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物流一体化的特点

物流一体化的特点

物流一体化的特点

物流一体化的特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现代物流业;产业集群区;发展模式

1 现代物流业与产业集群区发展的相关关系

现代物流业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对产业集群区的经济发展影响不言而喻。理顺产业集群区与现代物流发展中的各种关系、分析两者相互作用机制对于探索产业集群区现代物流业的科学发展模式至关重要。

1.1 现代物流业与产业集群区的相互作用

(1)产业集群区的物流系统分析

①产业集群区是物流系统存在的基础,是产业集群的空间发展形态。其中蕴含着一个大的物流系统,使彼此相互关联的上下游企业综合了物流系统中产品的原材料(配件)采购、运输、装卸、仓储、流通加工、包装以及由此所发生的信息管理和传递的所有过程。通过协调运作,就形成了以产业集群区为依托的物流系统。

②产业集群区物流系统特点。由于产业集群区形成的条件和特点,决定了其与非产业集群区的差异,大致体现出以下较为独特的表征:

a.物流的整体外包性。产业集群区的物流本质上是以中小企业为主导的物流,往往需要将物流整体外包出去;集群的大企业虽然物流规模大,但自营物流将分散其核心业务资源,所以产业集群区内企业通常趋向将物流外包出去。

b.一体化性。产业集群区发展升级,避免了一般企业在物流运作中存在的跨地域、频繁中转和多次间断的弊端,直接建立在了产业集群区内供应链平台的基础上,并基于本地一体化进行组织。

c.产业相关性。对产业集群区内的企业来说,必须对本集群的主导产业非常熟悉且介入颇深,才能对相关信息形成敏感的、快速的响应。因此,产业集群区的物流系统以及物流企业多与本集群的主导产业相关。

(2)现代物流业对产业集群区的作用研究

现代物流业对产业集群区经济增长的作用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物流对产业集群区的作用一方面主要体现在支持经济的增长和发展,另一方面还体现在促进产业集群区向更高阶段发展,提升产业集群区的竞争力。

(3)依托产业集群区发展物流业的优势

依托产业集群区发展现代物流业具有以下两个明显的优势:一是产业集群区保障物流业规模化发展,二是产业集群区促进物流业专业化发展。

(4)现代物流业与产业集群区的相互作用机制

现代物流业在产业集群区经济发展中具有双重功能:随着产业集群区的发展水平的越高,物流的服务水平要求也越高,进而对现代物流发展的推动作用也越大;物流供给的增加,带来物流设施的投资和改善,达到增加现代物流的供给能力,促进现代物流发展水平提高,从而对产业集群区竞争力产生积极作用。

1.2 产业集群区现代物流业发展模式核心架构

(1)产业集群区发展类型及其物流活动特点分析

①中小企业群生型产业集群区。该类产业集群区内企业规模较小,物流活动特点为:物流品种多样化,物流活动较为分散,物流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低。

②中卫型产业集群区。该类产业集群区主要是由大量小企业围绕一个或多个产业中的一个或几个“核心企业”最终产品的生产、销售或原材料供应等所形成的各具特色合作模式的企业群体。物流活动特点为:具有相对稳定的供应链物流关系,并以此为背景所进行的区域物流业物流活动应突出供应链物流活动的一体化、准时化特征。

③卫星平台型产业集群区。该类产业集群区是基地或总部在外部的多企业的分厂设施集合。物流活动特点为:体现出货代和船代、国际中转配送、保税等“外向型”物流特征及相关服务性增值服务。

(2)产业集群区现代物流业发展模式具体架构

①产业集群区现代物流业发展模式内涵

产业集群区现代物流发展模式是指“产业集群区根据自身产业形成与发展机理选择区域物流业总体发展战略以及与该战略配套的相关运作方式,它是对整个区域物流发展思路的一种高度概括”。

