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业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农业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农业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农业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范文第1篇

一、"互联网+"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创新与进步,“互联网+”时代已经走进人们的生活。“互?网+”这个词,对大多数人来讲已不陌生。结合当前农村劳动力减少、人口老龄化等现实问题,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一个必然方向。近年来,农村用户手机上网的比例已达8成,越来越多的农民成功转型成为“新农民”。电脑和手机的普及不仅提高了农民对于新兴技术的认知,也提升了部分农民的素质。越来越多的农民通过网络,学习更先进的技术手段,购买更加方便的农业载具。在提升自我认识的同时,学到了新知识,掌握了新技术,使农民的工作方式不再繁重化和单一化,从而利用互联网真正的可以实现技术共享、成果共享、经验共享。“互联网+”的大时代背景下,跟不上时展的农民,也只能被动的望洋兴叹,这样的农民会被时代所逐渐淘汰。因此,只有让互联网在农业技术推广中展现真正对农民有价值的作用,他们才肯买账。在互联网科技信息技术发展如此迅猛的今天,打造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是农业发展走向机械化、现代化、智慧化的重要任务。职业农民也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增强自己的本领,反哺到现代化农业发展与经营中。空巢化和老龄化是农村的真实写照。如何在日益老龄化的农村地区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成为一个难题。例如:农业电商助力经济腾飞。近年来,电商企业进军农业科技领域的例子十分常见:从产品O2O延伸发展;通过互联网进行全面服务,找到创新盈利模式;与政府和大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接,开展农村综合服务,其服务不仅包括产品供销,还包括金融产品、农资交易、农业技术服务、农产品追溯等平台的搭建。这样一来,“互联网+”才算真正的走进农村,帮助农民。而农民可以利用互联网所带来的新兴模式的产业链带动农业发展,提升自身的经济,从而用简单、快速、有效的线上模式,创造更高的价值。此外,供应渠道、农村电商、土地电商等领域在近几年也均有巨头出手和创业者入围。互联网改变的其实不仅仅是农产品流通,随着产业互联网的发展,逐渐向产中、产前等领域扩展。因此,在各个垂直细分领域,特别是在猪肉、粮食、大豆类经济作物、农机装备、仓储物流、农机金融等领域会产生更加优秀的农业互联网企业。

二、"互联网+"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发展前景

“互联网+”模式下的农村创新创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呈现出创业主体多元化、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明显特征。但创业项目同质化、科技创新不足、高层次人才缺乏、融资难、政策服务体系不完善等成为当前制约农村创新创业的主要问题。因此,未来农业领域发展机会,可抓住以下三个方面:

1.规模化,机械化、智能化的作业方式势必成为主流。农业现代化发展与农机智能化发展息息相关,我国农业现代化经过落后到追赶的演进,如今正向创新迈进。在农业发展的新时代下,将呈现以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为支撑和手段的一种全新现代化农业形态。农机行业发展要突破“上有天花板,下有地板”的双重挤压,必须加快发展智能农机装备技术,农机农艺深度融合,提升农机装备的供给能力,缩小与国外产品差距。支撑现代农业发展,保障粮食和产业安全,既是农机人的历史机遇,也是农机人的历史挑战。在呈现科研领域农机化最新成果的基础上,才能谈互联网+、智能化、电商平台、农机新能源、农业新技术、金融助力等新型而广义的农机化概念,为推进现代化农业出谋划策。农业硬件装备的需求增加,也将带动着农业机械的智能升级及衍生服务的创新,例如无人驾驶农机、自动化设备、植保无人机、农机贷款等。

2.“互联网+”大背景下,农业化生产有量可依,产品有路可销。随之农业创新保险、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等应运而生,它囊括了农业资源、技术、市场、气象等各方面的数据,使农业生产有量可依,产品有路可销。市场需求加大,农业保险的创新,又将进一步拉动农业气象、农业大数据的发展。但是从实质来讲,我国“智能化”的农业市场并不乐观,不少人都在盘算自己的小九九,从而只顾眼前利益,不顾以后的发展前景。国家方面对农民的补贴有限,而且只对部分机型补贴,这就形成了新产品在研究和推广上的成本很高,产品的成本增高,相应的售价也会增高,这样一来,不少农民也只是对“互联网+”抱着观望的态度而已,从而制约了农业的发展。不少农民就又会决定重新“吃老本”。其实只要国家适当改变策略,农民还是很乐意接受“互联网+农业”这种新兴模式的。例如:适当放宽政策,加大优惠力度,让农民从慢慢接触互联网电商开始做起,一点一点的派遣专人指导与讲解“互联网+”模式的良好运营与发展。而且还应改变农民对“互联网+”的偏执看法。利用互联网将原本各自为政的每户农民团结起来,建立完善的农业企业生态链,让每个人可以在这个圈里分享经验和优秀的技术,使农民更快速地掌握新技术的要点,从而带动农民谋求“互联网+”大时代背景下的新发展,全面走向致富的道路。

