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筑规划和设计

建筑规划和设计范文精选

建筑规划和设计

建筑规划和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建筑学;城市规划;设计问题

每一座城市都有着各式各样的建筑,不同的建筑组成了城市的综合文明,而所有的建筑都是为了更好地适应人们的生活发展需要,在对建筑进行规划的过程中,都是以人的发展需求为基本出发点,在此基础上要展现城市的文明面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建筑的规划和设计问题逐渐凸显,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才能更好地促进城市的发展。

1城市规划设计的原则

一座城市的建成,不是盲目地把各种建筑累加在一起,而是需要根据一定的标准原则来进行规划。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地理位置的因素和国家的规章制度,然后在考虑城市发展的特色等等,在对城市进行规划的过程中,具体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1整合原则。

对城市进行规划首先要考虑其实际的发展需要,综合城市的整体规模、企业的发展方向、经济的发展水平、国家的政策方针等多个方面来考虑,在对城市进行规划的过程中,要坚持对城市发展的各个方面进行整合,比如可以考虑在学校的周边建住宅,这样不仅可以使家长接送学生更加方便,还解决了交通拥堵的问题,在安排工业区和商业区时就要注意划分,有污染的噪音大的工业区必须远离城市,以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在对商业区进行选址时要注意,对一些大型商场、超市可以选择离居民区较近的地方,对一些比较喧闹的贸易区,就要尽可能避开城市中心,保持城市面貌的整洁。

1.2经济原则。

任何一座城市的规划都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建设的发展,规划的过程中在遵循规章制度的前提下,首先要考虑的就是经济因素,不要为了过度追求外观美,使得经济成本过度浪费,在规划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其发展前景,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不要单纯为了眼前的利益而损害长远的利益。

1.3美学原则。

在注重经济原则的基础上也要考虑美学的原则,因为任何一项建筑反应的都是城市的整体面貌,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更要考虑的是美学的原则,随着社会发展的加速,人们对建筑的需求已经不单纯满足于居住的需求,逐渐向着追求外观美的方向转变,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人们在建筑学中推崇的更多的是天人合一的想法,要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发展,真正地实现美学的原则。

1.4社会原则。

社会的原则主要是指在设计的过程中,要遵循人类发展的基本需要,要以服务于人民的思想进行设计,特别是在人口逐渐增长的当今社会,要充分考虑到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落实好国家的大政方针,使得建筑的设计更好地为城市的发展服务。

2城市规划设计措施

不同对象范围的城市规划的要求与内容不一样,整个城市或大分区范围的城市设计,着重研究城市整体的空间形态结构,构造城市的景观体系,组织城市的公共人文活动空间系统,以及考虑城市总体轮廓和各系统环境的设计框架。

2.1建筑形式与体量。

近几年我国的人口增长速度逐渐加快,在对建筑的设计中不得不考虑这一方面的因素,土地资源是有限的,人口的逐渐增长土地就会出现紧缺的问题,因此,就要在有限的空间内设计出反应城市特色的建筑,这无疑给设计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比如,在传统的住宅设计中,一般都是七层的建筑结构,随着人口的增长,更多的开始设计高层和超高层的建筑模式,这种方式就是充分考虑到有限的土地资源的限制,在有限的空间做到更好地利用,既具有建筑特色又可以反映出城市文明。

2.2绿化景观。

景观绿化这个名词并不陌生,特别是在提倡可持续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更加注重绿色环保的问题,所以在建筑设计方面也要更加充分地考虑到这个因素,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人们的工作压力逐渐加大,在歇息的时候更加希望所居住的场所绿色环保,特别是在对植被的选择上,多一些绿色的植被会使整个城市看起来更加温馨和谐,会给人们紧张的情绪添加一丝惬意。

2.3交通与步行。

交通是城市的运动系统,是决定城市布局的重要因素之一,直接影响城市的形态和效率,它包括车行道、步行道、高架轻轨、地铁等的线路选择,站点安排、停车设置以及换乘系统组织等。

2.4城市规划的人性化设计。

城市是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结合产生的人群聚居空间。人是城市的使用者,也是城市的主体。城市人口的生活、工作、学习和所有社会活动都提托城市而展开。因此,城市的规划与设计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需要一个舒适、安全、文明的城市环境。城市规划设计恰恰就担负着创造这样一个舒适生活环境的责任,让城市环境更加适应人的综合需要,不仅是人性化的城市规划与设计的依据,也是人性化城市规划设计的目的。

