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安全形式分析发言材料

安全形式分析发言材料

安全形式分析发言材料

安全形式分析发言材料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图式理论 高考英语完形填空 语言图式 内容图式 形式图式

一、引言

完形填空是高考英语试题中分值较大、区分度较大的一种题型。它通过考生对语篇所缺语词的补充考查考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和建构语篇整体的能力,是在阅读理解基础上的一种语言运用能力的综合测评,也是考生普遍感到棘手的题型之一。仔细观察不难发现,考生在解答此类题型时往往过多注重了词句、语法的语言知识,而缺乏激活文章背景知识和构建语篇图式的意识,从而影响了英语完形填空解题的能力。因此,我从图式理论的视角,通过分析高考英语全国卷Ⅰ完形填空的特点,以更好地利用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指导学生,达到提高完形填空解答能力的目的。

二、理论框架

最早提出图式(Schema)这一概念的是哲学家康德(1871),之后英国心理学家巴利特(F.C.Barlett)在他的著作《记忆》中提出了“图式理论”(Schema Theory)(Bartlett,1932:201),但并未引起太大的关注,直到20世纪70年代图示概念才被美国人工智能专家鲁梅哈特(D.E.Rumelhart)等人发展为一种系统完整的理论。根据该理论,人们在理解新事物时,需要将新事物与自己已有的背景知识联系起来。在这一过程中,人们过去具有的知识和知识结构对其认知活动起着决定作用。阅读学理论认为,人的大脑在接收到一些本身无任何意义的语言材料后,就会在短时间内对这些材料内容加以判断、分析并激活大脑图式网中相应的图式,将无意义的语言材料恢复其作者植入的原始意义,完成阅读理解活动(Nuttall,2002)。

图式理论可分为三种结构:形式图示(Formal Schema)、内容图示(Content Schema)和语言图式(Linguistic Schema)。其中,形式图式又称为修辞图式,是读者对材料的体裁和篇章结构方面知识。内容图式是指学生对阅读材料主题和内容范畴的了解程度,涉及语言本身之外的有关文章内容的历史、宗教、文化、社会等多方面的背景知识。若考生缺乏文章所讨论的主题或文化背景知识,则可能导致对完形填空材料费解,自然会影响做题速度。语言图式是指读者对构成阅读材料的语言的掌握程度,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和习惯用法方面的知识。语言图式是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的基础,内容图式是理解文章内容的依据,而形式图式则是调用内容的能力。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三、图示理论在高考完形填空中的应用

完形填空源于格式塔心理学,它被作为高考的一种试题形式,主要考查学生在语境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完成语篇表达的能力,学生要理解语篇、词义才能选择恰当的答案,所以词语选择以语篇图式和词汇词义理解为前提。这与图式理论指导听者或读者基于自身已有知识图式来填充、恢复和建构文本意思的意义是相符的。完形填空的过程就是首先建立一个宏观结构图式,做题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向新图式增添新内容的过程。

(一)近四年来高考完形填空题的特点分析

1.所选短文的题材特点

2008―2011年高考全国卷Ⅰ完形填空体裁统计表如下:

表1

从表1可以看出,高考完形填空命题从各个方面来说都十分稳定。首先从长度上来看,近四年的完形填空测试语篇总词数在230―290个不等,首句通常不设空,正文20个空。从文体上,近几年记叙文一统天下,文章的题材一般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有一定的故事情节,贴近实际,并且富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2.考点词汇词类分布表

表2

从表2不难发现,以动词、名词、代词、形容词和副词等实词考查为主,在测试中共占了80%,而小品词和功能词考查不多,即使考,也是和实词放在一起考查。题型的设置多需要从全文出发,根据上下文语境或行文逻辑关系判断答案,这也是近年来的一个发展趋势,体现了考查学生在具体语境下准确运用词语能力的命题风格。

(二)图式理论在高考英语完形填空中的运用

根据近四年高考完形填空的分析,要做好完形填空题,考生可以利用首句,整体阅读,目的是使自己迅速进入主题,建立对语篇的叙事、论说或说明的形式图式和内容图式,在此基础上,借助上下文的语境,挖掘其内在联系,寻找关键词提示,把握作者的观点及感彩,确定既符合词义、句义,又符合上下文语境的最佳选项,形成语言图式。