②产业集群区现代物流业发展模式分析架构

a.核心架构之一:物流组织整合分析。产业集群区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大量相关企业在地域上的聚集,为此,不同类型产业集群区当务之急应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合适的组织整合方式,创新与提升物流服务的组织系统,实现产业集群区复杂性物流活动的高效率组织和产业化协同。

b.核心架构之二:物流企业经营分析。物流经营方式是企业赢利的基础,是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物流企业要赢利发展,必须具备一个成功的经营方式。因此,如何结合各产业集群区的特点与优势,探索出开展现代物流服务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经营模式对于物流企业和产业集群区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c.核心架构之三:物流合作治理分析。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均依赖于进行有效的物流合作。根据交易频率和资产专用性的不同,治理模式分为四种:市场治理、三边治理、双边治理和一体化治理。其中市场治理是交易通过纯粹的市场竞争实现,使用于非专用性交易;三方治理指的是交易活动由双方和第三方仲裁人共同协调;双边治理是在混合型专用性投资且双方长期合作情况下,采取的关系治理机制;一体化治理,是将交易活动通过一体化到企业内部,运用科层机制进行控制。其中三边治理和双边治理属于中间治理结构。

2 典型产业集群区现代物流业发展模式

针对三类产业集群区的形成与发展机理及物流活动特点的归纳分析,笔者提出三种主要物流发展模式,即与中小企业群型产业集群区相适应的联盟采购配送型物流发展模式,与中卫型产业集群区相适应的区域供应链一体化型物流发展模式,与卫星平台型产业集群区相适应的外向型物流发展模式。

2.1 联盟采购配送型物流发展模式

(1)物流组织整合方式

针对该类产业集群区中小企业为主,物流活动分散的特点,主要整合的重点是采购物流和分销物流。

①物流基地组织整合采购物流型。中小企业群生型产业集群区一般以中小企业为主,原材料采购量小、批次多,而该类产业集群区内创业者间具有较强地缘性和亲缘性的特点以及集群在原料或配件的采购、运输等物流环节具有较强的相似性,为产业集群区联盟采购的实现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②交易市场组织整合分销物流型。在中小企业群生型产业集群区,一方面,流通供应链中零售商直接与厂商进行交易的情况越来越多,形成了以大型交易市场、大型零售配送中心为核心,统筹流通供应链物流业务的零售主导型整合模式;另一方面,在厂商和零售商的双重挤压下,越来越多的批发商开始将业务重心逐步由分销转向物流,由分销中心向物流中心转变,积极构筑批发主导型物流整合模式。

(2)物流企业经营方式

中小企业群生型产业集群区的物流活动主要以仓储与配送为主,故物流企业的物流服务延伸经营方式具有较为普遍的现实借鉴意义。

(3)物流合作治理方式

中小企业群生型产业集群区工商企业规模较小,资金有限以及物流活动相对的单一标准化,故集群内工商企业考虑通过与物流企业合作提高物流效率减少物流成本,最初的着眼点主要还是放在减少物流直接作业成本上。同时,该类产业集群区的物流市场规范也至关重要。

(4)物流空间布局

生产企业、交易市场、配送和仓储中心以该种物流空间布局在产业集群区完成商流、信息流和物流 2.2 区域供应链一体化物流发展模式

(1)物流组织整合方式

根据核心企业承担物流业务职能的具体组织形式,该方式进一步划分为物流事业部型整合方式和契约联盟整合型方式。

①事业部型。事业部型是指在核心企业内部设立一个独立核算的物流业务利润中心,由其来统筹安排核心企业及产业链上下游物流业务。该方式一般适合内部具有较为完善物流体系的核心企业。

②契约联盟型。契约联盟型是指核心企业以长期契约的方式引入外部专业机构,合作双方更多地体现为一种紧密的长期合作关系而不是单纯的业务购买关系。

(2)物流企业经营方式

①行业物流服务。行业物流服务是指通过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和专业化的经营管理,在某一行业领域内,提供全程或部分专业化物流服务。

②定制式物流服务。定制式物流服务是指将物流服务具体到某个客户,为该客户提供从原材料采购到产成品销售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全程物流服务方式。

③物流咨询服务。物流咨询服务是指利用专业人才优势,深入到企业内部,为其提供市场调查分析、物流系统规划、成本控制、企业流程再造等相关服务的经营方式。

(3)物流合作治理方式

中卫型产业集群区内的工商企业更多的是希望通过与物流企业合作,而进行比市场治理方式更加深入的物流合作,双方需要进行关系专用性投资。因此市场治理并不是理想的选择,进而转为双边治理方式。

