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区教育发展现状

社区教育发展现状

社区教育发展现状

社区教育发展现状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社区; 健康教育; 现状; 问题; 对策

社区卫生服务是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1]。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改革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逐步形成功能合理、方便群众的卫生服务网络”,社区卫生服务正是适应这种需要而产生的。社区卫生服务是综合性保健服务,重视预防,不仅可以节约卫生资源,也能较好地满足居民对卫生保健的需要,从而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2]。

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起步较早,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82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698个),社区人口覆盖率达100%[3]。社区健康教育作为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全民健康素养、预防疾病、保护和促进健康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及卫生服务改革与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市民的素质和健康理念的不断提升,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1]。

1 南京市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现状

南京市自2007年成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改革推进试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单纯的医疗服务向医疗、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健康教育“六位一体”转变,大多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难以完全适应,对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工作束手无策。南京市健康教育专业机构,针对社区健康教育开展过程中存在问题,实施了一系列业务指导和培训,逐步提升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教育工作的能力。

1.1 制定社区健康教育考核标准,建立常规工作机制 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技术规范》(2011年版),制定南京市基本公共卫生健康教育的考核标准,规范社区健康教育的工作和流程,设立量化的考核指标,增强社区健康教育的可操作性,促使社区健康教育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照《南京市基本公共卫生健康教育的考核标准》,成立了中心的健康教育网络,落实健康教育兼职人员,制定了健康教育的工作规范。基本做到社区健康教育工作有方案、计划和总结。

1.2 加强培训,提高社区健康教育人员专业技能 通过每年举办1~2期健康教育技能培训班,提高社区健康教育人员的健康教育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笔者采取了多种培训形式:邀请国内健康教育领域的知名专家,讲授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技能,以及国内外健康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举办经验交流与研讨会,提出各自社区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在会上进行交流与研讨,集思广益,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组织现场考察,在感悟中学习。笔者通过组织社区健康教育人员到明基医院进行健康教育的现场考察,学习台湾地区健康教育的先进理念,借鉴他们好的做法,这种“拿来主义”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少走弯路。通过一系列培训,社区健康教育人员的理论和专业技能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针对社区居民的慢性病,开展了社区医生慢病防治知识技能轮训以及知识与技能大赛,南京市选派的社区医生代表队在全国决赛中连续获得佳绩。

1.3 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成立健康教育讲师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针对社区慢性病、常见病与多发病,结合老年保健、儿童保健、妇女与生殖保健、控烟等健康教育工作,开展了以发放健康教育材料、健康教育讲座、健康咨询、播放健康教育视听传播资料、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成立健康俱乐部为主要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取得了一定的健康教育效果[4]。

社区健康教育讲座健康传播效果显著。但讲座是否科学生动、引人入胜,能否产生一种促进社区居民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的力量,都与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表达能力有直接的关系。笔者通过对社区医生进行健康教育讲座技巧的培训,举办健康教育演讲大赛,提升讲座人员的心理素质,提高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大众语言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成立由社区医生组成的健康教育讲师团。

1.4 制作健康教育材料,配备传播设备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制作了健康教育处方、折页等健教宣传资料,放置在候诊区、诊疗室、咨询台、健教室等处,供社区居民自行取阅。在健教室、输液室都配备了VCD、DVD、电视机等视听传播设备,每天定时播放健康教育科普宣传片。

为提高健康教育材料制作水平,笔者发挥健康教育机构专业优势,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制作了实用、生动、形象且为社区居民所喜爱的传播资料,并通过“南京健康教育网”的“健教资料”这一信息平台,实现健康教育传播材料设计的共享[5]。

1.5 以项目带动工作,加快社区健康教育规范化进程 2008-2013年连续开展的南京市居民健康素养监测,对提高社区医护人员的健康教育实践技能水平,以及评价社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健康教育干预水平与效果,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为促进社区健康教育工作的规范化,做好社区健康教育的计划设计、实施、评价打好了良好的基础。

2 存在的问题

我市社区健康教育工作初步形成了政府负责、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局面,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2.1 机构不完善,社区健康教育管理断层 社区工作由街道办事处统管,街道办事处对应区各部门,分设有各科室,进行具体事务管理。而卫生部门在街道办事处没有对应的下设机构,由于机构不完善,导致管理机制不顺,卫生部门无法对街道办事处下达工作命令,社区的健康教育工作,只能与街道办事处进行协商解决。卫生部门对社区健康教育管理不到位,社区的健康教育工作非常被动[6]。

2.2 无社区健康教育专项经费 由于街道办事处无机构、无编制,健康教育工作无法纳入经费预算。没有经费,就意味着很多工作难以开展。目前,社区健康教育工作经费一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城市43元,农村40元),这是针对社区所有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健康教育只占了其中的一小部分;二靠项目经费,一旦项目结束,很难继续开展工作。因此,医务人员对这种无偿的健康教育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健康教育工作没有全面地在社区开展起来[7]。

2.3 缺乏有效的环境支持 一方面,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健康教育是卫生部门单独承担的工作,社区内各部门的参与意识不强。另一方面,人们对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未认识到增进社区健康是自己的事。如在社区健康讲座中,有的社区以发放礼物的方式作为交换,诱导居民来听健康教育讲座,扭曲了正常的工作程序。

2.4 未开展社区诊断,健康教育缺乏针对性 社区健康教育未通过社区诊断来评估居民的健康需求,确定社区优先解决的主要健康问题或行为问题。而是凭借工作经验来选择社区健康教育的内容,缺乏针对性,无法真正起到解决社区居民健康问题、降低疾病发病率的作用。

2.5 无专职人员,专业能力欠缺 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无专职的健康教育人员,具体负责这一工作的人员,往往身兼数职,对健康教育工作也就只能应付。社区医护人员素质与社区卫生服务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全科医师均由原来各科医师转岗培训而来,大多数医护人员未实现向“六位一体”的“守门人”角色转换,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社区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8]。

2.6 缺乏有效的健康教育评价机制 由于没有建立相应的健康教育评价机制,加上社区健康教育人员能力建设薄弱,对社区居民开展的健康教育活动的效果评价甚少[9]。在基本公共卫生健康教育项目考核中,仅对完成健康教育工作的数量进行考核,而未对完成的质量以及所产生的社会效益进行评价,从而造成一些社区的健康教育工作台账与实际工作不符,存在作假的现象。

3 对策

3.1 建立健全社区健康教育的组织网络 各级政府应把人民的健康、社会的健康视作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可分割的部分,建立健全“双轨(向)管理、条块结合”的社区健康教育组织网络。双轨(向)管理:一靠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的组织领导,二有健康教育专业机构的业务指导。条块结合: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医护人员为主体,以专兼职健康教育人员为骨干形成社区健康教育纵向网络;以社区为单位,形成社区主管领导牵头,社区内各单位协同参加的横向网络[1]。社区健康教育由社区政府领导,街道办事处设置对应机构,承担社区健康教育管理工作,有利于协调社区各部门的合作,共同开拓社区资源,有效地动员群众积极参与,从而改变目前社区健康教育的被动局面。

