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抗震支架深化设计方案

抗震支架深化设计方案

抗震支架深化设计方案

抗震支架深化设计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风电场升压站站区布置建筑结构设计方案

1、梨树沟升压站建设规模

梨树沟风电场规划总装机容量为200MW,本期梨树沟风电场装机2×49.5MW,计划2012年投产。风力发电场的建设,对于改善当地电力系统的能源结构、减少燃煤发电厂的环境污染有着重要的意义。风电场的建设不仅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同时对于地区经济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站区总布置与交通运输

2.1 站区总体规划

1)站址地形地貌:站址区域地形起伏,均为丘陵地貌。北侧自然地面高程315.72-312.61m,南侧地自然地面高程309.44-308.3m,西侧自然地面高程为315.72-309.44m,东侧自然地面高程312.61-308.3m。站区南北高差较大。

2)交通运输:在升压站东侧围墙大门新建4.5米宽沥青道路60米,与原有乡道衔接。该站址交通运输方便,具备建筑施工和设备运输的要求。

升压站周围没有居民和村庄,本站的建设不会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

3)升压站规模:升压站66千伏1回出线,35千伏4回出线,本期工程一次建成,站址周围开阔,进出线方便。

4)供水方式:站外打水,铺设管道供水。站区排水采用场区自然排水和地下管道排水方式,将雨水和生活污水排至升压站围墙外的截水沟和排水沟中。

5)根据水文气象报告,站区不受百年一遇洪涝水的影响。

2.2 站区总平面布置

1) 拟建升压站东侧短边围墙与指北针顺时针5°布置,围墙内占地面积100×72.5=7250㎡,围墙总长度345米,进站道路60米,征地宽度11米,进站道路征地面积:660㎡。征地面积为围墙外4米,北侧围墙护坡征地面积为围墙外8米,站址征地面积为:8870㎡。

2)生产楼布置在站址的南侧,生活楼布置在站址的北侧,两个附属建筑布置在东侧大门入口处的两侧。

升压站大门布置在站区的东侧。

3)建筑物、构筑物之间的安全距离,按照火灾危险性类别及最低耐火等级划分,其间距均满足《变电所总布置设计技术规程》的规定。

站区设计的道路兼做消防通道,道路内缘半径为9米,消防车可顺利通至各建、构物所在场地。

2.3 竖向布置

1)竖向布置方式:本工程配电装置场地南北方向设置0.5%坡度,东西方向不设坡。

2)站区场地雨水排放采用自然排水和组织排水两种方式排水,站区南北放坡0.5%,雨水通过围墙南侧排水坑,排至站外排水沟;事故排油池等通过地下管道排至站外排水沟。

3、 建筑

3.1 生产建筑物

1)生产楼建筑物平面呈东西方向一字形布置,是一栋南北朝向建筑物。

按各专业提出的用房功能要求,结合升压站运行特点:采用有人值守的运行方式,平面布置有继电保护室、消防器材室、会议室、办公室、监控室、卫生间。继电保护室、监控室室内净高3米。

2)建筑物外墙采用涂料罩面,墙体采用ESP保温板的节能墙体,勒脚采用蘑菇石罩面,内墙采用刮大白刷乳胶漆,建筑物采用保温轻钢彩板坡屋顶,外门采用不锈钢平开门,窗采用中空节能窗(单框双玻璃平开塑钢窗),房间内门采用实木门,配门锁。

3)35千伏屋内配电装置室布置在主变与无功补偿装置中间,按照电气专业提出的用房功能,层高定为5.8米。外墙采用涂料罩面,墙体采用ESP保温板的节能墙体,勒脚采用蘑菇石罩面,内墙采用刮大白刷乳胶漆,建筑物采用平屋顶,外门采用不锈钢平开门,窗采用中空节能窗(单框双玻璃平开塑钢窗)。

