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机械制图基本知识点

机械制图基本知识点

机械制图基本知识点

机械制图基本知识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课程内容设计;模块核心内容;核心知识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5-0174-02

一、前言

“机械工程基础”课程是非机械类专业大学生了解机械工程知识的重要课程之一,随着全世界对机械工业的重新认识,该课程得到了全国范围内各大院校的重视。但是,由于该课程涉及面非常广,如有机械识图、机械制图、工程材料、材料热处理、冷加工和热加工等内容,且受课程学时限制,课程内容设计比较难于让学生接受。经过相关的调研,该课程的内容设计存在的如下的不足:(1)课程内容模块化划分不够明显。该课程内容涉及的知识点内容繁多,目前的课程实施情况是没有对各个知识点内容进行有效的分解,结果给学生造成了课程内容繁杂和难以接受的现象,也就难以在42学时内完成相关的教学任务。例如课程包括的机械识图和机械制图,工程材料和热处理等,都没有进行有效的划分,这些问题都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2)课程每块内容内部没有进行有效地梳理。例如工程材料部分内容知识,金属材料宏观、微观结构和铁碳相图等知识点更是相互交错,没有明显的主线;例如热处理部分内容知识,等温冷却转变曲线和过冷冷却转变曲线等,更是无法清晰的描述。因此,对本课程内容进行有效地梳理是非常有必要的。(3)课程的核心知识点不够明确。没有对核心知识点的明确,就会给学生形成一个错误的引导,从而又会导致学生更加的抵制本课程。因此,课程的核心知识点明确也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针对目前本课程内容设计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每个内容模块核心知识点的“机械工程基础”课程内容设计方案,通过近三年的实际教学应用,得到了大学分学生的认可。

二、具体教学内容设计实施方案

具体教学内容设计方案,采用理论讲授、实践演练和相关知识点视频相结合的形式,以“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目标为准绳,探索一套能提高学生机械工程实践能力的课程内容设计方案。具体实施方案包括:课程内容模块划分、模块内容内部知识点梳理、核心知识点明确和强化三部分。

1.课程内容的模块化划分。针对本课程内容囊括机械识图、机械制图、工程材料、材料热处理、冷加工和热加工等诸多内容,可以将课程内容模块化划分为机械制图模块、工程材料及热处理模块和冷热加工模块。(1)绪论。该部分说明学习本课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机械识图与制图。该部分说明机械工程图纸的具体过程。(3)工程材料及热处理。该部分说明机械工程材料的性能优化方法及过程。(4)冷加工和热加工。该部分说明获得具体机械产品的方法及过程。

2.课程模块内容内部的知识点梳理。针对课程内容的模块化设计,具体44学时的课程模块内部内容的知识点梳理如图1所示。第一部分“绪论”,主要讲述机械工程学科知识的涉及范围以及相关的实际应用意义,共2学时;第二部分“机械识图和机械制图”,主要讲述机械结构零部件图纸的绘制基础知识,平面图纸的识图看图方法,12学时,CAD计算机制图基础知识,3学时,该部分共15学时;第三部分“工程材料及热处理”,主要讲述金属材料的晶体结构和结晶过程等微观结构3学时,金属材料宏观力学性能及结构3学时,铁碳相图6学时和奥氏体转变图6学时,共18学时;第四部分“冷加工和热加工”,主要讲述相关的压力成型加工方法及设备3学时,铸造方法及相关设备3学时、焊接方法及设备3学时,共时。

3.课程核心知识点的明确和强化。有了课程内容的具体梳理,课程内容核心知识点还必须有所突出,以保证学生对本课程的重点了解。(1)核心知识点一:机械识图。该知识点主要培养学生的看图和图纸设计表达能力,即便是对经济管理类等非机械类学生来说,也是非常实用的。它既可以拓宽学生的工程识图及制图方面的知识面,又可以为学生提供机械工程专业的专业背景知识,从而提高不同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2)核心知识点二:三条曲线。该知识点由应力应变曲线、铁碳相图和热处理C曲线组成。这三条曲线覆盖了整个工程材料及热处理课程内容,既可以拓宽学生的工程材料方面的知识面,又可以为学生提供工程材料专业的专业背景知识,从而提高不同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模式改革后的效果

经过近三年的实际应用,以本人承担的教学班级(80名学生)为例,实际得到的课程评价效果如下:(1)课程内容设计实施第一学期,课程教师的学生学评教成绩提高30%;第二学期以后,课程教师的学生学评教成绩稳定在学院前10%;(2)64%的学生认为课程内容,特别是机械识图和制图部分,对自己的今后发展是有用的;(3)78%的学生认为课程内容拓宽了自己的知识视野,认为课程是有意义的;(4)52%的学生对机械工程专业有了新的认识;(5)82%的学生会自发来上课。

本文提出了基于每个内容模块核心知识点的“机械工程基础”课程内容设计方案。该课程内容设计经过近三年的实际应用,得到了大部分学生的认可。

参考文献:

[1]全小平,潘玉良.机械工程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2]包海涛.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工程基础”教学改革的研究[J].机械管理开发,2008,2:170-173.