3.2 增加投入,完善配套政策 虽说健康教育是一项投入少、产出高、效益大的措施,但它并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因此需要政府的资金投入。应将健康教育纳入社区发展总体规划,设立社区健康教育专项经费。有了经费,社区健康教育工作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出台关于社区健康教育经费支持、人员培训、工作规范、考核标准等政策,制定有益社区健康的控烟、全民健身、环境卫生等规章制度,全面促进社区健康教育的发展。

3.3 建立强大的社区联盟和社会支持系统 社区领导的重视,社区各部门的支持,社区居民的参与是社区健康教育得以顺利开展的保证。应积极争取社区各部门的参与和支持,消除长期以来健康问题由卫生部门单独承担的狭隘观念。发动社区内各层次的人员参与社区的健康教育活动,逐步形成一种人人关心社区健康、个个参与健康促进的社会风气,促使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成为社会的规范。

3.4 以社区诊断为基础,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活动 将健康教育的计划设计、实施与评价作为基本工作程序,通过社区健康需求评估,确定社区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以及引起健康问题的行为因素与环境因素,按照健康问题的普遍性、严重性、可预防性、社区领导和群众的支持情况,确定优先项目。针对危害社区居民的多发病、常见病、慢性病、突发传染病、影响健康相关行为等因素,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干预,这样才能吸引群众的参与,促使人们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

3.5 设置专职人员,提高社区医护人员综合素质 在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专职的健康教育人员,落实社区健康教育工作。制定适合全科医生的健康教育培训计划,通过规范化培训,明确自身的职责和目标,提高健康教育理论与技能,增强责任感,提高社区居民对社区医护人员的满意度,从而促进社区健康教育工作,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0]。国外也有研究表明,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能够显著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参与性和责任感[11]。

3.6 建立有效的社区健康教育评价体系 社区健康教育是有组织、有计划、有评价的活动过程,建立社区健康教育评价体系,是推动社区健康教育良性运作的重要保障[12]。因此,在开展社区健康教育的各项工作和活动之初,应设计一套科学的方案,明确目标任务、预期效果、组织形式、技术要求、经费投入、过程管理方法等各项要求,事后要从实施情况、投入产出、预期效果等方面做出评估报告。这不仅能保证社区健康教育得到有效的实施,取得较好的效果,而且有助于完善和优化社区健康教育的构建模式,使有限的健康教育资源产生最大的效果和最高的社会效益,推动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吕姿之.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157-161.

[2]黄晔.浅谈社区卫生服务[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76-77.

[3]吴月华.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现状和存在问题[J].江苏卫生保健,2008,10(1):24-25.

[4]谢小青.现有医院管理模式下健康俱乐部的经营模式[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5):148-149.

[5]孙建国,李莉,常惠,等.数字多媒体传播材料在社区卫生服务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07,23(3):192-194.

[6]温泉,郭春江.当前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存在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7,21(1):75-76.

[7]方开翼,林丹,邱培媛.成都市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健康教育工作现状[J].中国健康教育,2006,22(10):775-777.

[8]徐路斌,李磊.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生存现状与发展对策[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21(8):991.

[9]孙建国,胡俊峰,程玉兰,等.我国城市社区健康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的探讨[J].中国健康教育,2005,20(11):1022-1024.

[10]王日芳.规范化培训对基层医院低年资护士素质培养的效果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4):152-153.

[11] Uzochukwu B S C,Akpala C O,Onwujekwe O E.How do health workers and community members perceive and practice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n the Bamako Initiative programme in Nigeria?A case study of Oji River local government area[J].Social Science & Medicine,2004,59(1):157-162.

社区教育发展现状范文第2篇

社区成人教育立足于居民社区,与居民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是社区范围内不可缺少的教育活动组织形式,具有全员性和全方位的特点。党的十报告强调指出,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全面建设学习型社会。社区成人教育不仅是当前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也是推进社区建设和社区发展的重要举措。但就目前而言,社区成人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不少的问题。

1.缺乏应有的社区成人教育经费

一个社区要提高成人教育,必须拥有基本的条件,包括实施教育所需要的场地和设备,参与任课的教师以及教育过程中的管理人员。社区成人教育是针对社区所有成员的,这种教育形式具有全员性的特点,应属于公益事业,因此这需要有一笔公共教育资金。目前赣州所进行的社区成人教育在办学场地上有了一定的保证,基本上由居委会、镇政府或相关公益机构或部门所提供,但在资源配备上却还存在着教育经费严重不足或不到位的现象。

2.缺乏师资

正如其他教育形式一样,社区成人教育其内容也是需要通过传授而到达受教育者的,这就需要与不同课程相应的任课老师来进行知识讲解和答疑解惑。而目前本地区的社区成人教育在这方面却遇到了不少困惑。首先,社区成人教育缺乏专职的授课教师。由于公共教育资金缺乏,教师工资很不稳定,也就很难留住专职的任课老师,这给社区成人教育开设固定课程带来了不确定因素。其次,兼职教师难于保证社区成人教育固定课程的正常进行。由于社区缺乏专职任课教师,往往需要聘请当地中小学或高校在职教师进行兼职任课。但在职教师原本就课务繁重,教学压力大,主要精力在自己工作的学校,因此在时间上很难保证社区成人教育的授课。再次,社区少数的专职任课教师也很不固定。由于资金缺乏教师工资不稳定,加上没有编制,为社区成人教育工作的少数几个专职教师也难于“安分守己”,特别是年轻教师,往往在寻找自己真正的职业归宿。

3.教育内容脱离实际,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本地区现行的社区成人教育教学内容上脱离社区居民的生活实际,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不够合理。赣州各县(市、区)新城区尤其是新建住宅小区,其居民绝大多数来自于农村转移人口或务工人口。他们的生活背景和教育背景可能截然不同,但现今同住一个社区,有着共同的生活环境和类似的生活方式,这就给社区教育内容增加了很大的难度。现行的教育在内容上还主要是采用理论教学为主的方式进行,培养居民提高职业技术和再就业能力的较少,反映农村建设需要的较少,缺乏实用性和技术性;多数专业培养计划重学历而轻能力,课程体系不够合理,缺乏针对性。

