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商贸企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商贸企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商贸企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商贸企业现状及发展趋势范文第1篇

>> 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及行业机会分析 互联网教育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创新分析 移动互联网行业发展现状及目标分析 “互联网+”下九华山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互联网+”视角下粤菜餐饮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互联网+”下共享单车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义乌电子商务企业融资现状及对策研究 移动互联网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及前景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O2O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移动互联网之发展现状及监管对策 安龙县“互联网+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互联网保险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互联网消费信贷的发展现状及风险分析 农村互联网使用现状及发展对策 简政放权背景下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分析及政策建议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15-02-03.

参考文献:

[1]刘盟.互联网+背景下义乌电子商务发展探析[J].青春岁月,2015,(22):17.

[2]朱佩珍.义乌外贸综合服务新型业态培育机制研究[J].中国经贸,2015,(24):31.

[3]张岸嫔.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背景下义乌外贸企业转型外贸电商创新发展新思路[J].中国市场,2014,(14):12.

[4]金文进.义乌外贸电子商务发展研究与分析[J].电子商务,2012,(10):21.

[5]吕丹丹.基于贸易结构的义乌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12):33.

[6]义乌统计局.2014年义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中国义乌网,2016(4):7.

[7]义乌统计局.2015年义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中国义乌网,2016(4):7.

[8]中国证券网.义乌:“互联网+”浪潮下借力电商转型样本[EB/OL].http:///20150522/n413641700.shtml.2015-05-22.

[9]中国义乌网.2015年义乌GDP首次突破千亿大关[EB/OL].http:///system/2016/01/25/010046893.shtml.2016-01-25.

[10]浙江日报.浙江外贸,把脉2015.新华网.[EB/OL].http:///local/2015-02/03/c_127450236.htm2015-02-03.

[11]浙江省外贸转型升级试点示范申报材料.义乌市人民政府,2016(5):2.

[12]王辉.浅析电子商务对义乌外贸企业的影响和对策.时代经贸,2012,(6):1.

[13]朱作明.义乌商人这十年,生意越来越难做[N].第一财经日报,2015-07-20.

[14]罗应机.我国外贸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状况调查与分析[J].商情,2011,(44):82.

[15]严厚雁.义乌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对策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0):35.

[16]左力.如何应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不平衡[J].现代经济信息,2011,(2):99.

商贸企业现状及发展趋势范文第2篇

关键词:出口商品结构;影响因素;优化调整策略

作者简介:张颖(1972-),女,辽宁本溪人,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国际贸易研究所研究员、副教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区域经济。

中图分类号:F75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10.01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10-01-03

一、辽宁省出口商品的现状特点

(一)入世以来对外贸易总额显著增加。从2001年到2012年,辽宁省进口贸易额和出口贸易额都呈现一种增长的趋势,尤其是出口贸易总额,增长幅度更是非常大,从2001年的197.9亿美元到2012年的601.5亿美元,增长了近两倍(见图1)。而且贸易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并在全国的沿海城市地区进出口贸易总额中位居前列,各个行业的产品出口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加。仅就农产品出口状况而言,出口总额从2001年的12.34亿美元增加到2012年的35.2亿美元,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4%左右,且这种增长的势头仍在继续,目前辽宁省的农产品出口额和出口量仅次于山东和广东两个省。

(二)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增长速度强劲。辽宁省出口贸易以一般贸易和来料、进料加工贸易为主要的贸易形式,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达到出口总额的90%。2012年,辽宁省一般贸易出口额为295.6亿美元,比2011年增长32.7%,占贸易出口总额的将近一半;而加工贸易出口额305.9亿美元,比2011年增长了17%左右,同样也呈现出占贸易出口总额近一半的状况,这两种贸易方式均表现出一种强劲的增长速度。另外,由于辽宁省大量保税区和保税仓库的存在,因此政府的优惠政策也比较多,这使得仓库出境货物和仓库转口货物的贸易额也有了大幅度的增长。

(三)进出口贸易比例趋于合理化,国际进出口收支呈现基本平衡。辽宁省的进出口贸易总额逐年上涨,但是其增长速度却逐年下降,且出口额在对外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也在下降,出口贸易占总贸易额的比重由2001年的55.8%升至2012年的57.8%,进口贸易占总贸易额的比重由2001年的44.2%升至2012年的52.0%。从入世至2012年,尽管出口贸易额一直高于进口贸易额,但是辽宁省的贸易顺差不断地缩小,进出口比例趋于合理化,国际进出口收支基本平衡。(见图1)

(四)出口商品结构日趋优化完善。虽然辽宁省的出口商品结构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在科学技术进步浪潮的推动和省政府优惠政策的鼓励下,辽宁省传统产品出口附加值也在提高,一些较低级产品的出口量正在减少,出口高科技产品的比例也在逐年上升。如农副产品和纺织品在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也呈现下降的趋势,但是省内重要的出口产品仍为这些初级产品和低附加值的产品。同时辽宁省也注重出口商品的多样化,使省内的出口贸易发展形式呈现出较为平均的局面,如现在省内增加了办公产品、建筑材料、日常生活用品的出口量。此外,省内机电产品出口额和第三产业的贸易额度也在不断上涨,增长速度也较以前有所加快,2011年机电产品出口225.5亿美元,2012年机电产品出口143.5亿美元,同比增长20.4%;2011年第三产业的增加值922.6亿元,2012年的增加值为1943亿元,比上年增长12%。目前,辽宁省正处于转型的关键阶段:从初级产品为主向工业制成品为主转型,由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逐步向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进行转型。

