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区应急治理

社区应急治理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社区应急治理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社区应急治理

社区应急治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协同治理,城市社区应急管理

0引言

近年来,世界上各类灾害呈现多发性趋势,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2019年病毒的爆发,给全世界的应急管理工作都敲响了警钟,如何有效地协同多元主体参与到社会风险管理之中,成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命题。随着城镇化的发展,社区作为城市最基本的组成单元,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公共安全隐患。文章通过对我国社区应急管理发展现状的分析,基于协同治理理论构建社区应急管理协同机制,从协同治理的视角下提出相应的创新举措。

1理论概述:协同治理与城市社区应急管理

协同治理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德国学者赫尔曼创立的“协同学”,随着此后在不同领域相互关联与凝聚,“协同学”逐渐成为一套现代化的治理理论与互动合作治理模式。[1]协同治理是指多元主体通过协调协同的方式发挥各自的优势解决社会复杂矛盾的治理模式。[2]从政府角度出发的协同治理表现为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及其他相关利益组织,为制定与执行公共政策所进行的协调与沟通。基于社区的协同治理模式,主要表现为建立多元协同的社区治理机制,在处理矛盾的过程中重视发挥多元主体的作用。社区是社会突发事件的承载地,也是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前沿阵地,国家高度重视基层社区的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我国采用“一案三制”的应急管理体系,“一案”是指制订修订应急预案;“三制”是指建立健全应急的体制、机制和法制。[3]“一案三制”的综合应急体系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分灾种应急响应体系的缺陷,但存在适用性差、协调机制匮乏、法律缺位等弊端。现有社区应急管理模式主要沿袭“一案三制”的宗旨,将社区作为处理突发事件的基础单元,局限于应急救灾的救助属性。城市社区应急管理是社会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社区的基础性应急管理工作却是社区治理中的薄弱环节。

2问题的提出:城市社区应急管理的脆弱性

2.1社区与社区居民主体角色的缺失

现有的社区应急管理机制仍然遵循“自上而下”的运行逻辑,通过严密的科层制机构上传下达落实应急管理工作,单纯地将社区视为应急管控的对象,使社区在应急管理工作中处于被支配地位,忽视了社区及社区居民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导致对社区及社区居民角色的定位模糊,致使在知识技能培训、物资储备与管理、安全文化知识培训与社区意识营造方面产生不足。同时会加剧社区的脆弱性。具体表现在:居民感知风险的意识薄弱、居民参与社区应急管理的主观意识不强、邻居间的自救互救意识薄弱以及冷漠心态加剧等。

2.2重处置轻预防,风险预警机制的不足

应急管理的救灾工作是建立起全面、迅速的行动机制,对风险的识别是保证迅速响应突发事件的基础。我国长期以来都依托于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在应急管理工作中也加剧了路径依赖,长期采用重处置轻预防的工作机制,导致了对重大风险识别防范存在严重缺陷。风险预防作为应急管理的第一关口,对于事件的未来走势具有重大的参考价值,对其忽视会直接导致基础设施投入降低、制度建设滞后、潜在性的安全隐患等严重问题。这些问题在社区表现更甚,社区处于城市应急系统的末端位置,应急预案机制不健全、预报预警缺乏制度化、应急管理流程不规范等问题导致社区应急管理缺乏实效性。

2.3社区应急管理体制的僵化

传统的社区在应急管理工作上缺乏有效的制度体系,存在体制僵化的问题。社区内部的应急管理系统设置不能与外部的应急系统相交互,难以适应动态发展的变化和危机。在制度设置方面,政府主导下的应急管理多部门联动模式缺失,多头领导、部门冗杂、责任人不明等导致信息传递失真;在基础设施方面,缺乏基础的安全避灾建筑,社区空间布局不符合安全要求;在技术应用方面,风险预报预警、信息分析与整合技术应用都严重滞后;在社会参与方面,社区在应急管理工作方面缺乏专业社会力量的参与,缺乏相关的专业技术人才,也未能形成政府、社会、社区的三元有效联动机制。

