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数学预习方法及指导

小学数学预习方法及指导

小学数学预习方法及指导

小学数学预习方法及指导范文第1篇

一、指导学习数学方法的内容

1.预习方法的指导

七年级学生往往不善于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预习仅是流于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问题和疑点。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做到:一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掌握本节知识的概貌。二细读,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方法上可采用随课预习或单元预习。预习前教师先布置预习提纲,使学生有的放矢。实践证明,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听课方法的指导

在听课方法的指导方面要处理好“听”“思”“记”的关系。“听”是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识,应指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1)听每节课的学习要求;(2)听知识引入及形成过程;(3)听懂重点、难点剖析(尤其是预习中的疑点);(4)听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5)听好课后小结。教师讲课要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要注意防止“注入式”“满堂灌”,一定要掌握最佳讲授时间,使学生听之有效。

“思”是指学生思维。没有思维,就发挥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思维方法指导时,应使学生注意:(1)多思、勤思,随听随思;(2)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善于大胆提出问题;(3)善思,由听和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4)树立批判意识,学会反恩。可以说“听”是“思”的基础关键,“思”是“听”的深化,是学习方法的核心和本质内容,会思维才会学习。

“记”是指学生课堂笔记。七年级学生一般不会合理记笔记,通常是教师黑板上写什么学生就抄什么,往往是用“记”代替“听”和“思”。有的笔记虽然记得很全,但收效甚微。因此,在指导学生作笔记时应要求学生:(1)记笔记服从听讲,要掌握记录时机;(2)记要点、记疑问、记解胚思路和方法;(3)记小结、记课后思考题,使学生明确“记”是为“听”和“思”服务的。

3.小结或总结方法的指导

在进行单元小结或学期总结时,七年级学生容易依赖老师,习惯让教师带着复结。我认为从初一开始就应培养学生学会自己总结的方法。在具体指导时可给出复结的途径,要做到一看:看书、看笔记、看习题,通过看,回忆、熟悉所学内容;二列:列出相关的知识点,标出重点、难点,列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这相当于写出总结要点;三做:在此基础上有目的、有重点、有选择地解一些各种档次、类型的习题,通过解题再反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指导学生的学习动机

I.巧设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欲望是一种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事物的心理特征。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巧设悬念,使学生对某种知识产生一种急于了解的心理,这样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例如:在讲“二元一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一课时,先给学生讲个小故事:一天,小明去小李家看他,当时小李正在做解二元一次方程的习题,小明一看就告诉李哪道题做错了。小李非常惊讶,问小明有什么“判断的秘法”?此时,我问学生“你们想不想知道这种秘法?”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想!”于是同学们非常有兴趣地上完了这节课。

2.给予成功的满足

兴趣是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在学习中,学生如果获得成功,就会产生愉快的心情。这种情绪反复发生,学习和愉快的情绪就会建立起较为稳定的联系,学生对学习就有了一定的兴趣。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给教师的建议》)

3.进行情感交流,增强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预习方法及指导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加强;学法;指导;引导

学习须得法,尤其是数学学习,方法正确,路子对了,学习效果才能事半功倍。加强学法指导教学须从小学抓起。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正确地去预习、参与课堂教学、练习和作业等实践学习,掌握和运用基本的数学方法和思想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学习能力。下面结合教学实践,就加强小学数学学法指导教学,谈一些粗浅看法,以期抛砖引玉。

