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生本教育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通过本次学习,对生本教育有了一些认识。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生本教育课堂,就应该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构成积极、欢乐、高效的课堂,它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以生命为本,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

利用“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等多种方法,才可以真正做到少教多学,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听观摩课、看生本课堂教育视频、上网查生本教育的资料,谈谈自己对生本教育的几点体会:

一、生本课堂中,学生是课堂的“主角”。生本教育的课堂,精彩的是学生,他们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作为教师,我们要相信,学生完全拥有自学的天赋和潜能,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学习掌握很多的知识,并能在自学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与快乐。在生本的课堂上,学生是那样的投入,他们要合作、要交流,要展示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等,他们在课堂上表现的机会很多。总之,在生本的课堂上,所见到的学生,个个都处于一种积极主动学习的状态,在课堂上,他们可以发挥想象,积极思维,对事物都有着执着的探索精神。这种课堂,让学生充满了自信,让课堂呈现出精彩,学生活起来了,快乐起来了,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学到了新知识。

二、生本课堂中,教师是课后的“引领者”生本课堂主张教师不要给学生过多的干预,而是给学生学习尽可能的自主。在课堂上,教师只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引领者,是学生学习的协助者,是课堂的策划者,教师要以同伴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教师只是给学生指个方向,剩下的时间都交给学生,而学生在课下的准备工作也有趣而生动了,通过这种方式,大大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量。在生本教学中,教师要做好下面三点:

1、设置好前置性作业,放手让学生预习。

生本教学的原则是“不学不教,先学后教,让学生有备而来”.这“有备”就是指提前做好预习作业,做好上课的准备。可见,前置性作业的布置就尤为重要。通过“前置性作业”的形式,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先学。学生通过先做后学,对新知识有了初步感受和浅层理解,从而更有目的性地进行课堂的学习,提升课堂的有效性。因此如何设计布置“前置性作业”就成了生本教育操作的重要环节。

2 、组织好课堂学生的学习方式,放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课堂上主要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放手让学生交流、探究。每组选出组长,负责本组的纪律、任务分配等事务,组内成员有不明白的问题时,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确实无法解决可以向教师提出,如问题具有普遍性,再由教师和全班同学交流,展开全班性的讨论,这样做真正调动了学生探索的积极性,也让教师得到了解放。

生本教育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参加学习"生本教育"座谈会后的几点粗浅体会

有幸两次参加到广州学习"生本教育"的座谈会,同行的发言让我充分体会到了思维的激荡,生命的闪光!让人看到了兴文教育实践"生本教育"的希望,更增强了践行者们的信心。提出些想法,也很粗浅,更期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一、领导再重视 顶层再设计

兴文推进课程改革,是否走"生本教育"之路,事关兴文教育的全局,也是将来一定时间内影响兴文教育的重大事项!管理者们必需走进生本,认识生本,才能领导生本;各职能部门也必需认识生本,学习生本,才能配合做好生本;学校的校长及到中干也必需走进生本,研究生本,这样才能带头践行生本。从目前情况下,观望者还很多,没有领导的高度重视,强力的推进,也许效果就不明显!

实施生本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需要有顶层设计的思想,从战略上去构建,从战术上去实施。一是目标如何定位;二是责任如何明确(有些同志在私下交流,校长认为课程改革是分管副校长的事,分管副校长认为是教导主任的事,教导主任认为是学科教师的事,最后效果可想而知);三是具体如何去做;四是评估如何去改。这些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没有顶层设计的思维,恐怕实施生本教育的效果也难尽人意!

二、学习再深入 认识再提升

参加了两次学习生本教育座谈会,感觉大家积极性很高,思维也在激烈的交锋,这本来就是好事!但感觉得我们中的部分人,好象自己完全弄明白了生本教育,能一揽众山小的样子!其是生本教育是一项由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成果,只有我们不断去学习,去践行,认识才会更深入!所以,管理者有必要提醒大家,深入去学习生本教育,组织相关活动,进行多层面的研讨,才会提高大家的认识,才会在行动上真正去践行生本教育。

学习生本的成本很高,但学校的管理者如果没有真正去体会,那实施的效果是不明显的。所以个人认为,无论是从主管局到学校,还得需要坚持派出去学习,只有相应的管理人员有体会,有思考,这项工作才会有成效。学校的设备可暂时少一点,但学校的管理者必需要懂课程改革,知道如何改!如果没有人思想的变化,再多的物也只是一种摆设而已!