3.电商作为连接生产和消费的重要环节,将主导未来的农产品市场。销售渠道对于促进农业发展升级、农民增收具有重大意义。电子商务就是在互联网线上做营销和销售,与传统零售一样,有各式各样的销售渠道,从近几年大的发展方向平台店铺模式到微商再到社群电商,品牌都在逐步亲近消费者,用内容和信任获取更高的转化和复购,社群电商将是大品牌如何实现规模化销售的挑战。电商为农产品销售打开了另一道大门,如今模式虽已成熟,但缺乏创新动力,如何打通供应链通道,或能更快的撬动农村市场成为一个困扰农民的大难题。

因此,如何行之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才是重点。当务之急,农民应利用互联网建立一条相对完整的供货-出货体系。例如:可以模仿奇安软件的模式来完善自己的电商渠道,从而快速有效的掌握一手信息。利用多渠道的信息更能让农民掌握有价值的供货和出货渠道,从而使原本无力的市场加入创新元素,让市场不再只具备雏形。同时市场一体化后,营销模式将变得不再单一,从而真正有效的实现农业新需求和供给侧的有效衔接。使“互联网+”与农业发展相融合。

农业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机技术推广;发展;现代农业

中图分类号:S23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1-0162-2

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农业机械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物质技术基础。农机技术推广是实现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推进农业机械化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步伐的加快,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的深入贯彻实施,进一步加速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因此,在新的发展机遇时期,必须加强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速度,将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装备新机具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快速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进程。

1 农机化促进农业现代化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发展现代农业的意见中提出,“推进现代农业建设,顺应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要用现代物资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农业机械化是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大幅度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业机械化作为先进农业技术的载体、是农业产业发展中重要的物质基础和技术的保证。农业机械化是有效的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现代农业依靠的是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农业的目标是产业化。农业生产链向产前产后延伸,从而,打破了传统的生产模式,走向生产集约化专业化产业化科学化的轨道。农业机械广泛的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农业机械化大幅度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提高了农产品的竞争力,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由于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解放了大量的劳动力,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拓展了农民的增收渠道,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随着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农业机械化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的机遇期。建设现代农业的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明显加速。据统计资料显示:2000年,全国农用机械总动力52573.6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动力3161.1万千瓦,小型拖拉机动力11663.9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配套农具140.0万部,小型拖拉机配套农具1788.8万部;2007年,全国农用机械总动力达到了76589.6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动力6101.1万千瓦,小型拖拉机动力15729.2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配套农具308.3万部,小型拖拉机配套农具2733.0万部。发展情况表明,改善了农业机械装备结构,农业机械装备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农业机械化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技术支撑,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

2 农机技术推广的重要意义

农机技术推广是我国农业机械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农机推广体系是政府引导农民使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化技术的重要力量,在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农业机械化科学技术通过农机技术推广,科学有效的应用于农业生产中,使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有效的促进了农业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的快速提高,以及促使农村经济水平的大幅度提升,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当前,发达国家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都在70%以上,而我国的转化率尚不到40%。科技成果转化程度不重制约了生产和经济的发展。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新装备的推广应用的程度,直接影响着农业机械拥有量的增长以及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因此,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任务艰巨,任重道远,而且,在发展现代农业中是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3 农机技术推广的作用

3.1 科技应用的桥梁

一项新技术新机具科研成果,必须通过农机技术推广的实践,进行相关的技术试验;同时,在不同地区不同条件情况下,进行可靠性经济性适应性等对比试验,从而找出在生产应用中的差异情况,进一步确定其在相应区域应用的适应性。因此,通过农机技术推广的实践活动,根据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条件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情况,将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机具新装备科学有效地推广应用于生产实践中。因此,农机技术推广工作是先进的新技术新装备等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