4.发展不平衡,区域差异明显

社区成人教育在不同区域呈现出大不相同的景象,在不同区域所获得的成果也因此大相径庭。赣州18个县(市、区),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不同,教育投入也就相差悬殊,这明显表现在办学场地、教学设备和师资上。城区的教育形式先进,建立了社区学院,如章贡区社区教育学院,但县乡(镇)一级却相对落后,有的还未建成社区学校,而大部分农村或偏远山区却连最基本的社区教学基础设施都没有。

5.管理不够规范,缺乏应有的制度

任何一种教育形式都应当要有正确而有效的管理,社区成人教育也不例外,没有规范的管理体制和相应的激励体制,难免会事倍功半。本地区的社区成人教育在管理过程中还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作为依据,日常的工作和教育活动主要是靠政府行为来推动,这种管理方式不够民主和规范,社区居民的参与度和成人学员的积极性不够高。社区成人教育具有全员性和全程性的特点,要培养本社区居民的公民意识和社区服务意识,授课教师和社区成人学员都应当参与到管理中来。与此同时,还应当有积极有效的学习制度和激励机制,使社区成人教育中的全体成员各负其责,发挥各自的积极主动性。

二、赣州市社区成人教育实施对策

社区成人教育是社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和发展社区成人居民的重要途径和平台。要提高社区居民的文化素质和生活品质,社区成人教育必须做到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需要解决包括教育观念、教育投入、师资建设、教育内容和教学管理等各个方面的问题,发挥社区整体优势,通过教育资源共享,以获得共赢的社区成人教育成果。

1.树立科学的教育观

要提高社区居民的思想文化素质和生产生活水平,促进社区的建设和发展,必须树立科学的社区成人教育观。一是树立终身教育观。让社区成人居民意识到终身学习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摒弃长期以来一直认为唯有全日制学校教育才是求学之路的思想偏见,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社区成人教育,以不断提高自我文化素质。二是培养科学的成人教育价值观。引导社区居民改变一味追求高学历的求学偏见,使社区居民懂得综合能力素质的提高才是成人教育的实质,以避免步入形式化的误区。三是形成可持续的社区成人教育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而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就要求社区成人居民坚持继续教育,培养主动参与精神和批判精神,提高自我综合素质,带领社区全体居民培养学习意识和社区意识。

2.解决社区成人教育经费问题

经费问题是教育得以顺利实施的基础,也是制约欠发达地区社区成人教育的瓶颈。赣州地处内陆中部地区,具有强劲的经济发展潜力,但目前发展水平不高,许多问题单靠政府资金来解决难度很大。因此,要解决本地区的社区成人教育经费问题必须做到“开源节流”。一是增加投入。作为一项公共事业,社区成人教育当然需要政府投入一定数量的经费,纳入当地财政预算,但相当一部分资金还需要通过多渠道的办法来解决。比如紧跟当地企业需求,社区成人教育课程适当有所倾斜,以提高社区成人居民的职业技能,这样能更好地为当地企业服务,同时也能获得企业一定的资助,缩小教育经费缺口;通过争取个人资助或适当收取学员学费的办法筹措一部分经费;也可以通过勤工俭学,出租社区公共商业区等办法获取资金。二是加大对经费的管理力度,建立公开透明的经费开支制度。政府投入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必须严格审批程序,加强对经费流向的监督和管理。对通过其它方式获得的经费同样进行各项审批,厉行节约,合理使用并且专款专用,让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

3.加强社区成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解决了公共教育经费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能帮助解决教师工资不稳定的问题,也就能很大程度地帮助解决聘请专职教师的困惑。但有了聘请专职教师的能力并不等于能建设好一支科学合理的师资队伍。因此在对专职教师招聘、岗前培训和师资队伍建设等各个环节还需花大力气。首先必须严把招聘关,应综合考虑应聘教师的学历与职业技能,为培养“双师型”教师做准备;其次对新进教师进行严格的岗前培养,从行内的角度引领新教师进一步了解社区成人教育,帮助他们适应各自相应的岗位;同时给予教师可以参与进修和得到提升的机会,使专职教师对社区成人教育拥有职业稳定感和生活归宿感。

4.根据社区成人的个性化教育需求确定教育内容和课程设置

现行的社区成人教育很多在教育形式和教育内容上没有能和本地的特色相结合,致使社区成人教育失去了为社区服务的功能。社区成人教育目标应体现社区成人的兴趣和需要,从社区居民的实际目的和需要出发,根据市区和郊区、县城和乡镇的不同特点,设计不同的课程计划,避免走入只讲解理论脱离实际应用或重学历轻技能的误区。应从“知识本位”转向“职业能力本位”。针对社区成人在岗人员增设多种职业技能培训,并将学历教育课程与短期培训项目相结合。学历教育课程着重对学员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而短期培训进行实务操作,这样能将学历教育的理论知识学习与短期培训的实务操作有机结合起来,使学员在获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5.创新社区成人教育机构和机制建设

建立专门的社区成人教育机构,在县(区)建立社区学院,在乡(镇)建立社区学校,在村级建立社区成人教育教学点,由联络员经常往返于社区学院与社区学校,有效保证社区学院与社区学校之间的联系与沟通,这是比较符合我国国情的三级办学模式。普通学校(如电大、夜大和函大)、社区中心、公共文化机构和民间组织都可以有效参与社区成人教育。与此同时,要创新社区成人教育机制建设:建立健全管理体制,使社区成人教育活动得到科学有效的管理,使经费稳定有保障;建立规范的激励机制,使学员在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制度中积极进取;引进社区教育社会力量互动机制,使社区成人教育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让学员学有所成,以便产生适时或长期的实际效益。

三、结语

社区教育发展现状范文第3篇

关键词:西部;农村社区成人教育;政府;履责

作者简介:邵晓枫(1967-),女,重庆永川人,四川师范大学成人教育研究所教授,教育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成人高等教育与社区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5)10-0053-06

公共经济学理论认为,产品分为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自萨缪尔森与马斯格瑞夫提出公共产品具有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特征以来,这一观点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认可,成为对公共产品最经典的界定。公共产品的这一特征决定了其应该由公共部门即政府提供,因为政府本身就是负责公共产品生产的特殊部门。因此,西部农村社区成人教育作为一种公共事业,政府应是办好这种公共事业最大的责任主体。查门与亚斯平(Chapman and Aspin,1997)指出,在社区教育中,政府应该做到的工作有:协调活动,迈向共同目标;分享资源;提供有关职业训练及个人发展的最多资源管道;提供广泛的资讯及其他资源;不同主体合作以确保学习资源足够。[1]总体来看,我国政府作为发展西部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的责任主体,其主要责任表现为为西部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组织人事管理、政策法律保障、经费投入支持、统筹沟通各种教育资源及组织调研等方面。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对发展西部农村社区成人教育起了关键作用,在扫盲、文化教育、实用技术培训及劳动力转移培训等方面都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还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履行职责不够的问题。为更好地了解政府在发展我国西部农村社区成人教育履责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们对四川、重庆、云南、贵州、陕西、甘肃、青海、等省、市、自治区的40多个县市的一般教师、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进行了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2000余份;召开座谈会50多场;还对部分地方的教育管理者进行了个别访谈。本问卷采用5级计分制,即从选项“1”到选项“5”,分别赋值1至5分。对问卷结果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本文所讲的“农村”是广义的,泛指有农业和以务农为业的人口所居住的县(区、市)级行政单位所辖的地区。