三、点面要结合 措施要配套

如何在兴文的学校实施生本教育,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课题,也一定是一个有很大争议的问题。综合相应一些地区实施的情况来看,个人粗浅的认为,应点面结合,精准发力:从县级层面来看,点是确定部分重点推进学校,面是全县的小学、初中、高中的起始年级,其是生本教育从起始年级做是最容易的,从起始年级开始也少走弯路;从学校层面来看:点是选择好一批班级,面是一个班的各学科整体推进,这样容易形成生本教育的学习模式,缩短学生养成习惯的时间,突显成效!

实施生本教育,相应措施要配套,实施生本教育的实验校,实点班,涉及到教师的配套、学生的评价、家长的配合等诸多事项,所以相应的措施必需要配套,才能有利于生本教育的实施。

四、平台要搭建 活动要开展

一个人低头走路,总不知道自己走在那儿了!有些学校总是爱单干,总怕别人超过自己,我们缺乏的是团队精神,有思想的原因,也是体制的因素。从生本教育的实施来看,只有搭建起相应平台,才能让相应学校少走弯路,才能促进其同学、同研、达到共成长目的!因此,建议一是可结合原来学区的基础上,参照教育集团的一些做法,成立起生本教育学校共同体,建立相应机制,明确相应责任和权利,给予相应经费保障,切实开展系列活动,真真实实的去做生本;二是建立生本教育专家指导团队,可借助名师队伍、学科教研员等建立起自己的本土专家团队,对生本教育学校进行一定的指导;三是进一步开阔视野,适当的时候邀请郭教授的生本教育专家团队或生本教育名校的名师给予指导,也可适当组织生本学校去部分生本教育名校跟岗学习,努力让其学以致用!

五、考试要改变 评价要跟上

课程改革实施困难的原因是多样的,考试评价的导向是一个重要原因。广东的生本教育实验校是小学六年级才统一考试,初中是初三才统一考试,山东省的整个高中是高三才统一考试,生本教育的实施,开始成绩肯定是有差异的,如果这些不改变,很难去实施。我们要想一下达到广东生本教育实验校的做法,估计也是不现实的。是不是我们就无所改变了呢?我个人觉得还是我们思想解决得不够,放手不够,是不是尝试一下:一是取消学期的过程性检测,这是下面一些学校和老师呼声,因为这样的检测没有什么意义?二是能不能在起始年级第一学年不统一考试,由生本实验校自己组织考试或按生本教育的要求来考,要给改革者留有时间。

我们评价整体太粗略;一是内容较单一;二是方法较简单。现代义务教育的评价都在转向引导学校特色发展上来,我们并不是说分数不重要,但我们要的是利于学生发展的分数,有内在质量的分数,但我们更要关注学生完整人格的形成,学生的特长发展。所以是否考虑把评估的内容分成几个类,各类评各类的,总要让那些分数差的学校看到自己的长处,找到自己特色发展的着力点,而不是一个所谓的综合督导评估;二是评估的方法更多样些,加大过程性的抽测评估的分值,压缩学年督导评估的分值,三是否可探讨引入第三方的评估,努力让其更客观公正。如果评价不改变,那些实施生本教育的学校,刚开始起步阶段,估计很难坚持下去,要让改革的学校有理由改下去!

