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工厂人员培养计划

工厂人员培养计划

工厂人员培养计划

工厂人员培养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夯实充电;卓越计划;经济杠杆

2010年4月,沈阳工程技术处和沈阳采油厂合并,重新组合,在一起办公。主营业务结构发生新变化,不仅要以油气生产为主,同时,还要狠抓工程技术服务。因此,转变观念、真正树立市场经济意识已成为该厂不可回避的客观现实。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特别是一线采油和作业职工的技术素质,是该厂6184名职工生存的根本保证。为此,该厂把抓好职工培训作为增强企业实力的重要工作来抓,将职工培训工作纳入该厂发展战略和总体规划,成为企业经营发展的长期目标。

起步从“零”做起

沈阳工程技术处和沈阳采油厂合并后,重新成立了由16名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专业技术水平为工程师以上的同志组成了员工教育培训中心;腾空一栋楼作为培训基地;从此,该厂拥有了6个能同时培训500名职工的教室。该厂领导还为培训中心配备了相应的桌椅、教材、黑板等教学设施,并装备了2个微机室和一个能容量400人的电教室。还自上而下完善了上、中、下职工三级培训队伍。从而形成了系统、完整的职工教育培训网络。

培训中心成立不久,各级领导为提高一线采油和作业工人的技术素质,经研究决定让一部分生产骨干参加沟帮子学校举办的“高级作业工技工班”和“高级采油工技工班”学习。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鼓励支持下,大家争先恐后报名,最后经筛选两个班各录取60名学员,总共120名学员。聘请沟帮子学校的专业教师授课。由于学习比较系统,从石油知识、地质基础到机械理论、采油技术、修井技术等,知识面较广,学员受益匪浅,丰富了自己的知识。沈阳采油厂因此在去年7月份局职业技术学校举办的“班级经验交流会”上作为全局第一家采油作业生产单位参加了经验介绍,受到了局职业技术学校领导、老师的好评。

丰富培训内容

该厂在职工培训方面常年坚持每周一次的技术理论课学习,坚持集中培训与自学相结合,每季给学员划出学习范围;同时完善了三级考核管理体制,去年一年该厂培训中心对作业一线职工共抽考808人,对采油一线职工共抽考778人,无一人不及格。在加强理论培训的同时,还坚持学以致用,针对井上工作随时出现的问题对工人进行事前讲课操作,经过近一年来的严格要求,一线工人的操作已接近标准化的水平。

经该厂领导同意审批,作业公司职工自己挖了一口151米深的现场练兵井,让广大职工能够及时将理论应用于现场,从而克服了培训工作光学不练、纸上谈兵,通过实际操作检验培训的效果。采油作业一线还经常聘请有关专家到现场为一线工人讲解新型设备、工具的原理、用途及注意事项,讲解理论上比较晦涩难懂的作业程序。采油作业公司还录制了一套“现场标准化施工”录像带,发到每个基层队,把施工作业的每个细节录制下来,以提示性语言引导职工标准化作业。

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在市场上立足,关键是要有一支技术过硬、业务精湛、素质优良的职工队伍。在培养职工素质上充分运用有效载体,将能激发职工学习技术、练本领的极大热情。本着这一宗旨,该厂决定每季搞一次采油作业系统职工技术素质赛,目前,已经举办了五次采油作业系统职工素质赛,已有72人拿到了岗位素质津贴,从而带动了更多的职工钻研技术的积极性。

在面向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该厂领导实施了一种新的培训模式――“卓越计划”。“卓越计划”就是对“新员工”先集训、再分配,先入职、再培养,先学习、再现场,让每一位员工都会现场操作,都了解生产技术,都清楚工艺流程,都知道安全;针对“老员工”,回炉培养,业务强化,继续教育学习,加强员工的业务技能培训。“卓越计划”是该厂领导班子经过多次调研、分析后,开创的员工培训新模式。针对以往培训方式的利弊分析,该厂采取集中培训方式,将工程技术、油气管理、采油操作、井口、化验等岗位储备人员分别安排到员工培训中心,由技师和高级技师等技术专家、岗位能手集中a录,包括岗位技术技能培训、管理人员的管理培训,安全绩效档案记录员工习惯性违章操作,确保培训机构为员工制定科学的培训“套餐”,充分利用有限资源实现培训效果的最大化。严格“练与训”结合。培训中,在积极利用该厂模拟实训基地的同时,组织参加辽河重点井施工实践,现场实训,全方位体验各专业技能,摒弃走“学校培养”只坐在课堂的老路。严格“学与乐”结合。培训期间,受训员工与员工培训中心的员工统一作息,经常穿插安排篮球赛、羽毛球比赛、拔河比赛、座谈辩论赛、演讲比赛等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做到劳逸结合。“卓越计划”启动以来,极大地调动了职工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广大员工提升综合素质的主观能动性,强化了岗位技能效果。

