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线上课堂的利弊

线上课堂的利弊

线上课堂的利弊

线上课堂的利弊范文第1篇

初中数学 课堂提问 有效性

一、前言

课堂提问便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培养学生记忆能力、理解能力,也是用来解决未知领域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有效提问和导答,巩固所学知识,开拓思路,启发思维,从而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数学教学课堂中,提问是教师最为普遍运用的方法,这种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由此可见,研究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对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课堂提问存在的弊端

目前初中数学提问还存在很多弊端,有待教师们去进一步完善。弊端一是教师们不重视学生一般的、特殊的、本质的心理特征。提问的问题有的过于深奥,学生没办法回答;有的问题过于肤浅,让学生学生索然无味,提不起兴趣。弊端二是教师们用语不当、指向不明,不但不利于思维和理解,甚至引入歧途。弊端三是教师们的问题简淡、机械重复,看似轰然应答气氛热烈,但是问题却无益于学生、无益于教学。弊端四是提问之后,学生的思维还未形成,学生没有思考时间教师便强加答案。弊端五是教师提问的目标不明确,知识零碎不系统,逻辑性不强,不能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因此,课堂提问应该避免以上五大弊端。运用提问的技巧,提出有效问题,达到提高和优化的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探究

1.教师要有针对性、层次性、趣味性、创新性地提出问题

数学课堂提问是否有效首先取决于问题设计得是否得当。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首先要有针对性、层次性、趣味性、创新性地提出问题。

针对性要求问题必须围绕教学中的关键点来设计。要问重点,对重点要反复设计提问的问题,要抓住重点的内容、词语来设问,使学生明确重点、理解重点、掌握重点,从而保持思维的条理性、连续性和稳定性,为学生进一步解答相关问题奠定基础。如七年级上册“平行线的特征”一节,教材给出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而得到的一个“静态”的基本图形。可以提出问题:你能用一张不规则的纸,折出两条平行的直线吗?说说你的折法。然后就让学生折出一条直线截这两条平行线,此时三线八角基本图形跃然展现在学生面前。实践证明:这样的设计针对性强,学生感触深、收效好。

层次性的原则要求教师提问题的时候要围绕教学目的,其基本要点是把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成一系列子问题,通过解决子问题逐步消除初始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间的差异,最终取得原问题的解决。如上“探索多边形内角和”这一内容时,可以以三角形内角和作为基点,引发将多边形分割成三角形来解决,又可以发现不同的分割法。围绕某个总“问题”的解决而设计一些子“问题”做铺垫,来降低思维难度,这就是“问题”设计的层次性。

趣味性原则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师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就有了学习的原动力。所以,教师必须从教材和学生心理特点出发,引人入胜、步步深入地提出富有趣味性、启发性的问题,用科学的、艺术的、生动的语言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如在进行《数学》七年级上册“从不同方向看”的教学时,可将导入设计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教师可问: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与题目吗?哪位同学能说出作者是怎样观察庐山的呢?由此,教师引出这首诗中隐含的一些数学知识,告诉学生它教会我们怎样观察物体。通过这样趣味性的问题设计使学生体会绚丽多姿而深邃含蓄的数学美。联系实际,贴近生活才能让“问题”走近学生,使学生对“问题”产生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供基础和动力。为此,教师要吃透教材,充分挖掘教材内容的趣味性因素。

问题设计的创新性,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有问题才有思考,有思考才有进行创新性学习的可能,所以问题是创造的基础。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有效开发创新学习潜能的开端。如八年级数学下册“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中,教材所提供的素材是:D、E分别是ABC边AB、AC上的点,DE∥BC。图中有哪些相等的角;找出图中的相似三角形,并说明理由;写出三组成比例线段。还可以把以上问题设计成问题串:D、E分别是ABC边AB、AC上的点,DE∥BC。由此题给出的条件你可以提出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又如何解决?可见,教师的教学思维和问题设计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是很重要的。因此,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通过“问题”设计将科学发现过程简洁地重演于课堂,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给予他们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来进行探索猜想和发现,这样才会有助于学生的思维提升。

线上课堂的利弊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中物理 多媒体技术 合理应用

随着多媒体手段在物理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多媒体的一些“副作用”也逐步被发现。那么是否应该在物理教学中应用多媒体、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正确应用多媒体也成为了教师们所关注的焦点?下面仅以高中物理教学为例,浅谈一下我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对于如何能够在使用多媒体时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扬长避短的发挥多媒体的作用的几点看法。

