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一年级体育

小学一年级体育

小学一年级体育

小学一年级体育范文第1篇

新的学期开始了,本学期我所带的是低段的班级,一年级的学生刚入学,年龄较小,接触的东西少,对他们来说什么都是新鲜的,他们都喜欢接受新知识,但是他们的注意力也很容易分散,缺乏耐心,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知识接受比较慢,特别是对某些协调性要求较强的东西,力量也比较差,男生活泼好动,组织纪律性观念不强,但表现欲强;女生和男生一样活泼,应多以游戏为主,在其中进行组织纪律性教育,养成学生良好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

小学一年级的教材较为简单,内容主要有:体育基础知识、基本体操、田径类的跳跃和投掷(轻物掷远抛接球)、体操(团身前后滚动和前滚翻)、队列练习、走跑练习(30米和50米跑走跑交替)、基本步法练习。内容简单却是最基础的,要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养成良好的动作习惯,对于难度较大的项目,教师在注意安全的前提下应当适当降低动作难度,多加以引导,从学生基础能力开始培养,养成终身体育的好习惯。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掌握基本的体育基础知识,明确体育锻炼的作用,在锻炼中运用学习新知识,并不断巩固和提高。

2、从基础锻炼做起,进一步增强体质,特别注意培养耐力素质和力量素质。

3、通过体育锻炼,培养集体主义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自信心,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重点:基本队列的练习以及田径的各种走跑跳和投掷动作。

教学难点:学校体操动作。

四、教学措施

1、教师认真贯彻小学体育教学大纲的精神,精心备课,充分上好每一堂课。

2、小学低年级阶段的教学,要根据低年级学生自制力和理解离较差、情绪变化较大,而身心发育快的特点,多采用主题教学、情景教学等方法,充分发挥游戏的作用,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

3、多鼓励新生在课堂上大胆做示范,并提出问题,对这方面表现好的同学进行表扬。

4、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保证正确的跑走姿势,并对学生及时给予表扬。

5、教师要将学过的知识,有机地穿插到课堂教学中去,以达到提高的目的。积极组织课外活动小组,引导学生提高认识,做到优生优培,差生转化。

6、教师加强各方面学习,提高理论水平,以理论指导实践,虚心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总结经验教训。

五、教研专题: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性

六、具体的教学计划:

1、根据一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和教学任务,是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和创新精神。

2、理论方面: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体育锻炼的意义、方法及体育运动常识、卫生保健等。

3、队列队形:主要学习集合、散开、稍息、立正、左右转法以及向右看齐等。

小学一年级体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一年级队列队形自制力坚韧性组织性纪律性

【内容】:小学一年级学生刚上学,对学校的学生守则不了解,来到学校,就知道乱跑,乱闹,没有规矩。有句俗话没有规矩,就不能成方圆。上体育课就是让学生不能乱跑,不能没规矩。上体育课首先是队列队形的练习,队列队形的练习是体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体育教学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队列队形的练习是体育课的基础,也是小学体育教学的重点,我们更应该教学生做好队列队形。

上小学一年级的课,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乱。队列队形练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和动作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自制力和坚韧性,有利于发展学生自我表现和群体合作意识,助于培养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那怎样才能做好一年级学生不能乱,使学生知道上学和上幼儿园是有区别,可怎么做呢?为此我进行了探索、请教、尝试、总结,有以下几方面:

一、学生方面主要表现为三种现象:

1. 小学生上课时,教师苦口婆心地讲要遵守课堂纪律,不准随便动,要站稳,要记住自己的位置不要讲话等等,而学生总是熙熙攘攘,仿佛充耳不闻。

2. 小学生上课时,教师好不容易让前边的学生站好了,可后边的又乱了,左边的站好了右边的又乱了,排队时又叽叽喳喳地吵,给人的感觉非常混乱。

3.小学生上课时,星期一排好的队伍到星期二上课时就忘记了,不知道自己站在哪个位置,教师只好让他们重新排队,在队列队形教学上花费很多时间。

二、学习队列队形重要性有以下几点:

