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渔业养殖体系

渔业养殖体系

渔业养殖体系

渔业养殖体系范文第1篇

一、指导思想

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推进渔业产业化进程为重点,按照“转变观念、创新养殖模式、挖掘潜力、提高效益”的工作方针,全面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着力培育一批水产养殖大户、水产经纪人、水产经营合作组织和产业化龙头企业,努力发展特色渔业、外向渔业、生态渔业,促进渔业产业集群和区域经济发展,实现由渔业资源大县向渔业经济强县的跨越,为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工作目标

通过渔业富民行动,提高水产养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组织化水平,主要养殖水域规划布局科学,资源配置得到优化,健康养殖技术得到推广,水产良种覆盖率得到提高,水生动物病害防控能力增强,渔业基础设施得到改善,产业素质进一步提高。到十一五”末,全县水产养殖面积达16万亩以上(不包括稻田养殖面积),较**末增加2.5万亩;全县水产品总量6万吨以上,较**末增长64%;渔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20%左右;标准化生态养殖示范区优质水产品产量占总量的50%以上;全县农民人均渔业产值超过800元,较**末翻一番。

三、主要工作

“渔业富民行动”突出良种工程、标准化生态养殖示范区、产业化经营和渔业资源环境保护四大重点,通过突破“瓶颈”制约,实现渔业区域经济综合实力的全面提升和渔民收入的增加。

(一)进一步提高良种繁育能力。按照农业部《水产原良种场生产管理规范》的要求,规范良种场亲本选育、引进和经营管理,加速扩大名优种苗的繁育规模,配套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逐步建立集繁殖、培育、销售一体化的苗种繁育体系。到**末,苗种繁育总量25亿尾以上,增长92%;新建年产苗种5—10亿尾的部级鳅科鱼类良种场,通过市级以上验收的水产原良种场达到4—6个,主要养殖品种良种覆盖率达80%以上。

(二)建设标准化生态养殖示范区。全面推进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因水制宜,调整养殖结构、调优养殖品种,促进水产养殖与水域生态环境保护和谐发展。按照无公害、绿色、有机水产品生产技术规范的要求,大力推广生态养殖模式,修复养殖水域生态环境,保持水域滩涂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组织实施标准化生产,实现对水产品生产全过程的质量安全监控,加快无公害水产品、水产绿色食品认证步伐。**期间,建设省、市、县三级示范区8万亩以上,争取达到省级标准的3个,市级标准的10个;完成无公害水产品认证8个、无公害产地认证面积12万亩,水产绿色食品认证4个,全县通过质量认证的水产品品牌达到12个。通过标准化生态养殖示范区建设和水产品质量认证,实现优势水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和渔业优势区域经济的扩张,扩大我县水产品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三)推进渔业产业化。充分发挥渔业资源、特色品种、良好水域环境的优势,结合标准化生态养殖示范区建设和优势水产品品牌的打造,加大水产品加工流通的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渔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争取**末,水产品加工率达10%;创建1—2个在全省乃至全国叫得响的知名品牌。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引导中小加工流通企业,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开展横向联合,扩大经营规模,更好地发挥龙头企业的产业带动作用。同时,培育典型,加强引导,围绕龙头企业和标准化生态养殖示范区建设,扶持一批农民渔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成为农民与市场、企业与基地的桥梁和纽带,拓宽渔民增收领域。到**末,我县水产龙头企业达到15个,其中争取达到国家、省级龙头企业3个。

(四)保护渔业资源和水域生态环境。制定地方渔业资源与水域生态环境保护的中长期规划;建立重点水域地方特色品种保护区并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注重湖泊、河流生物修复技术的推广应用;合理规划养殖密度;积极探索和推进养殖病害生物防控技术,建立渔业水域污染及水生动物疫病监测预警体系,规范渔政渔港管理体系和渔船检验体系,全面实行养殖证制度,实现渔业健康持续发展。

四、行动措施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进一步加快渔业发展,转变渔业增长方式,把渔业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产品优势、商品优势和经济优势,是我县**期间渔业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各乡镇政府、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切实将渔业富民行动抓紧、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二)集中力量,重点扶持。针对制约我县渔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按照非均衡发展的理念和狠抓重点渔区、突出名优规模、提高产品质量、增加渔业效益的原则,重点扶持部级、省级苗种繁育基地,省、市级标准化生态养殖示范区和渔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在资金投入上,协调用好各项渔业资金,发挥国家、省、市级投资的导向作用,带动社会资金投入。同时,引入竞争机制,实行以奖代补,择优扶持。**期间,获得部级龙头企业奖励10万元、省级龙头企业奖励5万元、市级龙头企业奖励2万元。至2007年年底,凡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的水产品品牌,市财政将补贴8000元。

