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传承中华文化艺术

传承中华文化艺术

传承中华文化艺术

传承中华文化艺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陕西省;传统戏剧;华县皮影戏;历史传承;保护开发

陕西省传统戏剧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华县皮影戏则是陕西省传统戏剧中的精粹。华县位于陕西省关中东部,其是文明海内外的皮影之乡,千百年来,化县皮影戏广泛流传于全国各地,甚至走出国门,走向了世界,并受到了广大民众的喜爱。华县皮影戏是陕西省传统戏剧的精粹,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艺术,但其在发展和传承的过程中却面临着一定的问题。基于以上,本文以华县皮影戏为例,探讨了陕西省传统戏剧的历史传承和保护开发。

1 华县皮影文化概述

华县皮影戏是我国传统工艺文化遗产之一,华县皮影戏来源于民间习俗活动,多用来起到求神、寄托愿望,华县皮影戏在内容和形式上反映了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景,其内容和形式大多褒善惩恶。下面来简要分析华县皮影戏的特征和价值。

1.1 华县皮影戏的特征

首先,华县皮影戏中皮影雕刻作品的造诣较高,其制作过程中凸显了高超的制作工艺,首先,选用上等牛皮进行清水浸泡处理,之后经过反复刮到透明,进行阴干处理,在阴干完成后用钢针描绘图样、雕刻,在经过细致的染色,最后熨平装订完成。整个制作工艺涉及到二十多道工序,三千多刀精细雕刻,突出了高超的技术造诣。

第二,华县皮影戏演唱功底深厚,采用清秀典雅、委婉细腻的碗碗腔作为场强,在声律、韵律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讲究,在演唱的过程中真声和假声交织,给人以委婉细腻之感。

第三,华县皮影戏分工精细,最初由五个人组成皮影戏班子,但这五个人都身怀绝技,吹拉弹唱,样样精通,互相之间配合默契,各司己职,各就其位,从而演绎出变化多样、令人陶醉痴迷的皮影戏[1]。

1.2 华县皮影戏的价值

首先,是艺术文化价值,华县皮影戏是陕西省重要的传统戏曲艺术,其在发展的过程中保留了自身的艺术特点和文化特质,就目前来看,其保留下来的皮影戏剧目达到了三百部之多,题材广泛,不仅涉及到才子佳人、浪漫爱情,还涉及到历史武侠、劳动生活等,这些剧目文化层次高雅,都是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和内容。此外,华县皮影戏所采用的唱腔有着独特魅力,被定为“华剧”,是陕西省传统戏剧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是学术研究价值,华县皮影戏是十分古老的艺术,对华县皮影戏的保护、挖掘和开发对于陕西省传统戏剧发展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对于今后传统戏剧理论的发展能够提供科学根据。

第三,是实用性价值,华县皮影戏中的故事情节常常天马行空,以人物奇幻的遭遇来构成情节,并有着多条情节路线来对整个故事结构进行布局,其中人物生动形象,立体感较强,这对于戏曲创作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2]。此外,华县皮影戏音乐飘逸典雅,是当今许多电影及电视剧音乐的重要素材。

第四,经济价值,华县皮影戏有着较高的收藏价值,其不仅是一门艺术,同时也是一项工艺品,经济价值良好。

2 华县皮影戏传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我国许多传统文化出现传承断裂,华县皮影戏也是如此,往日辉煌不再,没落趋势明显。

2.1 后继乏人

在华县皮影戏的起源地华县,皮影戏的传承人越来越少,大部分青壮年打工、经商,学习皮影戏的人越来越少,由于缺乏有效的组织和活动场地,华县皮影戏传承人才已经青黄不接,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在华县能够登台演出的皮影戏班组不足五家,且不少艺术家年事已高,而年青一代学习皮影戏艺术的则少之又少,这就使得华县皮影戏的传承出现断层,后继乏人,未来发展堪忧。

2.2 剧本、乐器流失严重

华县皮影戏的剧本大多为手抄本,就目前来看,在华县流传下来的皮影戏手抄本仅有六十多本,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华县皮影戏老艺术家相继离世,许多经典的剧本失传[3]。此外,一些化县皮影精品也逐渐流失,近年来华县皮影精品受到国内外文物贩子的青睐,农村一些老皮影艺术家由于生活拮据,大量的传统皮影精品被变卖,流失严重。在华县皮影戏中,除了板胡之外,其他乐器都是艺人手工制造,而当前流传下来的传统皮影乐器也少之又少。

2.3 政府重视不足

政府片面的注重低华县皮影艺术的记录,并没有注重创新,使得华县皮影艺术名义上是国家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但实际上却逐渐脱离了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多年来,许多华县民间皮影戏团解散,许多老一辈华县皮影戏艺人退隐。而政府也缺乏一定的经济支持政策,由于收入微薄,一些华县皮影戏艺术家纷纷离开舞台,转变行业。皮影艺术微薄的收入使得许多新一代华县皮影爱好者望而却步,这不利于华县皮影戏的传承和发展。

3 华县皮影戏的历史传承和保护开发对策

3.1 华县皮影戏的传承和保护

3.1.1传承与保护结合

对于华县皮影戏来说,应当将历史传承和保护相结合,不断发掘华县皮影戏新的文化内涵,以此来促进华县皮影戏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可以建立华县皮影博物馆,对华县皮影戏的历史沿革进行全面的调研,对华县皮影戏的演出班社、艺人等状况进行全面普查,并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类和存档,通过文字形式、声音形式、视频形式以及多媒体形式来全面、真实的记录华县皮影戏的历史沿革和发展,并辅以艺术效果,在华县皮影戏博物馆中进行站们的展示,让人们真正的走进华县皮影戏,走进华县皮影艺术,以此来促进华县皮影戏的传承;第二,在积极保护华县皮影戏的同时,应当做好传承工作,对于传统文化来说,传承的关键是传承人,当今社会,文化的多元性趋势日渐明显,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着断层的窘境,传承人的数量十分少,再加上社会及政府的不重视,使得传承人的生活和利益得不到保证,针对这种情况,政府应当采取改善传承人生活环境、提升传承人社会地位等方式来保证华县皮影戏传承人的利益,以此来促进华县皮影戏的传承和发展。此外,政府可以组织各大艺术类高校来积极的培养华县皮影艺术传承人,邀请老一辈华县皮影艺术家到艺术高校开展讲座,讲述皮影艺术,弘扬皮影文化,让广大艺术高校生积极认识皮影艺术,同时高校可以设立华县皮影艺术专业课、选修课、华县皮影戏培训班等来积极的培养传承人,以此来促进华县皮影戏的传承。

3.1.2政府加强管理

一方面,政府应当通过行政手段来引导华县皮影戏的发展,加强保护,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来保护华县皮影戏艺术,对于造成皮影破坏、倒卖皮影相关文物的行为要严厉打击[4];另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制定完善的华县皮影戏艺术发展规划,建立专项资金,鼓励社会、企业等积极支持华县皮影戏的保护工作。

3.2 华县皮影戏的开发

3.2.1合理把握传承与创新的关系

华县皮影戏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这就要求处理好华县皮影戏传承和创新之间的关系,以此来促进华县皮影戏的合理开发。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文娱形式出现了一定的变革,华县皮影戏在表演技术以及剧目创作上应当积极进行创新,以此来满足现代人们的审美需求。

从本质上来讲,华县皮影戏是社会文化、习俗以及民间风俗和信仰的重要载体,因此,应当积极传承华县皮影戏的这种特质,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反映,是东方神韵的彰显,是应当积极保留并传承下去,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能够对华县皮影戏的形式和内容进行创新[5]。对于艺术来说,艺术的民族性、特质、个性以及独特的风格是保证艺术生命力的关键,如果在创新的过程中失去了这些特质,则失去了艺术本身,因此,对于华县皮影戏的创新来说,应当在保留其个性、特质以及民族性的基础上,来进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够协调好华县皮影戏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才能够促进华县皮影戏在新时期的可持续发展。

3.2.2通过创新丰富皮影文化内涵

从本质上来讲,无论是华县皮影戏还是其他陕西省传统戏剧,其都是一种艺术形式,在新时期,由于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人们的审美观出现了一定变化,这就需要积极打造华县皮影戏的精品,要积极创新,在保留华县皮影戏传统特质、民族特质、东方神韵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在创新的过程中丰富皮影文化内涵,在创新的过程中谋求发展。因此,应当积极加强对高科技手段的应用,打造皮影戏的精品剧目:①扩展影窗尺度:在皮影戏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演出条件以及相关技术的限制,其影窗尺度较小,主要用电灯、油灯来进行照明,而在新时期,则可以应用荧光灯组成的灯箱,以此来扩大照明范围,拓展影窗尺度,这不仅能够扩展每场演出的观众数量,还能够提升皮影戏的演出质量;②丰富演出形式和内容:传统的华县皮影戏主要乐器有四胡和唢呐,在新时期,可以增加笛子、笙、萧等乐器,并增加人手,由原来的以人包办变为几个人共同复杂,以此来丰富华县皮影艺术的声环境,此外,还可以积极利用灯光布景艺术,营造出云水烟雾等特效。从演出内容上来看,可以增加一些特种操作技术、杂技动作、舞蹈动作以及戏剧动作,丰富华县皮影戏的内容,从而打造出具有时代特色的华县皮影戏精品[6];③数字皮影: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而数字化在艺术表演中的合理应用则能够赋予传统艺术新的生命力,可以利用数字技术来制作数字化皮影动画,增加现代元素,以此来增加华县皮影艺术的时代性,同时又不失华县皮影艺术的民俗特质和东方神韵。