2.5城市规划的生态设计。

城市是一个复合的高度人工化的生态系统,具有依赖性大、不完善、不稳定的特点,缺乏像自然生态系统那样较为完善和谐的自控机制,为此,应用生态学的原则和方法去调控城市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对维护城市的生态平衡十分重要。生态学原则有以下内容:①城市发展与环境质量的平衡。一是在了解城市生态系统结构的基础上,树立全局观念,完善和执行城市的总体规划设计,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高质量的生态环境相结合;二是在城市规划设计上,对城市环境实施容量控制。环境容量是指环境可承受的既定利用方式的综合上限,包含人口容量、土地容量、绿化容量及交通容量等;三是在注重经济与环境平衡的基础上,优化城市的生态结构,考虑城市与郊区、乡村的合理区划及功能配置。②注重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要强调区域性,生态问题的发生、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区域。生态规划要将城市放在特定的区域中,从大的背景设计人工化环境在区域内的布局和利用。规划要有全盘统筹的眼光,促进生态稳定,追求最佳效益。

3结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发展观念逐渐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特别是在对建筑设计的要求上,满足经济的发展需求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要注重人们的生活需要,在设计规划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城市的发展方向,虽然近几年我国的建筑行业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具体的规划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改进,更好地适应城市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杜美忠.建筑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重要性[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2).

[2]周玉荣.浅论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J].内江科技,2009(1).

建筑规划和设计范文第2篇

建筑学教育要求学生在理论的指导下,注重培养设计的能力与创造性思维。建筑设计要求学习者具有空间概念和图面表达的能力,即不仅能想象出希望的设计主题,同时还能清晰准确地通过绘图、制作模型以及语言描述等方式进行表达,所以建筑学基础课程教学应侧重于启发型、探讨型、研究型的教育。这就需要通过建立新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建筑设计思维方法,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潜力,启发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建筑学基础课程教学研究主要集中于教学模式、内容与方法三个方面:

1.转换教学模式

我国高等建筑教育近年来为与国际接轨,不断探索教学改革措施,产学研结合较紧密。国内许多建筑院系对建筑学基础课程的研究也一直比较重视,在教改中注重学生设计思维方法的训练,经过多年尝试,逐步趋于成熟,形成了一套有特色的建筑设计基础教学系统。其中以设计的过程、方法的训练和多种建筑表达方式的训练为教学主干,把了解建筑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作为设计基础教学的重点。在以往的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总是通过具体的建筑方案设计来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是一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但是到了高年级,在遇到不同类型和较大规模的建筑设计任务时,学生往往表现出对建筑设计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不足,缺乏系统的建筑设计思维方法。本项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从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转变为“整体―过程―整体”的复合模式。在进行具体的建筑方案设计之前,增加建筑设计思维方法训练的教学环节,先从整体出发,把建筑设计的过程分解为多个单项,然后进行分项练习,培养学生在各个单项环节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再进入具体的建筑方案设计,使学生掌握一套正确的思维方法。这种从“整体―过程―整体”的复合模式,将对今后的教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更新课程内容

通过之前的建筑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在教学内容上加强了设计思维与表达的训练,培养了学生对于建筑造型和空间设计的能力,但是对于把握整个建筑设计过程的能力还不足,这就需要通过进一步的教学研究来完善,结合本校的建筑学专业特点,提出改善方法和具体措施,运用于教学实践。在教学中对传统的建筑学基础课程内容进行了调整和充实。其中增加了建筑设计分项训练的内容。主要分为五个部分:①建筑构思与立意的表达;②建筑场地设计与分析;③建筑功能组织与分析;④建筑造型设计与分析;⑤建筑技术设计与分析。这五个方面将通过各项设计作业来达到训练的目的,最后进行一个完整的案例研究来巩固前面五个部分的分项练习。

3.调整教学方法

在以往的教学中模仿教学比较普遍,轻视了建筑设计思维方法的训练以及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只重视作业与设计成果的最后表达,轻视设计过程的连续性以及该过程中学生思维活动的表现。因此,在建筑学基础课程的教改中将采用师生互动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以讨论模式为主体,教师与学生进行设计方案的探讨,学生与学生之间不同方案的交流,把传统的被动型教学转变成主动型教学,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通过这种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达到教学实际效果的最佳化。