[3]曹立文.谈谈如何在非机械类专业学生中进行《机械工程基础》课程教学[J].机械管理开发,2011,4:179-184;

[4]王世刚.机械工程基础教学模式改革[J].中国科技信息,2006,10:258-259.

机械制图基本知识点范文第2篇

《机械制图》的基本内容是:基本几何体及其组合体的读识和绘制;零件图的读识和绘制;装配图的读识和绘制等三个相应的学习单元。其中识读图纸及绘制图纸的能力,与我们学习的数学知识有很大关系。在数学中基本几何体,同学们都学过。并且对它们的正视图、主视图左视图的投影及画法都有一定的了解。所以数学对学好《机械制图》是至关重要的。

一、结合空间几何体的定义分类的基本几何体的制图教学

首先,由数学中的基本几何体与《机械制图》中的空间几何体的概念比较可知:在数学中的空间几何体就是机械制图中只考虑形状与大小的基本几何体。

再者,对于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体、圆环等几何体,在教学时重点强调“数学与专业在这几个几何体方面的知识是一致的。在涉及棱柱、棱锥、圆柱、圆锥、圆球时,我们也可以认为基本几何体是空间几何体,完全可以利用数学中的空间几何体的概念性质来理解与解题”,加强将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紧密结合。

二、结合多面体的平面立体的制图教学

1.多面体的定义与举例分析。数学中的多面体定义为“由若干个多边形围成的封闭的空间图形”,并对多面体的面、棱、顶点、对角线给出定义。对多面体的分类标准是“按照它的面数”,教学重点是对棱柱、棱锥、棱台这三种多面体的概念性质进行详细的分析。

在数学中对棱柱的教学,应重视棱柱直观图的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棱柱的性质还要求学生会画棱柱的直观图,逐步培养学生的看图、作图等能力,能在涉及棱柱时就能联想起棱柱的直观图,为棱柱在机械制图中的学习奠定扎实基础。而对棱锥的教学,就需强调其定义“如果一个多面体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分析棱锥的侧面、底面、侧棱、顶点、高等概念与棱锥是按底面进行分类,重点是对各类正棱锥的概念与性质都要进行具体地分析,重视棱锥的直观图的作图方法,对于三棱锥和四棱锥的直观图了然于胸,使学生在学习机械制图时。

2.平面立体的定义与举例分析。在机械制图中关于平面立体的描述是“表面都是由平面所构成的形体,如棱柱、棱锥等”教学重点是棱柱、棱锥的三视图,对其概念性质只作简单介绍。

在机械制图中棱柱是作为第一种基本几何体,简单描述六棱柱的性质“顶面和底面是互相平行的正六边形,六个侧面都是相同的长方形并与底、顶面垂直”。制图中的重点是关于棱柱的三视图,对于没有学过棱柱的同学而言,容易对一些概念问题产生困扰,对于作图对象棱柱的不了解肯定会影响对棱柱的视图把握。

棱锥是机械制图中的要求掌握的第二种基本几何体,典型例题分析是一四棱锥“底面是一正方形,四个侧面均为等腰三角形,所有棱线交于一点,即锥顶s”。对于没有学过棱锥定义和性质的同学,亦会如面对棱柱般产生各类需要在数学中给予解答的问题。

3.机械制图的平面立体教学。通过对定义与具体的几何体比较可知,平面立体与多面体存在实质上的相同点。如在定义上“每个表面都是平面”与“多面体的每个面都是多边形”。不同说法所表示的是同一概念。在机械制图学到平面立体时学生自然就联想到数学中的多面体,产生一种“这是学过的熟悉的知识”感觉,在心理上就降低对新知识学习的陌生感和恐惧感,促进专业知识的更好掌握。同时,多面体与平面立体都将棱柱、棱锥列为分类,那么在涉及棱柱、棱锥时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机械制图中的平面立体为数学中的多面体。在教学时,强调知识是融会贯通的,学好数学中的棱柱、棱锥的知识,今后无论在现实中还是在专业中涉及棱柱、棱锥时,都可以运用相关的数学知识进行解决。