1.小学生上课,首先要学会站队,通过队列队形能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可以让学生形成身体的正确姿势;养成动作迅速、准确、协调一致和良好作风;培养学生严格的组织性,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

2.队列队形练习,能正确、准确指挥学生迅速集合,能合理的组织学生活动,有助于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

3. 队列队形练习,是体育课的基础,在体育教学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并使学生逐渐养成动作正确,反应迅速,整齐一致,服从集体,听从指挥,遵守纪律的良好作风,我们跟应该教学生做好队列队形。

三、队列队形的教法

学习队列队形,我们应该先知道学生喜欢什么,因为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自制力差,好奇心强,对什么都感兴趣,但都是极短的时间,一年级的学生喜欢游戏,他们不喜欢枯燥、乏味的事,没有兴趣的事,他们都不喜欢去做,做也是一会儿劲头。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教学,让学生看看军人的站姿和坐姿,还有他们的队列队形,这样会让学生喜欢学习。

1.用游戏来引导学生

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事,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特点是活泼好动,喜欢和同学做一些有趣的事,这是学生的天性,我们就更应该利用游戏来引导学生做活动,组织学生来做游戏,并上好课,上好队列队形。让学生在玩中快乐学习,不仅能学习,而且还能让学生更快乐。利用不同的游戏来增强学生的新鲜感,这样才能克服学生学习队列队形的枯燥和乏味,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在学习中学生有了兴趣,以后的学习才能顺利进行。

2.用数字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学习数字,对于数字,他们才开始学习,不是很了解,我们利用他们学习的1―10的数字引导,学生会很高兴的说出这些数字,并掌握这些数字。比如:我们在集合站队时,会让学生从一数到十来集合队伍,然他们在极短的时间完成集合的任务,同学们个个都精神饱满,站姿准确。

3.用数字游戏来让学生加深记忆

一年级的学生,记不住自己所站的位置,我们可以利用数字来让学生记住自己的位置,学生从1―10依次按身高的高矮来站队,让学生记住自己是几号,这样会使学生很容易就记住自己所在位置,使得学生站好队。为了加深学生的记忆,我们在学习中利用了比赛的方法,使学生更加积极的站好队,并记住自己的位置。

4.用语言鼓励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刚刚入学的学生虽然对一些事很感兴趣,但是时间长了会失去兴趣。因此,要想使学生感兴趣,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一年级的学生不能向军人一样高标准的去学习,只能是学生有一点点进步都要鼓励,使学生对体育感兴趣,并喜欢上体育课,这样还能让学生很好的学会队列队形。高标准的学习,会使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注意力分散,不能很好地学习。因此,用语言鼓励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为终身体育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鼓励学生做好队列队形的练习。

5.和学生交流

队列队形的练习,也要和学生进行交流,问问学生对学习队列队形有什么好的办法,比如,唱歌、听录音机。和学生进行交流会增加师生之间的感情,学生会很高兴的跟老师在一起交谈。这样,在以后的学习中学会很高兴进行队列队形的练习。

总之,队列队形对学生来说,具有提高学生的纪律性,自觉性,自制力,坚韧性,因此,我们就更应该把队列队形给学生教好,让所有学生参与运动,学好队列队形,在运动中体验快乐、增强体质。

走好每一步,可以至千里。队列队形练习是体育的基础,在体育教学中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只有让学生从小学会队列队形,才能使我们能很好的组织学生上好体育课。从小事做起,把小事做好,我们才能引导学生走好每一步。

参考文献

[1]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造丰厚基石 李玉荣 中国学校体育 2011.06

[2]走好每一步,可以之千里 田琪 中国学校体育 2013.11

小学一年级体育范文第3篇

本课题中“体育教学”主要是指小学一年级体育教学的学与教两个方面;所谓激励性语言,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探究行为进行鼓励和导向的语言。它主要是为了激励学生的探究意志,但同时它也能起到促进学生的探究行动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调节体育课堂气氛的作用。