二、结语

建筑规划和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建筑规划建筑设计协调途径

建筑规划及建筑设计是保障建筑物能够充分发挥其功能价值的基础和前提,要使建筑能够符合使用者的需求,就要寻求建筑规划和建筑设计之间的协调均衡,在与建筑用户进行沟通交流的基础上,在建筑规划和建筑设计过程中融入建筑使用者的个性化需求,以打造出实用、审美兼备的建筑物。

1建筑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基本概念及其两者间的关联

1.1建筑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内涵

建筑规划,主要是围绕建筑功能的发挥,针对建筑物所处的区位、外形,在综合分析后,使建筑物各项基本功能能够得以保障,从而确保建筑物能够充分满足人们的基本使用需求。建筑规划侧重以布局及优化建筑物的实用功能为主要目的,在建筑规划的原则上要秉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突出强调建筑的各项功能[1]。建筑设计,指的是在建筑规划基础上,借助于建筑技术,调集各类建筑资源,通过在建筑布局及建筑空间营造上进行个性化创造及设计,使建筑物的功能得以扩展丰富,从而凸显出建筑物的美感,取得美观和实用的均衡。衡量建筑设计好坏的指标主要是建筑物用户及建筑行业的认知感受。

1.2建筑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内在关联性

建筑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关系可以一分为二看待,首先,建筑规划作为现代城市建设规划的重要因素,其本身是建筑设计能够正常开展的前提和基础,是贯通城市规划及建筑设计的桥梁和纽带。建筑设计带有较强的主观性和个性化色彩,而建筑规划的介入,可以起到限制及矫正建筑设计的作用,从而使建筑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建筑物用户及城市规划的客观需求。离开了建筑规划,建筑设计在准确性、规范性上就会大打折扣,由此导致的设计变更会对建筑设计成本造成极大损害。其次,建筑设计是建筑规划的有效补充,也是进一步满足建筑需求的重要途径。建筑规划是从整体上对建筑物的功能进行设定,涉及到更加具体细致的建筑需求时,则需要建筑设计的参与,例如,建筑规划侧重对建筑成本及建筑技术加以强调,此时在建筑设计中就应做好建筑成本与建筑技术的协调及管控;而如建筑规划中对建筑物的外观提出了要求,具有明确的规划主题,在跟进建筑设计时,就要在保障建筑物实用功能的基础上,调动及运用建筑设计者的设计思维,谋求建筑功能和建筑外观的协调。

2建筑规划与建筑设计协调上出现的相关问题及缺陷

建筑规划与建筑设计在取得协调的情况下,才能够对建筑物的使用需求进行完善丰富,最终使建筑物能够在保障质量的前提下,做到资源与成本的节约。现阶段,建筑规划与建筑设计在协调上面临以下问题及不足:首先,建筑规划更多地交由建筑设计人员完成,建筑设计人员具备设计方面的专业性和优势,但在建筑规划的全局性考量较为欠缺,极易导致建筑规划科学性不强,反过来损害建筑设计的开展实施。其次,在建筑设计层面上,存在以下两个缺陷:第一,建筑设计在创新性上不强,建筑设计所采用的手段方法较为单一固定,无法充分彰显建筑物的外观美,满足使用者的个性化需求。这也是我国城市规划趋同化严重,城市特色不明显的重要原因之一。第二,在建筑设计实施中,没有全面参考建筑用户的要求。建筑设计一方面需要建筑设计师发挥其设计特长,在建筑规划的统领下,展开相应的建筑设计实践,另一方面又要本着建筑物功能及使用需求得以充分施展的原则,做好建筑设计与建筑使用者的需求沟通交流。从这一环节上看,建筑设计与建筑需求不相匹配的现象时有发生。

3建筑规划与建筑设计协调的途径方法

3.1巩固建筑规划的基础指导地位,为建筑设计的实施提供参考

建筑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协调化,要对建筑规划的基础指导地位加以强调及突出,在进行建筑规划时,既要立足眼前,又要长远考量,在做好建筑物功能需求的规划布局时,留存足够的设计空间,以便于后续的建筑设计实施及优化[2]。在进行建筑规划时,要对城市及区域的发展趋势及建筑物功能需求的拓展提升加以分析及预测,一方面给建筑设计的介入提供设计空间及设计方向上的便利,使建筑规划更趋科学合理,节约设计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对建筑设计中问题易发点进行分析预防,从而给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及策略,提高建筑物的规划及设计质量。建筑规划的基础指导作用的保障及巩固,还要做好建筑规划理念及建筑规划水平的改善及提升,通过对建筑规划知识的掌握及补充,最大限度地使建筑规划能够与建筑设计达成匹配,最终使建筑物能够取得质量、功能及特色上的统一。例如,西班牙巴塞罗那城市在建筑风格及样式较为统一,从中可以窥见建筑规划基础指导作用的身影,而我国四川省成都市对下属五城区及安徽省巢湖市对市区所采取的统一规划建筑色彩的办法,也是建筑规划指导作用的集中体现,也给建筑设计提供了统一的思路,凸显出城市独居魅力的建筑风韵。

