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育信息化市场报告

教育信息化市场报告

教育信息化市场报告

教育信息化市场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教育报刊;公共产品;市场化经营

    教育报刊堪称是一种典型的公共产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各类大众传媒都要增强社会责任感,把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作为义不容辞的职责,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造良好舆论氛围。……面向未成年人的报纸、刊物和其他少儿读物,要把向未成年人提供更好的精神食粮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努力成为未成年人开阔眼界、提高素质的良师益友和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精神园地。”《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则提出:“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等部门,要把提供有益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丰富多彩的精神产品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些都明白无误地传递出一个信息:教育报刊肩负着为青少年儿童提供精神文化产品的特殊历史使命,有着独特的价值取向,有着明确的内容要求。因此,教育报刊必须坚持其鲜明的教育性、引导性,必须坚持其鲜明的公益性。

    与此同时,我们必须看到,当前“走市场化道路”已经成为我国诸多报刊寻求发展的必由之路,能否与市场紧密接轨,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报刊的前途,甚至是生存。在此背景下,教育报刊迫切需要厘清自己的发展轨迹:如何充分利用市场化的运作,使自己的事业得以发展,同时坚守自身的公共产品属性,完成其历史使命,确保教育报刊引导人、教育人的权威性。

    一、坚持“市场化服务”寻求事业发展

    国内都市报得以在短时期内兴起,其核心的因素之一在于确立了服务的观念,恰如号称“中国都市报之父”的席文举所言:“我们把宗旨定为全心全意为市民服务,是从另一个视角来考虑的,那就是我们着重是为人民服务和服从人家的。我们把位置摆得很低,不是去领导市民,而是做市民的公仆。”固然,教育报刊与都市报的定位迥异,教育报刊更强调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确保教育报刊要实现引导人、教育人的历史使命,但从根本上说,教育报刊必须时刻牢记自己的首要宗旨,始终把“服务教育、服务青少年健康成长”放在最根本的位置上,有效的服务才是教育报刊完成其历史使命、实现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当今时代传媒数量众多,受众选择面很宽而居于主动地位,在如此局面下,江苏《莫愁》杂志社副总编马建强曾说过这样几句话:“我的本职工作是编刊物,编刊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制造读者,继而服务读者”。“办刊物,赢得读者是根本,巩固读者是关键,成就读者是目的。”这几句话道出了教育报刊以服务寻求自身事业发展的诀窍,教育报刊要成就自身的事业,必须拥有稳定的读者群体,而无论是“制造读者”、“赢得读者”或者“巩固读者”,都依靠切实的服务。

    教育报刊为青少年读者服务,核心是变革报刊对待青少年读者的视角,真正以平等的视角看待青少年读者。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教育报刊始终认为自己是教育者和引导者,青少年读者应该无条件服从于自己的教育,如此必然导致报刊忽视青少年读者的想法和要求,而习惯于按照自己的思路和方法去开展信息传播和宣传教育,双方的想法在许多时候难以“无缝对接”,传播的效果自然很难保证。平等视角的重要作用,在于教育报刊能够自觉把青少年读者作为与自己平等的主体进行思考,从而认真考虑他们的各种信息需要,了解他们的接受观念,进而以他们乐于接受的方式传递青少年需要的各种信息,使青少年切实感觉到自己是在接受服务。

    教育报刊开展信息服务工作,主要方式是为青少年读者提供有用的信息产品。过去由于与教育主管部门存在紧密的工作关系,教育报刊习惯于“布置任务”、“安排工作”,现在应该转变观念,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手法传播信息,体现出“服务读者”、“以读者为中心”的思路,把报道当中读者最关心、对读者最有用的信息要素充分提炼出来,放在最明显的位置,使对方乐意接受,增强新闻报道的服务性,增加信息的穿透力和到达率。实际上,教育报刊上许多报道都与青少年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日常活动紧密相关,以前在旧的思维模式下总是被处理成工作报道,只要真正转变观念,把有利于青少年学生的信息内容和要素突显出来,就能够变成体现服务意识的信息产品,它的运作不在于执行起来困难多少,而在于观念是否切实转变了。