以2010年高考全国卷Ⅰ短文的图式分析,考生可以在阅读中首先建立本篇短文的叙事语篇的形式图示和内容图式。从记叙形式上看,短文由开头、情节发展、高潮、落潮和结尾五部分构成。内容图式上,通过首句的理解和快速浏览全文,我们可以在头脑中得到这样一个图像:该短文作者记叙了她在医院工作的一段经历:一个繁忙的早晨,她看到一位老人在焦急地候诊,由于作者的病人还没有到,她决定先给老人检查。聊天中作者了解到老人一会儿要去疗养院和妻子一起吃早饭,而妻子因患了重病已经有五年不认得他了。作者被老人不管妻子患病与否都始终不离不弃的精神所感动,并最后说明真爱是对于一切的接受,而幸福的人往往并不一定是一个拥有所有最好东西的人,而是懂得把所拥有的东西发挥到极致的人。通过借助所建立的形式图示和内容图示,考生可以寻找或利用文章上下文线索去激活自己大脑中相应的背景知识,帮助自己确定符合短文语境的最佳答案。而高考中单纯对于单词辨析、词组辨析、固定搭配、语法知识、常用句型等单一的语言知识的考查正趋于淡化,建议学生掌握基本词汇的基本词义,不必搞“繁、难、偏、旧”的词义辨析,学会培养自己图式建构能力和准确运用基本词汇的基本词义的能力(鲁子问,2009)。

四、结语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发现图式理论在高考英语完形填空题中作为一种有效的解题策略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建议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体裁结构意识,比如向学生特别讲解记叙文或议论文的文体特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尽快弄清文章的文体思路,从而通过文章体裁结构即形式图式的建立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其次,注意引导学生在解题时学会利用自己脑中已有的文化背景,构建新的内容图式。最后,还要注意平时基础词汇的讲解和训练,确保学生熟练掌握基础词汇在具体语境下的灵活应用,因为没有语言图式,形式图式和内容图式就难以发挥作用。总之,把形式图式、内容图式、语言图式运用到完形填空解题中,对从事高中英语教学的教师和备战高考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Bartlett,F.C.Remembering:A Study in Experimental and Social Psychology[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32.

[2]Christine,Nuttall.Teaching Reading Skills in a Foreign Language[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3]陈家慧.图式理论指导高中英语完形填空解题能力的提高.英语教育研究,2011,(14).

安全形式分析发言材料范文第2篇

分析说明题的题干材料大都会围绕近期我国发生的重大时事来出,比如近期取得的各方面的重大成就、全国性的会议精神、举办的大型活动等都是中考出题的热点,内容涉及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等重点知识。这就需要我们在学好课本知识的同时要关心时事,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能力,提高基本素质,为自己升入高一级学校奠定坚实的基础。那么,如何做好分析说明题呢?下面笔者就出题形式和解题方法谈谈分析说明题。

一、纵观分析说明题,归纳出题形式

分析说明题一般会以下列几种形式出现:

1.材料分析题

这种形式会先出示两至三则材料,然后出示两至三个问题。问题由易到难,最后还要落实到学生身上,这是题目的落脚点。

2.图表式

有时是出示两个表格,有时是出示一个表格和一个柱状图,还有的以漫画形式出题。总之,这种形式是把用语言描述的事实通过图表的形式更直观、更形象地展示出来,再给我们提出相关的问题。

3.网民发的帖子或摘自某人微博里的感言

这种形式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仔细想来,它只不过是材料分析题改头换面而已。

4.以上几种形式的结合

有时是语言材料与柱状图或图表结合出题,有时是漫画与语言材料相结合等。但无论形式如何,都是让我们通过分析题干得出结论,说出做法或提出建议。

二、分析说明题的一般解题规律

做好分析说明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有扎实的知识基础,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是我们提高能力的前提条件。其次,要掌握做分析说明题的方法和技巧。不同的出题形式有不同的答题技巧,但是无论形式如何变化,都离不开以下几方面:

1.学会审题

审题包括审材料和审问题两方面。通过审材料,确定出题者的立意范围;通过审材料,提取有效信息,明确立意。

2.认真组织答案

答案的组织应条理清楚,表达要准确。教材中有些内容需要我们理解了能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就可以,但是有些内容必须按照教材语言进行表述。组织的答案内容要完整,中考阅卷是按要点计分的,任何一点内容的忽视都会让我们感到遗憾的。

三、分类解析分析说明题

针对分析说明题的几种题型我们应该如何来解题呢?下面我们以2011年典型的中考题为例来进一步说明。

1.以文字材料为题干的分析说明题

下面是2011年湖南省衡阳市的中考分析说明题:

材料一:2010年6月7日,中国科学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次院士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赢得发展先机和主动权,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材料二: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嫦娥二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发射升空,并获得圆满成功。这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二颗月球探测卫星,标志着在继实现人造卫星飞行和载人航天后,我国航天事业又向深空探测迈出了一步。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说明了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家为什么鼓励、倡导自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怎样才能更好地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呢?

解析:要想做好该题,首先需通过审题,确定立意范围,即考查创新的有关知识,同时我们也应注意这三问之间是有联系的,依次解决“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的问题。要看清第一问是“分别说明”,突出“分别”二字,做题时不能忽视。然后我们带着问题去审材料,这是我们做好题的关键所在。材料一共三句话,第一句话告诉我们两院院士召开大会,第二句话告诉我们出席此次会议的主要人物及其行为。第三句话是领导人强调的事情,即科技创新非常重要,这也是开会的主要议题。三句话联系起来分析,得出结论:说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材料二用同样的方法分析,提取关键词,总结本句意思:“嫦娥二号”发射成功及其重要意义。

回答此题的第二问要注意三个要点:一是要清楚是与“创新”有关的知识;二是创新对国家的重要性的相关知识。三是要“结合所学知识”去说明。要尽可能充分地把与此有关的知识条理清晰地列出来,这样答案就出来了。

第三个小问题就落实到了青少年的做法上来了,这是此题考查的落脚点,答对前两问,基础知识掌握得又比较扎实的情况下,这个题就不会难倒考生。我们从善于观察、积极思考、培养创新思维的角度,积累知识的角度,勇于创新实践的角度等回答即可。回头看这三个小问题,第一问容易出现的问题是答不准;第二问容易出现的问题是答不全面;基础知识掌握牢固的情况下就能答好第三问。在没有很好地掌握如何回答分析说明题的情况下,第一、二问就是我们的失分项。

除了上述题目之外,2011年的山东泰安市中考题34题,黑龙江省鸡西市中考题32题等都可以运用上述方法去做。

2.图表类分析说明题

我们以2011年陕西省中考题24题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的15题为例来说明其中的答题方法和技巧。

(2011・陕西)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陕西、热爱陕西,小秦和同学们制作了一期以“回眸‘十一五’,展望‘十二五”’为主题的展板。

展板:“十一五”成就大集锦

(1)从柱状图中,你能获取那些信息?

(2)陕西非公有制经济的增加表明了什么?

解析:该题是以同学们制作的展板的形式出现的,包括了柱状图和没有格的数据罗列,解答此题要求同学们有较强的识图能力。解答此类问题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表头,就是图或表的题目;二是仔细观察图或表的内容,纵坐标和横坐标都要看清楚,而且要看清表头中指标的具体变化情况。图的表头告诉我们三个信息:①时间段是“十一五”期间;②反映的项目是城乡居民人均收入;③对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进行比较。抓住这三个点的基础上我们再观察柱状图,将三个点的信息进行完善,用我们的语言将图反映的①②内容描述出来就是:“十一五”期间陕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通过观察代表城市居民的黑色和代表农村居民的斜线图可以

得出比较的结论:城乡居民收入存在很大差距,这样就把③的问题给解决了。第(2)问可以从国家对其采取的政策或者非公有制经济所起的作用方面考虑回答就可以了。

2011年广西桂林中考17题、河北中考17题都是类似的问题,我们完全可以按照以上解题思路去学着解答。

(2011・宁夏)我国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部分统计数据

运用所学的国情国策知识回答:

比较我国两次人口普查中人口总量、受教育程度、年龄构成的数据,说明我国人口状况发生的积极变化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积极变化的原因。