(4)物流空间布局

由于该物流发展模式对准时化要求极高,因此要求物流组织要建立具有覆盖整个区域的完善的物流网络,形成“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三级物流体系,以准时化的物流服务实现顾客的物流服务需求。如图2所示。

图2 中卫型产业集群区物流空间布局示意

2.3 外向型物流发展模式

卫星平台型产业集群区物流活动更多的体现出货代和船代、国际中转配送、保税等“外向型”物流特征及相关服务性增值服务。在区内物流活动还不是很显著的时候,该产业区当前宜采用外向型物流为主的物流发展模式。

(1)物流组织整合方式

该产业集群区进出口贸易和转口贸易经济特点明显,需通过功能型物流设施组织整合区内外向型物流,这是该类物流发展模式的关键,也是提升该类产业区竞争力的支点。

(2)物流企业经营方式

针对该产业区的经济外向型特点,物流企业应利用国际物流需求旺盛的优势,积极开展国际货代和保税物流业务,并稳步开拓国际物流市场。

(3)物流合作治理方式

介于市场治理和双边治理两者之间的三边治理方式应成为该产业集群区最理想的选择。在三边治理中,物流合作中的第三方的作用非常重用,可以利用双方对自己的信任,为双方的合作充当中介和桥梁,促使合作顺利实现。

(4)物流空间布局

该物流发展模式,在空间布局上,应以产业集群区所处的地理位置为基础,以交通条件为依托,大力申请功能型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如图3所示。

图3 卫星平台型产业集群区物流空间布局示意

参考文献:

[1]陈通.基于产业集群的物流中心构建研究[j].现代物流,2004.

[2]戴发山,等.中小物流企业经营模式选择[j].企业活力,2006.

[3]海峰.区域物流论[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4]屠凤娜.论产业集群基本分类[j].渤海经济瞭望,2005.

物流一体化的特点范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生物膜;污水处理;进水水质;出水水质

目前我国污水处理行业中常用的活性污泥法具有成本高、对水质和水量适应性较差、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等缺点,而生物膜法的出现有效的改变了这种状况,为我国的污水处理行业带来了新的选择。

一、生物膜法的概念和特点

生物膜法是令微生物附着在惰性滤料上,形成膜状的生物污泥,从而对污水起到净化效果的生物处理方法。

生物膜法具有运行费用低廉、管理方便的特点,对进水的水质与水量变化有着很强的适应能力,克服了活性污泥法中污泥丝状膨胀的缺点,剩余污泥量也有了显著的减少。但是与活性污泥法相比,生物膜法对环境温度的要求较高,气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生物膜的活性,引起生物膜的坏死和脱落。另外,由于生物膜需要附着在滤料上才能够对污水起到净化作用,因此载体的比表面积对生物膜处理的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如果选用的滤料比表面积达不到要求,想要达到预期的处理效果就需要增加处理池的面积,使投资费用增大。生物膜法中使用的滤料属于消耗品,需要对其进行周期性的更新,增大了运行期间的管理费用。同时,生物膜法对工艺设计和运行条件的要求较为严格,一旦发生问题,便会引起滤料的破损和堵塞,降低出水的水质。

二、生物膜法的分类和优缺点

(一)生物接触氧化法

生物接触氧化法实际上是一种浸没曝气式生物滤池,是曝气池与生物滤池相结合产生的综合性污水处理工艺,同时具备两种处理方法的优点,具有容积负荷高、抗冲击负荷力强的特点。生物接触氧化法的供氧十分充足,膜的更新速度非常快,大大的提高了生物膜的活性,增强其抗冲击能力,而且使用生物膜法会将产生的大部分活性污泥附着在载体上,减少污泥产量及回流量,降低对机械的损耗。但生物接触氧化法的滤料容易发生堵塞,增加了管理的难度。

