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加强固定资产投资管理

加强固定资产投资管理

加强固定资产投资管理

加强固定资产投资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前期策划;项目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27-0083-02

随着我国工业的迅速发展,许多国有企(事)业单位承担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加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投资是提高企业生产规模、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能力的最有效途径之一。根据我国项目的基本建设程序,一般可分为决策、实施准备、投产竣工和投产试运行四个基本阶段。项目前期管理的好与坏是决定项目是否能够获得长期创造效益的优良资产重要条件,特别是前期决策、策划和实施准备期间的管理工作尤为重要,但如何通过对项目前期各阶段的有效管理,尽快实现投资预期效益是摆在管理者面前的首要问题。

1 前期决策阶段

长期以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存在决策失误,投资效益不高,资金浪费等一系列问题,一直也是投资方急需解决的课题。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前期论证阶段,首先需加强前期工作中对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同时对项目各阶段的投资,特别是对初步设计和概算的管理工作。在投资决策分析时,可以通过委托专业的工程咨询机构或组织专家评审会等方式对投资项目进行把关,逐步建立科学、高效的项目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投资的预期效益。例如,某企业拟建年产多晶硅6000吨生产线建设项目,2008年年初开始对多晶硅产业市场、原材料价格,市场环境等因素进行调研,并完成了前期调研全部工作。在项目立项决策阶段时,通过采取专家评审会的方式对此项目进行评审,相关领域的专家在评审意见中明确指出多晶硅虽然是投资回报率很高的产业,但是多晶硅产品价格随市场起伏较大,项目投资风险较高、也是污染性很高的行业,通过对近几年同类项目进行对比后,同时为了抑制行业重复性建设和产能过剩,建议暂缓。事实证明在2008―2009年期间多晶硅的价格由4000元每千克高价,跌落到420~500元。有效避免了企业投资风险,由此看来,专家评审对项目前期的决策起到决定性作用。

2 项目策划阶段

项目管理策划是针对工程项目,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企业管理制度的前提下,通过对工程项目的精细化管理,以达到项目管理效益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为目的的管理策划。通过结合项目及施工现场管理的经验,制订详细的项目管理策划方案,使项目按照计划运行,对质量、进度和投资三大控制目标起到较好的控制作用。项目管理策划是通过《项目管理策划书》的形式表现,编制的主要内容包括: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成本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等多个方面,是各个专业能否按计划进度实施的指导性文件,项目管理策划在项目管理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项目有序、稳步推进。由此可见做好项目前期策划对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起至关重要作用。例如,2008年我单位新建的两个园区天然气系统改造工程,根据工程的目标、重点和难点等实际情况,在项目施工前期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项目管理的策划工作,取得较好的效果。

(1)工期策划。根据工期要求编制出工程总体进度的网络计划,在此基础上对计划进行细化分解编制月进度计划、周进度计划,在施工期间采取周计划保月计划、月计划保年计划的基本工作思路,在施工实施阶段及时发现偏差、及时矫正确定总体工期目标的顺利实现。

(2)质量策划。根据两个园区的施工环境实际情况,工程开工前聘请勘察测绘部门确定工程定位、测量、放线等关键工序,及时做好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和技术交底等准备工作,避免因技术难点交底不详细而出现的返工、误工等影响施工质量和工期的现象。

(3)施工成本策划。严格控制施工成本,控制施工过程中的人、材料、物的浪费,合理回收、利用废旧物料计划,变废为宝。同时要做好施工过程中的资料收集整理工作,主要包括:设计变更、现场经济签证、隐蔽工程检查记录、工程材料替换,特别是控制好施工组织设计、特殊工序施工方案以及跨年工程越冬方案等这些对工程成本影响较大方案的审批工作,也要做好合同管理工作,避免因合同条款不明确而产生的工程纠纷,为工程按期竣工结算做好准备。

3 实施准备阶段

(1)加强项目管理的团队建设。项目管理的前提就是成立项目管理部,建立项目管理模式和组织构架。主要应包括以下内容:编制项目管理工作流程、制定项目管理制度和办法。对构建成项目部管理团队中每个成员进行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对于工艺复杂、协调工作量大、施工难度大的建设项目,应建立项目经理部例会制度和对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定期汇报制度,以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加强沟通和管理。

(2)加强工程质量、进度、投资的预控制。建立切实可行的质量、进度和投资管理机制和控制措施,能够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质量差、进度慢和投资超等一系列问题,使工程质量、进度和投资防患于未然。由于工程质量监控范围较广,从设计图纸、原材料入厂、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每一个环节都不能被忽视,熟悉并掌握监督和检查的重点、要点与难点,做好事前应采取应急措施和方案,使工程的质量处于预控制状态。例如,我单位承建的某大型生产线建设项目中需新建工业用X射线探伤室,设计单位在施工图设计时采用的是钡水泥作为墙体防辐射涂料。在墙体施工过程中,原材料钡水泥运驻施工现场后,按照项目部制定的材料报检程序,项目部与监理单位的质检人员联合对运至施工现场的30吨钡水泥质量进行抽样检验,结果发现钡水泥的比重小于设计要求(即钡水泥中金属钡的含量满足不了设计要求),立即要求施工单位整改,及时杜绝了施工质量问题,较好地控制了工程质量和进度。