启动经济杠杆

在培训过程中,必须把培训、考核、使用、待遇相结合,建立有效的约束激励机制,才能充分调动广大职工学技术、钻业务的积极性。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该厂明确规定,对在历次各个级别的技术比赛中取得名次的一律给予重奖。采油作业公司领导对职工培训工作也给予了一定的政策保证,该公司推行了“岗位素质津贴”、浮动三级工资等多项奖励政策。

在约束机制上,该厂出台了“末位淘汰制”,对在各项工作中不能按要求完成本职工作的集体和个人予以停产整顿和待岗培训,停产待岗期间只发70%工资。员工培训中心还对所有列入培训计划的职工实行抵押金制度,缺课缺考、成绩不及格者要相应处罚,成绩突出者还有奖励。根据采油和作业一线的生产实际,该厂还出台了《工效挂钩管理考核细则》和《岗位责任区量化管理考核细则》。他们采取月度检查、考核,多角度评比的方法,以100分为标准,制定了详细的检查考核细则,职工为了掌握新技术,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常常起早贪黑,加班加点,苦练技术,职工培训合格率达到98%以上。极大地激发了职工学习技术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沈阳采油厂原油生产的发展和职工队伍的稳定,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叶得棋.降低地铁造价的有效措施―搞好规划、优化设计、逐步完善[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3,12(01):89-91.

工厂人员培养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人本管理;目标管理;培训体系

人本管理,简言之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将人本管理理念融入员工培训体系,是生产一线地处内蒙古鄂尔多斯戈壁荒滩的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四采气厂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的重要举措。在企业实施低成本战略的大背景下,如果采用简单粗放的方式大力降低人工成本,其负面影响巨大:低回报和低福利不仅会严重影响员工的企业忠诚度,恶化劳资关系,员工工作积极性受挫,产生消极怠工情绪,而且对员工的低投入会导致员工成长速度缓慢,进而影响生产效率的提升,最终影响气田开发大局。

由此可见,低成本战略并不是指一味在降低员工福利待遇上下功夫,更何况苏里格气田生产一线本身就地处戈壁荒滩,自然环境恶劣,地质情况复杂,较高的薪酬和福利待遇才能留得下人,也才能留得住企业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和操作技能骨干。但是“三低”气田的特性又决定了苏里格气田必须走低成本开发的路子,只有低成本才能带来收益。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第四采气厂提出了低成本战略下的人才培养体系,即用人本管理的理念,控制用工总量,尊重人才,培养人才,肯定员工价值,使员工“以一抵三”,用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代替员工数量的盲目扩张。

一、以培训对象为核心,抓好培训需求调研

培训脱离了对象,一味强调“企业目标”自然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第四采气厂摒弃传统的“以企业为中心”的陈旧观念,提倡以“员工为中心”的全新理念,使企业和员工坦诚相对,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年初制定全年培训计划之前就花大力气做好培训需求调研工作,立足长庆“大油田管理,大规模建设”和苏里格气田“200亿方,2000人”的要求,遵循“统筹规划、满足需求,区分层次、把握重点,拓宽领域、全面覆盖”的思路,把培训为员工职业生涯发展和素质提升服务与培训为企业各项生产服务结合起来,及时下发培训需求调查问卷,充分考虑员工的意愿和心理诉求,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将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操作技能人员培训项目分开,严肃对待培训计划,重点扶持新业务、新内容、新技术培训项目,召开培训工作专题会议,制定切实可行的年度培训计划,保证培训工作开展有主线,有重点。

二、树立正确的培训目标,注重两个方面的落实

“目标管理”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提出的,它指出企业管理应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第四采气厂将员工培训工作目标分为两个方面来抓:第一,人本管理下培训工作的员工目标,即满足其知识更新需求,取得满意的工作绩效,培养员工的学习能力,增强员工的职业稳定感,满足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实现全面发展。第二,人本管理下培训工作的企业目标,即不断提升第四采气厂的竞争力,增强稳定性,努力造就亟需的人才;不断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传播中国石油、长庆企业文化,创造自身文化,增强第四采气厂的凝聚力,从而最终实现苏里格气田长远稳定发展及公司5000万吨油气当量战略目标。