(二)生物流化床

生物流化床技术是利用气体或液体,使附着微生物的固体颗粒状滤料呈流态化,对污水进行净化的技术。生物流化床法充分利用了微生物不同生命活动阶段的特征,根据微生物的生长特点将处理阶段划分为固定床阶段、流化床阶段、液体输送阶段三个阶段。生物流化床的主要优点:

1、容积负荷高,抗冲击能力强。由于生物流化床的载体是采用小粒径固体颗粒,且载体成流态化,所以生物流化床的单位体积表面积要比其他生物膜法的大很多且抗击能力要较其他生物处理法高。

2、微生物的活性较强。由于生物颗粒不断地相互碰撞与摩擦,使生物膜的厚度较薄且均匀。对于同类污水而言,在同等的处理条件下,生物膜不仅反应速率快且呼吸率也非常快,所以微生物的活性较强。

3、净化效果好。由于载体颗粒一直处于剧烈的运动状态,从而导致界面的不断更新,这样不仅有利于微生物对污染物的吸附和降解,更能加快生化反应速率,进而使净化效果得到提高。

但是由于微生物颗粒在设备当中处于流动状态,对设备的磨损较为严重,同时载体颗粒自身也存在着磨损现象。另外,生物流化床的防堵塞问题及生物颗粒流失等问题目前还没有有效的解决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生物流化床的推广。

(三)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

物流一体化的特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资产品;物流体系;特点;建设方向

中图分类号:F306.6 文献标识码:B

一、农资产品物流体系的相关概念

所谓“农资产品”,是指经过加工、制作并用于销售的农业生产资料产品,主要包括:农业机械设备及零部件等;农业生产所需的种子、农药、肥料等以及畜牧生产所需的畜禽、饲料等;农业生产需要消费的其它原料、材料、燃料。因此,农资产品物流体系就是指对农业生产所需的一切生产资料进行采购、运输、调配和储存等物流过程的各个部分所组成的体系。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号角的吹响,农资产品市场再次焕发生机,与之紧密相连的农资产品物流体系也发展起来,并表现出了一系列鲜明的特点。

二、我国农资产品物流体系的主要特点分析

综观我国农资产品物流体系的整体发展状况,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1. 分散性。分散性是由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的分散进行决定的。现阶段,我国农业的生产条件仍是相对落后的,家庭是农业生产的基本单位,生产组织水平较低,农业生产是一家一户分散进行的,农资产品的物流服务体系就要覆盖到农村的田间地头。同时,农民的生活居住也比较零散,自然村落众多且分布广泛,彼此之间通常相距几里或者几十里路程,交通不便。

2. 差异性。“由于不同地域、自然条件的差异”,[1]使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季节性特点,在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周期的不同阶段,农民对农资产品的需求数量、需求种类、时效性等方面都会不同,如播种时节会集中需要大量的种子、化肥、种苗、播种机等,作物的成长期会需要大量的农药、微量元素等。同时,农、林、牧、副、渔业又各有不同的生产方式,其多样性对农资产品物流体系的服务需求自然不同,加上不同地域农村的经济、人文环境和物流发展水平的不同,如有的地方是飞机运输,而有的却还是马车、人力运输,导致农资产品物流体系具有显著的差异性特点。

3. 落后性。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农村的发展仍是相对落后,在道路交通条件、运输工具、通讯水平及信息网络平台、商品仓储能力及保管水平上都与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如在我国农村由机动运输工具完成的货运量仅占总量的20%左右,其余80%则由人力或畜力来完成,仓储设施数量严重不足,管理手段落后,农场、供销合作社等流通部门管理技术差,运输网络也不完善,货运汽车空驶率高、返空现象严重,信息管理系统尚不健全。一家一户的小规模分散经营使农资产品物流统一作业服务的种类有限,农资产品物流规模小而分布广,加之农村生产资料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宏观调控“缺位”严重,制度建设滞后,农资产品物流市场中介组织发育幼稚,且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都制约着农资产品物流体系的专业化、社会化和市场化的发展。要建设现代化的农资产品物流体系,必须要“对资源配置方式、生产组织结构、市场体系建设、政府宏观调控等进行重塑与构造”。[2]

