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幼儿教育的核心

幼儿教育的核心

幼儿教育的核心

幼儿教育的核心范文第1篇

1、幼儿园素质教育=音乐十美术+活动

部分老师认为,幼儿园没有升学压力,没有分数评比,每天的活动以唱唱、跳跳、画画为主,我们不是一直在实施素质教育吗?其实不然,这只是素质教育的一个层面罢了。素质教育不仅是“全面”的,而且还应是“发展”的。要做到“发展”,绝非是简单增加科目就能完成的,它要求我们教育者要努力创造条件,让学习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地、有见地地学习,并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爱学”、“我善学”、“我会学”。这是个艰巨的过程,也是值得我们幼儿教师深思的问题。

2、幼儿园素质教育目标就是迎合家长心理,创建“特色园”

21世纪的社会是竞争的社会,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技之长,将来步入社会后有立足之地。部分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心理,把幼儿园办成“音乐特色园”、“美术特色园”,认为这样既能体现素质教育理念,又可扩大生源,不是一举两得吗?

诚然,我们并不反对在自然发展的过程中形成本园的特色。然而推行特色、迎合家长并不是素质教育的目的,更不是某园炫耀自己的标语。我们并不否认特色教育,只是强调应该如何看待特色教育。我们认为应该在满足孩子多方面发展需要的基础上谈特色,而不应该将单项技能训练的特色看成是全面发展的途径。特色项目可以渗透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而不是单项特色强化训练。即便想通过某项特色教育让孩子获得一技之长,也应定位在儿童的兴趣和发展可能性的基础上,而不是让所有的儿童定位在一种特色之上。对于幼儿园来说,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应是:从实际出发,帮助孩子在他们生命之初,播种下整个成长阶段必备素质的种子,并且耐心、细心地呵护他们,期待着有朝一日,这些种子能开出绚丽多彩的人生之花。

二、实施幼儿园素质教育的着力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总则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儿园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我们必须根据新的基础教育理念来调整幼儿教育的价值取向。

1、养成――培养良好的习惯是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问题。

有这样一个例子: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记者问:“你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学者回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朋友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之前要洗手,做错事情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注意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可见,幼儿阶段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阶段,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陈鹤琴先生的长子谈到这样一件小事,很小的时候,父亲让他清早坐便盆,他站起来到处跑,父亲就又把他拉回来让他坐下,经过一段时间,清晨大便形成了习惯,使他一辈子受益。在幼儿园里也是这样,我们培养孩子饭前洗手,玩完玩具后要自己收拾,帮助有困难的小朋友,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等等,既能保证孩子们迅速适应愉快的集体生活,又有利于他们以后的发展,而若不及时培养,形成了不良习惯,纠正起来就很困难了,孩子和成人都受累。

2、启智――智力的启蒙是幼儿园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目前在这个问题上有很大误区,不少人理解的所谓智力开发着眼于灌输、识记一些知识。如许多家长对幼儿读、写、算方面发展有特殊的期望,有些家长对幼儿在艺术技能方面的发展有更高的要求,这种压力使得某些幼儿园忽视了幼儿注意力、观察力、思考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的全面开发及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素质教育的本质应在于,使受教育者多元化的潜在智能得以充分开掘和升华,高度重视幼儿的个别差异,“认真对待每个孩子的特质、兴趣和目标,尽量大的可能帮助他们体会到自己的潜力。”(加德纳)要高度重视来自幼儿实际的生活信息,重视幼儿智力,帮助他们有效地从事生活活动。

3、健心――培养幼儿健康、完善的人格是素质教育提出的核心要求。

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身体健康;二是心理健康。幼儿的身体健康以发育健全、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为主要特征:幼儿的心理健康以情绪愉快、适应集体生活为主要特征。健康教育是第一观念的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既是幼儿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是幼儿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身体健康是幼儿身心健全的基础,心理健康是幼儿身心健全的关键。一个健康的幼儿,既是一个身体健全的幼儿,也是一个“愉快”、“主动”、“大胆”、“充满自信”、“乐于交往”、“不怕困难”的幼儿。幼儿健康教育与幼儿素质教育关系密切,幼儿素质教育为幼儿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从小培养幼儿健康、完善的人格对人的一生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素质教育对幼儿教师提出的要求

