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区特色文化

社区特色文化范文精选

社区特色文化

社区特色文化范文第1篇

论文关键词:社区文化特色文化和谐社会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社会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社区文化为代表的城市文明必须与之和谐发展。城市社区文化是城市基层社会的文化现象,它表现为社区居民的信仰、价值观、伦理道德、思维方式、组织制度、历史传统与生活方式等内容。文章对如何活跃社区文化建设做了探讨。

随着全国大规模的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管理重心的逐步下移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人们在社区学习、工作、栖息、休闲、娱乐,把大部分时间花在了社区,这给社区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社区文化增添新的内涵和功能,不断满足广大社区居民的精神需求。

一、加强阵地建设,创造优美环境

一个良好的社区文化环境,是大多数居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社区的设施阵地的建设和各类文化资源就是影响社区文化建设的两个重要因素,这两个重要因素也是顺利开展社区文化工作的前提和保证。

健全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硬件保证。一是完善社区活动室。加大对社区文化阵地建设的投入,添置适合老年人锻炼的健身器材,活动设施,提升活动室的活动功能,丰富居民的文化体育生活。二是落实社区公益性活动场地。社区的小广场、公益性活动场地是社区居民开展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要不断改造完善原有老小区、住宅区的空闲场地,扩展公益性活动空间。三是拓展社区文化活动空间。为弥补社区活动场所有限、活动设施短缺的缺限,充分发挥“共驻共建、资源共享”的共建优势,积极与辖区学校、单位联系、协商,通过协调在不影响辖区单位、学校正常工作的情况下,与他们共用运动场、活动室、职工之家等文化体育设施场所,用于社区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社区的各类文化人才资源是各社区文化建设的宝贵财富和主要力量。各类文化人才资源一般由文化组织管理队伍、文化艺术队伍和群众文艺骨干组成,而这支队伍的整体素质如何,将直接关系到社区文化建设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状况。为了保证社区文化的广泛性、普及性,社区要注重强化社区文化骨干对社区群众文化建设的业务指导作用。逐步吸纳社区内热爱体育事业、长期从事社区居民健身活动组织的民间团队的队长、教练组成文化骨干队伍,并选有文化工作经验或有文艺专长的有能力、有精力、愿意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的居民加入这支队伍,特别是一些离退休老同志,让他们继续“上岗”,发挥作用,奉献余热。

二、开展“特色文化”活动,提升人居生活质量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高品位的文化氛围能提高一个城市的人居生活质量,提升一代人的精神境界,拉动一个地方的社会全面进步。为此,要保证社区群众文化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可以把开展大型活动与推行日常文体活动相结合作为社区文化建设的强劲动力。

(一)让广场文化成为培育社区文化的一块沃土

社区内的广场、健身点及公众广场是居民室外活动的集中场所。良好的广场文化,不仅直接为居民所接受参与,更能吸引居民自发性地参与社区文化活动,提高居民的愉悦程度,增强居民对于社区的认知度和归属感。利用大礼拜和节庆长假,结合不同季节,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不断推广普及全民健身运动,让居民能唱的唱起来、能跳的跳起来、能动的动起来,小区里每当夜幕降临或旭日初升时,都能够随处可见跳舞、唱歌、练拳、舞剑、舞扇的,让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成为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文化聚餐”。

(二)让文体活动队成为社区文化的主力军

社区要针对小区老同志喜爱文体活动的特点,把文化建设的侧重点放在加强老年活动团体的扶持上。把老年合唱团、老年豫剧团、老年舞蹈队、书画协会组织好。让这些特色文化队成为受众面广的社会效益和亮点,营造文化氛围。

(三)让学习文化成为推动和谐社区文明进程的主阵地

把教育引导与创建学习型社区紧密结合,发挥“老年大学”分校、各类协会组织、文化站、图书阅览室的功能,组织“五老”(老教师、老劳模、老专家、老医生、老干部)开办各类知识讲座、技能培训班,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大型宣教活动。组织安全文化书画比赛、“11·9”消防安全自救演练、“法制宣传日”活动、职业病防治、优生优育、节能环保等宣教服务活动,学习《劳动法》、《合同法》、《治安处罚法》等法律法规,最大限度地满足居民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段的学习需求。

