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科技发展带来的机遇

科技发展带来的机遇

科技发展带来的机遇

科技发展带来的机遇范文第1篇

" 论文关键词:国际战略机遇期;国际形势;机遇和挑战;和平与发展

首先,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以和平与发展为时代主题的当今国际社会是战略机遇期中国将继续面临的国际大环境。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程度的进一步深入,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国际社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依存程度将进一步加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仍然是世界各主要力量的真实写照。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有利的条件。如何解决全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如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生态恶化、各种疾病以及如何打击国际恐怖主义、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对付跨国犯罪等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国际社会所面临的主要任务。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当今时代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国际局势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的特征还会继续延续下去。新的世界大战在可预见的时期内打不起来。对中国来讲,在这样的国际局势下争取较长时间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还是可以实现的。

其次,当前科技革命和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为我国现阶段经济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这是我国战略机遇期国家发展的动力所在。科学技术在人类历史进程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科技与经济结合愈紧密,科技对社会的影响也就越来越大。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新科技革命以无与伦比的深度和广度迅猛发展,信息技术、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尤其是纳米技术)等新科技革命成果正在迅速地形成产业,在整个世界经济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极大地推进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世界历史的发展表明,科技革命和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能为后进的国家经济提供跨越式发展的机遇,第二次科技革命浪潮开始后的美国、德国、日本以及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开始后的“亚洲四小龙”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便是明证。当前我国拥有较好的高新科技产业(尤其是信息产业)的环境和基础以及巨大的市场潜力,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优势,紧紧抓住这次高新科技产业化的机遇,迅速缩短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实现国民经济跨越式的发展。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会促使我国更大程度地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有利于我们引进和利用新科技革命的成果,有利于我国吸收世界各地的资本、人才、市场和管理经验来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科技发展带来的机遇范文第2篇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 机遇与挑战 发展对策

一、经济全球化发展现状

(一)贸易全球化迅速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以及运输技术的快速发展,贸易体制也变得更加自由化,贸易全球化的规模与范围不断发展扩大。从总量与规模来看,短短几年间,货物贸易出口额与服务贸易出口额均有明显增长,而且远远高于同时期的世界经济增长速度。贸易范围也有较为明显的扩大,不但传统产品与货物贸易持续增加,虚拟贸易与服务贸易等新兴贸易也快速发展。贸易的深度也不断加深,包括基于产业间分工与基于产业内分工的国际贸易。

(二)技术全球化迅速发展。

技术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内涵中的一种新的形式与内容,但自从其出现之后发展就一直十分迅速。首先,技术转让与贸易空前提高。相关统计数据表明,全球国际技术贸易总额进几十年来平均每5年都会翻一番,其发展速度不仅比货物贸易快很多,而且与其他服务贸易相比也快很多。其次,研发全球化发展越来越快,近年来,跨国公司作为全球化的主导者,为了更好地整合全球化的各种研发资源,不断扩大其海外机构的研发投入,纷纷在外广泛建立研发机构。

(三)金融全球化快速推进。

金融全球化,指金融活动已经超越国界,从传统的局部地区性业务活动逐渐发展成为创新性的、全球性的业务活动。金融全球化主要体现在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资产、金融收益、金融业务、金融政策、法律制度全球化等诸多方面。与生产全球化和贸易全球化相比,金融全球化虽然在时间上出现较晚,但是金融全球化的发展规模、速度与范围就十分迅速。20世纪90年代后,发展中国家与新兴市场的经济国家逐渐融入到资本市场中,与此同时,发达国家金融市场也逐渐向全球化方向发展,这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与鲜明特征。另外,金融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使全球金融体系面临更大的风险,但是,从整体发展趋势来看,在跨国公司以及发达国家的主导下,金融全球化还是将会伴随生产与贸易全球化的发展而发展起来,并逐步转变成主导生产与贸易全球化的发展方向主要力量。

二、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一)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的机遇。