3.2建筑设计应在遵循建筑规划的基础上,增强建筑设计与建筑规划的互动

建筑的实用功能及建筑物的基本功能需求依赖于建筑物的区位选择,布局设计,而建筑物的功能扩展则需要建筑设计的参与及引导,从中体现出建筑设计与建筑规划的一种互通性和互动性。建筑设计在实施中,要在紧密依附建筑规划的基础上,对建筑物布局设计进行统筹优化,采用先进的设计方法,调度建筑设计资源,力求达到建筑物建筑美感和建筑功能的有机融合,在建筑设计和建筑规划的互动或交叉渗透中,不断丰富及拓展建筑物的功能表现。例如,现阶段被社会广泛推崇的环保绿色建筑,其可以视为建筑设计与建筑规划有效互动的典型,建筑规划中对环保绿色建筑的方位朝向布局进行了明确,而建筑设计则侧重结合建筑物的实际情况,在建筑物的采光、能源系统、废弃物处理系统等多个环节进行细化设计,从而使建筑物在外观及功能上都达到最佳的居住效果。

3.3围绕建筑物与周边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促进建筑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协调

在建筑规划及建筑设计的协调上,另一有效的途径是通过建筑物周边自然环境的参与,为两者的协调创造条件。在建筑规划中,基于建筑物功能需求的发挥考虑,应注重保护及利用自然环境,在建筑物与周边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中,达到建筑物功能实用性和建筑物社会审美性的融合。要充分利用建筑物周边自然环境,在建筑设计上就要力求以新颖独特的建筑材料及建筑技术,凸显出建筑物所处区域的自然及人文特色,给予居住者一种惬意舒适的居住环境。建筑规划与建筑设计与自然环境有机融汇的范例上,浙江省乌镇、江苏省昆山新区在规划设计建筑时,形成的水特色及生态绿地特色,体现出了建筑规划与建筑设计充分结合自然环境的特征,彰显出了独居风韵的地域魅力。

4结语

建筑规划与建筑设计存在相辅相成的一种内在关系,在建筑规划与建筑设计的联系及协调上存在的相关问题应通过建筑规划基础指导地位的明确、建筑设计与建筑规划的交叉渗透、建筑设计,建筑规划与建筑物自然环境的结合等措施来加以改善及化解,使建筑物可以兼具建筑功能及外观审美。

参考文献

[1]张扬.基于对建筑规划与建筑设计两者关系的探析[J].建筑•建材•装饰,2014,(21):124-125.

建筑规划和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公众参与

1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概念界定

1.1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是对某所城市在特定时期内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空间布局与利用及其他各项配套建设所展开的综合部署,是空间上的设计与统筹安排。城市规划主要针对人们活动的区域空间并对区域空间的不同部分进行动态的协调,是从宏观层面对空间区域进行有计划的规划,并为人们各项活动提供所需空间的一项能动性活动。

1.2建筑设计

在城市整体空间布局和规划完成后,还必须将规划具体落实,将理论转化为现实,建设设计是根据城市规划设计,具体确定建筑物的空间组合型式、详细尺寸、构造及选材并付诸实施的具体过程。

2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2.1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联系

如果说城市规划主要解决“面”的问题,那建筑设计则主要解决“点”的问题,城市规划的整个过程是如何安排各个“点”,使之组合成一个与预期目标一致的“面”的过程。因此,建筑设计是为城市规划服务的,长期的城市规划目标必须通过建筑设计这个具体的途径实现,建筑设计必须服从城市规划。此外,建筑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到对城市规划可能产生的影响,只有做好建筑设计才能保证城市规划设计目标的实现。