(四)让邻里特色文化步入社区文化的主导行列

随着社区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居民的文化需求水平也在逐步提高。一种能及时反映人与人之间的人性交往的文化需求正逐步走入社区文化的主导行列,那就是以促进与家人之间、与邻里之间、与小区这个大家族之间的感情文化——邻里文化。培育社区居民“友善亲和、关爱互助、和睦相处、文明和谐”的意识,形成以邻里文化建设为主线的文化活动平台。广泛开展“文明楼道”、“文明家庭”、“有为老人”、“好儿媳、好婆婆、好伴侣”等评选,改善了邻里关系,又增近了大家的理解和沟通,增强了大家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和积极性,让社区里“邻帮邻、老帮老,互帮互助乐安居”的和谐氛围日趋浓厚。

三、五个结合,活跃社区文化

社区文化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软、硬件各方面的内容。只有运用辩证的分析手法,把社区文化的各个组成部分结合起来考虑,才能统筹兼顾社区文化的发展。

(一)软件建设与硬件建设相结合

软件是指那些没有物化形态存在的内容,如思想理论、道德规范、习惯礼俗、行为模式、科学技术和某些种类的艺术等。硬件则是指凝结着人们精神劳动成果的物化了的劳动产品和人们从事精神文化活动所需的物质条件,前者可充分体现人们丰富而深刻的精神文化内涵,后者如图书室、活动室、广场及其内部的各种相应的设施等物质性内容。社区文化建设必须软件、硬件同时抓好,而且要相互协调、统一,发挥应有效能。

(二)整体规划与主体发展相结合

整体规划就是要在总体上对社区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有一个通盘的安排。两者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要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的原则,促进相互协调发展。要适时引进专业文化、艺术团体来社区开展交流与演出,支持并推动高雅文化的发展,做到雅俗共赏,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如果把这些具有进步意义的特色的文化资源加以整合,必然能产生更大的提升作用,从而使社区文化建设跃上一个新台阶。

(三)环境感化与理念灌输相结合

一是要使活跃的社区文化活动不断升温,用更加贴近居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活动来吸引居民参与,在参与中慢慢地培养他们对社区的情感;二是要充分发挥各类社区教育阵地的思想教育作用,让居民意识到社区家园对个人生活和自身完善拥有多大的意义,从而自觉地走出家门去积极参与;三是发挥社区组织的协调、沟通作用,既落实好各部门对社区文化发展的各项要求,及时了解居民对社区文化建设的需求,使各项政策更为贴近现实、贴近居民,快速、有效地解决现实问题,满足居民需要。

(四)创造文化与享受文化相结合

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并努力营造条件实现居民应有的创造和享受文化的权利。首先,要最大限度发挥广大业余文艺爱好者的作用。要始终不懈地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创作空间和条件,鼓励他们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弘扬主旋律,体现时代精神,为广大居民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其次,要实现好、发展好居民享受文化的权利。大力构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着重建设一批小而精、多而全的文化设施,形成纵横交错、点线结合、方便市民的文化服务网络,让居民足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公益性文化设施体系及公共服务带来的便利。

社区特色文化范文第2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实现我街提出创建文化特色街道的目标,积极开展健康向上、富有地方特色、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提高人民的整体素质,促进街道和社区的两个文明建设,为的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工作目标

1.以点带面阶段:在2010年底前,以社区(或小区:下同)、社区、社区为试点,各建成一个文化特色社区,以点带面,以试点工作推动全街道创建文化特色街道活动的开展。

2.全面实施阶段:我街道全面创建文化特色街道活动要在2011年在全街道各社区全面铺开,我街道(办事处)要力争创建一个市级的文化特色社区,在2年内(即2015年底前),在全街道建成文化特色社区*个。

三、创建标准

各文化特色小区的基本标准及评分标准为:(组织健全100分;参与广泛30分;活动经常40分;特色鲜明50分;设施齐备180分;经费落实100分。450分为达标分。)

(一)组织健全(100分)