1、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字里行间都旗帜鲜明地倡导尊重幼儿、保障幼儿权利、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儿童观,其中明确指出“以幼儿发为本的理念”,指出:“为幼儿一生发展打好基础”,“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中获得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等等。因此,幼儿教师要把这一理念融入各个领域,真正做到“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因人施教”,用心发现每个孩子的智力潜力和特点,让每个孩子都体验到快乐与成功,让每个孩子都富有个性地发展,为他们提供一条建立自我价值的有效途径。

幼儿教育的核心范文第2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能力;人才培养

一、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能力

(一)“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能力”的概念界定结合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对“核心能力”进行的研究,均强调“核心能力”在不同专业、不同领域之间存在着“排他性”。本文中“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能力”,即指在了解幼儿生理与心理发展特征的基础上,能够科学设计、组织与实施幼儿园游戏活动,支持和引导幼儿游戏,合理利用资源进行环境创设,将综合性的知识内容生活化地贯穿与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等方面的能力。

(二)与学前教育职业核心能力之间的关系两者均紧扣住“核心能力”,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对各高校而言,“专业核心能力”是每一专业区别于其他专业的主要内涵。“职业核心能力”强调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具备服务于相应职业岗位的“专业性”能力。专业核心能力是职业核心能力的基础与前期准备,职业核心能力是对专业核心能力进行实践巩固与检验。

二、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及提升策略

作为职前幼儿园教师培养“沃土”的学前教育专业,其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要求每一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掌握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及幼儿教育方面的知识,还要能科学设计、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等。本文将对照《标准》中学前教育核心能力相关内容,与《丽江师专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中核心能力培养目标、核心课程选择与设置、核心能力评价标准等内容进行比较分析。

(一)确定核心能力培养目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就业选择一般都是各种幼儿园、早教机构,以及儿童服务相关的单位。这要求学前教育工作者掌握扎实的学前教育理论、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知识以及卫生与保健知识等,具备相应设计与组织五大领域活动的专业技能,具备处理其他事情的综合素质。在《标准》中强调,幼儿园教师应该具备环境的创设与利用能力、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能力、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能力等七项专业能力。但因专业核心能力具有“排他性”,以及学前教育的特殊性———突显幼儿园工作保教结合、游戏活动是教育教学活动展开的基本方式及幼儿园环境创设对幼儿所具有重要的隐性教育意义,幼儿园教师的核心能力应该聚焦于幼儿园教师幼儿园环境创设与利用能力、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能力、幼儿园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能力。在《标准》中,与之相应的“核心能力标准”分别是:第一,环境的创设与利用能力,即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引发和支持幼儿的主动活动。第二,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能力,即合理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将教育灵活地渗透到一日生活中……有效保护幼儿,及时处理幼儿的常见事故,危险情况优先救护幼儿。第三,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能力,即提供符合幼儿兴趣需要、年龄特点和发展目标的游戏条件……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获得身体、认知、语言和社会性等多方面的发展。《方案》对“专业核心能力”与“职业核心能力”进行不同维度划分。认为“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能力”包括教学教育能力、幼儿园保育能力、幼儿园服务管理能力;“学前教育专业职业核心能力”包括能设计并组织幼儿活动、能创编幼儿舞蹈、能进行幼儿园环境创设、会朗诵优秀儿歌、会讲优秀儿童故事、会唱优秀的幼儿歌曲、会跳儿童舞蹈、会弹一手好琴、会画一幅好画、会写一笔好字、会制作幼儿玩教具等。对比分析《标准》与《方案》中关于“核心能力标准”的目标及内容,发现核心能力目标与范畴均存在差异。在《标准》中,强调幼儿园教师应突显“一日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实施”、“环境创设”、“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能力”等专业核心能力。在《方案》中,强调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能力包括“教育教学能力”、“幼儿园保育能力”、“幼儿园服务管理能力”。第一,“环境的利用与创设”方面,在《标准》中强调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应该具备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最大限度与幼儿互动完成幼儿园环境创设。《方案》中则未将该能力作为专业核心能力,仅强调“能进行幼儿园环境创设”是学前教育专业职业核心能力之一,更多侧重于“职业核心能力”。第二,“一日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实施”方面,因学前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及学前教育旨在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目标等,学前儿童在幼儿园绝大部分的学习是贯穿其一日活动中,这也是学前教育区别于其他阶段教育的一大重要特点,所以,“一日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能力是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能力之一。而《方案》中,并未将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一日活动设计与组织实施”能力培养作为其专业核心能力其专业核心能力目标。第三,“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能力”方面,《标准》中强调,支持和引导幼儿园游戏是幼儿园教师的核心专业能力之一。《方案》中既没有将“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能力”这一内容作为专业核心能力目标与内容,也未将其作为职业核心能力目标与内容。而是强调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该具备五大领域的“教育教学能力”方面,忽略了游戏作为幼儿园活动的最基本形式这一大特点。可见,《标准》中强调的“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能力”紧扣住“学前教育”的特殊性而确定能力目标及内容范畴,比《方案》中相应内容更加全面,这可为新版《方案》修订提供了相应的理论依据。