三、培养自己的内部兼职教师队伍,实现双赢局面

培养第四采气厂自身的兼职教师队伍,一方面教师本身就是骨干和专家,这类高精尖人才的不断增多有效带动了第四采气厂管理和专业技术干部队伍和高级技能人才队伍素质的全面提升;另一方面内部兼职教师队伍又可以不断提升课件质量和授课水平,增强了作为学员的基层操作技能员工的培训效果。学员随着素质的全面提升对培训又提出了更高的诉求,也督促着兼职教师队伍不断创新和思考,如此反复,推动第四采气厂人才建设步步增高。

四、制定科学的培训考核评估体系,巩固培训效果

为了使培训效果落到实处,培训考核科学有效,第四采气厂成立了以主管领导牵头的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员工教育培训管理细则》、《第四采气厂操作层员工培训考核管理细则》,对第四采气厂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客观分析,从系统工程的思路来安排部署培训工作。将培训工作纳入第四采气厂年度《综合业绩责任制及考核办法》,以第四采气厂年度员工培训项目计划为主线,以两个细则为准绳,对第四采气厂各单位培训组织及管理工作严格考核,奖惩有度,激发各单位对培训工作的重视和积极性,从制度角度完善培训管理体系。

人本管理下培训工作的大力推进为第四采气厂的发展提供了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从2007年开始,厂高级工从无到有,目前增长到22名,获得技师资格人员1名,中级工达到106名,中高级技能操作人员占操作人员比例达到43.9%,在几个采气单位中名列前茅。干部队伍方面,由于2007年及以后参加工作的年轻干部达到了厂干部总数的48.6%,第四采气厂除了对有潜力的年轻干部重点培养外,还采取了设置专项技术奖励等特色激励措施,厂四届技术工作会共诞生获奖成果24项,获奖论文49篇,厂技术干部队伍勇夺公司级科研成果9项,硕果累累。高级操作人员、技术骨干的不断涌现,是以人本管理理念完善员工培训体系的最好印证,是低成本战略真正实施的最好诠释:第四采气厂天然气产量连续四年翻番,5年时间油气当量成功跨越200万吨大关,人均产值近0.5万吨,水平井开发等多项技术处于苏里格地区前列。

参考文献:

1、雷蒙德·a·诺伊,约翰·r·霍伦贝克,巴里·格哈特,帕特里克·m·赖特.人力资源管理基础[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赵继新,吴永林,叶茂林.人本管理[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

工厂人员培养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畜牧兽医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厂中校” 运行模式

注: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省青年专项课题《畜牧兽医专业校企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课题编号为GZD1211008”。

一、 “厂中校”建设过程

(一)让教师和学生明确“厂中校”建立的意义

在“厂中校”建设中,有些教师对高职教育的实践性和开发性认识不到位,学生对“厂中校”也不了解,认为与企业签订单,就是把自己“卖”给企业了。因此,在“厂中校”成立前要充分做好动员工作,为日后开展各项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充分讨论和验证后制定相应协议

1、组织专家进行考察和调研

组成专家团考察“厂中校”企业,查看是否符合教学条件、卫生安全是否能保障教学的正常运转。

2、拟订建设方案,制定负责人的管理职责。

明确合作的目的、意义和建设方案,规定组织结构、开设课程、考核方式、双方的权利义务等,并由企业、学校进行讨论和确定。

(三)组织学生认知企业情况

学生可以通过登录企业主页等途径自主了解相应的情况,也可由教师带队到企业实地参观,增加学生对企业的认识和深入了解。

(四)“厂中校”的运作与管理

“厂中校”的运作成效完全取决于合作双方对待工作的认真程度,在于对双方制订的管理制度的自我约束性。合作双方要做好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执行。合作双方加强沟通,增进互信。及时做“厂中校”的运作与管理的记录并及时总结,提炼合作经验,完善合作方式、丰富合作内容、总结合作成效、增强合作信心。

二、“厂中校”运行中的收获

(一)“厂中校”培养实习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

学生在“厂中校”除了到生产车间“上班”,还进入企业课堂学习,企业管理人员和工程师分别登台讲授企业规章制度、职业责任感和创新力、专业操作基础知识、设备使用和维护等内容。这种体验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和提升变得高效,对此,学生深有体会在“厂中校”学习,通过真实的岗位工作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专业技能都有很大提高。另外,顶岗实习期间学生的身份是员工,员工既然加入了企业,就要使自己的价值观与企业倡导的价值观相吻合,使个人的自我认识与发展空间与公司的企业文化与发展趋势相吻合,以便进入企业后,自觉地把自己融入这个团队中,以企业文化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为企业尽职尽责。

