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筑设计知识

建筑设计知识范文精选

建筑设计知识

建筑设计知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实践;

引言

随时现代信息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再适应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当今社会对于建筑施工类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从业人员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根据企业岗位的实际需求来适应市场的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需要高职院校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

一、高职教育的改革分析

高职院校的教育改革就应该按照行业、企业需求,从就业市场需求的角度出发,以就业市场作为需求的导向进行相应的改革。教学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点,而教学改革的先导为更新教学理念。现在高职院校的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对高职院校其本身的性质和其具有的特征重新审视,并重新定位。高等职业教育以学生就业时的岗位能力培养为导向,培养能够适应企业一线所需的具有一定理论基础,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技术管理型人才。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技术人才首先具有一定的职业岗位的胜任力。高等职业院校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都具有一定的岗位培养目标。其次,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都具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因为企业所需的一线技术人才就要具有很强的动手能力。所以,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时,对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都非常重视,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实践教学的比例,整合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密切合作,让企业加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的制定。

二、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堂教学模式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与创新能力不足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过于追求分数,忽视了学习的真正目的。大多数学生很少主动思考,缺乏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在课堂上,教师只重视讲解课文知识,忽视启发学生思维。长此以往,学生受填鸭式传统教学方式影响,学习效率低,缺乏学习主动性。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难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久而久之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另外,高职院校教师能力参差不齐,因此,整体教学质量不佳。如果不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就会影响高职院校教学效果。(二)课程设置,过于重视学科性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是现在许多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的形式,从学生大一进校开始,从各种基础课开始学习,然后开设专业基础课,最后是专业课程的开设。课程设置虽然符合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顺序,但是课程与课程之间缺乏一定的联系,并且由于实践课程开设的场地、指导等各方面的限制,导致学生理论知识体系无法建立及实践课程的缺失。

三、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的实践策略

(一)加强课程间的内容联系、融入实践案例对接岗位需求

教学课程要与建筑设计专业每学期的专题设计紧密结合,高职院校建筑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掌握中小型民用建筑设计及施工图图纸的绘制,由于受到学生在校时长的限制,建筑构造课程可以与不同学期进行的专题设计结合,分模块进行专题构造设计,融入现有的规范、标准,从设计院一线工作岗位引入比较典型的方案、施工图纸案例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增加行业涌现的新材料、新技术等,同时授课教材与课程设计需要在每个模块设置不同的实训环节,以任务驱动学生的主动学习探索,在模块内指导学生进行节点设计并制作模型、绘制图纸。在进行每学期专题设计的时候,教师要针对相应的设计方案指导学生从整体了解建筑的构造原理,进行相应节点的设计进而绘制出整套的施工图纸,实现从方案设计、构造设计、施工图纸的绘制等全过程的岗位训练。

(二)构建“四化”课程体系

遵循职业人才成长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对接行业就业岗位,围绕素质提升定框架,贯穿能力培养设课程,分析岗位能力定模块,突出个性发展扩内容,标准化编排通识能力课程群,系统化设计岗位核心能力课程群,模块化设计岗位技能课程群,个性化选择岗位拓展能力课程群,构建标准化、系统化、模块化、个性化“四化”课程体系。通过标准化编排基础课程群,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职业礼仪、人文素养等素质提升基础课渗透在专业学习和技能提高的全过程,将工程测量、工程制图、材料检测、BIM建模等岗位基础课程的基本技能延伸到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中,将建筑信息化贯穿到整个教学周期。围绕学生职业规划,细化专业课程方向,系统架构混凝土工程、钢结构工程、基础工程、设备工程、施工信息化等五个方向的“微专业”岗位核心能力课程群。根据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对建筑制图、建筑识图、工程测量、材料检测、工程预算、施工技术与管理、BIM建模与应用等专业技能进行模块化培养和考核。依据学生个性发展和就业愿景,个性化选择素质拓展课程,着力提升学生适应跨职业、跨岗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三)丰富课程信息化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建筑类课程利用新媒体手段构建丰富新颖的教学形式,可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教师需要将互联网技术融入课程教学体系中。比如,校方应鼓励教师开设智能远程教学平台,学生可在课前、课后时间学习课程知识。其次,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教师可将学生常用的社交软件用于课程教学中,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的便利性。比如,教师可利用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课程知识,或以小测验等形式使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课程内容,增强教学效果。此外,针对非常注重实践的建筑类课程,除了应用手机、教学课件等传统多媒体教学形式外,还可以引入针对建筑实践课程的VR仿真系统,教师丰富课程信息化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工程实践中深入学习课程内容。

