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科普培训

小学科普培训范文精选

小学科普培训

小学科普培训范文第1篇

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目标。要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要求,高度重视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本系统的科学素质行动,将实施“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和“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列入教育局工作计划。要确定一位副局长分管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局办公室为牵头处室,基础教育处和职业与成人教育处为责任处室,负责布置和开展具体工作。基教处要有一名干部为兼职联络员,负责与各部门、学校联系协调工作。

2.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认真组织广大干部和教师学习《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和《*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工作方案》,认真贯彻落实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下发的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增强提高中小学生科学素质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培养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胜任各类科学教育与培训任务的教师队伍,建立教育系统科学教育与培训和科技辅导员的骨干教师队伍,表彰科技教育先进个人。组织中小学科学教育师资和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培训,组织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教师上岗培训,开展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合作开展*市科技教育论文评选活动和课题研究,组织教师自制多媒体教育软件比赛,不断创新提高,争取在国家、省级相关比赛中获奖。

4.加强中小学生科普宣传教育。积极推进新科学课程的全面实施,重视新课程改革实验、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课程的指导。深化中小学科学课程教材、内容、教法改革,落实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科技、环保、安全等宣传教育,组织中小学生开展“大手拉小手、小手牵大手”科技传播活动,让科普知识进家庭、进社区。充分发挥*教育信息网和科普基地的科普宣传作用。实现全市中小学科普宣传教育普及率达到95%以上。

5.加强中小学生科技教育活动。合作开展青少年课外科技活动,组织举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中小学生航模锦标赛、中小学生电脑机器人竞赛,青少年科技教育创新论文评选活动,不断开拓,不断提高,争取在国家、省级相关比赛中获奖。

6.形成科技方面办学特色。开展青少年科学技术教育和科普宣传,逐步形成学校自身的办学特色。各县(区)争创1至2所科技方面的特色学校。

小学科普培训范文第2篇

一、前言

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对于增强公民获取和运用科技知识的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实现全面发展,对于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有关调查,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大。公民科学素质的城乡差距十分明显,劳动适龄人口科学素质不高;大多数公民对基本科学知识了解程度较低,在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等方面更为欠缺,一些不科学的观念和行为普遍存在,愚昧迷信在某些地区较为盛行。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低下,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瓶颈之一。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基础性社会工程,是政府引导实施、全民广泛参与的社会行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来,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仍存在许多问题。人均接受正规教育年限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长期受应试教育影响,学生科学素质结构存在明显缺陷;社会教育、成人教育的发展尚不全面和深入,公民缺少接受终身教育的机会。科普长效运行机制尚未形成;科普设施、队伍、经费等资源不足;大众传媒科技传播力度不够、质量不高。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公共服务未能有效满足社会需求,公民提升自身科学素质的主动性尚未充分调动。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旨在全面推动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通过发展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尽快使全民科学素质在整体上有大幅度的提高,实现到本世纪中叶我国成年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长远目标。本《科学素质纲要》提出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在“*”期间的主要目标、任务与措施和到2020年的阶段性目标。

二、方针和目标

指导方针:

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大力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国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打下雄厚的人力资源基础。

今后15年,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方针是“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

政府推动———各级政府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工作,加强领导。各级政府将《科学素质纲要》纳入有关规划计划,制定政策法规,加大公共投入,推动《科学素质纲要》的实施。社会各界各负其责,加强协作。全民参与———公民是科学素质建设的参与主体和受益者,要充分调动全体公民参与实施《科学素质纲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

提升素质———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是《科学素质纲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实施《科学素质纲要》,推动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促进和谐———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实现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等公共服务的公平普惠,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

目标:

到2020年,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有长足发展,形成比较完善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组织实施、基础设施、条件保障、监测评估等体系,公民科学素质在整体上有大幅度的提高,达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1世纪初的水平。

到2010年,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有较大发展,公民科学素质明显提高,达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围绕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最关键、最具基础性的问题,实现以下目标:

———促进科学发展观在全社会的树立和落实。重点宣传普及节约资源、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安全生产、应急避险、健康生活、合理消费、循环经济等观念和知识,倡导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以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带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未成年人对科学的兴趣明显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较大增强;农民和城镇劳动人口的科学素质有显著提高,城乡居民科学素质水平差距逐步缩小;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在各类职业人群中位居前列。

———科学教育与培训、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科普基础设施等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基础得到加强,公民提高自身科学素质的机会与途径明显增多。

三、主要行动

根据指导方针和目标,在“*”期间实施以下主要行动:

(一)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

任务:

———宣传科学发展观,重点宣传我国人口众多、资源有限、人均占有资源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基本国情,使未成年人从小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完善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提高学校科学教育质量,使中小学生掌握必要和基本的科学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与方法,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普及农村义务教育,切实提高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质量。为农村未成年人提供更多参与科普活动的机会,培养改善生存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和社会实践,增强未成年人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初步认识科学的本质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以及交流合作、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措施:

———通过实施新世纪素质教育工程,推进新科学课程的全面实施。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注重课程的综合性与连贯性;开展学龄前科学启蒙教育,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广义务教育阶段综合性科学课程,逐步推进高中科学课程改革;深化中小学科学课程教材、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改革科学教育评价制度,定期监测科学教育质量。

———提高农村未成年人科学教育水平和质量。结合农村实际,加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科学教育资源建设,发展针对农村校外未成年人的非正规教育,开展生活能力和生产技能培训等科普活动。

———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引导未成年人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普及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能源、心理生理健康、安全避险等知识。加强“珍爱生命、远离”和崇尚科学文明、反对愚昧迷信的宣传教育。发挥未成年人在家庭和社区科普宣传中对成年人的独特影响作用。

———通过“大手拉小手科技传播行动”、科技专家进校园(社区、科普基地)、中学生进科研院所(实验室)等活动,组织科技工作者与未成年人开展面对面的科普活动。

———提高母亲的科学素质,重视家庭教育在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中的重要作用。———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化等机构和团体加大面向未成年人的科技传播力度,用优秀、有益、生动的科普作品吸引未成年人,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整合校外科学教育资源,建立校外科技活动场所与学校科学课程相衔接的有效机制。利用科技类博物馆、科研院所等科普教育基地和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的教育资源,为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服务;加强现有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等综合性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的科普教育功能,在有条件的地区建设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等专门的科普活动场所。发挥社区教育在未成年人校外教育中的作用。

(二)农民科学素质行动。

任务:

———面向农民宣传科学发展观,重点开展保护生态环境、节约水资源、保护耕地、防灾减灾,倡导健康卫生、移风易俗和反对愚昧迷信、陈规陋习等内容的宣传教育,促进在广大农村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围绕科学生产和增效增收,激发广大农民参与科学素质建设的积极性,增强科技意识,提高获取科技知识和依靠科技脱贫致富、发展生产和改善生活质量的能力,并将推广实用技术与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结合起来,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的能力。

———提高农村妇女及西部欠发达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措施:

———逐步建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适应需求的农村科学教育、宣传和培训体系。制定《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建设规划》和《中国农民科学素质教育大纲》,指导面向农民的各类科学教育活动。

———大力开展农民科技培训。结合实施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农村党员基层干部适用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培训计划、绿色证书工程、星火科技培训专项行动、双学双比、巾帼科技致富工程等,开展针对性强、务实有效、通俗易懂的农业科技培训,多渠道加大培训力度。使参加绿色证书培训达1000万人;重点培育100万个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2000万个农户。发挥好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农业科教与网络联盟、有关大中专院校和其他农村成人教育机构在农村科技培训中的作用。

———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技下乡和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科普活动。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活动,总结推广科技特派员、科技入户、科技110、科普之冬(春)、科普大集、专家大院、科技咨询服务站、科技大王下乡、科教兴村等行之有效的做法,探索科技人员与农民互动的科技咨询服务长效机制。

———开展农村科技、科普示范活动,建立和完善示范体系。深入开展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县、区)和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乡(镇)、村、户等建设活动,大力发展科技、科普示范基地,发挥好它们的示范作用。

———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科技培训。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机制,按照《*-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要求,积极开展农民工的引导性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岗位培训。

———建立健全农村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服务组织网络和人才队伍。发展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村基层科普组织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重点扶持1万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组织专家咨询服务和志愿者队伍,形成动员科技人员为“三农”服务的有效机制;培养农民技术员队伍,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传播能力。

———加强农村基层科普能力建设。依托农村中小学、村党员活动室、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文化站和有条件的乡镇企业、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农民合作组织,发展乡村科普活动场所。推动乡村科普橱窗、宣传栏等建设,开发和充实适应需求、富有特色的展示教育内容。加强民族地区科普工作队建设,提高西部地区特别是边疆民族地区基层的科普能力。

(三)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行动。

任务:

———在广大城镇宣传科学发展观,重点倡导和普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节能降耗、安全生产、健康生活等观念和知识,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

———围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需求,以学习能力、职业技能和技术创新能力为重点,提高第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科学素质,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和自身发展的要求。

———围绕城镇化进程的要求,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和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

———提高失业人员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措施:

———加强对劳动者科技教育培训的宏观管理,进行专门的规划、组织和监督实施。统筹协调各相关部门的关系,合理分工、加强合作。

———将劳动人口应具备的基本科学素质内容纳入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课程内容和培训教材,将有关科学素质的要求纳入国家职业标准,作为各类职业培训、考核和鉴定的内容。

———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预备制培训、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农民工培训和各类从业人员的在岗培训和继续教育。城镇职工在职培训达到2.5亿人次,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1500万人,农民工培训2亿人。使新增劳动力接受劳动预备制培训的比例由目前的70%提高到90%。

———在企业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技能培训和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等活动,着力加强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教育,提高职工的科学文化素质。鼓励群众性技术创新和发明活动。充分发挥企业科协、职工技协、研发中心等组织和机构的作用。

———建立企业事业单位从业人员带薪学习制度,鼓励职工在职学习,形成用人单位和从业人员共同投资职业培训的机制。在职业培训中,加大有关科学知识的内容。

———优化整合各种教育培训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形成广覆盖、多层次的教育培训网络,为劳动者提高科学素质提供更多机会和途径。

———以城镇社区为依托,通过社区科普活动室、科普学校、科普画廊等机构和设施,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宣传,建设学习型社区,发挥社区在提高劳动者科学素质方面的作用。

(四)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

任务:

———在面向领导干部普及科学技术知识的同时,突出弘扬科学精神,提倡科学态度,讲究科学方法,增强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科学决策的能力。

———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学习型机关,调动公务员提高自身科学素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终身学习和科学管理的能力。

措施:

———将提高科学素质列为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负责人培训教育规划和相关计划的重要内容。

———各级机关在创建学习型机关中,其学习培训制度应体现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的要求。

———各级行政院校和干部学院将提高学员科学素质列入教学计划,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落实。

———举办讲座、报告会等科普活动,编辑出版相关的科普读物,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介绍现代科技知识及发展趋势,传播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组织公务员参与科普活动。

———报刊、电台、电视台和各级政府网站创办有关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的栏目和节目。

———在公务员录用考试大纲及题库中,列入与科学素质要求有关的具体内容。

四、基础工程

配合上述行动计划,“*”期间重点实施以下基础工程:

(一)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

任务: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胜任各类科学教育与培训的教师队伍。

———加强教材建设,改革教学方法,形成适应不同对象需求、满足科学教育与培训要求的教材教法。

———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培训场所、基地,配备必要的教学仪器和设备,为开展科学教育与培训提供基础条件支持。

措施:

———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采取多种途径,开展中小学和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科学教育教师培训工作,尤其重视县以下中小学科学教育教师的培训,提高学历层次和实施科学教育的能力和水平。鼓励师范院校设置科学教育专业,培养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的科学教育教师。

———建立科技界和教育界合作推动科学教育发展的有效机制。动员组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专家参与中小学科学课程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和科学教师培训。

———加强科学教育与培训志愿者队伍建设。发挥老科技工作者协会、老教授协会的作用,动员组织离退休科技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公务员和企业事业单位管理者参与科学教育与培训。发展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提高辅导员的素质和能力。

———加强科学教育研究,按照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的要求,促进科学课程的完善与发展,更新课程内容,提高中小学科学课程的教材质量,改进教学方法。以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加强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各类培训中科学教育的教材建设。根据农民、城镇劳动人口、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特点和需求,以科学发展观、先进适用技术、职业技能、现代科技知识为主要内容编写教材。重视少数民族文字的教材编写和音像类教材的开发制作。

———加强中小学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根据科学课程的需要,建立健全实验室、图书室,充实实验仪器、教具、音像设备、计算机等教学器材,并面向社会提供服务。

———增强行政院校和干部学院,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职业学校、函授学校、广播电视学校等机构的科学教育和培训功能。

———利用社会资源开展科学教育和培训。鼓励和支持科技馆等科普场馆、社区学校、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等开展科学教育与培训。构建不同职业、不同工种、布局合理的职业技能培训基地。

(二)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

任务:

———引导、鼓励和支持科普产品和信息资源的开发,繁荣科普创作。围绕宣传落实科学发展观,创作出一批紧扣时展脉搏、适应市场需求、公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并推向国际市场,改变目前科普作品“单向引进”的局面。

———集成国内外科普信息资源,建立全国科普信息资源共享和交流平台,为社会和公众提供资源支持和公共科普服务。

措施:

———建立有效激励机制,促进原创性科普作品的创作。以评奖、作品征集等方式,加大对优秀原创科普作品的扶持、奖励力度,吸引和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科普作品创作;调动科技工作者科普创作的积极性,把科普作品纳入业绩考核范围;建立将科学技术研究开发的新成果及时转化为科学教育、传播与普及资源的机制;鼓励和支持科普创作、科技传播专业团体发挥作用;制定优惠政策和相关规范,鼓励和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科普资源开发。

———加强合作与交流。推动科普、科技、教育、传媒界的有效合作,引进国外优秀作品,借鉴国际先进创作理念和方法,促进我国科普创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集成国内外现有科普图书、期刊、挂图、音像制品、展教品、文艺作品以及图片、科普志愿者等各类科普信息,建成数字化科普信息资源库和共享交流平台,通过互联网为社会和公众提供资源支持和公共科普服务。

———开展优秀科普作品的推介、展演、展映、展播和展示活动,扩大科普信息资源的共享范围。针对公众生产生活的实际需求,组织编制简明生动的科普资料,以公众易于获得的方式送达基层。

———制定相关法规、规章和标准,充分保护知识产权,创造公共科普信息资源公平使用的法制环境。

(三)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工程。

任务:

———加大各类媒体的科技传播力度。电视台、广播电台科技节目的播出时间,各类科普出版物的品种和发行量,综合性报纸科技专栏的数目和版面,科普网站和门户网站的科技专栏等大幅度增加。

———打造科技传播媒体品牌。提高科技频道、专栏制作传播质量,培育一批读者量大、知名度高的综合性报纸科技专栏、专版和科普图书、报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形成一批在业内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科普出版机构。

———发挥互联网等新型媒体的科技传播功能,培育、扶持若干对网民有较强吸引力的品牌科普网站和虚拟博物馆、科技馆。

措施:

———鼓励、支持“科技博览”、“科技之光”、“科普大篷车”等电视科技栏目进一步提高质量,使其成为有广泛影响的媒体精品。择优扶持若干有特色、覆盖率高的知名科普网站。

———制定优惠政策和相关规范,积极培育市场,推动科普文化产业发展。

———建立与市场、公众需求相适应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树立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引进现代营销模式与先进编创技术,注重市场调研,提高播出和编辑出版质量。———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科普出版物发行渠道,加强网点建设,大力扶持科普出版物在农村和边远地区、民族地区的发行工作。

———提高各类媒体对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指导公众以科学的行为和方式应对突发事件。

———研究开发网络科普的新技术和新形式。开辟具有实时、动态、交互等特点的网络科普新途径,开发一批内容健康、形式活泼的科普教育、游戏软件。

(四)科普基础设施工程。

任务:

———拓展和完善现有基础设施的科普教育功能。对现有科普设施进行机制改革和更新改造,充实内容、改进服务、激发活力,满足公众参与科普活动的需求。整合利用社会相关资源,充分发挥科研基础设施的资源优势,发展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

———多渠道筹集资金,在充分研究论证的前提下,新建一批科技馆、自然博物馆等科技类博物馆。各直辖市和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至少拥有1座大中型科技馆,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至少拥有1座科技类博物馆,全国科技类博物馆的接待能力有显著增长。

———发展基层科普设施。在城乡社区建设科普画廊、科普活动室、运用网络进行远程科普宣传教育的终端设备等设施;增强综合性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的科普教育功能,有条件的市(地)和县(市、区)可建设科技馆等专门科普场馆;在一些市(州、盟和县)配备科普大篷车,以“流动科技馆”的形式为城乡社区、学校特别是贫困、边远地区提供科普服务。

措施:

———突出社会公益性,加强对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的宏观指导。制定科普设施的发展规划、建设标准、认定办法和管理条例,规范科普设施的建设与管理。

———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及基本建设计划,加大对公益性科普设施建设和运行经费的公共投入。

———对科普教育功能薄弱的设施进行更新改造,完善基层科普设施的功能;引进和开发适应公众需求的活动项目,创新活动方式,增强吸引力,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增强社区科普设施为老年人服务的功能,为他们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提供条件和机会。落实科普场馆对未成年人和老年人的优惠措施。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科普基础设施建设。落实有关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各界对公益性科普设施建设提供捐赠、资助;吸引境内外资本投资兴建和参与经营科普场馆;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事业单位根据自身特点建立专业科普场馆;落实有关鼓励科普事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科普基础设施建设。

———部级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总数由目前的300余座增加至500座,省部级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总数由目前的1000余座增加至2000座,定期对公众免费或优惠开放。有条件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类团体向公众开放实验室、陈列室和其他场地设施;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对公众开放研发机构和生产车间。

———培育科普展览、展品市场,推动设计制作社会化;制定技术规范和设计制作机构的资质认定办法;择优扶持一批设计制作机构,提高设计制作水平。

五、保障条件

(一)政策法规。

完善有关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政策法规,明确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及公民个人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中的责任、权利和义务。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对现有政策法规进行修订、补充和调整。

———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有关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的法律法规中,体现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目标和要求。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实施细则。

———制定鼓励和吸引境内外机构、个人独资或合作兴办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机构的政策。

———制定表彰和奖励政策。

(二)经费投入。

采取多种措施,加大政府和社会投入,形成多渠道投入机制,为《科学素质纲要》的实施提供资金保障。

———加大财政保障力度。切实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的有关规定,各级政府根据财力情况和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逐步提高教育、科普经费的增长速度,并将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保障《科学素质纲要》的顺利实施。中央财政根据财力状况,逐步加大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各级政府要从中央财政的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中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落实各相关部门实施经费。各有关部门、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根据承担的《科学素质纲要》实施任务,按照国家预算管理的规定和现行资金渠道,统筹考虑和落实所需经费。

———鼓励捐赠,广辟社会资金投入渠道。进一步完善捐赠公益性科普事业个人所得税减免政策和相关实施办法,广泛吸纳境内外机构、个人的资金支持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三)队伍建设。

培养专业化人才,发掘兼职人才,建立志愿者队伍,加强理论研究,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和进修活动,加强业务学习,全面提升在职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人员的科学素质和业务水平。