3.2 建筑物的节能

本站建筑物采用外墙保温节能方式。由于本站地处东北,冬季严寒,风雪较大,按照国家电网“两型一化”的要求,可以采用保温轻钢彩板坡屋顶。

4、 结构

4.1 设计主要技术依据

工程地质资料

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基本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内无可液化土层。标准冻结深度1.40米。持力层强风化花岗岩。

4.2 生产建筑结构

1)生产楼和35千伏配电装置室的结构设计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站址区域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根据最新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有关规定,生产楼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地震作用按7度进行抗震计算,按8度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2)生产楼为二层框架结构,粉煤灰砖填充墙,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柱。

35千伏配电装置室单层框架结构,粉煤灰砖填充墙,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柱。

3)本工程生产楼和35千伏配电装置室按照规程、规范的要求,不需要设置伸缩缝、沉降缝和抗震缝。

4)生产楼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本工程生产楼处在填方处,需做毛石加深处理,基础采用混凝土独立基础,基础坐在持力层上,并且基础埋深需要在冻土深度以下。

4.3屋外配电装置构(支)架

1)本工程屋外配电装置构(支)架分别为66千伏构架、66千伏设备支架、主变构架、主变附属设备构支架,结构设计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地震作用按7度进行抗震计算,按8度进行抗震构造措施。

2)本工程采用钢管结构柱和三角形断面格构式钢梁,这种设计外表美观,节约钢材,方便施工等优点,能够缩短工期,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构架柱与梁连接采用螺栓连接。基础采用杯形独立基础。

独立避雷针采用钢管结构。

3)设备支架均采用钢管支架柱,型钢支架梁。

4)本站所有构支架均采用钢管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结构的耐久性是保证其承载力和正常使用的必要条件。因此所有的钢结构的构支架应在工厂定制加工,然后进行锌铝镍合金热浸镀防腐,镀膜厚度不小于86μm。

4.4全站建、构筑物的地基与基础

生产楼、生活楼、配电装置室均采用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附属建筑采用毛石条形基础。本工程所有构(支)架基础均采用钢筋混凝土杯形基础,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所有建(构)筑物基础埋深需在冻土深度以下并坐在持力层上。在回填区,当基础埋深不够时,需要用毛石混凝土换填到持力层。

抗震支架深化设计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震害;桥梁抗震设计;抗震加固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作为城市基础设施之一的公路交通其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同时,我国处于地震多发地带,尤其是近几年不断发生各种等级的地震。在地震发生时,不仅会有大量的地面建筑物及各种设施遭到破坏或倒塌,大量人员伤亡,而且还会严重造成交通中断。若作为抗震救灾生命线工程之一的公路交通(尤其是铁路桥梁、城市高架、公路桥梁等公路工程的咽喉要道)受到较大损坏,将会给后续救助工作造成极大的困难。此外,目前我国公路行业采用的抗震设防标准是《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等,这些标准都比较单一,且没有采用能力设计的思想和足够的构造措施来防止桥墩等构件的剪切破坏和保证桥梁结构的整体延性。因此,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施工经验,探讨分析了桥梁抗震设计及加固技术,以提高桥梁结构的防震和抗震效果。

桥梁的震害原因

结合国内外以往的地震,大部分桥梁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分析其震害主要有以下几点:

桥台震害。

其主要表现为桥台与路基一起滑动并移向河心,以致桥头、重力式桥台的胸腔及桩柱式桥台的桩柱不同程度沉降、开裂、倾斜和折断等。另外,桥头的沉降会导致翼墙损坏并开裂,而重力式桥台胸腔开裂会引起整个台体被移动并下沉。

桥墩震害。

在地震力作用下桥墩会不同程度的倾斜、沉降、滑移、开裂、剪断和钢筋扭曲。

支座震害。

根据以往工作经验,会发现某些桥梁的支座设计并未充分考虑抗震的需求,如某些支座形式和材料上存在缺陷、在构造上连接与支挡等构造措施不足等,以致支座在地震力作用下会发生较大的变形和位移。

