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业问题及解决措施

农业问题及解决措施

农业问题及解决措施

农业问题及解决措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F32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6-0011-1

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经济组织。

合作社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在农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呈现一定的特点,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探讨这些特点与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1 目前合作社发展特点

一是积极主动、自发组合、敢于创新。各乡镇广大村民谋求农业新发展、勤劳致富的愿望强烈,积极主动思考、深挖当地农业潜力、利用和开发当地优势,自发自愿自由组合,积极主动融资投劳,敢于尝试,勇担风险。二是范围广、品种多、特色明。合作社涉及的乡村多、面积大、行业广、品种全,并有区域特色、产品特色。三是发展前景广阔。从合作社个数、参与的社员人数、融资的股金、年产量产值上看,已成为我区农业战线上一股不可忽视的生力军。随着国家惠农强农政策的不断实施,农业环境、农村生活条件将得到大大改善,发展前景十分美好。四是机制灵活、进退自愿、服务周全。合作社组织形式以“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形式为主,人力物力相助,资金、资源、信息、效益共亨,农户进入或退出合作社自愿自如,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周全,排忧解难及时。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选项盲目。选择的项目没有经过全面的专业可行性论证,凭感性认识和热情盲目立项,缺乏科学性,造成实际运作艰难、脱节、瘫痪,甚至倒闭;没有专业的职能部门给予管理和指导,导致品种的选择、市场的预测、前景的展望、适应条件等方面考虑不足。2.管理不规范。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层力量不足,整体合力差,章程制度执行不严,财务絮乱或短缺,影响后期决策和改进,社员之间相互沟通交流少、发展慢、素质不一。3.资金短缺。融资渠道的单一和资金的短缺严重制约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规模、发展速度、产业效率。4.缺乏技术依托。合作社专业技术和技能跟不上,缺少技术依托和指导,抗自然风险能力差,不能及时有效防治自然灾害,如病虫害、禽畜疫等,造成损失巨大,社员缺乏技能培训和辅导,农业技能跟不上,服务不到位,农产品品质不高,效益低。5.产品销售的物流体系和蓄储体系欠完善。销售旺季有产品积压现象,销售渠道不畅通,销售不及时,又没有存储设施,造成不必要损失。

3 解决措施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支新时期涌现出的农业开拓大军,对我区农业发展和农业市场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但鉴于目前发展现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科学发展。

3.1 主管部门加强管理

区政府牵头,组建以农业综合开发办为主,涉农部门参与的业务主营机构,全面负责合作社的项目审定、发展方向、技术指导、社员业务培训、产前产后服务和技术辅导、市场开拓、企业运行等一系列业务工作的指导,确保合作社稳定、健康、长期有效地发展。

3.2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财政要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产业奖励和引导资金,激励和培育一批优秀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企业逐步进入省、市和国家的龙头企业行列,培育一批上规模、有效益的产业园区逐步进入国家扶持发展的重点产业化发展项目,促使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发展和壮大,打造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3.3 多渠道加大投入

创造条件,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主动申报农业综合开发、农村扶贫开发、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农业产业化扶持等方面的项目,力争多部门、多渠道的资金支持;出台有效简捷的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信贷政策和优惠政策,放宽信贷条件,着力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的资金问题;探索农民专业合作社新的融资渠道和办法。

3.4 密切专业合作之间联系

密切农民专业合作社之间的联系,及时了解各社运行状态,及时传达政策动态、市场动态、自然动态,指导正确决策,提高市场应变能力和抗灾害能力,确保合作社强化自我保护意识。为加快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县农业部门相关人员多次深入农村,为农户、合作社讲解合同知识,让合作社了解签订合同的重要性,并手把手向合作社成员传授如何规范签订合同,如何用合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如何提升风险抵御能力,确保产业顺利发展等。同时,积极宣传县里出台的规范涉企收费行为的实施办法等文件精神,使专业合作社大大增强了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丽霞.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效率研究[D].吉林大学,2008.

[2] 王军.吉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0.