2.2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区别

2.2.1设计目标不同

在城市规划中,规划者一般没有明确的任务和目标,其拥有的只是对某个城市发展态势的预测,城市规划过程其实是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其规划的核心是“人”,因为一个城市的最终使用者是城市居民。为了保证城市发展的长期性和连续性,避免“短期”行为的出现,所以城市规划必须着眼于长期目标,如3~5年中长期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相反,建筑设计则是根据已经确定的城市规划,将方案具体化并加以落实的过程,建筑设计者应利用建筑方面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出各种建筑设计方案,最终选定某一个建筑方案进行落实。建筑设计较城市规划而言,一般只着眼于微观目标。

2.2.2设计构思不同

城市规划包括物质规划、工程规划、社会发展规划及环境规划等多个环节,还涉及很多方面的专业知识,需要的信息量很大,所以该项工作并不是一个人甚至几个人就能胜任的,必须由各个专业(包括建筑、工程、绿化、美术、广告、经济、法律等)组成团队并进行分工协作才能完成。可以说,完成城市规划任务必须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相反,建筑设计更多强调的是设计者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能将城市规划思想和理念恰当的从抽象变为现实。

2.2.3设计过程不同

城市规划过程需要将城市各基本要素进行整合与处理,可以说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设计过程,是一个系统分析并加以综合的过程。世界上没有哪两座城市是完全一样的,并且各个城市规划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不完全相同,城市规划不仅要充分考虑城市居民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需要与未来发展的需求,还要考虑各方因素之间的互相影响,切忌目光短浅,因此,必须将规划的整体目标置于相互矛盾的系统中,协调处理,使错综复杂的关系变得简单明了、容易应对。相比而言,建筑设计更多是一个“从有到优”的过程,很多建筑是可以模仿的,甚至是可以复制的,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是有限的,如地质条件、地理位置、人文环境、安全性等。

2.2.4公众参与性不同

城市规划考虑的核心因素是城市居民,因此,其规划设计过程中不能缺少公众的共同参与。政府作为公众利益的代表,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追求城市、人、自然的和谐统一”。城市规划属于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私人机构没有实力也没有权力提供此类产品和服务,因此,城市规划也是政府不能推卸的责任。政府只有让民众参与到城市规划设计中,切实考虑各方利益和未来发展的需要,才能有利于城市的长远发展。为了保证公众对城市规划过程的积极参与,政府必须开拓出顺畅的渠道,使公众可以低成本甚至零成本参与城市规划过程,并通过宣传等途径,提高民众的参与意识,使城市规划真正成为全民参与的行动。与城市规划相反,建筑设计参与者有限,往往只包括建设单位及设计单位人员,很少需要公众参与,主要是因为建筑设计更多属于私人物品,其产品参与市场交易,通过市场竞争机制配置资源,所以为了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建筑设计单位在建筑物设计过程中必定会充分考虑客户的需求。

2.2.5终极目标不同

城市规划的终极目标并不是经济效益最大化,而是社会整体福利最大化,这就决定了其不能是一个“封闭系统”,而是一个动态过程,可以说这个过程是没有终极目标的。因此,城市规划必须理顺城市各子系统之间、城市与外部环境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使城市真正实现和谐协调式发展。建筑物的位置、性能等都取决于城市规划,所以建筑设计存在“终极目标”,建筑设计的终极目标不是要让它的使用者或者参观者因为它的原创而感到震撼,而是满足人们(居住、安全等方面)实际需要。

3结语

建筑是城市基本的构成要素之一,在进行建筑方案设计时,不仅要关注建筑物本身,更要把眼光放得宏观和长远,协调和处理好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之间的关系,在城市规划这个大框架内,进行建筑设计。

主要参考文献

建筑规划和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水利建筑设计;建筑艺术;设计;原则

1前言

我国幅员辽阔,具有是丰富的水利资源,频发水涝灾害。水利工程建筑主要是指水利工程中用于对水利水电设备设施及配套设施容纳和保护的一种水利工程建筑物。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对建设工程质量比较重视,尤其是环境质量。创造有利于水利工程建筑设计的科学合理规划、在实际应用中进一步适应水利发展的客观要求,使水利工程建筑设计质量不断提高这是大势所趋。水库作为一种比较重要的水利工程,就是以水利工程建筑物为主要基础,在设计过程中,不仅要对建筑物功能综合考虑,还应注意建筑物安全经济及外观的美感。结合传统水利工程建筑设计方法可知,如常规的枢纽布置就有所体现,需要采用要求紧凑的设计布局、采取对称与均衡的设计方法。

2水利工程建筑的规划设计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加大对水利建设的投入,现代水利建设工程设计应严格遵循于科学发展观理念,吸收并借鉴简约、和谐、实用等现代化设计思想,进一步发挥水利工程的重要作用,同时在景观、功能及环境等方面表现出一致性。