二、辽宁省出口商品结构中存在的问题

(一)出口商品的层次较为低级,贸易方式比较单一。辽宁省进出口贸易商品层次较低,以缺乏具有时代竞争力的、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轻工业产品和初级产品为主,主要出口商品为小商品、小工业品和原始重工业产品,而高新科技产品的出口量在整个辽宁省出口贸易额中只占很小一部分。同时,由于省内的资源有限,劳动力成本较低,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为支撑,因此,省内的出口贸易方式表现的比较单一,主要是一般贸易、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据统计,2012年,辽宁省一般贸易出口额295.6亿美元,加工贸易出口额为305.9亿美元,而高新科技产品仅为50.9亿美元。

(二)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不强。省内进出口贸易的商品层次较低,多以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为主。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占据辽宁省出口贸易形式的半壁江山,因此辽宁省出口结构形式较为单一,出口的范围较狭窄。由于省内的企业多为代加工企业,主要为国外的企业提供劳动力,而本省内的企业又多缺乏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没有新型的科技产业,没有产业的核心技术,更没有自主创新力。所以,辽宁省内大多数进出口贸易企业一直扮演着国外企业的产品加工者和贸易代工者的角色,自身无法拥有科技含量高且国际市场竞争力较大的产品。在整个国际贸易结构中,处于劣势地位,不具备足够的市场竞争力。

(三)出口的市场比较单一。入世后,辽宁省出口贸易市场结构虽然发生了变化,表现为出口市场不断扩大,出国的国家数量也在增加,但是主要的贸易对象仍然是日本、韩国、朝鲜和美国等国家的企业。根据辽宁省政府统计公告显示,辽宁省与日、美、韩之间的出口贸易总额占了整个出口贸易额的70%,按照进出口总额排列,日本已经成为了辽宁省最大的贸易伙伴,其后依次是美国、韩国、中国香港。虽然近几年对这三个国家出口占据辽宁省出口贸易中的比重呈现出少许下降的趋势,但是在短期之内,日、美、韩这三个国家仍是辽宁省主要的贸易对象。这就使得辽宁省的出口贸易过多的依赖这三个国家,容易受到这三个国家经济形势和国际政策的影响,不利于辽宁省的日后经济的发展。而辽宁省对欧洲宽阔的市场并没有过多的涉足,出口额度较少。(见图2)

(四)出口贸易主要以省内大城市为主。辽宁省的进出口贸易主要分布在省内的大城市,分布不均匀,布局也不够完善,主要集中在沈阳和大连两个城市,两个城市的出口贸易额占辽宁省整个出口贸易额的50%以上。近几年营口、本溪等城市的出口贸易额有了显著增加,其中营口的出口额从2005年的第七位升至2012年的第三位,本溪也在2012年成为了全省出口贸易额的第五名,增加了168.2%;而锦州、辽阳的出口贸易额则仅仅有小幅度的增长,在2012年分别成为第七位和第八位,但是这些城市仍有非常多的市场潜力需要挖掘和发挥,所占的市场份额也有待于提高。(见图3)

(五)贸易对外依赖较强。贸易对外依存度,一般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经济贸易中的地位以及同其他国家经济联系的密切程度和该地区和国家加入国际分工、国际市场的程度。对外依赖性越强,则表明该地区在国际贸易中所发挥的作用越大,与外界的经济联系越多。然而,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对外依存度越高,则该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就会越多的依赖国际市场,就越容易受到国际上其他国家经济政策和经济发展趋势的影响,同时风险也就相应的增加。目前,辽宁省经济发展迅速,而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利用外资投资的金额也保持快速增长的势态,从入世的35.9亿美元到2012年的267.9亿美元。同时,辽宁省大多数贸易额也是依靠外商投资企业进行加工贸易创造的,这些加工贸易的存在无形中增加了辽宁省的出口贸易依存度。同时,辽宁省本土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较弱,技术比较落后,这使得辽宁省的工业制成品必须依靠国外的先进技术才能更好的进行出口。

三、辽宁省商品结构优化调整策略

(一)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增加高新技术产品在出口商品中的比重。技术进步是一个地区比较优势动态变化中重要的一个决定性因素,是促进一个地区产业结构优化的根本性因素。为了增加省内品牌自身的价值和改变出口商品的低层次,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则显得至关重要。以创新为全省出口发展的核心环节,以加大力度发展高新科技产业出口为主要手段,以尽快提高辽宁省高科技产业在总出口中比例为最终目标。首先,辽宁省需要全面增强传统产业的竞争力。应用高新科技改造传统产业、产品,在传统的重工业和初级产品生产中注入高新科技和先进高效的技术,淘汰落后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能力。其次,辽宁省还需要提高创新能力,结合各个城市的区位和科技优势,生产出具有创新性的产品,调整了全省通过依靠出口初级产品和加工产品而获得出口贸易额的商品结构,增加全省出口能力,提高了国际竞争力。

(二)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的作用,做大做强本土企业。截止到2012年,辽宁省对外贸易中,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之和仅为出口总额的50%。所以,省内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鼓励措施,如增加民营企业出口退税、对那些可以采取先进生产技术或拥有自己品牌的企业给予优惠策略等其他鼓励政策,做大做强省内本土企业,刺激更多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增加出口量,使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占据省内的出口贸易主导地位,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同时,省政府应该充分发挥统筹兼顾的作用,监管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产品,组建内资企业,集中省内的产业优势、区位优势以及各个企业技术和人才的优势,鼓励内资企业与跨国企业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竞争,从而使辽宁省的商品结构向着更全面、更积极的方面发展。

(三)实行开拓多元化市场的策略。目前,辽宁省出口市场更偏重于亚洲,尤其是日本,每年出口贸易额比重占辽宁出口贸易额的60%以上,所以辽宁省应该在巩固美、日、韩这三个出口贸易国的主要地位的同时,应进一步开拓和加强同欧洲各国、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地区的市场合作。辽宁省和这三个国家的出口贸易几乎达到一种饱和的状态,基本上出口额度上涨空间不是特别大,然而,非洲、拉美等欠发达国家和地区既是一个崭新的市场,又是有发展空间和潜力的市场。随着我国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友好外交关系的发展,辽宁省可以充分利用我国对这些国家贸易往来的优惠政策,使得这些国家的市场成为辽宁省新的贸易出口增长点,扩大辽宁产品在拉美、非洲市场的份额,促进辽宁对外贸易竞争力的提高。