一、物理教学中应用多媒体的优点

我们应该认识到多媒体具有容量大、新式多、条理清晰等诸多传统教学用具所不能达到的优势,对物理教学来说多媒体的使用的积极意义是必须肯定的。

首先,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将物理教学内容以声画结合的形式直观的呈现在学生面前,能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例如在高中物理中“参照物与运动的相对性”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如果仅用语言描述的话,难免有的学生因为没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而造成一些理解上的困难。如果能够播放一段地面上看到的火车运动的视频再与火车行驶中周围树木向后运动的视频相比较,就能让学生进入到这个“相对运动”的教学情境中,深入的理解本节知识。 其次,多媒体教学手段能突破实验室的局限。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从物理学科的历史发展来看,实验是推动物理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样实验也是学生学习物理的重要手段,实验是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巩固与检验,但有些理论是无法通实验来进行操作的。比如“光的直线传播”这一节内容,学生对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而造成的日食现象较难理解,如果利用多媒体软件制作动画模拟太阳、月球、地球的运动,就可以超越文本,让学生感受到在地球上看到日食产生的原因。所以说,多媒体有物理实验所无法替代的模拟性,能使抽象变的直观。

再次,多媒体有利于重点的归纳。高中物理教学中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是一个难点,尤其在高考的全面复习的阶段,如何将几册书中的知识点全部梳理起来,让学生能有个直观全面的了解,一直是让教师们煞费苦心的。多媒体课件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在短暂的课堂教学中无法完成的“图表式”归纳、“括号式”归纳,都可以由教师在课前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这样不仅节省了宝贵的课堂时间,还能使学生把握好重要的知识点。

二、扬长避短、合理在物理课堂上运用多媒体

多媒体的诸多优点都证明了其在教学中的不可或缺。但是我们也必须透过这些优点理智地看到多媒体技术的物理教学中的滥用也产生的很多弊端。很多的教师不管上什么课,都一律采用多媒体,感觉只有用多媒体才显得课堂有分量,才能显示出教师自己的本领。这些弊端如果不能解决就会造成多媒体使用的“适得其反”。

首先,物理学科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可以在实验室里操作的实验尽可能在老师指导下放手让学生到实验室里动手做实验,而不是用多媒体在课堂上展示。因为在实验室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既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又可以提高学生在实践中处理问题的能力。符合新课程理念下教育的要求,也有利于学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比如探究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如果用多媒体在课堂上展示,即使课件设计的再精妙,也是事先设计好的。只让学生有视觉上的享受而没有实际动手和处理突发问题的体会。而在实验室让学生动手做,既可以提高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又可以体会到实验操作中的故障分析。同时也巩固学生电表的读书、提高学生数据处理的能力。

其次,必须要明确教师在课堂上所起的作用。新课程改革下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课堂中多媒体的过多应用会分散教师和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将精力用在控制多媒体课件的播放上就会减少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学生把兴趣停留在多媒体的精美画面和悦耳音乐就会忽略知识点的思考和前后知识的紧密的逻辑联系。要知道,课程应该是老师讲授出来而不是多媒体播放出来。主导课堂的是教师,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时要注意把握好课堂节奏,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不能忽略了对课堂的掌握。比如在推导电场中电场力做功和电势关系的时候UAB= ,可以引导学生跟着一起推导时体会从A到B的电势差等于电荷从A到B电场力做功与试探电荷的比值。强调从A到B的一致性,以及是电场力做功而非克服电场力做功。

再次,明确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其积极性应该被广泛的调动,多媒体的使用有时会削弱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习惯了教师利用多媒体对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难点的归纳后就会产生依赖感,造成学习上的惰性。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时要注意,多媒体只是物理教学中的辅工具,不能为了达成教学目标而一味的“播放”事先“编排”好的教学步骤。这样做会忽视学生的反馈效果,不能巧妙的依据课堂中学生的反应来创设情境。