(三)统筹兼顾,搞好规划。各乡镇要结合本地区**发展规划,适应渔业结构调整的需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科学制定本地区的渔业发展规划。依托规划,狠抓结构调整,促进渔业产业升级和优化,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四)加强“产学研”结合,提高科技兴渔水平。鼓励技术推广部门、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与龙头企业、养殖大户、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建立合作关系;组织对渔业科技难题进行攻关,加强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研究和开发;加强养殖户的技术培训,以科技进步引领渔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

(五)建立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逐步建立健全县级渔业水域、鱼类病害、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全面落实农业部《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对养殖用水、渔用饲料和养殖用药进行全程监督管理;积极推行国家、地方行业标准,健全完善水产标准体系。

渔业养殖体系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水产养殖;水体处理;水质净化;方法

中图分类号 S9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3-0234-02

随着规模化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养殖水体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来自水产养殖的环境负荷是水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1]。因此,挖掘集约化水产养殖业内部的节水环保潜力意义重大。现对常用的水体处理方法应用现状进行综述,分析当前生物净化技术,对生态农业健康渔业提出一些展望。

1 水产养殖水体自然生物处理方法

使用自然生物处理池塘养殖水体的方法一般有稳定塘、自然湿地及利用土地处理等方法,其优势是对于处理含TN和TP的养殖水体,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非规模化水产养殖的自然水体本身类似于典型的自然湿地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在充分合理地利用其自净能力的情况下,能够较好地净化池塘养殖水体,并且经济合理。池塘的水生生态系统本身就有较强的自净能力,对渔业养殖水体的处理中,可以充分合理利用池塘的水生生态系统对污染物的净化能力来处理渔业养殖污水。

2 水产养殖水体物理处理方法

2.1 机械过滤法

由于渔业养殖废水中的生物排泄物和剩余饵料等主要以悬浮物形式存在,因此采用机械过滤去除是最为便捷、高效的处理方法。常用的过滤设施有砂滤器、压力过滤器、机械过滤器等[2]。在水产养殖废水处理工程实践中,机械过滤器使用较多,分离效果较好,其工作原理是将通过喷淋管喷洒到过滤箱,过滤箱内的过滤器和小粒径沸石颗粒过滤后的水返回到水池。

2.2 光照处理法

光照处理作用机理是通过将微生物的DNA 链断裂,造成微生物永久失活,从而达到灭菌的目的。光照处理系统对渔业养殖废水具有明显的处理效果,对渔业养殖废水中的NO3--N、NO2--N、NH4+-N、TP、COD的处理效率分别为52.5%~61.73%、48.9%~57.86%、68.91%~80.07%、41.56%~49.87%、13.86%~25.68%[3]。光照处理法利用光照对池塘养殖废水进行处理,具有成本低、操作易、处理后出水水质稳定的特点。

2.3 泡沫分离法

泡沫分离法是利用气泡的气液界面可吸附、浓缩污浊物质的性质,从而分离去除水中污浊物质之浮选分离法的一种方法[4]。泡沫分离和臭氧消毒设备对渔业养殖水体中异养微生物、NH4+-N、NO2--N处理效率分别为86.72%~94.66%、36.56%~40.21%、37.59%~39.12%,能明显提高水体溶解氧,对COD的处理效果较低;连续工作24 h后,能有效降低渔业养殖水体中的NO2--N的含量和异养微生物数量。泡沫分离法处理效果一般,在泡沫分离设备处理后位置比处理前位置的NH4+-N、NO2--N和COD浓度能降低38.92%~43.45%、23.65%~28.71%、10.52%~13.85%,但能明显提高出水溶解氧含量。

3 水产养殖水体化学处理方法

养殖水化学处理法指通过在养殖水体洒入一定量的无机或有机化学制剂,与水中污染物或悬浮物发生反应以改善养殖水质,这种方法在传统渔业养殖中使比较普遍。根据化学反应类型可分为中和法、沉淀法、络合法、氧化还原法[5]。其中臭氧处理法已较广泛应用于渔业养殖用水的处理,效果比较明显,但臭氧处理法大幅度增加养殖的成本,同时具有一定的副作用,也不能降低养殖水体营养物质TN、TP等的含量,因此在渔业养殖废水的深度处理中应用较少。