六、困难要估足 花开要等待

生本教育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这些天,我一直都和其他教师一样,在认真的学习郭思乐教授所写的生本教育这

篇文章,刚开始读时我有些茫然,什么是"生本教育" 怎样才能施行"生本教育"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静下心来,非常认真地读了"郭思乐和他的生本教育"这篇

长长的文章。通过学习郭思乐的生本教育,我了解到"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

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生本教育"要求

教师放弃讲解,而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以往我们

的课堂是教师在上面讲的声嘶力竭,学生在下面似听非听。让学生讲解吧,还扭

捏不大方,声音小的只有自己才听得到。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在课堂上主

动举手发言的热情越来越低。这种状况是如何造成的呢?原因很简单,就是以前

我们的教师在课堂将知识讲解的太多太细,给学生发言的机会太少,久而久之使

学生思维懒惰,懒得思考问题,认为学习是被迫的,是为家长学、为老师学,没

有了学习的动力,自然课堂效率低。两年前我校在杜郎口中学的影响下也实施了

课堂教学改革,课堂上由一名同学展示完成后,其余有不同观点的同学会抢着到

黑板上讲解,无需教师点名指派,课堂上常常会出现同学争论问题的情景。做事

情应该从小做起,良好的行为习惯也要从小养成,由于改革的时候孩子们已经高

年级了,要想让他们改变上课的学习方式,不是一朝一夕能办得到的,所以教改

革上困难重重。在我的科学课堂上,也曾多次出现这样的情况。虽然课前我精心

准备了大量教辅用具(比如图片,实物模型等),课上还亲自带领学生动手做实

验,可我发现,课堂气氛是活跃了,但学生的注意力不是放在新授知识上,而是

被各种教辅用具吸引了,他们忽略了学习知识。热闹的一节课上完后,真正掌握

新授知识的学生寥寥无几。通过学习,我了解到郭思乐教授的"新错误观"--"评

研"的理论基础。他说:"儿童获得的东西,有许多是在他们自己的探索之下获得

的。这种探索需要一个过程,当然也会犯不少错误。发现错误,改正错误,就激

发了思考。正是在克服错误的过程中,儿童获得了真知。"他提到"传统上,我们

总要求学生的认识”一次性完成”,这并不符合他们的认知规律。”生本”的学生,

我们给他这样的机会,使他们的认识,可以通过多次或长期地反复式提高来完成

。我们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逐步地去感悟。"他提到一个例子,让我感触

很深。他说:牙牙学语的孩子有时候会犯一些令人发笑的错误。比如:他学着别

人的口气,认真地把自己的爸爸称为"你爸爸"。这时,他会惊异地发现,周围的

大人们发出一阵善意的哄笑,或许还有一个温柔的手掌,拍一拍他的脑袋。没有

谁会生气、发火。我们都知道:这点错误,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过不了多久,这

个走起路来还跌跌撞撞的小不点儿,就能学会全套的、精准的、完美的母语,他

自然会排除自己的错误而趋向正确。哪怕他说话比别人晚上一年半载,父母也不

会着急。因为父母相信,他迟早能够学会,不过是略晚一点而已。我现在是一名

一年级孩子的家长,孩子在学前时我很有耐心,然而,孩子上学了,我反而变得

烦躁,失去了原有的耐心,开始否认孩子之间的差异,只要别的孩子能做到的事

情,我的孩子也必须做到,只强调自己的虚荣心,而忽略了孩子的真实想法和切

身的感受,使她变得着急起来,一旦学习出了差错,就大声的斥责让孩子心惊胆

颤!这可能十多年教学的职业病吧,自己的孩子都是如此对待,何况是其他孩子

呢!其实学生学习科学的过程和他们小时候学习母语是相似的。从模仿跟学,到

尝试自己做,反复实验后才可以获得正确的答案,并能灵活运用到生活中去。这

个过程中,自然会不可避免地出现错误。但是在日常教学中,作为教师,我们的

确有点扭曲了学生的学习规律。我们似乎很在意学生犯错误,希望他们能在同时

间内掌握相同的知识。我们为什么不能允许学生有一段相当笨拙的学习过程,不

能允许错误的出现呢?"评研",正是体现了对儿童学习人格的尊重,为他们提供

了"出错"和"改错"的机会。生本课堂带来的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和成长。教

学中封闭的资源和方式必将产生学习结果的单一和学生思维的僵化,于是学习变

成没有个性的重复和验证、记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都被禁锢,没有创造性的