3分析框架:构建城市社区应急管理协同机制

3.1协同主体:强调社区民众与社会力量的参与

在针对社区的灾害防治过程中,汇集群众的智慧,能使得灾害防治工作事半功倍。首先,对社区最为了解的群体就是社区居民,居民能够帮助应急管理部门查漏补缺;其次,在危急灾害发生时,社区民众之间的互帮互助能够极大限度地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最后,在恢复阶段,居民能帮助相关部门缩短排查时间,加快灾后重建速度。志愿者、专家学者、社会组织等,能为社区灾害防治工作提供实质性的援助。在灾害发生的危难时刻,志愿者充当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例如在疫情期间自愿承担起买菜送菜责任的社区联络员,为社区居民的生活解燃眉之急。专家学者提供的专业知识,是科学开展社区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

3.2协同模式:“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

目前我国城市社区的应急管理体制仍以“自上而下”的模式为主,该机制仅对于处理规模较大、灾害性较严重的大型安全事故具有较高的适用性。“自下而上”的模式能够充分调动基层的人力物力资源,但在面对重大风险事故时,基层能发挥的作用是有限的。“自上而下”的科学部署能够提高救灾的统一性和有效性,能够调动全社会的资源解决灾害风险的紧急问题,解决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不足的问题。而“自下而上”的社会基层力量动员能够提高基层民众对防范风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程度上降低灾害损失,提高抗灾能力。因此,“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有机结合能实现合理规避风险的利益最大化。

3.3协同内容:以防治兼顾为工作重点

传统的社区应急管理模式具有“重处置轻预防”的特征,过于重视灾后的救治工作,而忽视了对灾害发生前的预警预报。事实上,灾害的预防工作与治理工作同等重要,一方面,面对地震、洪水等无法避免的自然灾害,在有关部门及时的预警预报下,相关人群能充分地做好准备工作,在灾害发生前有序地开展工作安排,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力和物力的损失;另一方面,在火灾等人为因素造成的重大事故面前,建立健全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十分必要.“防治兼顾”策略在应急管理工作实践中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3.4协同绩效:将社区应急管理纳入社区治理全过程

社区作为社会最基层的治理单元,在社会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常年来社区应急治理这一环并未纳入社区治理的过程之中。社区的安全与稳定是社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推动风险应急防范常态化,是促进社区的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增加社区内部的灾害防护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将备灾、减灾、救灾防护内容融入社区安全宣传教育、将灾害防治绩效考核落到实处;强化社区居民的预警意识,深化“防范灾害从我做起”的理念,提升居民的自救与他救技能,使其在关键时刻能最大化地减少损失;实现社区内部的应急物资储备常态化、加强基础安全设施建设也有利于提高社区应对灾害的抵御能力。

4协同治理机制下城市社区应急管理的创新路径

4.1动员多元主体,汇聚各方形成合力

社会信任虽然对社区治理发挥着重要影响,但其影响是借由中间机制实现的,例如社区居委会会对社区治理效应产生一定的影响。[4]首先,社区应急管理工作必须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党员要引领和带动社区居民。其次,社区居民是社区发展与治理的基础,群众的力量与智慧是不容忽视的,必须让社区居民参与到社区应急管理工作环节中。再次,社区居委会、业委会是汇聚群众意见、传达上级指示的最佳联络员,能在社区应急管理工作的宣传与实施上发挥较大的效力。最后,社区社会组织是社会力量的代表,社区应急管理工作离不开社会组织的支持,政府应当孵化鼓励基层社区的风险防治社会组织,以汇聚社会各方的力量,形成社区应急管理的最大合力。

4.2重视协同理论,建立健全应急管理联动与协同机制

协同理论重视整体的运作与整合,突发事件不受地域的限制,既要求社区内部做好联动与协同,又要求管辖区合理地指挥和安排。应急事件的突发性、不确定性决定了应急管理工作的复杂性,需要建立开放性、多元化、适应性强的动态协同机制。建立基层跨区域的应急联动与指挥协同,当仅凭社区自身无法有效地完成应急管理工作时,社区除了向上级领导部门请求援助与支持,还可以向就近区域管辖的社区请求援助。通过明确区域内与跨区域的应急协同机制,在应急处理过程中,实现应急物资、人力资源、技术资源的有效共享,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对突发危机事件的应对能力。