4 水产养殖水体生物处理方法

4.1 生物制剂法

微生态制剂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加入到渔业养殖水体后能够快速增殖而变为优势种。利用有益微生物改善渔业养殖水体环境、维持渔业养殖水体生态平衡,是保持渔业养殖健康和稳定发展的重要措施[6]。光合细菌是目前应用最多的一种水质微生态调控剂,光合细菌可利用水中的NH4+-N、H2S等污染物质,使水中的有毒有害成分降低,溶解氧增加,遏制水体的富营养化,增强水体的透明度,使水质得到改善。在pH值合适的情况下,芽孢杆菌为主的复合菌对养殖水体有很好的生态调控作用,特别对水体中NH4+-N、NO2--N、NO3--N和 COD的处理效率很好。随着投放时间不同,去除效果也不同,投入微生态制剂9 d后,上述主要污染物含量显著降低,渔业养殖水体可以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Ⅱ类水域的水环境质量标准[7]。反硝化细菌对水体中的NO3--N、NO2--N处理效率也较好,研究表明,NO3--N、NO2--N为1 mg/L的水体中,3 d内NO3--N、NO22-N处理效率可以分别达到95.8%和90.2%[8]。

4.2 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法是渔业养殖水体生物处理的关键技术,其是以好氧微生物及其黏附的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所组成,具有吸附分解有机污染物,有效降低有机污染物浓度的能力。在经典的活性污泥处理法上发展而来成的AB法和SBR等处理工艺,具有更好的处理效果。Umbl et al在渔业养殖污水排放沟中使用类似SBR法的操作方法进行好氧和厌氧处理,效果良好。Meskeet et al对经典的活性污泥法处理渔业养殖循环水进行研究,其结果表明NH4+-N浓度较高达不到回用水质的要求。Nugual et al使用SBR法工艺处理海水养殖废水的有机污染物并研究盐度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发现在处理盐度不是太高的海水养殖废水时,TN去除效果明显[9]。

4.3 生物膜法

生物膜法由于具有产生活性污泥量少、运行维护便利、处理费用低廉的特点,在渔业养殖废水处理方面也有相对优势。生物膜法主要有生物转盘法工艺、生物接触氧化法工艺、生物流化床法工艺和生物滤池法工艺等,这些技术方法可根据微生物的多样化特征,选用于渔业养殖废水的封闭循环使用。由于生物膜上固定化的微生物密度较高、活性较强、反应速度更快,同经典的挂膜微生物处理工艺相比,对NH4+-N和难以降解的有机污染物具有明显的去除效果。在连续曝气的作用下,生物膜法对渔业养殖池塘中有毒有害的NO2--N和NH4+-N等有很高的处理效率,尤其对NH4+-N的去除效果比不曝气的好。连续曝气对水体中可溶性P的去除无明显效果,不曝气时明显降低水中可溶性P浓度[10]。

4.4 生物滤池法

曝气生物滤池是具有集生物氧化、过滤和生物吸附等多种处理工艺于一体的水处理工艺,其通过维持较高的水力负荷和保留较高的微生物浓度以减少环境冲击,能促进好氧微生物生长,同时污泥产生量较少。曝气生物滤池主要应用于受污染渔业水源的预处理、难降解污染物处理和回用水的深度处理,且应用前景很好。在规模化养鱼池塘中使用的生物滤池设备主要有平流式、降流式和升流式[11]。生物滤池的运行最关键的部分在于挂膜,滤料表面如果不能形成有效的好氧生物膜,则无法对渔业养殖废水进行处理。挂膜从环境微生物学的来讲,即菌体接种,使微生物吸附在滤料表面上。微生物的载体为生物滤池中的填料,在不更换滤料的情况下,生物滤池可以连续使用。

4.5 渔业养殖水体人工湿地法

人工湿地按水流方式的不同可将其划分为表面流、潜流和垂直流3个类型。陈家长等[12]对表面流人工湿地系统对混养区渔业养殖废水的处理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湿地对渔业养殖废水中的COD、NH4+-N、NO2--N、NO3--N、PO43--P、TN和TP的处理效率分别变化在32.07%~50.00%、57.25%~91.67%、38.46%~79.59%、43.75%~81.82%、47.50%~78.67%、31.37%~80.00%和39.53%~71.43%,平均处理效率分别为41.69%、76.91%、53.06%、60.88%、61.33%、54.22%和59.15%。

5 水产养殖水体处理发展方向

随着世界范围内的水环境污染和水资源短缺的日趋严重,未来世界各国将采用封闭式循环养殖方法,渔业养殖废水的综合利用和无害化排放技术研究具有巨大的实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13]。我国渔业养殖废水主要来自的渔业养殖结束后的排水及渔业养殖过程中的季节性换水和补水,排换水时间相对比较集中,发达国家广泛采用的渔业循环养殖技术,运行费用非常昂贵,不适合我国的国情,在我国难以推广。我国池塘养殖具有规模小、分散,且种养混合区域面积广,主要养殖品种的经济效益相对较低等特点,采用人工湿地和自然湿地水质净化系统处理渔业养殖废水[14],符合现代和未来生态农业的要求,通过调整渔业养殖生态系统的结构,减少和避免养殖废弃物在水体中的积累,在使渔业养殖水质得到净化处理的同时使这些渔业养殖废弃物再循环利用。进一步研究高效可行的规模化渔业养殖废水集中处理系统和工艺,改善渔业养殖水体生态环境质量,保护水资源和减轻渔业养殖排水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是我国渔业养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

6 参考文献

[1] 王君英.水产养殖对生态环境污染的控制措施[J].北京水产,2004(4):4-6.

