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业技术推广计划

农业技术推广计划

农业技术推广计划

农业技术推广计划范文第1篇

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新型农技推广组织网络进一步加大农技推广力度的通知》(浙政办发〔2008〕16号)精神,为进一步整合全市农技推广资源,建立健全农技推广组织体系,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经市政府同意,现就抓好新型农技推广组织网络建设工作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按照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深入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市”战略,以市校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实验示范区为契机,以增强农技推广能力为核心,借助**大学科技优势,通过机制创新,优化整合现有农技推广、科研、教学等资源,集聚农、科、教、企等各方力量,建立健全以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为骨干、科研教育机构和社会化农技服务组织为补充、乡镇责任农技员为基础、与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紧密结合的新型农技推广组织网络,全面实施责任农技推广制度,促进农技推广有序有效开展,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建立健全县级以上新型农技推广组织网络

(一)建立市级新型农业技术推广组织

1.设立**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整合市级农业、牧业、渔业、林业以及水利、农机等部门的科研、教学、农技推广资源,在**大学**市南太湖现代农业科技推广中心的基础上,对组织架构、工作职能和管理等方面进行调整,强化议事协调功能,建立**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以下简称农技推广中心,不占编制)。

2.设立**市农业技术推广分中心(以下简称市农技推广分中心,为协调议事机构,不占编)。市农技推广中心下设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水利、农业机械、农业生态等7个市农技推广分中心。

3.设立专家组。市农技推广分中心下设粮油、蔬菜、蚕桑、茶果、畜禽、水产、竹木、花卉苗木、农机、水利、植保和农业生态专家组,其他产业或专业根据需要设立。专家组由**大学和本地各1名首席专家和若干名专家组成。专家组成员由相关的推广、科研、教学单位的专家组成。**大学首席专家由学校选推,市农技推广中心聘任;本地首席专家由相关主管部门选聘。

(二)建立县(区)级新型农业技术推广组织

在全面落实责任农技推广制度的基础上,设立县(区)级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分中心(以下简称县区农技推广中心、分中心,为议事协调机构,不占编),并根据当地农业主导产业发展需要,分设若干个技术指导组,建立健全首席农技推广专家和农技指导员队伍。

三、明确县(区)级以上新型农技推广组织职责

(一)市农技推广中心。统筹市级农技推广资源,研究制定全市农技推广中长期规划和农技人员培训计划;加强农技推广队伍建设,落实农技推广责任,组织开展年度考核、绩效评价等工作;协调、指导市农技推广分中心和县区、乡镇农技推广中心开展农技推广工作。

(二)市农技推广分中心。负责本领域的农技推广工作,拟定农技推广中长期规划及年度计划,提出本领域重大农业科研项目建议意见、年度推广目标计划、农技推广项目申报立项等建议;确定本领域的主导品种、主推技术;落实农技推广任务,组织开展项目考核与绩效评价;承担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更新培训任务;组织、协调专家组工作;向科研单位反馈科技需求信息。

(三)市专家组。具体负责本产业的技术指导工作,提出农技推广中长期规划及年度计划和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的建议意见。制订、执行本产业或专业年度农技推广计划;组织协调各实施单位开展农技推广活动;及时向市农技推广分中心提供生产中的科技需求信息;指导县区、乡镇农技中心开展农技推广工作。

(四)县(区)农技中心、分中心。组织本县(区)农技推广工作;落实省、市级农技推广中心下达的推广任务,组织实施省级农技推广项目;组织开展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推荐、推广本县(区)的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及时反馈科技需求信息;指导乡镇、村开展农技推广工作等。

四、组织实施农技推广项目

(一)建立农技推广专项

在省设立农技推广项目的基础上,市从今年起安排农技推广专项。各县(区)也要建立农技推广专项计划,重点支持基层责任农技推广员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新设施特别是生产上急需的“短、平、快”先进适用技术的引进、示范、推广活动。

(二)制订项目指南,组织项目申报

1.制订项目指南。市农技推广中心根据农业发展规划,研究制定农技推广中长期规划;市农技推广各分中心提出年度农技推广重点、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经市农技推广中心协调,结合省有关要求下达项目立项指南。