地基与基础震害。

在地震力作用下地基中的砂土会被液化,以致地基失效,基础沉降或不均匀沉降,从而导致地面较大变形,地层发生水平滑移、下层、断裂等。地基与基础震害会使桥梁发生坍塌,给震后修复工作带来困难。

梁的震害。

梁的震害主要是有桥台震害、桥墩震害、支座震害等引起的,其主要表现为主梁坠落,这也是最严重的震害现象。

桥梁的抗震设计

抗震概念设计。

由于地震的发生存在不确定因素和复杂因素,同时结构计算模型需要假定结果且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异,以致“计算设计”在一定程度上较难控制结构的抗震性能,因此,对于结构抗震设计来说,不能完全依赖计算,“概念设计”其实比“计算设计”更加重要。而良好的“概念设计”将直接影响着结构抗震性能。良好的“概念设计”必须是,在设计桥梁方案阶段应根据功能要求、静力分析和桥梁的抗震性能等取舍抗震结构体系。

在抗震概念设计时,应重视上、下部结构连接部位和过渡孔处连接部位的设计及塑性铰预期部位和桥墩形式的选取;应对动力特性进行简单的分析、对地震反应进行评估,接着结合结构设计对结构的抗震薄弱部位、构造设计及是否能通过配筋等进行进一步地分析。以分别保证桥梁结构的经济性、抗震安全性和在桥址处的场地条件下所选择的结构体系是良好的结构体系。最后,应根据分析结果对抗震性能的优劣进行综合性评判,再决定是否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

延性抗震设计。

桥梁的抗震设计主要是反复进行①仔细地对预期会出现的塑性铰部位进行配筋设计;②为保证抗震安全性应分析并验算整个桥梁结构的抗震能力这两个阶段,直到通过抗震能力验算。

桥梁减、隔震设计。

此设计可以较好地提高桥梁抗震能力,并且具有简便、先进、经济等优点。此种设计的装置主要是通过对结构的能量耗散能力的增大或者增大结构主要振型周期使其落在能量较少的范围内两种措施使结构地震反应减少。在进行减、隔震设计时应充分结合结构特点和场地地震波频率特性,选用适合的设置方案、相应参数、及减隔震装置,并对结构的受力和变形进行合理地分配。

桥梁的抗震加固技术

对于处于地震多发区的已经修建的桥梁,应根据更为先进的设计思想对其进行抗震性能评价,并结合评价结果考虑是否应给予相应的抗震加固措施。

维护结构连接件

当支承连接件不能承受桥梁上、下部结构产生的相对位移时可能会失去相应的作用,并导致梁体坠毁。而这种情况往往都是由施工单位和养护单位在桥梁支承连接件的性能质量的重视度不够所引起的。因此,我们应定期对桥梁支座、伸缩缝等连接构件进行维护。在国内目前采用较多的维护方法有采用挡块、连梁装置等安装于伸缩缝等上部接缝处;安装限位装置于简支的相邻梁间;为耗散作用于机构的地震能量增加耗能装置及减隔震支座;增加支承面的宽度等措施。此外,在桥梁使用期间定期检查并维护支座时应随时清除伸缩缝内的杂物。

加固上部结构

加固上部结构主要有粘贴钢板加固法、增大截面加固法和结构体系转换法。粘贴钢板加固法主要在梁板桥的主梁底部出现严重横向裂缝时使用。在粘贴钢板、钢筋或纤维时应特别注意粘贴位置,即粘贴位置应尽量远离中性轴加固区。同时还应注意黏结剂的性能以保证锚固的可靠性;增加截面加固法主要是增设钢筋在桥梁下部以提高主梁的抗弯能力。同时,如果增设的钢筋较多可考虑将主梁下部的截面面积增大以避免超筋构件的出现。另外,应设置锚固筋、传力销、剪力键等可靠的连接物在新老结构材料之间以避免增加的重量破坏原截面;结构体系转换法主要指将可承受负弯矩的钢筋设置在简支梁的梁端,使相邻两主梁连起来就可形成多跨连续梁,进而达到提高桥梁承载力的目的。