———通过高等院校和有关研究机构培养大批科学技术传播与普及专门人才;改革文博专业课程内容,为不同类型科普场馆培养适应性广泛的专业人才。———建立有效机制和相应激励措施,充分调动在职科技工作者、大学生、研究生和离退休科技、教育、传媒工作者等各界人士参加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专业和技术特长,形成一支规模宏大、素质较高的兼职人才队伍和志愿者队伍。对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中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组织予以表彰和奖励。

———增强科技界的责任感,支持科技专家主动参与科学教育、传播与普及,促进科学前沿知识的传播。

———开展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理论研究,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把握基本规律和国际发展趋势,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实践提供指导。

六、组织实施

(一)组织领导。

———国务院负责领导《科学素质纲要》的实施工作,成立《科学素质纲要》实施领导小组,进行统一动员部署和检查监督。各有关部门、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按照《科学素质纲要》的要求,将有关任务纳入相应工作规划和计划,充分履行相关工作职责,发挥各自优势,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切实推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地方各级政府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计划,将《科学素质纲要》的实施纳入政府的议事日程,纳入业绩考核。

———建立和完善实施《科学素质纲要》的工作机制。《科学素质纲要》实施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承担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并定期向领导小组汇报。

(二)监测评估。

———制定《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结合我国国情,借鉴国外相关经验和成果,围绕公民生活和工作的实际需求,提出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科学素质内容,为公民提高自身科学素质提供衡量尺度和指导,并为《科学素质纲要》的实施和监测评估提供依据。

小学科普培训范文第3篇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是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基础性社会工程,是政府引导推动、全民广泛参与的社会行动,对于我县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实现“全面达小康,建设新建湖”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贯彻落实国务院颁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10-2020年)》和《江苏省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行动计划(*-2010)》,现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科教兴县和人才强县战略,全面贯彻“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指导方针;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开展为提高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人口、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等重点人群科学素质的“四大主要行动”;实施科学教育与培训、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科普基础设施的“四大基础工程”;建立和完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政策法规、经费投入、人才队伍和监测评估的“四大支撑体系”。大力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促进经济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推进富民强县、实现“全面达小康,建设新建湖”的目标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二、总体目标

适应“*”时期建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从*年到2010年,全县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有较大发展,全县公民科学素质有较大提高。围绕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最关键、最具基础性的问题,实现以下阶段性目标:

——促进科学发展观在全社会的树立和落实。重点宣传普及节约资源、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安全生产、应急避险、健康生活、合理消费、循环经济等观念和知识,倡导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以重点人群科学素质建设行动带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未成年人对科学的兴趣明显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较大增强;农民和城镇劳动人口的科学素质有显著提高,城乡居民科学素质水平差距逐步缩小;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在各类职业人群中位居前列。

——科学教育与培训、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科普基础设施等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基础得到明显加强,公民提高自身科学素质的机会与途径明显增多,初步形成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长效机制。

三、组织机构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成立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国办发〔*〕18号)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江苏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苏政办发〔*〕73号)的要求,经县政府批准成立县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建政办发〔*〕30号以下简称领导小组),领导全县《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分管科技工作的县长任组长,县政府办副主任周公祝和县科协主席周立斌任副组长,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发改委、县教育局、县科技局、县财政局、县人事局、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建设局、县农林局、县农资局、县文化局、县广电局、县卫生局、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联、县科协等相关部门和单位的负责人为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承担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县科协。办公室主任由县科协副主席邵静同志担任;副主任由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发改委、县科协、县科技局、县教育局、县农林局、县劳动保障局等部门的职能科室的负责人担任。办公室成员由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相关科室负责同志担任。

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联络组,负责办公室与各成员单位之间的联络沟通与组织协调。联络组成员由县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组成。

各镇人民政府、建湖开发区管委会负责本地区《纲要》实施的组织领导,并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纲要》的实施意见。

四、主要任务及行动措施

(一)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

1.主要任务:

(1)宣传科学发展观,重点宣传我国人口众多、资源有限、人均占有资源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基本国情,使未成年人从小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2)完善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提高学校科学教育质量,使中小学生掌握必要和基本的科学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与方法,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培育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成果,切实提升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质量。为农村未成年人提供更多参与科普活动的机会,培养改善生存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4)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科普竞赛和社会实践,增强未成年人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初步认识科学的本质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以及交流合作、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牵头部门:县教育局、团县委

3.责任单位:县科协、县委宣传部、县妇联、县科技局、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文化局、县卫生局、县广电局。

4.行动措施:

(1)以科技竞赛和科技活动为抓手,着力提高全县广大青少年的科技素养。“*”期间,全县各教育行政部门、各基层幼儿园、中小学校要以“金钥匙”科技知识竞赛、科技创新大赛、科技模型竞赛等活动为抓手,着力培养广大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及动手动脑能力,增强广大青少年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情。由县教育局、团县委负责牵头,在“*”期间,每年组织全县参加各级各类青少年科技活动,科技竞赛的人数达到2万人次。各中小学校要把科技教育纳入各自的教学计划,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注重课程的综合性与连贯性;开展学龄前科学启蒙教育,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广义务教育阶段综合性科学课程,深化中小学科学课程教材、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逐步推进高中科学课程改革,结合青少年各时期的求知特点,专门开设科技活动课程,使科普教育做到有课程、有教材、有师资、有评价制度和监测标准,全面提高全县广大青少年科技素养。

(2)以强化青少年科技教育网络体系建设为载体,着力完善青少年科技教育资源。“*”期间要进一步强化青少年科技教育网络体系建设,着重抓好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县职教中心的建设。要健全全县科技辅导员队伍,完善科技辅导员考评体系。全县各中、小学校要设立专职科技辅导员,要着力提高科技辅导员的业务能力教学水平,搭建科技教育的教学教研活动和学术交流活动平台,大力倡导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学术氛围,每年表彰一批优秀科技辅导员,安排优秀科技辅导员担任学校中层干部。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际,加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科学教育资源建设,发展针对农村校外未成年人的特色教育,开展生活能力和生产技能培训等科普活动。“*”期间要充分发挥我县职教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技工学校、高新技术企业等校外活动场所的科普教育功能,因地制宜,积极筹建一批适合广大青少年的科普教育基地。在全县形成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以校内教育为主,科普场馆教育为补充,社区教育相融合的科普教育机制。通过组织“大手拉小手”、“科技夏令营”、“快乐科学校园行”等面对面科普活动,开办家长学校,提高父母的科学素质,重视家庭教育在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中的作用,全面提升青少年科普教育的手段。广播电视、文化等机构和社会团体要加大面向未成年人的科技传播力度,用优秀、有益、生动的科普作品吸引未成年人,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3)以评先创优为激励手段,着力优化全县青少年科学素养教育的整体环境。“*”期间要进一步完善“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学校”的考评体系,完善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把科技教育特色学校的评比工作和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的评比工作纳入到学校的综合评估体系之中,提升评比活动的激励作用。通过考核评比、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全面促进全县青少年科技素养的提高。