2.组织项目申报。根据省农技推广项目管理要求,组织基层农技推广单位和乡镇责任农技员申报项目。制定市农技推广专项管理办法,并与省级项目作配套。

(三)指导项目实施,开展绩效评价

1.项目实施。项目实行主持人负责制。项目承担单位应为项目主持人提供必要条件,认真执行项目计划任务书,规范管理和使用农技推广项目经费。

2.绩效评价。项目完成后,采取农民评价、专家评价、现场抽查、网上公示相结合的方式,由县(区)农技推广分中心组织开展绩效考评。市农技推广中心、分中心配合省农技推广中心、分中心做好督查抽查工作。

农业技术推广计划范文第2篇

一、加强农业科技管理,大力发展知识农业

1、适应知识农业发展需要,创新农业科研教育组织

为提升农业科技水平,策划农业科技发展方向与目标,加强科技计划的管理与考核,“农委会”于1986年成立任务编组的“农业研究发展小组”,于1993年改组,确定该小组的主要任务:(1)农业科技发展政策及法规的拟定;(2)计划的规划、评审及预算编列;(3)计划的推动、管理、成果检讨与绩效的考评;(4)人才培养及国际合作的规划、推动与管理;(5)科技会议的筹划及其结论与建议事项的推动;(6)与相关“部、会”、学术及研究机构有关农业科技计划的协调与联系。随后又改组为任务编组的“农委会”农业科技研究发展委员会。这一时期台湾农业科技集中在“农委会”农粮处主管,部分科技项目由“农委会”有关业务处室管理。此外,“国科会”生物处主管台湾地区农业生物科技的基础研究。

为了适应知识农业发展的需要,“农委会”着手研究调整农业试验研究机构,于2000年把拟成立“农业部”作为工作重点来抓,研究设置“农艺研究署”,从事全台湾农业科技研发工作。

为了迎接生物科技新纪元的到来,“中研院”设立生物农业科学所,台湾大学成立生物技术中心,中兴大学成立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民间企业于1998年投资12亿元新台币成立了花卉生物技术公司,投资六亿元新台币成立家畜疫苗公司。近几年还先后把屏东技术学院和嘉义技术学院扩大为屏东科技大学和嘉义科技大学。

各有关农业科技的研究机构的分工是,“中央”研究院主要从事学术及基础方面的研究工作;大专院校则以教学及训练人才为主,研究工作为其业务的一部分;公营事业机构研究所及财团法人或类似组织的研究所从事专业性特定项目的研究工作;而原省属的试验研究机构为从事台湾地区全面性的试验研究工作的主干。有关农业科技研究发展对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发展与商品化及应用,依上、中、下游各层次负责推动。

2、应对国际农业科技发展趋势,加快高新技术创新步伐

1992年“农委会”农业研究发展小组依据《台湾科学技术发展12年长程计划及6年中程计划》、《农业综合调整方案》有关农业科技发展目标,以及历次“行政院”科技顾问会议农业组顾问建议事项,确定生物技术、生物防治、种苗繁殖、栽培渔业、动物用生物制剂等五个领域的研究发展重点,加以推动实施。其湾“农渔牧产业自动化”十年计划,约投入经费25亿元新台币。

从1997年7月至2000年6月,台湾“农委会”按照台湾地区“跨世纪农业建设方案”中的有关“发展政策导向的产业科技”要求,在重点产业科技、加强生物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整合农业科技研究群及区域推广体系、加速农业自动化与信息科技应用等方面研究取得一批成果。

2000年夏季,台湾“农委会”研究拟定“迈进二十一世纪农业新方案”,做为2001年至2004年农业政策蓝本。该方案提出了“发展农业知识经济,厚植农业竞争得基”策略,明确了新世纪初台湾地区农业知识经济的发展重点。2001年台湾农政机关用于扶持农业知识经济发展的经费预算为450.01亿元新台币,2002—2004年约需195.18亿元新台币用于支持农业知识经济发展。

2001年“农委会”制定台湾地区农业各领域科技发展中程纲要,包括11个研究领域,分别是作物科技领域、林业科技领域、渔业科技领域、畜牧业科技领域、农业环保科技领域、农产品加工科技领域、农业自动化科技领域、农业共通性科技领域、农业生物技术领域、林业防灾科技领域,“农委会”计划从2000—2004年度,共投入241.56224亿元新台币用于支持农业科技研究。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二十一世纪前十年台湾地区农业科技发展方向主要是:(1)在生产方面:建立高科技、高效率的农业生产体系,提高国产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突出加强生物技术的研发与运用,创造台湾地区农业的新绿色革命:加速农业自动化与信息科技应用,提升产业竞争力。(2)在生活方面:生产卫生、安全、高品质且多样化的农产品,提升国民生活品质质,重点发展高品质且多样化的农产品,满足消费大众需求;结合民间力量发展食品科技,带动产业发展。(3)在生态方面:减轻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冲击,强化农业支持生态环境维护的功能,重点改进动植物生产、检疫防疫技术与体系,保护国内农业生产环境;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利用,维护自然生态环境。