(四)大力发展服务贸易等其他第三产业。辽宁省的出口贸易多以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为主,但是为了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和发展,提高辽宁省全面的出口竞争力,所以通过发展第三产业来实现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和调整是一条必经之路。首先,辽宁省需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贸易,充分把国际旅游和劳务输出作为扩大服务贸易的主要发展方向,并尽快完善和优化服务贸易的环境,加大政府对现代服务贸易的支持力度。同时建立和完善服务贸易体系,大力增进文化产业、保险和金融等部门的发展,打造出属于辽宁省服务贸易龙头产业,使本土的服务贸易做大做强。其次,辽宁省还要加快改造传统服务贸易结构的步伐,改善全省服务贸易的管理方式,在符合国际市场需求的前提下,打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贸易品牌,让辽宁省的出口商品结构得到优化,进一步促使国际市场竞争力有所提高。

(五)以区域创新促进商品出口的发展。首先,要在充分发挥沈阳、大连的传统核心优势地位和科学技术优势的基础上,发挥营口、丹东、锦州、葫芦岛等辽宁沿海工业带城市的优良海港的地理优势,同时还要挖掘省内其他内陆地区城市的潜在优势,进一步发掘省内不同城市的潜力,合理进行产业分布,采取划分出口商品结构层次的方法,建立分市场、分种类的加工区,做到以出口地区为基本目标市场,按照出口市场的需求规划生产规模,以各城市不同的贸易优势促进出口产业以及产业结构升级,从而进一步开拓新的市场。其次,辽宁省应该在依托沿海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实现滨海公路与空港、海港的贯通,大力发展集装箱贸易和物流业,成为外贸出口新亮点。

(六)合理引进和应用外资。国外直接投资对辽宁省贸易结构优化的主要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通过技术和资本等流入省内,改变辽宁省的贸易结构,从而促进辽宁省的贸易结构优化;第二,外国直接投资的流入使得辽宁省居民的平均收入水平提高,改变全省的消费结构,进而进一步改变了贸易结构。因为省内进出口贸易主要是产品加工贸易,需要依赖于国外企业的需求和国际市场的需要,缺乏支配市场的能力,使得辽宁省容易被国际市场所牵制,所以需要合理的引进和利用外商投资。针对国外直接投资在辽宁省中的效能,需要提出如下几个方面的措施。首先,以加工贸易为主要的出口贸易,使得辽宁省对国外的技术依靠较多,所以需要结合未来国际市场的发展方向和各个城市的优势,增加引进外资的种类,合理的引进科技含量高的产业或者加工环节,并充分学习其中各个环节的先进技术,将其应用到辽宁省相类似的产业中,以提高全省本土产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发展层次,增加其出口竞争力。同时,把好引进加工环节对环境影响的关卡,不引进或少应用对辽宁省环境影响大的加工贸易。其次,应将利用外商投资与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有效的结合起来,加强外资对辽宁省企业的宏观和政策上的引导,优化外资投入结构,使其朝着有益于辽宁省出口结构优化和产业结构升级的方向发展。另外,需要创出辽宁省自己的品牌,出口到国外市场,增加GDP,从而形成一种尽量较少的依靠国外投资来增加辽宁省居民收入的局面。

参考文献:

[1] 蓝天、曲鑫.辽宁省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战略思考[J].对外经贸,2012,(10).

[2] 李辉、韩晶玉.辽宁省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

[3] 于春萍.浅析中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对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9.

[4] 丁雯.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和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8,(03).

商贸企业现状及发展趋势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国际保理 应用优势 发展 现状 探索

国际保理(International Factoring)业务起源于国际贸易之中,是为贸易赊销方式提供的一种集销售账务管理、应收账款收取、信用风险担保和贸易资金融通为一体的综合性金融服务。现代意义上的保理业务发端于19世纪末的美国,继而兴起于欧洲,今日更向全球发展。目前,国际上已成立包括我国在内的130多个国家参加的国际保理联合会(FCL)并公布了世界各国保理公司所接受的统一惯例,国际保理惯例规则。作为一种新型综合性金融服务,国际保理业务在当今世界的国际贸易结算中已超过信用证业务结算量。

一、国际保理的应用优势

与汇款、托收和信用证这三大传统国际结算手段相比,国际保理业务无论对出口商、进口商还是商业银行都具有独特的应用优势。对出口商而言,保理商可以代替出口商对进口商资信状况进行调查与监督,克服信息障碍,从而为出口商的销售政策提供准确的依据和信息。出口商在货物装运完毕并向保理商转让发票等单据后,即可获得80%以上的融资,提高收汇速度,加快资金融通。对进口商而言,由于保理业务通过保理组织进行结算,可以省去买方高昂的开证费用及押金等支出,降低了买方的交易成本。保理结算的延期付款,也相当于为买方提供了信用放款,从而提高了其资金利用率。而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办理国际保理业务不仅丰富了银行的业务品种,拓宽了市场范围,而且可以为银行带来可观的利润。一般而言,作为出口保理商的银行,除了可以获得发票金额1‰-4‰的佣金外,还可以通过向出口商提供融资服务获得收益;作为进口保理商的银行,由于承担买方信用风险,因此佣金比例更高,一般为发票金额的4‰-10‰,并可以收取一定的银行费用和单据费用。