3.2.3加大开发力度

1.全社会共同关注华县皮影的保护和开发

华县皮影戏是传统艺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社会和全人类重要的艺术财富和精神财富,因此,全社会应当共同努力,积极关注和促进华县皮影戏的保护和开发。

首先,对于华县皮影戏的艺术家来说,其不仅仅要研究怎样制作和操作皮影,更要注重皮影艺术的文化内涵的丰富和创新,要从华县皮影戏复杂的形成背景中将其展现的艺术特质、艺术魅力以及一切与艺术相关的元素抽绎出来,并将新时期艺术相结合,从而形成华县皮影艺术新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思想。此外,华县皮影戏艺术家不仅要注重皮影戏这种艺术形式和内容的传承,同时要注重华县皮影戏深层次精神内涵和艺术血脉的传承,要将华县皮影戏升华为一种艺术精神和艺术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华县皮影戏的渊源流传。

第二,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的传播越来越迅速,作为新闻传播媒体来说,其有责任也有义务去积极的宣传皮影艺术和皮影文化,要营造出保护和传承华县皮影戏的氛围,积极鼓励社会大众参与到华县皮影戏的传承和创新中。

第三,对于政府相关部门来说,尤其对于陕西省政府文化相关部门,应当将华县皮影戏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提升到战略高度,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在文化创新上下功夫,将华县皮影艺术发扬光大,将华县皮影艺术和皮影文化作为地区的一种文化品牌和文化标志。

2.创立华县皮影戏文化品牌

近年来,在华县皮影戏传承和保护的过程中,一些老一辈艺术家和社会人士积极注重华县皮影戏的传承和发展,而要想进一步促进华县皮影戏的发展,就应当积极创立华县皮影戏的文化品牌,打造皮影文化,创新皮影文化内涵。首先,政府及相关文化保护部门应当积极成立华县皮影戏基金会、社会组织等,通过资金的募集来促进华县皮影戏的发展,打造华县皮影文化品牌,提升华县皮影戏的知名度;第二;为了积极推广华县皮影戏走出华县,走向全国甚至走向世界各地,应当在全国各地成立华县皮影戏推广中介,加强华县皮影戏的推广工作,以此来提升华县皮影戏的影响力,树立全国知名的华县皮影文化品牌[7]。

3.通过激励手段促进华县皮影戏的创新发展

可以在全国设立皮影戏去类比赛,并设置丰厚的物质奖励和荣誉奖励来吸引更多的华县皮影艺术家来参加比赛,吸引更多的人来关注比赛,在比赛的过程中促进华县皮影戏艺术的交流和沟通。此外,可以通过华县皮影戏征集活动来征集优秀的华县皮影戏精品展示,促进华县皮影戏的传承和创新。

4.创建华县皮影戏的发展平台

保护并发展优秀的民族文化对于提升国家的民族影响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文化是国家重要的软实力,因此政府应当积极关注华县皮影艺术的发展,相关文化部门应当积极发挥政府职能,设立华县皮影戏艺术研究机构、政策性的华县皮影戏演艺团、华县皮影戏保护团体等,以此来为华县皮影戏搭建发展平台,为华县皮影戏的传承和发展奠定基础。

4 对陕西省传统戏剧传承和保护开发的启示

首先,陕西省传统戏剧属于民间文化,应当从民俗文化的建设着手,树立陕西省传统戏剧的审美观以及价值观的历史地位,以此来增强民族的自信心,这对于陕西省传统戏剧的保护和传承至关重要。

第二,华县皮影戏等陕西省传统戏剧有着源远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其群众基础相对牢固,几乎所有种类的陕西省传统戏剧都与民俗活动息息相关,因此合理把握好陕西省传统戏剧的群众基础对于保护和传承陕西省传统戏剧有着积极的意义,例如,像华县皮影戏一样,积极利用先进的声光电等现代科学技术,促进陕西省传统戏剧与新时代接轨,培养新的群众,保证陕西省传统戏剧生生不息的流传下去。

第三,从创新的角度来看,陕西省传统戏剧与华县皮影戏相同,在创新的过程中应当合理把握创新与传承之间的关系,注重创新的分寸,避免陕西省传统戏剧过度商业化,通过适当的创新来促进陕西省传统戏剧的可持续发展。

5 结论

综上所述,陕西省传统戏剧是我国传统艺术和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陕西省传统戏剧的保护、传承和开发是十分重要也是十分必要的。华县皮影戏是陕西省传统戏剧中的精粹,本文分析了华县皮影戏的特点和价值,探讨了当前华县皮影戏传承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并研究了华县皮影戏的保护、传承和研发路径,旨在为促进我国华县皮影戏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红艳,王欢. 浅析华县皮影的保护与发展[J]. 价值工程,2011,29:303-304.

[2]陈爱国. 共同性向公共性的转型――陕西省华县皮影戏的个案研究[J]. 文化遗产,2012,04:87-96.

[3]吴川. 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困境――以华县皮影制作工艺为例[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3,04:277-278.

[4]刘司墨,杜明鸣. 浅谈华县皮影文化发展现状[J]. 新西部(理论版),2014,05:28+35.

[5]张敏洁. 华县皮影产业忧思录[J]. 西部大开发,2008,11:32-34.

传承中华文化艺术范文第2篇

艺术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尤其传统文化很多都是通过艺术承载而传承的。本文主要通过对艺术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系的深入理解,以高校艺术教育的角度,探讨传统文化传承的方式和途径,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可行性方法。

关键词:

艺术教育;优秀传统文化;人才培养

一、艺术教育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艺术教育是综合素质教育中不可短缺的内容,艺术教育的过程就是对青少年传达中国民族优秀文化的教育过程,对提高年轻一代的精神世界、文艺艺术涵养尤其重要。优秀的艺术作品本身就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维系我们千年来生生不息的精神支柱,也是全世界的珍贵文化遗产。在我国不可胜数的艺术作品中,有的成为物质文化遗传,如大足石刻、敦煌莫高窟,有的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皮影、针灸、昆曲、古琴、木卡姆。艺术教育是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艺术教育不单单是画画、舞蹈、唱歌、雕刻等各种技艺的传授,更多以道德情感、思维方式、哲学观念、审美意识等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如齐白石的草虫游虾会使人耳目一新,心目一爽,正是它体现出了对生命的热爱、积极向上、正直高洁的一种精神。此外,传统精神中的“忠孝仁义”在中大多的绘画、雕塑、戏剧都得以展示。艺术教育是为了有更多更好更优秀的艺术作品出现,是为了展示或宣扬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积极健康等思想的,故而是传统文化得以传承的重要因素,是中华传统精神得以延续的重要途径。

二、高校艺术教育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

(一)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

在高校艺术教育中,首先要形成重点学科、精品课程、名师队伍,制定高标准高要求,建立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教育体系,如景德镇陶瓷学院,对中国传统陶瓷文化进行了良好的传承及发扬,培养出了各类精英人才和优秀的专业艺术工作者。在艺术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中保证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的位置,如服装学院开设汉服研究、清装研究,戏剧学院除学习电影艺术之外更应该加上京剧、昆曲、黄梅戏等各种中国传统戏剧,同时还有各类古诗词、中国绘画等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使他们具备传统文化的修养,在未来的发展中具备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

(二)、相关院校的创作和科研

1、艺术学院在创作中应主动自觉地在主题、题材、人才塑造、表现形式上,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内涵,承袭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精神。如在小说创作过程中,可以学习中国古典四大小说《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中传达的精神理念,在中国各种古典著作中,《庄子》的豁达智慧,《孟子》的家天下等等表现出来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天人合一、和谐包容、仁爱诚信、礼义廉耻。我们在艺术创作中要摒弃中外糟粕腐朽文化,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如现代小说《平凡的世界》,全景式地反映了中国从1975年到1985年城乡社会生活的巨大历史性变迁,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以整个社会的变迁、思想的转型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们的形象,人性的自尊、自强与自信,人生的苦难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纷繁地交织,令人荡气回肠,不忍释卷,特别是孙氏兄弟不甘为命运的玩偶,在沉重的生活中发掘自己被禁锢的价值,自强不息的命运主旋律。

2、艺术学院在科研中要有足够的分量去研究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广阔领域,如建筑学研究,不单单是有现代建筑,还有更多的古典建筑值得研究,如作为世界物质文化遗产的故宫、西递宏村等,宏村村数百幢古民居鳞次栉比,其间以“承志堂”最为杰出,它是清代盐商营造,占地二千多平方米,为砖木结构楼房。此房气势恢宏,工艺精细,其正厅横梁、斗拱、花门、窗棂上的木刻,层次繁复、人物众多,人不同面,面不同神,堪称徽派“三雕”艺术中的木雕精品。宏村水系是依牛的形象设计,引清泉为“牛肠”,从一家一户门前流过,使得村民“浣汲未妨溪路远,家家门巷有清渠”。“牛肠”在流入村中被称为“牛胃”的月塘后,经过过滤,复又绕屋穿户,流向村外被称作是“牛肚”的南湖。再次过滤流入河床,如此水系,堪称中国古代村落建筑艺术之一绝,它甚至吸引了日本、美国、西德、法国等国内外专家接踵而来精心研究。同时,在推广支持传统文化的研究时,应采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的科学方式,以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保存并更好地为我们所用。

结语

总之,艺术教育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无论是物质文化还是非物质文化,很多都是通过艺术形式表现而传承的,所以艺术教育的作用与地位的重要特殊性非常明确。而且艺术教育也不仅仅是艺术形式本身的传承教育,更多的是民族文化和精神文明的发展。通过艺术教育为载体,传承并发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也是广大艺术教育工作者的使命。高校承担着艺术教育和文化传承的重要使命,应为建设中华民族文明的精神家园做出贡献。

作者:刘磊 单位: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曾宇宁.学校艺术教育对于传统文化持续发展的意义[J].科技创业月刊,2012.