(3)加强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工程管理。随着信息化管理的不断普及和应用,信息管理技术是工程建设项目的科学管理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近些年由于工程信息更趋于多样化、复杂化,并且具有很强的时效性,随着施工的进行,工程信息不断地更新变化,给项目的管理增加困难。引入先进的计算机辅助管理技术参与人进行工程的管理工作,不但在解决以上问题的同时,而且还能实现快速、准确地管理施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异地指导施工等多种功能,使项目管理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例如:施工各专业预算人员用计算机编制工程概、预算,施工单位计划人员利用project软件安排施工进度。现场技术及资料人员使用AutoCAD绘图软件编制施工、竣工图等。通过这些软件的灵活运用,可以显著提高项目的各个阶段和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4 结 论

加强固定资产投资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固定资产 投资管理 现状

随着国际化的不断深入,我国化工企业开始加入国际化进程,随着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三大公司在国外上市,国内化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水平有所提高,但是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化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仍存在诸多问题,制约着我国化工企业的发展。因此,推进化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现代化,增强化工企业国际竞争力迫在眉睫,本文对化工企业固定资产的投资管理、使用管理进行分析,探讨完善化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体系的方式,目的在于如何进一步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提高化工企业经济效益,增强化工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一、化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体系的介绍

1、化工企业固定资产种类及固定资产管理体系

对于化工企业来说,固定资产主要指化工生产装置、占固定资产总额的70%左右,其他固定资产如:施工设备、运输设备、动力设备、机修加工设备、传导设备、通讯设备、供排水设施、工具及仪器、房屋、一般建筑物及其他设备等固定资产占固定资产总额的30%左右,固定资产管理就是对这些固定资产从投资计划、采购、建造、安装调试、投产使用、日常维护修理、改造直至报废处置全过程进行管理,首先要对固定资产投资进行可行性论证,防止固定资产的盲目投资。其次是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和报废处置进行管理,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减少固定资产流失,延长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包括固定资产的投资管理、使用管理和报废处置管理,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就是加强对固定资产整个管理流程的管理,形成一种科学、合理、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

2、化工企业固定资产的特点

与一般企业相比,化工企业是高危险、高污染、高收益的行业,化工企业生产流程及产品对固定资产具有强腐蚀性。因此,化工企业在投建一套生产装置时,不仅要充分调研装置在国内外同行业的技术先进性,原料及产品的市场情况,还要注重装置的设计、选材、工艺、施工等各方面的质量成本,以及考虑污水处理、节能减排、安全环保等一系列配套设施的成本。所以,固定资产投资额大,使用年限短,技术淘汰快,折旧摊销大,维护费用高。

3、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的意义

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对化工企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加强固定资产的投资管理,能够提高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水平,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减少投资失误;加强固定资产的使用管理,坚持固定资产定期清查盘点,能够盘活闲置资产,淘汰低效落后资产;对重要固定资产建立运行台账,详细记录各项运行指标、维护检修情况,能够为固定资产更新改造及企业投资决策提共第一手的数据支持;采取合理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能够在固定资产的有效使用期限内得到折旧补偿;加强固定资产报废及处置管理,对固定资产的报废及处置进行严格的审核审批,禁止报废资产再利用,能够避免给企业带来安全隐患,防止资产流失。因此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能够有效地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二、化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化工企业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化工生产装置的生产能力上,而企业的生产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固定资产投入水平和利用效率,因此化工企业固定资产的投资管理、使用管理和报废处置管理在企业整体性的经营管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需要引起化工企业领导层的高度重视,在企业实现规模化、集中化、科学化管理的进程中,尤其以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为代表的央企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基本实现了固定资产的信息化集中管理,同时信息共享极大的提高了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减少了闲置资产,为资产调剂调拨、更新改造、淘汰不良资产提供了准确的数据信息,但在现实中,化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这些薄弱环节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化工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下面我们具体介绍一下化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固定资产投资分析体系不健全,投资决策效率较低

当前化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固定资产的投资决策流程不够科学化和合理化。化工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投资时有一定的业务流程,特别对新建成套生产装置,首先是进行项目的可行性调研,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影响、安全评价、职业评价、土地使用、地质灾害评价、原料供应、产品销售、装置技术能力等等,部级项目要进行几十个具体的论证报告分析,其次是对编制的可行性报告组织召开专家评审会进行反复论证修改,再次是根据装置投资规模按审批权限对论证后的可研报告进行逐级上报审批,企业在进行可行性报告的编制过程中,大多选取有资质的设计单位及相关专业科研单位进行各项论证,由于参与的单位较多、涉及的专业人员较广,因此,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环节需要花费的时间较长,有的项目前期工作甚至要进行几年,加之各专业报告都有时效性,国内外化学工业生产技术进步的较快,显得企业的投资决策效率极低,跟不上技术进步的步伐,不利于企业进行及时进行投资决策,抢占市场。