[2] TILLEY D R,BADRINARAYANAN H,ROSATI R,et al.Constructed wetlands as recirculation filters in large- scale shrimp aquaculture[J].Aquacultural Engineering,2002(26):81-109.

[3] 晏小霞,唐文浩.光照处理系统对养殖废水净化效果的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6(25):201-205.

[4] 谭洪新,周琪.泡沫分离―臭氧消毒装置的水处理效果研究析[J].渔业现代化,2008(1):15-19

[5] 郭立新.循环水培高等陆生植物系统对水产养殖废水的净化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4.

[6] 邹健,方建光.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养殖环境生物修复中的应用[J].中国畜牧杂志,2007,10(43):60-61.

[7] 孟 睿,何连生,席北斗.芽孢杆菌与硝化细菌净化水产养殖废水的试验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9(11):28-31.

[8] 尹艳娥,沈新强,晁敏,等.反硝化技术对模拟养殖池塘修复的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9,28(8):1727-1732.

[9] 方圣琼,胡雪峰,巫和昕.水产养殖废水处理技术及应用[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4,5(9):51-55.

[10] 张寒冰,黄凤莲,周艳红,等.生物膜法处理养殖废水的研究[J].生态环境,2005,14(1):26-29.

[11] ROUSSEAU D P L,VANROLLEGHEM P A,PAUW N D.Construct edwet landsin Flanders:a performance analysis[J].Ecol Eng,2004,23(3):151-163.

[12] 陈家长,何尧平,孟顺龙,等.表面流人工湿地在池塘养殖循环经济模式中的净化效能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7,26(5):198-190.

渔业养殖体系范文第3篇

1.北京节水渔业发展总体情况近些年来,北京市结合渔业资源特点和渔业发展要求,从节约水资源、保证水产品质量安全、提高生产效益的角度出发,通过发展节水型渔业品种、采用先进设备及生物技术、优化生产模式等手段,积极发展节水型渔业。2012年北京市渔业工作报告显示年内渔业节水500万吨,相当于近5万户市民家庭基本生活用水量。据统计,2014年本市通过调整渔业内部结构、转变经营方式、推广节水技术,全年节约养殖用水400多万吨,相当于两个半昆明湖。北京依托自身科研实力雄厚、信息资讯发达、交通运输便利等首都区位优势,全面发展节水渔业。全市各区县在政府政策的引导下积极进行旧池改造,逐步将低效耗水的土池塘进行工厂化改造和养殖场的高产高效标准化基地建设。全市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真抓实干,搞调研、拟方案、定标准,协调政策资金,渔民参与的积极性较高。至“十二五”时期末,市区两级投入资金达2.266亿元,养殖者自筹1.5亿元左右。全市共建设菜篮子工程渔业高产高效生产基地136家,改造老旧池塘占地面积8736.6亩,形成养殖面积6370亩,改造前产能为7,000吨,改造后产能为2.2万吨,新增总产能1.5万吨,占年养殖产量的22.0%。节水能力大幅提升。其中标准化池塘比传统池塘节水20.0%,温室循环养殖模式节水73.0%,工厂化养殖模式节水95.0%,节水能力大幅提升。目前,北京市水产产业完成在房山、通州、怀柔、延庆等区县12家养殖场的改造任务,建立全封闭工厂化节水示范面积72亩,循环温室节水改造示范305.5亩。在大兴、房山、通州、顺义等区县,改造18家水产养殖场(户),建设标准化池塘节水改造示范工程1135.5亩。至“十二五”时期末,全市工厂化高密度养殖和简易工厂化养殖平均耗水量降低50%,有效缓解了水资源的短缺(以上数据来源于北京市农业局)。2.北京节水渔业的主要模式及节水效率目前,在北京市应用的节水渔业模式主要有池塘标准化养殖模式、循环温室养殖模式、全封闭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龟鳖类节水型庭院式高密度养殖模式、新型池塘循环水养殖模式、湿地综合渔业模式等,这些养殖模式都具有较强的节水功效。“十二五”期间,北京市渔业采用先进设备及生物技术,积极开展节水减排技术的集成示范与推广。其中,工厂化养殖规模已扩大至364,855m2;循环温室10家;生物治理池塘富营养化技术目前已在京郊推广养殖池塘1700余亩,每亩年可节水250m3;池塘高效增氧技术可使每亩池塘每年节水135m3左右。上述节水减排技术的综合应用,每年可节约渔业用水80万m3以上。在节水型渔业养殖研发和推广方面,北京市倡导循环流水养殖,将90%以上的池塘水体作为净水池,利用相关技术进行水体净化,养殖效率比传统池塘提高30%以上。在节水型渔业养殖品种方面,北京市先后引进、试验、推广名优水产品种50余种,占水产养殖比例的45%以上。通过科研人员的选育,泥鳅、匙吻鲟、怀头鲶、鳄龟、珍珠鳖、罗非鱼和巴丁鱼等十余个品种被认为具有良好的节水效果。其中龟鳖类的鳄龟、珍珠鳖,在海南已建成龟鳖良种场,每年可向京郊提供优质苗种5万余只,这些龟鳖在设施化养殖模式下开展养殖生产,较相同模式鱼类养殖,年可节水2.5万m3。温热水鱼类的罗非鱼和巴丁鱼在京郊采取工厂化养殖模式,年可减少用水300万m3。3.北京节水渔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尽管在政府、渔业科研和推广部门、基层合作组织和渔民的共同努力下,北京近年来在发展节水渔业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节水渔业发展还面临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北京的地下水超采严重,地面大面积沉降,导致绝大部分池塘渗漏比较严重。(2)许多池塘老化较严重,池塘底泥污染物大量释放对养殖池塘水质破坏力较大。(3)近年来,受到鱼价市场疲软影响,为控制养殖成本,大多数渔民在养殖水体养护方面投入较少,导致许多节水新技术、新装备投入利用率偏低。(4)城市生活污水大量排放,导致周边地区的渔业用水水源大面积污染,导致许多地区养殖功能衰竭。因此,大力发展节水渔业不仅是北京都市渔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唯一出路,而且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二、北京节水渔业发展的政策导向