[3] 刘艳.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权益保护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

[4] 张宁.黑龙江省通河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证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0.

[5] 路勇.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制度问题实证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0.

农业问题及解决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生态农业 问题 对策

    目前,我国在生态农业的理论研究、试验示范、推广普及等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不能否认,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正成为限制生态农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理论基础尚不完备生态农业是一种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包括农学、林学、畜牧学、水产养殖、生态学、资源科学、环境科学、加工技术以及社会科学在内的多种学科的支持。

    1 基础理论有待完备

    以前的研究,往往是单一学科的,因此可能对这一复杂系统中的某一方面有了一定的、甚至是比较深入的了解,但是对于这些方面之间的相互作用还知之甚少。单一学科、单一的理论已经远远不能够满足和处理我国当前存在的生态农业问题。因此,需要进一步从系统、综合的角度,对生态农业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对于这一复杂系统的某些方面有一定的或者比较深入的了解,但生态农业必须要从系统的、综合性的角度进行处理和研究,要从生态的前瞻性、协调性、地域性、层次性、稳定性、持久性等多方面进行考虑;必须超越生物学、生态学、社会学和经济学之间的界限,需要跨学科,多界面的专家人士来参与,利用多学科的交叉综合、各要素之间的耦合、结构优化、科学分类、科学评价,发掘各个领域的基础理论和生态农业存在的更多关系来建立健全农业生态理论体系。

    2 技术体系要不断完善

    技术体系不够完善在一个生态农业系统中,往往包含了多种组成成分,这些成分之间具有非常复杂的关系。例如,为了在鱼塘中饲养鸭子,就要考虑鸭子的饲养数量,而鸭子的数量将受到水的交换速度、水塘容积、水体质量、鱼的品种类型和数量、水温、鸭子的年龄和大小等众多条件的制约。在一般情况下,农民们并没有足够的理论知识和经验对这一复合系统进行科学的设计,而简单地照搬另一个地方的经验,也是非常困难的,往往并不能取得成功。但目前在生态农业的实践中,还缺乏技术措施的研究,既包括传统技术如何发展,也包括高新技术如何引进等问题。

    未来的生态农业将结合现代科技及应用技术装备起崭新生态体系。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包含了多种组成成分并存在着非常复杂的关系,解决这一复杂的关系需要利用传统技术的发展和引进高新技术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采取“低投资可持续农业”生产方式是一项重要的途径,具体措施:①将固氮技术和生物防治方法充分运用到农业生产中;②减少使用化肥和化学农药;③有效地利用植物和动物内部生物学遗产学的潜力;④将种植业和畜牧业最优化地结合起来;我国目前沼气池的建设是一项具体的基础的农业生态生产方式,要不断地提倡和巩固;⑤注意节约和保护土壤、水、能源和生物学资源等等,其中目前我国推行的沃土工程是一项非常有效发展循环经济的措施。不断完善和优化技术体系将是生态农业一项主要的发展方向。

    3 制定政策、强化服务、转变职能提高生态农业的社会化服务水平

    没有政府的支持就没有生态农业的真正普及和发展,政府的支持最重要的是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保障体系。有效激励机制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基层的农民来说还存在着知识水平有限,发展生态农业意识不够等诸多问题,提高广大农民的自觉能动性就显得尤为重要。要不断地为他们提供高水平的培训和学习的机会。当前我国在生态农业保障体系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需要深入地贯彻实施。政策方面存在着需要完善的地方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就不可能使生态农业得到真正的普及和发展。而政府的支持,最重要的就是建立有效的政策激励机制与保障体系。虽然目前中国农村经济改革是非常成功的,但是对于生态农业政策的贯彻,还有许多值得完善的地方。

    服务与技术同等的重要,服务体系的建立健全需要进一步的落实。在我国许多地方还不能为农民提供优质品种、幼苗、肥料、技术支撑和服务体系。政府应转变职能加大对有关生态农业的投入,金融部门要对生态大户提供信贷支持、简化手续,提高和优化服务体系,让其带领农民调整结构,组织生产,化解自然和市场风险。建立各种生态农业服务体系,稳定农业服务人员,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