另外,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及经济规模、资金等因素的影响,企业不能有效兼顾固定资产投资与企业长期经济效益的关系,没有建立长期可比的、科学的、固定资产投资后评价定量分析体系,所以在购建固定资产时,较为注重固定资产的购建成本,不能有效地关注固定资产的长期效益因素,比如固定资产的技术水平,能源消耗、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安全性的高低、使用过程中的维修保养费用等,过分关注节约购建成本造成投资后技术很快落后淘汰,失误现象普遍存在,而化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金额巨大,一旦决策失误将会给企业造成严重损失。

2、固定资产管理理念落后,企业不能有效处理固定资产的日常保养和定期维修之间的关系

大多数企业不能有效处理日常保养和定期维修之间的关系,过多关注日常清洁保养,而忽视定期维修,对经常重复维修的固定资产不能分析查找原因,落实责任,并制定防范措施。往往使企业的固定资产不能很好地保持长周期安全运行,生产效率低下。

3、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单一,不能有效地执行配比原则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是将应提折旧总额在固定资产使用期间进行分配时所采用的具体计算方法。企业应当根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合理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可选用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包括直线法、工作量法、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折旧方法一经选定,不得随意变更,当前化工企业固定资产一般选择单一的直线法计提折旧,随着企业发展速度和科技进步的加快,固定资产的更新周期大大缩短。化工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迫切需要采用最新的科技成果,不断研究和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以适应国内外激烈竞争的经济形势。于是,对固定资产更新改造的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固定资产投入使用早期,技术较先进,维修费用较低,随着固定资产无形损耗越来越大,而固定资产的维修费用逐渐提高,这样,化工企业采取直线法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已不能使企业的收入和费用有效地进行配比,也使得企业的利润不能正确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效益。

三、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1、完善化工企业投资决策流程,提高决策效率

大型化工企业应当设立投资管理中心并配备相关专业人员,专门负责企业固定资产的投资决策分析。编制与企业长期发展目标相适应的固定资产投资总体规划,制定年度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并对固定资产的有效使用进行管理与监督,这样能够有效缩短投资决策流程,提高决策效率。再者,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投资指标后评价体系,要从经济角度、技术角度、安全性角度和产能角度对固定资产进行投资后评价定量分析,促使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可行性分析时,不仅考虑固定资产的购置费用,还要综合考虑固定资产的安全性、环境保护及使用过程中的维修保养费用等,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2、加强固定资产维修和保养管理,延长固定资产使用寿命

化工企业应该对重要固定资产建立健全定期检查及维修保养制度,通过建立技术档案,及时记录和反映固定资产的检维修及生产运行动态、技术性能状况、使用安全情况、对相关的数据做好分析工作,加强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的日常保养,正确处理固定资产的日常保养和定期维修之间的关系,提高固定资产使用的安全性,有效延长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

3、健全固定资产折旧体系,使得收入和费用能够有效配比

化工企业应当结合固定资产的使用及其产能特点,改变运用单一的直线法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的方式。固定资产在前期的产能较高,折旧和维修保养费用之和较低,在后期产能较低,而折旧和维修保养费用之和较高,因此,为了使得收入和费用相配比,企业应当在固定资产使用前期多提取折旧,在使用后期少提取折旧,可以考虑采取加速折旧法或双倍余额递减法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4、做好固定资产的价值管理工作,定期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减值测试

对固定资产可变现净值或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应将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低于可变现净值或可收回金额的部分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冲减企业当期利润,避免企业利润的虚增,同时保证企业资产账面净额的真实性、可比性。

5、制定长期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培训考核规划,加强培训,提高管理水平

要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首先要提高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管理水平,化工企业要想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增强自身竞争力,处于不败之地,必须不断加强对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培训,提高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为此,企业应当制定长期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培训考核规划,加强培训,提高管理水平。

6、加强对固定资产报废及处置的管理,完善固定资产的报废及处置审批流程,禁止报废资产再使用,防止资产流失

加强固定资产的报废及处置的管理,完善固定资产的报废及处置审批流程,是化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最终环节。建立报废资产及处置备查实物台账,保证企业的固定资产从进厂到出厂的全过程管理,减少固定资产的流失。总之,固定资产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固定资产管理对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加强环境保护、保证企业安全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内化工企业应当不断推进改革,以增强自身竞争力,适应环境的不断变化,而化工企业所拥有的固定资产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水平,因此化工企业应当不断增强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戴建才:关于化工企业固定资产折旧相关问题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4).