根据北京市市委、市政府《关于调结构转方式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的意见》精神,“十三五”期间,北京渔业将以“调结构、转方式,发展高端高效节水渔业”为主线,以“做优做美生态渔业、做高做尖籽种渔业、做新做特休闲渔业、做专做强精品渔业”为目标,坚持“精品高端、节水高效、生态安全”发展,全面提升渔业“生态、生活、生产、示范”四大功能,以生态渔业、籽种渔业、休闲渔业、精品渔业等四大渔业为重要抓手,通过挖掘内涵、转变方式、拓展外延,加快推进“节水节地、低碳生态、文化娱乐、高端高效、保障供给”的北京特色都市型现代渔业功能体系建设。以节水为中心,深入推进渔业结构调整、空间布局优化和发展方式转变,着力构建与首都核心功能定位相一致、与休闲观光和文化旅游相融合、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相衔接的北京现代渔业模式,强化首都北京节水渔业的引领地位和品牌影响,形成“立足京津冀、引领全国、面向世界”的发展格局。

三、北京发展节水渔业的建议

渔业养殖体系范文第4篇

1渔业发展的新阶段、新任务

1.1渔业发展新阶段的主要特点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广西渔业同全国渔业一样,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归纳起来,渔业发展新阶段呈现出以下几个新特点:

1.1.1渔业发展由捕捞为主转移到以养殖为主改革开放以来,我区渔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此同时,渔业生产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渔业发展的重点已经由捕捞转移到养殖上面来。历史上,我国渔业以捕捞为主,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捕捞产量仍占70%以上,至20世纪90年代初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养殖产量开始超过捕捞产量。2003年,我国水产品总产量为4706.n万t,其中养殖产量为3027.59万t,占总产量64.3%;捕捞产量为1678.53万t,占总产量35.7%。广西渔业基本上与全国渔业同步发展,2003年,全区水产品总产量为264.61万t,其中养殖产量为168.98万t(其中海水养殖产量83.63万t,淡水养殖产量85.35万t),占总产量63.9%;捕捞产量为95.63万t(其中海洋捕捞85.10万t,淡水捕捞10.53万t),占总产量36.1%。我区水产养殖业已经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其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

