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筑工业化的基本特征

建筑工业化的基本特征

建筑工业化的基本特征

建筑工业化的基本特征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时期环境艺术设计;建筑设计;地域性特征

1 新时期环境艺术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社会进程的日益加快,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工作也迈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这一时期给各行各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力,各行各业从技术生产到目的设定等各方面,都得到了方向性的转变。尤其是作为主导着我国经济的龙头产业,建筑产业的转变尤为明显: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工作的号召下,我国的建筑产品从结构的定型到施工技术的应用等等各方面都有着极大程度的转变,尤其是就建筑设计工作来说,其是直接决定着建筑工程的整体方向的,在现今我国人口数量剧增,如何更好地保证建筑设计工作的质量及成效,如何让建筑产品在不断地转变中得到完善,如何更有效地相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号召,已经成为了现今建筑设计业界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了。而环境艺术设计,则是建筑设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艺术设计是建筑设计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工作,同时,做好这一项工作也是凸显我国各地文化、让建筑产品的建设工作更为有效地响应现代化建设号召的一个主要途径:环境艺术设计是把环境融入到建筑产品、把文化融入到建筑产品、让建筑产品拥有其别具一格的灵魂的一项重要工作,在进行这一项工作时,设计人员必须能够有足够的前瞻性以及文化素养,认识起环境艺术设计在建筑设计工作中的重要性,以本土的地域性为依据,将其合理、可行地融入到环境艺术设计工作中去,从根本上达到环境艺术设计的目的。

2 新时期环境艺术设计的地域性特征

在环境艺术工作中,地域性特征的体现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对于新时期的环境艺术设计工作来说,地域性特征的体现更是直接主导着整个环境艺术设计工作的成效的:地域性特征是环境艺术设计中独有的一部分,也是区别于别类建筑设计的最主要的一部分,是整个环境艺术设计是否能够取得相应成效的关键点。

2.1 地域性特征中的目的性

任何的工作要想做好,首先就必须确定工作的目的,环境艺术设计也是一样,设计人员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之前,必须先具备一定的目的性,对设计的目的进行全方位的可行性分析,这不仅仅是设计人员开展设计工作的基础,也是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凸显地域性特征的前提。:之所以要进行环境设计工作,就是为了突显出建筑产品的地域性特征,就是为了使地域文化得到传承,让建筑产品有其别具一格的灵魂,让建筑产品能够在充分地展现出其独有的美的同时弘扬地域文化。这就是环境艺术设计工作的目的性,设计人员必须依照建筑产品所将要坐落的地方的地域文化以及自然优势,开展可行的环境艺术设计工作,通过建筑产品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相影响的方式,通过环境艺术设计把建筑产品融入到自然环境中去,在倚靠自然环境优势的同时也弥补自身的不足,使建筑产品和自然环境两者互相映衬,达到“天人合一”的目的。

2.2 如何在环境设计工作中体现出地域性特征

2.2.1 设计人员自身对身周环境的观察力以及认知度的提高

对身周环境的观察力和认知度是每一个环境艺术设计人员都应该具备的一项职业素养,环境艺术设计工作不仅仅是一项极具专业性的工作,同时,对从业者的艺术素养、职业素养的要求也是极高的:良好的环境观察力和环境认知度是主导着设计人员对地域性特征的了解程度的两个重要因素,其可以让设计人员更好地找到设计方向,能够让环境艺术设计人员更为清晰地认识到设计工作的要点。要想充分地体现出环境艺术设计工作的地域性特征,这两项职业素养则是缺一不可的。但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厚积薄发的过程,设计人员在不断参加设计积累经验的同时,还应适时地总结出相应的规律,争取地域性特征能够在下一次的环境艺术设计中得到更好的体现。

2.2.2 文化元素与环境整体的和谐

设计师在做环境没计前,必须认真理解建筑师的建筑母体设计原创理念与建筑文化元素语言内涵及建筑室内不同空间的功能要求,寻找建筑与室内空间的通俗简练的文化元素语言表达定位,如庄重、宁静、欢快、温馨、跳跃等等。比如一个酒店大堂的审内设计应该服从温馨、亲切、尊贵等文化元素语言,因此环境艺术设计文化元素设计中,如艺术品、图案、色彩、灯光、造型、材料肌理等都应按上述文化元素语言原则去设计与营造。如果文化元素定位偏离了建筑功能的文化语言,如过分严肃,或色彩偏冷调都将使其空间显得低沉与压抑,达不到建筑功能特定的文化语言要求。