[2]籍之伟.艺术教育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的责任[J].《艺术教育》,2012.

传承中华文化艺术范文第3篇

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指向,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发展步伐的加快,多元经济并存,多元文化碰撞,虽然这有利于学生增强对世界文明成果的了解、开阔眼界,但是不同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也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学生的思想观念。一些学生不同程度地对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漠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减退、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意识不强。因此,高校艺术教育在向学生传授艺术教育的有关知识、技巧、技能与创新能力时,还应教会学生在艺术创作中融入民族文化、民族特色。

二 民族文化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传承现状

1.我国传统民族文化与高校艺术教育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千姿百态。如国画、书法、儒文化等,流传于民间的皮影、剪纸、泥塑、木版年画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发展中的文化积淀,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文化的瑰宝。纵观我国高校的艺术教育,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和兴趣往往集中在表象,缺乏良好的民族文化底蕴,对于民族文化精粹了解较少,高校中将民族传统文化与艺术教育结合起来,激发每个学生主动探索、挖掘对于民族文化的独特感知的欲望和形成独特审美价值趣味的体验式教学活动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与此同时,在多元文化交融、各种新信息的冲击下,当代大学生不能正视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不能够将自身的理论知识、技能与民族文化素养有机结合,不能够将自己的艺术知识融入传统民族文化进行开拓性的艺术创新。

2.高校艺术教育课程中的民族传统文化教育

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对于民族传统文化在艺术教育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课程体系中鲜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相关课程的设置,我们培养的艺术人才在设计、创作中很少有立足于民族传统文化形成的特色设计的典型代表出现,而这些我国未来文化艺术的领军人,既承载着历史也延续着历史。因此,我们高校艺术教育要引导学生善于将传统文化当中的精华运用到艺术创作中来,将艺术创作动力自然地与自身文化素养融为一体,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设计艺术发展之路。

三 高校艺术教育中传承民族文化的措施

高校的艺术教育作为社会文化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能够传承民族文化,更能够凭借艺术教育的感染力、诱发力和震撼力来引领文化的发展,培养出在艺术创作观念上根植于中国大地,达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与先进技术相结合的优秀人才。

1.提升高校艺术教育工作者自身的民族文化素养

中国现阶段高校艺术教师的民族文化素养普遍存在着先天不足的现象,而传承传统民族文化在艺术教育中的意义重大。因此,要鼓励高校艺术教师从理论上丰富自己,从观念上充实自己,同时要主动、创造性地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学校的地域环境特点,从生活、社会中汲取民族文化信息资源,生成课程内容,有效地传递给学生。

2.注重民族文化精神内涵的把握

艺术教育是一种经过美化的素质教育。艺术教育中渗透的民族文化深厚的内涵,为学生进行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在高校的艺术教育中,教师不仅仅要传授学生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也要在日常的教学中渗透民族传统文化知识及传授某些民间工艺,更要让学生在未来的艺术创作中按照时代的要求把握这些民族文化的特色和从中折射出来的民族精神,将技术、艺术及民族传统文化融为一体。学生的体貌、气质、性格、言谈举止等方面通过接受包含民族文化的艺术教育,在艺术的世界中充分体验民族情感,达到艺术教育的目标。

3.了解地域性民族文化知识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在各自的发展历程中都有自己的文化特点,这种多民族、多风格的民族文化瑰宝在艺术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高校的艺术教育要注重本校所处的地域地区的民族传统,在教育教学以及课题研究中加入区域性民族传统文化的讲解与研究,如黑龙江地区高校对鄂伦春族、鄂温克族等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研究,将每个学校的艺术教育办学的特色化及民族文化的传承融为一体。  

四 结束语

艺术教育关系到国民民族文化素养的提高,能够彰显国家的综合实力。在新的形势下,我国艺术教育理应扛起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大旗,发挥中华民族文化在艺术教育当中的培养作用。

参考文献

[1]陈翔、路艳娥.大学生艺术教育与民族文化的传承[J].中国电力教育,2010(36)

传承中华文化艺术范文第4篇

1、整合首都功能核心区,平衡南北城发展

日前,国务院正式公布消息,同意撤销北京市东城区、崇文区,设立新的北京市东城区,以原东城区、崇文区的行政区域为东城区的行政区域;撤销北京市西城区、宣武区,设立新的北京市西城区,以原西城区、宣武区的行政区域为西城区的行政区域。

根据北京市区县功能定位,首都功能核心区包括原东城、西城、崇文、宣武四个中心城区。合并后新设立的东城区,辖区范围为现东城区和崇文区辖区范围,面积41.8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6.5万人。

此次通过行政区划的合并调整,一是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区域均衡发展。通过调整核心区行政区划,推动要素、资源、服务的均等化配置,这既是建设“繁荣、文明、和谐、宜居”的首善之区的内在要求,又是建设世界城市,以更高的水平推进“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建设的具体体现,将长期推动首都科学发展奠定重要的工作基础。二是有利于整合利用核心区资源,拓展新的发展空间。核心区行政区划调整后,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统筹利用空间资源,突破资源环境承载力对发展的制约,促进核心区北部的优势资源向南辐射延伸;可以对核心区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更高层次的规划、保护和开发利用,促进文保区真正走上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为重点的科学发展道路;还可以更好地统筹利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促进资源在更大的范围内合理流动,发挥更大效益。三是有利于推进核心区发展建设,增强首都服务功能。通过调整核心区行政区划,可以从整体上提升核心区的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及建设管理水平,增强“四个服务”的能力。造福广大群众,把首都功能核心区打造成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示范区。

2、提高核心区承载力,中华民族艺术珍品馆及“北京礼物”发展空间扩展

近几年来,原崇文区实施的“一二三”发展战略,即:“一个磁场、两大区域、三大产业”的发展战略,充分利用区域比较优势,努力打造“天坛文化圈”。形成与现代化都市文化休闲区功能相协调的产业空间分布格局。坚持“文化立区”,全面实施“天坛文化圈”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现代化都市文化休闲区建设,古都风貌得到妥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硕果累累,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文化经济初露端倪。在崇文区,大大小小的文化企事业单位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作为千年古都的核心城区,文化产业日新月异,彰显出这一地区的独特文化魅力。

2008年,我们在天坛北门建成了中华民族艺术珍品馆及流通中心,两年来。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中国最顶级和权威的民间艺术珍品收藏、鉴定、拍卖、流通场所之一,成为工艺美术大师开展研发、创作、交流的重要平台。通过丰富的藏品与精美的展览向国内外公众全面地展示中华民族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文化,通过各种交流促进各民族文化之间的理解和沟通,将文博界、工艺美术界、企业界、收藏界结合在一起,把传统艺术品展示、研究、流通、收藏融为一体。

北京礼物旗舰店于2010年落户中华民族艺术珍品馆,标志着这两大以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的著名品牌实现了精彩结合。经营理念的互通,艺术创作的共融,影响力的叠加,对于保持品牌的旺盛生命力、增强品牌的文化内涵、推动品牌的不断创新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必将形成生机勃勃的产业链条和发展机制,成为“以文化促进产业发展、以产业带动文化繁荣”的光辉典范。

“北京礼物”项目植根于北京文化的深厚底蕴,从产品研发到销售推广,从展陈设计到品牌选择,充分体现民族人文精神和现代经营理念的完美结合,充分体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的完美结合。它不仅仅是全国范围内对文化旅游纪念品开发的首次产业化探索,更是打造北京“世界城市”的特色名片、提升城市文化形象的重要载体;不仅仅是一个商品流通的渠道,更是一个展示中国创造的舞台,文化交流的平台和面向世界的窗口,将为推动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保护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挥积极的作用。

“北京礼物”是由北京特定生产或反映北京元素、体现北京文化的工艺品。以“北京礼物”为核心的旅游纪念品、艺术品、收藏品研发,是在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和旅游业不断发展的契机下,结合“北京礼物”的内涵和要求,不仅仅是旅游者购买的商品,更是推动我国深厚文化的广为传播和旅游经济的发展重要载体,形成一种具有规范化生产和经营的一种特殊产品。是北京人民献给全国和世界人民的珍贵礼物,把她保护好、利用好、发展好是我们的共同责任。我们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下,“北京礼物”旗舰店必将为带动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高旅游业收入,加强北京旅游竞争力等各项工作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同时为发展我国的旅游经济,促进旅游纪念品市场的繁荣与发展做出贡献;必将为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必将伴随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走向未来。走向世界!