1.1.2水产养殖正朝着优质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水产养殖产品结构的不断优化,是水产养殖进人发展新阶段的重要特征。以淡水养殖为例,养殖鱼类由过去单一的四大家鱼发展到多种名贵鱼类养殖,不仅养殖鱼类,而且发展到养殖甲壳类(虾、蟹类)、两栖类(蛙类)、爬行类(龟、鳖类)等,使水产养殖产品结构朝着优质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有力地促进渔业经济由数量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1.1.3水产品产量不断提高,“吃鱼难”问题基本解决20多年来,我区渔业年年增产丰收。2003年全区水产品产量264.61万t,为1978年11.7万t的22.6倍,使过去长期困扰城乡居民的“吃鱼难”问题得到基本解决。近年来,还出现局部性、季节性和结构性水产品供过于求的局面,价格走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渔业的发展。2004年上半年,情况发生了变化,据报道,1一6月,全国水产品价格普遍上扬,由于受禽流感疫情以及农产品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水产品价格一改过去数年持续下跌的趋势,平均价格涨幅超过巧%,部分品种(继鱼、草鱼等常规品种)价格涨幅在50%以上,并出现了个别品种供不应求的局面,因此,渔民收人仍有较大增长。

1.1.4水产养殖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市场前景看好根据形势分析,我区渔业正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一是国家对“三农”的高度重视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渔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广西属西部省、区之一,渔业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中央和地方在政策、人力、物力、财力各方面将加大扶持的力度,为渔业发展注人新的活力。据报道,n月19日在南宁举行的“2004.中国西部论坛”,国家有关部委领导参加了论坛,其中国家农业部领导指出,将争取多项措施全力发展西部特色农业,从而保障西部大开发战略顺利推进,包括加强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加快特色农产品科研推广体系建设;培育特色农产品营销体系;建立特色农产品品质监控体系等。自治区政府领导表示,广西将按照“主攻畜禽,扩大水产,优化粮经,提升林果,确保增收”的结构调整思路,建成若干个有区域特色、在全国有重要地位的优势农产品基地,重点发展优势、特色、大宗、生态、绿色、安全的农产品加工业。这对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也是难得的机遇。二是加人世贸组织和南博会的举办,为渔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环境。继2002年我国加人世贸组织之后,一年一度的“中国一东盟博览会”从2004年起在南宁举行,将为我国渔业走向东盟、走向世界构建了新的平台,为渔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国际市场环境。三是水产品市场前景看好。据国际渔业专家分析,今后十几年(至2020年),世界水产品需求将急剧增长,主要是由于发展中国家人口的迅速增长、生活的改善和城镇化趋势的发展,导致肉类和鱼类动物蛋白的供应和需求出现重大改变。这一发展趋势,也将对国内、区内水产品市场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面对新的发展契机,我们要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扎实工作,加快渔业的发展。

1.2渔业发展新阶段的主要任务

1.2.1以市场为导向,优化产业结构在渔业发展新阶段,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区域资源比较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形成合理的区域布局,通过不同优势品种的区域布局,加快发展,最终形成“开发一个品种(产品),形成一个产业,发展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群众”的生产经营新格局。与此同时,应该转变过去“产、加、销”的经营管理模式,代之以“销、加、产”的经营管理新模式,即以市场为导向,以销售为龙头,带动生产与加工,使渔业资源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得到合理的配置,从而促进渔业内的一、二、三产业得到协调发展。

1.2.2发展龙头企业,促进产业化经营渔业发展新阶段,要跳出小农经济和计划经济时代的圈子,实行集约化、规模化生产,培育和扶植龙头企业,实行公司+基地十农户的产业化经营,以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指导渔业生产,使产业化经营建立在坚实的科学技术基础之上,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渔业增效,渔农民增收。

1.2.3严格规范无公害水产养殖,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是当前渔业生产各个环节中的重中之重,贯穿于渔业生产的始终,这是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和国内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要,事关渔业发展的兴衰成败。因此,必须引起水产部门的高度重视,要严格执行国家农业部关于《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2003年9月1日开始实施),特别是在水质、苗种、饲料、肥料和鱼药等各方面把好质量关,并严格水产品质量检测,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

2充分发挥江河水库资源优势,促进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

2.1提高对发展江河水库养殖重要性的认识

2.1.1江河水库资源丰富,发展水产增养殖,潜力很大我区内陆河流分属三大水系,包括长江水系、珠江水系和南流人海水系,其中以珠江水系为主,全区江河水域面积达80万h时。我区水库是通过拦河筑坝建成,共计13万hm“多。近年来,红水河梯级电站陆续兴建,电站库区不断增加,诸如天生桥、岩滩、龙滩、大化等电站库区,再加上百色水库,新库区水面接近3万h衬。原有的水库养鱼,产量较低;新建电站库区有待开发,潜力很大,加上江河水库水质良好,天然饵料丰富,为进一步开展水产增养殖提供了良好的天然生态环境。