工作让教师在重复、单调中,滋生了麻木和倦怠,最后形成恶性循环,教师厌教

、学生厌学。课堂应该在给予学生充分的前置性学习的经验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去

讨论,思辨,能学会的自己学会,不能学会的创造机会让他学会,真正实现教育

是为了帮助学生,而不是限制学生。在课堂上还应该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学生

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的知识,孩子们就有成就感,就有了自

信,这样学生对课堂学习就更感兴趣了。在生本教育这篇文章中郭思乐教授列举

了强有力又吸引人的事例,让我们一再地感受到那里的学生的学习生活非常有趣

,意义十足,也为那里的学生感到欣慰,他们能有那样的学习方式真的很幸福,

他们在学习上冲劲十足,自主意识强烈,不光有很好的合作意识,更多的是学习

上的创新意识,他们乐于开发自己的潜能,同时我们也从中看到,他们的潜力是

无穷无尽的。

在今后的生活中、教学中,我觉得我应该一改以往的教学作风,无论是对自己的

孩子还是对我的学生应该多一些理解、宽容和耐心,允许他们犯错误,而且是可

生本教育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教育;核心价值观;教育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D648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1年12月21日

教育核心价值观体现的是人们对教育的根本看法,是确立教育信仰的关键。关于教育价值观,目前社会已有了一个基本的共识,从定义中可以看出,教育价值观在教育观念中起着主导性的作用,体现了对整个教育体系的看法或观点。但就教育核心价值观问题,我们目前还没有形成共识或者说当前社会的教育核心价值观并未被社会各界认同。

一、教育核心价值观缺失的根本原因

寻求教育的核心价值,我们要认清这种价值的“共同性”,作为一种核心价值体系,这种思想和观念必须是社会各界“共同”承认、自觉遵守、坚定信奉的,具有“绝对的”普遍性,其具有唤醒和凝聚社会整体的力量性,这种力量是社会前进的推动力和凝聚力。关于探求教育核心价值的认同,首先我们需要分析当前教育核心价值观缺失的根本原因。

(一)经济因素影响。当今社会,金钱成为了衡量价值的一把标尺,教育的目的已不再是“教育”本身,一些教育者利用“教育”获取个人利益,背离了“教育”的初衷,而学生“受教育”也不再是为求知本身,这是一种社会风气浮夸的表现,这种利益至上的价值观严重扭曲了教育价值观的表达,这是致使教育者心理失衡,求学者毫无动力的根本。

(二)教育的制度保障缺失。目前,我国的教育模式突出表现是以“分数决定命运”,其违背了教育学知求德,开拓实践的根本宗旨和基本原则,严重破坏了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现有国家的社会保障尚不完善,许多人是“被迫的”向金钱靠拢,背离教育、放弃求学,无法实现教育的完整性和延续性。

(三)价值观念多元化。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全球文化广泛传播,在各种思潮和文化的冲击下,如何选择价值观成为了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造成影响价值观念选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1、社会责任意识淡化。社会中的个人为了获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寻求现实生活的稳定性,需要确定坚定而持之以恒的信念。很多个体在这种环境下,以个人为中心,以小的家庭为依托,缺乏了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有些个体为私己利益影响社会安定,造成不良后果,起着恶劣的负面的效果,制造了不安定因素,打消了履行社会责任的积极性。

2、传统道德观念淡忘。中国的传统文化经久不衰,精神的寄托和道德的传播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传统道德观念的熏陶是坚定价值观念的基础,也是核心价值观念确立的根基。

(四)教育本质认识的缺失。目前,众多学者对于教育本质的问题仍存在较大的分歧,对于教育的本质认识无法得到明确的、系统的结论,严重影响了教育自身的创造性,阻碍了教育核心价值观念的确立。

二、教育核心价值观应包含的层面

在分析了教育核心价值观缺失原因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分析教育核心价值体系确立需涵盖的基本层面。