经济全球化为我国提供了很多的发展机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经济全球化使我国拥有了更多的引进与利用外资的机遇。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的外国投资迅速增加,早在1997年就已经达到452.5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国的直接投资已经位居世界第二,超过英国与法国。相关数据统计表明,在过去20多年里,中国吸引的外资在所有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中所占比例达到30%。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使我国能够更好更广泛的利用外资,进而促进我国的快速发展。其次,经济全球化使我国能引进更多的新技术,并进一步消化吸收。改革开放以来,在众多技术领域内我国之所以能够迅速缩短与世界水平之间存在的差距,甚至有些技术应用达到了世界平均水平,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能够进一步促进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与提高。再者,经济全球化使我国能够引进更多的世界先进管理经验。从整体上看,我国的管理工作从理论到实践都比较落后。最后,经济全球化加快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不但要加快产业方面的改造与更新,还要大力发展知识服务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总之,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为我国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二)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是我国面临很大的挑战。第一,经济全球化会影响我国的经济安全,我国的现代化启动发展较晚,无论是经济方面还是科技方面,西方发达国家都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压力。尤其是发达国家在金融、科技、管理等很多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与强势,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危害我国的国家经济安全。第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的生态环境。经济全球化会加快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而且发达国家也把更多的资源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我国,这必然会增多破坏我国的生态环境的各种产业项目,加剧我国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第三,经济全球化会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均衡性。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异性规律,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三、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对策

(一)提高国民综合素质,加强民族意识教育。

强化国家利益、民族意识教育,努力提高国民科技文化素质及民族创新能力。作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很多方面还十分落后。随着时代的发展,未来的国际竞争会越来越激烈,面对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我们要提高国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提高民族创新力,努力提高国民综合素质,不断加强民族意识教育,强化国民的忧患意识,积极创造出更大的竞争优势。

(二)完善制度安排。

我们不但要积极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还要加快本国的发展速度,所以需要作出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制度安排,以促进我国的全面发展。科学、合理的制度安排,是我们面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一项重要保证。国家的科技能力决定着科技发展的水平,而科技发展又是经济发展竞争的实质,所以面对日益激烈的经济全球化挑战,我们必须要充分利用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力求实现一些领域的技术跨越。

(三)加快高新技术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及知识服务业的发展是产业和社会发展方向的代表,其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我国现行的产业结构,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我国不但要积极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促进知识服务业的展开,还要积极推进传统产业的发展,促进其高新技术化的发展趋势。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值相对于传统产业来说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例仍然较小,需要尽快加快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科技发展带来的机遇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在21世纪头20年相对于中国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我们将面临着比较有利的国际环境。以和平与发展为时代主题的当今国际社会是战略机遇期内中国将继续面临的外部环境,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是战略机遇期内国家发展的动力所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是战略机遇期内中国继续在国际社会中发挥应有的大国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中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迫使我们必须紧紧抓住20年的战略机遇期。

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指出:“综观全局,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州¨这一论断是党中央在深入分析和全面总结国内外形势发展的基础上所作出的正确而科学的判断,具有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从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国际形势的发展来看:战略期伊始,我国将面临着比较有利的外部环境,国际形势的发展对中国来说依然是机遇大于挑战,因此可以说21世纪的头20年是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国际战略机遇期。

首先,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以和平与发展为时代主题的当今国际社会是战略机遇期中国将继续面临的国际大环境。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程度的进一步深入,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国际社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依存程度将进一步加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仍然是世界各主要力量的真实写照。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有利的条件。如何解决全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如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生态恶化、各种疾病以及如何打击国际恐怖主义、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对付跨国犯罪等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国际社会所面临的主要任务。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当今时代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国际局势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的特征还会继续延续下去。新的世界大战在可预见的时期内打不起来。对中国来讲,在这样的国际局势下争取较长时间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还是可以实现的。