2.2.3 吸收外来优秀的文化元素

人类文明之所以能够进步,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类优秀文化的相互交流。我国自汉代后,由于佛教传入与唐代丝绸之路兴盛,成就了历史上大最外来文化元素在中国绘画、宗教、建筑、雕塑等文化领域的广泛交融和应用,远到敦煌壁画、云冈石窟……近到北京十大建筑、南京中山陵及上海等城市建设,无不是中两文化相互渗透交融的结晶。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曾说过:对中华文化的吸收利用而不加以提炼,只能是作为“孝子”对家业的保守与继承;努力学习外来文化而忘记自己是一中国人,只能是一“浪子”,吸收优秀外来文化对本民族文化进行优化发展,即所谓“浪子回头金不换”。事实证明,仁性与知性、道德与科学相互融会贯通,即为中西文化交融的基本观点,是人性之整体,合之双美,离之两伤。所以环境艺术设计应中华文化元素合璧,要努力寻找中西文化的最佳结合点。

参考文献

[1]戴建华,吴萍,关于环境艺术设计与文化的思考[J],艺海,2009(4)

建筑工业化的基本特征范文第2篇

1) 现代工业建筑是一个时间范畴,是指19世纪以后,伴随资产阶级工业革命而产生和发展的房屋建筑类型,现代工业建筑本质上作为科学技术的主要载体,始终带有强烈的时代特征。

2) 现代工业建筑是一个美学范畴。现代工业建筑=现代建筑+工业建筑。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在工业建筑中的应用是现代建筑的开端,现代工业建筑促进了现代建筑结构和构造的发展,始终带有工业社会技术美的烙印。工业建筑同时具有很强的实用目的性,“工业建筑的目标就是促进生产”,以功能设计为出发点的工业建筑遵从“形式服从于功能”的现代建筑设计原则。现代工业建筑代表一种美学风格即基于工业美学的建筑形式美。

1.现代工业建筑在建筑史上的美学地位

现代工业建筑出现于19世纪,在工业革命时期,以钢铁、玻璃和混凝土技术为特征的工业建筑成为当时社会现代化的象征。20世纪初兴起的德意志制造联盟就是这一新思潮的支持者,他们认为建筑必须和工业结合,现代结构应当在建筑中表现出来,这样会产生前所未见的新形式。其代表建筑师赫尔曼?米切尔宣称:(HermannMuthesius)精神远远高于物质之上形式远远高于功能之上……。因此,面临的任务就是再次唤醒人们对形式的理解,复活人们对建筑的情感”。德意志制造联盟另一位着名建筑师,彼得?贝伦斯(PeterBehrens)设计的德国通用电气公司透平机车间,被后人称为第一座真正的现代建筑。受德意志制造联盟建筑思想的启发,早期现代建筑大师格罗皮乌斯和密斯?凡?德罗在工业建筑领域都曾做过尝试和探索,格罗皮乌斯设计的法古斯工厂,以其造型简洁、轻快、透明的特征,确定了其现代建筑的地位;密斯的极少主义,也是注重技术精美的工业美学的延伸,他认为“当技术实现了它的真正使命,它就升华为艺术'20世纪60年代曰本兴起的新陈谢建筑在试图表现文化识别性的同时也积极采用现代技术和材料,与现代工业建筑和工业美学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高技派以擅长巧妙,合理运用最新的科学技术而得名,其设计作品中不少从工业建筑中获得灵感,甚至采取工业产品和工业厂房的造型,通过抽象的语汇和机器构造的方式,充分体现了社会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其代表建筑师福斯特、皮阿诺等人也有不少工业建筑作品,将工业美学和高技术完美地合起来。纵观19世纪以来的现代建筑发展史,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工业建筑发展史。“20世纪工业建筑在建筑史上的重要性不亚于中世纪时代的基督教建筑”(见表1)

早期现代工业建筑造型设计倡导结构美、精确美、轻盈美、透明美、韵律美,归根结底其美学本质是技术精美。技术是现代工业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由此而产生的技术美学体现了和谐,圆满、自洽的美学原则,在技术美学中“只要合乎功能目的性的,体现结构合理性的东西,就是美的”。“美不仅存在于科学研究的对象之中,同时也存在于研究的过程之中,而且还存在于研究的成果之中”。工业建筑所展示的正是现代工业技术的成果,在工业建筑中广泛使用的钢铁、玻璃、合成板材,混凝土技术以及各种大跨度技术就是现代工业化生产的产物,相比那些纯粹注重装饰和艺术效果的建筑类型和风格,现代工业建筑形式美更接近技术美学本质,更能代表现代工业社会美学发展方向。