各社区要建立相应的机构负责活动的规划、组织和实施,做好辅导、培训和日常管理工作(要有专人管理的文化活动中心,配备兼职文化指导员3-5名,并要建立一支具有街道特色文化的、群众广泛参与的活动队伍)。

1.创建组织评分标准(50分)

各社区居委会成立创建领导小组,有主管领导任组长,并有专人负责指导、协调、管理创建工作。(每缺一级创建机构扣10分,无同级主要领导参加该级创建领导小组的扣5分;凡缺创建活动规划、组织实施方案、管理规章制度、开展活动的图文资料并建立艺术档案的,每缺1项扣5分,每缺一次活动资料档案的扣2分;没有配备专人管理文化活动中心的扣10分)

2.创建奖励评分标准(50分)(加分以最高档次为准,不累计)

(1)文化创作队伍方面(30分)。配备兼职文化指导员并有1—2人的创作队伍得30分。其活动或作品获以下奖励的给予加分,获县市级奖励的加2分,获地市级奖励的加4分,获省级奖励的加6分,获部级奖励的加8分。

(2)文化活动队伍方面(20分)。有一支具本社区特色,老中青结合的文化活动队伍得20分。缺少老、中、青参与的队伍,每少一类扣5分;每增加一支活动队伍的加5分。

(二)参与广泛评分标准(30分)

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形成一定的规模,在我地有一定的影响。

1.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形成一定的规模(30分)

2.在我地有一定影响的(该活动项目受到以下表彰的,给予加分,加分以最高档次为准,不累计),在国际获奖或受命名的10分,获国家表彰或命名的8分,获省表彰或命名的6分,获地市级表彰或命名的6分,获县市表彰或命名的6分。

(三)活动经常评分标准(40分)

节假日、季节性节活动不断,常年坚持。具有一定的质量和示范性,并开展跨街、跨社区交流活动(每月活动不少于4次,全年演出或表演不少于4次)。

1.每月排练演出或表演两次以上(20分)(每少一次扣5分)

2.每年举办演出或表演两次以上(20分)(每少一次扣5分)

3.开展跨街道文化交流活动。(参与以下活动给予加分,加分以最高档次为准,不累计)赴国外或港、澳、台参加演出或表演的10分;到外省参加演出或表演的8分;参加省级演出或表演的6分;参加地级市演出或表演的4分;参加县市级演出或表演的2分。)

(四)特色鲜明评分标准(50分)

各社区要充分发挥我街道是全国“之乡”和“之乡”的特色和优势,根据实际,选定本社区最具特色的项目,如曲艺、民歌、诗词、书画、戏曲、花灯、舞龙、醒狮等,开展各有特色,各不同的特色文化活动。

1.项目特色(30分)。该项目具有地方特色,内容健康、积极向上,并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后继有人。该活动(工作)在当地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家喻户晓,喜闻乐见,活动正常,并有一定的社会效益,能带动当地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并对周边的地区具有一定的辐射力。(凡形成持续15年以上的历史传统项目给予加5分)

2.项目传承(20)。有较完整的记载该项目有形成时间、历史没革及产品成就的艺术档案或图文资料。

(五)设施齐备评分标准(180分)

有适宜开展活动的场地和设施,如活动室、排练室、小广场(含小舞台)、定期更换内容的宣传窗(栏)、图书室(藏书4000册以上,有条件的应建立电子阅览室并实现与文化部“文化资源共享”网络联网),有可供村民、居民活动的设备。

1.文化活动中心(30分)

建筑面积200m²以上为满分,(每增加10M²加1分,每少10m²扣1分)

2.活动功能室配备(30分)

活动功能室配置齐全(活动室、排练室、小广场(含小舞台)、定期更换内容的宣传窗(栏)、图书室(藏书4000册以上,有条件的应建立电子阅览室并实现与文化部“文化资源共享”网络联网)(6项为满分,每少一项减5分)

3.图书阅览室(30分)

(1)面积50M²为满分30分,(每增加10M²加0.5分,每少10M²扣0.5分)