(一)道德教育的不可或缺性。笔者认为这是教育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道德的规范是社会之所以成为社会,原始人类进化为社会人的根本所在。在社会中,每个社会成员都要遵从一定的公共秩序,这些公共秩序并非单纯的由法律约束,需要的是道德的规范,每个个体自发的遵从社会秩序,完成个体存在于社会中的使命,从而达到对社会秩序自愿的认同和自觉的追求的目标,这些都必须依靠道德教育来实现。也只有“个体”逐步形成“共同体”,形成共同的自觉遵守和共同信奉,教育的核心价值观才可能达成共识。

在这里,笔者对“教育意味着解放人”的思想不能完全认同。我国的教育需要改革,需要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理念、教育方法和管理经验。但笔者认为,这里的“解放”应当有一个限制,我们可以借鉴不同的科学知识和可取的经验方法,但我们不能一味地解放了思想,追求经济效益。传统的文化观念也同样需要重视,不能全部丢掉。历史沉淀下的道德规范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是社会进步不可放弃的根基。没有良好道德秩序规范的社会,不可能取得知识经济的飞跃。

(二)教育具有启发性。笔者认为,教育的启发性比“教知识”更有意义,教育的过程是启迪学生认识世界的过程,是以知识为基本点的发散延伸过程,吸取知识的同时开拓眼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以求在探索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形成社会共同的价值体系。另外,教育是启发求知欲、思考力和探求真理的过程,寻求获取知识的途径与获取知识本身是同等重要的,这也是教育价值体系中值得重视的部分。

(三)教育能够获得知识、开发智力和其他方面的能力提升。这也是教育最基本、最初始的功能所在,是人类生存、谋取发展、获得真理的根本。但这里也需要强调教育者应引导学生学习,学生应充分理解学习的目的,带有自觉自愿的性质。只有明确受教育的目的,主动积极地学习,才能获取知识,领悟真理。

在这里,我们也应当看到教育核心价值构建中,教育者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教育者首先需要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能够起到正确的引导思想和树立社会公德的作用;需要能够明确地认知教育的目的性,并非简单的教会知识,引导与转化应当得到充分的重视;也需要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重视实践的效用,做到从实践中来,回实践中去,知行合一。

(四)教育需要拥有实践性。拥有大量实践经验做基础,才能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也只有通过良好的教育,才能更好地回归实践,推动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不断的实践,可以检验教育的价值体系是否能够得到共识,对于不能取得共识的部分应当重新衡量融入教育价值观里,形成具有普遍性的教育价值观,即教育核心价值观。

一个教育体系是由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承担的。而家庭和社会的教育突出体现了实践性的特点,教育能够促进国家的文明和进步,同样国家的文明程度和社会的道德观念也极大地影响着教育的成败。只有拥有社会各界共同认可的教育价值观,才能够达成教育体系的完整性。

总之,教育核心价值观必须具有社会的普遍认同性,是社会各界“共同”承认、理解、信奉、遵循的思想和观念。这种教育价值观具有积极主动性,全体社会成员能够自觉自愿地遵从与参与。构建教育核心价值观不仅仅是教育本身价值观念的确立,更是社会发展所必不可少的科学发展观基础。树立教育核心价值观,就必须明确实现这一价值观的目的,确定对实现这一目标拥有坚定不移的信念。

主要参考文献:

生本教育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新评价体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3-0227-0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既是高校教育教学理论研究的重点,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得以传承的关键。因此,有必要反思自己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进行详细的阐释和说明,从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师的执教能力,提高高校毕业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应该明确以下几个问题: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必要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途径,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评价保障体系。结合自己多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参考其他研究者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研究,对以上三个核心问题进行如下阐释和说明。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时期教育环境复杂化的需求

众所周知,随着以“数字化”为核心多媒体时代的到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变化的最大特点可以用一个简单的词语来概括,即复杂化。所谓的复杂化有两层具体的含义。在第一个层面上,所谓的复杂化是指如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环境是由两部分构成的。即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是由传统的、以“纸质”为传播媒介的传播媒体和现代的、以“数字”为核心技术的现代传播媒体组成。而正是由于传播领域这两大媒体的竞争,使学生获得各种信息的渠道逐渐得到了拓展。在第二个层面上,由于信息传播途径的拓展,使各种信息的传播表现出“无障碍化”的特点。虽然高校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但他们处理这些良莠不齐的信息能力还稍显薄弱。因此,从这两个层面上,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环境复杂化的必然要求。