2.现代工业建筑美学的发展

美和审美是随着时展变化的,曾几何时,高耸的烟囱和火力发电站房被认为是社会工业化的象征,这些被象征化的符号就带有时代的美感;而在注重生态和环境的今天,相信不会再有相同的感受,正如三寸金莲和裹脚布一样被扔进了历史的垃圾堆。现代工业建筑美学是随着现化工业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60年代之间,是人类传统重工业和轻工业发展阶段,工业社会所崇尚精确、重复、高效使工业建筑不可避免地带有这种快餐式的审美烙印,各种方盒子在世界各地风行。在效益决定一切的年代,工业建筑更多地是一种基础设施,虽然也有一些精品,但更多的工业建筑沦为其功能的附属品。以技术美为其核心的工业建筑美,更多地是体现在其派生建筑中,如大型体育场馆,大型展览馆,飞机场等等。

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电子工业的飞速发展,使人类社会步入信息时代。信息社会的发展和构成,产生了新的价值体系,技术已经变得越来越不可见,以技术为手段来表现信息时代的工业建筑越来越有限。同时,广泛的信息交流,加速了人们对环境的认知,多元文化观取代了二元文化观,使以前注重“技术”层面的工业建筑,有了越来越高“文化”层面的要求。工业建筑在注重技术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带有信息时代的特征,建筑形式在象征、抽象、隐喻等方面被赋予更多的内容。同时由于产业结构的变化,使以前在注重成本效益时期处于附属地位的工业建筑,因为信息时代所要求的隐性价值,诸如环境,企业形象等因素而转换了地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工业建筑类型与其他建筑类型的界限日趋模糊,工业建筑美学风格与其他建筑风格也会不断交流、重构,最终将产生出新的建筑类型和风格。

早期现代工业建筑是技术美学的先驱,这是由于建筑设计中强调形式与功能的‘二元论”决定的,功能与形式之间由显性的技术美学联系,其形式美的表达是直接的、理性的。伴随着人类进入信息时代,“技术因素已变得越来越不可见了”,同时,人们对环境的关注度提高,使现代工业建筑设计必须考虑形式、功能、环境等因素的平衡,现代工业建筑进入了多元化的时代。价值观、审美观多元化直接导致现代工业建筑“百花齐放”的格局。当代的一些着名建筑师如黑川纪章、诺曼?福斯特、理查德?罗杰斯、尼古拉。格雷姆肖、弗兰克。盖里等都曾涉及过工业建筑设计领域,为工业建筑设计多元化做出了贡献。

建筑工业化的基本特征范文第3篇

改革创新大胆实践积极探索建安业税收管理新途径

*县地方税务局随着经济建设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建筑安装业营业税成为地方税收的一个重要部分。近年来,我局把征管建筑安装业营业税做为一项突出的工作来抓,采取“两严格、三坚持、四强化、五到位”的管理模式,收到了好的效果。20__年1—9月份共征收建筑安装业营业税__万元,绝对额增加1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个百分点,此项税款收入占全部税种收入比重明显增加,全县税收管理秩序明显改善。

一、瞄准着力点,“两严格”是建筑安装业税收管理的重要保障。

1、严格税务登记制度

凡在我县从事建筑安装业的纳税人,都必须在县级地税机关进行税务登记。税务登记的内容包括:工程名称、施工单位名称、负责人、工程预算、结算方式等,以备税务机关跟踪检查。为了把登记管理工作做得更深入、更细密,我们对登记工作进一步延伸,对所有建筑公司的下属施工队实行“户籍式”管理。即对每一个建筑公司建立了一个户籍簿,对其下属分公司、挂靠企业、建筑施工队等统一纳入该公司的户籍簿里进行管理。这样在税务机关与纳税人及其施工队之间就建立起了一种经常的联系。目前全县三个建筑施工企业中共有34个施工队和挂靠企业被列入“户籍簿”管理,增加注册外地施工单位5户,全部纳入地税部门的管理视线。