    只要真正具备了服务的意识,教育报刊还可以为青少年读者开拓出许多服务手段,例如,提升印刷、发行等工作的质量,使这些环节更加人性化,使读者能够尽快阅读报刊,促进信息产品切实发挥功效;此外,教育报刊还可以借鉴邹韬奋当年办《生活》杂志时的一些举措,如帮助读者购买书籍、学习用品等,借助报刊较为完备的发行网络开展物流工作,为一些边远地区、农村地区的中小学生提供帮助。

    二、隔离“市场化经营”恪守公益宗旨

    教育报刊坚持“市场化服务”观念,可望为自身赢得读者,但它们却不能因此开展市场化经营,把稳定的读者群体作为自身争取广告和利润的重要砝码,因为教育报刊社是一个具有公益性质的教育工作部门,而不是一个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济团体——隔离“市场化经营”,是教育报刊确保其公益性质、体现其公共产品特色的重要标志。

    报刊市场化经营的基本模式,就是追求利益最大化,只要创造利润的行为不违背国家法律、政策,报刊都可以实施,以此促进自身的利益扩大。通常而言,报刊市场化经营的主要手段有这么几种:尽量多刊登广告,增加广告收入;将发行控制在合理的区间,对报纸而言尤其突出,因为发行将造成巨大的亏损,所以并不追求绝对发行量大,而是寻求发行量与广告之间达到最佳的配比;在纸张、印刷、发行费用上涨的时候,提高报刊零售价格,减少亏损乃至增加利润……

    应该说,市场化经营对于改善报刊经济状况是大有益处的。不过,人们常说教育要公平,因此青少年对于教育重要环节之一的教育报刊在享受、消费方面也应该实现公平——教育报刊要真正实现“服务于青少年,服务于教育事业”的使命,必须回归其公共产品的特性,公共产品的本质在于它的公共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产品供给结构的公平性,公共产品具有对消费者的非排他性,政府只有公平、均衡地向各社会成员提供公共产品,才能实现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均衡;二是产品供给过程的公开性,公共产品供给实际上是政府对公共资源的配置过程,按照公开透明的原则生产和分配公共产品,是市场经济对政府特别是财政部门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基本要求;三是产品供给取向的公正性,这要求政府要按社会公众的集体意愿提供公共产品,弥补市场失灵,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实现社会总福利和人均总福利的最大化。

    由此可见,上述的市场化经营举措,在很大程度上都会妨碍教育报刊完成其公共产品功能的实现:报刊上广告内容太多,必然影响青少年读者获得的有效信息;为追求发行与广告的最佳配比而控制发行量,势必造成部分读者无法享受到信息服务;提高售价,更会直接增加读者的经济负担,甚至导致部分经济困难的学生无法订阅报刊,从而失去获得这一教育途径的机会……因此,教育报刊为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必须摒弃许多在其他报刊经营中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市场化运作措施,其目的是避免报刊向市场获得的经济效益最终转嫁给读者,增加他们的经济负担,或者降低他们获得的服务质量,甚至造成他们失去被教育的机会。

教育信息化市场报告范文第2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卫生部《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卫生部教育部《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学校食物中毒事故行政责任追究暂行规定》等有关学校食品安全工作的法律、法规及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实际,特制订《兴化市学校突发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落实学校食堂“服务师生、安全第一、查防并举、预防为主”的食品安全工作方针,提高学校师生快速处置突发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突发食品安全事故造成的师生人身损害,保障学校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和校园安全稳定,构建平安和谐校园。

   二、工作目标

   (一)充分发挥学校食品安全管理机构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学校食品安全工作管理制度,夯实安全监管岗位责任,落实学校食品安全工作各项措施,实现学校食品安全“零事故”,安全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二)建立反应快速的应急、救援工作机制,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预防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杜绝责任性事故,有效降低和及时控制食品安全事故的危害和影响。