(二)选择与设置核心课程基于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核心能力标准的确定,“课程设置”在整个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中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核心课程设置,它决定着是否能够为选择相应专业内容提供依据,决定着是否所有的课程内容均能科学围绕着人才培养方案中目标及核心能力标准等开展。围绕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目标,其课程设置也必须围绕“核心”展开,即所谓核心课程设置。在《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研究———以西安工程技师学院为例》一文中强调,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能力的构成因素包括学习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思维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内容。基于此理论研究,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设置过程中既要考虑到培养准学前教育教师的持续性学习能力,尤其加强以各类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法课程为基础,培养每一位学前教育学生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与实施能力。同时,因为学前教育对象的特殊性以及作为一名学前教育工作者即将面对的工作的复杂性,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设置的过程中,不仅要设置《学前教育学》和《学前儿童心理学》等课程,还要设置《幼儿教师心理学》等课程,以培养准学前教师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及心理承受能力。经对《方案》的了解,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有《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幼儿园班级与管理》《幼儿游戏与指导》等。在《方案》中核心课程更多地围绕着每一位准学前教育教师即将面对的幼儿及幼儿教育进行设置,忽略了在《标准》要求下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要秉持“师德为先,幼儿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不仅仅要遵守基本的职业准则与规范,还要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与细心等,这就要求每一位幼儿园教师都是身心健康的。尤其是近年来虐童事件的出现,更应该让我们关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另一主体———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关注。所以说,在《方案》的制订中可以参考《标准》及其他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内容,应该设置《幼儿教师心理学》这一课程作为核心课程,它将很大程度上为每一位幼儿园教师解决心理困惑。

(三)丰富核心能力评价方式基于对“教育评价”内涵的了解,可以将对专业核心能力的评价的理解为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教育活动在“专业核心能力”培养方面满足社会与学生个体需要的程度所作出的判断活动。根据不同的教育评价分类以及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特点,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能力评价体系可以分为阶段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理论评价与实践评价相结合等多样化评价方式。第一,阶段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方面,根据《方案》中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培养周期,应强调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三年内每一学期、每一学年是否均达到每一门课程的教学目标而进行阶段性评价。在毕业前,学前教育专业进行毕业综合考试,主要测评的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具体的技能项目,如舞蹈、钢琴、手工、简笔画等是否能够达到考核标准。第二,理论评价与实践评价方面,每一门理论课程的考核均属于对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考核与评价。通过对实践课程环节———见习、实习、课堂实践以及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对学生的反馈等均属于实践评价。通过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的理论、实践考核都可作为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是否达到专业核心能力目标的重要评价依据,是检验《方案》中专业核心课程的选择与设置是否科学的重要标尺,尤其是各实习实训单位对学生的评价,是对整个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否将“专业核心能力”与“职业核心能力”很好衔接的重要标准。