加固下部结构

下部结构的加固主要有柱罩、填充墙、连梁、加固支座、加固帽梁、桥台和加固基础等措施。填充墙具有提高柱的横向能力和限制柱的横向位移等特点,可用于多柱桥梁;连梁可提高混凝土排架的横向能力。连梁可置于排架底部标高处替代墩帽,也可置于地面标高和排架底部标高之间的某个位置以调整特定排架的横向刚度;一直以来支座都是地震中受损最容易的部位,而为加固支座现在一般都采用隔震支座加固桥梁的方式,此外还有用铅芯橡胶支座或者缆索与弹性支座配套使用代替弹性支座的方法;帽梁加固方法最常见的是给现有帽梁增设垫板;桥台加固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支座延长装置,二是用木材、混凝土或钢筋填塞夹缝,后者采用较多;通常基础加固的方法是增设覆盖层、均匀增加基础、增加接触面积或将基础锚固于土中等。

抗震支架深化设计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房屋住宅;结构设计;建筑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发展和加快,及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房屋住宅建筑的需求也日益增多,这也给房屋住宅建筑设计带来了诸多挑战。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设计出较为舒适、安全经济的房屋,现在已经成为施工人员要面对的问题。

1.某工程案例概况

某小区工程占地面积2098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是62340平方米。这些面积里含有南北两排高级住宅综合楼和东西两侧的公建。地上8层是南侧的住宅综合楼,地上8~10层是北侧住宅综合楼。这些住宅综合楼均为剪力墙结构,南楼局部设有框支梁。东侧公建是高配套商业用房,框架结构,地上为2层,西侧公建是文化娱乐、健身中心,框架结构,地上4层。

1.1 工程案例设计原则及特点

(1)设计原则。在这个房屋工程案例中,我们要本着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设计与建筑、设备和施工密切配合,施工人员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这个大原则,如果条件允许还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来加以保证施工的质量。

该结构的设计还要重视结构选型和构造,施工人员一定要选择抗震及抗风性能好而经济合理的结构设计方案。在这一抗震设计中,应保证结构整体抗震性能,使整个结构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延性。

(2)设计特点。这个设计还要考虑轴向变形问题。施工人员在考虑轴向变形时,要考虑施工过程中分层施加竖向荷载这一因素,不能简单的按一次加载考虑,否则会出现一些不合理的计算结果,打比方说邻近剪力墙和筒体的上层框架柱,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出现拉力;上层框架梁出现过大弯矩和剪力等。另外,随着楼层的不断增加,水平荷载作用下结构的侧向变形迅速增大。

除此之外,还有框架结构体系的应用。众所周知,框架结构体系一般用于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由梁和柱通过节点构成承载结构,框架形成可灵活布置的建筑空间,具有较大的室内空间,使用较方便。由于框架梁柱截面较小,抗震性能较差,刚度较低,建筑高度受到限制;剪切型变形,即房间侧移随着层数的增加而减小;框架结构主要用于不考虑抗震设防、层数较少的高层建筑中。在考虑抗震设防要求的建筑中,应用不多;高度一般控制在70m以下。

1.2工程案例设计技术措施

该工程是房屋住宅整体结构,采用的是剪力墙体系,针对该工程结构的特点,我们采取的具体技术措施如下:

(1)高差悬殊问题。我们设置两道沉降缝将南北住宅综合楼与中间地下汽车库完全脱开,沉降缝宽度为100mm,缝内用粗砂填实。

(2)大跨度楼板解决办法。该工程结构最大板块跨度为12.8m×14.7m,根据笔者的实际施工工程经验确定板厚为320mm。首先采用普通混凝土结构经过详细计算,在较大配筋率(0.65%)情况下承载力极限状态可以满足,混凝土相对受压区高度(0.14)不超限。