(二)“厂中校”为实习教师提供培训与指导,打造“双师”素质

“厂中校”给专业教师提供了实践和检验能力的平台。专业老师通过参与生产一线和管理工作,开阔了眼界,提高了操作技能,了解了企业对于相关技术岗位的技能要求,既可以把本专业的前沿技术和市场信息及时传入课堂,弥补教材的不足,也能把生产问题反馈于课堂,调整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为以后指导学生学习技能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可以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工作能力,解决职业教育中存在的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

(三)“厂中校”为校企合作提供更广阔的平台。

顶岗实习是按照企业订单,在真实的环境下组织生产。专业教师可利用自身的科研优势与企业人员一起进行技术攻关,帮助维修中心解决生产中碰到的维修技术难题,不仅能充分利用学校师资的优势为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或进行项目开发等还可以进一步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

(四)“厂中校”真正实现“三赢”

“厂中校”学校让合作企业优先挑选、录用实习中表现出色的学生,“厂中校”模式缩短了员工岗前培训时间,使企业降低了招工、用人方面的成本和风险;学生在实习中,企业将自己的企业文化与理念传输给教师和学生,扩大了企业品牌与无形资产的影响,造就了企业的潜在合作伙伴和客户群体。学校解决了相关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真正达到了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赢的目的。

三、“厂中校”运行中的思考

1、“厂中校”建设中教学计划对接

企业要求的是生产产量、效益,学校要求的是完成教学计划。学校如何与厂方沟通合作,利用厂方的生产计划完成教学计划是以后值得探讨的课题。

2、“厂中校”建设中学生的管理

厂中校的学生既是在校学生,也是企业的员工。管理上是厂方与学校双重管理,双方管理对象的不同自然有一定的矛盾性。校企双方需共同探索出一套管理新模式,能有效的对学生进行管理。

参考文献:

[1]蒙忠,何斯远.“厂中校”合作办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1,12.

[2]魏慧敏,闫志利.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类型及推进措施[J].职业技术教育,2011,20.

工厂人员培养计划范文第4篇

作为一个建厂40多年的军工企业,企业职工队伍中35岁以下青年职工是主体,和全国许多老国有企业一样面临着青年人才总量不足,青年人力资源素质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等问题,青年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近两年来,工厂团委从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按照团省市委统一部署,紧扣经济发展大局和企业改革发展实际,通过开展“型号成功我成材主题活动”、“导师带徒”、青工技能培训、青年岗位能手技能大赛、“青年创新创效成果大赛”、先进操作法现场推广演示会、企业青年素质、状况调查等活动,扎实开展青工技能振兴计划,有效地提高了青工整体技术水平,为企业发展积累了青年后备技术人才大军,在企业的建设与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抓思想认识,明确提高青工技能素质的重要意义

人力资源是企业长远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培养造就青年人才大军是共青团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引导青年投身建设一流航空企业的宏伟目标,为企业长远发展培养更多的青年人才队伍,成为了新时期企业团组织的新课题、新任务。根据团中央、团省市委实施“青工技能振兴计划”的意见,结合我厂发展实际,我们感到全面振兴青工技能对于团结动员广大青年职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企业建设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立足本职、提高技能,充分发挥生力军、突击队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先后以研讨会、座谈会、团干部培训等形式,深入进行学习推动,使大家对青年人力资源开发,青工技能提升的目的意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进一步统一了思想。

一是实施“青工技能振兴计划”,提高青工技能,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必然要求。青年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具活力的人力资源,也是企业长远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实施青工技能振兴计划,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技能青年人才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企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利于大力弘扬企业多年形成的优良传统,推动企业文化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满足青年学习知识、提高技能、岗位成才的根本需要,实现青年的根本利益。当前,由于一些南方同类企业待遇较高,我厂人才流失也较为严重。这种情况下,大力培养造就各类高素质青年人才,也是落实企业长远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保证。开发企业青年人力资源,动员、引导、激励广大青年加强学习,提高能力和素质,与时俱进,不断实现自身的持续进步和发展,必将会企业长远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并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二是实施“青工技能振兴计划”,提高青工技能,是共青团组织服务企业、服务青年的具体体现。服务企业经济发展、服务青年成长成才是企业共青团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开发青年人力资源,广泛开展职业培训、技能振兴等活动,切实帮助青年职工提高劳动技能,增强职业素养,能够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的增强,提高工作效率、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经济效益的竞争力;有助于提高青年自身技能储备,增强青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可以说实施“青工技能振兴计划”,开发青年人力资源的过程既是促进企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也是推动青年人全面发展的过程,顺应了时展要求、符合企业改革发展的实际、迎合了青年学习和成才的基本需求,实现了青年的根本利益。