其次,当前科技革命和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为我国现阶段经济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这是我国战略机遇期国家发展的动力所在。科学技术在人类历史进程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科技与经济结合愈紧密,科技对社会的影响也就越来越大。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新科技革命以无与伦比的深度和广度迅猛发展,信息技术、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尤其是纳米技术)等新科技革命成果正在迅速地形成产业,在整个世界经济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极大地推进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世界历史的发展表明,科技革命和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能为后进的国家经济提供跨越式发展的机遇,第二次科技革命浪潮开始后的美国、德国、日本以及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开始后的“亚洲四小龙”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便是明证。当前我国拥有较好的高新科技产业(尤其是信息产业)的环境和基础以及巨大的市场潜力,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优势,紧紧抓住这次高新科技产业化的机遇,迅速缩短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实现国民经济跨越式的发展。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会促使我国更大程度地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有利于我们引进和利用新科技革命的成果,有利于我国吸收世界各地的资本、人才、市场和管理经验来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再次,中国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成就特别是外交上的辉煌成就为中国今后继续在国际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是我国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坚强保证。中国自改革开放20多年来经济迅速发展,国内政治保持稳定,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综合国力全面增强。在过去的20多年特别是冷战后的十多年中,尽管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但是我们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勇于迎接各类挑战和积极把握各种机遇,通过艰苦努力取得了辉煌的外交成就——中国的国际威望和影响继续扩大,中国在亚太地区乃至世界许多问题上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中国与世界上各主要力量的关系日渐巩固和成熟,中美关系在曲折中得到了发展,美国愈来愈认识到新的国际形势下中国在维护地区乃至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作用;中俄、中日、中欧关系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处于历史上最好时期;中国与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也上了一个新台阶;中国在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亚欧会议、博鳌亚洲论坛、中国一东盟会议和中日韩一东盟会议等世界性的、地区性的组织和会议中都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这些成就都是21世纪头20年中国的国际战略机遇期的重要保证。最后,20年的国际战略机遇期还主要表现为在21世纪的头20年中国将面临着比较有利的外部环境,未来国际形势的发展对中国来言仍然是机遇大于挑战,这是我国战略机遇期所面临的具体国际环境。首先,在当前全球反恐斗争的国际大形势下,大国关系的进一步调整和缓和有利于我们国内加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中国应有的大国作用。冷战结束后,美国虽是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当今世界许多重大问题的解决没有美国的参与是不可想象的,但是在全球化的今天,世界许多重大问题没有其它国家与美国的合作也是无法解决的。为了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美国还会继续加强与其盟国的关系和协调与中国、俄罗斯等大国的关系,这将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改善与美国的关系。中美关系是当今国际社会中最重要而且是最为复杂的双边关系,只要美国不把主要精力用来对付中国,中国就会有比较宽松的国际环境。根据目前的发展形势,今后20年左右的时间内,俄罗斯为加快发展国内经济而需要创造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的战略也不会改变,中俄两国在经济领域和国际重大问题上的合作的势态也不会改变。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在中国市场巨大的商机的吸引下,相信中欧关系、中日关系还会继续向前发展。其次,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中国的影响还会继续扩大,中国将会为维护东北亚、东南亚、南亚和中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发挥更大的作用。再次,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迅速提升,中国与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全方位的合作将会加强,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将会上一个新台阶。因此从当前美国的全球反恐战略和大国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以及国际形势的发展来看,今后20年是中国必须紧紧抓住而且将大有作为的重要国际战略机遇期。

科技发展带来的机遇范文第4篇

正在发生的科技革命也不会自动缩小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重大技术创新多数首先发生在发达国家,从而使它们首先占据了市场优势。我们利用人家发明的技术时,往往要支付高额的使用费或转让费。

其实,机遇本身就是一种挑战。能否抓住机遇,历来是关系革命和建设兴衰成败的大问题。

史可为鉴。18世纪末19世纪初,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相继进入工业革命时代,而已经走完“康乾盛世”的清王朝还沉醉在“天朝帝国”的荣耀里,不思进取。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国家开始电气革命,而当时的中国正处在清朝覆灭和军阀混战时期,重大机遇再次与我们擦肩而过。两次错过机遇的代价是惨重的,使我们长期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甚至一度几乎堕入亡国灭种的深渊。

我们再不能重蹈历史的覆辙。21世纪是决定中国能否全面赶上世界先进国家的关键世纪,未来的一二十年是我国在新世纪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国际竞争将空前激烈,只有那些具有敏锐眼光和充分准备的竞争者才能赢得未来的主动权。

我们对参与这场较量有着高度的自信。我们党已经确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针政策,特别是形成了“三个代表”这一执政兴国的强大理论武器。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些都是今天拥有而过去不曾或不完全具备的有利条件。

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我们一定要抓住未来一二十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团结一致,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使我国经济总量、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迈上新台阶,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谱写出灿烂的新篇章。

机遇之一 可以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的“安宁期”

中国的国际问题专家判断,今后一二十年,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全球化也不可逆,和平与发展仍将是时代的主题,中国可以继续争取一个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集中精力搞好经济建设。

国内外观察家们对国际格局的普遍认识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形成的“一超多强”的格局,在各大国的实力对比未发生较大变化之前,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即大国之间不大可能发生全面战争形式的对抗。这有利于我国集中精力搞建设。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阮宗泽认为,大的战争打不起来,突发性事件却可能会增多,非传统安全带来的危险不断出现。在这方面,我们要强化危机意识和危机处理机制。最终问题的解决还要靠发展,不到万不得已,始终要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不放,不能因为一时、一事影响我们的大局。