二、国际保理业务在我国发展现状及问题

1.国际保理业务在我国发展现状

近20年来随着国际贸易向买方市场形式转变以及向全球化方向发展,出口竞争日趋激烈,国际保理业务得以迅猛发展,在国际结算市场上的地位日趋提升。据统计,2004年全球的国际保理业务量已经达到了680亿欧元,而同期我国的国际保理业务量仅为7.6亿欧元,仅为全球国际保理业务量的1.1%,这与我国作为进出口贸易大国的地位是很不相称的。

2.我国发展国际保理业务存在的问题

(1)对保理业务认知度不够

就我国的现状而言,由于国际保理业务尚未普及,许多外贸企业的经营者和从业人员对此项业务并不了解,而是习惯地通过信用证等基于银行信用的传统的国际结算方式进行结算。同时,由于我国出口商品依然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此类产品容易导致质量纠纷,而由于国际保理业务是完全建立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通过这一方式进行结算其风险相对较大。

(2)相关专业人才稀缺

国际保理业务涵盖了国际结算、贸易融资、信用担保等多重功能,因此对于从业人员的要求相当高。但由于目前国际保理业务在我国的国际结算中所占份额相对较小,因此我国对于国际业务人才尚缺乏相应的培养机制,在高校的国际金融专业课程学习时对于该项业务的介绍也不够详尽。因此,尽管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都已经开办了国际保理业务,但由于经验和人才的缺乏,该项业务并未获得太大的发展空间。

(3)相关法规建设滞后

虽然我国早就正式加入了国际保理联合会并接受了《国际保理管理规则》这一统一惯例,但仅仅依靠这一规则并不能解决国际保理业务中所遇到的全部问题。由于我国目前尚未建立起一套指导国际保理业务发展的法律体系,使得在我国开展该项业务时无法可依,有法难依,许多问题得不到解决,这无疑为保理业务在我国的发展设置了一大障碍。

三、发展我国国际保理业务的对策建议

如前所述,我国国际保理业务发展受到整个社会经济大形势及银行内部机制的限制,要促进国际保理业务在我国的发展,必须从政策上、法规上、观念上、人才上等诸多方面进行努力,积极促进商业信用体系、国际保理业务法律体系建设以及促使商业银行自身尽快采取措施为国际保理业务的开展及进一步发展作好准备同样非常重要。针对存在的难点,可考虑的对策和建议如下:

1.大力宣传、推广国际保理业务。目前我国对国际保理业务的宣传力度还不够,许多外贸企业经营者,业务人员根本不了解这项业务,给国际业务的推广带来了困难。因此,各大商业银行可充分利用广泛的分支机构网络,以及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介,大力宣传国际保理业务。同时,可通过举办讲座等形式,面向广大的进出口公司和企业,使他们对国际保理业务有较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2.外贸企业应转变观念,积极推广保理业务。长期以来,由于受汇款、托收、信用证等传统交易模式的限制,我国出口企业还不能适应建立在商业信用基础上的国际保理业务。首先从交易观念上就阻碍了保理业务在我国的发展。目前,要推动我国对外贸易出口的持续快速增长,外贸企业必须积极转变观念和偏爱采用信用证结算的习惯,主动应用国际保理这一新的结算方式,以达到吸引客户,同时降低国际交易风险的目的。同时,外贸工作者应不断了解并熟悉国际保理业务的特点、优势和具体的操作方法,学习并掌握有关的法律法规。

3.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改善宏观经济环境。目前我国的保理业务主要依据《国际保理公约》这一国际法及《国际保理业务惯例规则》执行,而这些法律规范还不能直接用于指导、监督我国保理业务的具体实施,而且各国开展保理业务的实际情况也有很大差异,这些法律规范只是基本的依据,各国还必须据此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法律、法规。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规范保理业务的法律法规,而保理业务又涉及《合同法》、《公司法》、《破产法》、《银行法》、《担保法》等多方面的法律规定。因此, 我国当前亟待建立一整套指导国际保理业务发展的法律体系及具体业务操作规程,以改变目前我国开展该项业务无法可依,有法难依的现状。

4.培养具有专门知识的经营管理人才。国际保理业务实质上是一门涉外的综合性金融服务。因此,对人才的要求条件较高,既要精通英语、电脑,又要掌握国际银行业务,还必须熟悉国际商法、贸易对方国的法律、民俗等。如此高素质的全面型人才,我国目前还相当缺乏,所以培养人才是当务之急,必须通过举办专题培训、引入资格认证机制等方式尽快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人才。

商贸企业现状及发展趋势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商务 电子商务 国际化 电子化

一、现代商务国际化趋势

现代商务活动所包含的范围非常广泛,有: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国际金融、资本运营、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等许多方面,而这些商务活动都是在现有的中国和世界经济体系下进行。经济体系和商务活动又有紧密联系。任何商务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经济体系下进行,反之商务活动又可以影响和推动经济向前发展。受现行经济体系制约的中国的经济正在沿着国际化的趋势发展。

1.经济国际化

经济国际化是指一国经济发展超越国界,与别国经济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不断扩大和深入的经济发展过程。经济国际化是动态的,第一次产业革命时期就出现了初级阶段的经济国际化。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经济进入垄断阶段,资本和商品的国际流动更加扩大,经济国际化进入了新的时期。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经济国际化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商品国际化、到资本国际化、再到生产国际化的发展过程。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国际化潮流在全球范围内进一步高涨,国际经济联系和合作无论在广度还是在深度上都取得全新的突破,知识信息网络化,全球贸易自由化,金融资本国际化,生产体系跨国化和运行机制趋同化等方面趋势都有了空前的加强,经济国际化进程迈向了一个更高级的阶段,表现出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经济国际化的内容非常丰富,其核心内容是资源配置的国际化,主要包括贸易国际化、资本国际化、生产国际化以及与此相对应的政策、体制和技术标准的国际化等方面。企业经营国际化是经济国际化的基础,经济国际化发展受国际政治和经济环境的制约,良好的国际政治经济关系,必然会推进一国经济国际化进程,反之,则会制约经济国际化进程。另外,经济国际化也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和体制选择有很大的关系,外向型发展战略和自由贸易体制,有利于促进经济国际化发展;而内向型发展战略和保护型贸易体制,则会延缓经济国际化的发展。经济国际化表现为一国不断开放其国内市场和国内经济逐步融入国际经济的过程。是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联系互动的结果。在国内经济承受力允许的范围内,开放的程度越高,经济国际化进度就愈快。

