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区应急治理

社区应急治理范文精选

社区应急治理

社区应急治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协同治理,城市社区,应急管理

0引言

近年来,世界上各类灾害呈现多发性趋势,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2019年病毒的爆发,给全世界的应急管理工作都敲响了警钟,如何有效地协同多元主体参与到社会风险管理之中,成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命题。随着城镇化的发展,社区作为城市最基本的组成单元,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公共安全隐患。文章通过对我国社区应急管理发展现状的分析,基于协同治理理论构建社区应急管理协同机制,从协同治理的视角下提出相应的创新举措。

1理论概述:协同治理与城市社区应急管理

协同治理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德国学者赫尔曼创立的“协同学”,随着此后在不同领域相互关联与凝聚,“协同学”逐渐成为一套现代化的治理理论与互动合作治理模式。[1]协同治理是指多元主体通过协调协同的方式发挥各自的优势解决社会复杂矛盾的治理模式。[2]从政府角度出发的协同治理表现为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及其他相关利益组织,为制定与执行公共政策所进行的协调与沟通。基于社区的协同治理模式,主要表现为建立多元协同的社区治理机制,在处理矛盾的过程中重视发挥多元主体的作用。社区是社会突发事件的承载地,也是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前沿阵地,国家高度重视基层社区的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我国采用“一案三制”的应急管理体系,“一案”是指制订修订应急预案;“三制”是指建立健全应急的体制、机制和法制。[3]“一案三制”的综合应急体系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分灾种应急响应体系的缺陷,但存在适用性差、协调机制匮乏、法律缺位等弊端。现有社区应急管理模式主要沿袭“一案三制”的宗旨,将社区作为处理突发事件的基础单元,局限于应急救灾的救助属性。城市社区应急管理是社会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社区的基础性应急管理工作却是社区治理中的薄弱环节。

2问题的提出:城市社区应急管理的脆弱性

2.1社区与社区居民主体角色的缺失

现有的社区应急管理机制仍然遵循“自上而下”的运行逻辑,通过严密的科层制机构上传下达落实应急管理工作,单纯地将社区视为应急管控的对象,使社区在应急管理工作中处于被支配地位,忽视了社区及社区居民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导致对社区及社区居民角色的定位模糊,致使在知识技能培训、物资储备与管理、安全文化知识培训与社区意识营造方面产生不足。同时会加剧社区的脆弱性。具体表现在:居民感知风险的意识薄弱、居民参与社区应急管理的主观意识不强、邻居间的自救互救意识薄弱以及冷漠心态加剧等。

2.2重处置轻预防,风险预警机制的不足

应急管理的救灾工作是建立起全面、迅速的行动机制,对风险的识别是保证迅速响应突发事件的基础。我国长期以来都依托于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在应急管理工作中也加剧了路径依赖,长期采用重处置轻预防的工作机制,导致了对重大风险识别防范存在严重缺陷。风险预防作为应急管理的第一关口,对于事件的未来走势具有重大的参考价值,对其忽视会直接导致基础设施投入降低、制度建设滞后、潜在性的安全隐患等严重问题。这些问题在社区表现更甚,社区处于城市应急系统的末端位置,应急预案机制不健全、预报预警缺乏制度化、应急管理流程不规范等问题导致社区应急管理缺乏实效性。

2.3社区应急管理体制的僵化

传统的社区在应急管理工作上缺乏有效的制度体系,存在体制僵化的问题。社区内部的应急管理系统设置不能与外部的应急系统相交互,难以适应动态发展的变化和危机。在制度设置方面,政府主导下的应急管理多部门联动模式缺失,多头领导、部门冗杂、责任人不明等导致信息传递失真;在基础设施方面,缺乏基础的安全避灾建筑,社区空间布局不符合安全要求;在技术应用方面,风险预报预警、信息分析与整合技术应用都严重滞后;在社会参与方面,社区在应急管理工作方面缺乏专业社会力量的参与,缺乏相关的专业技术人才,也未能形成政府、社会、社区的三元有效联动机制。

3分析框架:构建城市社区应急管理协同机制

3.1协同主体:强调社区民众与社会力量的参与

在针对社区的灾害防治过程中,汇集群众的智慧,能使得灾害防治工作事半功倍。首先,对社区最为了解的群体就是社区居民,居民能够帮助应急管理部门查漏补缺;其次,在危急灾害发生时,社区民众之间的互帮互助能够极大限度地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最后,在恢复阶段,居民能帮助相关部门缩短排查时间,加快灾后重建速度。志愿者、专家学者、社会组织等,能为社区灾害防治工作提供实质性的援助。在灾害发生的危难时刻,志愿者充当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例如在疫情期间自愿承担起买菜送菜责任的社区联络员,为社区居民的生活解燃眉之急。专家学者提供的专业知识,是科学开展社区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