3水利工程建筑规划设计原则

一是水利工程建筑规划设计采取统筹考虑设计原则,对水闸、水道及桥梁等各工程统筹和考虑布局,对管理功能区统筹考虑划分、设置的功能,对建筑物和环境统筹考虑节水、调水、保水等相关功能规划。二是水利工程建筑规划设计采取和谐协调原则。水利工程建筑功能与景观设计、原有与新建的水利工程建筑、新建水利工程建筑与地域环境、水利工程建筑与管理设施、建筑风格与地域特点等具有和谐协调的作用。三是水利工程建筑规划设计采取特色鲜明原则。使传统水利工程特色等方面得到比较充分的体现,在辨别标识方面十分明显,不仅具有和谐协调特点,又具有特色鲜明特点。四是水利工程建筑规划设计采取突出重点原则。按照水利工程建筑的自身特点,不可以要求各方面都兼顾,应遵循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将重点突出并兼顾一般。五是水利工程建筑规划设计采取节约简朴原则。水利工程建筑不应过于追求大而全,应坚持比较简约的原则,充分结合实际情况,有机融合水利工程建筑功能和景观设计,使其在整体风格上能够保持一致。使自然条件和天然建材特性得到充分利用,实现水利工程建筑规划处于较高的起点、较新的设计方案、较少的工程投资、较节约的土地资源等重要作用。六是水利工程建筑规划设计采取持续发展原则。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结合水利工程建筑设计环节实际情况,统筹考虑不同工程建设的建筑与环境设计之间的协调,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4水利工程大坝的设计

水利工程大坝中的景观设计主要应综合考虑拦水坝、含溢流坝顶、溢洪道附近建筑物、进水口、出水口、照明、栏杆等设备、溢洪道、溢洪槽消能段、控制室、开挖边坡等结构,特别注意各景观的独立性,相互之间具有一定得的作用和影响,使景观体系具有复杂性特点。设计过程中应采用适用、经济、安全的主要原则,美观、艺术、协调的次要原则。一是整体和谐。大坝是水利工程建筑中的重要景观,其建筑设计应结合美学原则,将凝固艺术构筑,实现良好的视觉感受。充分体现出设计的美观性、适用性。二是应将设计重点予以突出。坝体在水利工程中是将拦水大坝和溢洪道整合为一体,其顶部具有闸门启闭机结构,相对于坝体结构而言,只有相对较小的体量,但在其所处位置上相对较为突出,尽管与大坝景观主体不具有密切的关系,但能够影响整个工程的景观。结合多年来的水利工程建筑设计是实践经验,对此结构的处理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逐步弱化附属设备,进一步突出大坝的整体性。与坝体结构相比较,附属设备不应突出,尽量在设计中通过一定措施隐藏,不能隐藏应使其简单化。另一种方法是兼顾二者,尽可能将大坝作为主要结构,附属设备作为辅助结构,利用附属设备外形设计或区分的不同颜色,为附属设备突出实现锦上添花和画龙点睛的效果。坝顶应具有防浪墙及各种栏杆结构,在装饰与陪衬作用方面比较明显,采用简洁的图案、适宜的画面,采用搭配合理的色彩方案,视点设计师对视点位置及修建视点场应同时兼顾,对象设计师对其形状、大小、材料及色彩等分别进行确定。

5结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建筑作为水利工程中用于对水利水电设备设施及配套设施容纳和保护的一种水利工程建筑物,频发的水涝灾害对农业的影响十分严重。本研究通过对水利工程建筑设计有关问题的初步探讨,对于提高水利工程建筑设计水平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创造有利于水利工程建筑设计的科学合理规划、在实际应用中进一步适应水利发展的客观要求,使水利工程建筑设计质量不断提高这是大势所趋,对于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作用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臣,范新忠.对水利工程建筑设计问题的研究[J].水利科技,2016(9).

[2]宗剑英.关于水利工程建筑设计问题的探讨[J].工程技术,2017(11).

[3]刘爱军.城市环境水利工程的主要特点及设计理念[J].山西水利科技,2017(4).

[4]乌仔方,王红卫,郭敏,等.水利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支持系统设计与实现[J].水利水电技术,2017(2).

[5]桑仁喜,潘伪军.水利工程设计质量优化管理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6(13).

[6]韩冬.关于我国水利工程建筑质量的现状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