3、区域合并,实现新资源配置,关键要看“文化牌”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灵魂和脊梁,是一个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所在。古都北京在3056年建城史和857年建都史的伟大历程中,孕育、发展和繁荣了独具特色、极富魅力的地域文化体系,这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是我们最大和最为宝贵的财富。原崇文,崇扬文化之谓也。历史上,原崇文区文化事业曾经一度落后。二十多年前。伴随着改革和社会进步,崇文的文化事业得到长足发展,摘掉了“穷文”的帽子。

今天,原崇文区已经融入到新东城,是北京历史文化最为悠久、文化底蕴最为深厚的地区。合区后的新东城历史文化将更加底蕴深厚,在未来的发展中,文化事业将空前发展,各类文化设施遍地开花,大街小巷,街道社区,普通百姓也成为了文化繁荣的创造者,政府主导下各种社会资本参与到文化建设中。中华民族艺术珍品博物馆、刘老根大舞台等文化企业大发展,前门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日趋繁荣,全力打造的“天坛文化圈”正逐步彰显出活力。

“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今日,越来越多的普通百姓从原先享受政府提供的文化服务,到参与文化繁荣的创造,成为文化创新、传播的新主体。群众参与创造文化,一街道一品牌,一社区一特色。文化设施由点到面遍地开花,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人民群众参与文化创造,新东城将迎来一个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

千年古都一隅,新东城文化日新月异。

二、中华民族艺术珍品馆秉承原崇文区以文化促发展的道路

1、中华民族艺术珍品馆秉承原崇文文化立区战略

崇文区是北京市中心城区和功能核 心区,是北京历史文化最为悠久、文化底蕴最为深厚的地区。正是基于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坚定信念,我们坚持“文化立区”。将文化作为引领带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永恒生命力,制定并大力实施“天坛文化圈”发展战略。围绕这一战略,着力发展文化旅游、商贸服务、体育休闲三大支柱产业,实施了明清600多年以来前门大街规模最大、投入最大、最为彻底的修缮整治并全面开市,完成了永定门广场、二十四节气公园等一大批重点文化项目建设。2008年,在天坛北门建成了中华民族艺术珍品馆及流通中心,两年来,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中国最顶级和权威的民间艺术珍品、鉴定、拍卖、流通场所之一,成为工艺美术大师开展研发、创作、交流的重要平台。

中华民族艺术珍品馆坐落在北京核心城区――崇文区,地处“天坛文化圈”,依托崇文区深厚的文化底蕴。传承著名的北京传统工艺美术。在种类繁多的传统技艺中,玉器、景泰蓝、牙雕、雕漆是北京工艺美术“四大名旦”,它们与金漆镶嵌、花丝镶嵌、宫毯、京绣一起,被誉为“燕京八绝”。这些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崇文区被完整保存下来,有着“特种工艺的摇篮”的美称,以传统手工艺为主要内容的非物质文化形成崇文区“文化立区”的一大特色。崇文区为保护传承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力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申报、建立名录体系、开展传承和宣传展示等一系列保护工作,取得了多项保护成果。成为全市先进典型,为保护传统手工艺开辟新的生存环境。

我馆主要目标职能:一是建设民族艺术品的创新基地。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民族艺术,我们在体制、机制上进行了创新,将文博届、工艺美术界、企业届、收藏界广泛地联合起来,把收藏和流通有机地结合起来。二是开设民族艺术精品的展示窗口。2008年,我们积极实施“人文奥运”理念,紧抓奥运契机,依托国家文物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奥委会、北京奥组委等单位,在全国范围内评选2008件艺术珍品在我馆展出,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三是构建民族艺术品的传承平台。促进创新、发扬传统文化,传承是关键。我们十分重视对中青年后起之秀的培养和发展,免费为他们提供作品展示机会及宣传介绍。大力体现民族艺术品发展方向。目前,馆内有300多位中青年艺术大师作品近千件。四是打造高端民族艺术品的流通平台。按照北京市和我区提出的保增长、促发展的要求,我们加大了民族艺术品的营销、交易力度。其实透过珍品馆的变化就像看到崇文区整体的变化一样,每天都在进步,每年都有大飞跃。我们中华民族艺术珍品馆是天坛文化圈发展战略的受益者,秉承崇文文化立区战略。我们立足于崇文,面向北京、面向全国,走向世界。

2、中华民族艺术珍品馆发展历程

2008年是值得中国人骄傲的一年,那些令人激动的奥运会发展历程,将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全民记忆。2008年7月18日国家传统文化传承历史上重要的一个日子,这一天中华民族艺术珍品馆正式开馆,首展是“奥林匹克之旅――中华民族艺术珍品文化节”,向全世界展示中国的传统工艺珍品,实现了“世界给我十六天我还世界五千年”的庄严承诺。人们第一次深刻地了解中国不仅有举世瞩目的古老文明,更有工艺精湛的现代民族艺术。今天这座承载辉煌历史的博物馆,已经成为重要的奥林匹克文化遗产。仅仅经过375天,一座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湛工艺的大楼拔地而起,全馆五层共展示全国各省推荐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2008件,布展时间仅用72小时,动用工人780人次。摆放展柜536个,总重300多吨。珍品馆的发展完全可以用奇迹来形容,速度之快、规模之大、效果之好都超出了预期。奥运期间,成功地向世界传播了中华文化。让中华文化利用奥运契机走向世界。开馆以来,共接待海内外观众、各级领导60万人次,中央及地方新闻媒体报道万余次,网站点击率上百万次。

中华民族艺术珍品馆定位清晰,战略目标明确,组建了一支战斗力强大的工作团队,形成独特的“珍品馆精神”不求回报,全力以赴、不辱使命,这种精神支撑珍品馆的快速发展。2009年我们举办大型展览20余次,相当于中型博物馆7年的工作量,接待观众50余万人次,有来自巴西、英国、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观众。2010年“北京礼物”的成功开业同样是对珍品馆的不懈努力做出的极大肯定。珍品馆已经被北京市外宣办列为与天坛、故宫同样的一线采访单位,承担北京市对外宣传文化的重要任务。在对外接待上我们坚持以观众为主导。在改善服务质量上做了大量工作。更新服务理念,强化服务意识,充实服务内容。为做好珍品馆的讲解、接待工作,充实业务知识。自2009年1月份至今。我馆共收到观众留言15000多份,通过积极与观众沟通。知道了观众的需求和要求,有针对性地做好服务工作,对于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提高我馆整体的建设水平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一年来获得各项荣誉10余项,被评为中国传统知识与民间工艺展示基地、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北京工艺美术大师之家等称号。经过这一年的努力,知道珍品馆的人越来越多,多次前来参观,真正实现了博物馆宣传文化,教育观众的根本目的。

从2008年首届文化节到现在共征集作品5千多件套,共计30个省市地区的大师和工艺品企业参与了我馆举办的文化节活动,到目前为止联系并落实捐赠作品700多件,联系参展的大师和工艺美术师320多位,作品种类2千多种。

自开馆以来,珍品馆就注重对外的交流与合作,与国内外一些博物馆共建长期、友好、更紧密型的合作关系。先后与日本“宫城县艺术协会”和“宫城县国际美术交流会”的艺术家和海峡两岸百余名艺术家通过国际学术研讨的方式跨越国界进行广泛的切磋交流、充分的展现艺术。与台湾国父纪念馆、地质研究所联合台湾及海外收藏家,把他们辛苦搜集流失的海外红山玉集中回归祖国,到我馆展出,并请地质研究所教授林云腾先生进行《古玉真伪辨别》专题讲座,引起社会极大反响。

与山东省淄博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庆祝建国六十周年・山东淄博工艺美术精品进京汇展”,3000余件具有淄博地方特色的工艺美术精品来到北京。与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彩塑专业委员会及北京崇文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举办《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彩塑著名产地优秀作品展览》。与国际友谊博物馆合作举办中华民族共和国国务礼品展,展示、邓小平、等领导人在对外交往中,来自世界五大洲各国领导人向我国政府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赠送的部分国务礼品。集中展示我国领导人在对外交往中的辉煌历史足迹。与清华大学合作开办“收藏品投资经营与鉴宝高级研修 班”,旨在将低层次的收藏经营观,回归为传统文化艺术精髓与国际投资经营思维的完美结合,为中国艺术产业的伟大复兴和保护中国传统文化做出重要贡献;邀请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文物鉴赏大家杨新“论古玩鉴赏与收藏”。直击艺术品收藏要领,对文物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经济价值进行了全面客观的演说,深得出席会议企业家的欢迎和共识。

北京天风苑文物商店作为中华民族艺术珍品馆下属的文物经营机构,于2009年8月经北京市文物局批准成立,2009年10月正式对外开放。秉承珍品馆宗旨,以“诚信经营、货真价实、先行赔付、品牌保证”为己任,在前门大街“经营独具特色的纪念品和真正的文物”。

中华民族艺术珍品馆一直致力于艺术品自主开发,努力打造“中华民族艺术珍品”及中华民族艺术珍品馆品牌。开馆以来,我馆开发了《普天同庆景泰蓝纪念对瓶》、《红瓷贯耳瓶》、《寿山石天坛印章》、《寿山石十二生肖印章》、《中国元素》、《普天同庆》青花斗彩瓷、《永不凋谢的玫瑰》、《非常六加一》紫砂壶等艺术品,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在2009年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中,中华民族艺术珍品馆作为首次设立的分会场,得到了更多的是宝贵经验和行业认可,也正是本届文博会将珍品馆的艺术品开发工作推向了产业化探索的道路。

2009年中华民族艺术珍品馆与深圳百泰公司共同合作,第一次涉足指导监制黄金制品行业,经过多次论证,最终在文博会的开幕式上推出“百泰和合盘”,瞬间成为整个文博会的焦点。

中华民族艺术珍品馆作为中国首个工艺美术类博物馆,每年定期举办文化盛事,如“中华民族艺术珍品文化节”、“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博物馆及相关技术博览会”、“春节庙会”等。

中华民族艺术珍品馆一层3000平方米的“北京礼物”旗舰店于2010年开业,他是经北京市旅游局授权的首个“北京礼物”研发基地,销售6000余种具有北京特色的旅游纪念品、礼品、收藏品,进而形成以旗舰店为核心的纪念品产业链,以纪念品产业链为基础的经营模式,以门店为支撑的强势发展,重视研发的强大动力,使“北京礼物”成为“中国礼物”之目标,在旅游景区开设连锁店。全面实现旅游纪念品产业提升,实现规模经营、特色经营、诚信经营,成为游客和社会各界选购礼物的大本营。