(3)楼板错层的解决。经分析,该工程两个地方都出现错层集中现象,剪力墙两侧层高分别为2.8m、3.0m,这样就使得楼板层层交错,而且错层部位楼板高差不一致。

我们可以采用加强错层部位剪力墙厚度的办法来解决,将该部位剪力墙厚度调整为400mm,以提高剪力墙平面外刚度;剪力墙抗震等级提高一级,剪力墙分布钢筋配筋率提高到0.5%,并适当增加暗柱数量和配筋等。在结构计算上就采用弹性楼板假定。

1.3 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当前房屋建筑住宅结构设计中,构造柱经常被作为承重柱使用,这种方法将引起以下几个问题。

构造柱作为承重柱使用后,使得构造柱提前受力,而且结构一旦遭遇地震作用时,在构造柱位置必然形成应力集中,首先会被破坏。这样构造柱不但起不到其应有的作用,反而会成为房屋结构中的一个薄弱部位。

构造柱一般生根于地圈梁中,没有单独的设基础,构造柱兼作承重柱使用后,柱底基础的抗冲切、抗弯部及局部承压强度必然不能满足这个要求。柱底基础一旦发生冲切或局部承压将出现裂缝。

在实际建筑施工设计中,在无地下室的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独立基础埋置较深。在一0.05m左右设有基础拉粱时,应将基础拉粱按层1输入。其架结构应尽量避免设置钢筋混凝土楼电梯小井筒,因为井筒的存在会吸收较大的地震剪力,相应地减少框架结构承担的地震剪力,而且井筒下基础设计也比较困难,故这些井筒多采用砌体材料做填充墙形成隔墙。当必须设计钢筋混凝土井筒时,井筒墙壁厚度应当减薄,并通过开竖缝、开结构洞等办法进行刚度弱化;配筋也只宜配置少量单排钢筋,以减小井筒的作用。设计计算时,还应按带井筒的框架复核,并加强与井墙体相连的柱子的配筋;此外还要特别指出,对框架结构出屋顶的楼电梯间和水箱间等,应采用框架承重,不得采用砌体墙承重,而且应当考虑鞭梢效应乘以增大系数,雨篷等构件应从承重粱上挑出,不得从填充墙上挑出,楼梯粱和夹层梁等应承重柱上,不得支承在填充墙上。

在框架结构设计中,施工设计人员如果只注意了横向框架的设计,而忽视了纵向框架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要求水平地震作用应按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计算,各方向的地震作用应由该方向的抗侧力构件来承担。即在框架结构设计中,纵向框架与横向框架有同等的重要性。非抗震设计时,一些结构设计者把纵向框梁按普通连续梁进行设计,梁柱的节点和框架中的纵筋、箍筋的配置均无法满足框架梁、柱的构造要求。由于没有考虑地震的纵向作用,在实际设计中经常出现梁的支座负筋,跨中纵筋及箍筋的配置均不满足要求的现象。

参考文献

[1]魏志刚.浅谈高层住宅小区建筑设计的要点[J].中国房地产业,2011(8).

[2]李艳丽.高层住宅小区地下室车库结构设计[J].土木建筑学术文库,2011,15(1).

抗震支架深化设计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抗震加固;设计;承载力;增大截面法

随着使用年限的增长,许多旧建筑在使用功能方面或者安全性能方面达不到现有要求,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病害。因此,对已有建筑进行抗震加固是有必要的。通过进行抗震加固,可以保护其正常的使用功能,延长其使用寿命。这样做不仅能节约资源,而且对于缓解日益紧张的用地矛盾问题。但是,由于原建筑结构的设计缺陷,使用年代久远以及现阶段正在使用的复杂性,因此,对已有建筑进行抗震加固甚至比新建建筑结构更为复杂。下面,就结合某教学楼加固工程实例,就抗震加固设计进行详细分析和探讨。