政府在发展我国西部农村社区成人教育履责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府重视程度不够,缺乏专门管理部门

总体而言,政府对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的重视不够,表现为重视城市教育,轻视农村教育,而在农村教育中,又只重视基础教育,轻视成人教育。从此次问卷调查结果来看(见表1),被调查者对当地党委和政府对农村社区成人教育重视程度这一问题的回答得分均值为3.158,在“一般”和“不太重视”之间,重视程度不够高。其中,只有4.8%的人认为当地党委和政府对农村社区成人教育非常重视,37.8%的人认为重视程度一般,还有35.8%的人认为当地党委和政府对农村社区成人教育不太重视或很不重视。同时,县城和镇村被调查者之间,一般教师、教育行政干部及社会其他人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无显著性差异,表明大家一致认为当地党委和政府对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政府对农村社区成人教育重视不够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专门管理部门的缺失。从中央到地方,都缺少管理成人教育的专门部门。新中国成立之初,成立了社会教育司,专管成人教育,此后,虽然用了不同的名称,但教育部一直都设有管理成人教育的专门机构,自教育部以下,各级教育部门也设有相应的专门管理机构。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到 90 年代中期是我国农村社区成人教育发展得较好的时期,在各级成人教育管理机构的领导下,建立健全了成人学校三级网络,每个县、乡都有专门的成教专职干部,基本每个村配备了一名专职教师,在扫盲教育、文化教育、技术培训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到1998年,教育部成人教育司与职业教育司合并为“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从中央到地方,成人教育不再有专门的主管部门,不少地方成教机构撤并,成人学校减少或者名存实亡,农村成教编制被压缩,农村成教专职干部及村一级的专职教师配置也被迫受到压缩,而且仅有的成教专职干部还常常被抽调去做别的工作。而在国外,成人教育中的农民教育一般都有专门的政府机构进行管理,如美国的农业部推广局、英国的农渔食品部农业培训局、日本的农民研修所等。我国成人教育专门管理部门缺失导致的不良后果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导致我国农村社区成人教育规模大幅度下降。据教育部统计,2001年到2004年,农村成人学校教职工从 41.35万人减少到27.05万人,农村成人学校因师资不足、经费欠缺而由49.64万所减少到19.17万所,锐减 61.4%;年培训规模也从5732.31万人次,减少到5127.20万人次。[2]这一点在西部农村地区表现得更加严重。以四川省2006-2009年的农村成人教育情况为例(见表2)①,除了扫盲学校数及毕业生数等减少是农村基本扫除文盲的正常结果外,农民中学数及毕业生数虽然在2008年有所增长,但在2009年又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教职工数则逐年下降。农民技术培训学校数、毕业生数及教职工数的所有指标都呈现逐年下滑的趋势。其他一些学者的调查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如有人对重庆市农村成人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33.5%的家庭认为村里很少对农民进行文化教育和技术教育;47%的家庭认为对农民的文化教育和技术教育“从未搞过”;32.9%的家庭“从来没有”参加过农民职业技术培训。[3]

其二,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管理各自为政,条块分割。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当前西部地区绝大多数职成处或职成教科实际上都是以职业教育为主要工作,成人教育被严重边缘化,农村社区成人教育更是处于被忽视的地位。据我们对贵州等地的调查,农业、林业、畜牧等部门都在进行农村社区成人教育工作,都从自己的需要出发组织培训,其模式一般为由该部门派出师资,村委会组织学员,当地中心校出教学场地。省教育厅的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任务则是下达给各教育局,由教育局再下达给学校,然后学校去找村委会等相关部门组织完成,显然,当地学校对村委会和农业、林业等相关部门并无统筹权和管理权,工作开展起来不但困难且成效较差。可见,我国西部农村社区成人教育没有统一的专门管理机构,造成群龙无首、农村居民接受教育机会缺乏及教育内容零碎的混乱局面。同时,由于缺少专门的主管部门,也就缺少了对西部农村社区成人教育进行系统规划、规范办学、严格监督和科学评价的机构,自然也难以谈得上对西部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的办学条件、办学理念、培养目标、课程教材、教学实施及整体教育质量等进行系统管理了。

为应对社区成人教育缺乏专门管理部门的情况,我国东部一些发达地区成立了由当地政府牵头的专门管理机构。如上海成立了由市教委、文明办等多个部门组成的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指导委员会,建立了市、区(县)、街道(乡镇)、村委会的社区教育四级管理机构。受其影响,现在东部不少地区在县(区)、街道(乡镇)分别设立了社区教育委员会这一管理机构,由主管教育的县主要领导或街道(乡镇)主要领导牵头,吸收教育、文化、科技、司法、人事、劳动、财政、妇联、共青团、企业等相关人士参加。在社区教育委员会下设社区教育管理办公室,负责本社区教育的具体管理工作。西部一些较发达地区如成都市的一些地方也建立了类似的管理机构系统,极大地改变了农村社区成人教育各自为政的散乱局面。但西部大多数农村地区还没有建立相应的专门管理机构。

二、专门法律法规缺乏,相关政策不明确、不完备

在关于终身教育、成人教育等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的制定方面,与世界上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处于落后的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我国没有专门的成人教育法和终身教育法,更没有专门的农村成人教育方面的法规。而美国、英国、日本、韩国、丹麦、瑞典等国都制定了专门的终身教育、成人教育、社区教育等方面的法规,如美国的《莫雷尔法》(1862)、《史密斯――休斯法》(1917)、《成人教育法》(1966)、《社区学校发展法》(1974)、《终身学习法》(1976),英国的《农业培训局法》(1982),日本的《社会教育法》(1949)、《终身学习振兴整备法》(1990),韩国的《社会教育法》(1982)、《平生教育法》(1999),丹麦的《闲暇时间教育法》(1968)、《成人社会教育法》(1978),瑞典自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颁布的《民众中学法》、《学习小组法》、《市立成人教育法》,我国台湾省于2002年颁布的《社会教育法》和《终身学习法》等,都强调了终身教育,并将成人教育正式纳人国民教育体系之中,成为国家教育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我国政府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上都已立法,虽然在其中的一些内容中也涉及到了成人教育,但不能涵盖成人教育的所有方面;也有一些发展成人教育的相关文件,但政策毕竟不是法律,不能达到法律规定的效果。近年来虽然关于终身教育、成人教育等方面立法的呼声很高,但在国家层面上始终没有专门的法律出台,这就意味着成人教育,包括农村社区成人教育,没有相应的地位,更没有法律作为其发展的保障。