(2)开办电子阅览室加5分,与文化部资源共享联网奖5分。

4.排练室(30分)

(1)面积50M²为满分30(每增加10M²加0.5分,每少10M²扣0.5分)

(2)演出(表演)乐器、服装、基本灯光、音响设备齐备得15分

(3)每月排练平均次数(每增加一次加2分,每少一次扣2分)

5.少儿活动室(15分)

(1)面积50M²得分5分(每增加10M²加0.5分,每少10M²扣0.5分)

(2)活动设施、器材齐备10分(每增加一项加2分,每少一项扣2分)

6.老年活动室(15分)

(1)面积50M²得分5分(每增加10M²加0.5分,每少10M²扣0.5分)

(2)活动设施、器材齐备得分10分(每增加一项加2分,每少一项扣2分)

7.宣传栏(窗)(15分)

(1)面积10M²得分9分(每增加1M²加0.5分,每少1M²扣0.5分)

(2)每年出版期数6期得分6分(每增加一期加1分,每少一期扣1分)

8.文化小广场(含小剧场)(15分)

(1)面积300M²得分8分,(每增加50M²加0.5分,每少50M²扣0.5分)

(2)小舞台面积50M²得分5分(每增加10M²加0.5分,每少10M²扣0.5分)

(3)有演出(表演)基本灯光、音响设施得分2分

9.其他活动设施(文体活动室、球类、棋类室、场等),每个项目面积每项在20M²以上(每增加一项加2分)

(六)经费落实(100分)。

有一定的经费用于文化特色村和社区文化建设,包括必要的设施建设投入和开展经常性活动的经费开支。

1.每年社区划拨活动经费(以5万元为满分)每增加1万元加10分,每少1万元扣10分

2.每年设施建设投入资金(以5万元为满分)每增加1万元加10分,每少1万元扣10分

3.开展以文补文,多种经营活动收入,每增收1千元加2分

四、创建要求

(一)切实加强领导。成立街道创建文化特色社区(街道)活动领导小组,由街道办事处主管领导任正副主任,下设创建活动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街道文化工作站,由文化站主要负责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创建活动办公室负责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加强对创建活动的指导。

(二)认真组织发动。开展创建文化特色社区活动,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以及创建文化先进街道的需要,是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繁荣和发展社区基层文化事业,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和两个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街道党委和政府要进行广泛的宣传,发动社区基层组织积极投入创建活动,指导创建社区制订计划、落实措施;街道文化站要积极发掘本地具有特色的文化活动项目并加以提高,同时要加强对创建活动的业务指导和培训;要通过抓试点,及时总结经验加以推广,确保创建活动健康有序地开展。

(三)坚持注重实效。创建活动要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一阵风”,防止走过场;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注重实效,成熟一个、命名一个,扎扎实实地推动创建活动的开展;要坚持特色,确保质量,力争通过努力,在全街道范围内命名个特色文化社区。

社区特色文化范文第3篇

一总体目标

深入开展特色文化新村建设,重视农村文物和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传承优秀历史民间文化,充分尊重农民意愿,重点打造各具特色,彰显宁都风采的特色文化新村;纵深推进文明和谐村落社区建设,建设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风尚深厚的新村镇,充分发挥“五老”作用,建立和完善“一会五站”(“一会”:村民理事会;“五站”:社会互助求助站卫生环境监督站民间纠纷调解站文体活动联络站公益事业服务站)为服务平台的农村村落社区。力争将我镇的农村新风貌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工作任务

(一)深入开展特色文化新村建设。

1加强领导组织健全。各村要成立“塑造新风貌”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等机构,确保本地特色文化活动有策划有组织有实施。要求各村各单位要做好活动培训辅导和日常管理工作,并建立一支能彰显当地文化特色的业余民间文艺队伍,做到管理有制度活动有记录。

2动员各方参与广泛。各村要充分挖掘能人,积极

动员村民参与特色文化活动。参与率要求达到80%以上,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广泛群众基础在全镇或当地有一定影响的文化活动。