3、大力推动农业生物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鉴于农业生物技术将成为21世纪世界产业发展趋势,为了加快台湾生物技术的研究创新及其应用技术的发展,突破台湾农业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瓶颈,提升传统农业的技术能力,近十几年台湾在生物技术产业发展方面,不断增加研发经费、人力和设备投入。

1995年8月台湾“行政院”第2443次会议通过《加强生物技术产业推动方案》,并于1997年修订方案内容,确定将农业与医药领域的生物技术,作为台湾全力发展的重点科技。“农委会”为落实“行政院”《加强生物技术产业推动方案》,1996年优先执行了花卉种苗、动物用疫苗及生物农药三个推动计划。

1997年3月,台湾“国科会”委员会选定农业生物技术为台湾四个“国家型”科技计划之一。同年10月,成立台湾农业生物技术“国家型”专案计划规划工作小组。1998年1月,聘任该计划个案咨询委员会委员。1998年2月,台湾农业生物技术“国家型”计划的目标、规划重点提交“国科会”委员会审定通过,推动执行,课题申请通过率为45.2%。1998年7月,公布1999年度第一期三年的课题补助金额,共有42项课题列入该“国家型”计划。其主要研究目标是:(1)整合台湾农业生物技术产业研发既有人力、物力与技术资源,落实产业应用,使农业生物技术在台湾得以生根并茁壮发展;(2)加强本土性的具有产业发展潜力的农业生物技术产品,以提升台湾生物技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3)建立台湾研发与应用体系,确保台湾农业生物技术产业的永续发展,尽快提升台湾的农业生物技术水平;(4)整合以产业发展为导向的尖端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把台湾建成为亚太地区农业生物技术产业研发与营运中心,促进台湾加入WTO后的农业发展。

该科技计划的重点研究领域是:(1)、花卉及观赏植物领域,(2)植物保护领域,(3)水产养殖领域,(4)动物用疫苗领域,(5)农产品保鲜利用领域,(6)农业环境保护领域,(7)保健及药用植物领域。

4、加快农业科技管理创新

“农委会”为加强农业技术发展规划及本会农业科技研究发展计划的执行、管制与运作,设立农业科技审议委员会,该委员会的任务是:农业科技研究发展方向规划的咨询,农业各产业技术发展政策、制度、法规、策略及重大方案审议之咨询,农业科研计划资源分配审议的咨询,农业科研计划成果检讨审议的咨询,其它农业科技发展事项的咨询。委员会下设农业、林业、渔业、畜牧及生物技术五个技术领域审议小组,各技审小组的任务是:对“农委会”个别产业技术发展规划及审议的咨询,“农委会”科研计划审查及管理考核咨询,“农委会”科研计划与业界合作事项协调及审议的咨询,“农委会”有关科研计划事项的咨询。

为加强农业科技研究发展计划执行绩效评估,促使农业科技研究经费有效运用,“农委会”2001年3月6日成立农业科技绩效评估委员会,该评委会的任务是:以农、林、渔、牧及生物技术等领域科技研究计划为对象,评估过去该领域的研究计划执行绩效;评估农、林、渔牧及生物技术等领域科技研究成果所建立的技术,对提升台湾地区农业产业竞争力的效益。评委会设委员23—25人,由“农委会”主任委员遴聘学养优异、经验丰富,对产业科技、经济充分了解的相关产、官、学、研界专家兼任。评委会在对各领域专业技术进行评估时,得视需要聘请该领域的相关专家若干位参与绩效评估。此外,还在台湾地区农业生物科技“国家型”计划中设立了咨询委员会,在台湾地区农业科技中程发展纲要各领域聘请评审委员会。

二、注重农业科技投入,扶持技术创新

从下表可以看出,台湾地区农业科研经费投入常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台湾地区农业科技经费投入