3.2 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必须对新技术新机具科研成果,进行技术试验技术示范和推广等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才能科学有效地推广先进适用的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实践中。同时,在科技成果的转化过程中,研究问题,发现问题,并将在实践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向科研教育生产等部门进行反馈,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不断的完善和科技水平的提高。现代农业发展依靠科学技术,而农业机械是推广应用先进农业技术的重要载体。农业机械化推动了农业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提高了农产品的竞争力,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因此,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在科技成果的转化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4 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

4.1 经费不足

不少地方的农机技术推广机构存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严重影响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近年来,国家已经加大了对农业投入资金的倾斜度,同时加大了对农业机械购置补贴的力度,但是对农机技术推广机构投入项目资金比较有限,因此,对开展相关的农机技术推广项目产生了一定的制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农机技术推广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4.2 推广工作方式不适应形势的发展

在农机技术推广中很多地方采取一般性的宣传示范方式,推广的内容还局限在产中以及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的服务上面。但是,现代农业的发展,必将逐步转向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农业增长方式由投入型增长向效益型增长转变,所以,农业机械化要为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因此,新形势的发展对农机技术推广工作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在推广的方式和内容方面要改革创新,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4.3 人员素质不适应发展的要求

目前,在基层的农机技术推广机构中,存在着推广人员少年龄老化人员素质偏低一些推广人员知识更新慢等问题,因此,在新形势下,使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4.4 装备不足

由于经费不足,所以,不少基层推广机构在开展推广工作中,所需的试验检测设备和仪器等装备上显得不足,有些仪器和设备已经老化陈旧落后,所以,导致推广手段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随着发展现代农业的快速推进,大量的新技术新装备正在逐步应用于现代农业生产中,因此,缺乏必要的技术装备,就会影响到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科学有效的开展。

5 加强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建议

5.1 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各级财政部门应加大对农机技术推广机构经费的投入力度,进一步改善农机技术推广的条件和手段,为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发展提供有力的扶持和保障。

5.2 拓展推广领域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机械化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所以,必须转变观念,努力提高农业机械化的水平。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应由农业生产的产中环节向产前产后以及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领域延伸,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步伐。

5.3 开展联合协作推广

发挥农机技术推广体系的网络和技术优势,农机技术推广单位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生产企业的联系,开展以“教学、研究、生产”一体化的技术推广方式,使科技开发和应用与生产实践结合更加紧密,使生产实践上的需求等信息及时反馈,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不断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

5.4 提高队伍素质

一是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为农机技术推广队伍吸纳人才和留住人才提供有力的保障;二是为在职人员创造条件加强继续教育,不断充实与提高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采取有力措施,不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农机技术推广队伍。

6 结束语

农业机械化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技术支撑,农机技术推广是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纽带和桥梁。农机技术推广体系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主体力量。只有通过农机技术推广才能将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装备新机具,有效的广泛的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因此,必须加强农机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强化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充分发挥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重要作用,积极发展农业机械化,推进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加速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进程。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学习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 陈时生.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的意义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5).

[3] 张宝文.论中国特色的农业机械化道路[J].中国农机化导报,2007,(06):11

[4] 谢洪钧.改革创新建设新型农机推广体系[J].农机科技推广,2003,(3).

农业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业结构;调整方法;农机新技术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发展农机新技术是当前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关键,是实现我国农业飞速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对农业结构进行调整,大力推广农机新技术不仅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还提高了我国人民的生活质量。但是当前我国农业结构进行调整,大力推广农机新技术中还存在许多不足,需要对其进行完善和改进。本文就我国农业结构调整,大力推广农机新技术进行研究,结果如下。

1 农业发展的意义

我国当前农业发展迅速,整体农业经济已经有了非常明显的改善。我国农业已经逐渐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进行改变,整体生产力水平大幅提高。在当前的农业发展过程中,实现农业机械化已经成为提高发展质量的核心,实现对农业结构调整,大力推广农机新技术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关键。当前的农业发展要求对农业产业化结构进行优化,实现农业现代化经营。将农业结构进行调整,大力推广农机新技术,实现科技兴农,从而实现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和经济化,提高我国的小康社会建设。

2 推广农机新技术措施

2.1 坚持农机技术分类指导

要完成农业结构调整,大力推广农机新技术,操作人员就要加强对农机技术的分类指导,完成农业机体服务,实现我国农业发展现代化。要逐渐对各类经济实体和企业进行市场优化,加大对农机技术的指导,确保农业人员能够及时掌握整体农机技术,完成农机分类指导目标和要求。同时,相关人员要对农业技术进行调整,将农机技术和农业技术融合在一起,实现对我国农业技术的改革,实现对农机新技术的发展。要坚实农机新技术指导,实现农作物种植和收成环节的机械化作业,确保促进当前的农业种植化机械发展。