3活动经常特色鲜明。各村的文化活动要常年坚持进行,并具有一定的质量和示范性。要求各村组织此类活动每月不少于1次,普及特色文化活动年度培训不少于2期,全年有组织的特色文化演出活动不少于2次。要充分使本地特色文化得到挖掘保护整理和彰显,真正使特色文化能够被村民接受,对村民的教育和熏陶效果明显,在群众中形成一定的影响力。

4活动有力设施齐备。各村要调动组织各方力量资金人力加入到特色文化活动的场地和设施建设。要求各村有可供村民活动的特色文化活动室。

特色文化活动室标准如下:

(1)室内活动有“两室”(图书室活动室)。有一个面积不少于30平米,每年有报纸科普期刊10种和藏书1000册以上,能基本满足村民求知需要的图书阅览室和一个面积不少于50平米室内配有电视乒乓球桌等文化活动设施的文体活动室。

(2)室外活动有“两场”(戏场球场)。有一个面积不少于300平米的室外活动场地,配有篮球场和小戏台,可供开展体育小型文艺演出等活动。

(3)文化宣传有“两栏”(宣传栏阅报栏)。各有10平米以上,宣传内容适时要更换。

(4)开展“两项活动”(集体文化活动教育培训活动)。全年利用民族传统节日开展节庆纪念日民间民俗特色文化和教育培训活动等2次以上。

(5)培养“两支队伍”(特色文化管理人员业余团队)。有一支具备良好素质有一定技能和组织能力的村级特色文化管理骨干队伍;有一支业余民间特色文化演出或电影放映队伍。

5活动保障经费落实。通过政府扶持社会赞助村民自助等多元投入机制对各村的特色文化活动经费给予保障。要求各村每年要有一定的费用用于特色文化新村的文化建设,包括必要的设施建设投入和开展经常性活动的经费开支。

(二)纵深推进文明和谐村落社区建设。

1成立村民理事会。村民理事会由老党员老干部老复员军人老教师老农民组成。建立健全村民理事会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村民理事会在新农村中的组织协调主导作用。

2建立社会互助救助站。建立健全社区互助救助体系,并形成完整的由村落社区志愿者组成的互助救助集合体,建立村落社区志愿者与特困户结对帮扶的工作运行机制,为村落社区村民和困难群众提供了便利服务和保障。

3建立卫生环境管理站。建立健全社区卫生环境管理体系和卫生制度,村民理事会广泛开展了以提高农民质量为重点的整治卫生环境活动,村落社区脏乱差问题得到有效整治。

4建立民间纠纷调解站。成立以“五老”组成的村落

社区民间纠纷调解机构,有效地促进农村基层社会稳定,常见的民间纠纷得到化解,宗族势力苗头得到遏制,重大治安隐患得到排查。

5建立文体活动联络站。充分利用村落社区资源,建立文化娱乐活动中心农民夜校阅览室文化宣传长廊文化戏台等,节假日农闲时有经常的文体活动,村民的文化生活活跃。

6建立公益事业服务站。建立健全村民理事会公益事业议事办事机构协调服务作用发挥较好,村民参与兴办公益事业积极性高,村落社区全年兴办公益事业不少于3件,公益事业有显著发展。

(三)创新开展塑造新风貌工作。

1每个新农村建设点开展创评“五星”(遵纪守法星勤劳致富星尊老爱幼星勤俭节约星移风易俗星)活动。要求每个点评选“五星”农户5户以上,创评活动取得一定成效。

2开展好“文明信用村(组)”“文明信用示范户”创评活动。要求每个建设点一般“道德优秀户”的数量在农户总数的20%以内,“文明信用农户”数量在农户总数的10%以内,村风民俗较好及新农村建设示范点要达到25%。

3开展“五有”新型农民培育工作。每个建设点要培育一定数量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有现代通信工具有尊老爱幼之心”的新型农民。

三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精心组织实施。推进农村新风貌建设,关键在领导。要把塑造新风貌作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责任机制,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社区特色文化范文第4篇

一、紧扣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做到“科学理论三入脑”