年度经费年度经费

199621.135200145.04193

199715.3857200249.51840

199816.6880200355.26226

200029.79313200461.94672

注:2000—2004年为中程科技纲要需求估计数

1996年度(1995年7月1日—1996年6月30日)台湾地区农业科研经费为21.135亿元新台币(下同),其中农业基础研究(含农艺学、园艺学、农业化学、畜牧兽医、森林及水土保持、渔业科学及农业工程)的经费投入为3.9450亿元新台币,其经费主要来源是“国科会”和“中研院”,共执行537个研究课题,参加研究人员1206人。同年度的农业应用研究与技术发展(含农作物科技、林业科技、渔业科技、畜牧科技、食品科技等)的经费投入为17.19亿元,执行197项整合性研究发展计划,参与研究人员5142人。

在研究成果方面,共有952篇研究、72本专著、934项技术报告发表,完成55项技术创新和923项技术服务,实现技术转移18项,取得专利权6项、著作权3项。从1996年度的农业应用研究与技术发展的经费投入结构看,应用研究占70%(12.172亿元),应用基础研究占3%(0.439亿元),商品化开发研究和技术发展占18%(3.077亿元),其他研究占9%(1.504亿元)。

1997年度台湾地区农业科技应用研究与技术发展经费投入为15.3857亿元。1998年度台湾地区农业科技应用研究与技术发展经费投入为16.6880亿元。从1998年度台湾地区农业科技各领域经费投入结构看:重点产业及资源保育利用研究发展的经费为10.94648亿元,农业生物技术领域经费2.12078亿元,食品加工科技经费投入为1.79738亿元,遥测技术及精准农业科技经费投入为0.44965亿元,农牧渔产业自动化科技经费投入为2.60亿元,其中重点产业领域内部经费投入结构为:作物育种及生产技术研究2.822亿元,农业生物遗传资源研究利用0.8亿元,动植物防检疫与病虫害防治研究1.25755亿元,渔业生产科技研究发展0.805亿元,畜牧生物科技研究发展1.46606亿元,农业废弃物利用及公害防治技术研究0.44431亿元,水土森林资源保育利用及水利科技研究0.95641亿元,农业经济、农产运销技术与农民辅导研究0.52亿元,农业科技人才培育、国际合作及计划管理0.6亿元,农业资导系统建立研究与利用1.07515亿元。

“农业生物科技国家型计划”经费,包括台湾地区“国科会”、“农委会”、“中研院”、“环保署”和财团法人台湾农业生物技术中心五部分的研发投入,预估1998至2001年度,总额达到8亿元新台币。各年度分别为0.2亿元、2.11亿元、2.6亿元和3.1亿元。

三、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促进技术成果转化

1、制定农业技术成果转化政策法规

主要包括《“行政院”加强生物技术产业推动方案》、《“农委会”农业科技计划产学合作实施

要点》、《“农委会”科技计划已有成果拟进行产学合作加速商品化的项目一览表》、《“农委会”科学技术研究发展成果归属及运用办法》、《“农委会”主管计划研究成果技术转移执行要点》等法规。

《“行政院”加强生物技术产业推动方案》提出台湾地区生物技术发展策略是加强研究发展与其成果移转、扩散及应用,整合产、官、学、研的研究发展体系,成立“国家型”计划,畅通研究、发展、生产三者之间的渠道,以加强生物技术产业发展。其中与农业相关的主要内容有:修订生物性农药开发相关法令规范;推动农业生物技术国家型计划以花卉种苗、水产养殖、动物用疫苗、生物性农药、保鲜技术等方向为重点,并落实于产业发展;加强花卉新品种智能财产权保护,并纳入植物种苗法新品种命名及权利登记范围的花卉种类,加强花卉新品种权利保护,以提高育种研发意愿,推动花卉种苗产业发展。

“农委会”为提高农业科技研发绩效,鼓励民间产业界积极参与农业科技研究与开发应用,以加速落实研发成果于产业发展,于2001年4月3日制定了《农业科技计划产学合作实施要点》。“农委会”的经费支持主要用于人事费、研究设备费、包括杂支、材料、仪器设备维护等其它研究有关费用、管理费和必要的技术移转费用。