4. 无序性。目前,在农资产品物流政策和法律法规很少,甚至是空白,物流管理活动无法可依、无章可循,使其服务不规范、信誉度不高,坑农误农现象时有发生,存在着很大的无序性,使农资产品的物流需求者普遍持不信任态度,交易合约难以达成和按期履行。因此,建立现代化的农资产品物流体系必须要有政府支持,实现政策法律化运行。

三、我国农资产品物流体系的建设方向思考

1. 构建高效的物流信息平台。针对农资产品物流体系的分散性和差异性,首先要构建有效的物流信息平台,依托乡镇涉农服务部门,收集各地农资产品的物流需求信息,经过有关部门的信息处理后形成共享信息,使物流组织者及时开展有针对性的采购、运输、储存等物流工作。为此,国家必须加强配套设施投资,加快乡村道路规划建设,实现公路“村村通”;加快农村电信基础设施建设,让有线电话、电视“户户通”;加快农村网络建设,使宽带上网业务“走进农家院”,从而在“硬件”上为构筑多层次、现代化的农资产品物流信息源提供有利的条件。

2. 建设与完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结构。由于我国农资产品物流体系的分散性和落后性,使建设与完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结构势在必行。这要求充分发挥各农业部门、邮政系统、供销合作社等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及各乡镇物流网点的联合作用,尤其要重视发挥供销合作社在农资产品供应方面的特殊优势。目前,供销合作社有2.6万个基层供销合作社和50多万个经营网点[3],在全国各地星罗棋布,覆盖面极其广泛,并且在广大农民群众中信誉良好,又有大批经验丰富、熟悉农村市场的经营人员,长久以来都是我国农资产品供应的主要渠道之一。

3. 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服务。我国农业生产的落后性、分散性使农资产品物流专业化发展缓慢,尤其缺乏第三方物流服务。据统计,目前,由第三方承担的农资产品物流数量不超过20%。今后,农资产品物流体系的建设必须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服务,通过专业物流组织之间的市场竞争来降低成本,并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满足农业生产对农资产品多样化的物流需求。为此,国家要建立相关的配套设施,并引导农民建立各种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改变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散经营格局,走规模化发展道路,给农资产品物流体系的专业化和社会化提供重要的组织条件。

4. 规范农资产品物流市场行为。为改变农资产品物流体系的无序运行状态,必须要实现其法律政策化的建设方向。这要求国家加强宏观政策调控,制定专门的物流法律、法规,规范农资产品物流市场行为,提高其信誉度,以保证农资产品物流体系的健康、有序运行。同时,也要参照国际组织及发达国家物流标准体系,加快我国农资产品物流体系的标准化建设,从而形成规范化、法制化和科学化的物流运作体系,更好地为解决中国“三农”问题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实践服务。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陈勇.现代物流发展与我国农村物流体系的重构[J].农业经济问题,2006(4):75.

物流一体化的特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电子商务 物流 特点

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物流的每一次变革及其发展的方向都是由于其活动的客观环境和条件发生变化所引起的,并由这些因素来决定其发展方向。而电子商务作为一个新兴的商务活动,具有高效率、个性化、费用低、全天侯、全球性等特点,它为物流创造了一个虚拟性的运动空间。

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关系总体来说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首先,电子商务促进了物流基础设施的改善。电子商务高效率和全球性的特点,要求物流也必须达到这一目标。而物流要达到这一目标,良好的交通运输网络、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则是最基本的保证。其次,电子商务促进了物流技术的进步。物流技术主要包括物流硬技术和软技术。物流硬技术是指在组织物流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材料、机械和设施等;物流软技术是指组织高效率的物流所需的计划、管理、评价等方面的技术和管理方法。从物流环节来考察,物流技术包括运输技术、保管技术、装卸技术、包装技术等。物流技术水平的高低是实现物流效率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要建立一个适应电子商务运作的高效率的物流系统,加快提高物流的技术水平则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电子商务条件下,物流的各种职能及功能可以通过虚拟化的方式表现出来,在这种虚拟化的过程中,人们可以通过各种组合方式,寻求物流的合理化,使商品实体在实际的运动过程中,达到效率最高、费用最省、距离最短、时间最少的物流目标,从而使物流具备了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和柔性化等特点。