解析:该题以表格的形式展示了有关的数据,相对于语言描述的文字材料更直观、更具体、更形象。解答此类问题需注意以下几点:①表头,这一点是和上面相同的。②第一行和第一列,因为这是表格要比较的项目指标。③表格其他部分的数据变化。④审清问题。按照前三方面将表格反映的内容用语言描述出来,就是:我国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部分统计数据表明,我国人口总量增加,但年均增长率明显降低,受教育人口增多.60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例有所上升,这是根据表格反映的直接意思。

要想很好地解答此题,还需要我们将直接意思尽量转化为教材语言。这样我们根据问题的问将刚才总结的那句话分为两部分,积极变化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得出结论,答案如下。发生的积极变化:从人均增长率看,人口年均增长率降低,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从受教育程度看,人口的素质在提高。存在的主要问题: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人口基数大。分析积极变化的原因时一定要紧扣发生的积极变化,一一对应地分析原因。答案为:我国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如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等。

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2011年安徽中考16题、广西柳州中考29题等都是我们练习的典型题目。

3.其他形式的分析说明题

2011年的分析说明题除了上述几种形式外,还出现了以发帖子或在自己微博上发表感受的命题形式。形式的变化让我们眼前为之一亮,但是也会使同学们头脑发蒙,一时有点不知所措。其实,这只是形式的变化,如果我们掌握了回答此类题的技巧,就会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两会期间,某网站围绕“我的小康生活”话题展开讨论。结合你对我国目前小康社会的认识,谈谈为什么两位网民会有不同的感受?说说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

解析:此题可以归入简答题之列,但是从难度系数和审题需要的认真程度来看,笔者觉得归入分析说明题更为合适。根据我们的“两审”(审材料、审问题)原则,首先审一下问题,清楚了是回答有关小康社会的知识,继续往下看,让我们结合目前小康也就是总体上小康的知识.分析两位网民的不同感受。我们知道,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这就很好地解释了两位网民的不同感受。两位网民生活的地区不同、职业不同、收入不同,所以感受肯定不同,这也正是总体上小康在现实生活中的写照,这样答案自然出来了。最后,请考生说说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考查的则是考生有没有扎实的知识基础。

安全形式分析发言材料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考历史 材料分析 失分原因 能力要求

高考文综历史考试把以前新课改前考查学生专一或者某一方面的能力转变为了考查学生的整体综合思维分析能力。在高考中频频出现这种考查方式的题目越来越多,随着出题人的熟练化亦有越来越灵活的趋势。

一、高考历史“材料分析题”失分原因举隅

1.材料审题不仔细。审题不仔细是任何考试中每场考试学生失分的重要原因之一。在高考考场,部分考生在分析题目时没有理清题目的意思或者题目没有全部看完就开始作答,如“根本原因”“基本原因”“主要原因”等。

2.教材内容不熟悉。教材内容不熟悉也是学生失分的重要原因之一。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考生肚子中没有熟悉的教材内容在高考文综考试中注定会惨败。例如,“五四”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是当时国内外各种矛盾,包括帝国主义侵略、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无产阶级的壮大、十月革命等因素,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3.材料归纳信息不全。高考历史材料分析题是由历史文献资料、表格图形数据、历史地图等组成的综合题目。这些综合信息让一个涉世未深的高中生去分析、整理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因为这类材料分析题综合了语言逻辑知识、数据统计知识、识图读图知识等,多数考生在分析这些题目时会顾此失彼、因小失大,造成历史内容的误判,从而影响最终的答案。

4.答题不规范。近年来随着高考阅卷的规范化,考生的答题也具有一定的规范性。由于考生在答题时着急下笔,经常出现“牛头不对马嘴”的答案或者语病百出的答案;还有部分考生答题错项或写在非答题区域,后来考生发现也已经晚了,出现打箭头或者涂涂改改的卷面。