2.企业国际化

企业是现代商务的载体,企业因商务而发展,商务中的最基本、不可缺少的因素是企业。随着中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不断加快,中国经济愈来愈紧密的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的新竞争格局已经形成。企业国际化已是必然的趋势。中国企业无论是在国际市场上还是在日益“国际化”的国内市场中都将面临国际化的竞争。

一方面,“走出去”战略正成为更多中国企业的选择,做大做强走向世界是众多中国企业的必由之路。而中国企业要国际化,就必须具备国际化的视野和战略,更要具备推动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技巧与操作能力。资本国际化为企业全方位走向国际化开辟了捷径。海外资本市场比国内资本市场更成熟,资本市场规模较大,企业融资空间比较广阔,而融资成本相对较低。更重要的是,在海外上市将为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增强企业国际竞争能力,为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打下基础。另一方面,“引进来”也为更多国际企业和人才所青睐。中国市场的强大潜力、无所不在的机会和快速的国际化进程对国际化人才的吸引力日益增强。中国正在成为海外归国创业者的乐园和展现人生辉煌的舞台。

中国众多龙头企业已经做了国际化的尝试,也有一些取得宝贵的成功经验,比如ZTE中兴通讯的董事长侯为贵放飞“国际鹰计划”。国内企业制订国际化的策略一开始就跟其它公司不一样。中国国内市场比较大一点,大家顾不上外面的事,另外英语也差点,所以很多企业出去也晚。对我们来讲,我们认为思路应该放开一点――你不做人家的,别人还要做你的市场。韩国这样的国家很有可能第一张订单就是国外的。因为,它们的国内市场小。 国内国外市场其实是一样的。所以1995年中兴就开始做海外业务。通信产业跟其它的还不一样,家电产品价格可以低价出售但是电信产品一定要入国外的电信网。中兴发行H股也是国外资本运作的第一步。H股起码在换股方面的障碍会小一些。在A股也能增资扩股,同时中兴海外市场业务比重越来越大,H股形象比A股形象更好。

3.贸易国际化

以贸易全球化为首要内容的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和商务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资源配置的国际化带来了贸易的国际化,美、欧、日三大经济体既是世界经济的主要力量,在国际贸易中也居于主导地位。目前,发达国家已经占据世界货物出口70%以上的份额和服务贸易90%以上的份额,更为重要的是,发达国家通过开展区域贸易合作和控制多边贸易体制来主宰国际贸易秩序,并在国际交换中获得了大部分贸易利益。中国是近年来国际贸易增长中显眼的“亮点”,表现为中国不仅在全球贸易总量中的份额和排名不断攀升,而且对全球贸易增量的贡献也更为显著。2004年,中国对外贸易额达到11548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德国的第三大贸易国,占全球货物贸易总额和增量的比重分别达6.4%和20%。但贸易的国际化就意味着出口国和进口国利益的交织与冲突,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之后,遭遇到一些“无形”的壁垒的几率自然越来越频繁。“以前做出口只有产品质量、退货等风险,现在越来越多的是来自国外目标市场贸易壁垒的风险。”

4.电子商务国际化

依托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能够超越时间、空间的限制,有效地打破国家和地区之间各种有形、无形的壁垒,刺激国家和地区的对外贸易发展。随着国际电子商务环境的规范和完善,中国电子商务企业必然走向世界。这是适应经济全球化,提升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需要。电子商务对我国的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利用国外各种资源是千载难逢的时机。借助电子商务,中小企业传统市场的竞争力可以得到加强,并有更多机会将产品销售到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

商业趋势是一个强有力的催化剂,它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娱乐方式以及如何打发我们的休闲时光。许多专家都认为,在我们生活的21世纪里,主要有三种商业趋势对我们的生活将产生巨大的冲击, 下面通过在美国市场的一组数据说明此趋势:

1.在家中购物:美国在家中购物的比例现在占所有零销业务的15%,到2010年可达55%趋势:无店面零售业将迅速增长。在1994年,无店面零售额占GAF(一般性商品,服装服饰以及家具)零售总额的15%。预计到2010年,无店面零售额可以增长到占GAF零售总额55%,也就是说,GAF零售总额的一半以上,都将通过无店面零售形式实现。这一切都得益于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由于几个其他商务形式无法比拟的特点,在众多商务形式中脱颖而出,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2.电子商务:美国在线零售业在2000年迅速增长到6百亿美元。趋势:在线购物是未来的浪潮。波士顿咨询集团在2000年的报告中指出,在线零售业在2000年增长了85%,超过了6百亿美元。

3.在家中工作:美国现在有5千5百万人在家工作,这一数字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趋势:科技使工作地点变得并不重要。目前在美国,估计有5000万人在家中工作。这些人当中,估计有1650万到850万从事家庭生意。这些家庭企业是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这些都说明现代商务的另一个趋势是电子化:

二、现代商务电子化趋势

企业信息化的步伐正日益加快。2000年,企业信息化进入第一次热潮,这次热潮是以企业上网工程为主要特征,成千上万个企业建立了自己的网站或网页,企业在互联网上开设宣传自己的门户。2005年,企业信息化进入第二次热潮,这次热潮是以信息化应用为主要特征,企业把信息技术应用到大量商务活动中去,实现企业商务电子化。最近,网络经济再度掀起热潮,今年上半年,国内创业投资公司70%左右的资金投给了与互联网密切相关的企业。