1、抓好中心组“51”理论学习,促科学理论进领导头脑。每月安排一个课题集中学习一次,每月编印一份领导学习参阅,每季推荐一批读书书目,中心组成员每季撰写一篇调研文章,每年精心准备好一个专题讲座;此外,各成员每半年下基层宣讲一次。我县把中国特色主义理论体系作为党委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使领导干部掌握党的基本理论,运用党的基本理论,自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改造。

2、抓好学习型机关创建,促科学理论进干部头脑。广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加强基层党校建设,以基层党校为载体,抓好广大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全县广泛推行“站

三分钟讲台”活动,各单位每周组织一次集中学习,每次安排一位干部上台讲三分钟课。围绕回答和解决“*问题”,举办全县“突出践行科学发展观,奋力推进追赶与跨越”“金点子”主题调研活动和“看成就、议发展”征文活动。

3、抓实理论常下乡活动,促科学理论进群众头脑。在县电视台开设“社科讲堂”,邀请县内党史、社科专家讲课。围绕科学发展观主题,县四套班子领导,乡镇、县直各单位主要负责深入基层宣讲,把科学理论送到田间地头和干部群众之中。各乡镇和村组建立理论宣讲员队伍,针对群众提出的难点、节点问题及时解答,释疑解惑,理清情绪。

二、紧扣科学和谐发展舆论引导,做到“新闻宣传三围绕”

1、围绕六大宣传战役抓外宣。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认真组织做好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宣传,做好“突出践行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活动的宣传,抓好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和农村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宣传,广泛开展“全民迎奥运”主题宣传,认真做好抗冰救灾和灾后重建的宣传,扎实做好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的系列宣传。

2、围绕全国人会代表抓策划。今年全国“两会”两会期间,我县配合组织策划了《*:果农托我捎封感谢信》、《【代表委员献策建言】我从灾区来》、《灾区代表访问商务部帮助农民谋新策》系列报道,*第一次在两会期间多次露脸,这次新闻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3、围绕先进典型抓资料库收集。通过突出践行科学发展观学教活动“号脉县情”工作,我们了解掌握了全县先进单位的先进事迹;通过开展“101”感动*人物评选活动,我们掌握了全县各条战线的先进人物,在这基础上,我县建立“*县典型宣传储备库”,将全县先进单位、先进个人资料全面收集整理,为以后典型宣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做到“精神文明创建三到位”

1、“六个一批”让思想政治教育到位。推介诵读一批好书,推动全民读书活动;以县电视台影视栏目和“2131”电影放映工程为载体,放映一批优秀影视作品;以“七·一”大合唱动力,组织学唱一批红色歌曲;以*深厚的红色、客家、民俗文化底蕴为基础,组织编写一批乡土教材;以农民业余剧团和广场文艺晚会为载体,组织一批感人演出;以全县“101”系列感动*人物评选活动为重点,推出一批先进典型。

2、“101”让感动*系列人物评选到位。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全县组织评选“十大创业先锋”、“十大新农村建设标兵”、“十大扎根山区优秀教师”、“十佳政法干警”、“十大爱心医生”、“十大生育文明户”、“十大敬业奉献模范”、“十大诚实守信模范”、“十大孝老爱亲模范”、“十大助人为乐模范”,在此基础上,由获奖的“十大”先进人物中评选出“感动*十大人物”。评选活动由评委会投票和群众投票相结合,发动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评选活动现已启动,年底结束。

3、“三管齐下”让省级文明卫生城市创建到位。我县自去年开展创建省级文明卫生城市,在创建中,我们做到“三管齐下”。一是实施“宣教”工程,优化软环境。提出“要创文明城,先做文明人;先有文明人,后有文明城”的口号,已有8个社区组建了腰鼓队、舞蹈队、老年娱乐队,广场文化活动已成为精神文明建设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二是开展“美容”工程,强化硬环境。去年起从财政拿出1000多万元资金,按照“路平、灯明、排水畅、环境美、设施全”的标准,把12条背街小巷列入综合整治范围,覆盖了城区所有的街巷,共修复破损路面1万多平方米,人行道5000多平方米,改造排水管道5500余米,为小街小巷安装路灯162盏。三是实施“文明”工程,美化人文环境。在全县广泛开展“倡导文明规范,争当礼仪明星”、“优化市容环境,争当环境卫士”、“遵守交通秩序,争当文明使者”等主题实践活动,推动人人讲卫生,个个讲文明。