幼儿教育的核心范文第3篇

济政办发〔2011〕25号文件要求,未来3年济南要构建起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实现适龄儿童就近入园,基本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为落实市政府要求,我县实施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即在每个乡镇(街道)至少建成1处公办中心幼儿园,每个行政村(社区)至少设立1所幼儿园,未来3年我县公办及公办性质的幼儿园、在园幼儿均达到总数的65%以上,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到88%以上。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县2012年十项民生工程把公办幼儿园建设列入其中。县乡财政切实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新增教育经费向学前教育倾斜。教育、发改、规划建设等有关部门在玉皇庙等乡镇规划建设了9所中心幼儿园。按照设计规模,9所新建公办幼儿园共有班额72个,额定学生数为2160名,约需核定编制380名左右。

2012年2月6日省编办印发〔2012〕3号文件,对公办幼儿园机构编制标准作出了规定:全日制普通幼儿园教职工与幼儿比例为1:6-8,乡镇中心幼儿园、示范和实验性幼儿园可按不超过教职工编制总数的5%核增附加编制。按上述标准测算,我县县实验幼儿园应核定编制43-58名,许商街道办事处中心幼儿园应核定编制24-32名,孙集乡中心幼儿园应核定编制36-47名,孙集乡赵集幼儿园应核定编制23-30名,怀仁镇中心幼儿园应核定编制36-47名。5所公办幼儿园应核定编制共162-214名,是现有编制的6.5-8.6倍。

由上述测算可以看出,我县公办幼儿园现有编制配备与现行编制标准存在较大差距。因此,人员短缺成为影响幼儿园正常运转的最大问题,其造成的直接后果是:

一是政府投巨资建设的公办幼儿园开班不足。虽然聘用了大量临时人员,但到目前为止设计招生规模为42个班、1190人的5所公办幼儿园,实际招生规模只有21个班、824人,实际招生数是设计规模的69%。

二是办学水平不高。由于临时聘用人员学历层次低,教学能力有限,教学质量无法保证,达不到预计的办学水平,群众不满意,影响政府形象。

三是玉皇庙等9所公办幼儿园已建设完毕。但由于其机构尚未批复,编制尚未核定,人员不能招聘,使得9所幼儿园由于机构编制的原因不能按时投入使用,9所新建幼儿园将至少闲置半年以上。就像去年市政府向市民承诺办的几十件实事那样,单纯从市政府的承诺来看,虽然年底市编委会给各县区批复了50所幼儿园,算是完成了任务,但这也仅仅是表现在纸上。实际情况是相当一部分幼儿园至今也没法正常招生,因为教育自有教育的规律,无论是幼师的招聘还是幼儿的招收都已错过了黄金期。

为解决如上问题,笔者建议:

幼儿教育的核心范文第4篇

一、当前我国幼儿园体育现状

目前全国各地幼儿园在体育方面的改革发展方面形式较多,方法多样、百花齐放,可谓是轰轰烈烈。归纳起来无外乎是如下四种类型:

第一种,玩乐体育。这类在国内幼儿园中最普遍,玩乐体育把体育定位为户外活动,其理念是“还给孩子一个快乐童年”,强调体育活动要“自主、自选、自由”。

第二种,民间游戏体育。这类幼儿园体育是把往昔成人童年时玩过的身体游戏,杂耍活动都在幼儿园里恢复起来,并作为园本特色体育。其理念是:“继承民族传统文化”。

第三种,野趣冒险体育。这种形式的体育把“拓展训练”、儿童公园里的一些游乐项目引入幼儿园,作为幼儿体育的创新。其理念是:“玩出个性、玩出乐趣”。

第四种,竞技挑战体育。把篮球、足球、轮滑、体操等成人竞技运动引入幼儿园,对幼儿进行运动技能训练、进行比赛、联赛。其理念是:“运动要从娃娃抓起”。

二、幼儿园体育应有的核心理念

幼儿园教育作为国家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担负着为国家、民族培养一代新人的重任。中国的未来需要具有优秀身心素质的一代国民,这应当是幼儿园教育、幼儿园体育责无旁贷的任务,什么样的幼儿园体育才能真正地担当起了这个重任,值得我们中国幼教人深思。

2015年,曾对儿童体育工作提出了“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的要求。我认为这才是幼儿园体育应该追求的核心理念与价值追求。目前幼儿园把“快乐童年”“传承民间文化”玩出个性、乐趣”“培养小运动员”作为体育理念与价值追求,是否抓住的幼儿园体育的责任、是否抓住了促进幼儿发展的核心?值得大家思考。