现代商务电子化是个大趋势。商务电子与电子商务是既有联系又相区别的两个层面。电子商务是技术层面,主要是企业营销的信息技术,如B-B(business to business),B-C(business to customer)等;商务电子是应用层面,主要是企业商务活动的电子化。电子商务的主体是IT企业,商务电子的主体是应用企业。电子商务是实现手段,商务电子是应用目的。可见,企业商务电子化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于企业的商务活动中。

企业商务电子化的目的是提升企业的价值,使企业价值链增值,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商务电子的本质是将企业商务活动分解成若干价值链,然后将每项商务活动实现电子化,通过商务电子化提高其价值,促使价值增值,只有这样企业信息化才有真正的作用。企业商务电子化的关键在于需求,必须系统研究企业的实际需求,根据需求逐一推进商务活动的电子化,从局部商务电子化到全部商务电子化,最后完成企业价值链的全程电子化,从而实现企业价值的增值,这是企业信息化的生命力所在。

企业商务电子化将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企业单个事务活动的电子化,实现人脑与电脑的连接,其有效提高了企业的办公效率,例如电子人力资源系统;第二阶段,企业内部资源网络的电子化,实现电脑与电脑的连接,企业内部资源得到了优化,实现了共享,例如企业采用的ERP系统;第三阶段,企业内外部资源网络的电子化,实现系统与系统平台的连接,企业的内外部资源通过因特网进行优化配置,实现整个供应链的商务电子化。

企业商务电子化实现企业内外部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互动,实现了流程化、互动化、协同化管理。主要有五大优点:提高企业对市场快速反应的能力;整合优化企业内外部的资源;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供决策支持;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

现代商务的国际化和电子化趋势在某些方面也是密不可分,相互促进的。我国现代商务经过加入WTO后7年的发展,现在商务萌发新的冲动,或许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分享全球经济一体化益处的新机遇。但即使前景极端诱人,现实的障碍仍需要企业保持冷静的头脑,不能盲目乐观。对于现代商务覆盖的各个行业而言,要全面与国际接轨,实现电子化,仍需要翻越许多高山。

参考文献:

[1]陈执义王祖兴主编: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简明教程.化学工业出版社,P:5

[2]姜旭平主编:电子商务实用全书.印刷工业出版社,2001年1月

[3]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编著:中国企业电子商务论坛.中国企业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发行,2000年

商贸企业现状及发展趋势范文第5篇

(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新疆 石河子 832000)

[摘要]“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新疆外贸经济带来了历史性的发展契机,中国新疆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迎来了机遇和挑战。文章通过客观描述中国新疆周边国家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其与中国新疆经贸合作的潜在市场,并通过中国新疆与周边国家经贸合作现状分析,在深入总结其现存问题基础上,为新疆与周边国家更好地进行经贸合作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新疆;经贸合作;一带一路;周边关系

[基金项目]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社科基金规划资助项目(14YB04)。

[作者简介]王改丽(1986-),女,汉族,河南安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李豫新(1962-),男,回族,河南唐河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

目前,中国新疆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已经成为新疆对外贸易的重要支柱。中国新疆与周边国家民俗文化相似,在市场需求、资源禀赋等方面有较强的经济互补性,双方开展经贸合作潜力巨大。“一带一路”重要战略构想的提出,为中国新疆同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战略契机。近年来,尽管中国新疆与周边国家经贸合作发展迅速,但其在全国沿边与周边国家的贸易中占比依然很小。积极促进中国新疆与周边国家开展贸易合作,不仅能促进双方比较优势的充分发挥,提升贸易合作规模和水平,也对当地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研究中国新疆周边国家(以下简称“周边国家”)经济发展状况、发展趋势及其现存问题,有利于促进新疆对外贸易壮大乃至带动中国西部外贸经济的繁荣发展。

一、中国新疆周边国家经济发展概况分析

本文中新疆周边国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占新疆外贸总额90%左右的“带域”周边国家,包括中亚五国、俄罗斯等12个国家(详见表1)。

(一)经济快速增长,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周边国家经济进入持续高速增长阶段。除2008和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有所下滑外,其他年份均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见表1)。周边国家经济的高速增长极大地改善了当地居民生活。例如,2013年哈萨克斯坦全国居民月平均工资达713.05美元,同比增长7.50%,固定资产投资达391.12亿美元,同比增长6.50%,零售贸易总值325.34亿美元,同比增长12.80%。随着周边各国经济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对进口商品的消费和需求结构也将进一步升级。

(二)中国新疆周边国家重工业比较发达,轻工业比较薄弱

周边国家自然资源丰富,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能源资源储量均位居世界前列,同时各种有色金属储量也相当可观;中国对新疆周边国家丰富的能源资源有巨大的需求(特别是石油和天然气)。丰富的自然资源使得中国新疆周边国家的产业结构呈现以下特征:一是重工业相对发达,例如哈萨克斯坦石油和天然气工业以及有色冶金工业和钢铁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比最大;土库曼斯坦的石油天然气是其支柱产业。二是轻工业相对薄弱,中亚五国中轻工业发展最好的吉尔吉斯斯坦,但轻工业基础仍然较弱。周边国家在产业结构上呈现出“重型”特征,轻纺、家电等生活消费产品目前还主要依靠进口。中国在轻工业领域有较强的技术优势和成本优势,面对周边国家对轻工业产品强烈的市场需求,新疆理应成为中南亚国家消费品的供应方。综上所述,中国新疆与周边国家在能源资源、产业结构上具有较强互补性[1]。