4.3动态评估,建立健全多元主体持续学习机制

建立识别、评估与预防风险的持续学习机制。应对未来不确定的风险,必须有将知识与经验进行实践转化的能力,这样的能力离不开科学的危机管理知识、对危机处理的经验教训总结、对事件处理的反思拓展。在学习主体方面,应当将社区与社会专业力量进行有效整合,形成多元协作的网络力量,积极推动多元主体之间的信息和资源共享;在学习内容方面,单一书本性学习、处理危机的事后性学习等传统学习模式应当转变,应急管理学习应当贯彻危机管理的全过程;在学习机制方面,建立以问题为导向、从风险识别到全面恢复、从主要责任单位到全域的立体化学习机制,不断提高社区的学习与适应能力。

4.4科技赋能,提升社区应急管理专业化水平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科技成为各个行业领域争相追逐的一环。在应急管理领域,新兴的科学技术可以贯彻到风险预警预报、资源高效共享、安全系数评估等多个方面,为社区应急管理注入新的能量。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建立信息化的社区风险动态识别平台,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型技术,全面感知社区内部潜在风险并分析,对社区的安全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和动态预警预报;促进数据的融合和应急物资的智慧化应用,通过大数据提高应急物资资源调度的效能,依托不同的信息技术,分析不同类型的信息物资资源,实现跨区域的信息数据共享;模拟分析危机应对的最佳方案,提高资源的利用效能。

5结语

通过对城市社区应急管理发展现状的分析,针对管理主体不明、管理机制固化、民众意识匮乏等问题提出相应举措,为提高社区的备灾救灾水平建言献策。但建设安全高效的社区应急管理体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持续有效的动态评估发展机制。因此,继续探索社区应急管理工作的科学评估指标体系,研究判断社区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应急管理理念宣传、居民自救意识等,有助于进一步提升社区的应急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刘红春,李顺彩.协同治理:旅游市场综合监管的新路径[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0(01):128-136.

[2]李汉卿.协同治理理论探析[J].理论月刊,2014(01):138-142.

[3]雷尚清.应急管理中的党政结构[J].南京社会科学,2017(07):90-96+127.

社区应急治理范文第2篇

一、强化领导,完善预案,应急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

党委政府对应急管理工作高度重视,适时调整领导机构,健全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和预防处置机制。一是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首的应急管理领导小组,调整充实了应急管理指挥部、应急救援队伍,各村(社区)、各单位均成立了相应的应急工作小组,并在民兵巡防队的基础上建立了应急救援小组。二是完善了《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根据上级要求,结合实际情况,我们修改完善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建立了安全生产、食品安全、地质灾害等子预案,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应急处置机制。三是配备必要的应急管理物资。镇政府配备了扁担、锄头、撮箕、铁铲等80套,编织袋1000个,救生衣、雨衣、雨鞋各5件,黄泥200方,沙石100方。各村均建立了防汛预警系统,并指定镇内中小学、医院、敬老院、镇政府驻地为突发事件紧急避难所:。

二、强化培训,广泛宣传,应急管理意识进一步深化

我们深知应急管理责任重大,涉及面广,需要全镇上下同心协力才能做到“防范于未然,尽量减少损失”的工作目标。今年来,我们致力于建设一支过硬的队伍,并广泛宣传发动,统一思想,有效提高了全民应急管理意识。一是召开专题党政联席会和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各村(社区)、各单位分别召开应急管理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应急管理工作,开展应急管理宣传。二是组织开展扑火队培训、民兵巡防队点验及应急管理工作人员、信息员培训,有效提高骨干队伍应急处置能力和应急管理意识。三是全面开展应急管理宣传。图文电视进行了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和应急知识滚动播出宣传,市直镇属各单位、各村(社区)制作横幅24条,书写标语165张。镇领导亲自带队组织公安、食品安全、卫生等部门在集镇商业中心设立了宣传点,发放宣传资料,工作人员现场传授施救方法。