2、严格双重申报制度

我们从严从细改变以往单纯由建筑单位申报的做法,实行双重申报制度。一项工程完工后,其应纳的税款由建设单位和承揽单位同时向税务机关申报,承建单位申报内容主要是工程收入、应纳税款、建设单位申报内容主要是工程决算及资金支付情况,这样双管齐下,及时堵住施工单位的申报不实问题。国营5429厂厂房扩建项目在进行工程决算时,双方申报数字不符,经核实,建设单位将一部分自购材料单独记帐,施工单位没有申报,从而漏申报营业税9.7万元,经过对双方的政策疏导和有关数字核实,承建单位重新进行了申报,挽回国家税收9.7万元。

二、主攻薄弱点,“三坚持”是建筑安装业税收管理的重要环节。

1、坚持大小税收一起抓

建筑安装业税收遍布全县各地,我们在日常管理中,不仅要看到大的基本建设项目,更要看到小的工程项目,而且小项目大多是管理混乱、流动性强,少则两、三人,多则十几人,有活就干,无活就散,他们即无施工许可证、工商执照,又不办理税务登记证,流动性大、隐蔽性强,往往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工程规模小,工期短,进场快、撤场也快,大多进行现金结算,又不需要开具发票,当税务人员闻讯赶到,早已清场撤退,是征管工作的难点,因此税务机关不应把这一块税收作为无足轻重的零散税收来轻视,而应把其作为地税收入的增长点来认识和管理,树立地税无小税思想,确立税源有大小,征收无大小的观念,从一分一角收起,尽量减少建筑安装业税收的跑、冒、滴、漏现象,真正实现大小税收一起抓的征管氛围。一年来,我们共查处各类小型施工队逃税、漏税12起,补征税款5.9万元,这样以来既规范了征纳行为,又改善了征管环境。

2、坚持城乡并重齐管理

建筑安装业不仅在城市,而且在广大农村也十分活跃,农村建筑安装业这个层面存在以下特点:1、分散经营,流动性大,隐蔽性强,形成难以控管的局面。2、农民维权意识和纳税意识差,为施工单位和个人偷、漏税提供了方便。3、建筑安装队纳税意识低,计税依据难以确定,形成税款流失的大漏斗。因此,在对待农村税收管理中,我们一是强化税收宣传,增强建筑队主动申报纳税的积极性;二是加强农村建筑市场的征管力量,加大税收处罚力度;三是充分发挥职能部门合力协调的作用,取得土地、房管等部门的积极配合,确保国家税收收入的足额入库。20__年1—9月我县乡村的建筑安装业营业税收入达7.8万元,建筑安装业营业税管理在农村得到贯彻执行,成为新的税收增长点。

3、坚持本地、外地同等对待

《营业税条例》规定:建筑安装业营业税纳税地点在其施工所在地,在施工地没有缴纳的,由其管理所在地税务机关征收。由于建筑安装业存在着流动性大,季节性强,部分建筑安装工程相对隐蔽,加之工期较短等原因,极易形成税收管理的盲区,尤其是一些跨市、县工程,由总机构税款,使施工地税务机关难以及时、准确地掌握工程预算、决算及结算情况,给施工地税务机关税收管理带来不便。我们对外地施工队的管理同当地施工队管理同样对待,认真负责,决不厚此薄彼,凡来我县的施工企业必须到主管税务机关登记,按正常户管理。20__年我县共管理外来施工企业5户,管理工作全面到位,1—9月份,他们主动缴纳营业税25万余元,成为建筑安装业税收的一项重要税源。

三、培育增长点,“四强化”是建筑安装业税收管理的关键措施。

1、强化以票控税

以票管税,是减少税收流失,控制税源的有利手段。建筑业专用发票的使用为建筑业税收实现以票管税,减少税收流失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为此我们对建筑业发票实行严格管理,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对外发售发票,而由征收大厅为纳税人代开,这样有利于杜绝纳税人乱开,代开建筑业发票的违法行为的发生,今年我局共开具发票264份。对建筑单位,加强宣传、告知其接受白条支款的严重后果,一旦发现严厉处罚,给其心理上造成压力,变被动征收为主动征收,杜绝了建筑安装业税款的流失。

2、强化税款预征

针对工程竣工长期不结算,税款后移现象,我们对施工企业实行按预付款征收税款制度,只要施工企业预支工程款,就要到工程所在地税务机关开据发票,预缴税款,建设单位凭建筑业发票付款,否则,对建设单位进行补缴税款并进行处罚,竣工结算时,进行应纳税款的汇算。今年1—9月份,我们通过预征的办法共征收建筑安装业营业税达30余万元,成为建筑业税款征收的主要途径。