第二,我国现有相关政策和法规中对成人教育的规定不够明确,比较模糊,在实践中难于操作。以对农村成人教师的相关规定为例,1987年《关于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的决定》中规定:“成人学校教师应有机会到学术水平较高的学校进修”,这不但很笼统,且缺乏可操作性和强制性。1993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对中小学教师的任职资格、待遇等都有比较具体而详细的规定,而对成人教育教师的规定则只有“取得成人教育教师资格,应当按照成人教育的层次、类别,分别具备高等、中等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这一句简略而模糊的话。《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成人教育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2]13号文件)指出:“建设一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是搞好农村成人教育工作的重要保证。”但对如何建设一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素质较高的农村成人教师队伍则没有具体的规定。2005年的《教育部关于实及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计划的意见》提出:“要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实行岗位聘任制和目标责任制,进一步调动农村成人教育干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加强对农村成人教育干部教师和普通中小学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教师的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但对如何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如何加强对农村成人教育教师的培训工作则没有进一步的比较详细的意见。相比之下,一些发达国家在相关的法律法规中则有着比较详细而具体的规定。如在美国的《成人教育法》、日本的《社会教育法》、韩国1989 年修订的《社会教育法施行令》等法律中对成人教育教师的资格标准、培训等都做出了详细而明确的规定。我国法律法规中除对农村成人教师的规定不具体外,在其他方面的规定也表现出类似的特点,如《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提出,“农民工培训经费实行政府、用人单位和农民工个人共同分担的投入机制。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在财政支出中安排专项经费扶持农民工培训工作。用于补贴农民工培训的经费要专款专用,提高使用效益。”但对投入机制中政府、用人单位和农民工具体分担费用的比例却没有明确的规定。

第三,对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的质量标准与评估,农村社区学校的条件标准等规定不明确,甚至没有相关的政策规定。如对于考评农村社区成人教育质量、农村社区学校的硬件设备、师资等应达到什么样的标准等缺少国家层面的相关规定,在西部地区,只有少数经济较发达的区县制定了该地区的相关政策和标准。如成都市温江区2008年制定了《关于社区教育学校规范化建设的意见》,对社区学校的面积、师资、图书资料、仪器设备、教学活动等制定了统一的标准,并把建设社区标准化学校作为考核政府工作业绩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在西部绝大多数农村地区,政府还没有把这些工作提上议事日程,当然也就没有制定相关的政策。

第四,没有建立农村成人学习认证制度。东部一些地区正尝试建立学分银行,实现各种学习成果的互认与转化,而在西部绝大多数的农村地区,这一工作几乎还没有起步,农村成人所受到的教育,包括其所参加的各种教育培训、国家学历考试、国家资格证书考试等还没能转化成相应的学分,难以实现各种学习成果的互认与转化,极大地阻碍了西部农村社区终身教育的推进。

三、政府总体投入太少,特别是中央及省级财政支持力度太小

经费问题是发展教育的核心物质基础问题,我国西部农村社区成人教育办学经费困难是一个突出的问题,严重地影响到西部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的发展。据我们此次的调查结果看(问卷调查数据见表3),被调查者在这一问题上的得分均值为2.994,基本处于“只能勉强应付日常开支”的状态。其中,只有4.0%的人认为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经费十分充足,27.4%的人认为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经费只能勉强应付日常开支,认为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经费比较困难或有严重困难的共占36%。同时,县城和镇村被调查者之间在这一问题的回答上无显著性差异,说明二者都认同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经费只能勉强应付日常开支这一观点。不同身份的被调查者的评价有一定差异,一般教师与教育行政管理干部,教育行政管理干部与社会其他人之间都存在着显著差异。总体来看,教育行政干部的得分更加倾向于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经费“比较困难”一些,这可能是因为他们更加了解教育财政拨款的情况及社区成人学校运转的情况。从我们在一些座谈和访谈中了解到的情况来看,西部农村社区成人教育办学经费的实际困难情况还要严重得多,许多地方连按农民每年每人一元拨款的标准都没有达到。如四川省三台县反映,全县扫盲经费一年总共才几万元,远不够用,国家虽然有专项培训等经费,但镇乡没有成人教育经费。再如社区教育搞得较好的成都市温江区,政府比较重视农村社区成人教育,拨款也大大超出了国家规定的每人每年一元的标准,但在具体工作中,一些社区学校校长仍然感到经费问题还是他们工作中最大的问题,如据温江某社区学校校长反映,他们编印新市民读本需要花五万元,但学校的办公经费却只有五千元,他的主要精力不得不放在筹集办学经费方面。作为距离成都市区只有15公里的全国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全国农村成人教育先进单位的温江区尚且如此,那些偏远、贫困的农村地区的成人教育经费状况就更可想而知了。

我国教育经费总体比较缺乏,其间用于成人教育的经费就更少,不超过教育投入的5%,如在2006年全国各类学校教育经费的投入中,国家投向成人教育,包括成人初、高、中等学校在内的全部教育经费只占到全国总体教育经费的1.78%,成人教育的经费困难极为突出,特别是在农村地区。[4]农村成人教育经费虽然在不断增加,但占教育总经费的比例也只有0.05%左右,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成人扫盲教育经费要占到教育总经费的6%。[5]由此看出,我国西部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经费缺乏的最主要原因在于政府投入太少,而政府应是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的投入主体,这其中突出表现为中央及省级财政担负的责任不够,把主要的责任下放给县级财政。但我国的实际情况是,中央财政占全国财政收入的50%左右,县乡仅为20%左右。[6]特别是在西部地区,农村人口占比近64%,高于全国近8%个百分点,西部县级人均财力仅相当于西部省级的32.98%,西部市级的36.47%。[7]在发达国家中,中央和省级政府在教育中都承担了越来越多的财政投入责任。如2003年韩国政府地方教育财政来源构成中央与地方比率为72.2%:27.8%。[8]由于西部地区县级财政很不宽裕,甚至不少地方还很贫穷,在中央和省里拨付的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国家非常重视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有着各种检查和考核的指标,所以不得不投入基本的教育经费,保证其最基本的运行,而对成人教育,特别是农村社区的成人教育国家重视程度相对低一些,因此,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的资金被最先牺牲掉也就成顺理成章的事了。此外,我国西部地区的一些地方政府对农村成人教育本身比较忽视,未把农村成人教育经费列入财政对教育事业费支出的专项预算中,严重影响到了这些地方农村社区成人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设施、图书资料等办学硬件的建设,进而对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的规模和质量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如我们在贵州某全国经济百强县调查中发现,该地的农村社区成人教育十分落后,其中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就是县相关部门不重视,县财政对其支持力度极小。