2.1.2发展江河水库养殖,是渔农民增收和山区人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开展江河水库养鱼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的事业,对于活跃水产品市场,丰富城乡人民菜篮子,满足城乡人民生活需要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大化库区群众,通过“绿色证书工程”培训后,掌握了网箱养鱼新技术,取得了网箱养鱼高产高效,在库区群众中流行“一个网箱脱贫,两个网箱致富,三个网箱变成万元户”的说法。说明开展江河水库网箱养鱼深受群众欢迎,确是渔农民增收和库区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在渔业发展新阶段,应进一步加强,进一步总结提高。

2.2依靠科技进步,促进江河水库养殖健康发展

2.2.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渔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工作的一系列论述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新时期对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其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是精髓,是科技兴国战略最基本最主要的理论依据,因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而发展生产力的根本动力是科学技术进步,国内一些专家学者提出一个公式,高度概括了生产力与科学技术的关系,这个公式是:生产力=科学技术x(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公式说明了现代科学技术与生产力诸要素的关系,说明科学技术具有乘法的效应,它放大了生产力的各个要素。科学技术发展越快,这个乘法所得的积数就越大,生产力就发展越快。从这个意义上科学技术上升到第一的地位。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指引下,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明确提出我国科技工作的基本方针是: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努力攀登科学技术高峰。”同志指出,这一方针的核心是科技与经济的密切结合。因此,我们所从事的每一项经济工作,都必须自觉地依靠科学技术,要把促进科技与经济的密切结合作为我们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贯穿于目标任务的确立、规划计划的制订和方法措施的实施等。在我们所从事的水产科技工作中,在选定科研和推广项目时,必须充分考虑所选定的项目能否更好地为渔业生产服务,能否形成生产力,并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在技术措施上,要充分考虑其可操作性,并尽快为广大群众所掌握,使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

2.2.2掌握养殖对象的生物学特性,为水产养殖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掌握养殖对象的生物学特性,包括养殖对象的分类地位、地理分布、外部形态、内部构造、食性、营养需要、生长发育特性、繁殖习性、栖息习性、徊游习性等,还应深人研究养殖对象的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从而掌握养殖对象在其生命活动周期中所固有的内在规律性,为进一步开展人工养殖提供科学依据。

2.2.3掌握养殖对象的生态学特征,为养殖时象提供良好的养殖生态环境掌握养殖对象的生态学特征,主要是要掌握养殖对象与外界环境的相互关系,包括与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的关系。掌握它们相互关系的规律性,为养殖对象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鉴于外界环境是多因子的,包括多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因子,关系错综复杂,是综合性影响。为了方便起见,一般还是按单因子的影响分别研究,同时也要考虑到其它环境因子的影响,现就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性环境因子区分如下:物理性因子包括水温、水流、水深、透明度、声、光、电等,化学性因子包括溶解气体、溶解盐类、溶解的有机物质、酸碱度等,生物性因子包括细菌、浮游生物、水生植物、底栖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等。

2.2.4开展江河水库自然资源状况调查,为养殖场地和养殖方式的确定提供依据江河水库自然资源状况调查,其内容包括地理环境、水电、交通、水域面积、水深、水质、水文气象、生物资源等,从而为养殖场地的选择、放养方式、放养品种和放养密度的确定等提供依据。

2.2.5开展不同养殖类型的养殖试验,为江河水库养殖提供技术支撑目前,国内、区内开展江河水库养殖,就其养殖方式可分为大水面增养殖、围拦养鱼和网箱养鱼三大类型。(l)大水面增养殖。在水库养殖方面,多年来,多是按不同水库类型来确定放养方式,即巨型水库(6667hm2以上)采取鱼类资源的繁殖保护为主,人工放养为辅;大型水库(667一6667h衬)采取人工放养和鱼类资源增殖并举,水质较肥、管理和捕捞条件较好的也采取人工放养为主,资源增殖为辅;中型水库(67一667h衬)采取人工放养为主,资源增殖为辅;小型水库(7一67hm“)则全部实行人工放养。在江河养殖方面,多数是实行自然资源增殖,部分实行人工放流增殖的方式。(2)围拦养鱼。这是采用设置拦鱼设施,将河汉、库汉围拦起来进行养鱼,围拦方法有土坝围拦、网片围拦和竹帘围拦等,可因地制宜采用。而河汉养鱼多采用土坝围拦,库汉养鱼则多采用网片围拦和竹帘围拦。总体要求是围拦设施坚固,防逃性能好。(3)网箱养鱼。在江河、水库的适当水域设置网箱养鱼,这是一种集约化的养鱼方式,具有节省土地,充分利用水域资源,设备简单,管理方便,效益好等优点,是当前江河水库养殖的主要方式。依其所选用的网箱制作的材料分为竹木网箱、金属网箱和聚乙烯网箱三大类,可因地制宜选用,而以选用聚乙烯网箱较为普遍。上述各类养殖方式,各有不同的养殖技术措施,但归纳起来,主要是良好的养殖生态环境,优质健康的苗种,合理的饲料供给,严格的病害防治和防逃措施等,这些技术环节是有机的统一体,必须贯穿于养殖的全过程。要开展养殖试验,取得成果后尽快推广应用于生产,为江河水库养殖提供技术支撑。