(二)农民科学素质行动

1.主要任务:

(1)面向农民宣传科学发展观,重点开展保护生态环境、节约水资源、保护耕地、防灾减灾,倡导健康卫生、移风易俗和反对愚昧迷信、陈规陋习等内容的宣传教育,促进在广大农村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围绕科学生产和增收增效,激发广大农民参与科学素质建设的积极性,增强科技意识,提高获取科技知识和依靠科技脱贫致富、发展生产和改善生活质量的能力,并将推广实用技术与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结合起来,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3)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的能力。

(4)提高我县广大农村妇女的科学文化素质。

2.牵头部门: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委农工办、县科协

3.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委农工办、县科协、县农林局、县教育局、县科技局、县人事局、县劳保局、建湖工商局、县文化局、县卫生局、县广电局、县农机局、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联。

4.行动措施:

(1)大力开展农民科技培训,积极培养有文化、讲道德、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充分利用全社会教育培训资源,广泛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全员农民培训,使全县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创业能力、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转移就业能力明显提升。由县委组织部、县农林局牵头,开展以实用技术为主体的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科技素质培训,到2010年培训10万人次,并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平台为依托,开办富民网络大学教育,开设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相关课程;由县农林局、县农资局、县水利农机局举办农业生产技术培训现场会,到2010年对全县60个基地(各镇每年1个)1000户种养户进行现场培训;由县委农工办和县农林局负责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培训。由建湖工商局组织开展农民经纪人培训,到2010年培训5000名农民经纪人;由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牵头,组织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到2010年实现15万名农村劳动力转移;由县农林局、县农资局、县科技局、县科协组织开展科技示范户培育与培训,到2010年培育1000个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10000农户。

(2)广泛开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科普实践活动。由县委农工办、县农林局、县农资局、县水利农机局、县科协,实施“科技专家兴农富民工程”。从*年开始,组织筛选全县农业系统的100名农业科技专家与100个村进行结对挂钩,培育树立100个农业科普示范基地和农业科技示范大户,推广普及50项新技术、新品种,帮助3000个农户,1000名农民实现依靠科技致富的目标;由县农林局、县科技局牵头,组织开展送科技下乡进村入户活动,到2010年实现送实用技术入1万个核心户(次)的目标;由县委宣传部、县科协牵头,继续深入组织开展科普宣传周、全国科普日、三下乡科技结对等活动。创新活动内容与形式,探索科技人员与农民互动的科技服务长效机制。

(3)建立和完善农村科普示范体系。充分发挥农业科普示范基地、专业大户的示范引领作用。继续深入开展科普示范镇、村、户等创建活动。到2010年现有的15个镇及1个开发区达到市级科普示范镇的标准。由县委宣传部、县科协、县农林局、县农资局牵头,组织开展农业科普示范基地创建活动,到2010年培育10个市级农业科普示范基地。由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科技局、县科协牵头,在全县农村组织开展科技传播,实施科普“一站、一栏、一员”建设工程,到2010年全县的所有镇(区)及村(居)均达标科普活动站、科普宣传栏、科普宣传员。培育和资助一批优秀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业科普示范基地、农村科普带头人,不断促进农村科普示范体系建设。

(4)加强科普组织网络和人才队伍建设。由县委组织部、县农机局、县农林局牵头,发展和健全全县农技推广机构;健全各镇(区)科协组织,党群书记任科协主席,分管科普工作的副镇长任副主席,科技干事任科协秘书长。在每个行政村(居)建立科普活动站,明确一名专兼职科普员,并定期组织开展科普活动;发展新型的农业生产和流通服务组织,每年发展培育10个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重点扶持5个专业协会;培养农民技术员队伍,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传播能力。

(5)加强农村科普能力建设。发挥科普宣传栏在科普宣传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建设好富民网络大学,利用好现代远程教育这一平台,为广大农民从事技术培训、科技讲座、科普活动提供阵地保障;由县委组织部、县广电局、县农林局等部门牵头,制作一批适合区域特点的农业生产技术科教片、课件,编印一批农村乡土教材和科普读物,提供给农村基层使用。

(三)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行动

1.主要任务:

(1)在城镇宣传科学发展观,重点倡导和普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节能降耗、安全生产、健康生活等观念和知识,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

(2)围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需求,以学习能力、职业技能和技术创新能力为重点,提高第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科学素质,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和自身发展的要求。

(3)围绕城镇化进程的要求,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和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

(4)提高失业人员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2.牵头部门: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总工会

3.责任单位:县文明办、县教育局、县科技局、县人事局、县农林局、县文化局、县卫生局、县广电局、团县委、县妇联、县科协。

4.行动措施:

(1)加强对劳动者科技教育培训的宏观管理。将劳动人口应具备的基本科学素质内容纳入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课程内容和培训教材,将有关科学素质的要求纳入职业标准,作为各类职业培训、考核和鉴定的内容。建立企业事业单位从业人员带薪学习制度,鼓励职工在职学习,形成用人单位和从业人员共同投资职业培训的机制。

(2)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预备制培训、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农民工培训和各类从业人员的在岗培训和继续教育。实施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期间培养1000名生产和服务一线特别是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现代服务业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使我县高级工以上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20%以上。

(3)开展群众性的技术培训、技术创新和发明活动。充分发挥企业科协、职工技协等组织作用,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教育,在广大职工中着力加强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教育和弘扬,全面提高职工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素质。

(4)充分发挥社区在提高劳动者科学素质方面的作用。大力开展科普示范街道、社区的创建活动,充分发挥社区、科普活动室、科普画廊等机构和设施的作用。要将定期举办科普讲座和科技培训,形成制度并建立长效机制。要进一步加强科普画廊的建设和管理,建立定期更换制度,通过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寓教于乐的形式普及和宣传居民身边的科学知识和居民关心的热点问题。深入组织开展“科教进社区”等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和科普宣传。积极创建各种类型的学习型组织,建立覆盖各类人群的多渠道、全方位的社区学习服务体系,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科学素质。

(四)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

1.主要任务:

(1)在面向领导干部普及科学技术知识的同时,突出弘扬科学精神,提倡科学态度,讲究科学方法,增强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科学决策的能力。

(2)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学习型机关,调动公务员提高自身科学素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终身学习和科学管理的能力。

2.牵头部门:县委组织部、县人事局

3.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委党校、县科技局、团县委、县妇联、县科协。

4.行动措施:

(1)实施党政领导干部科技素质培训工程。加强对广大干部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的传播和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的培训,提高干部的执政素质、执政本领和决策水平。将现代科技知识课程列为每年党政领导干部专题培训的教学内容,到2010年使全县科级领导干部全部轮训一遍,科级以下公务员受训率达到95%以上。

(2)促进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技教育和科普培训的规范化与制度化。分层次制定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普培训规划,将提高科学素质列入培训教育规划和相关计划的重要内容。各级机关在创建学习型机关中,其学习培训制度应体现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的要求。各级党校要将提高学员科学素质列入教学计划,干部到党校参训,课程中要安排一定比例的科技创新、前沿科技等科普知识培训内容,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落实。

(3)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技术普及。举办高层次的讲座、主题报告会等科普活动,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介绍现代科技知识及发展趋势,传播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科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要带头参加科普活动,每年至少参加1次科技报告会;公务员每年参与1次以上科普活动。

五、基础工程

(一)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建设行动

1.组建专家库和讲师团。充分吸纳我县各领域的专家型人才100人左右组成专家库,按不同学科领域划分成若干分团,分别对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人口、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等群体和对象提供科普志愿服务,并从中选出30名左右表达能力强、热心科普公益活动的专家组成讲师团。

2.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采取多种途径,开展中小学科学教育教师培训工作,尤其重视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师资的配备和培训。在县教师进修学校开办科学教育专业的进修培训班,培养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的科学教育教师。

3.加强科学教育与培训志愿者队伍建设。发挥各级学会的作用,动员组织离退休科技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公务员和企业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科学教育与培训。建立中小学专兼职科技辅导员队伍,重点开展对农村科技辅导员的培训与轮训。

4.加强科学教育研究。按照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的要求,促进科学课程的完善与发展,更新课程内容,提高中小学科学课程的教材质量,改进教学方法。以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5.加强各类科学教育的教材建设。根据农民、城镇劳动人口、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不同特点和需求,以科学发展观、先进实用技术、职业技能、现代科技知识等为主要内容编写教材。

6.加强中小学校科学教育设施建设。省级实验小学要建成科学工作室,省级示范初中和省级重点高中要结合科学课和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等课程,建立科学实验室;各中小学图书馆要确保科普书籍占有相当比例;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因地制宜建设富有特色的科普活动场所。

7.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科学教育和培训。鼓励和支持科普场馆、社区科普活动室、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等开展科学教育与培训。充分发挥县职教中心、县技工学校、县远程办、县电教中心等机构的科学教育和培训资源优势。构建不同职业、不同工种、布局合理的职业技能培训基地。

牵头部门:县委组织部、县教育局、县人事局

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科技局、县劳保局、县农林局、县文化局、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联、县科协。

(二)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工程建设行动

1.加大各类媒体的科技传播力度。建湖电视台、广播电台要开辟科普专题节目,建湖快报要开辟科普专栏。各镇(区)要建有科普网站,向公众传播科技动态和科技知识。

2.打造科技传播媒体品牌。鼓励、支持科技专栏、专版、科普网站进一步提高质量,使其成为有广泛影响的媒体品牌。

3.建立科普应急机制。提高各类媒体对于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及时以各种方式向公众进行科普宣传,指导公众以科学的行为和方式应对突发事件。

牵头部门:县委宣传部、县广电局

责任单位:县教育局、县财政局、县科技局、县农林局、县文化局。

(三)科普基础设施工程建设行动

1.统筹规划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的宏观指导,将科普画廊建设纳入居民小区建设规划的审批内容。制定科普设施的发展规划、建设标准、认定办法和管理条例,规范科普设施的建设与管理。各地要把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及基本建设计划,加大对公益性科普设施建设和运行经费的公共投入。

2.加强科技场馆建设。要积极筹建建湖科技馆。对现有的科普教育功能薄弱的设施进行更新改造,完善基层科普设施的功能。落实科普场馆对未成年人和老年人的优惠措施。

3.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科普基础设施建设。落实有关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各界对公益性科普设施建设提供捐赠、资助;吸引境内外资本投资兴建和参与经营科普场馆;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事业单位根据自身特点建立专业科普场馆;落实有关鼓励科普事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科普基础设施建设。

4.加强科普教育基地建设。新增一批市级科普教育基地,培育一批市级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所有的科普教育基地和科技教育基地定期对公众免费或优惠开放。

5.加强基层科普设施建设。在城镇与乡村建设一批较高标准的科技活动中心,运用网络进行远程科普宣传教育的终端设备等设施。加大青少年校外科普场馆、基地建设。确保在2010年前配备科普宣传车。

牵头部门:县发改委、县科协

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科技局、县教育局、县财政局、县建设局、县农林局、县文化局。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

(1)健全组织。县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实施工作,负责动员部署和检查监督。各镇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应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各有关部门、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要将有关任务纳入相应工作规划和计划,充分履行相关工作职责,发挥各自优势,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切实推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2)明确责任。各级政府是实施主体。要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规划,并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统一部署,统筹安排。要把实施《科学素质纲要》纳入政府议事日程。

(3)建立实施工作机制。县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承担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并定期向领导小组汇报工作的进展情况、所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各镇(区)也要建立相应机构,并为其开展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各级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切实加强自身建设,更好地承担起协助做好推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的重要责任。

(二)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完善有关政策法规,明确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及公民个人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中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有关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的法律法规中体现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目标和要求。制定专项表彰激励政策,定期表彰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中做出优异成绩的集体和个人。

(三)健全经费投入体系。加大政府和社会投入,形成多渠道投入机制,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各级政府要加大财政保障力度,根据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逐步提高科普经费的增长速度,并将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期间,各级财政要加大对科普事业专项经费的投入,由各级科协掌握,财政部门监督使用。到2010年县级科普专项经费应达到人均1元;已成为市级科普示范镇的近湖、蒋营、冈西、恒济、草堰口、高作、钟庄、上冈、庆丰等镇科普专项经费应达到人均1元以上,其它镇(区)不少于人均0.5元。各有关部门、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根据承担的实施任务,按照预算管理的规定和现行资金渠道,统筹考虑和落实所需经费。通过有效运用政府的引导资金,促进全社会增加对科普事业的投入。认真落实对科技场馆、各人民团体以及企事业单位开展的公益性科普活动给予税费优惠政策。进一步完善捐赠公益性科普事业个人所得税减免政策和相关实施办法,积极争取、广泛吸纳境内外机构、个人的资金支持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小学科普培训范文第4篇