   三、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各级各类学校要根据市委、市政府以及市食安委的有关要求,积极宣传普及食品安全知识,提高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切实加强食品安全日常管理,及时发现隐患,减少安全事故发生,降低损失程度。

   2.依法管理。要严格执行食品安全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对学校安全的预防、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要切实做好学校食堂、超市食品配送工作,建立健全学校食品中毒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

   3.属地负责。学校食品安全工作的预防与控制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属地管理。学校校长对本校食品安全工作负责,并主动接受乡镇的领导和监管,经常进行工作汇报,市教育局对全市境内各级各类学校食品安全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4.快速反应。教育局和各学校建立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能快速反应、及时报告、及时准确有效处置。

   四、适用范围及突发食品安全事故种类

   本预案适用于市教育局处置全市学校突发食品安全事故。本预案所指的突发食品安全事故是指在学校内部、正常工作状态下突然发生的学校食堂食品及校园超市销售食品引发的学校师生员工食物中毒安全事故。

   按食品安全事故的性质、危害程度和涉及范围,将食品安全事故分为四级。

   (一)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Ⅰ级)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Ⅰ级):

   1.事故影响范围涉及2个以上省份或国(境)外(含港澳台地区),造成特别严重健康损害后果的;或经评估认为事故危害特别严重的。

   2.国务院认定的其他Ⅰ级食品安全事故。

   (二)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Ⅱ级)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Ⅱ级):

   1.事故影响范围涉及省内2个以上省辖市级行政区域的,造成或经评估认为可能造成对社会公众健康产生严重危害的食物中毒或食源性疫病的。

   2.1起食物中毒事故中食物中毒人数100人以上并出现死亡病例的。

   3.1起食物中毒事故造成10例以上死亡病例的。

   4.学校、幼儿园发生食物中毒事故,一次造成中毒人数50人以上的或出现死亡病例的。

   5.在全省性或地区性重大活动、重要会议期间发生食物中毒事故,一次造成中毒人数50人以上的或出现死亡病例的。

   6.省人民政府认定的其它Ⅱ级食品安全事故。

   (三)较大食品安全事故(Ⅲ级)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食品安全事故(Ⅲ级):

   1.事故影响范围涉及本市行政区域内2个以上县级行政区域的,已造成严重健康损害后果的。

   2.1起食物中毒事故中食物中毒人数100人以上或出现死亡病例的。

   3.学校、幼儿园发生食物中毒事故,一次造成中毒人数30人以上50人以下,未出现死亡病例的。

   4.在地区性重大活动、重要会议期间发生食物中毒事故,一次造成中毒人数30人以上50人以下,未出现死亡病例的。

   5.市级人民政府认定的其它Ⅲ级食品安全事故。

   (四)一般食品安全事故(Ⅳ级)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食品安全事故(Ⅳ级):

   1.事故影响范围涉及县级行政区域内2个以上乡镇,已造成严重健康损害后果的。

   2.1起食物中毒事故中食物中毒人数30以上100人以下,未出现死亡病例的。

   3.学校、幼儿园发生食物中毒事故,一次造成中毒人数30人以下,未出现死亡病例的。

   4.在地区性重大活动、重要会议期间发生食物中毒事故,一次造成危害人数30人以下,未出现死亡病例的'。

   5.县级人民政府认定的其它Ⅳ级食品安全事故。

   上述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五、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及处置程序

   及时、准确地报送食品安全事故信息,对妥善处置突发事件、及时有效地化解矛盾、保持全市学校稳定、构建平安和谐校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准确、规范地报送相关信息。