一、物流信息化

物流信息化是电子商务的必然要求。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的运作是以信息为中心的,信息不仅决定了物流的运动方向,而且也决定着物流的运作方式。传统的物流活动在其运作过程中,不管其是以生产为中心,还是以成本或利润为中心,其实质都是以商流为中心,从属于商流活动,因而物流的运动方式是紧紧伴随着商流来运动(尽管其也能影响商流的运动)。而在实际运作过程中,通过网络上的信息传递,可以有效地实现对物流的实时控制,实现物流的合理化。

物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信息化是一切物流活动的基础,没有物流的信息化,任何先进的技术设备不可能应用于物流领域。信息技术及计算机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将会彻底改变世界物流面貌。

二、物流网络化

物流网络化既包括物流配送系统的计算机通讯网络化,也包括组织的网络化。电子商务可使物流实现网络的实时控制,网络对物流的实时控制是以整体物流来进行的。在传统的物流活动中,虽然也有依据计算机对物流实时控制,但这种控制都是以单个的运作方式来进行的。比如,在实施计算机管理的物流中心或仓储企业中,所实施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大都是以企业自身为中心来管理物流的。而在电子商务时代,大规模的电讯基础设施建设,将使那些能够在网上直接传输的有形产品的物流系统隐形化。这类产品主要包括书报、音乐、软体等,即已经数位化的产品的物流系统将逐步与网络系统重合,并最终被网络系统取代。网络全球化的特点,可使物流在全球范围内实施整体的实时控制。物流网络化是信息化的必然,当今世界INTERNET等全球网络资源的可用性及网络技术的普及为物流的网络化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物流网络化不可阻挡。

三、物流自动化

物流自动化的基础是信息化,自动化的核心是机电一体化,自动化的外在表现是无人化,自动化的效果是省力省时化。自动化能扩大物流作业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物流作业差错。物流自动化的设施主要有条码、语音、射频自动识别系统、自动分拣系统、自动存取系统、自动导向车、货物自动跟踪系统等。

四、物流柔性化

为了适合生产、流通与消费的需求,真正实现“以顾客为中心”的理念,物流配送中心根据“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的消费需求,灵活组织和实施物流作业,这就是物流的柔性化。

在传统经济条件下,物流往往是从某一企业来进行组织和管理的,而电子商务则要求物流以社会的角度来实行系统的组织和管理,以打破传统物流分散的状态。这就要求企业在组织物流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本企业的物流组织和管理,而且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全社会的整体系统。在传统经济活动中,物流企业之间存在激烈的竞争,这种竞争往往是依靠本企业提供优质服务、降低物流费用等方面来进行的。在电子商务时代,这些竞争内容虽然依然存在,但有效性却大大降低了。原因在于电子商务需要一个全球性的物流系统来保证商品实体的合理流动,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即使它的规模再大,也难以达到这一要求。这就要求物流企业应相互联合起来,在竞争中形成一种协同竞争的状态,在相互协同实现物流高效化、合理化、系统化的前提下,相互竞争。

正确认识和运用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的这些特点,关系到物流目标的实现,当然,物流管理人员的作用也是至关重要,电子商务环境不仅要求物流管理人员既具有较高的物流管理水平,而且也要求物流管理人员要具有较高的电子商务知识,物流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和影响着物流效率的高低,也影响着电子商务高效率优势的实现问题。只有提高物流的管理水平,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将科学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应用于物流管理当中,才能确保物流的畅通进行,实现物流的合理化和高效化。

物流一体化的特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服装价值链;运行特征;城际配送;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城际物流尤其是中心城市与卫星城市的物流是社会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合作与一体化的进程中,担当着助推器和开路先锋的重任。发展城际物流是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然选择。城际物流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对传统的物流企业来说,开发区域城际物流是强化其核心竞争力,提升其物流服务水平和品牌形象的重要途径。