阮宗泽认为,就中国而言,在可预见的未来,除台湾问题外,很难有别的事态能把中国卷入战争状态,从而中断中国的经济建设进程。新世纪开始后,中国同周边国家的关系将重点转到经济合作上来。中国和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工作正如期推进,并取得重大进展。东盟国家看到了中国的发展是他们可以利用的机遇,而不是威胁。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所长、地区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张蕴岭说,冷战以后,我们与邻国的关系有重要的突破。我们从改善双边关系推动了区域合作的制度化。这种制度化的合作机制比一般的双边关系更稳定,内容更广泛,而且可以增加区域合作的利益。通过这种安排,可以建立起一个稳定的周边环境。

机遇之二 确立中国在世界新格局中战略地位的“孕育期”

未来一二十年,将是国际政治新格局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既要受20世纪国际政治关系惯性力量的作用,更要受各种力量在这个时期消长及全球化竞争的影响,并在新的力量对比基础上逐步形成新的制衡。中国能否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将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中国在未来的新格局中的地位。

中国的实力地位尽管紧随美国、欧盟、日本之后,但离世界经济之一“极”还有距离。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张伯里教授说,200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约占世界生产总值的3.7%;外贸进出口总值占世界贸易总额的3.8%。在经济总量和国际经济联系两个方面,都没有超过国际上通常的世界经济大国(经济总量与贸易总额在世界所占比重均超过5%)的标准。

他预计,如果中国能在未来的一定时期内(如2010年以前),以7%的年均经济增长率和相应的贸易增长率发展下去,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会达到2万亿美元,贸易进出口额会达到1万亿美元,均占届时世界该两个总额的5%以上。即世界经济大国的两个条件都具备,成为多极世界经济中的新的一极。

因此,阮宗泽认为,今后一二十年,如果我们做得好,在世界格局的变化中,我们就能站到靠前的比较有利的位置。

机遇之三 在世界科技新高潮中加速腾飞的“推进期”

未来一二十年,世界性产业结构的大调整和基础大创新,科技将继续取得巨大突破和发展,高新技术的迅速商业化将不断开拓出出人意料的世界新兴市场并激发出巨大的市场需求,这不仅给全球经济发展,也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更大的推动。

在这样一个新科技时代,打赢一场事关新世纪全局和本国地位的科技大决战,已成为世界各主要大国的战略目标。发展中国家在面临巨大压力的同时,也有了技术跨越的机遇。就我们来说,在许多方面不必重复发达国家走过的老路,发挥后发优势,改造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实现跨越发展。

由于新经济暂时处于低潮,使很多人对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持疑虑态度。但美国的经济学家或企业家大多认为,科技革命将在两三年后再起新的高潮。其中生物技术可望成为新的增长点。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穆荣平说,根据调查研究,未来20年技术发展有两大特征,一是信息技术向其他技术领域的深层次渗透;二是生命科技领域的突破将预示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到来。

有关统计显示,30年来,人类所取得的科技成果,比过去2000年的总和还要多。以此推算,人类在2020年所拥有的知识中,有90%现在还没有创造出来。中国科技部的人士说,全世界用于科研的经费已经达到每年5000亿美元,人数已经达到5000万人,预计在今年100年,从事科研工作的人数将占世界总人口20%,创造性的科学工作将会成为本世纪末人类的主要活动。

中国不能坐失科技革命的良机。全国政协副主席王文元认为,选择几个我们确实有优势、影响面广、带动力量强的领域,比如信息技术、新材料和生命科学,力求重点突破,走在世界前列,就能实现跨越发展。

机遇之四 利用经济全球化和产业转移高水平调整我国经济结构的“成熟期”

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王文元认为,这是最重要的战略机遇。因为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全球性的经济结构大调整。

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毕吉耀说,发达国家现在都处于调整产业结构的过程中,力求在不断产业输出中占领先机。从这个角度来看,它们将制造业向外输出和转移,对中国新世纪的发展是一个重大的机遇。

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并未与日本等国计较制造业一城一池的得失,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上。这种调整在90年挥出巨大效应。进入21世纪后,美国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的新经济虽然因投资泡沫而暂时陷入低潮,但从长远看,美国强大的科研开发能力仍将带来新的增长点。