   (一)报送程序及处理要求

   1.食品安全事故信息报送分重大事故及以上紧急信息和一般信息。

   重大事故及以上紧急信息报送程序为初报、续报、反馈三个环节,学校一旦发生不明原因的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紧急情况,必须坚持“先救人,后查因,再追责”的原则,在第一时间拨打“120”、“110”电话请求援助,在1小时内将掌握的情况向市教育局报告,特别重大紧急信息须在半小时内报告。如果情况复杂,一时搞不清楚,可以“先报事后报情”,随后根据事故调查工作的进展情况,随时报送有关信息。在初报的基础上,要及时、准确、全面地续报重大事故及以上紧急事件的调查情况和处置工作进展情况。特别重大的,应根据需要一日一报或一日数报。重大紧急信息报送可在第一时间通过电话报告基本情况后,再书面报告,但在任何情况下电话报告均不能代替书面报告。

   市教育局在接到重大事故及以上紧急信息后,要立即向带班领导、分管领导、主要领导汇报,并通知局办公室,局办公室根据收到的信息按时按规定程序上报。重大紧急情况处置后,要进行跟踪调查,及时反馈上级处置意见的落实情况和干部群众的反映。

   一般信息报送程序分为初报、续报、反馈三个环节。学校要在第一时间把信息报市教育局,最迟不得晚于事发后2小时。

   市教育局在接到信息报告后要立即向带班领导和分管领导汇报,带班领导、分管领导商量后进行处置,并向主要领导通报信息。

   学校在向市局报告的同时,应同时向当地党委、政府报告,并根据事故危害程度向公安、卫生、食药监等机构报告请求援助。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涉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事故的报告。学校不得迟报、瞒报、漏报信息。

   2.突发食品安全事故处置要求。学校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要以“先控制,后处理,救人第一,减少损失”为基本原则,迅速果断处置。重大事故要立即启动本校预先制定的应急处置预案,并按下列程序进行处理。

   (1)发现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后立即按规定程序报告事故信息。

   (2)拨打“120”、“110”电话请求援助。

   (3)立即停止学校食堂食物及校园超市销售食品的经营活动,由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对现有可疑中毒食物、食品及原料、餐用工具、设施设备和现场采取封存控制措施。

   (4)配合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疾控中心的调查,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包括中毒者的排泄物(如呕吐物)。

   (5)立即组织由专人负责的救护队伍,协助医务人员做好救护工作。

   (6)注意稳定师生情绪,不以个人名义向外扩散消息,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混乱;如有家长来校探视,应由学校领导及班主任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和接待工作;要注意维护学校正常的学习和工作秩序,组织教师做好食物中毒人员的思想工作。如有新闻媒体要求采访,要先查验记者证(按编号在网上查询),由学校确定的专门发言人向媒体信息,并及时向市委宣传部和教育局通报情况。

   (7)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二)食品安全事故信息报送内容

   发生食物中毒事故的单位、时间、地点;事故经过、中毒人数;事故原因、性质的初步判断;已采取的措施、需有关部门协助解决的问题;事故报告单位、签发人、报告人及联系电话等。

   (三)学校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及处置实行校长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

   学校要严格执行信息报送的三个环节,并建立健全各环节报送的档案资料。对缓报、瞒报、谎报事故信息和处置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将按有关规定予以党纪、政纪处分,直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六、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教育系统突发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曹伯高

   副组长:

   滕 艳 方晓春 陈国忠 陆仁杰

   成员:

   王槐堤

   主要职责:负责统一决策、组织、指挥教育系统内学校突发各类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响应行动,下达应急处置工作任务。重大问题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报告。组长负责应急处置全盘工作,主持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决定重大事项及应急预案的启动、实施;副组长按照分工具体负责救助救援应急的指挥、协调、工作部署、任务下达、检查监督、考核、指导;各成员之间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做好各项具体工作的落实和承担领导小组决定交派的其他工作任务。

   (二)全市学校突发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相关工作组及职责

   1.综合组

   组长:陈义荣

   成员:王新民

   工作职责:负责处理领导小组日常事务,监督检查预案的贯彻落实情况;负责突发食品安全事故的综合协调与联络工作;负责收集、传递、综合信息,收集各工作组的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向领导小组和上级有关部门上报信息,汇报学校突发食品安全事故救助救援处置工作的进展情况。联系市委宣传部统一向社会信息。