一、课堂教学中加强学法指导

1.以示范引领学生模仿。小学生善于模仿,如何学习才能更有效,学生会竭力模仿老师的书写、解题、运算等方式方法。因此,实践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注重自己解答数学问题时的示范效应,引导学生通过模仿一点点掌握数学的方法,进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例如,教学“长方形周长及面积”时,教师应适时在黑板上画“长方形”来辅助教学,学生认真听讲的同时,记下了老师解答这类问题的方法,今后他们做这一类题,也会充分利用图形来辅助解题。通过示范“数形结合”解答问题,学生较好地掌握了解答有关“空间”的数学问题,借助画图的方法。2.以实践操作促进学生掌握学法。小学生爱动手操作,且动手操作可以让学生获得直接的生活体验和直观的解题办法。例如,开展“数的分解和组合”、“数量关系用线段图表示”、“将复杂图形转化为已学图形”等,学生在这些具有实践性数学题解答中,通过摆一摆、拼一拼等实践操作,将抽象复杂的数学题转化为简单、直观、易解的题型,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建立了空间立体观念。3.以适时的点拨提示促学生主动发现。学习的主动权应该交给学生,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应尽量放手,作必要的点拨提示即可,而不是大包大揽的全程跟踪。经过老师必要的提示点拨,学生一步步按照老师指引的思路,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经过多次的尝试后,学生自然会完全掌握解决一类的方法。例如,教学15-8=?时,开始引导学生按照顺序思方式做题,学生每人手里有15根木棒,通过一根一根的往外减,最后算得7,这时再给予学生必要的提示点拨:“反向算一算,用加法运算,是否可行;把15分成两份,表示上面的算式?”经过老师一步一步的点拨,得出了7+8=15和15-7=8两道算式。通过点拨提示,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同时,掌握了减法的逆向运用方法,即用加法来验证减法的运用是否正确。4.加强解题指导,让学生在解题中举一反三。加强解题指导,主要在解题的审题环节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探索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优化解决问题方案,选择解题的最佳途径,进而节省时间,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开展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练习,引导学生从各个不同角度思考同一个数学问题,不断深化、活化、内化、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模式,拓展思维空间和视野,打破数学的章节界限,整合数学知识,使数学系统在学生头脑中有序化。同样,引导学生反复地进行多题一解练习,通过强化记忆、发现和总结一类数学问题的解题规律,进而掌握一类题型的解题方法。

二、分阶段分层次加强学法指导

1.加强预习方法指导。初中生和高中生仍然不会预习,主要原因是小学时就没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良好的预习可以有效提高新知识学习的效率,同时极大地减轻教师的授课负担。因此,加强学生预习指导,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要在开展新课教学前,对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引导学生对新知识有个初步了解。预习时,学生会对新知识产生一系列的问题,通过教师的全面了解,实施教学时,教师做到“心里有数”,从而整个授课过程做到“有的放矢”。预习指导可以按照:“布置预习新课内容和范围——结合已学知识解决预习内容问题——记录预习中产生的问题并记好笔记——尝试解答预习练习题。2.加强复习方法指导。小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获取的知识有限,持续的时间也不长,这是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的。因此,加强复习指导就显得十分重要。复习能够很好地巩固和强化课堂所学的知识,提高运用能力。复习指导应首先让学生明确复习目的,即加深课堂学习的理解和记忆,系统掌握知识,达到灵活运用。其次让学生抓住学习的重点,即整合新旧知识,主要为巩固新学知识。最后让学生按照“以课本为主、以理解记忆为主、以系统性掌握为主。”通过加强复习指导,做到新旧知识融会贯通,进而全面掌握新知识。3.加强作业的方法指导。作业指导的重点应放在学生独立完成作业上,对当天所学知识进行再学习,以期进一步理解、消化,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作业时,应引导学生先复习当天所学知识要点,然后再做题,经过复习后再做题,可以较好地提高作业的准确性。同时,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实际,应把作业的要求、范围、上交时限等让学生记录清楚。作业批改后要及时返还学生,要指导学生对批改后的作业进行重新梳理,主要查找自己做错的原因,对做错的题要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再学习,下直至完全掌握。总之,小学数学加强学法指导教学,对于学生提早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由“学会”向“会学”发展,及今后学好数学、用好数学具有重要意义。一线数学教师须按照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做好学习方法指导教学,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的能力,进而终身受益。

参考资料:

[1]《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小学数学预习方法及指导范文第3篇

由于数学课的特点,多数中等以下的学生觉得进行思考性预习较为困难,或者预习也只能泛泛而读,不做深入细致地探究,教师只能按不预习要求上课,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优秀学生预习的积极性,从而使预习工作处于自由状态。为此,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教师要改变课堂教学结构,构建在预习基础上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指导学生进行数学课程的有效预习,是学生实现自我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那么如何指导学生预习呢?我认为,不同的知识需要不同的预习方法。下面我就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这四大领域方面谈谈如何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预习。

教给预习方法

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一个人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就如同掌握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就能独立地向新认识领域进军,也才有可能攀上知识的顶峰。根据小学数学教材的特点和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及其认知规律,课题计划教给学生下面几种预习方法:

1.任务落实预习法:即教师布置预习任务,学生带着明确的预习任务去进行预习。

2.课本标记预习法:即在预习时,边阅读边用特定的符号做出标记,并在书上空白处提疑问、写心得。

3.温故知新预习法:在预习过程中,一方面初步理解新知识,归纳新知识的重点,找出疑难问题,另一方面复习、巩固、补习与新知相联系的旧知识。

4.尝试练习预习法:对于计算类新授课、练习课,预习时先进行尝试练习,遇到疑难再返回预习例题,然后再尝试练习。

5.动手操作预习法:对于公式的推导等操作性较强的知识,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亲自动手去实践,通过剪、拼、折、移、摆、画、量、观察、比较等活动,体验、感悟新知识。 在教给学生预习方法的同时,要重视指导学生做预习笔记,不仅要做简单的眉批笔记、摘录笔记,还要会做思维含量较高的反思型预习笔记。

6.合作式预习法 同学之间互相切磋、交流,可小组合作分工,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预习方式,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来共同完成预习任务。合作式预习培养了同学的团结合作精神,提高了同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指导孩子们预习,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指导学生学会预习是学法指导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指导预习要有模可循。预习和课堂学习一样,有着一般的步骤和方法,教师要向学生介绍预习的操作步骤,以便学生有模可循。 在教学实践中,我把预习数学的方法和步骤编成了一个顺口溜:“先读书,划批注;有缺陷,及时补;多用脑,勤动手;试练习,找疑处。持之以恒先预习,学好数学很容易。

1.“先读书,划批注”是预习的第一步,数学课本是学习数学知识的依据,读课本的过程就是一个感知新知识的过程。读的时候要逐字逐词逐句地认真阅读,可边读边划,边读边写。可以把重点字词、重点概念、关键语句、疑难处、学会的、不会的分别用圆点、直线、双直线、波浪线、对号、问号等不同的符号分别做上标记;也可以把自己的理解、体会或独特见解写在书上的空白处。

2.“有缺陷,及时补”是指学生在阅读课本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新知识的“前衍部分”有不明白不清楚之处,就要及时复习,把与新知相关的基础打好,为学习新知扫清障碍。

3.“多用脑,勤动手”则是学习数学的一大法宝,它告诉同学们,预习过程中,要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识记,千万不要死记定律、硬背公式。遇到定律、公式时,可以自己先推导一遍,需要实验的就动手做实验,需要实践的就动手去操作,通过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深化对概念、公式的理解,这样更利于掌握新知。 、

4.“试练习,找疑处”可以算作预习的最后一步。课本中的“想想做做”“练一练”安排的都是与例题同步的模仿练习,完成以上任务后,可以让学生尝试着做练习,通过试做,可以检查自己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掌握程度,内化新知,然后回顾整个预习过程,归纳出新知识的重点,找出自己不理解的难题、有疑问的地方,以便听课时重点解决。

