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挖掘书本中的创新点增强学生创新意识

挖掘书本中的创新点增强学生创新意识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的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老师的善于运用。”因此,教材它只是为教师教学提供的教学资源,而作为教师的我们有责任对教材进行合理裁剪、开发创造。只有依据教材而不唯教材,依据学生利用好教材,依据学情开发好教材,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学生想创新、敢创新

发挥或阻碍、加强或削弱、培养或摧残创新能力的是环境,我力求通过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为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铺石;创立学习共同体,活跃课堂氛围;运用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激活课堂气氛;运用多媒体,诱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在课堂上努力营造了一个民主、平等、充满想象、充满乐趣的学习氛围。

1.减少对学生的约束和管制为了形成一个良好的创新氛围,我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减少对学生统一的、整齐划一的要求,避免对学生约束太多,束手束脚,特别是对学生的思维活动不设置过多的禁区和限制,尽量从深层次上解放学生,激活课堂。如:在进行新知识的教学时,我经常把问题直接抛给学生,引导他们先尝试独立解决,有困难的可以小组合作共同探究,然后在集体汇报交流的基础上达成共识。

2.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一个基本的问题就是要从鼓励学生发问质疑开始。我在课堂中,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对学生发表的见解,不仅耐心倾听,而且机智对待,特别是对于那些跟教科书、跟老师的设定不一致的意见,总会慎重地给予解答,在不明确的情况下,就延迟作出判断,然后课下搜集资料、请教其他教师并尽快给予答复。

二、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学生会创新、善创新

面对21世纪人才的培养,数学教学从教学目标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都发生了变化,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特别是应用数学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而钻研好教材,用好教材是实现这一目标的起点。

1.利用教材中的主题图,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新教材中的主题图直观、形象、生动,与学生身边的生活紧密相连,容易引起学生探索、思考的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好材料。如:《统计与可能性》一章中例1的主题图,呈现了足球比赛前用抛硬币来决定谁开球的场景,设计目的是使学生理解随机抛掷一枚硬币时“出现正面和出现反面的可能性是相同的”,从而说明在比赛前用抛硬币的方法来决定谁开球对比赛双方都是公平的。教学时我这样提问:(1)你从图中观察到了什么?(2)你还知道哪些时候也会用抛硬币来决定谁先开始?此问题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激发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用数学的意识。(3)你认为抛硬币决定谁先开始公平吗?此问题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这就是一种创新意识的培养。

2.利用教材中的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新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内容丰富,知识面广,能打开学生思路,开阔眼界。如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45页,阅读材料中的内容是:“常用字母表示计量单位”,我首先让学生课前自己搜集生活中你所见到的可以用字母表示的计量单位,并在课上进行汇报交流,让学生了解在生活中为了书写方便,人们经常用字母表示计量单位,体验到数学与生活是多么的紧密相连。充分利用好这些材料,既可以让学生“增加营养”,又能让学生发掘材料中新的资源,激发创新兴趣。

3.利用教材中的综合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于实际的能力数学只有回归生活,才能凸现学数学的价值;学生只有学习身边的数学,才能保持浓厚兴趣。新教材中的综合应用,把学生所学的知识加以整合,所出的问题都不再是简单的计算题、应用题,而是把题目都变成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操作题。如:五年级数学教材P77,综合应用:量一量,找规律是在完成了第四单元“简易方程”的教学之后安排的,旨在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测量、统计、方程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动手操作揭示事物之间的内在规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仅仅是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尝试解决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在这种不断的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到再发现再思考,周而复始,学生的各种能力才会得以不断的发展、强化。

4.挖掘教材内容,不惟教材而教《新课程的教学改革》中指出:“教学不是教材内容的移植和照搬。这特别需要执教者的创造加工,将教材内容变成有关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变成发展学生文化素养的教学内容,赋予教材以生命的活力。”所以对教材我们也不能一味照搬,应该合理利用,尤其要符合学情。教师应该合理的对教材的例题进行整合、改造和重组,创设学生熟悉、感兴趣的情景。例如:教五年级的“近似值的实际应用”一节时,我觉得例题虽然来自生活,但离学生较远,就改用如下三道题:(1)34元钱买了6本书,每本多少元?(2)每本字典6元,34元能买几本?(3)五年一班34人去公园划船,每6人一条,需要几条船?这样一来,不但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感觉到自己“学到了有用的数学”,而且这三个情景的设计,巧妙的引导学生能够正确区分“进一法”、“去尾法”到底应该在什么情况下应用,轻松掌握了新知。

三、设计开放性作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开放性作业是以“开放”为方向来加以组织和设计作业。教学实践中,以教材中的习题为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有目的地把适合的题目进行“开放”,如:条件多余而需选择,条件不足需补充,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答案不唯一等等,让学生尽自己的努力,独立地去解决问题,寻找答案,如果找到一个答案,还引导他们去想“有没有其他答案?”,如果想出一种方法,还鼓励他们去想“有没有其他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拓宽了学生的解题思路,挖掘了学生的创造潜能,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对挖掘和利用小学数学教材中创新点的思考,促进了我对教材的理解及对教材的二度开发,在自身钻研教材能力提高的同时,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