   2.现场处置指导组

   组长:方晓春

   成员:陈中琳

   工作职责:在学校突发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赶到事故现场,负责指导学校协助卫生部门开展中毒人员救治、危重病员转移抢救,督查学校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对现有可疑中毒食物、食品及原料、餐用工具、设施设备和现场采取封存控制措施。根据领导小组的安排,随时掌握传递最新处置动态,收集、汇总、反馈各种信息;指导学校组织维持事故现场秩序,组织稳定事故现场事态,组织救助救援现场疾患人员等。

   3.稳定安抚指导组

   组长:顾其斌

   成员:顾桂海 潘瑞平

   工作职责:负责指导学校做好师生及家长的思想稳定工作及善后处理事宜,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安抚事故疾患人员家属情绪,接待听取事故疾患人员家属意见,指导学校制定善后解决办法等。

   4.后勤保障组

   组长:吴 纲

   成员:顾国玉 黄振宇 史存进

   工作职责:负责筹措调配紧急救助救援物资和资金,为各工作组提供必要的后勤保障。

   5.事故调查组

   组长:滕 艳

   成员:唐 达 王槐堤

   工作职责:负责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查明事故原因、经过,查清事故责任及责任人,落实事故责任追究制,提出对责任单位及责任人员处理意见等。

   七、事故救助救援应急行动

   (一)学校的应急行动

   1.学校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校长应及时向所在乡(镇)党委政府、市教育局报告,立即启动应急处置预案。按职责分工,迅速开展工作,及时处置好所发生的中毒事故,最大限度的减轻疾患人员的痛苦,确保疾患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2.事故发生后学校必须将事故情况在1小时内,特别重大紧急信息须在30分钟内电话报告市教育局,2小时内将中毒事故详细情况书面上报市教育局。

   3.迅速按照预案抢救中毒师生,拨打“120、110”急救电话请求援助,转治危重疾患病员,稳定事故现场事态,妥善安排好其他学生的学习、生活,有序做好食品、饮用水等救助救援物质的筹集和发放等工作。

   (二)市教育局的应急行动

   1.市教育局在接到学校事故报告后,值班人员要立即报告带班领导、分管领导及主要领导,领导小组视具体情况,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报告,并抄报有关部门,立即组织实施事故救助救援工作或启动应急处置预案。

   2.迅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通报事故基本情况,研究部署救助工作。

   3.迅速组织各工作组赶赴事故学校,对事故原因、损害程度进行初步核查,慰问事故疾患师生,了解病员身体不适反应症状,及时解决好疾患病员的医疗、生活等问题。

   八、事故救助救援应急工作纪律

   (一)事故救助应急处置工作坚持集中领导,统一指挥,各组工作人员必须无条件服从领导小组的应急处置指挥命令,听从指挥,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诿。

   (二)事故发生后,各工作组要按领导小组的指令迅速进入工作状态,不得延误时机,确保救助救援应急处置工作有序进行。

   (三)单位值班人员必须坚持24小时值班,事故救助救援工作人员必须24小时开机,确保信息畅通。

   (四)事故善后处理、原因调查、责任追究结束前,单位主要领导必须坚守工作岗位,确需外出的必须履行请假手续,并安排好本单位工作。事故救助救援工作人员原则上不得请假,特殊情况需请假的必须经主要领导审批。

   九、责任追究

   为强化学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责任,进一步落实学校校长及相关人员的食品安全岗位监管职责,对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学校按卫生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学校食物中毒事故行政责任追究暂行规定〉的通知》(卫监督发〔2005〕431号),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教育信息化市场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大数据;市场营销;教学改革

有研究指出,2020年,全球的数据总量将达到35ZB,大数据将极大地冲击社会的各个领域。伴随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传统市场营销工作面临着更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大数据对市场营销教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的巨大变化和对教学方式的冲击。文章从大数据背景下市场营销教学面临的挑战入手,提出与之相应的应对策略,以期提高市场营销教学质量。