加强固定资产投资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施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管理

在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下,近年来,建筑市场日益呈现出建设规模大、质量要求高、技术标准新的特点,这就需要施工企业在稳固原有市场的前提下,理性分析建筑行业技术发展的前景,以市场为引导,走科技兴企的发展之路,整合相关资源,适度购置施工设备,提升装备水平,将为顺利、高效完成工程承包合同、实现企业收益提供必要的基础,推动传统型施工企业向技术型专业化施工企业转型。

一个施工企业,如果没有数量匹配的现代化装备,就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适当增加在固定资产方面的投入,对于提高现阶段施工企业资产质量、施工能力、开拓市场能力、保持市场占有率将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大额固定资产投资对施工企业经济效益能够产生重大影响,也关系到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目前大量施工企业陆续购置了大直径的盾构设备,大吨位的混凝土箱梁的制、提、运、架等设备,无缝长钢轨焊接设备,无碴轨道生产和施工设备,有碴轨道道床摊铺、长钢轨铺设、机械化养路设备,恒张力接触网架放线设备等大型专业施工设备,在装备结构方面有了很大改善,在这样的建筑市场和施工技术发展环境中,大型固定资产投资越来越成为对施工企业发展有全局性影响的重大投资。但相对于建筑市场环境的发展趋势而言,设备数量和结构仍难以完全满足施工生产和占领新市场领域的需要,并已成为制约业务发展的瓶颈。并且,大型施工机械设备虽然高效、先进,但其单项资产价值动辄数千万元、甚至数亿元,造价昂贵,设计、制造周期长,管理要求高。投资额巨大的现代化施工机械的决策,对施工企业来讲,如同一柄双刃剑。在这种背景下,施工企业在进行重大设备投资时应充分考虑投资风险,并采取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

一、施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特点

按对施工企业长远发展的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分成战术性投资和战略性投资两大类。战术性投资是指不涉及整个企业前途的投资,战略性投资是指对企业全局有重大影响的投资。施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行为的目的,与其他形式的投资相比,固定资产投资具有投资内容独特、投资数额大、影响时间长、发生频率低、变现能力差和投资风险高的特点。

1.固定资产的投资回收期长。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一经做出,便会在较长时间内影响企业,一般的施工机械和生产设备投资都需要五至十年的时间才能收回。

2.固定资产投资的变现能力较差。固定资产投资的实物形态不易改变,专用性强,转场使用或二次出售都有一定的困难,变现能力较差。

3.固定资产的资金占用数额相对较大。固定资产投资一经完成,在资金占用数量上便相对稳定地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而不像流动资产投资那样能够经常变动。

4.固定资产投资的实物形态与价值形态可以分离。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投入使用以后,随着固定资产的磨损,固定资产价值便有一部分脱离其实物形态,转化为货币准备金,而其余部分仍存在于实物形态中。在使用年限内,保留在固定资产实物形态上的价值逐年减少,而脱离实物形态转化为货币准备金的价值却逐年增加。直到固定资产报废,其价值才得到全部补偿,实物也得到更新。

5.固定资产投资的次数相对较少。与流动资产相比,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发生频次较少,特别是大型施工生产设备投资,一般要几年甚至十几年才发生一次。而每一次这样的投资,对于企业来说,都意味着企业主业类型、核心市场、技术水平、生产能力跨上一个新的台阶,它在为施工企业带来新的机遇的同时,风险也相伴而生。

6.往往涉及新技术、新工艺,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占领市场有较大影响。

二、固定资产投资对施工企业的财务影响分析

固定资产投资的组织管理体系复杂,所引发的环境影响、社会影响较大,对施工企业发展亦有重大影响,并且对于施工企业的财务影响是全方位的。因此,研究固定资产投资对施工企业带来的影响时,不仅要分析其对企业资产总额和当期利润的影响,还有必要分析其对企业未来价值等方面的影响。从财务管理的角度而言,这种影响主要表现为:

(一)对施工企业资产规模的影响

在安装调试期,全部以自有资金投资的设备,企业资产总额不会因投资决策而变化。但是,这种情况不常见。一般来说,耗资如此巨大的投资项目总是要以负债方式筹集部分资金,即使投资本身没有直接增加负债,施工企业也会因自有资金用于设备投资而在其他生产经营增加部分负债,企业资产总额就会随之增加。

设备正式投入适用后,由于一般也总是要以负债方式筹集部分流动资金,企业的资产总额一般会随项目投产而增加。施工企业的净资产则会根据工程项目盈利或亏损情况而相应增加或减少。

(二)对施工企业当期的盈利水平的影响

在安装调试期,施工企业必须为所投资固定资产投入大量自有资金,从而失去自有资金其他的潜在盈利机会,或为相应增加的债务资金承担财务费用。因而,在安装调试期甚至在正式投入使用初期会产生降低企业的利润额和盈利水平的影响。 正式投产并取得利润后,企业利润绝对额得到增加;但工程项目如出现亏损,企业利润将会因此而减少。至于企业整体盈利水平是否得到提高取决于企业原盈利水平和工程项目盈利水平的相对高低。如所投资资产的自有资金内部收益率高于企业的原净资产收益率,企业整体盈利水平将得到提高;反之将降低。