一、转变作风抓学习,夯实基础,努力打造科协自身新形象

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和市科协“八大”精神,把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并结合我县科协工作实际,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增强信心,开拓进取,努力推进各项工作。

1、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狠抓机关政治理论学习

按照县委、县政府作风建设年活动的统一部署,引导干部根据科协工作性质,理清思路,找准定位,扎实工作,讲求实效,努力提升干部的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抓好科协系统干部培训教育工作。按时组织干部参加市科协举办的秘书长培训班;9月份,县科协举办乡镇(街道)秘书长培训班,共有17人参加了培训,收到很好效果。

2、制定工作目标,明确工作任务

为扎扎实实地实施好科协工作目标任务,促进目标责任落实到位,根据市科协的要求及时制订《*县20*年科协工作思路》,把工作目标具体化。结合实际,在全县范围内积极推进科普“六进六有”活动。*街道车河社区举行了“邻里共培科学花,科普知识进百家”活动,现场发放了300多份科普宣传小册;到香花山海军雷达基地进行“情系子弟兵,科普进军营”活动,慰问驻军部队并举办了以“健康生活”、“科学发展观在*”为主题的科普图片展,捐赠了500多册科普图书;创建*县城东小学为“市科普示范学校”,在全县中小学生掀起学科学、用科学的高潮;今年我县直属各机关单位都建立了“科普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分管领导和联系人,同时还根据各自的职能特点,开展各类科普活动。

3、得到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加大科普经费的投入

针对全县基层科普设施薄弱的现状,县委、县政府领导非常重视,科普专项经费从20*年的60万元增加到82万元,达人均1元以上。

二、立足实践抓科普,求新求活,努力开创科普工作新局面

以科普活动为抓手,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实践活动,并努力求新求活创特色,提升了科普工作的层次和水平,初步形成了社会化、经常化、群众化的格局。通过以科普图片展、科普讲座、科技咨询等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群众性科普活动,一是使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在机关、企业、社区、农村、学校、军营进一步弘扬;二是在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营造了良好的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社会氛围和促进广大公众科技素质的提高;三是稳步推进我县科学技术普及的进程。

1、贯彻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促进公众科学素质的提高

为贯彻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努力提高全县各民族科学文化素质,20*年以“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为主题的*县“全国科普日”活动于9月14日—18日成功举办。本次活动旨在向广大公众普及节约能源、合理利用能源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倡导树立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意识,同时宣传和普及健康科学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进一步促进人民健康意识和疾病预防意识的提高。在潘天寿广场开展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的大型科普图片展;潘天寿广场放映科普电影《鸟与梦飞翔》、《喜马拉雅》,三、四千名群众观看了科普电影;到*县城东小学举行赠书活动,共捐赠科普图书300多册。通过“全国科普日”系列活动,起到了良好的科普宣传效果。

2、认真做好科技“三下乡”,有力推进农村科普工作的开展

由县科协牵头,会同农业、卫生等部门组成的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组,在乡镇(街道)开展经常的宣传活动,全年共发放实用技术资料1万多份,免费发放种子种苗价值1万多元,接待群众咨询1000多人次。“三下乡”活动已成为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有效形式,成为统筹城乡发展、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载体,成为一项广大农民得实惠的“民心工程”。

3、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切实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县科协积极联合有关部门,围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生产中的难点、热点问题,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办法,与相关部门开展联合培训,广泛开展以蔬菜栽培技术、畜牧养殖、海水养殖等种养殖技术的各类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今年普网受训人数达1002人,超额完成年度计划。全县共有结业农函大学员1688人,结业率达到100%。全年举办各类农村实用技术短期培训班267期,受训人数达13586人次,通过不同类型的培训使农村劳动者学到了科技知识,增长了致富技能,推动了农村学科学、用科学活动的深入开展。

三、围绕发展抓服务,重在提高,努力培育科普服务新活力

我们坚持以活动为载体,以服务为抓手,抓推进,促提高,不断增强科普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和能力。

1、以示范基地推广农业科技新技术

今年命名“*市振宁牧业有限公司”、“*东部海洋有限公司”为市级科普示范基地。“*市振宁牧业有限公司”以“公司+基地+农户+品牌窗口”的经营模式,在省内率先推行风险基金保险制度,推广土鸡3000余万羽,创产值6亿余元,为农户增收7000余万元;“*东部海洋有限公司”的“内循环养殖基地”共有1000亩,主要养殖南美白对虾、日本鳗鲡、贝类产品,年产值1500多万元,利润180多万元。通过示范基地的带头作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学会活动空前活跃

今年以来,县属学会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一是各类技术培训富有成效。各学会围绕本单位的中心工作,大力开展技术培训,如县护理学会举办部级继续教育培训班,培训学员272人。二是学术交流有声有色。各学会结合实际,举办讲座、开展咨询活动,以进一步提高学会的影响力,如中医药学会在县机关幼儿园举办《院前急救狐狸健康教育讲座》,约有60名幼儿教师参加了听讲。三是学会组织得到进一步发展。

3、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密切与科技工作者联系

一是构建学术交流的舞台。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发展,围绕*县产业发展规划,本着服务经济、服务社会、培养人才的宗旨,*县科协与科技局合作,成功举办了“第五届浙东大峡谷论坛”。这次论坛的主题是“智能科学与工业自动化”,邀请了哈尔滨工业大学著名博士生导师赵杰教授作了关于《我国机器人的现状、趋势与国外差距》的讲座,参加讲座的有50多家企业100多名管理与科技人员,讲座引起了企业界人士的强烈共鸣,受到了大家一致好评。

二是密切与科技工作者联系。利用重要节日、纪念日等时间,通过座谈会、茶话会、举办科技工作者联谊活动、走访慰问科技工作者等形式,不断拓宽与科技工作者的沟通渠道,热忱为科技工作者服务。

三是评选优秀论文。经县级各学(协)会及有关单位推荐,优秀论文评审小组认真评比,今年共评出一等奖论文3篇,二等奖论文9篇,三等奖论文12篇,优秀奖论文11篇。

四、着眼创建促发展,求真务实,努力构建科协工作新机制

县科协以创建示范单位作表率,促使科普工作全面开展。求真务实,用成绩说话。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加强培训,通过学习开阔视野,了解形势,明确要求,提高素质,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新成绩。