二、高考历史“材料分析题”考查学生什么能力

高考历史材料分析题到底考查学生什么能力?笔者以2013年高考文综第48题材料题为例进行说明。

材料一:中国古代有功臣配享制度,即一个皇帝逝去后,要在已故臣僚中选取功勋卓著的大臣陪祀飨宴挺。功臣配享皇帝,是朝廷对该大臣的最高评价。北宋神宗时,王安石“变风俗,立法度”,主导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哲宗绍圣初年,诏“王安石配享神宗皇帝挺”。南宋建炎处,有人提出“自绍圣以来,学术政事败坏残酷,致祸好社稷,起源实出安石”。于是,“摆安石陪飨神宗庙挺”。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宋史》记熙丰(宋神宗年号熙宁、元丰)事实者,成于南渡以后史官之手,而元人因而袭之,皆反对党之言,不可征信。今于其污蔑荆公(王安石)处,皆意义详辩之……荆公不仅为中国大政治家,亦为中国大文学家。

――摘自梁启超《王荆公》(1908年)

就上题两则材料而言,试卷出题人无非就想考查考生以下能力。

1.教材知识把握能力。材料分析题的考查首先不能脱离教材的知识。作为备考复习的考生,一定要重视教材知识把握能力,把高一到高三的所有教材知识融会贯通,利用时间轴、专题式等方式记忆知识。

2.信息接收整合能力。由于考试的选拔功能性,在高考出题时要考虑到难易度。为此,命题人会利用各种错综复杂的各类历史信息来混淆考生,让考生在错综复杂的各类信息中找出考试需要的信息。高考文综历史就是考查考生的信息接收整合能力,要多从多种历史学观、多重历史学领域去分析整合,有些历史问题不能偏激地理解,需要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去分析,因为只有这样才会符合最终的答题要点。

3.整体综合思维能力。在高考文综历史考试中,考生在分析与答题中还要具备一种整体综合思维能力。考生具备了上面两个能力后,具体落到实处的还是在答题如何规范、答题分点如何细化、答题要点如何不遗漏、答题字体如何工整等这些能力。

三、高考历史“材料分析题”高分策略

1.回归教材知识。教材是根本,高考历史考试离不开教材。教师在平时教学与高考复习中一定要强调学生回归课本,“万变不离其宗”,所有考题在教材中都能体现。

2.理清材料内涵。对高考历史材料分析题一定要理清各类材料的内涵,理解材料与材料之间的关系,了解各类材料的信息,掌握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语言分析逻辑能力。因为材料分析正确与否会影响对教材知识点的判定,从而影响答题的方向。

3.掌握答题技巧。要让学生注重此类题型的积累对比,找出差异,根据教师对材料的分析认真理解教师的分析思路,对于陌生的类似题目一定要找出与其他题目的不同点,尤其重点复习阶段要抓住此类题型的一些答题技巧。

安全形式分析发言材料范文第4篇

关键词:液压支架;结构件断面;抗弯强度计算;VB软件计算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2.034

1 引言 背景技术

液压支架为煤矿机械化采煤的主要支护设备,结构件是液压支架的主体框架,其结构多呈箱型,目前,对于液压支架结构件箱体断面抗弯强度设计计算,多为依靠OPT液压支架计算程序、采用迈实软件或人工列方程计算等方式进行计算,前者涉及到程序不能升级、不能支持win7以上操作系统,且界面可视化程度不好;中者为采用导入截面图形来识别各个截面图形尺寸分别对每块板进行计算,原理不同,使用起来效率方面并不算出众;而后者在计算时效性方面计算太烦琐,耗时耗力,多已放弃采用。

2 计算原理

根据液压支架受力分析给出结构件危险断面的最大弯矩M进行抗弯强度校核,画出该部件危险断面图,该断面图通常为数十块钢板拼装组成,首先需对相同类型尺寸钢板进行归类,整理出若干组钢板类型;分别对每组钢板进行截面积、截面型心高度计算,进而计算出断面的总型心高度、并分别计算出每组钢板的矩形截面惯性矩,进而计算出断面总惯性矩J;依次计算出最大、最小弯曲应力、、最大最小安全系数;通过使用VB语言编制出自动计算结构件断面抗弯强度计算分析程序,获得相应安全系数并校核出该断面是否设计合理;如图1所示为某一部件危险断面图:

3 设计意图及VB程序的实现

(1)设计意图:使用VB语言编写程序代替人工计算意义在于利用计算机快捷准确、功能强大以及具有可视化界;本程序设计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基于VB语言设计,对各功能模块编写代码、并进行编译生成可执行exe文件。该程序包括信息参数输入模块、导入导出模块、计算结果显示模块,并设有计算按钮、导入、导出、清除按钮;断面抗弯强度计算分析截图如2所示:

(2)信息参数输入模块:可按要求将已知的箱体截面的组件数量、断面最大高度、箱体选用的材料强度、断面位置所受最大弯矩,各组件的宽度、高度、形心高度、块数依次输入模块;如该断面中有某组钢板高于或低其他材料强度,可按相应的板材屈服强度比比值换算出该组钢板在与其他钢板使用相同材料强度时的厚度换算输入即可;如钢板组数9为使用Q690材料,其他各组钢板都采用Q550材料,相应厚度换算为30*690/550=37.636。

(3)计算结果显示模块:点击计算按钮后,计算程序就会根据信息参数输入模块中的数据计算出截面形心高度y、截面惯性矩Jz、最大弯曲应力σmax、最小弯曲应力σmin、最大安全系数Nmax、最小安全系数Nmin,并在计算结果显示模块中相应位置显示出来,液压支架工艺设计人员可根据计算分析安全系数大小作出相应的强度增补或验证措施。

(4)导入导出模块:点击导出按钮后,计算程序会弹出另存为对话框,将信息参数输入数据及输出分析按txt格式保存;以备后期存档或方便查看。点击导入按钮后,计算程序会弹出打开对话框,供工艺设计人员选择已保存的txt文件进行导入至信息参数输入模块,方便设计人员及时验算用;既可在信息参数输入模块直接输入数据方式,也可按导入txt数据文件方式计算,期间可以根据设计意图临时更改输入的参数,并且还可识别原OPT生成格式文件进行导入、计算分析进而实现新旧计算工具的融合体现。

4 使用效果及结语

使用效果:在进行液压支架结构件箱体设计计算时,将技术人员从繁重的强度计算中解放出来,实现了方便快捷的抗弯强度计算过程,而且计算结果可靠,经验证与OPT液压支架优化软件计算结果一致,界面友好,计算结果可靠,简单易用、不受操作系统限制,适用所有windows98以上系统,所用时间相对较少。

安全形式分析发言材料范文第5篇

关键词:桥梁裂缝;裂缝产生的机理;裂缝控制;处理对策

随着我国生产工艺以及交通改革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国的桥梁事业也得到了广大发展,这些新建的大量桥梁,虽然改善了交通状况,但是如若桥梁发生病害也存在诸多隐患。桥梁裂缝如果不能及时预防处理,还会与众多的因素相互交杂在一起,导致桥梁坍塌。因此,人们必须对桥梁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系统的分析,找出其应有的对策,努力把我国桥梁工作做到最好。

一、我国桥梁裂缝的分类

对于我国的桥梁裂缝而言,其主要有以下几种分类:1.由于桥梁设计不合理而导致桥梁出现裂缝;2.由于桥梁荷载效应而引起的桥梁裂缝;3. 由于桥梁外加变形或约束变形引起的桥梁裂缝;4. 由于桥梁钢筋锈蚀引起的桥梁裂缝;5. 由于桥梁施工材料及施工质量引起的桥梁裂缝。

二、我国桥梁裂缝产生的原因

1.设计不合理产生的裂缝。此类裂缝产生的主要是由于桥梁设计的整体设计图纸出现了漏洞或者是桥梁的整体设计图式以及受力线路不明确等等相关情况而引起的;另外有些桥梁的整体设计结构以及其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过低(表一 影响高强混凝土强度的因素)而引起的整体桥梁的保护层厚度过小造成的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表一 影响高强混凝土强度的因素

2.桥梁因为荷载过量而引起的裂缝。对于一个桥梁荷载而言,其主要包括了常规动、静两种荷载两种。此类的裂缝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桥梁整体结构所要承受的车辆荷载和风荷载都是动力荷载,其不仅仅会在桥梁的内部结构产生一定的循环变化的应力,还会引起整体桥梁的结构发生振动以及引起整体桥梁结构的累积疲劳损伤,再加上桥梁的整体材料并不是均匀与连续的,更加使得桥梁往往出现一些细小裂痕,这些裂痕会随时间的增加而不断扩大,最终影响整个桥梁的安全。下图就是桥梁因为荷载过量而引起的裂缝。