(三)对施工企业未来的利润增长点的影响

企业良好的成长性不仅体现为每股收益和利润总额的增长,还体现为具有现实或潜在盈利能力的资产的增长和盈利能力的提高。虽然,在大多数情况下,从一个较长的时期来看,正常经营的企业其利润的增长或盈利能力的提高最终必然带来净资产的增长,利润增长和企业资产增长是同向的,利润或资产(净资产)的增长都是企业成长的具体表现。但是,这并不是说,利润或资产的任何一方面的增长都可以完全反映企业成长性的高低。在一定时期内,出于不同的经营目的,有可能舍弃某一阶段的利润以换取企业资产价值或盈利能力的提高,而固定资产投资恰恰是施工企业在资产价值、利润、盈利能力方面不同步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固定资产投资提升了施工生产能力,扩大了市场影响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会因此而增强,从而影响企业成长性和未来的获利水平。

(四)对施工企业资信评价、融资条件的影响

在固定资产投资活动实施过程中,筹资活动和投资活动使施工企业资产负债结构和现金流量发生变化,资产规模的扩大使企业短期盈利水平降低,从而影响企业债务偿还能力、盈利能力及相应的财务指标。这会促使投资者和债权人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资信重新做出判断,从而引起融资条件发生变化,影响企业的资金供给条件和数量。

三、施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管理现状

由于固定资产投资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较多,更需要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去规避风险,保证效益、质量、进度三大目标的实现。但是,目前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管理状况不容乐观,无论从政策层面还是施工企业内部,都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管理法规不完善

近年来,财政部、证监会、国资委等一些政府部门出于加强对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监管的需要,陆续出台了一些固定资产投资方面的内部控制法规,如《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等。这些法规的目标定位还主要停留在纠错防弊、保全资产层面。作为内部控制的目标,与国外目前已相对科学的定位相比,还有较大的距离。另外,这些法规在实务上的可操作性也有待提高。

(二)缺乏良好的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管理内控环境

在固定资产投资过程中,由于投资规模大,涉及的现金流巨大,经济利益涉及方方面面,从而对施工企业高层管理者的道德操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是现实情况是高管违规事件频发。另外,管理者的经营理念、对待风险的态度和对管理的重视程度,会对控制环境有极大的影响。目前不少企业的管理者内部控制意识淡薄,只注重上规模、上项目,缺乏花大力气加强内控、练好“内功”的长远眼光。因此常会采取不考虑企业风险和长远发展的短期行为(如,做出投资决策时,仅围绕当前利益而动,较少考虑工程项目竣工后的设备闲置或转场使用费用),并常常导致严重后果,最终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

(三)固定资产投资内部控制程序的设计欠合理

内部控制是施工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于防范舞弊,减少损失,提高盈利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对固定资产投资业务而言,建立健全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更显得十分重要。现实中很多施工企业在内部控制具体环节的设计上不完备、存在控制“盲点”,控制程序欠合理、存在缺陷,导致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常出现各种问题,给施工企业造成重大损失。有些施工企业不惜成本聘请专业的咨询公司制定了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执行中流于形式,内部控制制度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四)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管理行为极端化

即使在管理水平相对较高的大中型施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管理实务中,通常也缺乏完备的风险管理机制,仅以“风险管理体系”或“风险管理解决方案” 替代。实际工作中,常出现两个极端,或形同虚设、毫无“刚性”;或僵化死板、缺乏“弹性”。而风险管理机制应当是指围绕风险和风险组合管理的一套固化的运行机理和方法。首先,它有别于“风险管理体系”。因为所谓体系是一系列静态要素的系统组合,而风险管理机制则是“活”的,是将这些静态要素按照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运行起来,并落实到企业管理和各项业务活动中。其次,它也区别于“风险管理解决方案”。解决方案一般指在具体情景下针对具体风险的具体解决办法,而风险管理机制则是自动运作、自我学习的,它能帮助使用者根据风险的变化,灵活调整,或重新制定和执行风险管理解决方案,并进行反馈。因此简单地说,风险管理机制就是风险管理体系要素和风险管理流程在实际管理业务活动中不断运行、不断调整的运作机理。

(五)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内部审计监督机构不健全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施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合规、合理和有效的独立评价机构,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对其他内部控制的再控制。目前,大中型施工企业一般都成立了内部审计机构,但仍存在很多问题。在审计依据方面,固定资产投资缺乏科学、客观的审计标准,审计中以主观判断为主,风险难以控制;在内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方面,由于大部分内审人员为财务或审计专业,对固定资产投资业务不精通,很难行使其监控职能;不少施工企业为争项目、赶进度,而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不够,内部审计大多流于形式,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独立性方面,由于大部分内审部门都是在总经理或分管财务副总等的领导之下,独立性不强,其监督力度也大大受到限制,尤其对高级管理人员的舞弊行为常常是无能为力。

四、施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管理问题的基本对策

(二)营造良好的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管理内控环境

施工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管理存在于一定的内控环境之中。内控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施工企业其他控制能否实施或实施的效果。它既可增强也可削弱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管理的有效性。比如,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管理中的某些程序由不值得信任或不具备胜任能力的员工执行,可能使特定的管理失效。