1、认真抓好建章立制。进一步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一是建立工作例会制。每季度分别召开一次镇乡(街道)科协、县属学(协)会工作例会,每次会议交流、通报有关工作。二是建立信息上报制度。及时将科普活动的情况上报上级有关部门。三是建立创新调研制度,每个驻会领导至少完成一篇调研报告。

2、认真开展横向协作,加强沟通

我们把加强横向联系与协作作为加强内部建设和打造形象的一个重要工作去做,千方百计获得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县委宣传部、县委农办、县科技局、县教育局、县环保局、县农林局、县卫生局等有关部门联合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取得了他们在人力、物力和资金的大力支持,我们也从中进一步扩大了科协和科普工作的影响力。同时,加强国际、国内同行间的友好协作。

3、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组织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竞赛活动

小学科普培训范文第5篇

*5年原*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学会法人魏山峰同志调任国家环境监测总站工作。根据有关规定,*环境科学学会于*6年初着手开展选举新任理事长和学会法人变更等各项工作。由于变更手续繁杂加之多种客观因素的影响,上述工作进展缓慢,直到*6年年底才全部完成,对学会正常运作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6年学会的各项正常工作几乎处于停顿状态。

*环境科学学会在学会法人更换后,学会各项工作正逐步展开。最主要的一项工作是广泛征求会员单位和个人的意见,制定*环境科学学会*7年的工作计划,使学会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7年工作计划

*7年将是*环境科学学会全面开展工作的一年,为了使学会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学会办公室根据环保局科技处以及*科协的指示要求,以及会员单位和个人的意见,对*7年学会工作做如下安排:

(一)学会工作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为树立科学发展观,实现自治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以提高广大农牧区群众的环境意识为己任,大力开展千乡万村农村科普活动;建好环境保护工作者之家,为环境科学工作者建立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

(二)学会的工作目的

团结和组织广大环境科学科技工作者、环境管理工作者和环保科技实业家,发挥学科交叉、人才荟萃和横向联系广泛的优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环境科学事业的发展,普及环境科学知识,促进环境科学科技人才的培养,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发展我区环境保护事业做出贡献。反映广大环境科学科技工作者的呼声和维护其合法权益。

(三)主要工作任务

1、积极与学会各分会建立业务联系,建立正常的学会运行机制。在4月30号以前召开各分会负责人及有关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常务理事联席会议,就学会*7年的工作计划及安排集思广益的征求意见并进行讨论,以获得各分会及相关单位的最大支持,同时落实各分会*7年的工作计划和活动安排。

2、开展优秀科技论文、质量报告书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评奖活动。参照国家环境科学学会和*科学技术协会的相关办法,受环保局的委托制定相应的评奖办法,并具体承办各类评奖业务。

建议优秀科技论文评奖从今年开始,以后每二年举办一次,质量报告书一年一次,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一年一次(经费来源由环保局拨款一部分、参评单位收费一部分、学会自行解决一部分)。

3、按照*环境学会和*环境保护宣教中心联合制定的《*千乡万村环境保护科普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组织落实千乡万村环境保护科普行动的各项工作,并将此项工作作为今后学会的一项主要工作来安排实施。

(1)、组织培训

培训机构:*环境保护局、*环境科学学会、宣教中心

培训对象:地、州、市(县)级环保局负责农村工作的领导和工作人员。

培训内容:*实施“千乡万村计划”的重要意义和主要内容;

*农村环境保护科普宣传内容和活动方法;

*开展农村环保科普活动经验;

*部署本地区“千乡万村计划”具体实施方案。

培训材料:*《农村基层干部环境保护知识读本》(国家环保总局自然生态保护司、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编写)。

*《*农村环境保护科普知识与技术》(*环保局、*环境科学学会编写)。

阶段目标:*7-*8年,完成对地、州、市(县)环保局负责农村工作的领导和工作人员的培训任务,增强他们对农村环保科普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使他们比较系统的掌握农村环境保护科普知识和开展农村环保科普活动的方法,提高开展农村环保科普工作的实际能力,确保国家“千乡万村计划”在农村真正有效的实施。

(2)、建立《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动计划》示范村,广泛开展农村环保科普知识的传播活动

*环保局、环境科学学会要选择1-2个合适的乡村作为《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动计划》示范村。并每年有计划地组织1-2次农村环境保护科普知识传播现场会,结合示范村的经验,组织并指导地、州、县(市)环保局,尤其是县一级环保局开展农村环保科普知识的传播活动。

组织形式:现场会、报告会、讲座、咨询、农村科普知识展示,村委会宣传栏、板报,播放农村环境保护科普知识录像、发放宣传资料等。

(3)、组织农村环保科普志愿者队伍深入乡村普及农村环保科技知识

志愿者队伍人员包括:地、州、市(县)环保局、监测站科技骨干,联合*大学、*师范大学、*农业大学、*教育学院四所大学环保志愿者,当地农村中小学学生,村委会干部。

志愿者队伍的作用:通过农村中小学生、高校大学生、村委会干部将农村环保科普知识宣传品送到农民父母和农民手中。通过当地环保科技人员骨干、高校大学生为家乡农民传授农村环保科普知识。

(4)、发挥各级电视台、广播电台等传媒作用,特别是地、县级电视台,村广播站等传媒作用,向当地农民传播普及环境保护科普知识。

(5)、开展项目实施情况总结交流

“千乡万村计划”将作为*环保局科技处、自然处和*环境科学学会科普工作会议交流内容之一。

*环境科学学会将各地实施“千乡万村计划”动态经验情况,通过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网站、*环保局网站实现动态,达到省际和*各地之间的信息、经验交流、相互学习的目的,以推动该项目在*的实施。

(6)、开展实施项目表彰活动

计划在*7、2010年,由*环保局、*环境科学学会对“千乡万村计划”实施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优秀活动进行表彰,同时举办项目实施成果图片展。

(7)、编写或翻印农村环境保护科普知识宣传品

*《农村基层干部环境保护科普知识读本》;

*《农村环境保护科普知识挂图》(向农村赠送);

*《农村环境保护科普知识》展板(用于农村科普活动展示);

*《农村青少年环境保护科普知识挂图》(向农村中小学校赠送);

*《农村环境保护科普知识系列讲座》VCD(向农村、农村中小学赠送)。

*《*农村环境保护科普知识与技术》

*《农村环境保护科普知识挂图》

4、按时召开学会理事会会议,讨论、研究学会的重大工作和今后发展方向。

5、发挥学术团体的作用,积极完成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和自治区环境保护局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三)需要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