3、强化税务稽查

由于建筑安装业涉及的税款额大,社会影响广,必须在进行税务登记,双重申报的基础上加大税务稽查力度。一方面要采取多种稽查方式,严厉打击长期有税不缴和有意隐瞒工程决算行为。特别是农村无证施工的个体业户,通过认真检查使之走上正规化的道路。20__年我们共对全县建筑业实施大小检查30余户(次),补办税务登记4户,查补税款12万元。另一方面要严格执行双向追究制度,杜绝“疏于管理,淡化责任”现象,对造成税款流失的税务人员要严格追究,强化其责任意识。今年,我门对疏于管理、征管不利的2名税务专管员给予了 通报批评,对全面管好建筑安装业税收起到了警示作用。

4、强化清欠力度

建筑行业拖欠工程款现象比较严重,同时拖欠税款现象也比较突出,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在日管中一是加强管户的正常管理,特别是对企业的基本情况的全面了解,及时掌握企业的开户、经营情况、各项资产的基本情况等;二是在税收保全措施执行前周密安排部署,不给被采取措施的企业留有采取对策的时间和空间;三是对一些涉税案件采取措施前,同司法机关密切配合,减少因措施不到位而导致税款流失,由于各种措施及时到位,本年度我局共清理历年欠税20余万元,最大程度地实现清欠目标。

四、创优闪光点,“五到位”是建筑安装业税收管理的有效机制。

1、税法宣传及时到位

加大税法宣传的针对性,逐步形成依法诚信纳税的氛围。一是注重对党政领导干部的税法宣传,并主动向他们汇报有关税收工作情况,取得他们的支持和理解;二是对施工单位会计人员进行培训式税法宣传,对未按规定开具和取得发票的,严格按照《发票管理办法》和《征管法》的有关条款进行处罚;三是重视对施工单位,特别是工程项目承包人的税法宣传,把宣传资料送到建筑工地,把宣传工作重点放到征管第一线。今年以来,我们共发放宣传材料1000余份,组织专题培训2次,让这些承包人知法、懂法、守法,从而减少偷逃税行为。

2、职能部门协调到位

为了保障征管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同工商、土地、公安、计划、建筑管理部门要经常联系,召开联席会议,通达有关情况,协调解决有关征纳双方的意见和分歧。今年以来我局同工商部门核对管户情况3次,同土地部门了解土地的批准使用情况4次,同建筑管理部门了解各工程的施工情况6次,在公安部门的配合下及时解决一些争端1次,确保征收管理工作畅通无阻。

3、协税护税网络到位

一是与建筑管理部门取得联系,要求他们在发放施工准建证时要求施工单位出示税务登记证,通过控制施工单位到地税部门办理有关注册登记,地税部门可以及时了解施工情况,及时组织税款入库;二是发挥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的作用,建立完善的协税护税网络,积极发挥他们的优势。地税部门及时了解店面出租、装潢等情况,较为准确地建立征管底册,有效地开展税收征管工作;三是对居住小区管理比较规范的地方,要及时与该物业管理公司联系,减少家居装潢税收的流失。20__年2月,我们接到东关村居民委员会报告,河南某施工队要在其村承建*县志信小区的住宅楼工程项目,我们及时介入,按期办理了有关手续,为后续营业税的管理提前作好了准备。

4、税收征管执法到位

我们定期组织税务干部逐路逐街进行拉网式检查,建立比较详细的户管档案,及时了解税源变化情况,实行税收信息化管理。检查中,注重宣传和处罚并举,对一些通知到地税部门办理注册登记而不及时办理的要进行处罚,对检查处理情况要及时通过新闻媒体曝光。本年度我们共对未按期办理注册登记的5户企业进行了处罚,通过新闻媒体公布了欠缴税款额度较大的2户企业,起到了良好的效果,营造了依法纳税光荣,偷税逃税可耻的良好氛围。

5、管理服务到位

建筑工业化的基本特征范文第4篇

关键词:建筑管理;建筑项目;建筑工程

中图分类号:F40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建筑项目管理的特征

建筑项目管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1.1建筑项目的管理者和对象的特殊性

建筑项目的管理人员是建筑工程单位,却指的是建筑项目。建筑项目有很多种不同的类别、周期较长等特征是建筑管理当中独特的特征。此外,建筑项目与其他的产品生产完全不同,它不容易将生产活动跟市场交换完全分开。所以,建筑项目整个过程都是具有特殊性和挑战性的工程,与其他的生产管理有着很大的区别。