3.2协同模式:“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

目前我国城市社区的应急管理体制仍以“自上而下”的模式为主,该机制仅对于处理规模较大、灾害性较严重的大型安全事故具有较高的适用性。“自下而上”的模式能够充分调动基层的人力物力资源,但在面对重大风险事故时,基层能发挥的作用是有限的。“自上而下”的科学部署能够提高救灾的统一性和有效性,能够调动全社会的资源解决灾害风险的紧急问题,解决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不足的问题。而“自下而上”的社会基层力量动员能够提高基层民众对防范风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程度上降低灾害损失,提高抗灾能力。因此,“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有机结合能实现合理规避风险的利益最大化。

3.3协同内容:以防治兼顾为工作重点

传统的社区应急管理模式具有“重处置轻预防”的特征,过于重视灾后的救治工作,而忽视了对灾害发生前的预警预报。事实上,灾害的预防工作与治理工作同等重要,一方面,面对地震、洪水等无法避免的自然灾害,在有关部门及时的预警预报下,相关人群能充分地做好准备工作,在灾害发生前有序地开展工作安排,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力和物力的损失;另一方面,在火灾等人为因素造成的重大事故面前,建立健全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十分必要.“防治兼顾”策略在应急管理工作实践中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3.4协同绩效:将社区应急管理纳入社区治理全过程

社区作为社会最基层的治理单元,在社会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常年来社区应急治理这一环并未纳入社区治理的过程之中。社区的安全与稳定是社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推动风险应急防范常态化,是促进社区的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增加社区内部的灾害防护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将备灾、减灾、救灾防护内容融入社区安全宣传教育、将灾害防治绩效考核落到实处;强化社区居民的预警意识,深化“防范灾害从我做起”的理念,提升居民的自救与他救技能,使其在关键时刻能最大化地减少损失;实现社区内部的应急物资储备常态化、加强基础安全设施建设也有利于提高社区应对灾害的抵御能力。

4协同治理机制下城市社区应急管理的创新路径

4.1动员多元主体,汇聚各方形成合力

社会信任虽然对社区治理发挥着重要影响,但其影响是借由中间机制实现的,例如社区居委会会对社区治理效应产生一定的影响。[4]首先,社区应急管理工作必须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党员要引领和带动社区居民。其次,社区居民是社区发展与治理的基础,群众的力量与智慧是不容忽视的,必须让社区居民参与到社区应急管理工作环节中。再次,社区居委会、业委会是汇聚群众意见、传达上级指示的最佳联络员,能在社区应急管理工作的宣传与实施上发挥较大的效力。最后,社区社会组织是社会力量的代表,社区应急管理工作离不开社会组织的支持,政府应当孵化鼓励基层社区的风险防治社会组织,以汇聚社会各方的力量,形成社区应急管理的最大合力。

4.2重视协同理论,建立健全应急管理联动与协同机制

协同理论重视整体的运作与整合,突发事件不受地域的限制,既要求社区内部做好联动与协同,又要求管辖区合理地指挥和安排。应急事件的突发性、不确定性决定了应急管理工作的复杂性,需要建立开放性、多元化、适应性强的动态协同机制。建立基层跨区域的应急联动与指挥协同,当仅凭社区自身无法有效地完成应急管理工作时,社区除了向上级领导部门请求援助与支持,还可以向就近区域管辖的社区请求援助。通过明确区域内与跨区域的应急协同机制,在应急处理过程中,实现应急物资、人力资源、技术资源的有效共享,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对突发危机事件的应对能力。

4.3动态评估,建立健全多元主体持续学习机制

建立识别、评估与预防风险的持续学习机制。应对未来不确定的风险,必须有将知识与经验进行实践转化的能力,这样的能力离不开科学的危机管理知识、对危机处理的经验教训总结、对事件处理的反思拓展。在学习主体方面,应当将社区与社会专业力量进行有效整合,形成多元协作的网络力量,积极推动多元主体之间的信息和资源共享;在学习内容方面,单一书本性学习、处理危机的事后性学习等传统学习模式应当转变,应急管理学习应当贯彻危机管理的全过程;在学习机制方面,建立以问题为导向、从风险识别到全面恢复、从主要责任单位到全域的立体化学习机制,不断提高社区的学习与适应能力。