珍品馆通过征集、收藏、研究、展示和流通,将这些珍品不断地展现在世人眼前,显示着中华文明艺术发展的多样性。珍品馆作为一座新兴的文化设施,同时也是北京地区面向公众和广大青少年传播爱国主义精神、文化及艺术知识的基地,还是北京市工艺美术行业举办学术活动的重要场所。珍品馆以丰富的展览、先进的技术、完善的功能,致力于成为一座与北京“历史文化名城”、“文化中心”和“国际化大都市”地位相称的专业型现代化博物馆,并跻身于“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博物馆行列,成为中国的“卢浮宫”。

3、中华民族艺术珍品馆发展规划

2010年我们将在珍品馆打造“56个民族风情艺术馆”,集中展示56个民族历史、发展、起源、文化,将珍品馆打造成能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民族文化的博物馆。它将集中展示反映我国56个民族的风土人情,文化艺术,这对于增进中华民族团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珍品馆一直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大力扶持工艺美术大师创作等各项工作。未来我们将在北京地区筹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心”,以各省为单位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行现场技艺展示,同时进行销售。传承中心建成后将成为北京地区新的旅游观光景点,促进中华文化传播。

未来还将发起成立全国首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基金会”,作为公募性基金会。它将立足北京,面向全国,承担起“保护和传承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唤醒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重任,为了充分整合社会资源,有效使用公益基金,认真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工作,“基金会”将全面致力于民族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研究、传承和弘扬工作,包括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研究、论坛;举办各种形式的展览(演)、评选等公益活动;推介、表彰、扶持重点项目,宣传保护工作的成果和经验;组织实施研究成果的发表和人才培训等工作。

在天坛文化圈内,中华民族艺术珍品馆还要启动“老北京印象”项目工程。“老北京印象”主要包括杂耍、说唱、天桥小吃、天桥杂货、宫廷文化等老北京传统文化元素。将给北京市民、国内外游客一个集中体验老北京文化的场所,集购物、参观、美食于一身。成为“一站式”休闲、娱乐、旅游文化基地。通过实施“老北京印象”,大力弘扬和传承老北京民俗文化,丰富广大市民的精神文化和物质生活,使天坛文化街的文化产业项目更加丰富充实、规划更加完善系统、风格更加具有特色,为北京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做出贡献。

中华民族艺术珍品馆打造的高规格北京礼物旗舰店,未来计划在北京重点旅游景区发展30家特许经营店,在2011年底操作“北京礼物”店上市发展计划,为其经营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建立与旅行社的合作关系,由我馆提供满足人们需求的商品,如“北京礼物”特许商品、各种传统工艺品、高端商务礼品等。由各旅行社带来消费客流。通过针对特定群体,提高顾客数量同时引导消费者增加购买数量。实现其赢互利、共同发展,刺激经济发展、推动旅游市场繁荣。

展望未来,现在的珍品馆仅仅完成了我们设想战略的20%,眼下的珍品馆还仅仅是个雏形。未来我们会用丰富的内容,为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访问者提供多元化的信息,坚持将珍品馆打造成一个与我们这样一个大国地位相称。与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相称,与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相称,与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称的新兴博物馆。

三、传承北京传统文化的重任

1、城区整合老城区改造加快,北京传统文化保护力度加强

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的行政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东城、西城、崇文、宣武四区的区委、区政府带领全区人民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奋斗,开拓创新,高水平推进各项工作,出色完成了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各项任务,为成功举办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和国庆60周年庆祝活动做出了重大贡献。

四个区的发展建设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为首都发展写下了光辉的一页。首都功能核心区行政区划调整是关系首都长远发展的一件大事。

调整首都功能核心区区划,~是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区域均衡发展。由于行政区划划分过细,四个区的发展受到空间因素的制约,特别是崇文区和宣武区发展受空间因素制约 更为明显,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滞后于核心区北部。通过核心区行政区划的合并调整,有利于对现有的空间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推进核心区南北均衡发展。二是有利于提高核心区的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通过核心区区划的合并调整,可以大幅度提高合并后的两个区的综合实力,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有利于提高核心区的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也有利于解决四个区结合部管理薄弱的状况。三是有利于加强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保护。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和专项规划。核心区与旧城保护区基本重合。旧城保护任务由四个区承担,不利于统一建设、管理和整体保护。区划调整后可以集中力量加快老城区改造,加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力度。四是有利于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行政区划调整后,核心区减少两个行政区,有利于精简机构,合理配置地区经济、社会资源,提高行政效能。降低行政成本,提升核心区规划建设和整体管理水平,增强“四个服务”的能力,以更高的标准推动“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建设,把首都功能核心区打造成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示范区。

2、中华民族艺术珍品馆从自身做起,积极投入文化传承

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更需要强大的文化力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一个民族真正有力量的决定性因素,可以深刻影响一个国家发展的进程,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当今世界,文化软实力作用日益凸显。文化产业已成为展示国家综合实力、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内容。

北京作为六朝古都,千年以来孕育文化,积淀了深厚的底蕴。随着经济发展。从全国、全世界来看,城市的发展,城市的品味,以文化论输赢。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中华民族艺术珍品馆以保护传承传统文化为己任,以文化节为平台,将文博界、工艺美术界、企业界、收藏界结合在一起,进一步为传承传统文化的精髓,展示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厚文化艺术底蕴,促进传统手工艺和“非遗”的传承和发展做出努力。对代表“优质基因”的文化遗产尽可能地追溯、记录其“原貌”,留下历史记忆,予以活态继承。将文化熔铸于民族精神之中,从文化中开掘出熔铸民族精神的动力。

近几年来,随着中华民族艺术珍品馆的影响逐步扩大,中华民族艺术珍品馆的大胆创新在全北京乃至全国行业内也获得广泛认可。“今天的艺术品就是明天的文物”――这是珍品馆一直奉行的原则和口号。珍品馆与北京工艺美术行业协会携手打造工艺美术大师之家,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打造“北京世界城市”。

3、中华民族艺术珍品馆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中华民族艺术珍品馆自开业以来,先后举办了数次大小型展览,为公众献上了丰厚的文化盛宴。

如:《北京艺术珍品展(燕京八绝)》。将燕京八绝重新聚集在一起,展示了特有的皇家气质;《中华民族艺术珍品展》,集中展示代表56个民族历史发展、起源、文化的艺术品,展示建国以来国家对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给世界一个增强中国印象的窗口;《藏传佛教展》,是青海艺术首次进京展览,受到观众的广泛认可;《让纸站起来一纸模展》,是中国纸模第一人吉胜久先生,历时3年时间制作的14件作品;《民间艺术家现场秀绝活儿》,丰富广大市民春节文化生活,传承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制作表演和展卖等活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彩塑著名产地优秀作品展》,展出来自全国各地知名彩塑产地的优秀作品近千件;《山东淄博工艺美术精品展》,由山东淄博百名工艺美术大师携3000余件精品首次进京展览;《中华民族艺术珍品馆“六一儿童的世界”活动》,倾力打造出一个儿童的世界,父母和孩子可以在此欢聚一堂,享受艺术玩具带来的乐趣;《“心语神工”中、日艺术与手工作品交流展暨学术论坛会》,展示来自日本“宫城县国际美术交流会”、“宫城县艺术协会”艺术家和来自中国海峡两岸百余名艺术家的近200余件(套)优秀作品;《京剧脸谱寿山石雕展》,用寿山石雕刻脸谱在中国是首次,寿山石和脸谱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识,两者的完美的结合把艺术推向了新的高峰;《珍品馆里来寻宝一送您乾道嘉(钱到家)活动》,活动期间每日送出10份“乾道嘉”礼品以及10份漆器小礼品。此次活动得到了市民和媒体的广泛关注;《高歌虎画展》,为了迎接虎年的到来,举办国家一级美术师“高歌虎画展”;《“新春福虎送吉祥”庙会活动》,北京市工艺美术大师展示非遗手工技艺并售卖展品;《苗族蜡染暨民族服饰工艺展》,本着继承、创新的理念,展示最新创作、设计的具有2000多年历史,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蜡染工艺和民族服饰1000多件;《首届崇文区小学“小巧手创意技能大赛”颁奖大会》,首届崇文区小学“小巧手创意技能大赛”颁奖大会在中华民族艺术珍品馆举办,充分发挥教育基地作用。为孩子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

中华民族珍品馆作为新型博物馆,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着眼于建设艺术产业化道路,以保护与传承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为目标。每年定期举办文化盛事:

1)“中华民族艺术珍品文化节”:每年7月中旬~10月中旬举办,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展示中华民族艺术珍品,促进社会各界和谐发展,感受天坛文化圈魅力的发展主题。

2)“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

每年11月期间以分会场身份参加。向其他兄弟博物馆、配套服务单位和广大市民宣传我馆在传承民族文化和经营管理方面理念,举办多种文化交流、推介交易活动,共同推进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繁荣。

3)“博物馆及相关技术博览会”:每两年举办一次,共同研讨博物馆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为展示和宣传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成就,推动博物馆相关技术与产品交流,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共建民族精神家园做出新的贡献。

4)“春节庙会”:

每年春节期间,为丰富广大市民春节文化生活,传承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大力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主办的民间艺术家现场秀活动。邀请民间工艺美术大师亲临现场,进行制作表演和展卖等活动。风筝、面塑、毛猴、剪纸、北京绢人、脸谱、葫芦雕刻、内画、彩蛋画和风车,这些老北京玩意儿再次回到广大群众的生活中,激起大家的广泛关注和赞许。

四、抓机遇,中华民族艺术珍品馆加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

从市文化创意产业领导小组和市统计局获悉,经初步核算,2009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逆市飘红,全年实现产业增加值1497.7亿元,占GDP比重为12.6%,现价增速达11.2%,提前实现了“十一五”规划中确定的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12%的目标。

根据2009年前三季度的统计,在文化创意产业九大领域中。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广告会展。新闻出版业,广播影视业的产值位居前4名。而排名最末的文化艺术领域,去年增速最快,表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2009年,古玩与艺术品交易产值125亿元,比上一年增长50%。