小学数学预习方法及指导范文第4篇

小学数学 课前预习 预习指导

现代小学数学教学在不断地改革、不断地向前发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方法也在改革中不断地进步。其中,小学数学的课前预习越来越受到教师与学生的重视,但是也有个别的老师很怕学生提前预习,他们怕学生还小,对于理论如果出现理解上的错误,就会出现先入为主的影响,对于这种错误的认识,再通过教师的讲解也是很难改变这种错误认识的。还有的教师很怕学生由于在课前预习了,知道本课所要讲授的知识和内容了,就会在课堂上对教师所讲的内容失去新鲜感,怕自己的讲授不能吸引住学生,学生不认真听讲,反而对课堂教学会起到不好的负面效应。我们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不能因噎废食,因为怕出现预习过程会出现的问题就对预习给予全盘的否定,这是不对的。我们作为教师要首先积极地面对,做到在预习之前就要有效地对出现的负面效应预料到,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之前的预习进行正确的指导。那么,对于小学数学教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如何做好小学生们数学课前预习指导,目前来说,这是当前对于小学数学教师在现实课堂教学中必须考虑到的问题之一。下面,笔者就多年的课堂教学经验,结合小学数学的课前预习指导中的具体做法,简单地阐述给大家,希望能够对其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指点作用,让我们在共同探讨中有所提高。

一、引言

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自我预习,让学生对所要学习的数学概念、数学公式都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同时,结合以往所学的知识和经验,对不懂的问题提出假设,而教师帮助进行验证,最终得出与书中相同的结论,通过课前的预习、在课上的提问、通过师生的共同互动求证、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的办法,在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的针对性,有效地加强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的效率。

二、指导学生列写预习提纲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数学科学的学习特点,决定了在数学学习中,教师应当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大力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不断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及不断扩大学生的想象能力的范围,使得学生能够真正从课堂教学中走出来,使得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从而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数学教学中,课堂中的知识容量太大,这对于还出于刚刚接触数学知识的小学生来说,无疑是困难的,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学生在学习时,必须做好课前预习,通过自己的课前预习,首先在大脑中对所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在对于所讲授的知识存在初步了解的基础上,才能在课堂中提高注意力。对于存疑的知识点,才会聚精会神的听,学习新知,有效的吸收并实现内化,争取在课堂上就能将教师所讲的新授内容消化并掌握。

1.需要解决的问题

同所有学科的预习是一样的,在数学学习的预习中,学生同样也必须有明确的预习目标,必须让学生首先要了解预习的目的是什么,在这一节课的课前预习中,学生应当了解哪些问题,应当学会哪些问题,这是学生学习的目的。然后,教师在这些所要了解的学习内容中,确立出哪些是我们这一节课中的学习的重点,哪些知识点是我们本节课中的学习的难点,同样这些重点和难点也是我们的预习的目标。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有了明确的预习目标,就有了预习的针对性,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预习积极性,学生会带着问题去学,带着问题去找,同时还可以减少预习的盲目性,节省了时间,因为盲目的预习会浪费学生很多时间,这样的有针对性的预习是可以提高预习的效率的,同时也就提高了数学课堂学习的效率。

对于小学数学学习而言,我们课堂上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学生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通常就是设计到一些公式的推导和一些固定的数学的计算法则,除此以外,还会设计一些解题思路的归纳以及解题方法的整理,小学数学中都有一定的总结,因此,学生在学习在这一节,带着问题去预习,就可以初步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答案,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要求,分别进行训练,让学生逐渐达到熟练地确定预习目标。

2.解决问题的途径

小学数学在介绍新的知识点的时候,常常会借助一些普遍的、直观性的事物,通过这些事物的演变,让学生从中理解所蕴含的数学规律或者数学法则,通常而言,教师通过动手实验、直观图形和例题示范等等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如何进行高效的课前预习,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认清途径,为后一步解决疑难奠定基础。

三、引导学生按步骤解决疑难

在数学学习时,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学会列写预习提纲,小学生通过预习已经对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对所要解决的问题也已经有了全面的认识,这时,教师应当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生活体验,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分析、比较,找出它们之同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此基础上,明确本次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同时,针对教学中重点、难点,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生活体验,寻求最有效的解决途径或换一种新的角度进行思考。