《“农委会”主管计划研究成果技术转移执行要点》提出,移转研究成果的技术或智能财产权给予厂商时,应以该成果作价取得价款。技术成果移转作价原则以“农委会”资助研究总经费乘下列百分比收取之:(1)参与开发的合作厂商收取5%,未参与开发的厂商收取10—15%。(2)技术成果最终使用者若为供个别农家使用则收取5%,供农企业使用则收取10—15%。

2、推动农业科技推广方面的研究

农业技术推广计划范文第3篇

1 农机技术推广在农业体制中存在的限制性弊端

1.1 在众多的农业技术推广运营模式中如何进行有效的农机技术推广受到多方面的制约与限制,尤其是农业政策,技术普及等推广模式中存在的弊端尤为明显。由于农业技术管理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波动,会使原来的技术推广方案规划与实际执行的现实管理实行相去甚远,这会导致整体技术推广进度的延误,耽误整体技术的推广效率,影响整体技术政策的预算与结算。预算本应该与整套的技术推广管理方案相辅相成,但是技术推广结算效率的限制使得具体技术推广方案落不到实处,或者由于整体管理的方案的不合理导致整体资金的上下浮动,致使农机技术无法顺利普及。总体来看,技术推广者必须根据整体的农业流动状况制定积极有效合理的农机推广方案。

1.2 农机推广的运营方案的不合理和中途不断地改变也是导致管理方案不断改变的重要因素。整体的专项资金流动项目与整体的农机推广管理方案是相互配套实行的,一方面出现问题势必影响另一方面的进度实施。但是在现实的农机技术管理中配套管理方案的规划往往成为了被忽略的重要因素,从而使整体的资金规划缺乏了整体管理方案的导航,导致整体资金运营效率的降低和方案落实进度的落后,不能如期进行农机技术的推广与普及。所以选择一个完美合理的设计方案是解决农机技术推广的首要因素。只有这样才能为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3 随着农机技术推广的运营速度不断加快,建立技术管理中的创新管理方式,提高管理中的创新能力也是限制现代农业技术发展的重大问题。而如何解决好这一战略性问题,对于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可靠有效的技术推广管理方案的创新属于现代农业管理的一部分,技术推广管理方案创新能力必然依赖于整体技术发展能力的提高。目前,众多的企事业单位进行农业技术推广创新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推广运行的实际进度与整体农业计划的具体实行效果是衡量企事业单位农业方案管理创新的重要指标。我国大多数的企事业单位农业管理在世界同期发达国家的农业运营管理排名中仍居于中下游地位。显然,我国存在明显的差距。虽然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中我国的农业技术管理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技术推广管理的创新方面还是有着明显的不足。

2 农机技术推广与现代农业发展间二者的关系

2.1 农机技术推广与现代农业发展的工作主业都与农业操作和农业规划有关。二者都在农业技术的发展与普及扮演者重要的角色,都是在规划农业技术的发展方向,都显现着农业发展的趋势,都在促进农业生产力的提高。

2.2 社会实践的历史因素造成的。

在社会主义计划农业条件下,技术的推广的保持基本上由政府在整体的操控下完成,农业工作的管理职能不能充分发挥,因此,、职能和区划范围不是很清晰。但是在改革开放以来农业技术的快速发展,引导了农机技术的推广与普及,同时也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建立与发展。

3 如何运用农机技术推广管理的创新方式解决现代农业发展的实际问题

现代农业技术高效化的管理模式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制度规范化,第二层次是管理操作精细化,第三个层次组织分工合作协调化。技术推广创新化管理就是落实到每个人具体的分工管理责任,将管理精细化、方向化,它要求每一个管理者都要把工作做到位。要把具体的技术管理工作步骤化并保证每天的工作要完成,每天都要对当天的技术推广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及时处理技术运作瑕疵等等。实质上的技术推广创新化管理是整个技术推广工作的运行核心。项目要做好,需要有效运用创新技术与手段来对整体技术推广运作进行精确指导、促进整体技术普及的有效运作。只有深谙创新的作用才能明白它的深刻内涵,它的精髓就在于:整体运作需要把握好细化推广方面的一系列问题、处理好技术管理工作与推广运作缺陷之间的关系,确保农业管理体系的运营,为整体技术推广的高效能提高奠定基础。它的创新性也在于:运作项目内部凡有分工协作和前后工序关系的部门与环节,其配合与协作需要精密;与整体的使用进度的发展环境的适宜性配合需要紧密配合,与其他相关联的机构关系也需要密切。创新性管理的本质意义就在于它是一种对战略和目标分解细化和落实的过程,是让整体的管理运作战略规划能有效贯彻到每个环节并发挥积极有效作用的过程,同时也是提升整体管理执行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当一个项目在确立了整体运营管理创新管理这一方向性的思路后,重要的就是结合技术推广实际现状,按照稳妥创新的思路,找准关键点、困难环节,分阶段有计划性进行,每阶段性完成一个体系,便实施运转、完善一个体系,推动相关体系有效发展,最终整合全部的技术推广模式,达到实施创新化推广在现代农业中的突出功能。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在实施创新化技术推广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逻辑性与创新思维相结合的意识。创新的境界就是将管理中的不确定性与可操作性完美地结合起来,从这个角度来讲,创新化技术推广方式具有把现代农业发展引向成功的确定性方向。