一般说来,施工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管理内控环境具体包括:管理者的思想和经营作风;企业组织机构;管理者的职能及对这些职能的制约;确定职权和责任的方法;管理者监控工作时所用的控制方法;人事工作方针及实施措施;本企业业务的各种外部关系等。

由于施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大、涉及的现金流大,因而风险也更大,所以,对于施工企业来说,营造良好的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管理的内控境更为重要。实务中,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负责研究相关的法规政策,准确把握政策变动方向,预测可能发生的变化,降低因政策变化给施工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其次,企业管理层应当对经济形势、经济周期、行业态势进行深入研究,提供决策支持,以游刃有余地应对固定资产投资风险;再次,企业管理层应当研究市场发展趋势和竞争对手的实力情况,以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最后,制约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特定条件下,内控环境要有一定的弹性空间。

(三)科学设计固定资产投资内部控制程序

施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内部控制程序通常包括职责分工控制、授权控制、审核批准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会计系统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经济活动分析控制、绩效考评控制、信息技术控制等。科学的设计内部控制程序需要做好:第一,职责分工控制。施工企业要根据企业发展战略,按照科学、精简、高效的原则,合理设置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管理岗位,明确各岗位的职责权限,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便于考核、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企业在确定职责分工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制衡要求。第二,授权控制。要根据职责分工,明确各岗位办理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管理业务与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应责任等内容。相关人员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且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业务。 第三,审核批准控制。要按照规定的授权和程序,对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管理业务和事项的真实性、合规性、合理性以及有关资料的完整性进行复核与审查,通过签署意见并签字或者盖章,作出批准、不予批准或者其他处理的决定。 第四,预算控制。要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预算的编制、执行、分析、考核等各环节的管理,明确预算项目,建立预算标准,规范预算的编制、审定、下达和执行程序,及时分析和控制预算差异,采取改进措施,确保预算的执行。 第五,资产保护控制。要求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对资产的接触和处置,采取财产记录、实物保管、定期盘点、账实核对、资产保险等措施,确保固定资产投资的安全完整。 第六,会计系统控制。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制定适合施工企业的会计控制系统,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以及相关固定资产投资信息披露的处理程序,规范会计政策的选用标准和审批程序,确保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第七,内部报告控制。要求施工企业建立和完善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管理内部报告制度,明确相关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和处理程序,及时提供业务活动中的重要信息,全面反映经济活动情况,增强内部管理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内部报告方式通常包括例行报告、实时报告、专题报告、综合报告等。 第八,经济活动分析控制。要求施工企业利用因素分析、对比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定期对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管理活动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查找原因,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应对措施。第九,绩效考评控制。要求施工企业科学设置固定资产投资业绩考核指标体系,对照预算指标、投资回报率、风险管理目标等,对相关人员进行业绩考核和评价,兑现奖惩,强化激励与约束机制。

(四)建立“韧性”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管理机制

施工企业应当建立科学、规范的“韧性”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管理机制。面对新的管理架构、组织方式和运营模式,应该积极调整管理策略,加强内控建设,从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三个环节入手,健全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管理长效机制,既强健又有一定的弹性。首先,事前防范是施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管理的基础,主要通过系统建设、制度建设、组织建设等方面来完成。一方面应着重加强对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管理规章、流程、制度的梳理,制定统一的规范,突出关键控制点,剔除不必要的过度控制,保证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管理工作有法可依。另一方面应充分发挥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管理模式和管理架构的作用,既保证固定资产投资效益、效率的提升,又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其次,对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管理的事中控制应当通过“法治+人治”的方式实现。这是由固定资产投资的单件性和管理事项的不可预见性决定的。 “法治”是指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管理制度对业务的约束,“人治”是指对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管理业务负责人的履职授权和管理行为。 (五)健全固定资产投资的内部审计监督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在施工企业在管理实践中至关重要。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是内部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部门应当独立地对投资项目全过程的管理、内控及财务收支及其他技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监督。这是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主要内容,应当成为施工企业审计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范围,概括地说,就是审计投资项目所涉及相关的领域。它不仅涉及到施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业务的财务收支,更重要的是涉及到决策、规划、设计、采购、招标、安装、调试等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有关的管理活动;它侧重于管理活动的检查和评价,目的在于督促和帮助企业堵塞管理漏洞、完善控制、提高管理的效率、效果和经济性。因此,内审人员接触的资料除了会计资料外,更多地接触到投资项目的建设方案、设计图纸、该预算书、质量和评估投资效益等方面的内容,因为内审要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技术经济指标、设备质量进行评价。

加强固定资产投资管理范文第4篇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

固定资产投资包括房地产投资项目和其它基本建设投资项目,它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经济发展最坚实的基础。多年来我区坚持走改革、创新、发展的路子,有效地推动了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工作的发展,连续几年固定资产投资额居市内六区首位。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区的固定资产投资形势不容乐观。年增速减缓,较年同比下降21.28%。2009年1-4月份,累计完成额为11.69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60%。对此,各部门要有清醒的认识,进一步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制,落实责任,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固定投资适度增长。