与此同时,正值崇文区与东城区合并之际,这将有利于推进区域均衡发展,有利于对现有的空间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原崇文区以”文”闻名。作为千年古都的核心城区,文化产业长久以来蓬勃发展,彰显出这一地区的独特文化魅力,如今。通过核心区行政区的合并调整,北京礼物旗舰店更应抓住机遇,加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让文化产业再次腾飞。

1、切实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打造北京礼物旗舰店品牌

在政府及各方面的支持下,出现了各种不同发展模式的文化创意产业,比如在中关村地区依托大学和先进科学技术发展起来的第三极、利用旧厂房发展起来的798艺术区以及借助北京悠久的历史文化形成的鼓楼地区的创意产业聚集地等。体现北京元素反映北京文化特点的“北京礼物”这个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在实现产业化的探索方面,更是一种创新。

在北京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为了更好的提高北京旅游软实力,带动相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高旅游业收入,提升北京旅游形象,由各方全力打造的北京礼物旗舰店于2010年4月28日盛大开业。北京礼物旗舰店借鉴了北京2008年奥运会特许商品开发和销售模式,经北京市旅游局唯一授权,形成以旗舰店为核心,以特许经营和零售为组合的新型旅游商业模式。未来将在北京重点旅游景区发展多家特许经营店,在全国主要城市设立零售店,所有获选产品统一由北京礼物旗舰店授予北京礼物标志专用权,实现规模经营、特色经营、诚信经营。快速实现集团化运作目标。

作为中国这样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国家,这种发展,也承载着整个民族的文化思想。当代艺术,可能更有助于中国和国际当代文化的接轨,当然这不仅仅是一种接轨的问题,是一种思考层面上的问题,一个对接。传统文化我们是不能丢失的,因为这里面蕴含着中国的民族情节,有更深厚的底蕴在里面。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既应该深挖我们自己的文化资源,又应鼓励自由创新,“北京礼物”更会以此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在未来的商品开发和销售过程中,将继续充分体现北京特有的地域特色,以北京礼物为主题,具有中华文化、北京地域特点、景点特色、文化环境、北京名牌的代表性。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势在必行,北京礼物项目依托首都北京的政治、经济、文化在社会乃至世界的影响力,让全世界人们收藏北京礼物。同时,北京礼物也将作为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来京游客长期采购的对象。

“北京礼物”项目是全市重点旅游产业项目,推出了许多有创意的制作精致的旅游商品,有力促进了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的结合。在旗舰店内经营着6000余种70000余件具有北京特色的旅游纪念品,礼品,收藏品,成为游客和社会各界选购礼物的大本营。今天的“北京礼物”就是明天的中国礼物,“北京礼物”的品牌,将作为中国的名片向全世界展示我们独有的魅力!

2、面向全球征集创意产品

在创意产品的征集项目中,“北京礼物”将继续充分体现北京文化特色和北京元素,在此基础上,征集创意产品。任何工艺美术大师、发明人、手工艺制作者、学生等均可成为“北京礼物”创意产品的设计者。这将吸引更多人参与创意产品的设计,积极推广中国制造的优质产品。推动民族创意产业发展。

在2009年底,“北京礼物”创意产品征集大赛成功举办。大赛共征集到港台地区25个文创品牌及设计师的53组共232件“北京礼物”的创意设计产品。这些设计机构和设计师曾参与国际大型展会或是得过国际大奖,具备国际视野,了解世界趋势。并具有实际运营和销售的市场经验。其中有获得过三百多项奖的香港艺术家刘小康,有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亚洲之最”的汉声杂志,有华人地区规模最大的独立工业设计顾问公司浩汉设计。还有在欧美已经建立了国际销售渠道的品家家品、清庭等品牌。他们的产品种类囊括了餐具、家用品、文具、服装饰品和玩具等,在设计元素上充分体现了北京特色,创意新颖,可商品化程度高,无论在材质上和工序上都讲究细节,呈现出国际水平。“北京礼物”将一如既往的征集创意产品,并且还要面向全球征集,以此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作为旅游产业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旅游商品推进工程,逐步形成具有鲜明北京特色的旅游商品体系,征集创意产品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希望社会各界更多地关注和参与创意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和经营。

3、积极参与文化创意产业盛会――文博会

文博会是博览的舞台,交易的纽带。“北京礼物”自筹备以来积极参加文博会这个文化创意产业的盛会。文博会秉承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规范化、精品化的办会办展理念,全面展示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丰硕成果,交流当今世界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最新理论和观点,搭建文化产品、文化服务的交易平台,在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化、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国际投资合作与文化贸易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北京礼物”正是抓住这个机会,早在2008年,“北京礼物”品牌首次在文博会整体亮相。成为文化旅游景区与旅游商品展馆一大亮点。奥运前夕建成营业的八达岭、圆明园、世界公园、中华世纪坛、石景山游乐园、北京海洋馆、石花洞7家旅游景区“北京礼物”专营店在5号馆整体亮相,展出为推动北京旅游商品设计、生产、销售而统-LOGO和品牌的“北京礼物”特色旅游商品。

2009年,“北京礼物”继续亮相第四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并举办以“北京礼物”为主题的创意产品征集大赛。第四届文博会以“提升文化竞争力,促进创意经济发展”为主题,国内外文化创意界的高端人士齐聚北京。围绕文化创意产业与经济持续增长、资本市场与文化创意等话题,共同论道产业发展。原崇文区“天坛文化圈”在此次文博会上隆重亮相,为分会场的重头戏。中华民族艺术珍品馆的自主开发产品“永不凋谢的玫瑰”,“非常6+1紫砂壶”等在崇文区“天坛文化圈”分会场展出,极具特色的风格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中华民族艺术珍品馆、北京玉器厂、京城百工坊等工艺品公司在崇文区“天坛文化圈”分会场展 出的工艺美术精品超过50件,总价值超过3D0万元。

中华民族艺术珍品馆分会场于2009年11月25日在中华民族艺术珍品馆隆重开幕,以“文化创意一促进贸易”为主旨,全面展现文化创意产业在拉动消费,扩大内需创新发展的丰硕成果。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蒋正华,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宗兴,国务院原副秘书长安成信,国家文物局原局长张文彬,文博会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张钢,北京市祟文区区委书记夏强、区长牛青山等领导和来自国家文化部、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中国工艺美术行业人士、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80余家新闻媒体的200余位嘉宾和媒体朋友出席开幕式。

文博会为文化和企业搭建了一个非常有效的平台,通过具体的贸易额体现艺术的经济价值,形成真正的文化“产业”。目前,珍品馆通过和工艺美术大师、文博界、企业界的通力合作,已经开发作品20多种。正式基于这种文化和产业的探索。2010年珍品馆还将会把新材料,新科技应用到更广泛的工艺领域,比如景泰蓝创新的黄金制胎工艺、制作皇家御用器皿的“花丝镶嵌”工艺创新等。目前已经同相关工艺美术大师进行接洽,制作一批“国宝级、文物级”的顶级收藏品,创造更大的艺术品产值。

五、时代重任,多方关注

1、北京文化名片,聚焦中华民族艺术珍品馆

当今世界,随着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特别是知识经济的崛起,国际竞争日益从传统生产要素的范畴向知识、文化价值和创新能力,即文化软实力的方向转移。2007年1 O月,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新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表明,文化软实力这一概念已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提升到党和国家战略的层面,成为国家文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指导方针。

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印春在会上对“城市名片”进行了详尽的解读。他表示,城市名片是展示城市形象和品牌的重要载体,是城市历史、现实和未来发展的缩影。成功的城市名片浓缩了城市的精华,反映了城市的精神,代表了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将促进城市各种要素整台、积聚和高效利用,为城市带来源源不断的活力。北京是有创造力的城市,是有文化魅力的城市,是一个绿色的城市,是一个规约的城市。是一个和谐宣居的城市。不同的人到北京来都觉得生活很愉快、很方便。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就要求在城市的快速发展中,既要传承和保护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又要不断创造出能够世代相传的城市新遗产。我们的目标是把北京建成世界文化中心,让文化成为城市核心竞争力。

2008年以来,国际经济政治格局的重大变化,为中国发挥以“和谐”为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开辟了新的空间。作为一个具有5000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我国的历史文化资源却十分丰裕,举世罕见,具有优先进行文化建设和发展文化产业的比较优势和优越条件。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形势下,文化产业所具有的与经济周期不同步、甚至其核心内容行业逆势上扬的特点与作用已经凸显,从而给我们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利用市场机制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提供了新的契机。

2008年8月,北京成功举办了一届举世瞩目的、让全国人民和全世界华人引以为豪的奥运会,展示了中国的实力,振奋了民族精神。对外文化交流日益活跃。北京已成为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奥运会给了我们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机会,也成功地在国际上掀起了中国传统文化热潮。

在奥运会期间,陈四光馆长作为奥组委的负责人之一,提出了“世界给我十六天,我还世界五千年”的号召,不仅让世界人民看到精彩的体育比赛,更重要的是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上至孔孟、下至中国戏曲、民乐、诗词歌赋、书法绘画等等,都是历史留给我们的瑰宝。其中,传统的工艺美术成为一枝独秀,格外引人注目。让中华民族的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在这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年,中华民族艺术珍品馆应运而生,作为城市名片推向全国。

中华民族艺术珍品馆是北京乃至中国唯一一座现代民族艺术珍品博物馆。这是一座与众不同的珍宝馆,因为它拥有超前的历史视野与富于创造性的价值观念:“今天的艺术品就是明天的文物,流通就是对艺术品最好的保护与传承”,这一富于开创精神的建馆思想,令中华民族艺术珍品馆不但肩负起收藏当代艺术珍品的光荣职责,更承担着传承与发扬中华文化遗产的伟大使命,让民族传统文化的参天大树在我们的呵护下枝繁叶茂,生机盎然地传承给子孙后代。