二、小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新课标改革重视教师评价的激励,但在实际的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语言过于苍白,特别是缺少激励性评价语言,而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激励性评价语言创设适合每一个孩子发展的教育环境,去激励孩子享受成功的愉悦。既用肯定、鼓励、尊重、信任等语言对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评定,能使学生改变消极的“我不行”的自我概念,增强参与的信心和主动性。

三、小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赏识教育理论

赏识教育是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学生的可贵之处,并给予充分肯定,以实现对学生有效激励作用的“正强化”教育。

2.体育新课程标准理论

体育新课标指出:“要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在新课标中多次提到“激发”、“创设”、“鼓励”等具有启发性的词语,在解读这些词语当中,我们深切体会到新课标倡导的和谐的人文环境和学习环境,作为体育这门特殊的学科,激励性语言显得更重要。

四、小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1.研究目标

(1)及时运用科学、恰当、富有情感的激励性语言去评价学生,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2)通过激励性语言的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学生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

(3)通过激励性语言的教学,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2.研究内容

(1)调查我校一年级学生对学习体育的兴趣,分析其原因。

(2)研究教师如何运用激励性评价语言的运用策略:研究教师激励性评价语言运用策略的转变,无声语言激励胜过空洞说教,语言激励要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运用语言激励注重时机选择。适量运用语言激励,并要有针对性,注重面向全体和个体差异。

(3)研究教师实施激励性评价语言后对学生的促进作用:体育教学时离不开对学生上课表现、动作质量和能力水平的评价,而及时地运用科学,恰当、富有情感的激励性语言去评价学生,不仅能促进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而且能诱发和鼓舞学生克服困难、积极向上的激情。

五、研究对象与范围

研究对象是学校一年(1)班和(2)班的学生。

六、小课题研究的思路、过程和方法

1.研究过程

(1)申报阶段:(2013年11月―12月):认真选题,制定研究方案,申报课题。

(2)准备阶段:(2014年1月―3月):制定研究计划,进行文献研究,进行相关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

(3)实施阶段:(2014年4月―6月):调查分析体育课堂教学现状,利用行动研究法,采取相应措施,实施“适合小学生激励性评价语言学习教材”等的研究,总结经验,研究相关论文。

(4)总结阶段:(2014年7月―10月):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总结,撰写研究报告,申请成果鉴定。

2.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了解目前学生体育课的现状。通过分析进行调研。

(2)文献资料法:通过网上查询、翻阅文献等途径,了解前人的经验和研究成果,收集查找相关激励性语言教学方面的书籍、期刊等资料,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知识和文献参考。

(3)行动研究法:运用这一方法及时调整教学计划。采取相应措施逐步推进研究进程,边研究边实践,分析体育教学中运用激励性语言教学和单纯性体育教学的区别。

(4)经验总结法:把研究过程中的事实资料和依据通过理性归纳,将局部的、个性化的经验上升为具有普遍意义的原理性认识。

七、小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融洽师生关系,有序安全地组织教学,使学生觉得教师理解和尊重自己,无形中密切了师生间关系,从而建立起师生相互尊重、相互友爱的新型师生关系。

2.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能够激发一年级学生的学习欲望,能提高学生自主学练的能力,使学生学得主动积极;能促使学生奋发向上,自觉养成良好习惯。

3.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教师在体育教学上语言艺术运用能力得到提高,课堂的调控能力掌握自如,自身的专业素质水平得到全面的提高。

八、主要观点与创新之处

小学一年级体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体育与健康 一年级小学生 行为习惯养成

随着社会对年轻一代的要求提高,国家制定了《小学生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所以从一年级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可以看出全民素质的提高,下面结合《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育教学实践,谈谈课程中的发现的一些行为习惯现象。