四、政府未能对西部农村社区成人教育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加以统筹

在我国农村社区成人教育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缺乏统筹,普、职、成基本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相互的交流、沟通、协调等很少,西部农村社区成人教育中这些问题更加严重。此次调查数据表明(问卷调查数据见表4):被调查者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得分均值为2.98,基本处于“一般”的水平,其中,只有3.1%的人认为当地农村社区成人教育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沟通、协调与促进的情况很好,47.4%的人认为当地农村社区成人教育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沟通、协调与促进的情况一般,还有24.2%的人认为当地农村社区成人教育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沟通、协调与促进的情况较差或很差。同时,从总体上看,一般教师对当地三教统筹的情况认可度更低一些,可能是因为他们更了解其中的具体情况。西部地区社区成人教育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沟通、协调与促进不够主要表现在:普、职、成三教各自为政,没有形成教育共同体,师资及其他教育资源共享少等。

农村社区成人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教育,与当地的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要对普、职、成三教进行很好的统筹,政府就必须承担起这一责任。我国当前西部农村社区成人教育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的相互沟通、协调和促进不够,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政府在这方面的工作还存在较大的不足。从本次问卷调查结果来看(问卷调查数据见表5),我国西部被调查者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得分均值为2.85,在接近“一般”的水平,其中,只有4.9%的人认为当地政府在统筹农村普、职、成三教方面做得很好,46.6%的人认为当地政府在统筹农村普、职、成三教方面做得一般,还有19.7%的人认为当地政府在统筹农村普、职、成三教方面做得较差或很差。同时,从总体上看,一般教师对政府在当地三教统筹中的作用认可度更低一些,可能因为他们有更强烈的切身体会。

政府对统筹当地农村普、职、成三教方面工作做得不够好的主要表现在于没有设立专门的统筹机构,为更好地加强我国西部农村社区成人教育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的相互沟通、协调和促进,政府应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以社区教育委员会为主体,统筹“三教”,同时,建立实体化的社区学校并以此为本体,与当地的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进行良好的沟通与协作。

五、对西部农村社会及成人的学习需求了解不够

要发展我西部农村社区成人教育,首先就要对西部地区的社会需要及农村社区成人的学习需要进行比较深入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本地区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的计划,确定培训课程与内容,采用比较科学的适合农村成人的教学方法,但目前大多数西部地区政府相关部门对这项工作还做得比较差。有人通过调查发现,西部农村成人教育组织部门对于当地成人的教育与培训需求了解程度得分都较低,表明其对于当地成人的教育与培训需求缺乏深入的了解。[9]这就直接导致了一些地方反映的在对农民的培训工作中农民不愿意来,培训工作难于开展的情况。我们在贵州等地的调研中也发现,不少地方的农村社区成人培训是政府要补贴一定的金额(大致为每人每天20元),农民才愿意来参加学习。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成人学习的最重要动机就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要求所受教育必须与其生活紧密相关,具有即学即用的特点。而西部一些农村地区举行的实用技术培训讲座,由于理论与实践联系不紧密,可操作性不强,或者虽然也讲了一些实际的内容,但由于时间太短,只讲一次、两次,没有后续的指导,农民听后也觉得没多少用,这些都不符合农民的学习需求,不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导致他们来参加学习的动力不足。至于对农村成人的文化教育,不少地方还只是停留在传达中央和省里的文件精神,写点标语,出点黑板报的阶段,而没有把这些精神变为丰富多彩的各种教育形式和活动,这当然也难以引起农村成人的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推动我国西部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的发展,政府责无旁贷,当前在如何为西部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组织人事管理、政策法律保障、经费投入支持、统筹沟通各种教育资源及组织调查调研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今后不断努力改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履行政府在发展西部农村社区成人教育中的应尽职责。

注释:

①本表格数据根据四川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编辑的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的《四川统计年鉴》(2006)、《四川统计年鉴》(2009)、《四川统计年鉴》(2010)第501、479、495页中的数据整理而成。

参考文献:

[1]王政彦.终身学习社区合作网络的发展[M].台湾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取公司,2002: 255.

[2]朱涛.新农村建设必须高度重视成人教育[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6).

[3]张译丹.重庆市城乡统筹中农村成人教育的地位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35.

[4][9]郑绍红.城乡统筹背景下农村成人教育的公共治理研究[D].西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122,76-77.

[5]郭静,朱小蔓.发展中国家农村成人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发展趋势[J].教育研究,2011(5).

[6]李宁,周晓红.义务教育投入不均衡的成因省思[C]//柳海民,杨兆山.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31.

社区教育发展现状范文第4篇

【关键词】社区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快速进入转型期,快速的生活节奏,多样化的生活环境,激烈的竞争以及复杂的人际关系,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心理出现不适,其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当前我国社区建设的不断加强,社区的功能也日趋健全,因此以社区为单位开展居民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已成为必然趋势。在社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可以满足社区居民心理健康需求,有效地防止心理疾病的产生,也能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改善居民的生存状态,构建出和谐、文明的社区氛围。

一、社区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区服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社区服务工作中,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以及为需要心理咨询的社区居民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从而达到保持与促进社区居民心理健康的目的。

我国社区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起步较晚,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体系尚不成熟,社区居民无法享受到系统有效社区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政府职能定位不清。

多年来,在我国社区建设过程中,体制改革和物质方面的建设被作为了重点,心理健康教育等精神方面的服务层次较浅,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多年来一些地方政府在建设过程中仍然将经济建设放在首位,轻精神重物质的局面长期存在。基于这种现状,政府没有将人们心理健康和地区域经济事业的发展放在同等高度,也没有将社区居民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作为基本权益与福利。社会资源不足和现有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经费、场地、专业设施等物质支持匮乏,因此社区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的发展缓慢。

2.制度尚不完善。

我国虽已经开始重视社区在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工作中的作用,但社区在具体工作开展中受到政策、资金、机构、编制、分工、管理等多个环节的限制,难以发挥自身的作用。缺乏有效保障机制,使社区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工作开展起来十分困难。

3.专业人员缺乏。

由于编制、人才引进难等多个因素的影响,社区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员的缺乏,目前社区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开展相关工作多是聘请专业人员讲座的形式,严重影响社区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工作的广泛开展。社区很多工作人员工作的重点是管理和协调工作,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欠缺,难以应对社区居民出现心理问题目前我国社区实际工作中,没有开展日常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的能力。