    4 提高生态农业的产业化水平,加大推广力度

    农产品价格方面的因素,有时也成为生态农业发展的一个限制因素。因为对于比较贫困的人口来说,发展生态农业的根本目的是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持续发展。提高农业产业化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根据市场要求大力培育具有本地资源特色的市场容量大、竞争力强、对农业产业具有带动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强技术改造,提高加工能力,组织建设市场、企业、基地和农户紧密相连的体系,搞好生态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增加农民收入。对于已经成熟的产业化体系要加大推广力度,积极同龙头企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县所、县校合作,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科技教育水平,增强农民对市场化的需求。

    5 其他方面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非农业强国,对于现在世界上农业现代化的趋势应有个全面正确的认识。信息服务也是当前制约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方面,因为有效的信息服务将十分有益于农民及时调整生产结构,以满足市场要求,并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另外,尽管必要的激励机制是十分必要的,但生态农业应当更趋向于开发一种机制,以使农民们自愿参与这一活动。要想动员广大的农民自觉自愿、并能够自力更生地通过生态农业发展经济,能力建设自然就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人口问题一直是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之一。据估计,到2030年前后,中国人口将达到16亿。土地资源相对短缺,耕地面积还在不断减少,而人口在继续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也已经成为困扰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障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也必须通过在生态农业中延长产业链、促进农业的产业化水平来实现。正如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其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所指出的那样,新的挑战和问题的综合与相互依赖的特征,与当前的组织机构的特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为这些机构往往是独立而片面。

    加快基础理论的研究,采取“低投资可持续农业”生产方式,加大行政支持的力度,提高生态农业的产业化水平和社会化服务,深入贯彻落实政策和推广,增强农民意识和自觉能动性。我相信在通过这几方面的努力,我国的生态农业将会得到更好的改观,保证农业生产向着持续、稳定高效的方向发展,最终实现五化即硬化、美化、亮化、文化、绿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参考文献:

    [1]刘思华.生态农业若干建设问题研究.中国生态农业研究学报,2001,(2).

农业问题及解决措施范文第3篇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整改工作,始终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科学发展农牧业,更好的服务农牧民”这一主题.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按照农牧业厅学习实践科学发展《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紧密结合站实际,对梳理出的影响和制约我站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和归类,深刻剖析问题产生的根源,逐条制定整改措。对具备条件解决的问题立即着手解决,对暂不具备条件解决的问题,积极创造条件,明确时限,分步实施,有效解决,确保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显著成效。

二、目标任务

通过整改,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方面的问题,努力营造“干事、创业、为民”的良好氛围。今后一个时期,我站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三农”服务为目标,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强化农机化质量意识,切实提高管理水平,大力发展农机事业,进一步提升我站综合实力。

1、实施人才战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做好农牧业机械化质量工作的关键在人,要引导我站广大职工认真学习新时期“三农”工作理论政策、法律法规,拓展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要学以致用,努力把学习成果应用到实际工作中,转化为谋划农牧业机化质量工作的具体思路、促进农牧业机械化质量工作发展的有力措施。要加强农牧机试验鉴定、质量监督的技术培训,逐步建立一支政治素质好、技术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工作作风正的农牧机试验鉴定、质量监督队伍。

2、加强技术支撑能力建设。作为农牧业机械质量技术支撑单位,进一步加强农牧业机械试验鉴定和检测能力建设,着力加强基础数据、资料和信息的系统收集整理,为政府科学决策和高效管理提供可靠依据。要加强试验方法、质量评价规则的研究,提高科学、公正、高效质量评价水平。