四、紧扣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做到“公共文化建设三推进”

1、“五大工程”推进农村文化建设。一是推进“百村千户文化”工程。在全县建设240个村级文化科技中心,1000户文化科技中心户。二是实施“村村阅报栏”工程。每个乡镇在3个以上行政村设阅报栏,全县建成80个阅报栏。三是启动“村级文化长廊”工程。要求每个乡镇至少选择一个资源丰富、有一定文化经济基础的行政村建设一个文化长廊,主要用于宣传党的政策、文化科技知识,举行书法、绘画展示等,全县已建成15个文化长廊。四是推动体育广场工程。在每个新农村建设点,开辟一个体育广场,县里支持一批体育器材,指导群众开展体育活动。五是推动“特色文化村”工程。每个特色文化村成立一个文化建设理事会,树立一个文化特色村牌子,建设一具标志性雕塑,建设一块文化宣传墙,开辟一个文化展览室,组建一支文化解说、表演队。今年我们启动建设的特色文化村有黄石镇中村“傩戏文化村”,田埠乡的东龙村、赖村镇的新民村和水西村“宗祠文化村”,田埠乡排上村“楹联文化村”,石上镇曾坊村“剪纸文化村”。

2、“四拓展”推进社区文化建设。一是拓展文化项目。实施“市民素质艺术教育推进工程”,推动文学、戏剧、音乐、舞蹈、曲艺、书法、绘画、技艺等进社区,由原来较单纯的唱歌跳舞转向全面发展。二是拓展文化团队。在县乡文化部门的指导下,建立健全社区文化带头人队伍,每个文化带头人组建一个队伍,不断扩大群众团队的参与面、受益面。三是拓展文化资源,采取与县级文化团院共建等形式,丰富文化产品,满足社区群众多样化文化需求。四是拓展文化品牌,把弘扬传统文化与培育社区特色文化品牌相结合,培育社区文化节、邻居节等一批亮点。积极编排群众喜闻乐见、反映社区好人好事的原创节目,提升社区的和谐度。

3、“三进工业园”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一是抓好宣传工作进园,由工业园牵头,各企业设立宣传干事,负责宣传教育工作、思想政治工作、舆论引导工作。二是抓好文化建设进园,加强园内学校、医院等社会事业设施建设,加快园区文化设施建设,大力建设园区文化和企业文化,组织开展农民工文化活动,增强工业园的文化凝聚力。三是抓好教育工作进工业园,在工业园区成立专门针对进城务工农民的培训机构——农民工培训学校,实行订单培训,培训后保送到相应企业就业。

五、紧扣繁荣优秀传统文化,做到“特色文化三提升”。

1、提升传统文化普及。一是举办文乡诗国、客家摇篮、红色故土、赣南粮仓等主题电视讲座,普及*传统文化。二是举办*民俗文化、红色文化、客家文化展览,让更多的人特别是广大青少年了解家乡文化,热爱家乡文化,如石上镇。三是开展老师带徒授艺活动,抓好业余文化团体和民间艺人的培养工作。

2、提升区域文化品牌。一是完成了中央红军第一部无线电侦察台旧址修复。3月8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部无线电侦察台旧址在*县小布镇赤坎村修复揭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首长,总参谋部三部首长,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弘强,省军区司令员彭水根,潘玉兰、陈春明、王俊杰、程关怀等领导出席竣工典礼并揭牌。今年,旧址已接待大型旅游团4次300人。二是继续抓好反“围剿”战争为主题的红色文化品牌建设。继续抓好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纪念馆建设,认真做好革命历史文物的搜集、整理,做好相关历史传说、故事的收集和整理,积极倡导、牵头召开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理论研讨会,研讨会已经市委同意,报中央相关部门审批。三是继续抓好客家千年古村田埠东龙的旅游开发。东龙村今年列入全县新农村建设点,县乡组织力量,经过两个月的集中整治,拆除了影响整体美观的猪牛栏和厕所,并聘请专家设计村庄整体规划,县财政继续投入200万元,对古建筑进行整体性抢救性维修。继续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力争通过招商引资实现旅游开发。