4.4科技赋能,提升社区应急管理专业化水平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科技成为各个行业领域争相追逐的一环。在应急管理领域,新兴的科学技术可以贯彻到风险预警预报、资源高效共享、安全系数评估等多个方面,为社区应急管理注入新的能量。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建立信息化的社区风险动态识别平台,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型技术,全面感知社区内部潜在风险并分析,对社区的安全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和动态预警预报;促进数据的融合和应急物资的智慧化应用,通过大数据提高应急物资资源调度的效能,依托不同的信息技术,分析不同类型的信息物资资源,实现跨区域的信息数据共享;模拟分析危机应对的最佳方案,提高资源的利用效能。

5结语

通过对城市社区应急管理发展现状的分析,针对管理主体不明、管理机制固化、民众意识匮乏等问题提出相应举措,为提高社区的备灾救灾水平建言献策。但建设安全高效的社区应急管理体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持续有效的动态评估发展机制。因此,继续探索社区应急管理工作的科学评估指标体系,研究判断社区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应急管理理念宣传、居民自救意识等,有助于进一步提升社区的应急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刘红春,李顺彩.协同治理:旅游市场综合监管的新路径[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0(01):128-136.

[2]李汉卿.协同治理理论探析[J].理论月刊,2014(01):138-142.

[3]雷尚清.应急管理中的党政结构[J].南京社会科学,2017(07):90-96+127.

社区应急治理范文第2篇

一、强化领导,完善预案,应急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

党委政府对应急管理工作高度重视,适时调整领导机构,健全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和预防处置机制。一是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首的应急管理领导小组,调整充实了应急管理指挥部、应急救援队伍,各村(社区)、各单位均成立了相应的应急工作小组,并在民兵巡防队的基础上建立了应急救援小组。二是完善了《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根据上级要求,结合实际情况,我们修改完善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建立了安全生产、食品安全、地质灾害等子预案,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应急处置机制。三是配备必要的应急管理物资。镇政府配备了扁担、锄头、撮箕、铁铲等80套,编织袋1000个,救生衣、雨衣、雨鞋各5件,黄泥200方,沙石100方。各村均建立了防汛预警系统,并指定镇内中小学、医院、敬老院、镇政府驻地为突发事件紧急避难所:。

二、强化培训,广泛宣传,应急管理意识进一步深化

我们深知应急管理责任重大,涉及面广,需要全镇上下同心协力才能做到“防范于未然,尽量减少损失”的工作目标。今年来,我们致力于建设一支过硬的队伍,并广泛宣传发动,统一思想,有效提高了全民应急管理意识。一是召开专题党政联席会和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各村(社区)、各单位分别召开应急管理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应急管理工作,开展应急管理宣传。二是组织开展扑火队培训、民兵巡防队点验及应急管理工作人员、信息员培训,有效提高骨干队伍应急处置能力和应急管理意识。三是全面开展应急管理宣传。图文电视进行了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和应急知识滚动播出宣传,市直镇属各单位、各村(社区)制作横幅24条,书写标语165张。镇领导亲自带队组织公安、食品安全、卫生等部门在集镇商业中心设立了宣传点,发放宣传资料,工作人员现场传授施救方法。

三、强化协作,齐抓共管,应急管理措施进一步落实

为确保应急管理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我们实行统一调度,责任分解的管理办法,以镇党委政府为核心,充分调动各职能部门积极性,在集中力量突出抓好重点隐患治理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同时,将责任落实到单位、到人,做到既分工又协作。一是集中治理牛兀岭山体滑坡隐患。牛兀岭山体滑坡隐患形成的原因较为复杂,涉及的工程量大,危害性高,镇党委政府召开专题党政联席会进行了研究,并积极向市委、市政府报告隐患具体情况,得到了市政府高度重视,市政府办组织召开了专题部署会,成立了专门班子进行治理。与此同时,我们制定牛兀岭山体滑坡隐患治理专门方案,采取了设置警示牌,查处非法采石取土行为等措施,聘请专人进行24小时巡查值班,配合市政府开展控制和治理工作。二是今年3月的霜冻灾害应急处置。我镇3000亩烤烟育苗基地在霜冻灾害中受损严重,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烟苗供应紧张和烟农恐慌情绪。对此,我们一方面组织调集烟苗确保供应,另一方面组织对育苗大棚进行24小时值班,并主动上门做好烟农思想工作,确保了全镇2300亩烤烟如期顺利移栽。三是快速反应处置突发事件。今年3—4月份,镇应急救援队、扑火队迅速集结,及时赶赴现场,扑灭山林火灾1起,火警3起;综治办、派出所、民兵应急分队及时制止田溪村群体性斗殴事件1起。