一、服装价值链的含义及其运行特征

1.服装价值链的含义

价值链是产业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是指产业各部门之间形成的链式关联关系及形态。迈克尔•波特在《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价值链概念,从价值转移和创造的角度,对价值链进行了深层次的阐述。他认为[1],任何企业的价值链都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价值创造活动构成,这些活动分布于从供应商的原材料获取,到最终产品消费时提供的服务之间的每一个环节,其中内部价值链由企业内部相互联系的各业务单位组成,外部价值链由与企业关联的上下游企业组成。各企业的内部价值链相互衔接整合,构成完整的产业价值链,简称产业链或价值链。由此株洲服装价值链就是包括从纺织印染、服装设备制造、服装加工、服装配饰以及辅料的生产、服装商贸平台、服装研究和市场调研、大众媒体等一系列增殖环节组成的链条。

2.服装价值链的运行特征

服装业必须构建当地的价值链,这个价值链中必须有一张庞大的网络体系,包括零售网、销售网、特许经营加盟等。网络的形成无疑会增大产业链条的长度和强度,近而带动链条上各个环节的飞速发展,为相关产业制造发展机会,这样才会增强株洲服装企业在全国的影响,同时价值链条的增长是确保该产业经济稳固增长的重要保证,也使得服装产业发展更加细分化更加规范化。

二、城际物流配送创新模式研究

1、第三方物流是区域物流整合的主要承载体,城际蕴藏着丰富的物流资源

城市是一定区域人口、产业、资本、市场、信息、文化等长期集聚的结果。作为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中心城市有着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相对完整的产业结构。中心城市不仅拥有巨大的货物与服务等市场资源,而且拥有物流发展所需的先进技术、仓储设施和人才优势。

城际之间尤其是中心城市与卫星城市之间,一般空间距离较近,有着合理的社会分工、互补的市场功能、便捷的物流和信息通道,以及由此结成的更为紧密的经济联系,中心城市与卫星城市之间蕴藏着巨大的物流发展潜能。

在传统的经济体系中,中心城市凭借其完善的批发体系,承担着区域经济保障供应的职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流通现代化的革命,中心城市凭借其强大的仓储、运输、批发等资源优势,使作为现代商品流通体系骨干力量的物流体系越来越完善,现代物流中心正在逐渐取代传统的批发体系,中心城市的辐射功能得到进―步加强,中心城市在区域经济中的使命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物流行业是一个资源整合和资源共享的行业。传统物流企业提升其服务水平,―个很重要的途径和手段就是要在物流市场上不断地发掘物流资源,整合物流资源,通过资源的整合,提高物流资源的利用率,形成规模效益,从而降低物流成本,增强物流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提高区域城际物流服务水平,会进―步促进区域城际物流的发展。

我国物流供给还处于比较低的层次,发展城际物流,并以此提升传统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准,也是促进物流企业自身发展的一个重要性的战略性的选择。

第三方物流是专业的物流服务供应商,是区域物流市场资源整合的主要组织载体。大力扶持和发展第三方物流,也是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迫切需要。

2、城际物流存在着战略细分机会

中心城市是区域经济的工业或商业中心,有的还是区域性国际贸易中心,其众多的卫星城市及其广阔的腹地,使中心城市与卫星城市之间蕴藏着巨大的物流需求。

区域城际物流需求具有涉及面广、内涵丰富、影响因素多等特点。区域城际物流需求按性质,可以分为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按主体,可以分为生产企业物流需求、流通企业物流需求、个体经营者物流需求和消费者物流需求;按客户所属行业可分以为农业、制造业、商贸业等物流需求;按客户规模,可以分为人客户、中客户、小客户物流需求;按物品属性,可以分为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等物流需求;按功能,可以分为运输需求、仓储需求、流通加工需求、配送需求等。按服务方式,可以分为附加值低的单―性物流需求和附加值高的综合性物流需求。