这里,拥有365位部级大师,1800多位省级大师,并与北京工美行业协会合作,将“北京工艺美术大师之家”落户珍品馆。中国工艺美术,源远流长,技艺精湛,品类繁多,是人类文化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雍容大方、富丽华贵的玉石雕刻,工艺独特、装饰华丽的漆器,造型典雅、色彩别致的陶瓷,繁缛精美、华丽纤巧的江南织绣,无一不闪烁着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们的智慧之光,他们用自己卓越而丰富的表现技巧,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传世珍宝,为世界文明史册增添了辉煌的一页。盛世出宝物,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具有优化人类文化生态的根本意义,它承载了辉煌的历史文化,记录着民族文明的足迹,肩负着当代艺术传承的重任。中华民族艺术珍品馆以保护传承传统文化为己任,以文化节为平台,将文博界、工艺美术界、企业界、收藏界结合在一起,进一步为传承传统文化的精髓,展示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厚文化艺术底蕴,促进传统手工艺和“非遗”的传承和发展做出努力。将文化熔铸于民族精神之中,从文化中开掘出熔铸民族精神的动力。

2、领导调研中华民族艺术珍品馆

2010年5月19日,丁向阳副市长和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徐光春等领导来中华民族艺术珍品馆视察。丁市长能够亲临我馆参观指导并提出建议,明确下一步工作方向,让我们信心百倍,继续努力做好各项工作。

在北京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为了更好的提高北京旅游软实力,带动相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高旅游业收入,提升北京旅游形象,由北京市旅游局,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主办,中华民族艺术珍品馆承办的“北京礼物”旗舰店,成为了全市重点旅游产业项目,此次推出了一批有创意新颖,制作精致北京浓郁的旅游商品,有力促进了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的结合。丁市长对于“北京礼物”的开办更是给予了全力支持,这意味着由政府引导的北京旅游商品开发和推广工作进入了全面市场化的新阶段。充分体现了北京市委、市政府对弘扬传统文化、传播民间 艺术等方面的高度重视。政府的关怀促进了珍品馆的飞速发展,为新东城错位发展战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丁向阳副市长在参观北京礼物旗舰店期间更是有趣的说到:我们说到南非买钻戒,到意大利买皮货,到日本买电器,到法国买香水,到北京买什么?就耍买北京礼物!

在政府领导的支持下,我们对于延伸、发展和弘扬中华民族艺术充满信心。众多领导在来我馆调查时,肯定了作品创意的同时,不忘交代我们要加大北京礼物开发力度,要增加宣传力度,进一步落实这一创新项目。北京礼物已经逐渐深入人心,做好准备,进入全面启动阶段。让世界各地友人能够更好的了解中国文化。更好的认识北京。认识中国。

3、旅游业界关注北京礼物,联合中华民族艺术珍品馆打造魅力新东城

新形势下提高中华文化软实力,要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服务贸易。在文化软实力建设的过程中,不仅要发挥政府公共政策的主导作用。同时鉴于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更高,因此,要把政府作用与市场机制紧密结合起来,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和要素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服务贸易。为文化软实力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要通过公共政策的引导,加大文化内容创新的步伐,增强中华文化的吸引力,力争在“十二五”期间,从根本上扭转我国文化服务贸易逆差的局面,实现我国从文化贸易大国向文化贸易强国的历史性转变。

到2020年,中国力争成为世界第一旅游强国,北京亦欲成为“双冠王”――中国第一旅游目的地,并华丽变身为“世界城市”。根据2005年的统计,北京人文景点和自然景点的数量比例是1.14:1。北京有6个世界遗产项目。故宫、天坛、长城、颐和园、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和明十三陵,全是文化遗产。北京旅游是典型的文化旅游,所以,争当旅游“双冠王”,关键要看“文化牌”。近日,北京合并崇文、东城为新的东城区,合并宣武、西城为新的西城区,北京此番“四晋二”之变,乃“双冠王”战略布局之狠招,淡定其表,峥嵘其心。布局中,新东城区一跃成为文化旅游的“中国第一区”。新东城区基于地缘文化优势,成为北京冲刺全国旅游第一目的地的招牌,也是中国冲刺世界旅游第一目的地,分量最重的一张名片,是“双冠王”皇冠上最耀眼的钻石。

来到北京,除了欣赏名胜古迹,我们还可以让游客带走什么?那种让人流连忘返的,可以唤起温罄回忆的,代表自己的情感传递友情的东西。有一种岁月叫做荣华,有一种气势叫做宏大,有一种美妙叫做惊喜。沉稳睿智的京城里留下太多值得纪念和传承的东西,

“北京礼物”惊艳了岁月,柔美了时光。

中华民族艺术珍品馆中的“北京礼物旗舰店”是北京市重点旅游产业项目,围绕“北京礼物”品牌,全面实施旅游商品推进工程。通过几年来的努力,推出了一批创意新颖、制作精致、北京特色浓郁的旅游商品,促进了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的结合。“北京礼物”不是以一种宣传工具存在的,而是旅游探索的新模式和方向,是为了完善旅游品牌化,是为形成“中国礼物”、达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具有规范化生产和经营的一种特殊产品。这样的经营模式形成并成熟壮大后,其他地区旅游对这样的模式可以进行研究并运用于当地后可形成诸如“杭州礼物”、“广州礼物”。最后形成集团化、品牌化、高效化的“中国礼物”品牌。

北京旅游业正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和美好的发展前景,北京礼物项目成功运作是中国从旅游大国变为旅游强国迈出的坚实一步。“北京礼物”弘扬中华文化快速传递北京信息;打造国际友好交流新平台,它不仅仅是一个商品流通渠道,更是一个全新的世界文化交流渠道。我们可以与世界各国的旅游纪念品、文化艺术品进行交流,最大化发挥“北京礼物”在商业、经济、文化、政治等领域的潜在作用。“北京礼物”――送给自己、家人、朋友一份珍贵的纪念礼物。

传承中华文化艺术范文第5篇

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该如何走向世界?对于这个话题,文化艺术界充满期许。正因此,2016年12月20日―22日即将开幕的 “中华传统文化澳门行”近日在京召开会后,迅速席卷文化艺术界,掀起一股“澳门行”的热潮。

“中华传统文化澳门行”作为一个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举措,将给我国对外文化交流事业带来哪些积极的影响?为何短短时间就能引发大量关注?本刊为您独家揭秘。

打造传播中华文化之美的专业平台

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对于展览活动首先要看主办机构。最近,业内人士纷纷被这条新闻刷屏:

中国对外文化集团(CAEG)、中文华语(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在北京举行新闻会,宣布大型对外文化交流系列项目“中华传统文化国际行”的首站“中华传统文化澳门行”将于2016年12月20日在澳门回归十七周年庆典期间于澳门威尼斯人金光会展中心盛大开幕。

我国目前拥有全球演出展览业务的文化央企――中国对外文化集团(CAEG)成立于2004年4月,秉持“让世界成为中国的舞台,让中国成为世界的舞台”的核心理念,立足全球视野,打造品牌、拓展渠道,不断提升国际化运营能力,平均每年在境外数十个国家和地区,300余座城市举办各类演出展览和综合文化活动5500余场,全球年度观众总量超过1000万人次,发挥着国家对外文化工作主力军、主渠道的重要作用。

中文华语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以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为使命,研究探索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现状及发展为宗旨,致力于打造全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专业性文化传媒企业。

政府主导,企业搭台,让业内外人士对“中华传统文化澳门行”愈发期待。

一次意义深远的文化实践

值得一提的是,“中华传统文化澳门行”其意义,不单只是一个展览项目。

1992年,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宣布“第一个真正的全球性的时代已经到来了”。20多年后的今天,文化作为综合国力的重要象征,已经成为国际竞争中备受关注的“软实力”。各国都积极地“走出去”,树立自己的文化品牌。

主席提出:“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我国在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关系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关系‘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中华传统文化作为世界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扩大中华文明国际影响力的重要载体,文化走出去,关系我国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

作为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领军企业,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和中文华语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强强联合,充分发挥文化优势,共同打造的“中华传统文化澳门行”是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具体行动,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与世界各国文化交流与合作而搭建的宏伟国际平台。

“中华传统文化国际行”在全球传播中华经典,正是一次意义深远的文化实践,将实现为国家、为公众服务的社会价值。

在这里,优秀的展品成为对外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和窗口。

同时,也将成为直面国际买家、融入世界大舞台。

冯玮瑜:从大藏家到艺术燃灯者

跟对人,才能做对事。

“中华传统文化澳门行”的执行负责人是一位温婉柔美的知性美女――著名收藏家冯玮瑜,她在会上一亮相就惊艳了众多媒体的目光。冯玮瑜,这位苏富比、佳士得的VIP藏家接受记者采访时,讲述了“一入收藏误终身”的收藏经历,以及柔弱与担当,从大藏家到艺术燃灯者,以巾帼不让须眉的气概致力推动中华传统文化之美的传奇故事。