三是实施“青工技能振兴计划”,提高青工技能,是与时俱进创新共青团青年人才工作的有益探索。实施“青工技能振兴计划”,全面提高青工的技能素质,是在继承和整合共青团以往开展的青年创新创效、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活动的基础上,与时俱进抓青年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有益探索,是一项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有效举措。

二、抓组织推动,健全和完善有效的活动机制

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工厂团组织切实将实施“青工技能振兴计划”作为提高青工技能、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有效载体,认真对待,精心谋划。

一是加强协调,整体推进。建立了组织领导机构,成立了由工厂党政领导牵头,总师办、人教处、技术处、团委共同组成的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联席会,统一研究部署全厂青年技能提升和振兴工作。各基层单位按照厂团委的要求,相继成立了由党政领导任组长,团支部(总支)牵头,各相关领导参与的本单位活动领导小组,并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工作中给予指导,形成了党政领导挂帅,团委牵头协调,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协作的运行机制,为“青工技能振兴计划”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是明确目标,落实责任。与工厂人教部门确定了“青工技能振兴计划”工作目标,即用三年时间,使青年职工100%接受培训,青年高技能人才增加两倍,使80%以上参加“计划”的企业青年职工提升一个技术等级。并将目标和任务进行了三级分解,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推动、层层抓落实,实现了措施到位、责任到人。

三是完善机制,强化指导。工厂团委要求各单位结合专业特性,确定活动实施计划。在组织实施过程中,强化5个环节、注重抓好6个结合。强化5个环节,即强化培训、比武、监督、考核、奖励为一体的活动运行机制;注重抓好六个结合,即各项活动与企业生产相结合,与岗位培训、练兵、成才相结合,与共青团的品牌活动相结合,与选树优秀青年典型相结合,与技能鉴定、技师评聘相结合。并定期组织工作汇报会、工作交流会,及时了解和把握各个单位活动的推进情况,研讨交流实施“青工技能振兴计划”开展活动的有效工作方式,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三、抓活动实践,为企业青工成长成才搭建舞台

一是开展“型号成功我成材”主题活动,培养青年树立岗位成材意识。工厂团委结合航空企业特点,在青工中全面开展了“型号成功我成材”主题活动,制订《5704厂青年成材手册》,从岗位技能、岗位文明、岗位效益、创效能力、质量安全等五个方面进行考核,基层团支部每月考核打分,由团委、人教处、技术处组成的考核小组每季进行考核,每年进行评比表彰,并将考核中成绩优异的青工纳入工厂后备人才库,进行重点培养推荐。通过主题活动,促进了青工成材意识,为青工快速成长搭建了舞台。

二是深化“导师带徒”活动,加大青年技能人才的培养。“导师带徒”是在开展青工培训的过程中,总结出的易于推广、操作性强的培训模式。同时也是我厂的青工培训工作中,一直以来开展较好的一项名牌工程。通过几年来的实践,导师带徒活动在我厂已经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活动机制和规范的管理制度以及完善的活动保障体系。同时,工作中我们还把“导师带徒”活动逐渐纳入到了企业行为,使此项活动成为了企业培养青年技术人才和各重要岗位接班人的一个重要手段。工厂劳资、人教、技术处的相关部门均介入活动的管理与考核,并根据实际情况,我们制定下发了相应的《导师带徒活动考核标准》、《导师带徒活动各部门工作职责》和《工厂、车间、团支部三级导师带徒活动考核制度》,做到每月检查、按季考核,定期评比,年度表彰。形成了科学的多元化管理的立体格局。在工厂处于“经济欠发达”的情况下,依然拨出专项资金,用于此项活动。每季给考核合格的师傅发放津贴,每年年底对表现突出的师傅进行一次性表彰奖励,在每届活动结束后,我们要单独对此项活动进行总结,并对评出的优秀师徒和活动最佳组织单位进行表彰。在活动中,我们总结了以往的活动经验,在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上进行了改进。我们打破以往“一助一”的活动形式,采取“优优结合”的方法,以青年技术人员拜老工程学艺、一专多能多面手学艺和重要岗位一师一徒学艺三种形式,把技术基础好、上进心强、有培养价值的青工同掌握绝技绝活的老师傅或高级技术人员结成对子,努力为工厂培养高、新、尖青年技术人才,以进一步适应工厂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在人才竞争较为激烈的今天,通过这种形式的活动,极大调动了老师傅“传、帮、带”和青年职工学习技术的积极性,缩短了工厂“高、新、尖”技术人才的培养进程。几年来,全厂参加“导师带徒”活动的青工已达400余名,有51名青年徒弟被评为省、市、厂级青年岗位能手,其他参加前几届“导师带徒”活动的青工现已成长为各车间的生产骨干、技术能手,在各个关键岗位上挑起了技术大梁,为工厂的改革与发展积累了人才后劲。