(四)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以建筑装饰工程施工任务为载体,进行课程开发和学习情景构建,符合建筑装饰工作过程和建筑装饰施工工程的流程,有明确的目标(标准、规程)或施工产品(实物),老师根据学生特点,积极开展讨论式、案例式、情景式的教学,企业师傅有重点地进行实操训练,把课程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构建并有效运行“工学交替、项目教学”模式,学生角色扮演、团队合作,融“教、学、做”为一体。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将课程资源实现数字化,共享课程资源;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兴趣,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要;通过企业师傅施工现场演练,激发学生动手欲望和兴趣,提高学生的施工实操能力。

四、结束语

通过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学校依托合作企业提高了办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合作企业利用校内优质教学资源条件增强了企业实力与行业地位,有效解决了学徒制教学“学校热、企业冷”的合作瓶颈,形成了校企“双元”育人、双向教培、岗位培养,学生学徒双重身份、学以养技、岗位成才的人才培养格局,形成了一支理论扎实、技术精湛、专兼结合的优秀教学队伍,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小辉.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究与实践——以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为例[J].产业创新研究,2020(22):190-191.

[2]卢士华.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实践[J].教育观察,2020,9(22):88-90+98.

[3]张彬.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与改革措施探讨[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0(02):162-163.

[4]舒建.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初探[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23):110-111.

建筑设计知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建筑设计;绿色教育;实施策略;能力

随着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化,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都开始关注建筑的环保标准,希望自己居住在舒适、高质量的环境中,所以这就对企业的建筑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企业在建筑设计上,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打造绿色建筑,为人们的生活质量打下基础。就我国现阶段的高职教学情况来看,很多学校在建筑设计教学中,绿色教育课程的内容非常少,对绿色教育关注度不够,对此本文主要论述的是在高职建筑设计教学中绿色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在设计教学中更好的进行绿色教育。

1建筑设计教育中绿色教育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高职设计教育的现状来看,其存在的问题比较大,其主要表现在:(1)重视程度不足。在教学中很多老师对绿色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把更多的精力都放在其它理论知识点的教学上,缺乏生态与节能建筑的教育。(2)没有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在进行绿色教育时,相应的知识体系不健全,在我国高职绿色教育中,起步时间较晚,缺乏教学经验上的总结,在建筑设计的教学中没有建立起节能模型,更多的都是教一些基础知识点,在技能培训方面力度不够。

2在高职教育中如何更好的实施绿色教育

2.1借助新技术进行教学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化水平越来越高,高新技术的发展给我国社会带来巨大的变革,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对此高职老师就可以将高新技术引进到教学工作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效率。在教学中使用范围最广的是多媒体技术,借助多媒体技术能够很大程度上降低知识点的难度,方便学生更好的进行知识点的学习,增强自身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对绿色教育来说有着很大的积极意义,从互联网上能够了解最新的绿色发展观念,这样能够把握住时展的脉搏。比如在学习《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的教学设计》这节课程时,老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通过让学生观看课件,在观看的过程中学会知识点,了解在给水排水工程设计中的绿色设计观念,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2.2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进行绿色教育时,要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在新课改中,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得到了提高,成为课堂的主体,老师在就学中主要起引导作用。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能够更好的开展绿色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中的疑问能够得到表达,方便老师进行解决,进而提高学生对绿色概念的理解。比如在学习《居住建筑设计原理》这节课程时,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在讲解的过程中多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提问,与学生多进行沟通和交流,掌握学生学习的难点,在难点知识点多进行讲解。