三、结合旋转体的曲面立体的制图教学

1.曲面立体与旋转体的联系。在机械制图的基本几何体中,关于曲面立体是“表面是由曲面和平面或者全部都是曲面构成的形体,如圆柱、圆锥、球体、圆环等”。在基本几何体的视图分析中第三、四、五种分别是圆柱、圆锥、球,重点是三视图分析,都是简单地介绍几何体的形成,粗略带过相关的概念性质。在数学中掌握圆柱、圆锥、圆台和球体的相关知识就显得非常的重要。

数学中的旋转体也是主要研究圆柱、圆锥、圆台和球体这四种几何体,比较两课程的概念分类,在不严格的要求下我们可以将制图中的曲面立体认为是旋转体。教学时反复强调在机械制图时涉及的曲面立体可以利用数学中学习的旋转体知识加强理解与运用。

2.曲面立体教学。机械制图的教学重点是旋转体的形成过程,数学中的旋转体教学重点是圆柱、圆锥、圆台和球体的形成过程与性质。教学时首先强调旋转体的定义“旋转体就是由一个平面图形绕这平面内一条直线旋转一周而成的几何体。这直线叫做旋转轴”,重点介绍圆柱、圆锥、圆台和球的形成过程,通过是什么图形旋转形成的,演示旋转过程是教学的重中之重。使学生对这四种旋转体的形成过程铭记于心,用到这些旋转体时就能联想起数学中的形成过程。其次,分析圆柱圆锥的轴、高、底面、侧面、母线、球心、半径、直径、大圆、球面等相关概念。教学时要重视圆柱、圆锥、圆台、球的直观图的作图方法,强调作图和识图对几何体的理解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应用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识图制图等能力,为学习机械专业课奠定基础。

机械制图基本知识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机械制图;技工院校;教学策略

机械制图课程既是机械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机械制图的实践课程,通过机械制图课程,能够教授学生如何看图、识图、校正图纸,以及培养学生的平面识图和三维立体看图的能力。技工学校的学生学习基础的学习能力比较差,因此机械制图这门课程比较抽象、枯燥会给学生在学习上带来一定的困难。本文客观反映现阶段技工学校学习问题,并结合当下实情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一、机械制图专业教学现存问题

(一)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现阶段技工院校的教学模式正处于传统模式向新教学模式转化的过程当中,在课堂的教学环节、教学目标、教学理念当中并没有凸显学生的主题地位,机械制图的课比较枯燥且有难度,教学过程缺乏互动,主要以教材为主,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法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依旧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则是教师课堂的跟随者。

(二)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差

技工院校学生的底子薄、学习能力差、基础知识不牢固,因此学生很容易因为课程的枯燥和难度大而产生厌学、弃学的问题。机械制图课程要求有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在学习中强调学以致用和灵活运用,这就要求学生不仅仅要转变学习态度,更加打牢基础知识,提高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三)过分注重学习成绩

目前机械制图的课程成绩考核依旧采用纸质考试,考试的内容也主要围绕着机械制图的专业知识、概念和技能,忽视了机械制图这一课程的实践性的本质,也过分的以成绩界定学生成绩的好坏和教学水平的好坏。很多学生专业知识和概念掌握的很好,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却问题百出。技工院校更应注重培养有实际运用能力的技术人才,而不是“高分低能”的“优质生”。过分化的重视学习成绩也为学生日常学习带来了误导和偏差。

(四)学生的实践经验薄弱,实习机会不够充足

正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站在岸上学不会游泳”机械制图课程要求在良好的专业基础上进行实践认图、试图、画图。机械制图课程学习当中,学生的实践机会少,实习安排不够充足,教师的课下作业也是以偏概全,紧靠几道题目的练习是到不到机械制图灵活运用和深入学习的目的。缺乏实践和动手操作的机会,学生会缺乏创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二、机械制图专业教学的对应策略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机械制图课程的学习当中老师一定不能忽视兴趣的作用,通过有效途径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升学生在机械制图课程的参与度。教师在机械制图课堂之初可以向大家介绍机械制图在在未来学习过程中的课程的重要性,作为一名合格的技术人员,机械制图是他最基本的技能,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可以及时提问和请教,及时解决困惑和疑问。其次,在机械制图的课堂中药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和教学氛围,增加师生互动与问答环节。教师在备课的过程可以结合班级同学的特点和实情,对于重点和难点的部分反复推敲,借助多媒体、教具等辅助器具吸引学生的关注度,降低学习过程和学习环节的难度。动静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缓解理论知识的枯燥乏味,同时结合动态试图便于大家的理解和学习,既能够保证课堂的参与度也能够提升在学习过程的认知。