2.2 加强农机技术扶持力度

在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大力推广农机新技术的过程中,政府要加强对农机新技术的扶持力度,对我国的个体经营机械大户进行鼓励,提高我国农机的整体发展。政府要对农业结构进行调整,提高个体机构的扶持力度,加大对个体农机户的经济和技术支持,确保扩大当前的农机经营规模。政府要对农机技术进行宣传,推广农机工作,增多农机工作站点,及时对农户进行农机新技术的宣传和教育,从本质上提高农机的应用范围。对国营农机产业和私营农机产业进行扩大,实现整体经营管理,从本质上提高农机技术扶持效果。

2.3 农机技术符合经济发展

在进行农机新技术推广的过程中,要对本地区的经济效益和经济实际进行充分考虑,确保当前的农机新技术符合我国的农业发展潮流。政府要对地区的农业发展实际进行调查,建立以节约成本增加我国农业效益为主体,大力推广农机技术实现农业致富为目的的农机新技术应用。要大力推广较为实用的农机新技术,对当地的经济实际进行完善,确保农机新技术在当地农业中得到充分应用和发展。农机工程开发要完全符合我国的农业发展趋势,紧紧围绕我国的农业发展、城镇建设等。积极展开农业新技术工作,确保符合当地实际农业需要,大面积进行推广应用。

3 农机新技术应用方面

农机新技术在我国许多地区已经逐渐投入使用,整体发展效益非常显著,在很大程度上优化了我国的农业结构。农机新技术通过将新机械和新技术引用到农业结构中,促进农业经济效益,实现了我国的农业飞速发展。

3.1 提升林果机械化水平

当前的农业新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国的林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我国林果业的发展。通过对农机购置进行补贴,我国的林业机械化已经得到明显提升。在地区建设中,相关人员大量引进林果机械,建立专业农业机械化队伍,对农机新技术进行实际应用和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对果树的修剪、种植、培养等效益,提高我国林业发展效益。除此之外,相关人员还在进行林果业机械化水平的过程中大力引进挖穴机、园林作业机、授粉机等,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国的整体林果业发展,促进林果业的生产效益。

3.2 提高农业发展效益

在我国的农业发展过程中,农业结构调整大力推广农机新技术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发展,促进了我国的农业发展效益。在今年的推广过程中,部分地区使用新型农机提高了对农作物的管理效益。相关人员已经通过对整体的机械化创新和实践应用,加强我国农业发展,促进我国农业经济持续上升。例如在黑龙江垦区,相关人员对其整体水稻进行机械化应用,提高了我国的农机机械化水平,对插秧、收割等进行机械化处理。通过机械一体化装置对水稻进行种植、收割一体化管理,对水稻秸秆进行粉碎处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的水稻生产效益,降低水稻生产成本。

3.3 提高畜牧机械化水平

对农业结构进行调整,大力推广农机新技术对我国的畜牧机械化也有很好的促进效果。通过引进先进的机械设备,对农机新技术进行合理运用,实现对畜牧机制的完善和发展。在部分地区,相关人员通过国家对农机新技术的支持和补贴,适量应用先进农机技术,将管理使用和整体效益结合在一起,实现对我国畜牧行业的发展和完善。例如使用青贮铡草机械,增加青贮圆捆机和圆捆包膜机的数量,解决在部分地区出现的冬季饲料不足问题,提高我国的畜牧机械化水平,提高整体畜牧机械化效益。

4 总结

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大力推广农机新技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我国的农业发展,在该过程中通过对农业机械进行合理运用,将农业机械作为载体,提高我国的农业结构优化成果。相关人员要坚持农机技术分类指导,加强农机技术扶持力度,确保农机技术符合经济发展,实现对农机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确保我国农业高效建设。

参考文献

[1] 李智,于斌,赵长滨.东北地区农机制造业发展目标、基本思路和战略重点[J].农机化研究,2012,5(5):78-79.

[2] 刘双玲.围绕阿勒泰地区农业结构调整大力推广农机新技术[J].新疆农机化,2009,6 (6):45-46.