(三)周边各国人口规模不断增长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是衡量该国或地区的市场容量和规模的重要指标,不考虑人均收入和消费水平的条件下,随着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数量增加,该国或该地区的市场容量就会增大,一个国家的人口增长速度越快,市场潜力就越大。周边国家人口数量(见表2)自2005年以来稳步增加,2013年中周边国家人口数量为176313万人,其中俄罗斯14350万人,印度125214万人,巴基斯坦18214万人,其余国家人口较少。从人口增长速度看,新疆周边国家人口增长速度很快,预计到2060年人口将达到23亿,将比2013年增长12.07%。从单个国家看,除俄罗斯2005-2009年人口负增长,2010-2013年平均人口增长率为0.27%,其他国家人口增长率大体上保持在1%以上,尤其是塔吉克斯坦、阿富汗等过人口增长率在2%以上。可知,周边国家将会产生一个很大容量的市场,如果再考虑到经济发展和人口素质等因素,周边国家的市场潜力更是不可估量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二、中国新疆与周边国家经贸合作发展趋势分析

(一)中国新疆与周边国家贸易合作规模不断扩大

中国新疆与周边国家的外贸额在新疆外贸总额中占有较高比重,且保持着较高的年均增长率,表明周边国家日益成为中国新疆最重要的贸易合作伙伴,双方经贸合作必将对新疆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

1.中国新疆与周边国家进出口额变动趋势。如图1所示,2005-2012年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和出口总额均呈现出“N”字形上升趋势,进口总额增长比较平缓。2005-2008年中国新疆和周边国家进出口总额和出口总额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年均增长率分别高达31.89%和42.81%。2009年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和出口总额有所下降,但2009年以后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仍以年均12.66%的增速扩张,同时出口总额也以9.30%的增速增长。

2.中国新疆与周边各国进出口额变动趋势。如表3所示,中国新疆与周边各国进出口额呈逐年增长趋势。从进出口贸易额上看,2005-2012年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进出口总额从50.16亿美元增加到111.67亿美元,年均增长率12.11%;进口总额、出口总额分别从19.74亿美元、30.42亿美元增加到40.28亿美元、71.39亿美元,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0.73%、12.96%,增速显著。此外,中国新疆和其他几个周边国家的进出口贸易额增长率也逐年增加,尤以塔吉克斯坦年均增速为最高,达46.05%。从进出口贸易国别结构上看,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俄罗斯、巴基斯坦等六个国家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占比达到98%以上,其中尤以哈萨克斯坦占比最高,其中2012年占新疆对周边国家贸易总额的58.83%,因此哈萨克斯坦已经成为拉动中国新疆与周边国家贸易增长的主要力量。

(二)中国新疆与周边国家进出口贸易结构趋于优化

就出口商品分类结构而言,中国新疆出口到周边国家的许多商品逐渐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转移,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新疆对周边国家的出口贸易结构处于相对较高的层次。而进口商品具有较强的资源性特征,说明双方进出口贸易结构有着较强的互补性。

1.中国新疆出口到周边国家的商品结构。从出口商品结构整体来看,工业制成品比重高于初级产品比重,出口商品结构比较合理。其中,工业制成品所占比重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从2007年的88.29%上升到2009年的92.82%,2013年又下降到85.65%,但工业制成品的比重一直在85%以上(见图2)。

从出口商品类别看,中国新疆出口到周边国家的工业制成品中轻纺、橡胶、矿冶及其制品和杂项制品占最高比重,平均达到55.60%,其次是机械及运输设备,平均比重为6.10%,其他两类占比重较小。但轻纺、橡胶、矿冶及其制品呈现出比重逐年下降趋势,从2007年的58.12%下降到2013年的50.97%,杂项制品和机械及运输设备比重呈现上升趋势,分别从2007年的13.86%、5.55%上升到2013年的17.39%、7.75%(见表4)。

从出口的具体产品来看,中国新疆出口到周边国家的主要产品有服装、家电、日常必需品、机电产品、汽车、工程机械等产品。

2.中国新疆从周边国家进口的商品结构。从进口商品整体结构来看,初级产品占有较高比重,且呈现上升趋势,从2007年的73.92%上升到2013年的85.76%,工业制成品比重呈下降趋势,从2007年的26.08%下降到2013年的14.24%(见图3)。

从进口商品类别看,中国新疆从其周边国家进口的非食用原料占有较高比重且呈现出不断上升趋势,从2007年的61.78%上升到2013年的79.82%。其次是矿物燃料油及相关的原材料、动植物油和蜡,这两种类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分别从2007年的5.25%、5.43%下降到2013年的0.54%、2.6%。工业制成品中机械及运输设备也占有一定的比重,同时也呈现出上升态势,从2007年的2.05%上升到2013年的5.17%,其他类别占有比重较小(见表5)。

从具体产品来看,中国新疆从周边国家进口的主要商品有能源、原材料、钢、原油、化工产品、有色金融、废金属、非金属矿石、金属矿石、木材、动物产品及机械配件等。

三、中国新疆与周边国家经贸合作存在的问题

虽然中国新疆与周边国家经贸合作取得了较大进步,但总体上仍处于合作的低层次阶段,贸易合作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双方贸易地位不对等

伴随着中国新疆与周边国家经贸合作规模不断地扩大,双方贸易不对称性也逐渐增强。首先,中国新疆对周边国家贸易依存度较大。例如:2012年新疆与周边国家对外贸易总额达到189.84亿美元,占新疆对外贸易总额的75.42%。其中出口为140.24亿美元、进口为49.60亿美元,分别占新疆出口额、进口额的72.49%、85.16%。其次,面对市场潜力巨大的中亚及俄罗斯市场,中国新疆的市场占有率还很低,即周边国家对中国新疆的贸易依存度小。例如:2012年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进出口贸易总额为1368.25亿美元、221.00亿美元,而其中对中国新疆的进出口额仅为111.67亿美元、8.31亿美元,仅占其进出口总额的8.16%、3.76%;俄罗斯、蒙古、印度对中国新疆的进出口额仅占其各自外贸总额的0.07%、3.09%、0.02%。双边贸易地位不平等,很容易受到周边国家的政治、经济和贸易政策等因素的制约,情况一旦不稳定,将对双方贸易带来很大的影响。