(二)课堂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技工学校的培养目标是通过课程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技术知识,能够运用到未来的工作岗位之中,这就要求机械制图课程的设置要充分凸显学生的主导地位。机械制图的课程要求学生学会试图、能够手工绘图。在机械制图课堂中,老师应该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基础识图后,快速画出草图并掌握计算机制图。一味的停留在识图阶段,单靠老师的讲授凸显不出学生的主导地位,在授课过程培养学生学会快速绘图以及计算机制图,保证学生作为课堂能动的主体,无论是教学目标、教学环节的设置都要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注重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

良好的学习方法能够帮助学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技工院校机械制图的学习中教师应该引导学重视学习的过程,注重运用合理的学习方法。“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重视学习过程的点点滴滴才能够在机械制图的课程中达到游刃有余的灵活运用。同时教师在课堂中也要帮助学生归纳和总结一些绘图技巧、方法,逐步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将以往的知识点进行自我总结、自我归纳学习方法,通过自身对于机械制图知识的归集,夯实基础,提升学习能力。

(四)提供实习机会,理论联系实际

再好的理论知识终归是要有效的运用到实践中,通过实践的学习和联系能够强化理论知识也能丰富自己的实习经验。在机械制图的课程中学校以及授课教师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的合理结合的重要性。例如,在机械制图课程学习之余学校以及教学老师可以安排学生进入厂区参观、学习。通过实地参观的学习了解工作流程以及了解机械制图在整个环节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在课程结束后既要有相关的基础知识考试、手工绘图和计算机绘图的考试,同时也要增加车间实习的环节,学生通过实地学习和深入工厂之中能够加强机械绘图理论知识的运用,以及丰富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实习经验,为日后择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结语

技工院校的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方法都处于不断的完善和改革过程中,,作为机械制图教师也要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现状,结合学校教学实情,在当下的教学环境中不断创新、优化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将繁琐、抽象的知识体系化,在教学的环节与实际相连接,为学生后续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蒋益英.立体化教学模式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探索与思考[J].职业,2014.

机械制图基本知识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机械制图;CAD;课程改革;三维建模

【中图分类号】G712

一、近几年的教学现状

近几年,我院制造大类的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和汽车整形技术专业《机械制图》与《autoCAD》是两门独立的课程,分别在两个学期开设,把这两门有关系的课程割裂开来,并且从内容上有交叉重复的现象,不仅增加了学习课时,还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学生在学习CAD时,又得回顾已学过的制图知识,效果也不佳。将机械制图与CAD合并,侧重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空间想像能力,以计算机绘图为工具、以多媒体为辅助教学手段来实现教学目标。我们大多数学生从事的是在汽车流水线上的操作工或者检测、维修人员,能看懂图纸作为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有了明确的目标,教学才会有很强的针对性,两门相辅相成的课程结合到一起得到了很好的效果。根据学生的实际,教学对象属三年高职,学生的基础知识相对较差,空间想象能力欠缺,原来的教材学习起来有难度,进行教学改革,能更好地适应学生,原来两门课程经整合后形成适合学生和教学特点的的新课程----《机械制图与CAD》,有效的解决了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问题,同时满足了专业对知识的需求。