1大数据背景下市场营销学教学面临的挑战

1.1教学内容发生巨大变化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信息化社会已经到来,云计算、移动互联、大数据、媒体的产生更使得市场环境瞬息万变。[1]市场营销学是研究企业营销行为的学科,而企业又是追随市场的,所以,大、小企业都进行了轰轰烈烈的转型。企业如果还是沿用传统的营销模式(生产、加工、商品、广告、招商),那么停产倒闭只是时间问题。因此,为了适应现代大数据环境,必须调整市场营销教学内容。企业的战略规划时间将缩短。从市场营销角度来看,企业战略规划是一个社会管理过程,它必须具备方向性、全局性和长期性。例如:大数据背景下,市场变化日新月异,一套长达三到五年的企业发展规划是没有任何价值的,企业只能制定一年的战略规划,甚至要以周为单位更新发展策略,实时监控市场形势,确保企业不被市场淘汰。传统的促销策略将被改写。电视广告促销是以往常见的促销策略,但这一形式正在走向衰退,取而代之的是新社交网络下的Wi-Fi营销、二维码营销等。通过免费流量等手段牢牢抓住客户的心,也节约了大量资金。

1.2传统教学方式面临的挑战

首先,大数据背景下出现了新的教育平台。2012年,我国教育部门开始向全国知名高校征集教育公开课视频,打造面向社会人士和学生的网上学习平台。[2]虽然这种做法极大地方便了学习者,但同时也极大地威胁到了专业的课堂教学。其次,传统的教学方式缺乏吸引力。绝大多数课堂的教师都是采取念课本、背课本的方式,即使有师生沟通交流,也受到了时间和心理等因素的限制,课堂常常死气沉沉、缺乏活跃氛围,再加上教学形式单一,导致学生对上课产生厌倦感,这大大降低了课堂效率,影响了教学质量。

2大数据背景下市场营销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2.1及时更新市场营销教学内容

为应对大数据背景下瞬息万变的市场、彻底改革固定化的菲利普•科特勒营销学,一线教师们必须摒弃传统,跳出墨守成规的圈子,结合大数据拓宽思维、拓展教学内容。[3]同时要求学者跟随教师,学会多方面、深层次地思考问题,知识绝不是绝对化和固定化的,它是随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而不断改变的。一方面,广大教师要密切关注市场营销理论发展动态,积极主动搜索营销理论的最前沿内容;另一方面,要深入剖析国内外最新营销成功案例,结合自身实际吸取有用信息,关注国内外商业模式改革情况,多举办、多参与权威性的研讨交流会,与各前沿企业加强合作,不断创新、走在同行业的最前头,还要总结现有教学的不合理部分,及时提出解决策略。

2.2市场营销课堂与计算机网络相结合

实现市场营销课堂与计算机网络相结合,有利于增强营销专业学生的信息设备应用能力。具体而言,首先教师在教学时要利用主机控制学生的子机,以让学生更系统、集中地学习知识。其次,教师应提前备课,并下发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呼应的讲义供学生提前预习。让学生预习的好处是可以解放课堂的理论知识讲解时间,腾出充足的上机实际操作时间。最后,构建专属于学校或学院的网络学习平台,通过此平台可以向学生提供课下加练题、作业答案,学生也可通过此平台上交作业、反映问题。网络平台不仅能巩固课上的学习成果,还能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4]

2.3增加实践课程比重

增加实践课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让学生意识到分析客户行为的重要性。[5]此外,学生所喜欢的营销课题各不相同,在实践课程中,应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爱的、最适合的课题去努力发展。在实践课程的操作中,要特别注意三点:一是实时跟踪调查学生的实践课程进行情况,定期检查学生的实践成果。其中,对学生课程进行情况的跟踪是为了督促学生、帮助学生提高执行力,而成果检查是为了增强学生的做事效率,帮助学生少做无用功。二是增加实践课程中的师生互动交流环节,使教师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具体问题予以解决。学生参加实践课程的目的是学会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去,而大数据时代,营销内容和方式经常发生变化,因此,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实时的理论和实践支持、解答疑问。最后,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学校或教师要与学生的实习单位联系,了解单位相关营销内容,帮助学生掌握更深层次的营销方法。