当前我国新生一代男、女儿童,在身高和身体素质方面,还是存在些许问题,如何改变幼儿健康水平欠佳的现状?靠“玩乐体育”“民间游戏体育”“野趣冒险体育”“竞技挑战体育”可以上述解决这些问题吗?我认为这需要进行逐一分析,以明确幼儿园体育的真谛。

三、各类幼儿园体育存在的问题

首先,玩得开心、自由,还孩子“快乐童年”的幼儿园体育,其思考点是“以儿童为中心”,立意是建立在“当前幼儿园的孩子受约束多,孩子不自由、不快乐”的假设之上,要以“自主、自选、自由”的户外活动作为一种补救,其实这类户外活动形式上看是户外活动、而不是体育,它与体育本应具有的“强健其体魄、文明其精神”核心理念相去甚远。

其次,把往昔成人童年记忆里的乡土身体活动游戏、杂耍表演等活动重新复演在现在当今幼儿园孩子的生活中,是把幼儿带到了穿越时空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生活年代的过去。这类休闲娱乐的玩耍、杂耍传统游戏与强调增强体质为目标的幼儿园体育相悖。这些民间体育游戏都只传承不发展、不创新,与当今世界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对幼儿园体育要求科学、现代、创新的要求严重的脱节。

其三,把儿童公园里、野外拓展训练的一些器材、设施安装到幼儿园,把上树、爬绳、划船、秋千、走铁索、钻地洞、打野仗……等野趣冒险这类身体活动作为幼儿园体育,本质上还是属于休闲、娱乐、玩耍活动。这种幼儿园体育,一方面,安全隐患多,容易发生伤害事故;另外一方面,内容形式固定,缺乏科学性、其教育价值并不高。

其四,将篮球、足球、轮滑、网球、体操等竞技运动项目引入幼儿园,对孩子进行训练,目的是展示、表演,比赛得金牌、奖杯。这种竞技化、成人化的体育对象是幼儿园中挑选出来的少部分孩子,普遍要向家长或幼儿园收取费用,其功利性很强,且训练方法多简单、机械,运动强度、密度大,对抗性很强,对幼儿身心健康会产生不良的消极影响。

客观地说,目前幼儿园的这些的体育活动,都与“野蛮其体魄、文明精神”的体育核心理念相去甚远,体育的教育功能与健身效果不佳,这类体育没有改变我国幼儿健康水平,没有提升身体素质和心理品质,是缺少了体育灵魂和真谛的“低效体育”、“假体育”。

四、如何落实体育的核心理念

“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的核心理念落实,需要“真体育”。“真体育”应该是理念正确的、方向明确的、方法科学的体育。什么是“真体育”,如何通过真体育落实“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的核心理念?我认为,要从如下三个方面入手:

1.把握幼儿体育的正确方向

幼儿园体育不应该是玩乐游戏、竞技比赛,而应是“通过大肌肉的活动来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教育活动”,幼儿园体育应该面向全体,完成如下的目标:

(1)促进身体的充分生长发育;

(2)养成健康的体态;

(3)发展基本动作;

(4)提高对冷热环境的适应力;

(5)养成对体育锻炼的兴趣、爱好。

2.培养幼儿可持续发展素质

幼儿是儿童的早期,也是人生的初期,幼儿园教育作为国家教育体系的基础教育阶段,理应肩负儿童未来成长、成人、成才的奠基重任。我认为,体育在幼儿阶段应该为孩子今后的成长、发展做这样三方面的奠基:

(1)加强体能锻炼,提升力量、速度、敏捷、柔韧、协调、平衡等身体素质;

(2)指导幼儿掌握基本的运动方法和技术。运动是一门科学,不同的器材与运动都具有特的关键知识与技能,幼儿掌握了这些关键知识与技能才可能进行有效的体育锻炼;

(3)形成优良的品质。体育作为一种教育活动,其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人的一种精神。在幼儿教育阶段,我们要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培养孩子不怕苦累的精神、活泼开朗的性格、善斗不屈的意志和遵守规则的行为。

