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真诚服务传承理想

真诚服务传承理想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我叫刘燕平,是北京市崇文区职介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我发言的题目是:真诚服务,传承理想。六年前的今天,我作为一名基层党组织的负责人,第一次参加市委举办的“七一”座谈会,当时的心情与今天一样激动,特别是市委对崇文职介党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时,我感受到了莫大的荣誉和激励。六年后的今天,当年仅有十几名党员的崇文职介党支部已经发展成为有2053名党员的党委。六年来,我们始终牢记市委和上级党组织对我们的殷切期望,立足于服务求职者就业这个大舞台,扎实工作,勇于创新,在党的工作上取得了一些新的、积极的进展。

一、把握党员需求,开展真诚服务。

共产党员是先进分子的群体,有着崇高的理想、远大的志向,同时也有着非常现实的需求。在崇文职介存档的2000多名党员中,很大一部分是需要解决就业、再就业问题的党员,经历了求职中的种种挫折,他们需要平等和尊严;在劳动力市场中搏击,他们需要精神的关怀;走过生活的艰辛崎岖,他们需要倾诉和激励。更重要的是,尽管他们长期分散、互不相识、需求各异,但他们的党员荣誉感、组织归属感没有变。不少下岗、失业的职工党员来到崇文职介第一句话就是:这儿有党组织吗?能接上组织关系吗?他们心中一致怀有一个最大的渴望,那就是能得到党组织的关怀、继续发挥党员作用、实践党的宗旨。

党员的需求就是党组织开展工作的着力点,为他们提供真诚服务就是党建工作创新的源泉。职介中心党委以建设互相尊重、互信互助的同志式平等关系为目标,从一杯热茶,一个微笑,一声问好开始,给予党员一个尊重,一个归属,一个平等的发展机会,让党员在感受到党组织温暖的同时,树立了作为一名先锋队战士的政治责任意识。

党员王绪彪工作一直没有着落,爱人无业,还要赡养年迈的老母,生活陷入困境。带着对生活的不满和对工作的渴望,他来到了崇文职介中心,把长久积聚在心中的焦虑发泄到中心的工作人员身上。针对他的情况,我们一方面耐心地向他解释有关政策,化解他内心的怨恨;另一方面为他推荐了两份适合的工作。一段时间后,我们依然惦记着他的工作是否变动了,生活是否有所改善。已经过上安稳日子的王绪彪知道了党组织这样关心他,激动得热泪盈框。他表示,今后无论走到哪里,崇文职介党委都是他永远的家,职介中心的工作人员都是他的亲人。失业人员石凤德离婚后,单身抚养一个重度残疾的儿子,生活难以为继。在一次面向全市失业人员举办的阳光就业行动招聘大会上,与人大吵大闹,宣泄心中的苦闷。我主动让他参加了职业指导谈心会,多次为他推荐工作,解决了他的就业问题。我们还让他参加了业余合唱团,给他以精神上的慰籍。党员学雷锋先锋队还为他买了一身西服。当得知他儿子十八岁生日时,中心党委带着生日蛋糕和水果来到他家,在点燃的生日蜡烛摇曳的烛光中,石凤德的眼泪夺眶而出。象王绪彪、石凤德这样的事例还很多,他们都在职介中心党委这个家中感受到了党组织的温暖和帮助,同志的关爱和支持。他们的变化又启迪、带动了更多的求职者重新奋起。

2003年,针对党员队伍的结构变化,党委创建了网上党支部、学雷锋先锋队党支部、困难党员党支部等特色党支部。网上党支部在“零距职介”网站上设立了党员生活网页,通过“谈心窗”、“读书窗”、“劳动政策窗”栏目,为党员答疑解惑。并通过网上留言板及手机短信沟通思想、亲情互动。在非典期间,网上党支部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和手机短信群发,对党员进行宣传教育及慰问工作,先后群发手机短信3200余条,网上信息20条。困难党员党支部对特困党员优先开展职业指导、职业培训、职业介绍等全方位、全程式的服务。每逢党员生病住院或家中遇到特殊困难,党支部都及时探望,几年来,共走访慰问特困党员一百二十六人次,为他们送去了生活日用品,安置特困党员就业五十余人。学雷锋先锋队党支部去年参加了崇文区“身边的希望工程”活动,五十余名党员尽管收入不高,有的还没工作,但主动捐款两万余元,与十四名特困家庭的子女结成了“一助一”帮困助学对子。被捐助学生的家长流着眼泪说:“我知道你们也曾是下岗失业人员,家境也不富裕,可你们还拿出钱来帮助我们。感谢政府!感谢党啊!”

二、引导党员转变观念,激励党员自我发展。

职介中心党委既是党员发挥模范作用的组织者,又是党员转变观念,实现自我发展的倡导者。这些年来,职介中心党委采取了典型引路、集体沟通、授人以渔、跟踪服务等多种教育形式,帮助他们转变观念,正确认识自己、清醒认识市场、参与市场竞争、再创自我发展新天地。在不断扩大的党员队伍中,涌现出一批批得新知、励心志,以奋斗求发展的党员。

现任崇文职介中心党委委员、职业指导部部长的王桂玲,当年,在遭遇下岗失业等一连串打击之下,差点走上绝路。她至今还保存着两样东西:一份没有成为遗书的“遗书”,一瓶没有被吞下的安眠药。在她每次主办的职业指导谈心会上,她都会讲起自己的故事,用自己从绝望无助到勇敢面对创伤、在党组织帮助下,重新树立对生活的渴望和理想的事例,为求职者提供宝贵的人生借鉴和精神激励。6年来,王桂玲主办职业指导谈心会一百七十一期,参会者四千余人,接待求职人员3万余人,为他们推荐就业岗位一万余人次,成功解决就业四千零五十二人。