1.2建筑项目管理的周期比较长

建筑项目管理的过程是很长的,每一个建筑建筑项目有不同预定的完工日期,且一般都较长,这样就给项目管理工作带来了持续性的考验。建筑项目要根据周期来定制每个项目活动的安排,使得每一个细节都能够得到很好的衔接,实现企业的赢利目标。

1.3建筑项目管理要求强化组织协调工作

施工的项目管理是一项庞大的任务,项目的独特性和周期长的特征决定了建筑项目管理工作涉及到的单位和部门非常多,且参与的施工人员具有较高的流动性,不便于管理,需要的资源较多,施工活动也包含了技术、会计、法律、行政等多种,这样就需要建筑项目管理必须建立比较强大的控制体系实施组织协调工作,保证项目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

2建筑项目管理的内容

本文认为建筑项目管理的内容包括以下六个方面,分别是:

建筑工业化的基本特征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创新,公共建筑 ;设计创新

Abstract: This article will be the introduction of innovative learning point of view to the design of public buildings, the two cross-over study, the innovative concept of public buildings to be defined and discussed as the starting point of public buildings, functional design innovation, the design of public buildings innovation is divided into two aspects were discussed innovative methods and characteristics.Key words: innovation, public buildings; design 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7-0020-02

前言

所谓“建筑设计创新”是“创新”概念下,限定于建筑领域的创新活动。在广义上包括建筑设计、技术、结构、施工、管理等方面的创新。狭义上一般认为仅指建筑设计领域中的创新。公共建筑设计创新是指建筑师在公共建筑设计中所进行的具有首创性,并能产生一定价值成果的建筑设计活动。

1、公共建筑设计创新的时代特征和基本属性

1.1公共建筑设计创新的时代特征

1.1.1人工建造时期

这一阶段人类的建设活动主要依靠手工完成。公共建筑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公共建筑的主要性质是用于军事或统治者的私人用途。这一时期是公共建筑开始形成的时期,人们已经初步认识到建筑形态与精神的关系,将公共建筑形态设计为在建筑聚落中处于统领地位。

1.1.2机械建造时期

机械建造时期,也就是农耕时代和手工业时代,起始于公元前8000年到公

元前3500年,止于18世纪的工业革命。这一时期公共建筑创新的特征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建筑材料合成化;建筑功能多元化;建筑形态多样化。

1.1.3工业建造时期

工业建造时期是指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到第三次工业革命之前的这段时间。在这个时期,钢铁和玻璃在建筑行业被大量而广泛的使用。钢铁的使用时设计师的可操作空间大大提高了。

1.1.4数字建造时期

20世纪70年代左右,在美国兴起了信息技术革命。随着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发展,使建筑师在数字建筑时期可以逐渐摆脱传统的手工绘图和模型的制作,从繁琐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计算机不仅引导建筑走向智能化和建筑表现模拟的数字化,还影响着设计师的思维,帮助建筑师进行非同以往的创造,建筑师借助它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建筑形式数字建筑。

1.2 公共建筑设计创新的基本属性

1.2.1首创性与风险性

首创新是创新重要的基本属性之一。公共建筑的首创性包含两个方面的理解。从狭义的角度,公共建筑设计创新的首创性可以解为设计一种前所未有的新的公共建筑,把一种之前只存在于设计人头脑中的设计方案转化成一种新的公共建筑实体。从广义的角度,公共设计创新的首创性可以理解为创新主体在前人基础上的一种优化、一次改良或一些重新组合。

风险性公共建筑设计创新活动的风险性和首创性是相对存在的,因为具有首创性的公共建筑,就必然要突破常规,打破人们的一般思维模式,而这种突破是要付出代价的,但其取得的收益却是不确定的,所以说,公共建筑设计创新的风险性正是由于其首创性带来的。

1.2.2标志性与地域性

标志性系统研究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建筑潮流绝非易事,任何一个城市都会把当地占主导地位的审美倾向和建筑思潮表现在公共建筑设计创新活动上。这就体现在公共建筑的标志性上。标志性是指每一次公共建筑的创新过程代表着时代的潮流,其成果标志着公共建筑的发展里程。地域性与标志性特征相对应的是创新的地域性。公共建筑设计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标志性特征决定了任何地区都希望本地的公共建筑能够具有当地的特色。