依据城际物流需求细分,结合物流企业自身发展的特点,对多种细分因素加以组合,会发现城际物流存在着很多的市场战略机会。从中心城市的服装批发中心到卫星城市的服装购销中心,个体经营者的服装物流采购配送需求就是―个极具潜力的物流细分市场。这一物流细分市场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个体服装经营者的规模比较小,但整体的服装市场需求比较大;二是服装商品具有相对高的特点;三是个体经营者的店面比较小,库存能力有限,对服装商品经营采取零库存的方式。四是个体服装经营者往往身兼数职,他们既是销售员又是采购员,多重身份使得他们不得不在柜台、车站、发货地等多处奔忙。物流企业如何通过资源整合,运用现代物流手段和信息技术,把卫星城市个体经营者的服装物流采购配送需求聚集起来,为该细分市场提供采购和配送服务,帮助他们消除从中心城市到卫星城市来回“颠簸”的劳累,同时通过自己的规模化经营,帮助个体经营者降低物流成本,不失为一个非常好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和企业成长机会。

卫星城市的服装采购配送物流是一个相对高端的物流市场,小批量多批次及异地采购配送的特点,需要物流企业拥有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和快速响应的物流供给能力,对传统的物流服务企业来说这既是挑战,也是发展。

实践证明,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原来自我满足的物流服务,也将转向区域物流市场采购,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子商务的开展,消费者的生活物流也将成为现实需求,区域城际物流的市场将会被放大,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区域城际物流的专业分工也会更细。

3.城际物流配送运作模式

物流配送模式是企业对配送所采取的基本战略和方法,它是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并根据配送对象的性质、特点及业务流程等因素进行整体规划并在实践中逐渐确定的。物流配送模式的设计要有利于实现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统一,更好地体现现代物流优质、高效、低成本的特征,更好地体现客户对时间成本节约的追求,以及对速度、库存、服务质量等的多样化需求。

适宜的物流配送模式是基于物流服务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对物流体系的规划设计,也就是对配送范围、配送标的物、配送资源,配送方式、配送时间及周期以及定单处理、结算方式、标的物包装、配送载体及应急补货等物流配送关键因素的统筹选择和优化组合。

基于对物流配送模式理论的认识,结合上述从中心城市到卫星城市的个体经营服装物流采购配送需求实例,针对个体服装经营的特点,我们认为专业的物流服务供应商的服装采购配送可以采取“电子看板、移动访销、网上结算、定时配送”的模式。

作为湖南服装行业的典型代表――株洲,在合泰、裕丰两个市场集合了2000多家中小型服装加工企业,据统计,芦凇批发市场里80%的服装出自位于合泰裕丰的加工基地,但是大部分的加工企业均为作坊式的小型加工企业,难以形成大的产业群,在这块的土壤上,没有形成规模效应[3]。只有以第三方物流即专业的物流服务供应商名义集中众多中小品牌统一对外才能真正具有规模优势。

电子看板就是在卫星城市服装个体经营者相对集中的购销中心设置电子屏幕,以滚动的商品编码、文字描述和图片信息为广大服装个体经营者提供实时分类的商品采购信息。通过电子看板这一可视化的信息技术工具,解决个体经营者异地看货选购的问题。

移动访销就是物流服务企业在中心城市服装批发中心建立信息采集中心和在卫星城市建立电子屏幕信息的基础上,由中心城市服装采购配送中心主动出击,通过个体经营者的移动工具获取电子订单。

网上结算就是在物流服务企业与个体经营者之间,以及物流服务企业与服装批发经营者之间,均采取信用卡电子结算的方式,实现结算的电子化。

定时配送就是中心城市服装采购配送中心按客户的订单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送货到柜台。

以上四个模块也是这四个子系统,在物流配送体系中,子系统与子系统之间应该实现无缝对接。其中,电子看板系统是构建这一采购配送体系的基石,电子订单处理系统是保证采购配送体系高效运营的关键。通过互联网电子看板一头连着客户,―头连着批发商,在这中间,则是物流配送企业的信息化运作管理的平台。

当然,上述物流配送模式只是笔者设想的一个简单的“理论框架”,主要借以分析城际物流配送规划所具有的针对性和技术性的结构特点。实际生产中还需要解决中间商和购买者体验消费的现实问题。笔者相信,在日益强大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条件下,物流企业一定会在城际物流配模式的构建上,“求得”一个适应物流细分市场需求的“最优解”。

作者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美]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