二、机械制图与CAD的关系

经常有学生提问:老师,我们为何不开设《CAD》课,有了《CAD》课程我们就不要学《机械制图》,直接开《CAD》就可以了;还有学生说:既然只要看图、识图,那还开《CAD》课程干什么,只开《机械制图》就可以了。对这两种认识上的偏差,就要求作为教师有必要搞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机械制图》课程就是研究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原理和方法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的目的和任务是:学习正投影的基本理论;掌握阅读和绘制机械图样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技能;培养对空间的想像能力。工作中使用的《CAD》是当前流行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之一,它主要研究的是如何利用各种指令绘制各种图样,可以看做是一种绘图工具,对培养学生看图、画图能力及空间想象能力作用不大。而如今我们每班的学生人数多,做机械制图习题时,很多学生会没有图版、图纸、尺子甚至铅笔等绘图工具,不能很好的完成作业,从而影响学习效果。如果将这两门课整合起来,《CAD》可以看作是一种绘图工具,显示器可以看做是图板和图纸;鼠标和键盘可看做是铅笔、直尺和圆规。当然,《CAD》里的工具还要比手工工具丰富的多,它会极大的提高绘图效率和绘图质量,是机械设计及制图的一场革命。尤其是一些手工不能绘制的图形,计算机会很容易的绘制出来。除此之外,CAD还可以完成三维建模。它虽然能取代徒手或尺规绘图方法,但并不能取代制图理论和制图的一些标准、规范,相反,它是在机械制图理论、标准下开发出来的绘图软件,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思考,更有利于学生学好《机械制图》。

三、课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机械制图》中的点、线、面部分可以少讲,遇到需要板图大作业时,可以放在CAD中进行。因为,在一般小企业都有计算机,手工绘图几乎被淘汰,没人愿意使用。那么让学生了解CAD绘图十分必要,应把它作为技能来进行训练。轴测图的画法也应放在CAD中进行介绍,尤其在CAD中,画椭圆非常方便,并且,设置等轴测追踪,打开正交模式,等轴测图很好绘制。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零件图的识读应为授课的重点,组合体视图的识读为次重点,我们要围绕这两大重点进行教学。组合体视图的识读是入门知识,着重培养的是分析和空间想象能力,有了这个基础,零件图的识读内容就好学了。零件图的识读是我们职业院校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也是学生就业后用得最多的知识。组合体视图的教学是《机械制图》的一个难点问题,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有体会。由于模型缺乏和挂图的不完整,学生的想象力差甚至得不到开发。现在,我们采用CAD可以绘制三维模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尤其是我们有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将黑板上尺规绘制的三视图与三维模型一一对照,学生一目了然,经过多次练习,学生很快就会掌握的。零件图识读的教学可以从四方面来进行:1、标题栏;2、视图;3、尺寸;4、技术要求,也可以把零件图制作成PPT,以幻灯片形式进行讲解。在CAD中,标题栏有标准图纸样板文件可以调用;视图可以用CAD命令完成绘制;尺寸可以结合CAD中的尺寸标注样式的设置和尺寸标注命令的使用进行讲解;技术要求应结合表面粗糙度的模块的属性设置和文字的输入进行讲授。这样将它们有机地穿插在一起,会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提高,再加上适当的上机训练,确保课堂动手训练,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这样也能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

再次,在CAD的教学中,应该以基本绘图命令和基本编辑修改命令为重点,要求学生必需掌握。再加上轴测图的画法和一些简单的三维造型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CAD仅作为一种工具来使用,教师也只能把它作为辅助教学手段来处理,把学生看图、识图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来进行教学,这才是我们课改的正确做法。任课教师要能够针对教学课时、教学内容及进度,合理的安排这门新课的内容,如机械制图课开始学习投影基础时,可以让学生在上机课上熟悉AutoCAD软件的绘图基础,重点练习基本绘图命令和图形的编辑修改命令;学习到剖视、剖面时,在CAD课上相对应的讲授绘制面域与图案填充内容,而机械制图讲到线型及尺寸标注时,可上机练习组合体的尺寸标注。总之,每周理论课与上机课要同步进行,互相渗透,从而使学生既能够掌握制图知识,又能够掌握如何用软件来实现绘图。

结束语:我们应结合学生的特点以及社会的需求,在《机械制图与CAD》教学中注重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表达,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通过上机练习来开发学生的智力,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使我们的学生将会学到更多、更有用的先进技术与技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为他们今后进一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资料:

机械制图基本知识点范文第5篇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 ,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加快微课进入高校课堂内外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新的教学形式进课堂并不能盲目,否则不仅达不到想要的效果,还会适得其反,让学生厌学,老师教学的压力变大。每门课程有其自身的特点,应该根据这些特点制作微课,才能使得其发挥最大的功能。机械制图是高校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这门课程的学习好坏直接关系到之后的一系列机械专业课的学习。把微课和机械制图结合起来就显得尤为重要。

1机械制图课程改革所面临的问题

机械制图是机械专业的一门基础课,一般是大一第一学年就开始开课。它是机械专业学生进入高校面临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所以它的教学效果会影响学生对于专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同时代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特点,不同的时代同一门课程也有不同的教学任务。机械制图也不例外,为了适应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社会的要求,机械制图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改应该发现问题,富有针对性。