1 加固工程概况

某教学楼为五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长76.7m,宽21.5m,平面呈矩形布置,各层层高3.6m,房屋总高度18.7m(从室外地坪算至五层屋面板顶);于1988年建成,结构抗震鉴定,根据GB50292-1999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鉴定房屋安全等级为Au级。

2 检测情况

经现场检测和察看,该教学楼主要问题表现如下:

1)框架填充墙在墙体中部、柱边、梁下、洞口角部出现不同程度斜向、竖向、水平裂缝。

2)楼梯平台处框架柱顶和顶层框架柱抹灰层出现斜裂缝,现场抹灰层敲开未发现柱顶混凝土斜裂缝。

3)吊顶损坏脱落。

根据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年版)及GB50223-2008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该受鉴定房屋按6度(第二组,0.10g)进行抗震验算,按6度抗震措施进行复核,房屋基本规则,D轴为单向框架,部分柱、个别梁配筋不足,多项抗震措施不满足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要求,该房屋综合抗震能力不满足抗震鉴定要求,应对该房屋按照现行国家规范进行抗震加固设计。

3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加固设计

3.1 抗震加固设计原则

本项工程按抗震设防烈度6度进行结构加固设计,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特征周期为0.40s,本工程按《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进行抗震加固设计,加固后的后续使用年限为50年。

3.2 抗震加固方案确定

框架结构梁柱节点区由于受力复杂,规范中为保证“强节点、弱构件”的设计原则,通常采取在柱端和梁端一定区域箍筋加密原则,防止节点区的脆性破坏,增强结构的抗震性能。

本工程由于工期、资金、建筑功能及建筑耐久性方面的要求,对于加固方案提出了诸多限制,在此基础上,我们对多种加固方案进行了比较,从而确定一种最佳加固方案采用加大截面加固方法:该方法主要采用同种材料即混凝土和钢筋对原结构进行加固补强的一种施工技术,其技术要点就在于用钢筋混凝土来增大原混凝土结构截面面积以提高结构的承载力为目的的一种传统方法。

3.3 加固设计采取的措施

本工程属多层公共建筑,建筑类别:丙类。平面为规则的矩形平面,按6度0.10g,局部为单向框架,采用增加框架柱方法处理,增加框架柱后,地震作用验算个别柱正截面验算不通过,部分柱斜截面验算不通过,部分框架梁纵筋不够,采用加大截面法对柱、梁加固。

原基础未受损,经验算房屋地基和基础满足正常使用要求,在此设计不作处理。原设计10.800层以下部分框架柱斜截面抗震承载力不足,个别框架柱正截面抗震承载力不足,现以该部分柱为例应用增大截面法进行加固。具体做法如图1,图2所示。

图1 柱加固剖面图

图2 柱加固1―1,2―2断面图

原设计D轴为单向框架(每层两处),不满足《抗规》6.1.5条规定。现通过增设框架柱的方法予以调整,每层于②轴及12轴各增设一根框架柱,新增的框架柱基础与原有基础合并为双柱联合基础,与新增框架柱连接的框架梁原有配筋不能满足要求,通过增大截面法或增加底筋和面筋的方法进行加固。

原设计部分框架梁正截面抗震承载力不足,通过增加上部钢筋和底部钢筋的方法予以加固。

3.4 加固要求

1)所有新旧混凝土结合面,应将原有构件表面混凝土凿毛冲净,充分润湿,表面刷素水泥浆再浇筑新混凝土。

2)小尺寸的混凝土构件应手工振捣密实,严禁不支模而直接抹在原有混凝土上。

3)新增钢筋需要钻孔穿过原有混凝土构件的,钻孔时应避免伤及原有钢筋,钢筋穿过后用A级结构胶灌孔。

4)新增的框架柱KZ-1,浇筑前需按施工图要求对指定梁卸荷。

5)因加固柱或加固梁而拆除的填充墙,采用MU5.0空心页岩砖M5混合砂浆砌筑,砌筑时构造按西南G701(四)6度抗震措施的要求,面层和门窗复原。

6)新增箍筋与箍筋焊接,基础底筋与原有底筋焊接时,双面焊接搭接长度不小于5d,单面焊接搭接长度不小于10d(d为较小钢筋直径)。

7)图中未标注的植筋深度不小于16d+2do(do为锚孔直径),且不小于100mm,柱植入梁的纵向钢筋和梁植入柱的纵向钢筋必须做拉拔试验,植筋用胶应采用A级结构胶。