三、强化协作,齐抓共管,应急管理措施进一步落实

为确保应急管理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我们实行统一调度,责任分解的管理办法,以镇党委政府为核心,充分调动各职能部门积极性,在集中力量突出抓好重点隐患治理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同时,将责任落实到单位、到人,做到既分工又协作。一是集中治理牛兀岭山体滑坡隐患。牛兀岭山体滑坡隐患形成的原因较为复杂,涉及的工程量大,危害性高,镇党委政府召开专题党政联席会进行了研究,并积极向市委、市政府报告隐患具体情况,得到了市政府高度重视,市政府办组织召开了专题部署会,成立了专门班子进行治理。与此同时,我们制定牛兀岭山体滑坡隐患治理专门方案,采取了设置警示牌,查处非法采石取土行为等措施,聘请专人进行24小时巡查值班,配合市政府开展控制和治理工作。二是今年3月的霜冻灾害应急处置。我镇3000亩烤烟育苗基地在霜冻灾害中受损严重,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烟苗供应紧张和烟农恐慌情绪。对此,我们一方面组织调集烟苗确保供应,另一方面组织对育苗大棚进行24小时值班,并主动上门做好烟农思想工作,确保了全镇2300亩烤烟如期顺利移栽。三是快速反应处置突发事件。今年3—4月份,镇应急救援队、扑火队迅速集结,及时赶赴现场,扑灭山林火灾1起,火警3起;综治办、派出所、民兵应急分队及时制止田溪村群体性斗殴事件1起。

在做好以上工作的同时,我们注重信息搜集和上报工作,扎实抓好了值班备勤。各村信息员充分发挥作用,及时发现应急突发事件,定期组织隐患排查,严格按照值班巡查制度落实轮流值班和重点时期、重点部位巡查。镇政府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两会”、防火、防汛等特护期值班制度,每天安排一名党政领导、二名干部职工值班,建立了专门值班室,要求值班人员住镇值班。镇应急管理办公室建立了突发事件信息台帐,及时搜集整理应急管理信息,并书面报告市应急办,今年已报送3起信息材料。

四、对应急管理“十二五”规划制定和下一步工作的建议

1、建议上级设立应急管理专项经费,建立应急物资储备更新机制,防止应急物资老化、失效,确保应急物资储备数量充足、质量合格。

社区应急治理范文第3篇

为进一步推进街道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增强社会防控火灾能力,最大限度减少火灾隐患和危害,遏制火灾事故尤其是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的发生,根据《兰溪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全市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兰政办发〔20*〕68号)文件精神,经办事处研究,现结合街道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治理重点,治理范围和排查治理责任:

治理重点:“三合一”场所、人员密集场所、出租房。

“三合一”场所治理依据《关于开展“三合一”场所消防安全综合整治工作的通知》(云街办〔20*〕81号)的总体部署组织实施。

人员密集场所治理的范围:容纳50人以上的影剧院、礼堂、夜总会、录像厅、舞厅、卡拉OK厅、游乐厅、网吧、保龄球馆、桑拿浴室等公共娱乐场所;容纳50人以上的住宿、就餐的旅馆、宾馆、饭店和营业性餐馆;容纳50人以上的商场、超市和室内市场;学校、托儿所、幼儿园、养老院的集体宿舍、医院的病房楼;劳动密集型生产企业的车间、员工集体宿舍。

出租房治理的范围: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以营利为目的的出租用于他人居住的房屋(旅馆业除外),以及有人员居住的沿街商业店铺。重点治理集体宿舍和人员居住相对密集、存在突出火灾隐患的出租房屋。

排查治理责任:规模以上企业(年产值500万以上)由街道经济发展办按照联系企业制度负责排查治理(见附表1),其他企业(年产值500万以下)由所在村(社区)第一责任人及联村干部负责排查治理。

二、治理内容:

(一)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内容。

1、检查在禁止使用易燃、可燃装修材料的场所是否使用易燃、可燃装修材料的情况;

2、检查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是否有故障或损坏,是否影响正常使用的情况;

3、检查疏散通道、疏散楼梯和安全出口的位置、数量和宽度及应急照明装置的设置场所、位置、数量是否符全消防技术规范要求;是否有疏散指示标志缺少、损坏和标识错误的,应急照明损坏或失效的情况;在疏散通道、疏散楼梯、安全出口及集体住宿房间的外窗是否设置铁栅栏,影响消防安全疏散和应急救援;

4、检查在建筑物周围是否有违法乱搭乱建棚、房等违章建筑,影响人员逃生的灭火救援的情况;

5、检查在建筑物周围是否有影响消防车通行或正常工作障碍物的情况;

6、检查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或规定、应急疏散预案的制定情况;

7、检查人员密集场所的负责人、消防安全管理人的消防培训情况。

(二)出租房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内容

1、检查出租房屋安全出口和室内、外疏散通道是否存在被占用、堆放物品或者设置影响安全疏散设施的情况;

2、检查出租房屋内是否配置消防应急照明、灭火器材等消防设施;