3、不断加强服务意识。作为农牧机试验鉴定、质量监督工作者要始终牢记以民为本、为民服务、帮民解难、助农增收的观念,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要拓展服务领域,增强服务本领,切实提供有效服务。要坚持公正、科学、廉洁、优质、高效和团结协作原则,不折不扣地落实党的支农惠农政策,解决农牧民、企业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为农牧民、企业诚心诚意办实事、办难事、办好事,树立农牧机试验鉴定和质量监督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4、严格按照农业部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和自治区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开展部级和自治区级推广鉴定工作,提高依法鉴定的意识,做好农牧机产品的适用性、安全性、可靠性考核,提高农牧机产品质量。

5、认真总结分析农牧机质量调查工作经验、方法和问题,按照《农业机械质量调查办法》的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调查方案;组织好质量调查员培训和质量调查工作,做好农牧业机械质量调查工作,提高农牧机使用质量。

6、做好对农机经营维修企业的政策法规制定、调查研究以及资质审定和监督管理工作。加强维修企业、维修配件、维修质量、维修人员的管理、监督、沟通,切实做好农忙时期机具的维修工作,提高农牧机维修质量。

7、开展多形式、多渠道、多领域的技术服务,全力完成各级业务和主管部门下达的农牧机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市场检查任务和农牧机械打假查劣、投诉受理等工作。以促进农牧机械质量的提高,保护农牧民的合法权益。

8、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好农牧业机械质量关,为政府主管部门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配合主管部门做好政府支持推广的农牧业机械产品目录,完善农牧业机械质量监督投诉体系建设,加强农牧业机械质量的监督管理工作,促进农牧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

三、分析梳理

(一)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

通过对方方面面反馈上来的意见、建议及查摆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和提炼,共整理归纳出影响和制约我站事业科学发展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7项突出问题:

(1)对新形势下农机化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

足;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我区农机化质量监督体系规划和建设方面仍需要加强:

(2)管理存在一定的漏洞,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

(3)部分同志工作散漫,责任心不强;

(4)工作方式、方法创新不足;

(5)人员整体素质偏低,进取意识较差;

(6)部分人员工作效率不高,综合服务意识不到位;

⑺人员结构老龄化;

应针对这些问题,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逐项认真进行分析,科学分类,将其划分为“具备解决条件,短期内可得到初步解决的问题”以及“难度较大,需积极创造条件,用较长时间才能彻底解决的问题”两大类,着手整改,积极解决。

1、具备解决条件,短期内可得到初步解决的问题

(1)管理存在一定的漏洞,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

(2)部分同志工作散漫,责任心不强;

2、难度较大,需积极创造条件,用较长时间彻底解决的问题:

(1)对新形势下农机化质量监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我区农机化质量监督体系规划和建设方面仍需要加强:

(2)工作方式、方法创新不足;

(3)人员整体素质偏低,人员结构老龄化,进取意识较差;

(4)部分人员工作效率不高,综合服务意识不到位;

(5)人员结构老龄化;

(二)完善制度

我站对过去出台的制度进行了全面梳理和分析,对其中已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予以废止或修改完善,并建立或拟建一系列新制度。

四、落实整改

(一)对新形势下农机化质量监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我区农机化质量监督体系规划和建设方面仍需要加强:

整改措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一是要加强机构的建设,应该从依法行政、严格执法的角度考虑和设置我区的农机质量监督投诉体系;二是要加强农牧机质量法律法规和标准化建设,确保质量工作有法可依;三是要加强队伍的建设,从专业培训、持证上岗、资质管理方面入手提高队伍的工作能力;四是要加强检测手段,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开展农牧业机械化质量工作必需的装备和手段。

责任领导:*

涉项部门:质量监督科、科技办公室

完成时间:1—2年

(二)管理存在一定的漏洞,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

整改措施:清理我站已制定的规章制度,健全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有利于改善民生的规章制度,充分发挥制度的内部制约作用,以进一步规范管理程序,健全监督机制,做到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使各项工作公开透明运行,接受群众监督,堵塞管理漏洞。

责任领导:*

涉项部门:办公室、科技办公室

完成时间:二月底

(三)工作方式、方法创新不足

整改措施: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针对新形势下的新情况、新问题要不断推出新举措,坚持在发展中求创新,找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思路,提高工作水平。在质量监督体系建设方面,推出新举措,切实做到为民服务、方便群众,提高群众满意度;