在做好以上工作的同时,我们注重信息搜集和上报工作,扎实抓好了值班备勤。各村信息员充分发挥作用,及时发现应急突发事件,定期组织隐患排查,严格按照值班巡查制度落实轮流值班和重点时期、重点部位巡查。镇政府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两会”、防火、防汛等特护期值班制度,每天安排一名党政领导、二名干部职工值班,建立了专门值班室,要求值班人员住镇值班。镇应急管理办公室建立了突发事件信息台帐,及时搜集整理应急管理信息,并书面报告市应急办,今年已报送3起信息材料。

四、对应急管理“十二五”规划制定和下一步工作的建议

1、建议上级设立应急管理专项经费,建立应急物资储备更新机制,防止应急物资老化、失效,确保应急物资储备数量充足、质量合格。

社区应急治理范文第3篇

为进一步推进街道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增强社会防控火灾能力,最大限度减少火灾隐患和危害,遏制火灾事故尤其是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的发生,根据《兰溪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全市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兰政办发〔20*〕68号)文件精神,经办事处研究,现结合街道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治理重点,治理范围和排查治理责任:

治理重点:“三合一”场所、人员密集场所、出租房。

“三合一”场所治理依据《关于开展“三合一”场所消防安全综合整治工作的通知》(云街办〔20*〕81号)的总体部署组织实施。

人员密集场所治理的范围:容纳50人以上的影剧院、礼堂、夜总会、录像厅、舞厅、卡拉OK厅、游乐厅、网吧、保龄球馆、桑拿浴室等公共娱乐场所;容纳50人以上的住宿、就餐的旅馆、宾馆、饭店和营业性餐馆;容纳50人以上的商场、超市和室内市场;学校、托儿所、幼儿园、养老院的集体宿舍、医院的病房楼;劳动密集型生产企业的车间、员工集体宿舍。

出租房治理的范围: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以营利为目的的出租用于他人居住的房屋(旅馆业除外),以及有人员居住的沿街商业店铺。重点治理集体宿舍和人员居住相对密集、存在突出火灾隐患的出租房屋。

排查治理责任:规模以上企业(年产值500万以上)由街道经济发展办按照联系企业制度负责排查治理(见附表1),其他企业(年产值500万以下)由所在村(社区)第一责任人及联村干部负责排查治理。

二、治理内容:

(一)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内容。

1、检查在禁止使用易燃、可燃装修材料的场所是否使用易燃、可燃装修材料的情况;

2、检查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是否有故障或损坏,是否影响正常使用的情况;

3、检查疏散通道、疏散楼梯和安全出口的位置、数量和宽度及应急照明装置的设置场所、位置、数量是否符全消防技术规范要求;是否有疏散指示标志缺少、损坏和标识错误的,应急照明损坏或失效的情况;在疏散通道、疏散楼梯、安全出口及集体住宿房间的外窗是否设置铁栅栏,影响消防安全疏散和应急救援;

4、检查在建筑物周围是否有违法乱搭乱建棚、房等违章建筑,影响人员逃生的灭火救援的情况;

5、检查在建筑物周围是否有影响消防车通行或正常工作障碍物的情况;

6、检查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或规定、应急疏散预案的制定情况;

7、检查人员密集场所的负责人、消防安全管理人的消防培训情况。

(二)出租房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内容

1、检查出租房屋安全出口和室内、外疏散通道是否存在被占用、堆放物品或者设置影响安全疏散设施的情况;

2、检查出租房屋内是否配置消防应急照明、灭火器材等消防设施;

3、检查出租房屋室内电气线路铺设是否采用PVC阻燃套管保护,是否使用不合格的保险装置等电器产品;

4、检查出租房屋是否使用液化气和大功率用电设备;

5、检查出租人是否向公安机关办理登记手续或者签订治安责任保证书;

6、检查出租房是否建立消防安全制度或规定。

三、组织领导:

街道成立消防安全(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经发办(一),郭良同志任办公室主任,负责综合整治日常工作。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辖区范围内的消防安全隐患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街道将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纳入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街道建设工作的考核内容,各村(社区)、有关单位要充分认清当前消防安全的严峻形势。进一步提高对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认识,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确保取得实效。各村(社区)、有关单位要根据《*街道办事处关于进一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实施方案》(云街办〔20*〕26号)及《*街道办事处关于开展“三合一”场所消防安全综合治理工作的通知》(云街办〔20*〕81号)文件精神,及时成立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一定工作经费,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二)强化责任,全面排查。各村(社区)、有关单位要认真履行消防安全职责,建立健全消防安全责任制,层层落实工作责任,规模以上企业由经济发展办按照企业联系制度负责排查治理,有隐患及时上报,无隐患每月月底28号前签字上报,规模以下企业由所在村(社区)主任及联村干部负责排查治理;有隐患村由联村干部及时上报,社区由社区主任及时上报,无隐患村每月月底28号前由联村干部盖所在村委会公章上报,社区由社区主任盖公章上报(见附表2-6)。逾期未报者,一律按无隐患上报处理。各排查人员要严格按照市安监局《安全生产排查指南》及排查治理重点、范围进行认真排查,对排查出的主要隐患,能立即整改的马上整改;对暂时不能整改的,要采取强制性防护措施,要求限期整改;对不愿整改、整改不力等行为,上报街道办事处安监站或市安监局;对个别重大隐患,因多方原因暂时不能整改的,及时上报街道安监站或市安监局,争取上级帮助尽快解决。

(三)突出重点,注重防控。各村(社区)、有关单位要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和“三合一”场所消防安全综合整理,着重做好三合一场所(企业)、人员密集场所、出租房消防安全隐患调查摸底工作。近期街道将组织各相关单位对市区人员密集场所、“三合一”场所、出租房消防安全率先开展一次消防大检查,立争6月28日前将各类基本情况调查清楚,逐一登记,按照整改难度,建立隐患排查治理档案。

社区应急治理范文第4篇

为进一步加强我街安全生产工作,大力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切实改善安全生产环境,深入落实*年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年”各项工作要求,坚决杜绝重特大恶性事故的发生,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闽政办发明电[*]25号)》的文件精神,结合本街道具体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进一步促进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隐患治理年”各项工作部署的落实,促进各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建立健全隐患治理和危险源监控制度,加强事故预警,预防和应急救援工作,努力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现我街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好转。

二、整治内容

全面排查治理各生产经营单位极其工艺系统、基础设施、技术装备、作业环境、防控手段等方面存在的隐患,以及安全生产体制机制、制度建设、安全生产组织体系、责任落实、劳动纪律、现场管理、事故查处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具体包括:

1、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规程标准的贯彻执行情况;

2、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及落实情况;

3、企业安全生产重要设施、装备和关键设备、装备的完好状况等经济政策的执行情况;

4、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和危险物品的存储容器、运输工作的完好状况及检测检验情况;

5、对存在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以及重点环节、部位重大危险源普查、风险辩识、监控预警制度的建设及措施落实情况;

6、事故报告、处理及对有关责任人的责任追究情况;

7、安全基础工作及教育培训情况,特别是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持证上岗情况和生产一线职工(包括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情况,以及劳动组织、用工等情况;

8、应急预案制定、演练和应急救援物资、设备配备及维护情况;

9、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执行情况;

10、企业周边或作业过程中存在的易由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灾害的危险点排查、防范和治理情况等。

通过对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进一步检查各级各有关部门落实安全监管责任,制定和执行有关政策措施,实施安全许可证制度,打击非法建设、生产和经营行为,落实事故查处及责任追究,建立长效机制等方面的情况。

三、组织领导

(一)成立茶园街道安全生产排查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具体组成人员如下:

*

四、职责分工:

1、街道安办负责全街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综合协调、指导与监督;负责指导、监督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使用企业以及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

2、街道综治办负责指导、监督烟花爆竹、民爆物品、道路交通等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

3、街道城管办负责指导、监督建筑施工企业、城市基础设施、液化气市场等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

4、街道经济办负责指导、监督辖区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

5、街道精神文明办负责指导、监督学校及学校周边、娱乐场所、旅游景点、宾馆、饭店安全隐患排查治理。

6、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负责指导、以及防范职业病等方面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

上述各部门要加强对职责范围内易受台风、洪水、雷电、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影响的企业、单位和场所的指导与监督,制定工作方案,确定主要联系人。

五、实施步骤:

1、安排部署阶段(5月初)。各社区(经合社)、街直各部门要根据实施意见,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全面抓好落实。