4.培训体系发展滞后。

为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发挥社区开展社区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的功能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迫切需要。功能的实现需要社区心理服务从业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资质,具备沟通的能力。但是目前社区普遍缺乏体系化的业务培训,心理服务的水平及实际效果较差。

5.社区居民参与度低。

虽然现在大家开始关注心理问题,但是了解和关注程度参差不齐,加之社区开展此类活动前并没有真正的了解居民的需求,只是当做工作任务完成,这就导致社区提供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没能吸引社区居民的兴趣,出现了参与率较低的现状 。

二、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对策

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政府责任。

政府应当反思“重物质轻精神”对社会发展造成的影响,正确认识在社区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中的职能和作用,加大对社区心理健康和服务的投建力度。在开展社区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活动中,通过政府牵线搭桥,各相关职能部门达成共识,将社区居民的心理健康真正纳入社区日常工作,制定并推行高质量的社区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计划,在组织领导、人员编制、资金投入等各方面的加大投入,落实将社区居民的心理健康的绩效作为社区工作评价的重要指标。另外要加社区政府各相关部门,如民政局、妇联、公安局等的分工协作,建立部门协调工作制度,结合社区实际,统筹规划,采取措施,抓好落实。

2.建立多渠道筹资机制。

目前,我国社区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的主要经费来源为政府财政预算,一直以来社区此项工作都收到资金匮乏的影响。这就需要政府将社区居民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纳入到我国公共卫生建设的范畴中,政府拨款,统筹规划,促进社区心理健康教育和发展的协调发展。政府拨款数量有限,可以考虑构建多渠道、多元化的筹资途径,从公益角度和市场化运作角度适当吸引民间资本,以此来满足社区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的经费保障。

3.加强社区心理健康服务队伍建设。

加强社区心理健康服务队伍的建设是社区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工作的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和人力支持。在解决人员编制的基础上可以引进人才专门开展此项工作,提高薪资待遇,提供培训机会,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工作人员的素质和从业信心。社区应构建长效培训机制,对工作人员进行比较正规的培训,积极寻求与相关部门的密切合作,制定培养制度,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加强对现有从业人员的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使他们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健康服务原则,真正组建起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社区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队伍。

4.加大宣传教育。

虽然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开始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但是仍有人将心理问题与精神疾病混为一谈,对心理健康抱有偏见。因此必须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的宣传力度,提高社区居民对心理健康的客观评价。社区制定可行性计划,加大宣传力度,营造社会关注和社会支持的氛围。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活动,改变社区居民对心理问题的认识误区,扩大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面,普及常用心理健康保健方法,丰富社区居民的心理健康知识。

5.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出发。

社区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必须从社区居民实际需要出发,关注社区居民日常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如压力的应对、情绪的管理、居民之间人际关系的维护等,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积极关注各种群体,如老人、单亲家庭、妇女、失业人员、青少年等,主动为他们提供心理支持,解决实际心理问题。不仅要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度,也要提高教育和服务的质量,找到符合当地社区居民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的模式,从而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落到实处,切实提高社区服务实效,改善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为社区居民营造出和谐、祥和的生活氛围。

参考文献:

[1]张凯瑞,戴军,李红武.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实施现状及发展困境[J].中国医学,2010(5) .

社区教育发展现状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城市社区

健康教育是向人民群众传播防病知识与技能,促其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提高生命质量的重要手段。健康促进是政府出台和改进有关健康的政策,改善人们生存的物质、社会环境,提高综合保健服务水平,动员全社会参与健康促进行动。社区健康教育与促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其能促使人们建立良好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健康的危险因素,是社区综合防治疾病的重要措施,也是促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公民素质的有效途径[1]。现就该议题浅析如下。

1 发展概况

城市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已成为现代城市管理和城市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社区健康教育在预防疾病、促进居民生活质量改善方面的重要作用正被人们认识和关注,究其原因为城市居民的健康教育需求大大增加。政府的加强城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与培育扶持,为城市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发展创造了良好机遇。即大力开展社区健康促进活动,才能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素养和健康责任感,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从而维护健康。我国大多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健康教育,主要以建立健康教育示范小区、示范户,卫生科普宣传入户,开办健康教育学校、健康大课堂等形式,针对城市社区的常见慢性病、不良生活习惯等健康危险因素,实施健康教育干预。有文献报道近60%的慢性病患者,依靠行为干预改变生活方式,是可以避免或者推迟发病[3]。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包括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健康教育6大内容,其中健康教育是灵魂,属于一级预防。我国城市社区健康教育已取得一定成效,也得到基层政府的大力支持。

2 存在的问题

总结我国城市社区健康教育与促进工作经验,分析、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活动效果,促进健康城市建设,是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2.1 支持环境不良

2.1.1 政策力度不够 2005 年1 月,卫生部下发《全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5年工作规划纲要》,提出我国城市社区健康教育工作的总目标: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将健康教育与促进纳入目标管理和工作计划;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发展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体系。然而,各项政策在基层落实情况不到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础条件较差、设备简陋等现象普遍存在,健康教育相关器具、社区急救、康复设备等缺口较大,社区健康教育流于形式,即现行政策难以为社区健康教育提供制度保障。

2.1.2 机制运作不佳 从社会大环境来看,我国尚未形成支持健康教育的社会氛围,人们对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缺乏有效的社会激励机制;从社区健康教育的工作环境来看,社区健康教育大多缺乏固定的工作地点,绝大部分是挂靠在居委会,社区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现有的社区健康教育人员体系管理有较大伸缩性,没有一套相对规范和严格的机制去监督、管理、领导和激励专业人才去充分发挥其积极性。

2.1.3 法律强度不够 社区健康观念和卫生法规普及滞后,而且缺少卫生基本法,我国尚没有一部卫生基本法律[4]。虽然宪法中对此作了基本原则的规定,但尚不能充分体现公共卫生特点,特别是城市社区健康教育与促进立法方面[5]。

2.2 网络功能不强

2.2.1 组织网络 由于学科结构等人为因素造成预防与治疗长期分割,给疾病防治带来许多困难。目前社区健康教育与促进缺乏政策及社会动员等组织方面的支持与配合,未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多部门、多学科的共同参与。

2.2.2 网站服务 中国健康教育网站在“技术服务”、“下载服务”、“在线服务”、“特色服务”等方面功能不强。能下载的文章还不能满足公众需要, 不能直接与读者进行在线交流, 基本上没有提供特色服务等,如城市社区健康教育与促进,无专业学科网站[6]。