三是深入开展“推百法练绝技”活动。在全厂青工中开展“推百法练绝技”,通过“小窍门、小技巧、小绝活”先进操作法的评选活动,不断发现挖掘先进的工作方法和经验。并在青工中演示推广了100项先进操作法。通过先进操作法的推广应用,提高了青工的技能水平,为企业节能降耗、提高劳动生产率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是进一步深化“号手”活动。通过创建青年文明号、争当青年岗位能手活动,从提高青年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出发,以体现先进性的创建标准和争当标准要求青年,引导青年奋发向上;开展经常性的岗位训练,组织技术大赛、科技攻关等,使青年在岗位上长知识,增才干。通过开展“练绝技、展风采,做贡献”为主题的岗位建功活动、“百号创新促管理”活动、“百号促销创效”活动。动员青工围绕急、难、险、重任务,发挥青年先进集体生力军、突击队作用。

五是全面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提高青工创新能力。每年5月举办“青年创新创效成果大赛”,促进了青工投身技术创新活动的积极性。我们把技术创新重点放在了新机试修、扩修复活、设备改造、新产品的开发等方面。先后组织开展了“五小”成果评展、“挖潜扩修”竞赛、“百岗百课题科技攻关”等活动,并把活动内容与工厂的重点科研项目、技术改造、产品开发等工作有机结合,技术成果与奖金、技师评定、晋级职称挂钩。极大调动了青工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也有效促进了“五小”成果的转化和利用,解决了许多生产岗位上的急、难、新技术等问题。这项活动既提高了青年的科技能力,又为工厂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有利地推动了工厂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六是开展技能培训月活动。我们每年定期开展“技术比武、岗位练兵”活动,并把每年9月定为“青工技能培训月”,每年参加岗位练兵的青工达2000多人次。通过这些活动来进一步检验培训效果。工作中,我们还把青工技术培训活动均纳入到了企业管理全过程,把活动中青工的表现及成绩与他们评职、进级挂钩。通过这种方法,对青工起到了较强的激励和促进作用,有效调动了青工学习技术的积极性,促进了青工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

下一步主要工作:

1、营造氛围,突出广泛性。认识是行动的先导,要从转变青年职工的思想认识入手,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形势任务教育、国情企情教育、主人翁精神教育、危机意识教育等,激发职工参加提高技能、岗位成才的紧迫性、自觉性,深入认识“青工技能振兴计划”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明确提高青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是深化改革,加快结构调整,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使广大青年职工树立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工人阶级有知识才有力量的观念;不学习必被淘汰的观念;充分调动广大职工参加学习培训的热情,在企业中形成浓郁的学习氛围。加大选树优秀青工典型的力度,广泛挖掘,选树表彰一批各专业的优秀青年职工先进典型。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和成功经验,掀起和带动广大青年职工围绕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岗位实践,岗位成才,岗位奉献的积极性。

2、开展技能培训,突出实效性。技能培训是实施“青工技能振兴计划”的基础环节。要认真组织卓有成效地开展好青工技能培训工作。首先,要拓展培训内容。要围绕工厂发展建设需要,并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技术更新等要求,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前瞻性。使培训符合企业和青年实际,体现岗位特点和青年的个性化需求,做到因岗制宜、因人制宜、因企制宜;其次,要创新培训方式。要根据培训内容和对象的不同,合理安排培训的形式、内容和培训手段,使青年职工接受到全方位、多层次的培训。并将技能培训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学练互补、相互促进、融会贯通。第三要抓好展示。挖掘先进的操作法,开展“5704厂青工绝技绝活储蓄”活动,收集百种有代表性的青工绝技绝活、制作《5704厂青工先进操作法汇编》VCD光盘,下发到每名青工,加快青工提高技术水平步伐,促进青年职工先进成果向现实生产转化。