要成为收藏家需要有时代的机遇。踩上节奏,就能成为践行者,冯玮瑜遇上了好时光。

作为“一位被艺术耽误的地产精英”,几年前冯玮瑜因为双胞胎宝宝的出生而回归家庭,也因而能重捡之前的收藏爱好,成为广东收藏界的一颗新星,并引起国内艺术收藏界的关注。

冯玮瑜出入拍卖场,从明清官窑器名品入手,建立以收藏简洁、耐人寻味的单色釉瓷器为主线收藏, 以岭南名家书画、黄花梨家具、石湾陶等收藏体系为副线的收藏家,2014年广东省博物馆举办石湾陶展,就是冯玮瑜个人的收藏;2015年“美学散步――龙美术馆两宋书画精品特展”,这是龙美术馆两宋书画第一次走出龙美术馆来到广州;2016年中国嘉德“皇家气象――明清御窑黄釉器特展”在京开幕,展示了冯玮瑜收藏的数十件珍贵的明清御窑黄釉瓷器。而从2014年开始,冯玮瑜荣任广州艺术品行业商会副会长,成为推动广州艺术品市场发展的关键人物之一。

如果仅以藏家的身份去定位冯玮瑜,那是不够的――在收藏过程中,冯玮瑜最深的感受是,身边不少朋友资金十分充足,但真正愿意投入文化艺术领域的人并不多,因此她创办玮瑜文化和融熙文化传播公司,不遗余力推动传统文化收藏生态的传承和发展,同时延揽名家开设“融熙文化大讲堂”,向广东省博物馆发展基金捐款等,此次全面负责中华传统文化澳门行,也是希望尽自已一点绵力,做一个“燃灯者”,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华传统艺术之美。

“尽己所能去做一些事,希望能带动更多人去喜欢、去感悟、去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之美。”冯玮瑜说。中国走向世界,除了硬实力还需有软实力,文化就是软实力的一个载体,文化产业在未来的15年会有高速发展的阶段,收藏家有共同肩负推广中华文明的重要使命,让更多人通过了解民族传统文化增加对中华文化的自信,以中华文化的发展繁荣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

中国的自信,本质是文化上的自信。冯玮瑜表示,中华传统文化国际行未来5年将走遍全球经济文化中心城市,真正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全世界,与世界分享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之美。

首展澳门:讲好中国故事,打造一场文化与艺术的盛宴

澳门是最早的对外通商口岸,也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之一,以澳门回归日这个万众瞩目的时刻作为“中华传统文化国际行”全球推广的首发引擎,是一次意义深远的文化实践。

“中华传统文化澳门行”将围绕“中国故事”打造一场文化与艺术的盛宴,会在认真考察和梳理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脉络的基础上,坚持对参展作品的学术价值、艺术价值进行多元化综合考量,并借助专业策划团队和运营团队,通过有针对性的展品征集,优选出一批能够代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未来的发展趋势的名家力作,以澳门行为起点,向国际艺术领域推出一批风格独特、技艺精湛的中国艺术展品。

中华传统文化澳门行 精彩亮点――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国际行”的首展――“中华传统文化澳门行”大力推动表达方式和传播方式的创新,着力打造一批融贯中西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达,运用国内、国外民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和表述方式传播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澳门行,将充分发挥其在文化与数字科技产业领先的优势,借助增强现实技术(AR)、互动沉浸技术(MR)等科技手段,将中华传统文化优秀精髓开发为可体验、可传播的艺术形式,助力中华文化传承事业。

中华传统文化澳门行亮点纷呈,包括:“京华风云”国宝级中华艺术名门之后传承论坛;“东方缘起 画境再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MR特展;“九朝巨匠”九朝工匠精魂特展;“全球化背景下的非遗传承与保护”研讨会;“魅力中国 收藏之夜”全球顶级收藏家私人沙龙;“粉墨春秋醉濠江”戏曲国粹品鉴VIP专场;“环球艺术财经 百大CEO讲堂”澳门首场;“中华之夜暨优秀传统文化大奖”拍卖暨颁奖晚宴等。

“东方缘起 画境再现”展示区以“中国故事”为主旨,在全国范围遴选高端展品,并邀请在专业领域内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艺术家及艺术作品参展,作品涵盖中国传统和现代创新艺术产品;

原创艺术品展示区则充分体现本次展览的广泛性和区域特色,展区除了展示全国数百个艺术家作品以外,更有来自广东、广西、云南、江西等多个省市的特色传统文化参展;

“九朝巨匠”特展区是践行工匠精神的具体体现,将展出中国9个朝代的手工艺精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届中华传统文化澳门行更首次推出“京华风云”特展,以“传承与创新”为主旨,邀请吴瀛、徐悲鸿、齐白石等名家的后代,对他们的作品进行集中展示,以彰显名门之后的文化底蕴及艺术成就。

活动异彩纷呈,嘉宾阵容强大

届时举行的盛大的京城家画展以及论坛:“京华风云――国宝中华艺术名门之后传承论坛”,再现京华风云,展示名门魅力,“京城才子”吴欢将出席论坛,分享他对艺术的精彩观点。

“京城才子”吴欢:夜以继日作画 谈笑风生做人

他有“京城才子”“香江神笔”之称。

从小便在无数大师的教诲中长大

从文学,到书画

继承了家族的艺术天赋。

他曾在联合国举办画展的中国艺术家

将中国书画艺术推广到了全世界

他就是集众多光环于一身的艺术家――吴欢

“京城才子”吴欢是吴祖光、新凤霞之子,齐白石老人当年以"吴欢无不欢"赐名。他以一身兼小说、戏剧、政论、诗词、书法、绘画名扬海内外华人世界。1998年在香港举办首次书画展,各界名流纷纷到场祝贺,引起极大轰动。1999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纪念其母新凤霞逝世周年之书画联展引起轰动,京城盛赞吴氏为中国最大的文化家族之一,且后继有人。在吴欢的身上,不仅承袭着吴氏家族的一脉书香,还寄寓着民国人物的百年梦想。

“作为名家后裔,其实承载更多的是一种使命感,我希望能无愧于家族的传承,并将500年的文化渊源发扬光大。其实,我的父母并没有给我创造很好的生活条件,这些困苦的经历,反而成了我取得今日成就的重要原因。”――吴欢

展览系列推介

“南风雅韵――岭南画派书画特展”

“岭南画派”是中国近现代画坛上重要的一支绘画流派,是人称“岭南三杰”的高剑父、高奇峰和陈树人所创立。在20世纪中国画坛上,岭南画派以其独特的人文精神与京津画派、海上画派三足鼎立,成为新派中国画的代表之一,岭南画派作品生活气息十分浓郁,对推动中国画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它和粤剧、广东音乐并称为“广府三秀”,是岭南文化的亮丽名片。“南风雅韵――岭南画派书画特展”,致力展示岭南画派成熟时期的杰出成就和对中国绘画的突出贡献。

岭南画派:永葆青春的画派

20世纪中国绘画正停滞于循古守旧,留日归来的广东画家高剑父、陈树人、高奇峰(二高一陈)奋然掀起中国绘画改革,融汇中国传统绘画技巧,借鉴东洋和西洋绘画技法,以革命的精神和强烈的时代责任感改造中国画,打造气氛酣畅热烈、笔墨劲爽豪纵、色彩鲜艳明亮、晕染柔和匀净的现代绘画新格局,创立了岭南画派。

“岭南画派”所以能够不断的发展、壮大,就是有创新精神作为推动力。“岭南画派”在题材内容上大胆革新,并“折衷中外,融合古今”,这是"岭南画派"前进的动力,也是“岭南画派”历久不衰的奥秘。

岭南画派这一发端于20世纪前半叶风云变幻的中国的重要艺术运动,同时因为岭南画派的时代性、革命性,使得这个画派较之其他重要的艺术运动,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和艺术前瞻性。“笔墨当随时代”,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岭南画派都将在中国美术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岭南画派:书画拍场的潜力股

近年来随着艺术品市场的不断升温,各大画派的市场规模都大幅攀升,但是岭南画派的作品价格涨幅却无法与京津、海上画派相比,甚至相差甚远。所以,岭南画派也有“价值洼地”之称。2014年以来,岭南画派作品多次以过千万元成交,越来越多的收藏家开始关注和认识到“岭南画派”潜在的收藏价值和升值潜力。

“陶耀南国――佛山石湾陶塑特展”

中华传统文化澳门行将于2016年12月20日在澳门回归十七周年庆典期间于澳门威尼斯人金光会展中心盛大开幕并举办系列活动。 “陶耀南国――佛山石湾陶塑特展”,展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陶瓷文化瑰宝广东佛山石湾陶塑的独特魅力和艺术成就。

石湾陶,景德瓷,共同成就中国陶瓷艺术明珠

景德瓷,人所共知,但共同撑起中国陶瓷之国半壁江山的,还有石湾陶。

石湾陶塑是中国陶艺臻品,亚洲陶瓷文化瑰宝,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并重,主要分布在广东佛山石湾镇及周边地区的一种汉族民间传统制陶技艺。与景德镇陶瓷业不同,石湾窑是民窑,主要生产日用陶瓷,供市场需要和外销。根据考古发掘,石湾陶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新石器时代,唐宋元明为发展期,清末民初为成熟期,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改革开放后为全盛创新期。

石湾陶艺术精髓:

具有强烈的写实意识和东方浪漫的传统,形神合一

石湾陶塑分为传统派和现代派,其中传统派最得石湾陶塑精髓。

传统派以刘传、区乾以及他们弟子为代表。传统派具有强烈的写实意识和东方浪漫的传统,追求形神结合,获得极高造诣。庄稼、刘泽棉、廖洪标、曾良、黄松坚、马海、刘炳等人继承上一代陶塑创作艺术之后,各有专攻,有追求“形”,有追求“神”的意韵。当代陶塑艺人中大部分都是传统派的传人,如潘柏林、霍家荣、钟汝荣、庞文忠、封伟民、潘超安、凌康强等人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收藏石湾陶瓷:价值洼地 值得关注

2006年,石湾陶塑技艺被列入第一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石湾陶塑,历经千百年沉淀,成为今天中国陶塑文化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