3、检查出租房屋室内电气线路铺设是否采用PVC阻燃套管保护,是否使用不合格的保险装置等电器产品;

4、检查出租房屋是否使用液化气和大功率用电设备;

5、检查出租人是否向公安机关办理登记手续或者签订治安责任保证书;

6、检查出租房是否建立消防安全制度或规定。

三、组织领导:

街道成立消防安全(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经发办(一),郭良同志任办公室主任,负责综合整治日常工作。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辖区范围内的消防安全隐患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街道将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纳入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街道建设工作的考核内容,各村(社区)、有关单位要充分认清当前消防安全的严峻形势。进一步提高对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认识,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确保取得实效。各村(社区)、有关单位要根据《*街道办事处关于进一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实施方案》(云街办〔20*〕26号)及《*街道办事处关于开展“三合一”场所消防安全综合治理工作的通知》(云街办〔20*〕81号)文件精神,及时成立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一定工作经费,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二)强化责任,全面排查。各村(社区)、有关单位要认真履行消防安全职责,建立健全消防安全责任制,层层落实工作责任,规模以上企业由经济发展办按照企业联系制度负责排查治理,有隐患及时上报,无隐患每月月底28号前签字上报,规模以下企业由所在村(社区)主任及联村干部负责排查治理;有隐患村由联村干部及时上报,社区由社区主任及时上报,无隐患村每月月底28号前由联村干部盖所在村委会公章上报,社区由社区主任盖公章上报(见附表2-6)。逾期未报者,一律按无隐患上报处理。各排查人员要严格按照市安监局《安全生产排查指南》及排查治理重点、范围进行认真排查,对排查出的主要隐患,能立即整改的马上整改;对暂时不能整改的,要采取强制性防护措施,要求限期整改;对不愿整改、整改不力等行为,上报街道办事处安监站或市安监局;对个别重大隐患,因多方原因暂时不能整改的,及时上报街道安监站或市安监局,争取上级帮助尽快解决。

(三)突出重点,注重防控。各村(社区)、有关单位要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和“三合一”场所消防安全综合整理,着重做好三合一场所(企业)、人员密集场所、出租房消防安全隐患调查摸底工作。近期街道将组织各相关单位对市区人员密集场所、“三合一”场所、出租房消防安全率先开展一次消防大检查,立争6月28日前将各类基本情况调查清楚,逐一登记,按照整改难度,建立隐患排查治理档案。

社区应急治理范文第4篇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国务院、省、市、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文件精神,结合我街道实际,为及时、全面、有效地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强化安全生产基础,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为“奥运会”顺利召开及我街道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提供良好的安全环境。

二、范围、内容和方式

(一)排查治理范围:各社区、各行业生产经营单位。主要包括:

1、危险化学品经营、建筑施工等工业生产企业及其生产储存等各类设备设施;

2、商(市)场、公共娱乐场所、学校、医院、宾馆、饭店、网吧、劳动密集型企业、“三合一”场所、高层建筑等人员密集场所;

3、近三年安全生产方面发生死亡事故及*年度发生重伤的单位。

(二)排查治理内容:在继续落实*年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有关指导意见的基础上,全面排查治理各生产经营单位及其工艺系统、基础系统、技术设备、作业环境、防控手段等方面存在的隐患,以及安全生产体制机制、制度建设、安全管理组织体系、责任落实、劳动纪律、现场管理、事故查处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主要包括:

1、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规程标准的贯彻执行情况;

2、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及落实情况;

3、高危行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使用、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交纳等经济政策的执行情况;

4、企业安全生产重要设施、装备和关键设备、装置的完好状况及日常管理维护,保养情况,劳动防护用户的配备和使用情况;

5、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和危险物品的存储容器的完好状况及检测检验情况;

6、对存在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以及重点环节、部位、重大危险源普查建档、风险辨识、监控预警制度的建立及措施落实情况;

7、事故报告、处理及有关责任人的责任追究情况;

8、安全基础工作及教育培训情况,特别是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的持证上岗情况和生产一线职工(包括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情况,以及劳动组织、用工等情况;

9、应急预案制定、演练和应急救援物资、设备配备及维护情况;

10、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三同时”执行情况;

11、对企业周边或作业过程中存在的易由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灾难的危险点排查、防范和治理情况等;

12、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结合相关行业管理部门提出的排查治理主要内容及重要时段排查治理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隐患排查与治理工作。