责任领导:*

涉项部门:各科室

完成时间:二月底

(四)人员整体素质偏低,进取意识较差。

整改措施: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重点,加强对干部职工的理论学习和素质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教育,引导干部职工发挥主观能动性,找准位置,以强化干部职工的进取意识。领导干部带头加强学习研究,争当学习型领导,结合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学以致用,提高综合素质。

责任领导:*

涉项部门:行政办公室、科技办公室

完成时间:二月底

(五)部分人员工作效率不高,综合服务意识不到位

整改措施:按照“依法、为民、高效、廉洁”的要求,坚持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改革创新为核心,以提高能力素质为重点,以作风建设为关键,以绩效考评和效能监督为保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建立完善高效的工作机制和严明工作纪律,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改变管理方式,规范行为,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努力实现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要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以全面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责任领导:*

涉项部门:各科室

完成时间:二月底

(六)部分同志工作散漫,责任心不强

整改措施:加强工作监督力度,逐步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有定性定量要求的、便于操作的效能考评考核制度,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真正体现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更不一样。领导干部要带头做起,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尽职尽责、兢兢业业的责任心,充分发挥先锋示范作用。要大力发扬敢于负责的精神,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增强责任意识、发展意识,大力弘扬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的实干精神,敢于承担责任,勇挑工作重担,谋求各项工作的新突破。

责任领导:*

涉项部门:各科室

完成时间:二月底

(七)人员结构老龄化;

整改措施:随着事业单位的深入改革,逐步解决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的结构性和体制性矛盾,人员结构老龄化问题逐步解决。

责任领导:*

涉项部门:各科室

完成时间:1—2年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站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协调解决《方案》实施重大问题,监督检大事项进展和落实情况。各科室要将《方案》中的各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摆在突出位置,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坚持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适时制定、出台相应的配套措施和实施意见,对具备条件解决的问题要立即着手解决,对不具备条件解决的问题,要创造条件,明确时限,分步实施,积极解决,确保《方案》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实施。

农业问题及解决措施范文第4篇

 

三农问题一直是制约着我国经济进一步腾飞的关键所在,而统筹城乡社会经济的发展是这十多年来最为重要的工作之一。因此,唯有深入了解城乡问题之根本,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解决城乡问题,才能真正意义上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实现,从而整体提升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效率及水平。

 

1 城乡问题的根本所在

 

传统的农业大国这个称号自古以来就在中国身上,而我国的立国根本也是农业,农民是我国的主体,也是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结构中的核心群体。近几十年来,我国的传统农业越来越缺乏竞争力,借由发达国家的工业产品造成的我国原有经济结构以及产业结构面临着重大威胁,再加上资源材料被发达国家大量占据,所以我国加快了现代化进程。不过我国存在着比较明显的问题,就是人口众多,且经过许多次战争洗礼后呈现出“底子弱”的状态,因而在实现工业化以及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必定会在一定程度上牺牲掉广大农民的利益。就目前而言,这几十年我国的发展已经逐渐让城乡贫富差距拉大,进而产生许多阶级利益矛盾。

 

尤其是最近二十年来,城市的发展速度极快,这就产生了一系列很严重的问题,比如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城市空间被使用率大大提升,而导致水土资源非常紧缺,并且交通越来越拥堵,住房环境越来越恶劣,以及生态退化等。

 

城市的不断扩张以及资源的集中使得更多的农民想往城市里去,这就使得城市的压力越来越大,各种资源呈现出紧迫需求现象。而反过来农村却显得更加贫困,在很大程度上无法有效利用资源,最终让两极分化更严重,而城乡都没有得到最好的长远发展。

 

2 针对城乡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去中心化策略措施

 