农业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范文第4篇

一、加强农业科技管理,大力发展知识农业

1、适应知识农业发展需要,创新农业科研教育组织

为提升农业科技水平,策划农业科技发展方向与目标,加强科技计划的管理与考核,“农委会”于1986年成立任务编组的“农业研究发展小组”,于1993年改组,确定该小组的主要任务:(1)农业科技发展政策及法规的拟定;(2)计划的规划、评审及预算编列;(3)计划的推动、管理、成果检讨与绩效的考评;(4)人才培养及国际合作的规划、推动与管理;(5)科技会议的筹划及其结论与建议事项的推动;(6)与相关“部、会”、学术及研究机构有关农业科技计划的协调与联系。随后又改组为任务编组的“农委会”农业科技研究发展委员会。这一时期台湾农业科技集中在“农委会”农粮处主管,部分科技项目由“农委会”有关业务处室管理。此外,“国科会”生物处主管台湾地区农业生物科技的基础研究。

为了适应知识农业发展的需要,“农委会”着手研究调整农业试验研究机构,于2000年把拟成立“农业部”作为工作重点来抓,研究设置“农艺研究署”,从事全台湾农业科技研发工作。

为了迎接生物科技新纪元的到来,“中研院”设立生物农业科学所,台湾大学成立生物技术中心,中兴大学成立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民间企业于1998年投资12亿元新台币成立了花卉生物技术公司,投资六亿元新台币成立家畜疫苗公司。近几年还先后把屏东技术学院和嘉义技术学院扩大为屏东科技大学和嘉义科技大学。

各有关农业科技的研究机构的分工是,“中央”研究院主要从事学术及基础方面的研究工作;大专院校则以教学及训练人才为主,研究工作为其业务的一部分;公营事业机构研究所及财团法人或类似组织的研究所从事专业性特定项目的研究工作;而原省属的试验研究机构为从事台湾地区全面性的试验研究工作的主干。有关农业科技研究发展对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发展与商品化及应用,依上、中、下游各层次负责推动。

2、应对国际农业科技发展趋势,加快高新技术创新步伐

1992年“农委会”农业研究发展小组依据《台湾科学技术发展12年长程计划及6年中程计划》、《农业综合调整方案》有关农业科技发展目标,以及历次“行政院”科技顾问会议农业组顾问建议事项,确定生物技术、生物防治、种苗繁殖、栽培渔业、动物用生物制剂等五个领域的研究发展重点,加以推动实施。其湾“农渔牧产业自动化”十年计划,约投入经费25亿元新台币。

从1997年7月至2000年6月,台湾“农委会”按照台湾地区“跨世纪农业建设方案”中的有关“发展政策导向的产业科技”要求,在重点产业科技、加强生物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整合农业科技研究群及区域推广体系、加速农业自动化与信息科技应用等方面研究取得一批成果。

2000年夏季,台湾“农委会”研究拟定“迈进二十一世纪农业新方案”,做为2001年至2004年农业政策蓝本。该方案提出了“发展农业知识经济,厚植农业竞争得基”策略,明确了新世纪初台湾地区农业知识经济的发展重点。2001年台湾农政机关用于扶持农业知识经济发展的经费预算为450.01亿元新台币,2002—2004年约需195.18亿元新台币用于支持农业知识经济发展。

2001年“农委会”制定台湾地区农业各领域科技发展中程纲要,包括11个研究领域,分别是作物科技领域、林业科技领域、渔业科技领域、畜牧业科技领域、农业环保科技领域、农产品加工科技领域、农业自动化科技领域、农业共通性科技领域、农业生物技术领域、林业防灾科技领域,“农委会”计划从2000—2004年度,共投入241.56224亿元新台币用于支持农业科技研究。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二十一世纪前十年台湾地区农业科技发展方向主要是:(1)在生产方面:建立高科技、高效率的农业生产体系,提高国产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突出加强生物技术的研发与运用,创造台湾地区农业的新绿色革命:加速农业自动化与信息科技应用,提升产业竞争力。(2)在生活方面:生产卫生、安全、高品质且多样化的农产品,提升国民生活品质质,重点发展高品质且多样化的农产品,满足消费大众需求;结合民间力量发展食品科技,带动产业发展。(3)在生态方面:减轻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冲击,强化农业支持生态环境维护的功能,重点改进动植物生产、检疫防疫技术与体系,保护国内农业生产环境;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利用,维护自然生态环境。

3、大力推动农业生物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鉴于农业生物技术将成为21世纪世界产业发展趋势,为了加快台湾生物技术的研究创新及其应用技术的发展,突破台湾农业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瓶颈,提升传统农业的技术能力,近十几年台湾在 生物技术产业发展方面,不断增加研发经费、人力和设备投入。