2.学生树立人生观的基本需求

作为一名大学生,虽然他们的人生观已初具形态,但他们的人生观还未成熟。因而极易受到各种不良信息的影响。而每一名学生的人生观既是其处理各种人生问题的基本出发点,又是其提高自己明是非,辨事理能力的基础。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还承担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的教学任务。而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可以提升学生的理论素养,从而为学生处理各种人生问题提供理论指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又是学生形成人生观的核心内容;而社会主义的荣辱观,既是高校学生日常言行的行为准则,又是其判定各种生活事实的理论根据。尤其是对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发扬,更是学生正确人生观指导的实践基础。因此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各高校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必然要求。

3.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需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复杂化的需求、是高校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基本需求,而且它还是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需求。传统中华文化与时代精神有一个共同的内容,那就是爱国思想。无论是古代的精忠报国的岳飞,还是舍身炸碉堡的;无论是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来表白爱国思想的文天祥,还是以身殉职的设计师罗阳,他们的言行之中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爱国。所以,为了使高校学生能够把中华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就必然把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

4.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需求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目的之一就是提升一个学生的综合政治素质。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核心内容就是提升他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部分。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实践就是完成这一教育任务的最佳途径和方法。所以,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基本需求。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既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必要性,那么在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相关问题时就一定要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途径和方法。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途径和方法的分析,可以从两个大的层面进行思考和分析,即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对于前者而言,理论层面的分析结果可以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提供具体的指导;对于后者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既可以为相关的理论研究提供翔实的研究资料,又可以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确定主要的研究课题。这也就是说,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层面上确定了以下重点研究课题。

1.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如何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策略是其研究的第一个问题。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都知道,所谓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策略是有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性安排或统筹性规划。只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策略的核心内容,才能把其具体的工作落到实处,才能对社会主义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问题进行统筹规划和系统性研究、处理。为此,应该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策略的高度上,对相关问题进行详细的思考和具体的安排,从而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实现并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2.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还需要研究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学内容的方法和途径。众所周知,国家审定的思想政治教材是全国各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法定教材,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又包含丰富的教育内容,因此,针对本校的教育实际,针对本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各高校还可能通过组织教师编写校本教材的方式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实践。

3.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现代媒体的介入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途径得到了拓展。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内容通过这些现代媒体展现给高校的学生就成了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面对的教育课题了。例如,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学内容通过微博、微信呈现给学生,如何利用学校的网站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系统地展现给学生等等问题,都是我们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即这些载体能够承载、传导思想政治教育因素,能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运用[1]。

4.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考评

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既然融入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那么在具体的考评体系中,高校思想政治老师就需要研究如何对学生进行客观的考评工作。对学生客观的考评结果,不仅有利于我们探索社会主义核心教育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具体途径和方法,而且也利于高校教师从理论的高度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教育效果。通过客观的考评结果反馈的教育信息,既是各教师提高自己执教能力的关键,也是各学校总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宝贵资料。

三、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评价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评价体系的建立与上边提到的考评有所不同。前者是从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的教师对自己教学效果的反馈手段,后者是从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者在整体的高度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和总结,它对各高校的相关教育工作具有普遍性的指导作用。

1.评价指导思想

新评价体系的建立应该确定正确的指导思想。在确立正确的指导思想时,必须注意两个现实,即本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和本校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体内容的需求。前者是确定教学内容的关键,后者是编写校本教材和确定评价重点的关键。

2.多维的评价标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含着一系列的教育内容,因此,评价不同的教育内容需要不同的评价标准,所以,利用多维的评价标准来衡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问题是最为正确的抉择。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它既需要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的完美结合,又需要在具体的教育实践过程中对各种问题进行认真的思考。因为,在目前教育环境复杂化的前提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是必要的,又是可行的。这多维的评价标准,不但可以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真实教育教学情况,而且还可以为考核教师的教育工作及其实效提供具体的评价标准。因此,在新教育评价体系的建立过程中,还要注重评价标准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40.

[2]郭开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