3. 由外加变形或约束变形引起的裂缝。此类裂缝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地基沉降或者是由于外界温度的变化,而使得桥梁混凝土内部抗拉性下降,从而导致桥梁发生裂缝,下图就是桥梁因为由外加变形或约束变形而引起的裂缝。

4.由于钢筋生锈以及施工材料而引起的裂缝。这两类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桥梁建筑在其施工的过程中,不合理的使用以及不恰当的材料而造成桥梁在以后的使用过程中逐渐产生的缝隙,下图就是由于钢筋生锈以及施工材料而引起的裂缝。

三、桥梁裂缝的解决对策

1.对于温度而引起内部拉力增大而造就的桥梁裂缝而言,我们必须首先在材料上就选择一些抗拉性较强的混凝土或是在混凝土中增加适当的化学剂,使得其抗拉性增加,从而增加桥梁的内部拉力,减少桥梁裂缝的发生率;其次是针对与蒸汽养生的桥梁而言,我们对其降温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不能使得其温度骤然下降,要按照一定的方式与时间对其进行合理有效地降温,减少此类裂缝的发生;而对于四季气温变化无常地方的桥梁而言,我们一定要掌握好该地气温变化的最大幅度是多少,然后再根据其具体的变化与因素外在的社会生活环境,对其进行合理有效地改革,以确保桥梁的质量以及预防裂缝的发生。另外,交通部门还要加大对已有桥梁的维护、养护工作,对于年久失修的桥梁要进行定期检查,减少其事故的发生率,而对于刚刚新建的桥梁,也要关注其后期养护工作,以防在日后的日子里出现质量问题。

2.对于由于荷载作用而引起的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我们要做到对其进行严格的控制。对于由于荷载作用而引起的混凝土裂缝而言,我们要严格控制其两点:

(1)对于已有桥梁,我们一定要根据桥梁最大的荷载量是多少,在桥梁两端设置桥梁公示牌,注明限行标准,严禁超载车辆通行,最大限度的考虑桥梁结构的安全系数。

(2)对于新建桥梁而言,设计者要根据桥梁所在线路的车流量,多方面的考虑桥梁的荷载能力;而对于桥梁的施工材料而言,每个工程的管理人员一定要严把质量关,对其施工材料进行严格的检测,从源头确保桥梁的质量。

3.对于由于混凝土与钢筋年久而使得桥梁发生的裂缝而言,我们在设计桥梁与建设桥梁时就要对其进行系统的分析与控制,最大限度的估计其应该发生裂缝时期,然后对其进行一定的施工补救,或者在我们设计桥梁与对桥梁展开施工的过程中就加入一定的化学剂,最大程度的减缓混凝土与钢筋等相关材料的衰老过程,如:在桥梁的施工时期,最大程度的控制混凝土原材料的水灰比,加强对其的振捣过程,最大限度的保障混凝土的密实性,防止氧气侵入,同时混凝土的拌制者严格控制在混凝土中加入含氯盐的外加剂用量,减少其腐蚀性。

4.而对于施工材料而引起的桥梁裂缝而言,建设单位首要要做的任务就是清楚市场中所有的假冒、不达标的工程原材料,在本质上提高工程的质量;另外,对于桥梁工程的采购人员而言,我们一定不能受到外界低价的原材料的吸引,在质量上一定要最大程度的保障钢筋与混凝土的质量安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如若我国要想最大程度的发展我国桥梁工程,首要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对已经产生裂缝的桥梁进行原因分析,只有在本质上找到裂缝产生的本质原因,才能彻底提高我国桥梁的质量。另外,在具体施工中,我们要多观察、多比较,出现问题后多分析、多总结,结合多种预防处理措施,混凝土的裂缝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只有这样发展的桥梁事业,才能更好地为我国经济与交通事业做出其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段莉丽. 桥梁裂缝产生原因分析及整治方案[J]. 太原铁道科技, 2009,(02) .

[2]范忠焕. 浅谈钢筋混凝土桥梁裂缝的成因及防治措施[J]. 铁道勘测与设计, 2010,(02) .

[3]李海涛. 铁路桥梁工程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分析与控制措施[J]. 铁道勘测与设计, 2006,(05) .

[4]刘军,王丽敏. 浅谈混凝土桥梁裂缝成因[J]. 北方钒钛, 201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