2.3开展课堂教学实践活动

建筑设计教育有着很强的实践性,其中的绿色教育也是一样,所以老师在教学中就要多组织学生进行实践,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点的要点。进行绿色教育实践活动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活动的安排需要老师和学校为学生提供便利的条件,可以让学生分析一些实际绿色建筑、生态工程这样的案例,也可以让学生对建筑的使用者进行调查,或者学校聘请专家来进行绿色建筑讲座等,相应的实践活动非常多,需要老师根据课程的特点来进行选择,进而强化学生基础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以后的工作打好基础。

2.4采取合作学习放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探究方式进行绿色教育,让学生组成小组,在小组中对知识点进行讨论和研究,在交流中掌握知识点。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需要注意的是小组成员的组成,老师要对班级上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性格特点有一定的了解,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小组的划分,在小组中不能都是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也不能都是成绩差的学生;不能都是活跃分子,也不能都是安静分子,在分组上最好是让学生能力强的学生与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进行组合,这样能够共同学习,相互提高,还能提高彼此之间交流的效率,更快的学会知识点,掌握绿色设计的深层次含义。比如在学习《风景园林创新设计思路》这节课程时,老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在交流中,探讨风景园林设计的要求以及具体的方法,让学生在交流中,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进行总结。

3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高职建筑设计教学中开展绿色教育对学生的发展有着很大的积极意义,对我国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来说有着很强的推动作用,有利于我国绿色教育体系的建立,当然进行绿色教育的方法还非常多,需要老师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创新,在创新中对方法进行发展,这样能够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方便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教学方法。在近几年的教学中,绿色教育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学校和老师的不断坚持,付出更多的努力。本文论述结束,希望能够对我国高职建筑设计教学中的绿色教育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喻圻亮.高职建筑设计教育中的绿色教育实施策略的思考[J].河北职业教育,2016,112(22):269-271.

[2]朱向军,陈芳.建筑教育应十分重视建筑师的职业素质培养——高职院校开办建筑设计专业的一点思考[C]//中国建筑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7(32):101-102.

建筑设计知识范文第3篇

一、市场经济法治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市场经济法治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规律的内在要求

任何一种经济形态都有其内在的发展规律,我国市场经济也是如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时具备政治和经济双重属性,这两种属性都以人民的利益为最高利益,参与者都有权利和义务在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下进行市场活动;既要遵守法治化规章制度,又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则。以上关于市场经济的特性,都需要参与主体及经济活动紧密围绕市场运作,逐渐把过去围绕政府使其成为计划经济的模式、向市场统筹自由经济的模式转变,使市场主体充分发挥潜力和能力。而市场有序运行,必须依靠法治来引导和保障。因此,“市场经济的本质是法治经济;市场经济建立的过程,就是市场经济法治化的过程。”要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须健全和完善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法治制度。

(二)市场经济法治化是保持我国社会稳定的客观需要

维护稳定是一项十分复杂和系统的工程,除了要保持政治和治安的稳定以外,还必须保证经济安全、维护经济秩序。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的转轨时期,经济关系复杂化、经营行为市场化、经济利益多样化,使得问题丛生,矛盾复杂。如果我们不能有力地推进市场经济法治化进程,尽快解决市场经济秩序混乱的问题,就会动摇人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决心,甚至产生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能否发展市场经济的疑问。

(三)市场经济法治化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国际接轨的必然选择

现代化市场经济是多方位、全面开放的经济,各国在经济上相互依存、相互渗透。我国的经济要发展,必须自觉地把经济融入到全球的经济发展之中,不断地扩大开放的范围和程度,提升开放的层次。目前,我国已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但是,由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国情的不同,我国在经济运行方面与国际法确认的基本准则和国际惯例还有很大的差别,迫切需要按照国际上确认的基本准则和国际惯例调整现行经济运行规则,或者将国际上确认的基本准则和国际惯例引入到本国的经济运行机制中。而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就是法治化。