1995年8月台湾“行政院”第2443次会议通过《加强生物技术产业推动方案》,并于1997年修订方案内容,确定将农业与医药领域的生物技术,作为台湾全力发展的重点科技。“农委会”为落实“行政院”《加强生物技术产业推动方案》,1996年优先执行了花卉种苗、动物用疫苗及生物农药三个推动计划。

1997年3月,台湾“国科会”委员会选定农业生物技术为台湾四个“国家型”科技计划之一。同年10月,成立台湾农业生物技术“国家型”专案计划规划工作小组。1998年1月,聘任该计划个案咨询委员会委员。1998年2月,台湾农业生物技术“国家型”计划的目标、规划重点提交“国科会”委员会审定通过,推动执行,课题申请通过率为45.2%。1998年7月,公布1999年度第一期三年的课题补助金额,共有42项课题列入该“国家型”计划。其主要研究目标是:(1)整合台湾农业生物技术产业研发既有人力、物力与技术资源,落实产业应用,使农业生物技术在台湾得以生根并茁壮发展;(2)加强本土性的具有产业发展潜力的农业生物技术产品,以提升台湾生物技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3)建立台湾研发与应用体系,确保台湾农业生物技术产业的永续发展,尽快提升台湾的农业生物技术水平;(4)整合以产业发展为导向的尖端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把台湾建成为亚太地区农业生物技术产业研发与营运中心,促进台湾加入WTO后的农业发展。

该科技计划的重点研究领域是:(1)、花卉及观赏植物领域,(2)植物保护领域,(3)水产养殖领域,(4)动物用疫苗领域,(5)农产品保鲜利用领域,(6)农业环境保护领域,(7)保健及药用植物领域。

4、加快农业科技管理创新

“农委会”为加强农业技术发展规划及本会农业科技研究发展计划的执行、管制与运作,设立农业科技审议委员会,该委员会的任务是:农业科技研究发展方向规划的咨询,农业各产业技术发展政策、制度、法规、策略及重大方案审议之咨询,农业科研计划资源分配审议的咨询,农业科研计划成果检讨审议的咨询,其它农业科技发展事项的咨询。委员会下设农业、林业、渔业、畜牧及生物技术五个技术领域审议小组,各技审小组的任务是:对“农委会”个别产业技术发展规划及审议的咨询,“农委会”科研计划审查及管理考核咨询,“农委会”科研计划与业界合作事项协调及审议的咨询,“农委会”有关科研计划事项的咨询。

为加强农业科技研究发展计划执行绩效评估,促使农业科技研究经费有效运用,“农委会”2001年3月6日成立农业科技绩效评估委员会,该评委会的任务是:以农、林、渔、牧及生物技术等领域科技研究计划为对象,评估过去该领域的研究计划执行绩效;评估农、林、渔牧及生物技术等领域科技研究成果所建立的技术,对提升台湾地区农业产业竞争力的效益。评委会设委员23—25人,由“农委会”主任委员遴聘学养优异、经验丰富,对产业科技、经济充分了解的相关产、官、学、研界专家兼任。评委会在对各领域专业技术进行评估时,得视需要聘请该领域的相关专家若干位参与绩效评估。此外,还在台湾地区农业生物科技“国家型”计划中设立了咨询委员会,在台湾地区农业科技中程发展纲要各领域聘请评审委员会。

二、注重农业科技投入,扶持技术创新

从下表可以看出,台湾地区农业科研经费投入常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台湾地区农业科技经费投入

年 度 经 费

年 度

经 费

1996  21.135

2001  45.04193

1997  15.3857

2002  49.51840

1998  16.6880

2003  55.26226

2000  29.79313  2004  61.94672

注:2000—2004年为中程科技纲要需求估计数

1996年度(1995年7月1日—1996年6月30日)台湾地区农业科研经费为21.135亿元新台币(下同),其中农业基础研究(含农艺学、园艺学、农业化学、畜牧兽医、森林及水土保持、渔业科学及农业工程)的经费投入为3.9450亿元新台币,其经费主要来源是“国科会”和“中研院”,共执行537个研究课题,参加研究人员1206人。同年度的农业应用研究与技术发展(含农作物科技、林业科技、渔业科技、畜牧科技、食品科技等)的经费投入为17.19亿元,执行197项整合性研究发展计划,参与研究人员5142人。