面对城市的极化发展以及眼下农村的实际贫困状况,在国际上主要有两种方法,一个就是让结业机会去中心化,加大力度扶持社会经济行业去向新城区,另一个就是实施公平有效且合理的大城市区扩张。而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实施的各种去中心化实践在各个地方都不太成功,即使是许多工业去到农村,也是大量使用自己的工人,并没有给农村本地增加就业岗位。

 

这些年来,我国去中心化的工作大力开展起来,但是多数情况是基于“两轴-两带-多中心”实施新城建设,进而实现区域化整体发展。我国选用了国际上常见的做法,就是借用完善工业化以及城市化实施农村地区的开发推进工作。

 

这些策略措施实际上就是重城轻乡,让城乡更加分割,简单认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扩张可以带动农村的发展,换言之就是把农村变成城市才能得到发展。而这种模式让农村的大量农业地消失,而更多的农民没有土地后就只有在城市当中作为农民工的身份流动。这样不仅让两级矛盾更激化,同时也大大加剧了城市的问题。所以,要想城市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就必须处理好农村问题,要想尽办法尽可能减少农民的数量,不断提升农业收入,把城市化的生活模式带入到农村地区。这正是所谓的以农业、农村与农民为核心的城乡统筹的缘由。

 

(二)城乡统筹发展的要素

 

统筹发展就是要让农民能够在农村里安居乐业,而城市人也愿意走进农村,最终让城市化的压力得到最大缓解。要让城市变成农村地区的各种服务节点,而农村可以为城市的健康生活提供真正需要。要做到这些就要注意两点,第一,在农村地区实施因地制宜的综合性发展。第二,对农村文化环境的构建以及大力保护农村空间。简而言之,就是在结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土地资源状况下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同时构建农村的特色文化,进而让农村宝贵资源得以留存,而城市人也愿意走进农村,最终有效缓解城市化压力。

 

3 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具体措施

 

(一)重视农民的教育问题

 

通过教育指引农民正确进入城市,利用教育将农民变成市民,这也是我国城市化最直接的解决措施。我国目前任然有大量的农民,在面临城市化飞速发展的时代,这大量的农民势必将涌入城市,若进城农民的素质太低,又没有做好各项进城的准备,那么这些农民直接就变成了城市的“包袱”。而针对这种情况,最直接且较为有效的策略就是借由高等教育让一些优秀的农民可以自然地走进城市。通过教育,让农民慢慢转入城市,在掌握城市生活的必要技能后渐渐消去“外来流动人口”这种身份,从而真正融入城市当中。对此,要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就要加大对农村教育事业的投入,包括教学设施设备以及师资力量等,尤其是贫困地区应该予以更大的教育扶持,以真正意义上的城乡教育资源一体化带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二)利用城乡资源的联动实现农业现代化

 

在根本上,城市的各种产业以及社会生活都和农村有着紧密的关联,构建完整的区域产业体系依赖于城乡产业落实协调发展。城市当中的许多产业下游与人才应该部分进到农村,从而在区域上形成一种整体性优势。此外,城市的基本生活需求绝大部分来源于农村,这就使得农村的经济发展有了空间。而在城市对农村提出大量需求的同时,农村也可以尽可能利用城市的资源,比如科技技术以及各种大型公共服务等。总体而言,城乡统筹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就应该突出城市和农村各自的特色优点,在互为需求的发展基础上,大量开展城乡之间资源的互补与交流。

 

(三)建立城乡通开的空间发展结构

 

城乡统筹规划的核心目的是要解决掉三农问题,在这种理念下,城乡空间统筹的重要工作就是对城乡空间的资源进行整合,同时注意农村空间的发展,并且有效让城市与农村之间的资源流动互补起来。此外,加快落实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实现城乡均等化,让城乡之间的生活差距越来越小,让农村人活着城市人都可以在农村享受城市中的资源待遇。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是尽快落实路、电、气、水以及各种信息由城市发展到农村地区。其次,让农村像城市一样享有平等的医疗、教育、保险以及商贸等公共服务。只有把城乡的通开空间发展结构建立起来,才能尽量缩小城乡的差异,最终使得城乡一体化建设发展得以实现。

 