一、体育与健康课程课堂常规教学儿歌,规范行为

一年级小学生要养成的习惯涉及方方面面。课前、上课、放学、作息……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无一不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教育,如此多的“该”与“不该”往往使刚入学的小学生顾此失彼、应接不暇,单凭老师的说教很难达到好的教育效果。由于一年级小学生刚接触课堂纪律,很容易形成条件反射,所以要根据学生的兴奋点反复练习。为此我就将对学生行为习惯的要求编成儿歌。如:上课铃声响后,学生会在小班长的带动下边拍边唱:“上课铃声响,快快进课堂,上课守纪律,坐正看前方。”在儿歌的带动下,学生会由喧闹变为安静。平时站队时,学生会在老师的引导下说出:我是守纪小标兵,站起队来“快”、“齐”、“静”……这样把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要求编成儿歌,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贴近学生的生活。而适时地让学生诵读,使其明白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学生在读中学,在学中读,在运动中巩固,在不知不觉中行为得到规范和强化。

二、言传身教,指导行为

对于学生而言,教师是具体的道德概念的化身,教师的一言一行,不管有无进行教育的自觉性,都会成为学生仿效的标准。特别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他们的模仿力强,可塑性大,热切地关注着周围的人和事,尤其崇拜学校的体育与健康老师。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于规范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至关重要。

(一)语言引导

小学生,特别是一年级学生,对老师的想象几近神圣和完美,他们对教师特有的期望和依赖,往往是他们在观察老师时产生的一种“放大效应”和“模仿效应”。也就是说,老师一言一行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我们要规范学生行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要充分注意这种“放大”和“模仿”效应。在与学生、家长、他人的交往中,教师要特别重视语言内在和外显的教育、引导作用,要求教师无论在什么场合下都讲普通话、用文明语,都要注意语言的感染力和亲和力,成为学生仿效的榜样。如:老师在使用“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文明用语时,要发之于内心,出之于真诚,避免流于形式或应付。家长、朋友来访时,热情的招呼,亲切的问候,都有引导学生效仿的功效。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老师注意了语言的引导作用,学生就会在自觉不自觉中受到影响,模仿老师的语气、表情与人交往,他们会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文明用语习惯。

(二)行为示范

一年级学生的学习往往从模仿开始,人们常说,学生身上有老师和家长的影子。因此老师举手投足间都孕育着教育。当操场上有纸时,我总是赶紧捡起,当下楼梯时,我总是靠右边走,队伍很整齐,很安静……这一切,学生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慢慢地学生都会照着我的样子做。操场上有纸屑时,总有学生打扫干净,而且他们学会了起立、坐下时要轻轻的,知道了怎样做才是不打扰别人。

我在做这些事时,是发自内心,不是做给学生看,因为只有从最细微、最切近的事入手,才能用行为指导学生,才能对学生的良好习惯产生感染力和示范性,学生不仅在一时一事上养成好习惯,还能举一反三,各方面做得都很好。

三、表扬鼓励,激励行为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说:“儿童都有希望获得被认可的天性。”面对学生的点滴进步,教师都要以欣赏的态度对待。及时的鼓励非常有效,这种鼓励不只是来自老师的,也可以来自学生自己。平时班级里通过“学生行为自律”活动,评选出“自律小标兵”大力进行表彰。另外我们开展的“为自己评奖”活动,深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在这样的活动中,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情况,给自己设置一个让学生认可的奖项。这种奖励方法避免了表扬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尤其对后进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全班学生都在努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努力评出一个真实的,让大家认可的自我。随着学生把自己的奖项上报,我惊讶地感到学生的好强与上进,“大胆发言奖”、“团结友爱奖”、“遵守纪律奖”、“最佳活力奖”、“不乱扔纸屑奖”、“跑步第一名”、“做操第一名”……这一个个自评奖项无疑是学生努力的结果,可以说这也是表扬的威力,是激励的结果。