在研究成果方面,共有952篇研究、72本专著、934项技术报告发表,完成55项技术创新和923项技术服务,实现技术转移18项,取得专利权6项、著作权3项。从1996年度的农业应用研究与技术发展的经费投入结构看,应用研究占70%(12.172亿元),应用基础研究占3%(0.439亿元),商品化开发研究和技术发展占18%(3.077亿元),其他研究占9%(1.504亿元)。

1997年度台湾地区农业科技应用研究与技术发展经费投入为15.3857亿元。1998年度台湾地区农业科技应用研究与技术发展经费投入为16.6880亿元。从1998年度台湾地区农业科技各领域经费投入结构看:重点产业及资源保育利用研究发展的经费为10.94648亿元,农业生物技术领域经费2.12078亿元,食品加工科技经费投入为1.79738亿元,遥测技术及精准农业科技经费投入为0.44965亿元,农牧渔产业自动化科技经费投入为2.60亿元,其中重点产业领域内部经费投入结构为:作物育种及生产技术研究2.822亿元,农业生物遗传资源研究利用0.8亿元,动植物防检疫与病虫害防治研究1.25755亿元,渔业生产科技研究发展0.805亿元,畜牧生物科技研究发展1.46606亿元,农业废弃物利用及公害防治技术研究0.44431亿元,水土森林资源保育利用及水利科技研究0.95641亿元,农业经济、农产运销技术与农民辅导研究0.52亿元,农业科技人才培育、国际合作及计划管理0.6亿元,农业资导系统建立研究与利用1.07515亿元。

“农业生物科技国家型计划”经费,包括台湾地区“国科会”、“农委会”、“中研院”、“环保署”和财团法人台湾农业生物技术中心五部分的研发投入,预估1998至2001年度,总额达到8亿元新台币。各年度分别为0.2亿元、2.11亿元、2.6亿元和3.1亿元。

三、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促进技术成果转化

1、制定农业技术成果转化政策法规

主要包括《“行政院”加强生物技术产业推动方案》、《“农委会”农业科技计划产学合作实施要点》、《“农委会”科技计划已有成果拟进行产学合作加速商品化的项目一览表》、《“农委会”科学技术研究发展成果归属及运用办法》、《“农委会”主管计划研究成果技术转移执行要点》等法规。

《“行政院”加强生物技术产业推动方案》提出台湾地区生物技术发展策略是加强研究发展与其成果移转、扩散及应用,整合产、官、学、研的研究发展体系,成立“国家型”计划,畅通研究、发展、生产三者之间的渠道,以加强生物技术产业发展。其中与农业相关的主要内容有:修订生物性农药开发相关法令规范;推动农业生物技术国家型计划以花卉种苗、水产养殖、动物用疫苗、生物性农药、保鲜技术等方向为重点,并落实于产业发展;加强花卉新品种智能财产权保护,并纳入植物种苗法新品种命名及权利登记范围的花卉种类,加强花卉新品种权利保护,以提高育种研发意愿,推动花卉种苗产业发展。

“农委会”为提高农业科技研发绩效,鼓励民间产业界积极参与农业科技研究与开发应用,以加速落实研发成果于产业发展,于2001年4月3日制定了《农业科技计划产学合作实施要点》。“农委会”的经费支持主要用于人事费、研究设备费、包括杂支、材料、仪器设备维护等其它研究有关费用、管理费和必要的技术移转费用。

《“农委会”主管计划研究成果技术转移执行要点》提出,移转研究成果的技术或智能财产权给予厂商时,应以该成果作价取得价款。技术成果移转作价原则以“农委会”资助研究总经费乘下列百分比收取之:(1)参与开发的合作厂商收取5%,未参与开发的厂商收取10—15%。(2)技术成果最终使用者若为供个别农家使用则收取5%,供农企业使用则收取10—15%。

2、推动农业科技推广方面的研究

台湾地区各年度的农业科研课题均包括与农业技术推广和成果转化方面有关的研究课题。从2001年度台湾地区“农委会”主管科技计划研究重点内容看,与推广相关的研究主要有,在农业政策方面,设有《农产运销制度、法规、批发、零售、渠道与市场的规划及评估研究》在健全组织及人力资源,提升农业经验管理效益方面,设有《农民组织功能研究》、《农业推广体系研究》、《农村建设规划研究》、《农业人力资源研究》、《农民福利制度研究》、《农业金融结构研究》;在农业生物技术产业方面,设有《推动花卉种苗、生物性农药、动物用疫苗及水产养殖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研究》;在农产运销电子化方面,设有《推动产销与网络商城信息整合研究》、《农业自动化与电子化推动配合措施研究》、《农产运销自动化及电子化研究》等。