党员郭宝春患肺癌晚期。去年12月的一天,他顶着大雪,拖着带病的身体前来党委交党费。我深深地被他这种对党的挚爱之情所震撼。职介中心党委在“回家过年”的主题党日大会上,为他送上阳光奖500元,并请全体党员为他高歌一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郭宝春激动得眼含热泪,深情地为大家演唱了《天下第一情》和《母亲》两首歌。从此以后,郭宝春像换了一个人,他有意识地锻炼身体,积极进行治疗,还决心骑自行车走遍全国,宣传崇文职介中心党委真情服务的事迹。

三、创新党员管理方式、培育党日活动品牌。

职介中心党委管理的党员具有来源广泛,就业分散,职业众多,数量庞大的特点,怎样针对他们的生活、思想实际进行管理教育和服务是党委必须解决的一个课题。我们根据流动党员的需求和生活实际,抓住了建立联络员队伍和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两个突破口。

针对党员的工作、生活实际,职介中心党委树立了党组织要从管理型转变为党员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型的工作理念,组建了一支支党委联络组,每组有一名联络员。联络员采取自愿报名与党委考核选拔的方式产生,负责把党委活动和要求及时传达到每一名党员。他们不仅要自己承担电话联系党员的费用,还要四处奔波寻找联系不上的党员。每年党委都要对联络员队伍进行专门培训,使他们成为流动党员组织管理的骨干。目前,共设立了186个联络组,每组有12—15名党员。这种组织方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不仅能够及时有效地联系党员、组织党员,还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

主题鲜明、充满真挚情感的党日活动是职介中心党委针对流动党员的特点而精心组织实施的一种教育方式。它不仅是党组织保持活力的重要标志,更是凝聚党员情感,提升党员思想境界的重要载体。职介中心党委把主题党日活动培育成为党委影响力最大的一个品牌,每年都要开展四次大型主题党日活动:在春风拂面的季节,开展绿色植树活动,让党员“心中有树,心中有绿,种下希望和理想”;当党的生日来临之际,举办“庆‘七一’—流动党员第二生日”活动,要求每位党员都要牢记入党誓词,燃烧自己,照亮别人;金秋时节,组织“科学与信仰”知识讲座,使党员能以科学观念、乐观精神、健康心理投身再就业之中;春节前夕,举办“流动党员回家过年”活动,号召党员“共同回首往事、一起传递祝福;共同迈向健康、一起耕耘理想。”

此外,考虑到党员日益增多、活动场地有限,职介中心党委还适时组织开展了“弹性”党日活动。其中有携手共创就业路“庆三八”下岗失业姐妹座谈会;坚定信仰“五四”青年座谈会;关爱母亲健康知识讲座;庆“六一”送真情帮困助学活动日;再铸辉煌“八一”复转军人党员活动等。党委设计制作了《“弹性”党日活动卡》,将以上内容及活动时间提前告知,让党员有选择地参加。党日活动的开展,使党员在崇文职介不仅找到了工作,找到了家的感觉,而且找到了尊严和勇气,这种力量让他们充满活力,这种活力又化作凝聚力,把更多的党员群众聚集在党旗下。

职介中心党委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建立在社会就业中介组织中的党组织。教育党员、管理党员、服务党员是党委义不容辞的责任。而推进就业市场的发展,提高职介工作的水平和效率同样是党委所肩负的一项重大而艰巨的政治责任。为此,职介中心党委始终坚持党的工作和业务工作的有机结合,把党员管理方式创新作为职介工作创新的源动力,推进职介中心业务工作的不断发展。

面对下岗失业人员的悲观、失落、缺乏自信的状况,职介中心以党员管理教育创新的理念和形式为核心,创建了“情景效能八平台”职业指导模式。这个模式借鉴了欧美国家的先进经验,更突出了注重真情关爱、注重平等尊重、注重榜样激励的中国特色。它包括了职业指导谈心会、流动党员管理、政策咨询课堂、职业技能培训、心理素质测评、职业介绍信息等八个服务平台,采用了集体会谈、咨询指导、多媒体展示等多种形式,通过体贴入微的服务,帮助求职人员克服自卑心理和“等、靠、怨”情绪,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和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在接受了职业指导以后,求职人员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来的时候,他们心急火燎,脾气暴躁,有的甚至头发蓬乱,衣服不整,眼睛中流露的是茫然、无助和无奈。当他们走出崇文职介中心时,仿佛变了一个人,眼里放射出了充满信心、满怀希望迎接生活挑战的光芒。

这些年来,崇文职介中心党委通过努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和荣誉,先后被评为北京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回想走过的道路,我深深体会到,作为党的基层组织的一个分子,崇文职介党委必须忠诚履行党赋予的职责,必须在改革的大潮中找到发挥作用的支点,体现党的先进性的时代要求,其中最根本的,是职介中心党委坚持紧密联系党员群众,与广大党员和求职人员在一起,从关心解决与党员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小事、急事、难事”入手,以真诚服务送上温暖帮助,以激励引领传承理想信念,把崇文职介建成党员和求职人员之家,从而赢得党员群众的笑脸和掌声,这笑脸和掌声就是对我们最高的奖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