(二)新疆加工贸易薄弱,“地产品”比重较低

中国新疆与周边国家经贸合作中加工贸易薄弱,其水平远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2年,新疆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为2.59亿美元,占新疆外贸总额的1.03%。其原因主要是新疆参与对外贸易的企业大部分是加工农产品的,少数对自然资源进行加工的企业规模又特别小,因此对于新疆进口的自然资源,一般都是进口后直接到大陆地区进行加工处理[2]。中国新疆向周边国家出口的产品一半以上并不产自新疆本地,而是来自中国其他省份,新疆只是起物流通道作用,这样新疆贸易很容易被“空洞化”,成为一种单一的“通道经济”。“通道经济”对新疆经济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一方面新疆出口的这部分内地产品因为长距离运输而使得成本过高,收益减少,切其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也不强。另一方面,为节约中间成本,周边国家的厂商可能会与内地厂家直接联系交易,这将极大影响中国新疆与周边国家进行贸易的内在动力[3]。

(三)出口商品处于低层次阶段

2012年新疆对周边国家进出口金额分别为42.81亿美元、23.72亿美元,贸易顺差90.65亿美元,这种不均衡的双边贸易,极易引起贸易摩擦。虽然中国新疆与周边国家出口商品结构虽然得到很大改善,基本实现了由初级产品为主发展到以工业制成品为主的转型,并且趋于合理;但出口产品(主要包括轻工制品、食品、农副产品)过于单一,且附加值较低,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比较粗放。由于缺乏核心技术,新疆生产的产品质量、档次、品种和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显著差距。

(四)双方贸易成本过高

首先,双方还没有建立有效的解决对外贸易和经济问题的仲裁机构,进入和退出限制较多;其次,中国新疆与周边国家之间金融体系不健全,金融市场有限度的相互开放,且没有开展对外经营保险和信贷等业务,使得新疆与周边国家要完成大宗交易需借助第三国银行,增加了贸易成本。再次,货流联运困难,目前尚未建立中哈俄公路直达运输机制,新疆与俄罗斯一直未开通口岸,增加了运费等交易成本和双方合作的风险与难度。

四、促进中国新疆与周边国家经贸合作的政策建议

(一)加强政府职能,培育外贸企业主体

加强政府职能,培育外贸企业主体,抵御周边国家环境不稳定带来的影响。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应加强政府职能的发挥,健全法制,规范市场。有关政府部门应通过关注同盟国的政策变化来引导外贸企业用最短的时间报关,减少对新疆进出口不利影响。从企业的角度看,培育外贸市场经营主体,促进经营主体多元化。加大投资力度,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外商投资企业,提高其外贸地位。

(二)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和特色经济

新疆对外贸易企业应充分利用国家对疆的优惠政策,改善附加值较低的农副产品加工,积极推进特色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不断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使出口产品不断从初级产品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商品转变。在当下国际经济竞争日益白热化形势下,新疆必须将“通道贸易”转换为“综合贸易”,大力支持新疆特色农业和副产品深加工的发展,调整措施,因地制宜,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新疆只有全力打造本地特色经济,才能树立自己的特有品牌,最终在激烈国际竞争中立足。

(三)改善贸易平衡,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

充分利用中国新疆与周边国家的经济互补性,加大油气等自然资源的进口,精深加工后输往内地。既平衡了对外贸易,又解决中国资源短缺的问题。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需加快产业转型升级[4]。充分利用国家惠疆政策以及“一带一路”战略为新疆带来的契机,大力扶持建立轻纺、机械及设备、石化产品、建材家具等各种类型出口基地,提高各地区产业集中度,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完善进口原油、成品油、铁矿石、钢铁等重点进口商品结构。

(四)降低贸易成本针对新疆周边国家的政策局势多变特殊情况

中国政府应该大力扶持边贸企业,规定关税税率如何变化,边贸企业所缴纳税费都是同等的,税费高低涨跌的风险水平由政府来承担,尽量降低边贸企业的风险成本。加快重点口岸设施及国际航空建设,提高公路铁路技术等级,降低边贸企业的运输成本。简化出口程序和手续,和周边国家商议制定统一的贸易结算方式及建立结算监督金融机构,降低交易成本。

(五)加强新疆边贸区、自贸区建设

1.加强新疆边贸区建设。充分利用国家赋予新疆的外贸优惠政策,大力发展新疆口岸边民互市贸易;积极建设集国际贸易、仓储物流、金融服务等多功能一体化的边贸区;针对新疆边境城市、重点口岸、重点开发开放实验区等不同类型的边贸区,因地制宜的培育能够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的发展模式。

2.加强新疆自贸区建设。加紧夯实自贸区申报获批的必要条件,引导口岸城市创新体制机制,使其符合市场化、区域化、国际化要求;完善新疆口岸城市带的联动及互动机制,充分利用省内屮心城市对各地市的辐射作用,加强仓储物流对自贸区的支撑作用。

参考文献

[1]朱金鹤,崔登峰.新疆与中亚五国对外贸易:优势、障碍与对策研究[J].新疆农垦经济,2010,(12):35-40.

[2]雪合来提·马合木提,奥斯曼·玉散.新疆与中亚国家对外贸易发展现状与问题[J].人民论坛,2013,(33):254-255.

[3]高志刚.“丝绸之路经济带”框架下中国(新疆)与周边国家能源与贸易互联互通研究构想[J].开发研究,2014,(01):4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