(三)排查治理方式

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要做到“四个结合”:

1、排查治理与专项整治相结合。坚持把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与街道安全生产工作特点和相关专项整治工作结合起来,突出工作重点,狠抓薄弱环节,解决影响安全生产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2、排查治理与监察执法相结合。全面排查治理、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加大监察执法力度,保证排查治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3、排查治理与基础建设相结合。要大力探索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推进隐患排查治理的全面化、经常化、制度化。

4、排查治理与加强应急管理相结合。要在排查治理工作过程中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安全监管总局等部门关于加强企业应急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13号)等文件精神,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制度,完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体系。

三、工作目标

(一)街道安监所、社区、生产经营单位和相关组织及时、全面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街道安监所对本辖区内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现场督查。

(二)排查发现的隐患得到及时整改。对火灾隐患普查中发现的二级以上隐患一时难以整改的100%落实相应措施,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

(三)进一步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分级管理、重大隐患报告督查等相关制度,基本建立重大隐患动态数据库,基本形成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

四、工作措施

(一)全面排查,及时整改隐患。街道安监所、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和各生产经营单位及相关组织要全面开展隐患排查,及时整改隐患,切实落实措施,防范事故发生。

(二)统一领导,部门督查指导。街道办事处统一组织本辖区隐患排查治理行动,街道安监所负责对隐患排查治理的督促、检查、指导。

(三)建立平台,及时统计报告。根据市、区要求统一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明确工作范围,掌握工作进度,科学统计分析,汇总重大隐患,落实工作责任,为专项行动有效开展及长效机制建立提供信息技术保证。

(四)及时总结,构建长效机制。街道安监所、社区、生产经营单位及相关组织要边排查治理,边总结经验,完善规章制度,提高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有效性,构建长效机制。

五、责任分工

按照属地为主、条块结合的原则,在街道办事处的统一领导下,安监所具体组织实施,各有关科室、社区分工负责,密切配合,认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活动。

(一)安监所、派出所:全面负责本辖区隐患排查治理的组织监督指导;及时组织录入并报送辖区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信息。

积极落实二级隐患整治工作,一时难以整改的100%落实相应措施,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

(二)各社区:负责本辖区隐患排查方案制订,积极开展隐患排查,及时报送辖区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信息,配合街道安监所开展隐患治理等相关工作。

(四)生产经营单位和相关组织:履行主体责任,全面组织开展本单位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及时向街道办事处及行业主管部门报告隐患排查治理情况。

六、工作阶段

按照区里统一部署,结合我街道实际,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阶段(5月8日前)

1、街道办事处成立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简称街道领导小组、排查治理办公室,见附件),制定工作方案,开展动员部署。

2、各社区及有关单位结合本辖区实际,制定本单位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方案,明确责任,落实人员,完成工作部署。

(二)排查治理阶段(*年全年)

1、各生产经营单位和相关组织依照本方案、相关部门指导意见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对本单位进行全面隐患排查治理。坚持边查边改,能立即整改的,要及时予以整改;一时难以整改的,要列出计划,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间、预案五落实,严防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发生;要及时向街道排查治理办公室报告隐患排查工作统计表和重大隐患排查治理情况。

2、街道排查治理办公室要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方案,做好排查治理信息统计报送,督促协调开展工作,在重要时段分别组织对有关单位开展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督查指导。

3、各社区要落实辖区内隐患治理、宣传发动、工作组织、责任落实、信息报送等工作,对辖区内重点行业、生产经营单位和相关组织隐患排查进行督查指导;及时做好本辖区排查治理信息的统计报送。

(三)总结验收阶段(*年11月至12月中旬)

1、街道领导小组对各社区、安监所开展隐患排查治理的工作情况组织验收,验收结果作为各社区年度“平安建设”、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

社区应急治理范文第5篇

为进一步落实20*年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年”各项工作要求,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着力消除安全隐患,预防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年”活动的通知》(兰政办发[20*]42号)文件精神,结合街道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年”活动,进一步落实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街道、村(社区)及有关部门的监管主体责任;全面排查治理事故隐患和薄弱环节,认真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监控机制和重大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及分级管理制度,确保各级挂牌督办的重大安全隐患整改达到95%以上,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全面完成*市下达的安全生产各项目标任务。