二、强化措施,优化环境

针对目前的形势,要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精神,简化行政许可、行政审批程序,构建各部门配套完善、联动互进的服务体系。在坚持依法行政的前提下,建设、规划、环保、消防等相关职能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对行政许可、行政审批环节做到能简则简,能快则快,为投资工作创造便捷、高效的行政服务环境。相关服务部门要增强服务意识,加大服务力度。实行“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对投资项目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服务。服务内容涵盖招商引资、项目立项、规划选址、征地拆迁、办证注册、招标施工、经营管理等与投资有关的整个过程。对凡列入市、区重点项目的,各相关部门要开通“绿色通道”,打破现有的一些管理程序,加速项目前期报批进度,指导和帮助企业解决投资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促进项目尽快实施。

三、成立机构,健全责任机制

(一)成立区固定资产投资目标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区长

副组长:

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发改委、建管委、国资委、财政局、经贸委、招商办、房管局、文化和旅游局、教育局、卫生局、体育局、园林局、市政局、人防办、科技园管委会、工业园管委会、各街道办事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发改委。

主任:

副主任:

工作人员:

此项工作由发改委牵头,建管委、统计局配合,分工负责,密切合作,协同做好我区固定资产投资考核目标具体工作。

(二)相关部门职责

1、发改委牵头负责我区固定资产投资工作。定期组织建管委、统计局三部门召开联席会议。对区域内固定资产投资状况进行月度分析,及时组织办公室成员向固定资产投资目标领导小组汇报情况;负责全区固定资产投资任务分解,负责区属企业、行政事业项目的统计报表收集、审核、汇总上报,确保社会其它项目年度内完成3亿元;4-6月份确保社会其它项目上报市统计局投资2亿元。作为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综合管理部门,要从项目投资计划、核准、备案等方面切实履行职责,提供优质服务;加强重大项目的投资信息收集反馈管理工作,加强对区重点建设项目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检查和跟踪服务。

2、建管委负责房地产开发项目。积极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对市场变化,做好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的组织工作;加强房地产项目的监督与监测;在项目开工建设过程中及时掌握建设项目的投资及统计报表情况,并协调解决施工中产生的问题。落实房地产项目一表双报工作,要求项目建设单位向市统计局上报报表的同时报建管委。建管委要对项目统计情况与市统计局反馈数据进行检查对比,发现问题及时协调,对拒报单位报市、区统计局协助解决。年内确保完成房地产项目(含经济适用性住房)72亿,4-6月份确保房地产项目上报市统计局投资18亿元,力争新开工项目规模20亿元。

3、统计局负责做好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要做到投资反馈平台数据下载全面及时准确;完善投资统计、监测、传输等机制,实现统计资源共享;协调市统计局对相关人员进行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培训;做好与市统计局有关投资统计数据的工作衔接,对区属统计工作监督检查。区统计局要发挥各街统计工作人员的作用,对所属管界内中央驻津、市直属其它项目进行排查,依据市统计局4月份项目名细进行对照,凡表中没有列入的在建项目及时将情况反馈区统计局、发改委协调解决。

4、各领导小组成员责任单位要做好各自部门及下属单位的固定资产投资统计上报工作。凡投资项目应按照统计法规定超过50万元以上的在建项目都要向发改委报表,不得瞒报。同时做好上级部门在我区建设项目的信息反馈与沟通。

四、加强统计,建立统计体系

按照我市固定资产目标在地考核的要求,我区项目建设单位涉及中央驻津、市属、区属、民营、三资等企业及行政事业单位。按项目分类有新建、改建、扩建、设备单购等项目,投资统计结构复杂,由于一些单位对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重视不够和统计渠道不畅,在项目投资统计上存在一定问题。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我区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基础工作,充分发挥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在宏观管理与决策中的作用,结合我区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特点,各有关部门、单位都要对责任分工范围内的项目做好监督检查和统计工作,共同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目标。具体分工如下:

发改委负责区属行政机关、事业团体、企业(含三资、民营)项目统计工作。

建管委负责房地产开发项目统计工作。

国资委负责国有资产项目统计工作。

财政局负责政府采购固定资产与财政拨款建设项目统计工作。

经贸委负责区属企业与个私企业投资项目统计工作。

招商办负责三资企业投资项目统计工作。

房管局负责房管项目统计工作。

文化局负责文化项目统计工作。

教育局负责教育项目统计工作。

卫生局负责卫生项目统计工作。

体育局负责体育项目统计工作。

公安局负责公安项目统计工作。

园林局负责园林项目统计工作。

市政局负责市政项目统计工作。

人防办负责人防项目统计工作。

科技园管委会负责园区项目统计工作。

工业园管委会负责园区项目统计工作。

各街道办事处负责中央驻津、市属项目统计工作。

检察院、法院各自负责直管项目统计工作。

五、明确要求,确保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目标

1、加强领导,落实人员。各有关部门单位要由一把手负责明确分管领导、确定具体工作人员,按照《意见》的要求,落实好各自工作,按月按季,完成好固定资产投资目标与固定资产统计工作。