二、法治的市场经济建设面临诸多深层次问题

(一)市场参与者权利不平等,法律制度有待完善

自古以来,由于法治意识淡薄,中国阶级等级观念严重,出现了“即使义务相同、权利也不同”的现象。建国以来,我国已从多方面进行改革,例如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但城乡二元结构和户籍制度等导致的差异性和制度缺陷加剧了特权和等级观念,导致城市规模不同、居民收入不同、工作性质不同下造成的身份不同、地位不同、进而权利不同的严重问题,束缚了部分参与者本应从市场经济中获得公平与自由的权利,阻碍了市场经济的运作和发展,影响了法治化建设进程。这种“义务同、权利异”的不公平现象,相较于市场经济倡导的公平自由原则仍然存在一定距离。

(二)政府或干涉过多、或监管不严,使市场不能完全发挥主观调控的功能

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不能够协调其在市场经济当中的位置,造成许多需要政府管理的问题没有得到合理解决,反而在需要自由发展的问题上强加干涉,结果导致市场经济资源配置不合理、运行效率低下。一是政府不能认清市场需要何种资源,有些行业一味招商引资导致资源过多,有些行业却面临资源紧缺。二是某些政府部门利用权力扩大管理范围,造成市场经济无法自由发挥协调和倒逼机制,自主监管和创新受到抑制。三是行政权力干涉司法体制,导致腐败、潜规则事件在“利益保护”的帽子之下屡屡发生,侵害了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损害了法律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三)法治建设滞后于经济改革,因“合理不合法”埋下隐患

中国在过去的改革历程中,经济改革先于法治改革,因此很多经济问题出现时并没有相关法律法规加以约束和管理,这就出现了一些合理但不合法现象的发生,为日后的经济发展埋下隐患。这些隐患在正常情况下不会被引爆,但一旦利益双方产生较大分歧,就有可能随时爆发,这将侵害市场主体的人身权及财产权。权利受到侵害,必将威胁到市场主体对于未来经济稳定的预期,反过来会更加不利于法治化建设。

三、市场经济法治化还需要进一步改革

当前我国市场经济法治化的进程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执法不严格、司法不公正、已经制定的法律得不到实施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必须采取以下对策予以改进。

(一)健全立法、执法、司法制度,完善市场经济法治保障

在立法方面,首先,要完善法律法规,实践法治化建设,保障全国上下都遵循统一的法律、法规。其次,加快经济立法的进度,把经济体制改革中被证明是成熟的、行之有效的方针、政策、措施,尽快通过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在执法方面,要保障执法的公平公开公正,进一步完善执法程序,防止受利益驱使而知法犯法。在司法方面,要适应我国改革开放进程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认真总结司法实践经验,借鉴国际通行做法,加强领导,统一规划,整体推进司法改革,从体制、机制和制度上保证司法独立和公正,提高司法效率,防止司法腐败。

(二)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格规范市场经济法治化建设

当前市场经济运行出现问题,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执法不严、违法不究,不仅使法治丧失作用,更降低了立法执法的公信力。因此,必须把严格执法、加强监管纳入市场经济的日常管理当中,坚决纠正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立法部门和执法部门要协调配合,保障经济主体的合法利益,严厉打击危害市场经济秩序的一切行为。相关部门应按时披露审查结果,将法治建设公开化、透明化,切实保障市场经济参与主体的知情权和决策权。

(三)普及市场经济法治教育,提高全民法律意识

首先,要发挥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加强司法及行政执法部门的队伍建设,提高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其次,普及法治宣传和教育,使全民懂法、守法,律己的同时也要律他。尤其要注意提高中小学生的法律意识,让其认识到市场经济的运行和发展离不开法治建设,牢记守法光荣、违法可耻、枉法可恶的价值理念。