2.2.6开展江河水库无公害养殖示范基地建设,为全面推广提供样板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在试验成功基础上,组织好无公害养殖示范基地建设,采用先进实用配套技术指导生产,完善无公害养殖生产环节,严格规范化管理,让渔农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学到手。应用于生产实践,能取得实实在在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加快发展江河水库养殖的几点思考

3.1加强和完善服务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

为了促进江河水库养殖健康发展,必须加强技术推广、产品营销、产品质量监测和渔业环境监测等服务体系建设;与此同时,要加强苗种繁育、饲料生产和病害防治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养殖生产环境条件。

3.2加强江河水库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确保养殖生产持续发展

在渔业开发中,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要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的承受能力,统筹考虑当前发展和未来发展需要,既要积极实现当前的发展目标,又要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区江河水库环境污染尚存在蔓延趋势,加上电、炸、毒鱼不法行为屡禁不止,鱼类资源遭受破坏,必须加强舆论宣传,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加强渔政管理,以法治渔,为江河水库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和生态环境。

3.3完善水产养殖管理制度,保障江河水库养殖健康发展

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农业部关于《完善水域滩涂养殖证制度试行方案》的通知精神,联系广西渔业实际,搞好养殖证的发放和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工作,为稳定江河水库养殖使用权,保护养殖生产者合法权益,科学利用江河水库资源提供科学和法律依据,保障江河水库养殖业健康发展。

3.4加强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养殖生产人员的科技素质

加快水产业发展,人才是关键,要加强对养殖生产人员的技术培训,普及水产养殖基本知识和生产技能,使水产养殖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使水产养殖生产建立在坚实的科学技术基础之上。

3.5组建渔业协会,加强养殖生产管理

在江河水库养殖区内,依靠养殖生产骨干,组建渔业协会,通过协会,团结广大养殖生产人员,以促进养殖生产发展为中心,开展生产经验交流,提高生产技能;开展技术培训,普及养殖技术;传递水产信息,组织水产品流通等,从而使水产养殖生产和产品流通工作有序进行。

渔业养殖体系范文第5篇

可持续水产养殖是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方向。“种养结合”、“净水渔业”是我国发展现代渔业的必由之路;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在于对养殖水环境修复和保护。我国渔养殖业的发展关键问题是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的治理,最主要是削减污染源的排放,必须内源与外源同时治理。发展净水渔业是治理内源污染的关键措施。一定要加大生物修复的投入,国家与民众共同参与修复水环境。只有走净水渔业之路,我国的水产养殖业才会可持续性发展。推广净水渔业养殖模式而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在宏观上加以控制,微观上给予指导。控制有效养殖的面积。充分发挥政府职能,控制有效养殖面积,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要合理的规划养殖面积及品种,建立渔业用药限制、制定养殖废水排放水质标准,一定要严格控制滥用渔药现象,加强养殖水处理及废水排放的管理,为发展净水渔业提供充足的法律保障。只有走了净水渔业之路,我国的水产养殖业才会可持续性发展。

二、水产生态健康养殖的探索

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既要走对路子,也需要政府相关方面的保驾护航。

(一)必须搞好规划

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就是各地人民政府在水域滩涂总体利用规划中制定的用于水产养殖的水域滩涂规划,这是渔业部门管理的用于水产养殖的法定地域范围。

(二)必须严格执行养殖生产管理制度

各地人民政府要继续推进渔民养殖的有效证明,做好核发工作,养殖证也是渔民开展养殖生产的基本依据。

(三)加强执法监督的体系建制

进一步加强病害防治、水产原良种,渔业主管部门一定要加大监督管理,加大对水域生态环境的监管力度等体系建制;加强养殖水域水质的监测、养殖生物疫病测报与防治工作,以提高从业人员岗位技术的培训,从业人员素质和职业资格鉴定,提高和专业技术水平;加强安全、环保型、高效的饲料和水产药物,实现技术推广和服务队伍建设的有效提高。

(四)加强管理

各地人民政府应加强环境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渔业水域污染案件,保护养殖渔民的合法权益。而水产养殖业发展到今天,来之不易;将来向何处走,值得深思,努力建设现代水产养殖业,解决目前遇到的各种问题,使我国成为世界养殖强国,应该是我们为之努力奋斗的目标。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推进和发展生态健康养殖,是一条必由之路。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