2、公共建筑设计的功能创新

建筑设计的功能创新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从虚与实的角度,可以分为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从内与外的角度,可以分为内部功能与外部功能;从类型的角度,可以分为观演功能、医疗功能、教学功能等。

建筑意境是建筑师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运用一定的建筑手法进行建筑创作,所达到的建筑美学效果。公共建筑的空间功能创新的另一个出发点是从人的行为与空间的关系入手,通过研究使用者对空间的使用方式进行建筑空间的设计。复合空间最早出现在住宅建筑的设计中,是为同一空间赋予多种不同的功能,以便在小套型的住宅中提供全功能的使用空间。

在公共建筑中,流线是人们使用建筑所经过的路线,是公共建筑设计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要素。通过空间流线的设计,能够把建筑内部分割为不同功能部分,再通过流线的设计,以一定的方式把这些空间连接起来。作为城市的组成部分,公共建筑不仅需要满足内部的功能需求,更要承担起城市功能的义务。公共建筑的内部设计和外部形态设计都是城市公共空间的有机组成部分,建筑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与人、人与城市的相互感受。

3、公共建筑设计的形态创新

建筑形态不追求建筑复杂的形体和全新的结构,而是在简单的建筑形体上利用重复或变化的图像进行艺术创作,从而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建筑界面设计方法。框架结构的出现使建筑的界面从承重结构中解放出来,成为了独立的建筑要素,在这种条件下,界面可以不考虑结构,而成为完全的装饰和功能构件。

质感在有些建筑中成为要表达的重要对象,这些建筑通过对人们触觉或视觉的感受,来表现自己的独特艺术特征。公共建筑的形态设计中往往融入了大众的生活,体现着大众的趣味性,表现出一种通俗化、娱乐化的形态特征,起到满足大众审美的作用。

建筑一旦具有了公共属性,其形体的作用就不仅限于内部功能的从属地位,而是具备了本身的独特功能。公共建筑内部空间和功能所包含的内容都通过建筑的形体传达出来,因此,公共建筑的形体形态便具有了独立于功能、结构、空间之外的生成意义符号、标志的作用。

4、公共建筑设计的技术创新

公共建筑设计的技术创新是公共建筑设计创新的本源动力,建筑结构的更

新、生态技术要求和新老材料的开发,促使建筑师不断的进行建筑技术设计的

创新。这些新结构、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开发应用,在根本上解决的公共建筑设

计中所面临的功能和形式问题。

舒适功能是建筑的重要功能之一,安全感和舒适感是人类对建筑功能最基本的要求。人在建筑物中能达到舒适就要求有合适的室内外温度、湿度、采光和适当的声音控制。

随着后工业时代的到来,人们对公共建筑的室内生态环境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建筑内部空间的生态化就是其中最突出的特征之一。近年来很多设计作品中,恰当的引入室内绿化,其作为改善建筑微气候环境的有效生态要素。

新型的公共建筑设计在采光技术上进行改革,应既利用自然光线,节约能源,又不能完全受自然光线的限制,要对自然光线进行控制和调节,从而实现公共建筑设计的采光创新。随着“空调病”等现代建筑空气调节系统弊端的显现,利用自然的能量来为建筑内部通风,是公共建筑设计生态技术创新的一种有效手段,这种手段不但复合环境效益和经营效益,更为建筑内部的人们提供了自然的空气环境,同时也为公共建筑的形态创新提供了丰富的建筑语汇。

随着人类的科技不断的进步,不断有具有全新属性的建筑材料被开发出来,使用在公共建筑设计当中。建筑师研究并分析这些材料的特征,把它们与众不同的触觉、视觉乃至听觉特性应用到公共建筑的设计中去,从而创造性的设计出具有独特特征的新建筑。

5、结语

创新是推动公共建筑设计发展的根本所在,目前已成为我国规划界和建筑界共同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将创新学的观点引入公共建筑设计理论进行交叉学科研究,在对公共建筑设计创新的概念与属性全面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公共建筑设计创新的方式与特征,研究公共建筑设计创新的基本问题。研究公共建筑设计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对我国今后的公共建筑设计创新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1]张萌。建筑设计创新基本理论探析。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05

[2]艾英旭,邹广天。.建筑功能创新评价的主要视角。华中建筑,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