2.4增加课堂报告的案例分析课比重

增加课堂报告的案例分析课可以督促学生做营销最终总结,从而帮助学生从宏观上感受市场营销活动。[6]为此,教师应首先为学生提供一个报告模板,以此来引导学生写好报告,为报告内容指明基本方向。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市场营销分析思路。此外,教师要收集学生的报告,仔细分析,指出问题所在,进行深度点评,而点评分为课上点评和课下点评,课上点评主要抓住报告中的亮点内容,这样做就有利于学生树立起自信心,还有利于所有学生共同学习。课下点评应抓住报告中的重大问题,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问题所在,并让学生自己提出解决方案,教师再做最后的纠正和补充。最后,教师要将学生的优秀、经典报告做成手册,这样的手册往往最能反映市场变化趋势,尤其是在当今大数据背景下,更能帮助学生把握未来市场营销发展趋势。

3结语

大数据背景下市场营销时常发生变化,但也不是无法掌握、无规律可循的。要想切实培养一批现代市场营销人才,必须要从改革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入手,在这过程中,还要穿插一系列的科学对策,例如建立教学平台、制作报告手册等。具体来说,我们应着重从四个方面进行改革:及时更新市场营销教学内容,市场营销课堂与计算机网络相结合,增加实践课程在所有营销课程中的比重,增加课堂报告的案例分析课比重,多方面入手,全面提升市场营销教学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徐玮.大数据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和挑战[J].教育教学论坛,2013(37).

[2]黄升民,刘珊.“大数据”背景下营销体系的解构与重构[J].现代传播,2012(11).

[3]高洁.网络互动教学法在高职市场营销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广西教育,2013(2).

[4]徐国虎,孙凌,许芳.基于大数据的线上线下电商用户数据挖掘研究[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

[5]宋宝香.数据库营销:大数据时代引发的企业市场营销变革[J].价值工程,2012(30).

教育信息化市场报告范文第4篇

报告指出,在保障基本生存基础之上如何通过专业化的公益方式促进儿童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发展需求虽不再与贫困、失能、特殊的困境直接关联,但却同样是困境孩子面临的需求。这些需求可称之为“发展需求”,例如,艺术能力的培养、团队意识的培养、思想品质的培养、公民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儿童参与和表达的机会、现代生活方式的适应、人生意义的探寻等。报告认为,确定儿童需求行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根据第6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中国儿童数量占到了人口总体的16.6%。如果对全国2亿多儿童进行一个需求状况的调研和普查几乎无法想象。而单就其中的弱势儿童来说,他们的需求状态也是不断变化的。

2教育部:幼儿园每班至少配两名专任教师

教育部将要出台的幼儿园教师配备标准中拟规定,半日制幼儿园和不提供餐点的全日制幼儿园一般每班配备两名专任教师,提供餐点的全日制幼儿园一般每班配备3名专任教师(或2名专任教师和1名保育员),寄宿制幼儿园一般每班配备3名专任教师和2名保育员。3个至5个班(含3个班以下1的幼儿园,拟设园长1名,而6个到9个班的幼儿园拟增设副园长1名。10个班以上的可再酌情增设副园长。如果一园多址办学,拟设总园长1名,各分园设分园长1名。收托150名幼儿的全日制幼儿园至少设一1名专职医务保健人员,在园幼儿人数在150名以下的幼儿园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医务保健人员,寄宿制幼儿园一般配两名医务保健人员。

3全国学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正式部署运行

为贯彻落实学前教育“国十条”关于建立幼儿园管理信息系统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国家学前教育重大项目和各地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监测评估,按照“教育服务与监管体系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教育部组织开发了全国学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目前,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做好全国学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运行和维护工作的通知》,就学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部署运行和维护提出了明确要求。学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分两期建设:一期于2012年9月在中央级进行物理部署,重点实现学前教育机构和国家重大项目数据的采集、查询、统计等功能,满足日常业务管理和项目监管的数据需求,下发单机版数据采集系统软件,采集学前教育机构基础数据:二期于2013年上半年在中央和省级进行两级物理部署,重点增强系统业务管理、数据分析和服务等功能,学前教育机构级用户网上直报动态基础数据,加强区县业务管理功能。