4 结束语

 

三农问题一直牵动着我国的社会发展,不处理好三农问题,我国的经济发展不能得到再进一步的突破。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当下十分重要的工作,希望本文的详细论述,可以对这项工作的有效开展起到促进作用。

 

作者简介

农业问题及解决措施范文第5篇

关键词:乡镇农机管理;农业机械化;问题;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S2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631024

1 乡镇农机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没有认识到农机管理的重要性

虽然目前我国大部分农业生产获得了飞跃式的进步和发展,但是在农机的管理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包括管理不到位,管理意识不够强等情况。具体的问题有:农机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没有系统、科学的管理意识和观念为指В缺乏农机管理的专业知识和个人技能,管理的手段和方式较为落后,没有将农机管理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因此农机管理的水平不高,在农机的使用中不注重保养和维护,导致农机的使用率低,报废率高。

1.2 农机维修网点紧缺

当前农机管理中最明显的问题是农机管理专业人才的缺乏,由于缺少专业的维修技术和人才,因此农机的维修和保养工作较为滞后,缺乏先进技术人才的引进,在开展管理工作上不能够一一到位;另外一个显著问题是农机的维修网点设置,布局不均匀,目前大多数的乡镇农机维修都是民众自发组织建立的,因此缺乏专业的指导,如果农机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故障,那么维修会比较困难。

1.3 农机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较低(这个问题与政府体制无关,并且是真正存在的问题)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步伐越来越快,而我国的农机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普遍较低,无法满足农业的现代化发展要求。再加上我国的农机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没有经过系统和专业的培训,因此农机管理的工作中,大多是缺乏经验的管理人员,不能够根据当前的发展现状进行有效的农机管理,不利于乡镇农机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2 乡镇农机管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2.1 增强管理和服务意识

基本的管理意识和服务意识是农机管理工作人员必备的专业素质,也是做好农机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因此在农机管理工作中,务必要提高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和管理意识,增强管理人员的责任感,让管理人员意识到乡镇农机管理在农业机械化发展中的重要性,从而更好的为农业机械化服务。同时,要加强对农业机械化的宣传,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管理人员积极主动的投入到管理工作中,提高管理工作效率和水平[1]。

2.2 完善维修网点建设

农机的长期使用不可避免的带来一些损坏,因此为了提高农机的利用率,要及时进行农机的保养和维修。要完善维修网点的建设,将维修网点专业化和规范化,在各重点区域进行合理的农机维修网点建设,为农机维修提供保障[2];要积极争取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在政府的领导下,利用政府的资金投入,完善网点建设,使其规范化和专业化,进而打造良好的维修网点。同时,加强对维修人员的专业培训,引进专业的维修人才,确保维修人员的合法利益,从而提高农机维修水平和效率,推动农机管理的高水平和高质量发展。

2.3 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农机管理工作的专业性较强,工作较为繁多且复杂,因此农机管理人员需要具备专业的管理能力,熟悉和掌握专业的管理知识,有效的将农机管理工作规范化,从而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并就引进的新型设备和技术进行教育和引导,让农机管理人员对设备和技术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从而更好地为农机管理服务,为实现高水平的农机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2.4 加强农机管理服务体系建设

乡镇农机管理站是为民众服务,关系到民众的农业生产和发展,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农机管理服务体系的建设,围绕民众的需求,以“服务为人民,人民促服务”为原则,将农机管理的自身职能落到实处,同时进一步完善农机的服务机构,为了让农机管理工作的水平和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要建立完善的咨询服务机构,便于使用者了解农机的使用和维护,推动乡镇农机管理的科学、合理、规范[3]。

3 结语

乡镇的现代化农业发展是时代的要求,在进一步的发展完善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农机管理水平,推动农业的迅速发展,应该积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对乡镇农机中的管理问题进行解决和完善,努力改善乡镇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工作环境。除此之外,要督促乡镇农机的管理者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和监督责任意识,从而促进乡镇农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丁晓芳.乡镇农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时代农机,2015,42(7):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