工厂人员培养计划范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电力企业;教育培训;培训手段

长期以来,大唐碧口水力发电厂(以下简称“我厂”)根据战略发展目标和生产经营需要,通过开展各项教育培训工作,使我厂职工的学历层次和专业技能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自2002年我厂划归到大唐集团公司以来,我们面临着更大的机遇和挑战。在这新的体制和环境下,我厂紧紧围绕集团公司“两型、四化、三个能力”发展战略,以培养、建设一支思想过硬,技术精湛的一流职工队伍为宗旨,强化教育培训管理,狠抓各项教培计划、措施的落实,经过五年来的努力,已在全厂营造出良好的教育培训氛围;教育培训体系也日臻完善;教育培训管理更为科学;教育培训的形式和效果也不断创新和提高。笔者作为培训专责,通过总结这些年的培训工作,认为我厂培训工作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有许多地方需要进一步加强。

一、五年来已取得的成绩

1.认识到位,领导重视,共创良好的培训氛围

教育培训工作在我厂一度曾处于一种非常尴尬的位置,曾经有人戏言培训工作是“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行,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在生产和管理领域的广泛应用,特别是优胜劣汰、竞争上岗等激励机制在企业的实施,极大地激发了广大职工的学习热情,各级领导对职工教育培训的重要性也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教育培训已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创一流的指标需求,而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教育培训也不仅仅是企业管理者的要求,而是全体职工的自觉行动。

2.规范管理体系,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效率

提高教育培训管理水平,培养一流的职工队伍必须以科学的教育培训管理体系为基础,完善的教育培训管理制度为保障。五年来我们以制度的建设为切入点,完善了三级教育培训网体系;成立了“职工教育委员会”、“职工考试、考核委员会”;制定了《职工培训管理办法》、《师徒关系管理办法》等,修订了《职工外出培训管理办法》、《大唐碧口水力发电厂员工学历教育管理规定》、《大唐碧口水力发电厂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管理规定》等规定;围绕人才工程,成立了大唐碧口水力发电厂人才评价中心及“112人才工程”评价委员会,制定了《人才强企工作实施办法》,并以此为基础,制定了《大唐碧口水力发电厂员工岗位自学成才管理办法》,这一系列标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从根本上保证了教育培训的科学有序管理。

3.不拘泥于培训形式,强化培训效果

近年来,我厂打破了单一、沉闷的培训模式,围绕不同时期的重点工作,结合各部门的人员状况,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培训工作,从而使培训工作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可喜局面。例如电气分场率先开展了大班组培训的尝试,他们将全分场检修人员分成两组,其中一组全天培训,另一组正常工作,两组人员每月轮换一次;在具体培训内容上仍然打破班组界限互学,在培训形式上主要以技术讲课为主并结合讲课内容穿插进行技术比武和岗位练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花独放不是春,满园春色才是春”,电气分场在职工培训方面的不断尝试,带动了全厂培训工作的全面发展。运行分场开展的机电互学,机械分场开展的全分场范围内的钳工技术比武,激发了职工的学习热情,保证了学习培训的效果。

4.立足岗位,拓宽渠道,全面提升职工的文化素质

由于我厂地处偏远的陇南山区,交通不便,文化落后,所以无论是人才的引进,还是人才的培养,都存在着先天不足。为此,针对全厂职工的文化现状,既考虑岗位的实际需求,又放眼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多层次、多专业、多形式地开展学历教育。五年来共有96人参加了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其中已有2人硕士研究生毕业,11人本科毕业,专科毕业52人;8人毕业于成人中专教育,23人在读。

5.以《岗位培训手册》实施为契机,强化岗位培训管理,提高职工的岗位技能

为从根本上解决以往培训工作的盲目性、重复性和随意性,我们在生产岗位和管理岗位积极推行《岗位培训手册》,认真按照《岗位培训手册》进行培训,有助于克服以往培训中的盲目性、随意性和简单、重复的现象,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2003年起,我厂又将职业技能鉴定手册纳入班组日常培训内容,使培训工作更为科学、有效,并使员工的技术业务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二、存在的不足

