示范区的创建工作。以开展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为契机,认真领会、全面把握《纲要》精神实质和工作要点,扎扎实实地贯彻实施《纲要》努力提高全面科学素养。区创建办、各创建成员单位)

二、以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带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抓住关键。

一)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

积极参与第七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第五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第二届未来杯全国中学生创意设计竞赛赛区竞赛。区教委、区科协、区科委、团区委、区文广新局)认真组织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模型大赛等科技实践活动。

推动学校科学教育的发展,制定《区青少年科技素质建设实施意见》开展科技特色学校创建活动。提高基础教育阶段学校科学教育的质量。组建区青少年科技教育专家辅导团,开展科技工作者与中小学生“大手拉小手”活动。区教委、区科协、区科委)

宣传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充分发挥各类家长学校作用。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免费咨询热线工作,继续开展“12355青少年维权和心理健康咨询热线,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疏导未成年人心理障碍,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区妇联、团区委、区教委、区委宣传部)

二)农民科学素质行动

大力推进新型农民科技、绿色证书、农村劳动力转移等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深入开展农村党员和基层干部实用技术培训。开展乡镇农技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区委组织部、区农委、区科委、区科协、区人事局)

深入实施“十百千科技人才下农村行动”和“科技入户惠农兴村”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双学双比”等活动。区委宣传部、区农委、区卫生局、区人事局、区文广新局、区科委、团区委、区科协、区妇联)

实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区科协、区科委、区农委)深化科普示范镇(街道)科普示范村(社区)家庭(户)创建活动。

继续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区科协、区财政局)

加强与高校之间的合作,发挥高校智力资源优势。培养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区农委、区教委)

三)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行动

开展科技知识专题讲座,结合产业发展重点。积极宣传普及节能降耗减排和清洁生产等方面的科学技术知识,推动建筑、交通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节能降耗工作,促进企业单位产品能耗限额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推动节约型社会建设。区经委、区环保局、区交通局、区建委、区商委)

积极开展职工技能培训、业务知识培训和继续教育等活动,组织企业职工学习现代科技知识。提高职工队伍的科学素质。区经委、区总工会、区妇联)

促进社区科普工作的发展。区民政局、团区委、区委宣传部、区科协、区科委)大力开展“科普文明社区”青年文明号”等系列创建活动。

加强技能人才培训。参与实施“企业蓝领紧缺人才培训计划”新技师培养带动计划”百万农民工技能登高计划”下岗失业人员技能再就业计划”能力促创业计划”和“技能岗位对接行动”区劳动保障局、区总工会、区人事局)认真落实市劳动保障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抓好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建设。

举办“年区职业技能大赛”区劳动保障局、区总工会、区经委、区教委)5.组织开展技术比武活动。

四)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

普及社会科学及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科学知识。区委宣传部、区委组织部、区人事局、区环保局、区经委、区科委、区科协)区级机关举办24次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普知识讲座。

加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工作有关的教材和课程建设,把科学素质内容列入干部教育计划。提高全区公务员队伍科学素质水平。公务员录用考试中,增加科学素质方面的考核内容。区委组织部、区人事局、区委党校)

积极配合市级相关部门组织编印《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读本》区委党校、区委组织部、区科委、区科协、区人事局)3.组织开展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状况调查。

三、提升科普工作水平,加强基础工程建设。

一)开设科普宣传专栏、专题节目,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在科普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区委宣传部、区文广新局、区信息中心)

二)加强科普图书、期刊、挂图、音像制品等的购买、订阅、发行工作。区科协、区委组织部、宣传部、区文广新局、区农委、区环保局、区卫生局、区科委、区安监局、区质监局)

三)推进自然博物馆建设前期工作。区文广新局、区计委、区科协、区科委)抓好科普基础设施建设。

力争新建12个市级科普教育基地;指导科普教育基地开展科普活动。区科协、区科委、区教委、区农委、团区委、区委宣传部)四)继续开展科普教育基地的申报和命名工作。

五)完善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培育15所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区教委、区科协、区科委、团区委、区委宣传部)

六)推动“一站一栏一员”农民科技书屋建设,加强基层科普设施建设。力争培育3个农业科普示范基地。区科协、区科委、区农委、区委宣传部)

七)搭建好大型社科普及活动平台,启动区社会科学知识普及基地建设工作。组织开展社科普及活动,全面开展“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区委宣传部、区文广新局、区科协、区科委、区农委)

四、加大投入,完善政策。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提供保障

积极配合市相关部门开展科普立法调研、修改和论证工作。区科委、区科协、区人大教科文卫工委、法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