3.要注重幼儿体育的科学性

幼儿处于儿童的早期,他们在生理、心理方面的发展都处于较低的水平,他们在运动系统,心、肺机能和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发展都不适合成人化、竞技化、大强度、高密度、对抗性的训练和比赛。我认为,幼儿园体育要坚守如下三个原则:

(1)不可损伤、损害幼儿的身心;

(2)避免形式化、模式化、单一化;

(3)去功利化、商业化、市场化。

幼儿教育的核心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教育质量;教育质量观;幼儿园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2)10-0005-04

幼儿园教育质量观是指人们对幼儿园教育质量的基本看法,它是引领幼儿园科学发展的重要价值观之一。当前,人们对幼儿园教育质量的看法存在种种理解上的误区与实践中的错误。究其根源,与人们对幼儿园教育质量的内涵及其与幼儿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等问题缺乏明确的认识有关。因此,对幼儿园教育质量观作全面、深入的研究,从而树立科学的幼儿园教育质量观,对于切实加强幼儿园教育管理,破解我国学前教育改革发展中遇到的难题,促进幼儿园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一、科学的幼儿园教育质量观是以幼儿发展为本的质量观

对幼儿园教育质量的看法,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文化和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但就幼儿园教育质量内涵及其主要价值观而言,学界还是有共识的,即以幼儿发展为本。因此,科学的幼儿园教育质量观,首先必须是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质量观。树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质量观,应着力体现以下四方面的内涵。

1.幼儿园教育要促进每个幼儿的发展

有研究者指出,“在教育体系建立、教育机构设立、教育内容设置、教育方法选择等各个方面,必须努力考虑每一个人的需要,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为每一个人的成长成才创造条件,这是人类进步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标志,也是教育质量的基本观念”。〔1〕幼儿园教育同样如此。《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规定,“幼儿园的教育是为所有在园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的,要为每一个儿童,包括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提供积极的支持和帮助”。人人发展、人人成才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接受良好教育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因此,高质量的幼儿园教育,要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及其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在教育内容设置、教育方法选择等各个方面,努力兼顾群体需要和个体差异,因人施教,以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发展,都能获得成功感。

2.幼儿园教育要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幼儿的全面发展即幼儿在体、智、德、美等各个方面都能够得到相应的发展。近些年来,由于应试教育等不良导向的影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日益严重,干扰了幼儿园正常的保育教育工作,损害了幼儿的身心健康。〔2〕高质量的幼儿园教育要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要避免只重知识和技能教育,忽略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培养的倾向;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科学制定保教工作计划,合理安排和组织幼儿一日生活;要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灵活运用集体、小组和个别活动等活动形式,锻炼幼儿强健的体魄,激发幼儿探究欲望与学习兴趣,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品德与行为习惯,培养幼儿积极的交往与合作能力,以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

3.幼儿园教育要促进幼儿的个性化发展

由于先天素质和后天环境的差异,幼儿会表现出各自独有的认知结构、理解方式和价值取向。作为独立的个体,每一名幼儿都是不可重复、不可再造的。有研究者指出,“发现个性、鼓励个性、培养个性,通过教育使学生的个性、才华、特点更充分地发挥出来,是教育最大的成功。教育应该使个性不同的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变得更加不同,而不是让不同的学生经过教育之后变成相同的学生”。〔3〕因此,高质量的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一名幼儿都能生动活泼、富有个性地发展。

4.幼儿园教育要促进幼儿的终身发展

在我国,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明确指出,“受过幼儿教育的孩子与没有受过这一教育的孩子相比,往往更能顺利入学,过早辍学的可能性也少得多”“学前教育的不足或缺乏这种教育,都会严重影响终身教育的顺利进行”。〔4〕因此,高质量的幼儿园教育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为幼儿的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

二、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是以过程质量为核心的全面质量观

教育质量是一个综合指标,它包括人与物的资源质量(即条件质量),教育实践质量(即过程质量)和教育成果质量(即结果质量)。这三部分教育质量既是紧密结合的整体,又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其中,过程质量是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核心部分。因此,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必须树立以过程质量为核心的全面质量观。