社区特色文化范文第5篇

1.提高认识

认识是行动的先行军,只有提高认识,改变观念,才能更好地抓好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毕竟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是涉及最基层、最广泛群众的利益,因此必将是我们文化工作的重点,是需要我们长期坚持不懈、稳抓稳打的。但是并非我们所有的基层文化站工作者都能认识到基层文化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很多偏僻、贫困的地方,或者是在一些乡镇、农村,人们对文化重视程度不够,文化生活贫乏,封建迷信、聚众等事件频发,影响到了精神文明的建设和群众文化的健康、有序的发展,因此文化部门要提高对活跃群众文化生活重要性的认识,结合本地实际情况,采取措施,扎扎实实推进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活跃和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2.健全机制

要建立健全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决策研究机制和监督执行机制。要建立领导、专家、群众三结合的文化工作常设调研组织,及时作出正确决策,统筹全镇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确定切实可行的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规划和任务目标。同时要根据目标任务实现严格的检查监督制度,不得放任自流,更不能文过饰非,谎报业绩,要有严格的奖惩制度。

3.以人为本

当今社会处处都在提倡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在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之中,我们也要注意以人为本,以群众为本,从群众需求和需要出发,维护他们的切身文化利益,改善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提供积极文化需求满足。因此我们文化站需要将服务中心下移、服务质量提升,精心营造社区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基地,使群众文化活动释放出特有的以美育美的生命力、文化力,使基层群众文化阵地具备它应有的主导性文化服务内涵并发挥出相应功能,从而产生文化吸引力、感召力,真正成为广大群众离不开的便民、利民、乐民、为民的文化家园。

4.突出特色

各地区、地域、民族都会有其自身的特色,就文化而言本身就不是整齐划一的,有些地区人们能歌善舞,在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时就应该根据本地现有的特色来制定相应的群众文化活动计划,凸显本地特色,尤其是在节假日和当地传统节日期间,多举办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突出当地文化的特色。比如说我们文成县,自2012年以来,通过深入挖掘特色的文化资源,将红色文化、孝文化、侨乡文化、刘基文化和畲乡文化建设融入社区建设工作中,以红色文化坚定党性,以侨乡文化引导艰苦创业,以孝文化追寻礼仪,以刘基文化筑牢防线,以畲乡文化促进团结,结合农村新社区建设,按照“一社一品”的要求,通过打造特色文化长廊、特色文化一条街、特色文化基地、特色文化示范区等手段,提炼总结每种文化的精神内涵,拓面提质,教育引导党员群众自觉参与到文化品牌创建的各项活动中来,将每一种文化打造成党员干部群众自觉遵循的行为准则,以文化带动党员干部争先,以文化圈建设增强凝聚力,有效推进了社区建设工作。

5.整合资源

在整合资源方面,我们应该做到两个结合:机关团体与文化志愿者的结合。一方面,充分利用机关团体、企业、学校的文化设施资源,将社区内的场、馆、站、室对居民群众开放。利用社区的人才资源,合办各类协会、培训班等,维持社区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文化志愿者的作用。文化志愿者是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要发动社区各阶层的文化名人、文体骨干、退休老干部等组建文体志愿者服务队伍,依托辖区单位、社会团体、各类文化培训场所等社会资源,建立社区文体志愿者服务基地。利用社区文体志愿者服务基地,积极引导群众参与社区文化活动,形成“天天有活动、周周有节目、月月有演出”的文化氛围,以满足广大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此外,要想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还需要加大奖励力度,大力扶持业余文化队伍。应完善各项奖励机制,重点加大对有特色,有精品的业余文化队伍的奖励力度,使之不断提升知名度,扩大影响力,从而提升业余队伍水平。这些无一例外都是重在活动、贵在坚持。因此我们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人群的特点,动员各方面力量把活动开展起来,做到经常化、制度化,在满足群众需求的同时,引导他们积极建设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

二、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