二、对象和范围

主要是:矿山、化工、烟花爆竹、建筑施工、民爆器材、电力等工矿企业;道路交通、水上交通等交通运输企业;渔业、农机、水利、旅游等单位;医院、学校、人员密集场所,“三合一”场所、出租房以及其他有关行业和领域。

三、工作分工

按照属地为主、条块结合的原则,村(社区)负责排查辖区内安全隐患,各部门分工负责、密切配合,认真组织实施“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年”活动。

(一)矿山、化工、烟花爆竹、民爆器材、特种设备,电力行业、有限空间作业场所由邵卫荣牵头组织实施。

(二)道路交通事故多发地段、道路交通设施、临水临崖危险路段、水上交通、建筑施工领域、城市公共交通、燃气安全隐患由徐慧斌牵头组织实施。

(三)农机、水利工程建设及渔业安全隐患由陈国明牵头组织实施。

(四)学校、医院行业由*牵头组织实施。

(五)旅游行业由毛寿清牵头组织实施。

(六)市区人员密集场所、“三合一”场所、出租房消防安全由汤跃东牵头组织实施。

(七)*工作片由章少华牵头组织实施。

(八)*工作片由何裕生牵头组织实施。

以前文件规定与上述工作分工不一致的,以本通知为准。

四、组织领导

街道成立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经发办(一),郭良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负责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工作。

五、实施步骤和措施

(一)动员部署阶段(20*年4月20日前)。村(社区)按照街道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辖区实际,研究制订“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年”活动方案,明确责任,广泛动员,统一认识,周密部署,精心组织。村(社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年”活动方案于5月23日前报“街道安监站”(联系电话:*,传真:*)。

(二)全面排查阶段(20*年全年)

村(社区)、有关部门要组织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排查,重点检查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规章制度建立和落实情况、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落实情况、安全设施设备运行情况、安全投入和风险抵押金缴纳情况、安全教育培训情况、应急预案制订及演练情况等。要根据不同时段安全生产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开展隐患排查工作。4月底前,重点围绕确保全国“两会”期间安全生产,加强对交通运输、电力、烟花爆竹、人员密集场所等行业和领域安全生产情况的监督检查。5月至9月,围绕汛期和北京“奥运会”安全,做好矿山、水库、学校、旅游、人员密集场所以及夏季事故易发行业和领域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四季度,针对赶任务、抢工期现象增多和恶劣天气多发的特点,深入推进工矿企业、交通运输、建筑工地、消防等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通过排查,建立完善隐患排查台帐,对安全隐患进行认定、分类梳理、建档。

(三)隐患整改阶段(20*年全年)。在全面排查的基础上,各有关单位应按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要求,坚持边查边改,对能立即整改的,要及时予以整改;对一时难以治理的要排出计划,落实资金和责任,限期整改,并制订应急预案,加强监控,严防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对重大安全隐患单位,要按照市安委办《关于开展20*年度重大事故隐患排查工作的通知》(兰安委办[20*]1号)精神,及时上报,市政府将视情进行挂牌督办。

(四)督查验收阶段(20*年11月至12月)。街道办事处将组织由各相关部门参加的联合督查组,对村(社区)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年”活动情况进行督查,主要内容包括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部署和贯彻落实情况、重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监控情况、隐患排查监管机制建立健全情况、安全生产治本之策落实情况、安全生产事故查处情况等。村(社区)于11月13日前将排查情况报街道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要进一步强化政府及有关部门行政首长负责制和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制,建立健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机制,狠抓工作落实。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合力,进一步完善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广泛发动,群防群治。村(社区)、有关部门要充分依靠和发动广大从业人员参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各类生产经营单位要充分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紧紧依靠技术管理人员和员工,发挥他们对安全生产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组织职工全面细致地查找各类事故隐患,积极主动地参加隐患治理。

(三)突出重点,强化督导。村(社区)、有关部门要结合本村、本部门实际,突出工作重点,加强督促检查和指导,切实消除事故隐患。要强化安全生产执法,创新监管机制,严厉查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加大安全投入,加快安全技术改造,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增强事故防范能力。要把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年”活动与落实安全生产治本之策结合起来,全面强化安全生产基础。

(四)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村(社区)、有关部门要以“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年”活动为契机,既要治标,着力解决当前安全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更要注重治本,完善政策措施,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坚决防止产生新的安全隐患。完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体系,加强应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