1.各种条件因素往往以过程为凭借

在幼儿园教育质量的相关研究中,条件质量又被称为结构质量。条件质量为幼儿园教育活动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高质量的条件包括物质条件、人员条件和高质量的幼儿园教育环境。现有研究表明,尽管条件质量中的各个因素,如教师资格、师幼比、班级规模等是影响幼儿发展的重要因素,但这些因素往往要以过程为凭借,通过教师的各种行为如师幼互动、组织课程活动、创设和利用环境等,才能够对幼儿的发展变化产生影响。因此,我们要注意从教育活动中,从教师具体的教育行为中去考察各种条件质量的实效。

2.教育过程是生成教育质量的主要环节

教育质量的基础是教育过程的展开,教育过程是生成教育质量的主要环节。全教协会(NAEYC)于2005年4月制定的《幼儿教育方案标准和认定指标》设置了许多具有弹性的指标,更多采用了过程质量指标(又称软指标),将与幼儿生活和学习有更直接关系的变量(如师幼互动、课程、家长参与等)置于更重要的地位,强调高质量的幼儿教育根本目的在于构建一个以“人”为中心的积极关系系统,即在幼儿与成人之间建立起具有激励性的、充分个性化的积极关系,这种关系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最好条件,也是高质量幼儿教育的基本标准(李季湄,2006)。正如已有研究所揭示的,教师的教育行为包括教师与幼儿的互动、教师与家长的交流等直接影响幼儿的发展,因此,以教师行为为核心的教育活动是体现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核心因素,教育过程是生成教育质量的主要环节。

3.幼儿的发展是过程和结果的统一

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是结果质量的核心要素,教育结果是教育过程的自然发展,不存在超越过程的结果。虽说有研究者认为,幼儿发展水平或幼儿发展结果不应是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的主要标准,甚至有人建议我国幼儿园的分等定级标准应该尽快废除幼儿发展水平这一指标。〔5〕但事实上,幼儿园既然是教育机构,照料与教育幼儿、促进幼儿发展应是基本担当。从这一基本担当出发,在评价幼儿园质量时,就必须考虑幼儿的发展变化(虽然幼儿的发展不只受到幼儿园教育的影响)。目前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评价幼儿的发展以及如何在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中解释和应用评价结果。

当然,在强调全面质量观、关注幼儿园教育质量体系完整性的时候,不必强求面面俱到,可根据实际情况突出重点评价内容。例如,在农村及欠发达地区,可更多关注条件质量与结果质量;而在沿海和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地区,则应更多地关注过程质量,以引导幼儿园教育质量向更高的水平提升。但不论在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以教师行为为核心的教育活动都应成为评价幼儿园教育质量的中心内容,幼儿园教育质量标准应该以过程质量为核心进行建构。

三、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是动态、多元的发展质量观

众所周知,当今社会对人才规格、类型、层次的需求日益多样化,个体的需求同样也日益走向多样化,这就导致了学校在培养目标、办学主体及培养方式上也日益趋于多样化,这些多样化的诉求需要人们具备多元的视野、多元的质量观。因此,幼儿园教育质量是一种发展性质量,科学的教育质量观也是动态、多元的发展性质量观。

有研究者对东西方关于卓越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理论加以比较时发现,个性化、弹性化和多元化是质量界定的共同特征。〔6〕伍德海(Woodhead)曾说过:“我质疑任何唯一的质量观框架的全球风行,这样的框架不可避免地会造成世界早期教育质量理解的统一化和标准化。许多潜在的标准影响着质量,它们与有关目标和功能的理念相联系,这些理念又受到看待儿童的视角、文化模式、个人价值取向的影响(朱家雄,2006)。”在幼儿教育领域,如果不考虑幼儿园教育的多样性,而用一种统一的标准去评价和理解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幼儿园教育质量,必将导致幼儿园教育特色的消解,出现幼儿园教育的趋同、单一甚至平庸化现象。

关于这一问题,托宾(Joseph Tobin)也曾提出,“在学前教育领域中,并没有一个全球通用的质量标准。一些来自美国和欧洲的质量标准,自称能够在全球通用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传播。但实际上,这些质量标准发源于特定的社会环境,反映了特殊的文化信仰,并不应将其强加给其他的社会环境和文化。人类学,特别是民族志的研究(运用田野工作来提供对人类社会的描述研究),已加入到这场关于质量标准的讨论之中。从这类研究的视角出发,当代学前教育质量话语中所存在的种族中心主义和地方主义遭到了批判性的质疑”。〔7〕显然,讨论幼儿园教育质量时必须要考虑背景因素,依据时空环境,理解文化和其他因素的差异性。