四、不断强化,养成行为

在行为习惯的养成中,特别是在宽阔的操场上,学生会受到诸多因素干扰而影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这是正常现象,是儿童受年龄特点的制约而导致的。行为习惯的最终形成则需要老师常抓不懈、规范不止。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则》的条款和口令引导学生行为的自觉性。每周可以提出切实可行的行为要求,及时将本周学生行为与规范要求相对照。并且每月根据学生实际更换新的奋斗目标,鼓励学生对照目标找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在评价自我、评价他人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自律,增强自信,实现自强。

小学一年级体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 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效果

引 言:

心理健康教育是目前备受我国各级教育机构重视的教育活动,尤其对于小学教育来说,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保证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避免各种心理问题的产生,还能够为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打下基础,因此,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成为目前小学教育研究中的热点话题。

一、 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1.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多样化

小学低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受学生接受程度的限制,因此系统性不强,心理健康教育常是渗透于学科教育之中的。但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对心理健康形成认识,因此,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形式更专业,更多样。除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进行之外,学校还提供心理咨询室以及心理健康宣传活动,作为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

2. 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有待提高

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体现在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和心理发展的提高方面,虽然目前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形成系统,但是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是有限度的,很多学生还存在厌学情绪,由于学生早熟,青春期心理对他们的学习发展以及性格发展的影响也没有减弱,可见小学高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还有待提高。

二、 提高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策略

1.采用团体心理辅导的教育方式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理解集体和个人之见的关系,而普通的心理健康课程并不能展现出心理健康教育中有关于集体和个人成长之见的关系,因此,可以采用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提高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比如,我在一次以“增强自信”为目的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中,以“自我认识与发展”为主题,设置了“成长三步曲”、“读箴言,诉心声”、“红色轰炸”、“做一幅成功的形象图”等心理游戏及心理情景内容,使学生学会从生理、心理、社会等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和评价自己,了解自己的个性特征,使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更加客观,学会准确定位自己,悦纳自己,坚信自己;成员从相互之间的优点赞赏中,体验到彼此的支持和被支持,达到共情,增强自信心。团体成员的相互交流分享,成员之间的认同感,使学生心理困扰通过学生自我教育得到缓解。

2. 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一次或几次集体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其作用是有限的,要全面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效果,还需要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对后进生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就需要班主任付出很多努力。班主任可以将心理效应运用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当中,例如,针对经常与同学吵闹、打架的后进生,班主任经过多次教育仍然没有效果,可以使用瓦拉赫效应,即发现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并通过对他们的优势的开发进行转化,很多后进生会因为班主任对自己的优点的重视和开发而产生自豪感,为了维护自己在教师和同学面前的形象,后进生的问题行为可能大量减少。由此可见,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径。

3. 建立学校和家庭一体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统

要使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全面提高,光凭学校和教师们的努力是不够的,家庭作为小学生生活的基础,始终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学校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应该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和内容传达给家长,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在家庭教育中得以巩固。建立学校和家庭一体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统,是提高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根本。

三、 提高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应注意的问题

1.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符合学生心理发展实际

在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中,有众多可供选择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和内容,但是,并不是所有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都能与高年级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实际相契合,很多涉及到道德发展和人格发展的内容学生不能理解,不宜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因此,要想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效果,首先应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能够被学生接受和理解。

2. 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符合学校实际

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各种教学辅助器材如多媒体器材和体育器材等,还需要有适当的场地。心理健康教师应该根据学校所拥有的资源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尽量使学校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并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只有这样,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才能够真正发挥作用。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基本形成体系,但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还有待加强。要使心理健康教育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护航者,心理健康教师可以采用团体辅导的形式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班主任也应该在班级管理中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另外,形成学校和家庭统一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也是十分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达成有赖于教育内容的选择以及教学资源的应用,这也是教师们在教育过程中需要注意的。

参考文献:

[1]张 燕.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浅析[J].小学教学参考,2014(01):220-222.

[2]夏 庆.心理健康教育改善小学生学习倦怠的实验研究[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2014(03):200-202.

[3]冯程程.大连市高年级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D].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5月:10-12.

[4]李 园.运用暴击团体辅导技术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心理干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5月: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