2、企业自查自改阶段(5月份)。各类生产经营单位按照有关要求,结合实际制订具体方案,认真开展自查,全面治理事故隐患,能够短期内整改的,务必于5月20日前整改到位;暂时难以完成整改的,要列出计划,落实资金和责任,限期整改,要制订应急预案,必须加强监控监测,严防发生事故。

3、督促检查阶段(5至6月份)。各社区(经合社)、街直各部门要督促各自管辖范围内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开展情况,督查主要内容包括:⑴上级文件贯彻落实情况以及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情况;⑵隐患治理工作落实情况、存在的问题和应急措施制订情况;⑶企业安全生产投入和隐患治理资金落实情况;⑷组织开展打击非法建设、生产和经营情况。各社区(经合社)、街直各部门要在5月25日前完成各自管辖范围内的企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督促检查,并在6月13日前将有关情况报街道安办。

街道办事处于6月初组织督查组,全面督促检查各单位、各行业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情况。

4、重大隐患整改跟踪督办阶段(7月初至9月底)。各社区(经合社)、街直各部门要加强对本辖区内重大隐患整改情况的跟踪督办,及时掌握重大隐患的整改销号情况,实行重大隐患登记、整改、销号的全过程管理,对一些危害程度大、整改时间较长,可能导致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的,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导致企业靠自身力量难以排除的以及其他性质严重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重大事故隐患,由街道挂牌督办,一抓到底,直至彻底根治销号。

5、“回头看”再检查阶段(10月至12月底)。深入推进隐患治理,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巩固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成果,确保取得实效。

六、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社区(经合社)、茶园派出所、火车站派出所、火车站工商所、街直各部门要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把这次安全生产排查治理工作作为减少隐患、遏制事故的重要举措,作为当前安全生产的重要任务,切实抓紧抓好。各社区(经合社)主要领导要亲自研究部署,加强督促检查;分管领导要切实履行职责,深入检查。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要切实负担好第一责任人职责,组织开展好本单位自查工作。街直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团结协作。

(二)周密部署,务求实效。各社区(经合社)要根据本通知精神,结合实际,于5月中旬制订下发具体督查方案,明确督查内容、要求和责任,并将有关情况报街道安办。要建立和落实督查工作责任制,健全工作机智,对督查中发现的隐患和问题,要责令立即整改;不能现场整改的,要提出防范措施,落实整改资金,明确整改期限和责任人,制订应急预案;严重危机安全的,要立即责令停产整改。各有关职能部门要将督查发现的重大问题及时通报街道,并做好整改情况的跟踪督导。

社区应急治理范文第5篇

一、治理内容

(一)共性检查内容

1、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制及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各职能机构、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及落实情况。

2、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立和落实情况。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情况;技术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作业规程建立、执行情况;隐患排查整改、重大危险源监控、作业现场安全监督检查情况;外来施工队伍(承包商)安全监管情况等。

3、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情况。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风险抵押金缴纳、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等情况;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依法履行安全“三同时”制度情况。

4、安全培训教育情况。企业建立健全安全培训教育制度、保证经费情况;企业全员培训教育及考核情况;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

5、应急管理情况。建立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或与相关应急救援队伍签订协议情况;应急救援物资、设备配备及维护情况;应急救援制定及演练情况。

6、事故处理和责任追究情况。事故报告制度建立情况;已发生的事故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要求,认真吸取事故教训,对有关责任人的责任追究和落实整改情况。

(二)专项检查内容(详见附件)

二、治理对象

本次安全生产隐患的排查治理对象和范围为:

(一)化工、机械、冷冻、注塑制品、针织服装生产企业;

(二)商场、饭店、超市、小宾馆、旅社、美容美发店、足浴按摩店(商场、饭店、超市、美容美发、足浴按摩店建筑面积在60m2以上,或从业人员超过10人以上的);

(三)“三合一”、“多合一”建筑。

三、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

8月底和9月初制定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的工作方案,印制工业企业和三产企业的自查表,召开村、社区、驻村干部及重点企业的负责人及安全员会议,布置本次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的有关工作。

(二)企业自查自纠

9月20日前,治理对象要按照自查表的要求,认真逐条开展自查自纠,全面治理事故隐患。对一时难以治理的要列入计划,落实资金和责任人,限期整改,并加强监控,严防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同时要将自查表在9月20日前统一上交街道安委办。在此期间,街道安委办和驻村、驻社区干部对企业自查自纠工作加强指导和监督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