3.5 加固材料要求

钢筋:钢筋强度标准值应具有不小于95%的保证率。“130”为HPB235钢筋,“131”为HRB335钢筋,“132”为HRB400钢筋。

型钢:角钢和钢板采用Q235B型。

化学锚栓:采用Q345钢或4.8级化学锚栓。

焊条:HPB235级钢筋与HPB235,HRB335级钢筋焊接用E43型焊条,HRB335,HRB400钢筋之间焊接用E50型焊条;Q235B钢焊接用E43型。

4 结语

综上所述,已有建筑的抗震加固设计是一项复杂而综合性强的工作,必须对原结构进行检测分析,在基于原建筑的自身特点下,必须选择经济、合理、可行、不损坏原结构和外观的抗震加固改造方案和措施。同时,在加固改造设计中要注意细节问题,熟练地掌握规范,并具有良好的结构概念,才能使建筑承载力水平得以提高、抗震性能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抗震支架深化设计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教学楼;设计;施工

Abstract: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the Chinese housing design situation caused JianBu live and the engineering design of the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personnel. Seismic strengthening design in architectural become important topic.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rough a practical project example, stressed in the reinforcement design of fully improve the structure system, improve the whole house aseismatic function,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nnection of the component design concept; This article from the plan selection, calculation and analysis and so on several aspects of the reinforcement design method summarized, hope to provide some experience for the engineering builder and reference.

Keywords: teaching building; Design;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汶川地震后,我国的住宅设计现状引起了住建部和广大工程设计人员的日益重视。同样是大地震,我国的汶川地震死亡惨重,但新西兰的伤亡人数却大大减小,是因为新西兰的建筑普遍使用抗震结构设计,房子很稳固。为了更好的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取用抗震加固设计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1工程概况

本工程场址位于体育场西侧看台处,场址呈矩形,东西方向宽55至60余米,南北方向长约180余米。场地形状比较规则,西侧紧邻城市干道,东侧为学校体育场,进出十分方便并相对独立。国际部教学楼沿原看台方向南北布置,在用地的西侧及南北两侧设置出入口,建筑物西侧沿整个长边设置主要道路,南北两侧设进出操场的道路,满足使用功能及防火要求。西侧绿地可开辟成通往城市干道的通道。

2相关的设计思路

2.1单体设计构思

本项目设计的重点和难点在于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在不改变规模的情况下,操场看台的几何尺寸几乎不可改变,而用地的进深制约了看台后只能单边布置教室等大空间的用房,这就造成了大部分教学用房位于看台之上的三层、四层,对功能布置、结构与抗震以及安全疏散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建设用地的现状决定了大部分教室为东西朝向,这对使用功能会造成较大的不利影响,必须采用相应的措施来解决自然光较低的高度角对视线干扰和东侧操场的噪音干扰。

2.2平面功能设计

1、地下1层设置符合110米栏长度要求的室内跑道,以及器械训练用房,并配有相应的更衣间等辅助用房,以满足80中作为传统体育名校的训练要求。同时大部分设备用房均在地下1层设置。

2、体育器材室和体育组办公室、会议室设置在首层北段,兼顾日常体育课和优势项目训练的管理,并布置一部货运电梯方便器材的搬运。首层南侧设计为西餐厅,建筑面积约237平米,从南侧入口可直接进出就餐,西餐厅北侧设为家政教室,联系方便。首层中部设置东西贯通的主门厅,可经此由楼外直接进入体育场。