2、定期分析,加强调度。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于每月市统计局数据反馈后定期召开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分析会,研究解决投资、统计、考核目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加强固定资产投资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改革

1 引 言

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是指为推动国防科学技术进步、扩大生产能力及满足国防科技工业自身发展需要而进行的相关建筑、设备设施(可形成固定资产)和手段建设等方面的投资,是由国防科工局或国防科技领域主管机关负责审批和管理的研制保障条件建设项目投资或技术改造建设项目投资。国防科工局或国防科技领域主管机关根据型号任务的研制需求,向军工单位和承担型号配套任务的民口科研生产单位进行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对我国军工单位和其他科研生产单位的发展曾经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完善、国际竞争更加激烈的今天,传统的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模式存在诸多问题,面临着进行改革的战略需求。

2 投资模式的现状及问题

2.1 建设模式以保障型为主

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建设模式长期以来一直是任务保障型建设。此种建设模式任务针对性强,在满足重点研制生产任务需求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同时也存在如下缺点:保障条件建设被动滞后,不适应整体提升国防科技工业能力水平的要求;缺乏柔性和弹性,在研制生产任务完成后,固定资产闲置严重。目前我国正处在由任务保障型向任务能力结合型转变的过程中。

2.2 投资方式以政府投资为主

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长期实行以政府为主的方式,政府既是投资主体,又是审批部门。近几年虽有改变,但总体上还没有采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比较成熟的投资、融资方式,社会融资力度不够。这样导致政府在国防科技工业领域投入负担过重,政府投资难以发挥应有的引导作用。

2.3 投资项目管理不规范

虽然国防科工局和国防科技领域主管机关加强了投资项目的咨询评估、规划计划、项目审批、监督检查、竣工验收和后评价等管理工作的力度,但与提高政府投资效率、效益和效果的要求还存在差距,部分管理还不到位。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监督检查、后评价管理、档案管理、招投标监管、保密管理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2.4 投资重点不突出

在传统的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建设过程中,各个军工单位和承担型号配套任务的民口科研生产单位都把争取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作为增强自身科研实力、增厚“家底”的珍贵机会,争取每一次申请投资的机会,国家在投资方面重点不突出,虽然满足了部分单位科研生产任务的研制保障条件需求,但是没有在国内形成较大规模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研生产能力。

3 投资模式改革的战略需求

3.1 国外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模式的借鉴

在国际形势十分复杂的今天,各国之间的军事实力竞争日益激烈,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也备受各国政府的重视。其他国家的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模式对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模式的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以美国为借鉴对象。美国的国防科技工业是全世界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其管理体制对我国的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模式改革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军工企业、研究所、高等院校和营利性机构作为美国国防科技工业产品的承研单位,与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是合同关系,负责具体武器装备的研制生产任务,自主经营,以赢利为目的。其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模式是联邦政府投资为主导,以风险投资为支撑。我国的军工单位大多是国有、国营单位,不完全是以赢利为目的,国家投资是其获得发展的唯一源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发展壮大的原动力不足。

3.2 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模式改革的战略方针

近几年来,我国中央政府和国防科工局都已经认识到了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思路和战略方针。《国防科技工业“十一五”发展和改革意见》中提出,“十一五”时期的发展战略是加快国防科技工业的改革。其主要内涵:一是建设模式由任务保障型转向任务能力结合型;二是体制机制由计划指令为主转向更多地采用市场手段,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三是科技发展由跟踪研仿为主转向自主创新为主,努力掌握和拥有支撑武器装备和高技术产业持续发展的前沿技术、基础技术和关键技术;四是增长方式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大力推进产业的高技术化和集约化,加速机械军工向数字军工转变。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走

4.4 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增长方式转变

其根本目的是要大力推进产业的高技术化和集约化发展,加速机械军工向数字军工转变。所以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必须注重能力建设投资项目的内涵需要,突出集约化发展要求,加强柔性化建设,不能一味地追求扩大能力。在投资项目建设中,要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从而推动和加快国防科技工业数字化转型的进程。

4.5 完善和建立政策法规,强化监督评价机制

要以满足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改革的要求为根本出发点,认真理清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有关法规,协调解决因时间、环境和管理部门不同等造成的不同法规之间的冲突和不协调,理顺投资管理体制和机制,尽快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满足国防科技工业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固定资产投资政策法规,制定可操作的投资管理办法和规定,将转型升级战略以法规要求的形式落实到投资管理工作中。

在目前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监督和评价机制,突出政府管理部门、企业管理机构、项目法人和社会中介机构不同层次的要求和特点,研究制定监督评价指标体系和工作方案,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投资使用的有效性,提高投资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实际效果。

5 结 论

从世界范围发展的趋势来看,寓军于民、军民结合是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主流趋势。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模式的改革,对提升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整体实力,推动军工单位和其他科研生产单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健康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参考文献:

[1]李庆剑.对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与转型升级战略的思考[j].研究与探讨,2007(2).

[2]苗宏,周华.美俄日国防科技工业管理体制及特点[j].国防技术基础,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