4《江西省幼儿园基本办园条件标准》出台

教育信息化市场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公司治理;会计报告;相关性分析

一、公司治理与会计报告相关性分析

会计报告质量的高低源自公司的治理行为。而会计报告提供的会计信息,也为公司治理提供了更好的资料。主要表现在:①高质量的会计报告是形成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础。②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有助于高质量会计报告的生成。

二、我国现有公司治理结构缺陷对会计报告质量的影响

1 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缺陷

(1)国有出资人不到位

在我国,特别是国有企业,国有大股东长期缺位,股东大会形同虚设,股东大会成为表决机器,最高权力机构失去他应有的权力。而人则更多地关注于自身的政绩与仕途,这样导致国有出资人不到位,国家作为所有者的利益和意志被虚置。

(2)股权治理结构不合理,内部人控制和“一股独大”的现象严重

根据中国实际情况,对内部人控制可以理解为内部人控制是指由于企业的外部成员(如股东、债权人和主管部门等)的监管不力,企业的内部成员掌握了企业的实际控制权,是一种在体制转换过程中产生的必然现象。

(3)真正的会计报告需求主体缺失

会计报告质量的形成过程是用户的需求质量与管理当局的供给质量经过多次博弈,实现某种利益均衡的过程,也是会计报告需求质量与供给质量双向逼近的过程。也就是说,会计报告的供给与需求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共同决定着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

(4)董事会独立性差

作为公司治理核心内容的董事会制度建立取得了重要成果。一般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都设立独立董事,按其统计大多数的公司董事能正常参加公司的董事会;列席股东大会;能对关联交易,能对大股东占用资金、对对外担保和重大委托理财发表独立意见。

(5)经营者激励机制不合理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激励机制的主要问题是薪酬的组成结构不合理,激励效果不理想,具体体现在货币性薪酬过高,股权性薪酬过低,短期激励过大,长期激励不足。

2 公司外部治理结构的缺陷

(1)会计师事务所效率不足

在市场经济中会计师事务所行业竞争很激烈,加之在公司治理中内部人控制普遍存在的情况下,聘请会计师事务所的真正权利掌握在管理层手中,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很难发挥。

(2)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善

我国资本市场虽然已经历了十余年的成长,

但仍然很不完善,从功能上讲,主要表现在为企业提供了融资的渠道。高效率的资本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应当是:当投资者预期公司业绩下滑,未来收益减少,甚至亏本时,他们通过“用脚投票”的方式影响股价,加大公司被接管的可能性,以此来惩罚管理层。

三、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会计信息报告的对策

1 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建立内部监督制衡机制,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使股东大会、董事会、管理层与监事会四者相互制衡,科学配置四者之间的权限。充分发挥股东大会的作用,明确股东大会对董事会的监督与约束功能,避免使股东大会流于形式。加强董事会的作用,明确董事会是公司内部控制的核心,完善独立董事会制度,提高独立董事的比例,增强董事会的独立性,保持独立董事的控制权和独立性,提高董事的决策水平,增强对内部董事的制约。优化股权结构,解决股权分裂,积极稳妥推进股权分置改革,消除非流通股和流通股的流通制度差异,实现股票的全流通。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扩大国资委监管的范围和深度。

2 完善公司外部治理结构

(1)加强注册会计师队伍建设,确保审计质量

注册会计师审计在公司治理生态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由于注册会计师对会计信息进行监督和验证的有效程度取决于他们的职业判断力和职业道德水准,因此应在注册会计师全行业开展警示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后续教育和相关法律法规、会计准则等知识的专门培训,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执业能力。

(2)逐步规范和完善资本市场,加强竞争市场对公司经营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