3、保留原有看台功能,看台座位1431个。看台中部设主席台,并设相应的贵宾休息室。二层北侧设一个档案室、一个会议室,其他房间按社团活动室、办公室和休息室设计,其中活动室可根据实际使用要求,灵活布置为标准教室或专业教室。

4、普通教室是师生最重要的学习和活动场所,也是师生在校期间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场所,所以集中布置在最佳楼层:三层和四层,争取最好的采光和通风条件,最大限度的减小外部干扰。本方案共设普通教室34间,按照国际办学的要求,每间教室供20-30个学生使用,开间净宽8.8米,进深7米左右,建筑面积约66平方米,方便小班教学。

3加固设计方案的选择

( 1) 结构体系是决定房屋综合抗震能力的关键因素, 当原结构的结构体系明显不合理时, 首先采取措施改变、改善或优化结构体系, 着重于提高承载力

和变形能力, 使加固后的结构质量和刚度分布较均匀、对称, 能最大限度地改善构件的受力状况, 避免大范围对构件进行加固处理;( 2) 根据鉴定情况, 教学楼存在平面及竖向刚度不规则, 选择了柱间增设钢支撑方案进行加固, 它可为框架提供很大的抗侧刚度和承载力, 并能起到调整杆件内力和结构刚度的作用 , 解决了底层薄弱层及位移角过大的问题, 改善了体系的扭转效应, 使构件的内力分布更加合理, 局部框架柱的轴压比降低, 梁配筋量降低。

4抗震设计和施工措施

4.1结构内力计算与选取

结构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均为C40,普通受力纵筋均采用HRB335级,箍筋均采用HPB235级,梁中内置H型钢、加劲肋板及柱中角钢均采用Q345钢,钢板箍采用Q235钢。通过对套建增层预应力钢骨混凝土框架内力分析及配筋计算,得到满足轴压比、多遇地震及罕遇地震作用下侧移要求的柱截面尺寸为b×h=900×900平方毫米, 内置4个角钢的尺寸均为125X80×12× 11,底层和顶层预应力钢骨混凝土框架梁截面尺寸为500X900平方毫米,钢骨采用普通焊接H型钢700×350×10×20,其他层框架梁截面尺寸为450×800平方毫米, 钢骨采用普通焊接H型钢600×300×10×2 0。内置H型钢混凝土次梁均取b×h=400×600平方毫米,钢骨采用普通焊接H型钢400×250×10×2 0。楼板取120mm厚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板。

4.2模板设计

角钢混凝土柱中的钢骨架在混凝土未浇灌以前已形成钢结构,它具有相当大的承载能力,能够承受构件自重和施工时的活荷载,且可以将模板悬挂在角钢上,不必为模板设置支柱,因而减少了支模板的劳动力和材料。柱模板采用5mm厚的钢模,在每个角钢上焊接2个12抗拉螺栓用于固定模板,抗拉螺栓沿柱长度方向布置间距为400mm。在模板上沿柱长度方向四周设置截面为90mm×50mm的加劲木楞,间距400mm,以增强侧模刚度。

抗震构造措施的加固方法

创新了框架梁柱节点核心区粘钢、外包截面两种加固方案, 以加强对梁柱节点核心区的约束;安全岛楼梯间的填充墙拉结措施则采用了与砌体结构相同的单面钢筋网砂浆面层加固法采用外包混凝土加固框架柱的同时加强了框架梁的锚固措施 。总之, 节点设计重视结构的整体性, 同时充分考虑施工便捷、质量可控、经济高效, 且对原结构破坏最小。

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设计阶段是整个工程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在设计中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本文结合实例对抗震设计中的一些重要环节和施工措施进行了探讨。虽然有些粗浅,希望对同行们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 郑文忠 王英《对既有房屋套建增层改造的认识与思考》《工业建筑》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