欧盟也在调整产业结构,但是它相对比较“内向”。在吸收了中东欧10个国家入盟之后,它将会在区域内部形成分工体系。发达国家将会将传统产业向相对较落后的欧盟内部国家转移。

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初泡沫经济破灭后,一直停滞不前。在美国注重发展高新技术的同时,日本还在注重做传统制造业,这也是它落后的一个原因。日本目前也在调整产业结构。小泉政府上台后,提出“e日本”的计划,就是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中国“十五”期间的一个重大战略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也就是说,这一阶段中国面临着实现信息化和工业化的双重任务。实际上,工业化仍然在我们国家内部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总体上看,我国现阶段推动社会发展的主体力量还是制造业,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就给我们提供了很重要的一个机遇,可以使我们更快地引进新的技术、设备、管理经验,加速我们的发展。

综合开发研究院(深圳)副秘书长郭万达说,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建设“世界工厂”具有“二元性”,即作为工业化时代的“世界工厂”和作为信息化时代的“世界工厂”这样两种不同类型、不同特征的“世界工厂”有机地并存。因此,中国既要大力发展传统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也要抓住国际上IT制造业转移的大好时机,发展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型产业。

机遇之五 发挥中国的比较优势实施“走出去”战略的“磨合期”

加入WTO,为我国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和竞争创造了机遇。“走出去”自然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内容。从现在的国际形势看,“走出去”战略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走出去,会开辟发展的新天地。

科技发展带来的机遇范文第5篇

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对其进行了科学的发展战略定位。

【关键词】环渤海经济圈;挑战;机遇;战略定位

随着国际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家与国家或者区域与区域之间的竞争更多的反映在城市之间的竞争上。每个城市都在为提升自己的城市竞争力采用各种各样的措施。科学的发展战略定位成为打造城市品牌的关键所在。当前,唐山市作为北方重要的工业城市,经济发展对河北省和京津地区乃至环渤海地区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唐山市在环渤海经济圈中的能否科学合理定位,关系到今后发展的方向与前途,也关系着环渤海经济圈之间能否顺利实现产业对接和区域间的合理分工与协作。在当前环渤海经济圈发展的大格局中,群雄逐鹿,唐山作为环渤海地区重要的增长极和京津冀都市圈的战略支点,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潜力和发展机遇,也承受着金融危机和周边地区竞相发展的带来的巨大压力和自身发展的困境。因此,客观理性的分析唐山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是科学定位唐山的基础。

一、唐山经济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

(一)从外部环境看,首先,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依然严峻。一是国际方面投资和需求疲软。受金融危机影响,欧美国家对外投资力度明显减少,短期内会造成吸引外资难度加大。另一方面,由于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国际市场需求疲软,我国外贸出口严重受阻。唐山尽管外贸依存度不高,出口不会受到太大影响,但亦不能独善其身。二是国内投资和消费需求短时间内难以快速启动。由于目前金融危机的阴影远未消除,国内经济增长依然面临较大的风险,作为企业和个人投资者对投资前景缺乏足够的信心。从消费需求来看,目前高收入群体消费满足度已然较高,其潜在消费欲念处于观望状态;中等收入群体因为股市和房产价格震荡,其消费理念逐渐回归理性;而对低收入群体来说,面对收入减少或失业的威胁,原本较低的消费会进一步谨慎。因此,如果市场没有出现消费者预期的转机或者没有实实在在的启动内需的政策调整,消费需求的启动亦尚待时日。