农业技术推广计划范文第4篇

养殖技术的培训的大力开展是非常有利于农村养殖业逐渐迈向产业化进程,帮助农村畜牧业人员提高专业知识和素养同时,促进了养殖业的发展,改善了养殖业传统结构,从而获得更高的养殖经济效益。

2农村养殖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农村人民平均收入稳定增长,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但是绝大多数从事养殖人员由于文化水平低,技术不达标,因此,没有较好的将科学养殖技术普及开来和推广使用,加上没有及时的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对养殖业的持续发展形成了阻碍。

2.1人员素质普遍比较低

现在,农村养殖业从事人员普遍文化水平不高,素质低,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接受能力差,长期恶性循环,阻碍了养殖业的持续发展,影响当地经济,影响了人民生活质量。

2.2资金缺乏农村养殖畜牧业中,当前还没有较好形成科学产业结构,而且畜牧业资金处于困乏状态,严重影响到了养殖畜牧业发展势头。

2.3资源利用率不高

农村养殖过程中,没有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结构,优化资源,草食动物的饲养料逐渐下降,影响到了国家粮食管理。

2.4兽医体系与养殖业发展不协调

农村养殖畜牧业中,兽医体系存在落后现象,整体服务制度没有得到完善,因此,在农村养殖业推广过程中非常不稳定,而疾病预防工作仍未切实落实,因此,不适应农村养殖业整体发展。

3落实养殖技术推广活动

应该要加强农村养殖技术的推广活动,积极的开展专业知识普及课程,提高养殖从业人员的素养,推广农村养殖技术相关技术,达到提高农村养殖技术整体水平。

3.1提高认知程度

我们可以让相关部门或机构来开展养殖技术普及课程或活动,然后从实际出发,切实的解决其中遇到问题和不足之处,充分的去利用相关信息媒介来进行宣传和推广,加大力度来宣传养殖技术的作用,这对于提高农村养殖技术水平和推广都是具有现实意义,积极去鼓励农民参与培训,营造出良好社会学习氛围。

3.2摒弃传统观念,创新培训方式

应该要有针对性的去对对象进行培训,详细的制定科学计划和方案,然后丰富课程内容,完善教育体系,积极的去利用先进技术和优质资源做好推广活动,并且对于推广的内容,方式以及规模上面都应该要详细的分析和深入调查,明确培训目标和计划。

3.3积极投入

加大投入,有效的提高农村养殖技术的推广和广泛应用是具有良好效果,有关机构部门应该要统一养殖技术公共费用和其他一切资源,认真贯彻并执行,在推广农村养殖技术中,要科学建立起与市场相一致的体系,确保农民养殖得到良性循环,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3.4资源有效整合

推广现代畜牧业技术总共,应当要对资源有效整合,加大对农民养殖技术培训力度,有领导层人员来进行规划和统一安排,更高的提高了农村养殖业技术的推广,提高农民对实用养殖技术以及新技术掌握程度。在有关人员计划下,制定一定计划和培训内容,科学的进行分类教育和培训也是具有一定成效。条件允许情况下,可以资深的专家来为你提供解答和分享养殖技术的知识素养,传授新知识,学习新技术。

3.5科学规划

此过程中要注意科学的规划,认真负责,落实推广活动。推广养殖技术活动中,要加强农民技术指导,带动农民学习养殖技术的积极性,并且运用到实际中。其次,要围绕市场原则,做好新技术的推广活动,提高农民对于养殖新技术的接受能力和养殖技术水平。同时,采取多元化形式来对农民进行畜牧养殖技术指导,科学的进行培训,提高了农民现代养殖畜牧技术能力。