(四)加强市场经济监管,提高法治建设实效

现阶段,我国虽然建立了人大对国家行政执法和司法机关的法律监督制度,以及检察机关专门的法律监督制度,但监督的立法还不到位,监督的机制、措施还不完善,监督力度还不够,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法治化的需要。未来,应当加快监管法律法规的制定,扩大市场经济法治管理的范围和力度,杜绝任何破坏经济秩序的行为,保障国家经济有条不紊地运行;同时应加强对立法、执法部门的监管,强化执法监察的效果,从源头控制违法违纪的发生。

四、结语

建筑设计知识范文第4篇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二十八日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的专题讲座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能片面地理解为单纯的新村庄建设,目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农村社会事业。

陈锡文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要建立五大机制:建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长效投入机制;建立党和政府各工作部门合力、协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

面发展的工作机制;建立引导农民在国家政策扶持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依靠自己辛勤劳动建设自己幸福家园的激励机制;建立引导全社会力量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参与机制;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经济和社会管理体制。

陈锡文还表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对以前概念的简单重复,而是有着非常明显的时代特征。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全面、系统且完整。新农村建设应当从实际情况出发,从农村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

举办讲座是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集体学习的重要形式。到去年底,本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已经举办了十八次法制讲座。这些讲座的举办,对于常委会组成人员熟悉宪法、法律和人大工作,拓展知识面,加强素质建设,增加履职能力,提高审议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

建筑设计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大型超市;空间设计;外形设计;集约化设计

1工程概况

某大型超市项目,位于城市中心地区,建筑总建筑面积8.2万㎡,其中,地上建筑面积5.5万㎡,地下建筑面积2.7万㎡。建筑形状呈长方形。超市内部功能包括:大卖场、精品商店、停车库、仓储、服务厅等。本方案采用多元化的设计方法,以促进建筑与环境的协调统一,城市与商业的共同发展。

2超市设计的难点及重点

(1)考虑到大型超市功能较多,在超市设计过程中,在不同的功能下我们要充分考虑超市的人流、车流、货流的交通组织设计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2)由于本方案设计包括不同的功能区域,如卖场区、商铺区、对外服务区、卸货区、仓库区等,因此,需要结合这些区域的使用功能,对超市的整体功能进行合理规划与布置,同时要确保不同功能之间的协调与联系。

(3)超市地下室面积较大,且功能较多,因此如何做好消防设计成为了超市建筑设计的难点之一。

3超市设计要点

3.1交通组织设计

在大型超市交通组织设计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设计要点:

(1)顾客流线设计。

顾客流线设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机动车流线设计和步行流线设计。其中,在机动车流线设计过程中,我们将机动车出入口布置在场地西南侧和北侧,与市政道路相连,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商业界面的干扰,而且能够确保商业界面的完整与统一。在汽车流线设计时,主要通过在建筑东侧设置两个汽车坡道,以方便汽车进出地下室,车库设有电梯和楼梯,可以直接到达大卖场。

(2)步行人流设计。

在步行人流设计时,要考虑到顾客的方便性和直达性。因此,我们将客流主要线路设置在主西侧,顾客可以从西侧直接进入超市广场,超市广场作为人流集散和活动的重要场所,其功能是作为广场和室内之间的过渡空间,顾客可以通过该场所进入超市内部,在设计时要确保步行人流流线的简洁性和合理性。

(3)货物流线设计。

在本方案货物流线设计中,货物车辆主要从项目北侧进入,而在项目的东立面设置超市的卸货点及货车停车位,以避免影响到商业主要界面。

(4)工作流线设计。

考虑到超市工作人员的工作性质,在工作流线设计时,应根据他们的工作性质进行流线规划,确保工作人员可以从不同的出入口进入超市,同时采用顾客流线和货物流线分开设置,以减少两者之间的影响。