由此可以看出,幼儿园教育质量是一个动态、多元的概念。幼儿园教育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发展主题,因此,幼儿园教育质量是一种发展性质量,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确立的质量标准要与幼儿园教育发展时期的主题相呼应。由此引申出发展性质量观,即幼儿园教育质量观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动态发展的,是具体的、历史的、有现实针对性的质量观。幼儿园教育质量标准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不存在一个既定的、永恒的质量标准。正如有论者所言,“事实上,质量和水平是相对的,是相对于特定时间、地点以及特定的学习者和他们所处环境而言的”。〔8〕

四、坚持动态、多元的教育质量观要避免的误区

坚持动态、多元的幼儿园教育质量观,必须注意避免以下三个误区。

1.借口教育质量标准的多元化,回避客观存在的质量问题

事实上,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幼儿园教育质量标准是具有差异性和多样性的。但另一方面,同一地区、同一类型、同一层次的幼儿园教育质量标准又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或核心指标上的一致性。因此,我们既不能以单一的示范性幼儿园的教育质量标准(即高质量标准)作为幼儿园办园基本质量标准(即所谓的底线标准),也不能以质量标准的多样性掩盖质量滑坡,更不能认为底线标准是可以不顾质量或降低质量标准的。

2.以多元化为借口,忽视基本的质量要求

有研究者提出,“如果过分强调质量标准的多样性而忽视了必要的统一性,多样性就变成了随意性,就会使教育质量失去应有的标准底线,就会对保障质量的条件与行为缺乏必要的规定与制约,就可能在利益驱动下使教育系统出现重量轻质的情况”。〔9〕幼儿园教育应当确保基本的质量要求。这种基本的质量要求,从宏观上讲,就是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不同条件的幼儿园都要按照我国的教育方针和幼儿园教育的一般培养目标,“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这是对我国所有地区、所有类型幼儿园的要求,也是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幼儿园教育的一般目标对整个幼儿园教育提出的宏观上的基本质量要求。从微观上讲,同一地区同一类型或者同一层次不同类型的幼儿园教育,其基本的合格标准大致是相同的。

3.用质量标准的多元化否认质量标准的相对统一性

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幼儿园教育具有不同的质量标准,从而使质量标准呈现多元化特点。但同一地区或同一类型的幼儿园在质量评价上应该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就连托宾也承认,“我并不认为全教协会的一些做法,包括坚持维护在学前教育机构中有较高的师幼比、推进多元文化教育,以及为教师提供解决儿童争执的技巧和培训等,有什么不对。一个全国性的组织当然有权利、甚至有义务,去贯彻一套全国统一的标准”。〔10〕

要使幼儿园教育健康、和谐、高质量,那么参与幼儿园教育的各个主体就必须要达成基本价值观的共识。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对幼儿园教育质量观进行梳理,可以开阔我们的幼儿园教育质量研究思路,进而为我们理解和把握幼儿园教育的规律、制定合适的质量评价标准、构建幼儿园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提供科学的思想基础。

参考文献:

〔1〕〔3〕袁振国.中国教育政策评论:2010〔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3,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EB/OL〕.〔2012-08-10〕.http://.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告〔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12.

〔5〕郭良菁,何敏.儿童发展水平应该作为幼儿园质量评价的标准吗〔J〕.上海教育科研,2006,(10).

〔6〕李荣安.追求卓越教育与素质教育:一些理论的探讨与东方的观点〔J〕.比较教育研究,2000,(3).

〔7〕〔10〕托宾.从民族志研究视角看学前教育的质量〔M〕//朱家雄.国际视野下的学前教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31,137.

〔8〕菲利普・库姆斯.世界教育危机〔M〕.赵宝恒,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9.

〔9〕董泽芳,陈文娇.论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的多样性与统一性〔J〕.高等教育研究,2010,(6).

On the Concept of Kindergarten Education Quality

Liu Xia

(The Institute of Educational Science of Guangzhou, Guangzhou, 51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