3.6提高养殖技术队伍建设

农业技术推广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业推广人员;地位;作用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18-13-1

1 在促进农业发展的进程中农业推广人员是重要的因素

农业研究的发展和农业教育的更新有赖于农业推广人员的不断努力,农业研究有赖于农业推广技术的应用和农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农业教育有赖于农业研究的发展和农业推广的普及。可见三者只是分工的不同而无轻重之分。它们的地位同等重要,缺一不可,是建设现代化农业的三大支柱。农业推广、农业科研、农业教育的任务必须由人去完成,农业推广人员与农业科研、农业教育人员一样各自肩负着发展我国农业的历史使命,其重要作用和地位是绝不容忽视的。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是广大农民与现代社会交往的桥梁和纽带。农民在生产过程中必须与社会有着广泛的联系,来达到农业生产的各种需求,更好的进行农业生产活动。因此农业推广人员就在连接农民与社会方面显示出其不可忽视的地位。农民在农业生产的整个过程中,既需要良种、良禽、苗木、农药、肥料、农具等物质形态的物化技术,还需要新的栽培技术、畜禽饲养技术等非物质形态的技术。同时,农民还需要有个中介能更加有利的把他们的产品推向市场,以获得较多的经济收入的经营技能。知道准确的市场信息,以决定产品是否出售。从事商品生产的农民需要同支农的工商部门、政府机构、农业院校、科研单位、农业服务组织等建立和保持联系,以及时获得新型的技术,专业的知识,来自各处的信息以及农用物资、资金、保险并销售他们的产品等,而要获得这一系列活动就更加需要得到我们农业推广人员的大力帮助。

2 在农业生产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有着关键性的作用

2.1 农业推广人员在科技成果扩散中的纽带作用

农业科技成果创造者要把先进的技术成果扩散到农民所进行的生产、加工和销售之中,以取得更好的综合效益。并用于扩大生产各个环节中,这就需要经过农业推广人员这个纽带作用,农业推广人员是技术成果的接受者、携带者和传播者。如果没有农业推广技术人员,这种扩散必然受到严重影响,所研究的新技术成果很可能就成为样品和展品,不可能应用到生产实践中,随着时间的流逝,还会逐渐失去应取得的效益,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

2.2 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中的促进作用

由于农业推广人员关于应用农业推广学的理论、原理、方法和技巧把一些适合于当地的先进技术迅速地传播给农民,按照农民采用新技术认识过程的心理活动规律、行为习惯,启发农民的兴趣,帮助评价、指导试验成功,最后使其自觉地采用。通过近些年国家对农业的高度重视,我们各地的农业推广技术人员定期的走到田间地头,面对面的为农民做讲解,从而推进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实践已表明:有的科技成果推广,由于没有与推广人员很好地配合,没有发挥他们的促进作用而长期不能普及;反之则会在短短的两三年内即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应用。

2.3 在新技术推广中的创造作用

我们知道,多数农业科技成果是科研人员在特定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下,在实验所较小的范围和较少的规模情况下获得的,它既有较大的增产增收的潜在能力,但在不同地区、不同条件的较大范围内生产中应用时,往往又表现出不稳定性。农业推广人员引进这样成果必须结合本地区条件进行试验和示范工作,并对原科技成果的一些技术措施进行改进、补充和完善,或组装配套,并找出适合当地条件下取得最佳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方案及推广中应注意的问题,然后向农民传播使科技成果得到普及推广,取得增产增收。在科技成果的试验示范过程中,农业推广人员进行试验设计,制定实施方案,对科技成果的环境适应性、生产可行性、经济合理性等进行全面评价,付出了巨大的智慧和艰辛的劳动,表现出创造作用。

2.4 在提高农民素质中的教育作用

农业推广人员是提高农民素质的一支重要的传播者。农业推广工作可以说是一种教育性工作,推广人员进行农业推广的重要任务就是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方法,有计划、有步骤地向农民进行新技术、新知识、新经验的宣传教育,以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经营管理能力,改变态度和行为,推动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和农村经济的不断繁荣。农业推广人员对农民进行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的延续,是一种普及、通俗、非正规、业余的职业教育活动,它对提高农民素质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2.5 在制定农业方针、政策和农业发展计划中的参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