3.2空间设计

(1)开放空间设计。

一般来说,商业环境直接影响到顾客的消费行为,所以我们需要营造出良好的外部环境,以吸引更多的顾客。因此,在超市空间设计中,我们应设置外部公共空间,确保外部空间的开放性,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在大型超市外部空间设计过程中,我们将其设置在西侧和建筑主体之间,空间尺寸为15m×100m,这个空间的设置不仅可以引导更多的人流进入超市,而且可以满足顾客交往、休闲的要求,同时也可以将它作为商业活动的场所。在空间尺度规划时,我们充分地利用行道树、绿地和铺地等要素,实现内外部空间的过渡,使步行路线更加具有穿透性,同时也给顾客一种“围合”的安全感。另外,我们在广场设计中,设置了大量的休息、服务设施,如商铺、水池、休息座椅等。通过舒适的购物环境,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促进他们发生购物行为,进而提升超市的商业价值。

(2)过渡空间设计。

目前,在大型超市建筑设计中,为了实现“室内空间室外化,室外空间室内化”的目标,其关键大于做好室外空间与室内空间之间的过渡空间设计。在本方案过渡空间设计中,在入口广场一侧设置了一个100m(长)×12m(宽),高三层的过渡空间,以加强内外空间之间的联系。并在空间周围设置了玻璃表皮和钢结构结合的围护空。过渡空间的设置,不断地扩大了超市外部公共空间,减少了建筑外部空间的压迫感。使得超市内外空间联系更加明显,通过室外广场—过渡空间—室内卖场的路线设置,大大方便了消费者的购买需求,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过渡空间作为一种缓冲地带,人流可以顺着商业内街,顺利进入一层购物中心,或通过自动扶梯进入超市,同时也是顾客停留、和休憩的重要场所。可见,过渡空间的设置,不仅显现了超市的外部空间的功能,而且与城市景观相互渗透,使得消费者拥有一种归属感。

(3)外立面设计。

外立面作为超市的主界面之一,是展示建筑性质、传递建筑功能信息的重要载体。因此,在超市外立面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超市的logo设计,通过外立形logo设计来传达建筑的性质和信息,使人们更加了解超市建筑的功能作用。在超市外立面设计过程中,我们将过渡空间的顶部和立面划分为不同形状的玻璃框架,运用镀膜玻璃和logo的玻璃随机拼辍,从而产生层次变化、晶莹剔透的视觉效果。使超市呈现出一种现代感。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融入了玻璃幕墙,可以使得超市外部的人透过表皮隐约看到内部的商业活动,同时还可减少光线的直射。在晚上,通过超市内部的的照明,透过表皮渗透出来,使超市建筑具有一定的个性化和时尚感。

3.3集约化设计

(1)功能布置。

本方案在内部功能布置时,应考虑到顾客对功能配置需求,确保超市内部功能布局的合理性。在超市一层,我们采用了流线型的设计手法,以营造了不同层次感的商业空间,在超市外部,布置了精品商店、餐饮、休闲吧等,以满足消费者更多的需求。建筑2、3层布置大型卖场,室内空间布置有序,同时还布置了办公用房,餐饮区和休息区等。建筑4、65层还布置了少量超市仓库。地下室为停车库和设备用房,汽车通过建筑东侧的环形汽车坡道直接进入地下停车库。

(2)购物流线。

大型超市具有空间大、综合性强、物品齐全的特点,因此在购物流线设计量,采用物品分区和卖场出入口分离设置方案。在方案设计中,顾客可以从过渡空间进入二层平台,然后通过二层平台进入超市2、3层大卖场,同时将卖场收银设置在3层,最后通过3层平台再到达灰空间,完成购物过程。超市整个购物流线设计符合了超市特点,使顾客浏览商品不重复,以最优化的路径得到最高的购物效率。

4结束语

大型超市是城市生活中重要的商业建筑,所以在大型超市建筑设计过程中,我们应综合考虑城市空间、建筑环境和商业价值等方面的要求,以创造出一个满足城市居民要求的消费场所。本文结合某大型超市设计实例,从多元化角度出发,探讨了大型超市建筑设计中的难点及控制要点,旨在为了使建筑在实现自身商业价值的同时,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环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