从1999年度台湾地区“农委会”主管农业科技计划实施结果看,安排与农业技术推广相关的研究课题主要有,《现有农业网站与农业推广网络系统评估》、《农业知识信息推广体系研究》、《农业推广远距离教学系统的规划》、《农业知识创新的传播研究》、《作物基因转移技术的开发应用研究》、《生物技术在植物病虫害诊断与防治上应用研究》、《生物性农药的生物技术应用开发研究》、《生物肥料的生物技术应用开发研究》、《应用生物技术加强花卉种苗产业发展研究》、《加强推动动物疫苗产业发展研究》、《农产品服务业自动化计划配合措施研究》、《加强食品工业技术及管理的辅导》、《灵芝和樟芝菌种发酵培养技术开发研究》。

【参考文献】

1996年、1997年、1998年“中华民国”科学技术年鉴,“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编印

“农委会”九十年度委外办理之科技计划研究重点、汇整单位及汇整人一览表

农业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范文第5篇

关键词:环境优化农业技术;农业经济发展;技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333132

近年来,随着环境的不断改善,环境优化农业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不断有各式各样的新型技术出现并加以使用,促进了农业经济迅猛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进而使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提高了我国经济在国际领域的影响力。

1 环境优化农业技术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1.1 环境污染、恶化等问题

目前,虽然世界各国对环境恶化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改善,但环境污染问题依然存在,而且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所以,必须针对环境问题进行一些效果显著的改善,才能使环境优化农业技术得到进一步的创新。加强对环境污染和环境恶化的治理,减少有毒有害气体和液体的排放,使因环境污染造成资源短缺、生态失衡得到有效处理,从而使环境优化农业创新技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1]。

1.2 环境优化农业技术创新的难点

1.2.1 缺乏创新

目前,我国技术的创新缺乏自主性,大多都是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技术,很少有自主创新和研发,且创新目标单一,技术知识储备不足,有些技术的发展国家投入不足,导致无法加快农业技术创新的进程[2]。

1.2.2 技术创新难点分析

要想有更多的技术创新,就要有足够的人才和知识技能,这也是农业技术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就我国目前现状而言,人才的缺乏使我国技术创新的脚步减慢,每年毕业于农业高等院校的毕业生只有大约十万人,农业科技人才的不足制约了环境优化农业技术的创新。除此之外便是资源问题。我国人多地少,且农业资源分布不均,这也是技术创新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3]。

2 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

一个国家的农业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准之一。而农业经济发展中,经济贡献率、土地和劳动生产率、农业资源利用率等是衡量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关键。由于我国农业发展起步较晚,在发展中仍面临着诸多的问题。而且从目前来看,大多数的农民都选择进城务工,在农村务农人员相对减少,造成土地抛荒现象严重,这也是阻碍农业经济的发展重要原因;由于城市扩张使得农村土地资源减少,也是阻碍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3 环境优化农业技术创新对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

环境优化农业技术对农业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一同增长的关系。想要提高农业经济的发展,就要有创新力,也就是农业技术的创新。国家应加大建设力度,推动建设投资,国家应在财政税收、金融和技术服务上给予大力的支持,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增强我国农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帮助农民解决经营中的困难,发展特色农业、现代农业,做好中介服务。在初步阶段,环境优化农业技术可能对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明显,但是随着技术创新的不断提高,农业经济的发展也会越来越快,技术创新带动的农业经济发展更加明显。再配合上环境优化农业技术创新的大力推广,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农业技术创新当中,促进农业企业发展,提升农民合作质量,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加大前期投资力度,更好的推动环境优化农业技术的发展,进而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如此,环境优化农业技术的创新对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得以显现,增加了产品的收益,提高了农民的收入,使农业经济的发展更加的快速和稳定。

4 结 论

环境优化农业技术创新与农业经济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环境优化农业技术的创新越强大,农业经济的发展就会越快提升。在农业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环境优化农业创新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需要加倍保护好环境,加快技术的创新与开发,使创新技术更快地运用到实际中去,不断完善技术推广体系,不断改进推广服务体系,切实提高农业经济效益,让环境优化农业技术的创新在农业经济发展中起到关键的作用,使国家的农业经济得到更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姚延婷,陈万明,李晓宁.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8):122-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