四、总结

但是,作为教师也要考虑到预习,可能会给课堂教学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预习了的学生,有的就会在课堂上接老师的话茬,有的同学,认为在课前就预习好了,知识在大脑中已经形成一定的印象了,就会出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有的甚至开始上课走神,开小差,甚者,还会影响其他想听课想学习的学生的听课。这就会对教师的课堂教学产生不利的影响。如果教师处理不好这种学生的逃课状态,就会严重地影响到课堂上学生的小组探究学习。最终,将会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大降低。所以,教师在这一环节的处理上一定要慎重,要做到有效的预见,并对会出现的现象提前做好预防和采取有效的矫正方法。

综上所述,小学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课堂教学学习之前,就应当做好对学生课前学习的预习指导工作,产生双向的效果。一是学生好,二是教师好,在学习预习时,只要对学生数学课前预习指导得当,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会更浓厚,学生的积极性也更加强烈,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就能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维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有利于实现新课程目标。

参考文献:

[1]程世平.高中数学教学之我见[J].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1,(2).

[2]张明.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1,(2).

小学数学预习方法及指导范文第5篇

[关键词]学习方法;指导

初中学生的学习活动不仅是一个知识的积累过程,更是一个长期的、不断深入的认知过程.学法指导,顾名思义是指学习方法指导.在教学过程中将好教法变为学生的好学法,以学法定教法,从而做到既教知识、又教方法,使学生“学会”到“会学”最终实现“乐学”.作为数学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会学数学知识.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让学生走出学校后能做到终身学习,以适应当今社会知识更新愈来愈快的发展要求.下面就初中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作几点浅议。

一、课前预习指导

预习指导的实质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预习方法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特别是初中七年级的学生,大多数没有好的预习习惯,而八、九年级的学生则因作业繁重而不愿去认真预习,甚至根本不预习.这就要求教师给学生讲明预习的重要性.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预习前教师先布置预习提纲,使学生能有的放矢,提高效率,节省时间,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如任教老师根据不同的年级、课型、题材精心设计不同的预习表.先扶后放,预习的形式由课内向课外过渡;由具体的内容入手,逐步总结预习的一般流程和方法;由一次性预习到分教时多层次预习;学会自己独立预习、和同学一起预习、向老师请教相结合……这样逐步让学生掌握预习的方式和方法.

二、课堂学习方法指导 、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中心环节,教师要指导学生有选择性、针对性地听教学重点和自己理解上的难点.尽可能地利用直观教具、学生身边的事例和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大脑处于高度的兴奋状态,多角度地思考理解重点难点内容,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与交流活动,并根据课堂上师生的小结记好笔记.课堂上,教师的指导要准确、及时,要不断改进和完善教法,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威信,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学习知识,发展自己的能力.

课堂学习指导是学法中最重要的,同时还要注意结合不同的授课内容进行相应的学法指导.

三、课后复习指导

学生在数学课后往往只急于完成书面作业,忽视其他作业(如复习、记忆、动手验证等).以致出现死套公式,照搬例题模式、甚至抄作业的现象,而所学知识和方法却得不到有效的巩固和提高,更难发现自己课堂学习的不足.教师应指导学生养成课后应先复习再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解题过程中强调审题意识和解题的规范性.重点指导学生做好三点:第一是如何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第二利用条件正确地画出(或作出)图形;第三如何将推理思考过程用文字书写表达.在作业设计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学法指导,迁移学法,适当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学科统整的能力.如围绕学科单元学习主题,设计手抄报等。

四、巩固数学知识与方法的指导

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它在许多方面决定着数学学习的成败,课堂内的兴趣决定着一节课的学习效果,而课后能否保持对数学的兴趣则决定着学生数学知识的巩固提高、数学的探求与创新能力的形成.

不少学生怕学数学,大多是因为小学或初中低年级学习数学的方法不当、成绩下滑而造成的,少数同学是因为没遇到一个自己喜欢的数学老师而造成的.因此要培养学生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教师首先要注重自己课内外的形象,主动亲近学生,让学生首先从心理上接受你;其次是要在课内外抓住一切机会,利用情景问题和自身丰富的专业知识去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逐渐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巩固知识和发展能力.

2、记忆方法的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