1.注重学生的学习特点,新时代的学生学习能力更强,接受新事物更快,同时具备比较好的计算机基础,而且学校的硬件设备也比较好。所以我们的教学改革应该与互联网紧密的结合起来。针对于机械制图来讲,机械制图是一门需要较强的空间想象力,同时逻辑性也比较强的科目。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让我们的机械零件走进学生的头脑里是我们应该解决的问题。

2.机械制图分为画法几何,计算机绘图和机械零件图与装配图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其课程的结构特点,对其课程的结构分析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好坏,是课程体系改革和课程建设的依据。要想搞好机械制图的课程建设,就应该遵循离散的分析各个章节和知识点,然后系统的总结归纳其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功能。

3.机械制图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如何画出规范的图纸,让同行业的从业人员能准确无误的读懂工程师想表达的内容。要达到这一目的,学生必须首先头脑中有图,同时能按照规范画出来,重要的是学生要明白规范的重要性。如果要使得学生明白规范的重要性,还不能把机械制图孤立起来,而是要让这门课程和其他的课程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明白这不仅仅是一门课程几个学分的事情,而是关系到整个课程体系的重要事情。

2微课能解决机械制图课程的那些问题

微课是互联网教育发展的产物,它能够解决传统课堂解决不了的问题。如何让微课服务与机械制图是机械制图课程改革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问题。要想解决好这一问题,就应该对其进行分析。微课归纳起来就是“微,精”。它的微体现就是一个视频比较短,一个视频只是一个知识点,但是对这个知识点,它讲解透彻,深入,应该能走进学生的脑海里。

1.把微课用于机械制图,它要解决学生对于机械制图的陌生感,让学生全面的认识这一门课程,同时认识到它的重要性,最终引起学习的兴趣。

2.对于机械制图中的画法几何部分,微课要能让学生认识到点、线、面、体的学习是一个体系,并由易到难的培养其空间想象力。对于计算机画图部分,微课应该分解知识点,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计算机制图的操作。而在机械零件图和装配图部分,微课则可以针对轴套类、盘盖类、箱体类、和叉架类等几大类零件进行常用典型零件的制图细节进行充分的讲解。

3.机械制图最终体现的是零件图和装配图,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应该针对常用典型零件图和装配图进行互换性及制造工艺的讲解。这样能够使得学生把机械制图当作机械课程体系中的重要一份子来理解,从而提高其对这门课程的认识并增强学习动力。

3具体措施

微课是以视频为主要的体现手段,所以微课可以方便快捷的进入各种互联网终端:手机、平板电脑,计算机等,从而方便学生的学习。要想起到相应的作用,在让学生很方便的看见的同时应该让学生很容易的看的进去。所以微课的制作是需要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的,针对于机械制图来说,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微课的各个内容应该相互独立并简单易懂,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系统性。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了,就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更深入的学习。所以我们应把机械制图当中最简单易懂的部分加入进来。比如说:课程导论,点线面体等的逻辑性等。让学生在看每一个视频的时候能看懂,同时及时这个视频没看也不影响其对下一个视频的学习。

2.针对计算机制图方面的微课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①软件的基本介绍;②绘图基本操作的详细解读;③绘图前软件的基本设置(图层,字体样式,标注样式);④常用样本文件的制作;⑤二维软件和三维软件的特点及其相互转化。

3.针对机件常用表达方法方面,制作以下几个微课:①各种表达方法的特点及其应用情况;②针对各种表达方法分别制作几个特殊工件对其进行详细的阐述从而加深同学对这部分内容的认知。

4.针对标准件及常用件方面,制作以下几个微课:①讲解各个标准件及常用件的特点及使用场所;②分别介绍他们的标准画法;③根据计算机制图的知识,详细讲解标准件块的制作。

5.针对零件图和装配图,制作以下几个微课:①分别讲解零件图和装配图的用途以及区别;②针对四大类零件,并以典型零件为例详细讲解各类零件图在画图时的布局技巧;③以泵,减速器,阀等装配体为例,讲解装配图的画图技巧和注意事项。

6.针对零件的尺寸标注,几何公差的标注,表面粗糙度的标注的内容,使其与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联系起来,讲解尺寸标注的重要性;针对各典型零件,根据其工艺结构,讲解其制造工艺;针对零件的使用要求,讲解其设计的过程,使其自然的和机械工程材料,材料力学,机械设计等一系列的课程联系起来,形成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