我认为解决多媒体使用上述弊端的办法就是,首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应该避免采用“整课式”课件。所谓整课式课堂件就是教师事先假设好教学情景,然后把教学步骤制作成课件在课上播放。这样做是不正确的,是忽略了课堂中的突发状况的。正确的做法是应该采用“片段式”的教学课件,将一些学生难以理解重点难点或实验示例单独呈现出来。这样就能留出足够的空间让进行师生见的交流,增加学生参与的力度,这样才能达到以学生为主体。其次,要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结合起来。如:传统教学方法中的“提问”、“讨论”等手段对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以及课堂学习氛围的生成都是十分有帮助的。如果能教将多媒体的使用与这些方法结合起来,就可以避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动脑”思考的弊端。

总之,结合传统教学的优点,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扬长避短的使用多媒体,必定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书目:

线上课堂的利弊范文第3篇

关键词:MOOC 翻转教学 英语应用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英语专业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英语专业学生应用能力低、思辨能力差、素质不能满足社会需求,难以达到现行大纲规定的“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要求。在网络全球化的今天,随网络应运而生的MOOC课程及与之紧密联系的翻转式教学对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MOOC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其课程建设理念是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突破时空限制,为学习者提供具有完备教学环节和丰富学习支持服务的优质课程。它是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将开放教育和在线教育整合在一起并进行大规模推广应用的一种新的教育形态。通过MOOC学习平台,学生可以免费获取课程资源,大大提高了教育资源利用的广泛性。但另一方面,MOOC也具有它自身的局限性。MOOC作为一种在线教育模式,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难以展开,师生互动无法达到传统教学中的即时交流效果,学习者也难以实现学习的自我调控。幸运的是,近年来兴起的翻转课堂有效地弥补了MOOC的这些弊病。翻转教学的基本思路是:把传统的学习过程翻转过来,让学习者在课外时间完成针对知识点和概念的自主学习,课堂则变成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主要用于解答疑惑、汇报讨论,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翻转课堂转变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使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推进者和指导者;学生由传统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体,成为学习过程的中心。针对中国高校目前的教育现状,我们可以将MOOC(慕课)与翻转课堂这两种新兴的教学模式混合在一起,取其优势,避其劣势,将信息技术最优化整合于教学。

以英语专业内容依托(CBI)课程《美国自然人文地理》为例,教材共15个单元,按照东北部、东南部、中西部、西南部和西部五大地理区域的线索讲授美国著名自然地理现象与人文景观。为了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授课团队以MOOC和翻转课堂等现代教育技术为辅助支撑与技术手段,将教学模式由传统的“一课一单元”变为“三课一地理区域”。具体而言,授课团队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平台,将教材的核心知识点录制成MOOC和微课形式的网络视频,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成核心基础知识点的学习。在课堂上,学生采取翻转课堂的形式,根据课文内容与提前学习的核心知识点对这一区域的自然人文地理进行听说读写多方位的练习与展示。经此改革后,原来一个地理区域的三节课时中教师讲授知识的比例大幅下降,学生的课堂占用率大幅提升。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既能实现基础知识与技能的线上学习,又能通过翻转课堂实现线下与老师的面对面学习。

线上课堂的利弊范文第4篇

一、紧扣教学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教学目标是开展高效教学的首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和指南针。因此在制订教学目标时,要将教学内容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目标,首先做到完成每节的小目标,然后完成好单元目标,从而达到最终完成总体目标。教学目标的设置和预定,尽量使学生做到每课一得,即在历史目标能力培养的方向上确定需要解决的某一方面的问题或达成的任务。

二、注重导入设计激发兴趣

历史自身所具备的一些特点就会使学生对学习历史的兴趣、情感产生一定的心理障碍。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这种心理障碍,可在教学中创设新情景。例如讲授《红军不怕远征难》一课时,我先用多媒体教学光盘播放的七律《长征》,然后视频观看: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过雪山、过草地等录像片段,让已过去了的历史史实直观、生动地展现在面前,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此时,教师提问学生:“红军为什么要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如此艰辛的长征最终结果又是怎样的?”极大地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以此引入教学,使其学习情绪高涨。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的历史课堂与数学课堂、物理课堂、生物课堂等相比,一个明显的区别是学生缺乏动手的机会,导致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受到一定的束缚。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多给学生自主时间,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思考、讨论。如学习七年级上册第13课《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时,为了让学生明白“丝绸之路”的路线,以及它所起到的作用,如果教师只简单讲解,学生无法完全记住“丝绸之路”的路线。因此,我让学生把自己当成当时一名“导游”,作为“导游”应该向游客介绍哪些呢?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就会自己去了解“丝绸之路”所经过的路线,它的沿途会有哪些重要景点,以及在当时它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等等。这样学生就会对“丝绸之路”印象深刻。