其次,周边地区发展竞争态势日趋激烈。在周边竞相发展的大背景下,唐山发展面临的竞争压力日益增大。从来看,唐山东北面是辽宁的“五点一线”,其主要发展产业与唐山市的非常相似,且发展态势非常迅猛;北面是秦皇岛提出的打造“一带四组团”串珠式城市空间布局,打造新增长极的发展战略,也力争成为河北省经济发展的龙头;西面是天津滨海新区,是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集大型港口、部级开发区、保税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出口加工区等为一体,在土地、金融、税收等方面享有国家多项优惠政策,区域龙头带动作用逐步显现;南面是规划总面积3321平方公里的沧州渤海新区,其发展目标是要成为河北省“东出西联”桥头堡,带动腹地发展的“发动机”;渤海新区东南方向是以山东东营、滨州为中心的黄河三角洲。作为全国最后一块亟待开发的三角洲,2009年“黄三角”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正在成为山东最活跃的经济板块,中海油、大唐电力、中棉集团等中字号大型国企纷纷进入;而山东半岛南部的胶州湾地区,早在2001年4月,青岛市政府就提出了利用胶州湾的天然优势,构筑青岛、黄岛和红岛“三岛一湾”的“品”字形大框架,提出了“挺进西海岸”的战略构想。在环渤海经济圈中,尽管唐山在河北省排名第一,但在GPD总量、人均GPD、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以及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较中,唐山和其他城市均有较大差距。面对环渤海地区竞相发展的态势,唐山只有加快沿海经济发展,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二)从内部环境看,唐山作为资源重化工业城市,受到发展阶段、资源禀赋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也面临诸多困境。一是综合竞争力较弱。近几年,虽然唐山地区生产总值居全省首位,但从总体上看,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偏低,存在着“三高一低”现象。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重化工业比重过高,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工业低端产品较多。三是人力资源缺乏。唐山能够推动科技创新的领军人物匮乏,人才密度指数仅为15%,不足国内同类经济规模城市的50%;唐山经济总量占全国的1%,而发明专利申请量却不足全国的0.3%,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科研经费投入不足。2008年全社会研发投入为27.13亿元,占GDP的比重仅为0.76%,与全省持平,低于全国0.78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同类经济规模城市1-2个百分点。全市有市级以上技术中心、创新平台63家,仅为国内同类经济规模城市的50%。唐山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仅占规模以上工业的5.5%,而大连、烟台等同类经济规模城市是唐山市的7-8倍。四是对外开放度较低。唐山市的经济外向度为10.9%,大大低于全国44.3%的平均水平,也低于全省11.7%的水平;2011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10.97亿美元,而天津滨海新区为85亿美元、大连为110亿美元、青岛为36.3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在唐山市落户的仅为13家,而大连到2011年底有103家、到2010年底青岛有129家,我省的廊坊开发区也有25家。

二、唐山经济发展的有利机遇

尽管唐山市在金融危机和周边地区竞争中面临很大发展的压力,但是机遇和挑战并存,压力和动力同在。近些年,唐山市经济较为雄厚的基础已经为长远发展和危机中的崛起积蓄了强大后劲,因此,对目前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下展露的希望和机遇更应当抢占时机,乘势而上。

首先,“带动效应”:环渤海地区加速崛起的机遇

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中国区域经济重心向北转移,环渤海区域作为经济增长第三极的态势越来越明显。尤其随着天津滨海新区被纳入到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布局,京津冀地区的迅速崛起,环渤海区域的发展与合作进入到更高的水平和更深的层次。在国家政策支持下,环渤海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格局基本形成,产业分工、优势互补趋势日益显现,承接南资北移的竞争优势更加突出,为我们发挥地处环渤海中心地带的区位优势,吸引南资北移和京津产业转移提供了广阔空间。因此,唐山市要紧紧抓住国家推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的良好机遇,加大开放力度,积极引进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高新技术产业。

其次,“引导效应”: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带来机遇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运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宏观政策重点放在了扩大居民消费、稳定实体生产和控制货币金融风险上。可以说,这为我们唐山企业减负、优化制度结构和生活环境,激励消费扩张、实体经济创新、产业并购整合、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唐山经济的结构性变革和稳定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第三,“优化效应”: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机遇

金融危机发生的过程,也是产业优化重组、行业重新洗牌和淘汰落后产能的过程。金融危机对国内制造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高耗能、高排放、技术含量较低的纯加工型或初级生产企业冲击较大,这对唐山市重化工业中许多低端产品和竞争实力差的中小企业来讲,实际上形成了一种“倒逼机制”和“优化效应”,会迫使企业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能,加快提升产业结构层次和水平。

第四,“港湾效应”:更多吸引国际投资的机遇

从长远看,世界范围内大量资金寻找投资机会时,会避开因金融危机处于动荡中的发达国家,而选择中国这样的高增长发展中国家作为新目标市场。唐山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环渤海地区中重要增长极和京津冀都市圈的战略支撑点,作为科学发展的先行示范区,加之曹妃甸大港的品牌优势,会日渐吸引国际战略投资者的目光,成为战略投资者的驻足之地。这对唐山市招商引资,延伸产业链条,改善产业结构,实现产业扩规升级无疑是十分有利的时机。

第五,“洼地效应”:吸纳高端人才的机遇

国际金融危机,对包括资本、人力等在内的各种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重新洗牌,不少国际国内知名大公司、大集团纷纷裁员,对唐山市来说,这是吸引各类高端人才的大好机会,只要抓住机遇,建立更加公平高效的人才机制,就能够吸引更多唐山市经济发展的急需人才。