1.培训评估机制不健全

到目前为止,我厂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培训效果评估体系。一是培训效果测评的方法单一,主要以考试或培训后的汇报为主。二是评估指标与重点停留在以培训人次数、时间、经费执行率为评估指标的阶段。三是评估内容不全面,评估与实际工作脱节。多数的培训评估仅仅对培训课程中所授予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考核,没有深入到工作绩效的改善、能力的提高和为企业带来的效益上来,评估工作只

是在最初级的层次上开展,更谈不上事后的跟踪调查。

2.培训手段比较落后

随着科技的进步,管理和技术培训的手段越来越先进。电子教材、数据共享、网络传输等事物的出现,为培训手段应用带来了广阔的空间。我厂因为地处山沟,与外界联系不太方便,所以在获取先进的培训理念、应用先进的技术进行职工培训这方面发展仍较为缓慢,缺乏运用便捷的网络进行培训的有效方式。

3.管理人员的培训需求和内容不明确,缺乏针对性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需要培养一大批适应现代企业生产经营需要的管理人才,所以管理人员的培训显得更为重要。我厂没有将本企业发展目标、岗位的任职资格要求、管理人员的技能差异和员工的生涯设计相结合来设计和明确管理人员的培训需求,培训的深度也不够。

转贴于

三、关于加强职工培训工作的几点认识

从培训管理的角度,管理培训的当务之急是建立系统、规范的培训管理流程,涵盖培训需求分析、培训内容安排、培训方法创新、培训效果评估、培训成果的转化机制等各个环节。

1.注重需求分析,科学制定年度教育培训计划

需求分析是做好人才有效开发尤其是制定培训目标及课程开发、培训实施的基础和前提,是保证培训工作成本效益最大化的有利工具。实践中,考虑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岗位要求和管理改革的需要;二是企业人事的变动,如升职、降职、岗位轮换等;三是提高管理绩效的要求。了解员工的具体信息后,根据集团公司发展战略,紧密结合企业发展实际,以及生产准备、全能值班、点检定修等关键生产岗位培训,针对不同培训对象,分类型、分专业、分层次制定最科学有效的教育培训计划。

2.加强考核评估工作,努力提高教育培训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在培训项目的执行过程中,加强培训项目质量管理工作,培训效果要从有效性和效益性两方面进行评估。培训的有效性是指培训工作对目标的实现程度;效益性是指培训工作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此,一方面,要将培训纳入考核,迫使受训人员克服因工作太忙,没时间或懒散,不求改变的心理,认真完成培训任务。另一方面,在培训之后,还要由被培训者所在单位就培训项目对被培训者进行测评,以确定其培训效果及实际应用能力,并根据评估情况,进行奖励或考核,同时作为下一次培训具体方案的参考,从而实现培训项目的闭环管理。

3.创建碧口水力发电厂职业技能鉴定试题库网站

随着我厂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计算机在我厂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了。为提高全厂人员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运用便捷的网络进行培训,我厂准备联系相关单位,创建碧口水力发电厂职业技能鉴定试题库网站,然后对各班组的试题进行收集及整理工作,汇总后,将各专业岗位技能培训试题库充实到网站中去,使员工在工作不繁忙的情况下自己进入网上试题库答题,或在岗位技能考试时用来答题,提高员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4.加强管理人员教育培训

积极创造条件,开展企业亟须人才的培养。针对经营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目前市场营销、资本运作、工程管理、法律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人才在我厂尤为紧缺。因此,今后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将通过综合素质考核和专业分析选拔确定的培养对象选送到国内知名大学专门学习,或者聘请国内知名大学教授或本企业高级技术主管,采取报告、讲座和学术交流等形式,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同时,加快管理人员职业(执业)资格培训。按照国家和集团公司的相关规定,在财会、概预算、审计、统计、安全及政工管理等管理岗位逐步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制定完成取证的计划,在规定的期限内取得岗位资格证书。

5.积极组织开展技能大赛,加强技能人才的培养

通过认真总结以往技能大赛经验,规范技能大赛各项管理工作,精心策划技能大赛项目,使其更贴近实际,贴近生产,采取多种形式即岗位抽调考、竞赛、在岗技能测试等,增加全员参与性,通过征求各部门意见,广泛开展大范围的技术比武,在比赛时尽量将各专业融合在一起,不但使员工都能参与,还尽量促使员工向一专多能方向发展,从而进一步调动技能人员学习岗位技能知识的积极性,提高一线人员的岗位技能,从中选拔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