线上课堂的利弊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 课堂提问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162-02

前言:

物理是一门帮助学生了解科学世界的学科,无论是对学生未来的学习还是实际生活都要重要的帮助,而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提问益处颇多,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同时,有价值的提问能够引发学生的讨论,可以增进学生之间及师生之间的交流,从而活跃课堂氛围,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因此,在物理课堂上科学有效的提问必不可少。

一、利用物理实验,创造问题情境

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物理实验的教学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对于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方面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物理素养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利用物理实验的现象十分普遍,一方面,通过实验可以将很多概念性的问题生动的表达出来,另一方面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大有裨益。因此,利用物理实验来营造问题情境,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比如,在讲解“电磁感应”的相关内容时,老师可以设计实验,用U形磁铁和线圈制作一个简易的发电机,点亮小灯泡。此时老师可以趁机提问,为什么磁铁和线圈可以发电呢?原理是什么呢?相信这一物理现象和老师的提问一定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思考,同时也将枯燥的定义用实验的形式加以展现,更好的帮助学生去理解复杂的概念,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远比老师直接提问效果好。

二、巧妙设计问题,引发学生争论

众所周知,由于生活经验和生活习惯的使然,我们会犯很多在科学看来很简单的错误,就是所谓的常识性错误,但往往当事人还浑然不觉。老师就可以抓住这些机会,利用这些生活中和物理上相悖的例子来引导教学,往往能收到很好的效果。这样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加深理解,另一方面也能帮助学生转变思想,减少错误。比如,在学习关于地球引力的内容时候,老师可以设置一个这样的问题,一个一千克的铁球和一个十千克的铁球,同时从三十米高的地方下坠,哪个铁球先落地呢?对于这个问题,相信很多同学可能不假思索的就会问答十千克的铁球先落地,这就是生活经验和生活习惯导致的想当然情况。抱有这样想法的学生本能的认为,十千克的铁球质量更大,当然会先落地,这种想法其实是错误的,老师可以先让同学们自行思考,发掘原因所在,然后给学生们讲解质量、地球引力、空气阻力之间的关系,帮组学生改正这种错误的看法和认识。

三、联系实际生活,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贯穿理论联系实践的主线,联系实际问题提问,既可以拉近和学生的距离,还有助于学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适用,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比如,老师可以向学生设置这样的问题:“摩擦力的存在是益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分子是运动的,这句话在生活中的体现,举例说明”。对于第一个问题,可以将学生的答案分为三组,利大于弊、利弊相当和弊大于利。对于第二个问题,可以从固体、液体和气体的角度来分析。先把学生的想法写在黑板上,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最后全班一起讨论,重点分析例子之间的区别,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但将日常生活和理论联系在一起,培养了学生们发现问题,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也印证了一句名言:“物理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四、通过层层递进,提升学生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物理素养,构建完善的知识框架体系,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采用层层递进的提问方法,引导学生思考,由浅入深,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所谓层层递进的提问方式,就是指老师在提问时候,要坚持由简入繁,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冒进。这样一方面可以降低学生理解复杂问题的难度,也有助于学生在思考类似问题时候做出归纳,总结。比如,在讲解欧姆定律这一公式时候,首先通过多组实验,将公式化为具体数据,在实验过程中保持电流、电压和电阻都有几组参照,然后引导学生对于这些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具体的数据试图发现三者之间的关系,得出如下答案,电阻不变的情况下,电压和电流成反比,电压不变的情况下,电阻和电流成反比。老师可以给予学生必要的鼓励,最后引导学生得出,电压和电流成正比,电流和电阻成反比的结论。通过这样丝丝入扣的思考,得出欧姆定律的公式,不仅这样,还可以帮助学生从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使学生将知识掌握的更为深刻。

结语:

总之,科学的课堂提问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在此方面教师应该不断学习和实践,促使学生在问题中收获更多。

参考文献:

[1]樊雅平,黄生学. 初中物理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教学与管理,2010,09:129-130.

[2]顾鹏健. 关于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策略研究[J]. 学周刊,2013,1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