三、科学定位,提升唐山在环渤海经济圈中的影响力

根据唐山市经济发展情况和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唐山市在环渤海经济圈发展中应定位于:东北亚经济合作的窗口城市、环渤海地区的新型工业化基地和京津冀都市圈的重要支点。即: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依托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化和完善投资环境,积极参与东北亚地区、环渤海和京津冀区域的经济往来、资源利用、配套协作和产业梯度转移,承接北京、天津两个中心城市的经济和产业辐射,依托唐山港,打造现代精品钢铁工业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现代商贸物流基地和优势农业产业化基地。这样的一个战略定位,基于以下三方面考虑:

首先,东北亚地区现在发展势头迅猛。进入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重心逐渐向亚太地区转移,而东亚经济板块的重心无疑是中日韩三国,因为东北亚的经济实力是东南亚的近十倍,中日韩三国的经济规模约占东亚经济总量的90%,特别是东北亚地区内各国经济的互补性强,日本、韩国拥有资金、技术优势,存在资源、劳动力和市场的劣势,中国、朝鲜、蒙古等拥有资源、劳动力和市场的优势,存在资金、技术的劣势。特别是进入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东北亚地区在资源、人口、科技、产业等方面的互补性越来越强,贸易往来不断扩大,成为全球经济最具活力的的地区之一。唐山市处于东北亚地区的中心地带,这种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能源重化工产业优势,为唐山市就近吸纳东北亚地区因产业结构升级换代进而转移的传统产业(如钢铁、机械、化工等),进而发展临海工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因此,如何抢占先机,充分发挥潜在优势,全面深化经贸合作,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其次,新型工业化基地初具规模。推进生产力要素向沿海集结、向园区集中和用高科技改造传统产业,不断提高工业企业的创新能力,是唐山市新型工业化的两个显著特征。近年来,唐山市充分发挥区位、港口及海洋资源优势,坚持“以港兴市”以及“生产力布局向滨海地区推进”的方针,以京唐港港口职能完善和加快曹妃甸港区建设进程为契机,大力发展以钢铁、化工、能源为主体的临港产业群。目前海港开发区、南堡开发区的发展已初具规模,曹妃甸工业园区已投入大规模建设。尤其是冀东大油田的发现,为唐山临港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通过制定和实施科学的临港工业区发展规划,制定和落实各项优惠政策与产业配套措施,推动资本、技术的集聚,全力打造和进一步延伸钢铁、重化工业、能源产业链条,提高开发区的核心竞争力,并进而推动唐山市整体产业群国际竞争力的提高。通过对原有相关项目的整合,扩大生产规模,提升技术水平,增加产品附加值,壮大主导产业,从而推动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通过以项目为主导带动产业链的建设,以产业链为核心,打造主导产业群,以产业群为依托,构建主导产业基地的思路,将曹妃甸、海港、南堡临港工业园区产业群的建设提高到一个全新高水平的起点上来,带动唐山市新型工业化建设的步伐。

第三,京津冀都市圈的合作日益加强。唐山市与京津共处环渤海地区,二者在经济发展上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尤其滨海新区开发战略的实施,对唐山市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由于两地区政策的落差、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的不同步,可能强化天津在资金、人才上的集聚效应,加剧唐山市在京津冀区域中的“洼地效应”。另一方面,滨海新区的崛起离不开唐山的支持。滨海新区要提升制造业层次,进而担当起“北方经济中心”的重任,存在着同周边地区加强区域合作的内在需要。与京津其他周边城市相比,唐山市近几年地区生产总值和工业产值在区域内最高,三次产业专业化程度仅次于京津,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均处于全省先列,工业化程度和城市化进明显加快,具备了和京津合作的先行基础。在生产力空间布局上,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将带动唐山市经济进一步向沿海聚集,推进环渤海重化工业基地的建设。所以,唐山市要充分考虑滨海新区开发对环渤海经济圈的带动作用,做好战略转轨,以便借滨海新区开发的历史机遇,争取“搭车同享”,带动唐山市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立华:《环渤海经济圈发展战略研究》,载《宏观经济研究》2004年第12期。

[2]孙铁良:《环渤海城市群一体化的发展》,载《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第5期

[3]王海稳:《试论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的困境及路径选择》,载《改革与战略》2008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