2.3 人力资源与能力欠缺 我国地方行政管理体系中,街道办事处无管理社区卫生的专门机构和职能,无专人负责社区健康教育与促进[7],更谈不上专业人力资源[8]。而目前的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甚至还有无学历人员随意开展健康教育的现象,社区医护专业人员技术水平不高,公共卫生专业人员知识较陈旧等[9],均为阻碍社区健康教育与促进活动深入开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2.4 教育形式单一 目前的社区健康教育活动形式、内容单调,仅停留于卫生宣传水平,无法起到提高居民健康素养、降低疾病发病率作用[10]。即欠缺科学设计、实施及评价项目规划,不能评估居民的健康教育需求,也就不能针对不同目标人群开展灵活多样、内容丰富的健康教育。

2.5 投入资金缺乏 社区健康教育资金来源不固定,没有建立系统完善的健康教育资金体制。大多为有活动、任务时,才拨出相应资金;资金较多来自政府临时性拨款、卫生部门和街道社区自筹,缺乏稳定性,很难保证社区健康教育的持久性和系统性。此外,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的差异,部分地区财政紧张,没有经费开展健康教育与促进工作。

3 对策及展望

3.1 加强政府职能

3.1.1 制定相关政策 建立起政府负责、领导有力、部门配合、群众参与的良性运行体制[11]。根据城市社区健康教育发展现状,制订出全国城市社区健康教育规范体系,建立工作目标、岗位职责;设立可量化的监督考核标准,综合运用临床、预防、心理、教育等手段,实行动态化管理的长效运作机制。将健康教育与促进的计划设计、实施与评价作为基本工作程序,准确评价基层部门落实社区健康教育政策的实际情况。

3.1.2 完善健康立法 who《组织法》明确提出“政府对其人民的健康负有责任,只有通过提供适当的卫生保健和社会实施才能履行其职责”。故呼吁政府加快健康教育与促进法制化进程,加速城市社区健康教育与促进立法,完善规章制度与机制,如将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机构作为预防保健中心等,以加强城市环境。

3.1.3 社区领导作为 社区领导应努力有所作为,以组织、政策和资源的优势,整合、配套、成立由社区领导以及群众代表组成的极具号召力和凝聚力的权威机构--社区健康促进委员会,以社区为载体,以社区卫生服务站为阵地,深入广泛持续地开展社区健康教育与促进活动。

3.2 完善网络体系

3.2.1 组织网络 建立健全市、区、街道三级健康促进网络是社区健康促进的基本要素。各地社区健康教育机构要努力配合卫生、民政、财政等有关部门,依靠基层政府的支持,结合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建设目标,发挥组织和指导社区健康教育的主体作用,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地搞好健康教育活动。利用政策手段加强软硬件建设,强化社区健康教育功能,以“政府搭台,卫生唱戏”的思路实现社区健康教育与街道社区资源共享,通过培育示范点,以点带面,将社区健康教育的成功经验不断推广,形成良性互动,扩大其积极影响。

3.2.2 网站服务 动员网络专业人才参与到健康教育活动中来,积极进行网络健康教育的经验交流与沟通。充分利用网络传输速度快、覆盖面广、信息量大、表现形式丰富的优势,开展网络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将中国健康教育网演化为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的门户网站,以推进健康教育的网络信息化建设。

3.3 科学人员配置与培训 科学配置城市社区健康教育与促进的人力资源,培养社区的全科医师和护士[12],重视从业人员预防医学、健康教育学的专业培训,尤其是人际交往、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调研、科研能力等素质的提高[13],完善以各地级市健康教育所为中心、区县健康教育机构为主导,医护人员为骨干,社区专兼职人员为基础的三级多层次健康教育组织建设,合理建立健康教育人员的培养、培训基地,广泛开展横向交流以借鉴健康教育发达地区的经验[14]。 逐步形成门类齐全的人才梯队结构。

3.4 丰富教育形式与内容 针对居民需求进行行为干预,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针对生活常识、卫生习惯、心理健康、防病知识、医疗保健内容等,推广普及健康知识和文明行为, 提高市民的文化素养和医疗保健常识[15];针对不同时期、不同季节可侧重某一健康问题进行教育;通过多渠道、多角度的信息传播、认知教育和行为干预,帮助社区群众树立健康理念,如糖尿病饮食座谈会、灾后心理辅导、青少年预防近视讲座、育儿知识技巧等[16];宣传开通食品安全咨询热线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健康教育等[17];利用各种会议对辖区人群开展内容丰富、简单易懂的健康科普知识宣传,发放健康宣传资料、提供个性化的全方位服务等[18]。

3.5 加大资金投入 保证常规经费,不少于当地当年卫生事业经费的5%[19],并随公共卫生经费投入比例而增加;社区人均健康教育经费至少占卫生经费10%,人均至少0.1~0.3 元/年才能得到最基本的健康教育服务[20]。坚持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是健康教育经费来源主渠道原则,统筹规划,协调发展,解决经费不足问题。另外,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和多元化筹资途径,建立合理的社区健康教育经费补偿机制,如商业赞助举办健康教育讲座和公益活动;拓展健康教育服务市场,引导健康消费和合理投资,使健康教育产生社会效益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最优化。

【参考文献】

1 吴宗平,侯朝铭,张俭,等.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对城市居民行为影响的效果评价.社区医学杂志,2009,7(20):59-60.

2 唐政,李枫.城市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组织实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09,4(2):44-46.

3 顾海,杨心婷.我国城市社区健康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卫生软科学, 2009,23(2):194-195.

4 顾群.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法制化建设的探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09,4(1):59-61.

5 姜柏生.论我国公共卫生法律体系的构建.医学与社会,2005,18(2):27.

6 罗健,刘雁飞.中国健康教育网及各省信息共享平台状况分析.中国健康教育,2009,25(5):396-397.

7 温泉,郭春江.当前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7, 21(1):75-76.

8 侯淑肖,尚少梅,郑修霞,等.社区护理现状调查与分析.中国护理管理,2005,5(5):26-30.

9 章新琼,赵梅,谢伦芳,等.13所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现状分析及改革对策.护理研究, 2006,20(2b):403-404.

10 刘洪霞.我国社区护理的现状和进展.护理研究,2004,18(8b):1413-1415.

11 刘则杨,武 巍.社区护理供给现状及社会护理教育的思考.护理学杂志,2002,17(7):55.

12 管惠娟,梁万年.护理教育及人力资源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09,26(4):211-213.

13 秦美娇,张青.上海市社区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对医疗服务的影响.中国卫生资源,2005,8(6):258-259.

14 崔静.社区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市场经济学对策探讨.实用医技杂志,2009,16(7):574-575.

15 郭明贤,罗羽.健康教育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137-141.

16 窦娟花,美 仙.浅谈社区护理的工作方法.护理管理,2009,13(9):827-828.

17 王千.我国社区护理的现状与对策.护理管理杂志,2008,8(2):36-37.

18 姜淑琴.在社区进行糖尿病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新策略.中国全科医学,2009,12(8b):1558-1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