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育管理主要内容

教育管理主要内容

教育管理主要内容

教育管理主要内容范文第1篇

关键词:党性教育;教学体系构建;干部教育培训;内容

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是干部教育培训的主业和主课。2015年12月,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指出,“领导干部参加学习培训,主要任务是学习党的理论、接受党性教育。”[1]主业主课论断的提出,指明了新时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任务抓手和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新时期党性教育遇到的一些问题

党的十以来,各级党性教育培训机构积极探索党性教育教学新路子、新办法,取得了许多新成效,积累了许多新经验。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党性教育随之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一是在党性教育的目标设定上,缺乏针对性,未能体现学员的层级、区域、行业、年龄、性别的差异性;二是教学计划的设计,不能围绕培训主题来安排课程,而是根据现有课程库存来“拼凑”课程,有什么课就安排什么课,课程之间缺乏逻辑关系。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有的老师“熟悉什么就讲什么”,游离于教学主题之外,导致教学内容缺失或重复;三是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形式与内容相脱节。一些基层党性教育培训机构的教学方式方法简单原始,鲜活性和新颖性不够;一些培训机构重形式轻内容,表面上热热闹闹,但教学没有深度;四是在教育实施过程中,一些培训机构师资紧张、教材缺乏、运行困难,有时因为兼职教师的缺位或不按时到位,打乱教学计划的整体性、连贯性和逻辑性。产生这些问题的一个直接原因是党性教育教学体系不健全,在教学理念、教学资源、教学管理等方面缺乏统筹性和系统性。因此,加快完善党性教育教学体系,对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的党性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党性教育教学体系的含义及基本内容

“体系”一词的基本含义是指一定范围内若干相关要素互相联系而构成的一个整体。由此延伸,党性教育教学体系是指在党性教育过程中,由若干个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教学元素所构成的有机整体。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党性教育教学体系主要是指在党性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一定的教学理念指导下,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对教材内容进行解读、解析、传授,从而形成被学员接受的内容体系,具体到一门课程乃至一堂课。广义的党性教育教学体系是把党性教育教学过程视为一个有机的大系统,即党性教育培训机构根据自身的功能定位和办学要求,在一定的党性教育理念指导下,对党性教育的各种教学要素进行合理组合,以便更好地实现党性教育教学目标。笔者所说的党性教育教学体系,主要是指广义上的党性教育教学体系。一般来说,影响党性教育教学的因素主要有: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实施、教学管理、教学监测、师资建设、教学保障等方面,这些因素构成了广义上的党性教育教学体系的基本内容。其中教学理念体系是核心,教学设计体系是先导,教学内容体系和教学实施体系是根本,教学监测体系是动力,师资体系和后勤管理体系是保障。

(一)教学理念体系

党性教育教学理念,是指存在于观念中的一种关于党性教育教学的深层次的集中认识,决定着党性教育培训机构对党性教育教学活动目标的认识,指导着他们对教学内容、手段、方式的选择及组织管理。党性教育教学理念体系的主要内容是:党性教育的指导思想、规律和原则、党性教育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形式、组织管理和评估考核等。

(二)教学设计体系

教学设计是教学实践的先导,是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实践的桥梁和纽带。党性教育教学设计是指党性教育培训机构在一定思想的指导下,根据自身实际和功能定位,围绕党和国家的战略布局,遵循一定的教育教学原理,统筹各种教学资源、设定教育目标、选择教学内容的方法、确定最佳运行方案的过程。

(三)教学内容体系

党性教育的教学内容是党性教育的根本问题,主要解决“教什么”“学什么”等重大问题。其内容模块主要有:党的基本理论教育、理念信念教育、宗旨意识教育、廉洁自律教育、法律法规教育、道德品行教育、能力教育等。按照类别划分,教学内容体系主要包括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两大类;按内容展现的方式划分,又可分为实体内容和虚拟内容,前者主要是指有固定场所、固定教员的各类课程和看得见摸得着的纸质教材,后者主要是指网络课程和电子教材。

(四)教学方式方法体系

它又称教学实施体系。党性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是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选择的策略、手段、途径。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当前党性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除专题课、音像教学、社会实践之外,近年来还兴起了现场教学、体验式教学、案例教学、警示教育、网络教育等教学方式。党性教育作为一个“知、情、意、行”的过程,是“他觉”和“自觉”相结合的过程,党性教育方式方法体系的构建应在推行“知行合一”方面下功夫。

(五)教学管理体系

教学管理是为实现教学目标,通过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纠偏等一系列的管理行为,确保教学平稳运行的过程。党性教育教学管理体系的建立,是党性教育培训机构正常运行的基本保证。管理的主体主要有教学管理的领导层(培训机构领导层)、管理层(教务部门)、教学管理执行层(相关处室)。管理的内容主要有教学计划管理、教学日常管理、教学质量管理、教学资源管理、教学保障管理。

(六)教学监测体系

教学监测是根据教学计划的目标设定,用一定的方法、技术、程序对教学过程、效果进行监测和控制。教学监测体系主要包括监测的原则、监测的范围、技术手段、指标体系、结果运用等内容。教学监测是提高党性教育质量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七)师资体系

这一体系既包括从事党性教育的教师(含兼职教师)、培训师、管理人员,也包括相关的科研人员、教辅人员和行政后勤人员。师资体系是党性教育教学体系的关键因素,也是党性教育培训机构的核心竞争因素。按照编制关系划分,党性教育中的师资队伍体系可以分为专职教师队伍和兼职教师队伍。

(八)后勤管理体系

后勤管理的主要职责是为教学科研工作、学员、教职员工提供物质保障和生活保障,是一项基础性、先行性和保障性的工作,也是党性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效的后勤管理体系,有利于优化整合党性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为党性教育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支撑。后勤管理体系主要包括资产采购、资产管理、物业管理、生活服务管理、信息技术管理、教学保障管理、安全保卫管理等具体内容。

三、构建党性教育教学体系的建议

(一)创新教育理念,抓住党性教育教学体系建设的“牛鼻子”

党性教育理念的创新,受到党性教育培训机构内外条件的制约。为此,党性教育理念的创新,一是要坚持“干部教育姓党的基本原则”,牢牢把握正确的办学方向,把中央对党性教育的要求指示,主动融合到党性教育各体系中去。主动围绕党和国家的战略布局,立足于党的中心任务、时代背景和学员实际,对党性教育进行统筹谋划;二是要遵循党性教育的基本规律。党性教育不是传统的知识教育,它更多的是价值观、实践教育,有自身独特的规律。建设党性教育教学体系,既要遵循普通教育规律,更要遵循党性教育的独特规律,把握好教育的共性规律与个性规律;三是要从党性教育培训机构的实际和功能定位出发,认真分析自身的优势、特色及不足,做到扬长避短,彰显特色,确立学科建设方向和特色课程、精品课程建设目标,勾勒教学体系构建框架。以鲜明的教学内容、独特的教学形式和方法,树立优质的教学品牌,逐步形成有自身风格、有鲜明特色的党性教育学科体系;四是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借鉴现代培训理念,注重学习他人经验,不断增强教育教学体系的开放性和时代性。

(二)加强需求调研,建立“需求导向”的教学体系生成机制

党性教育的基本矛盾即“党组织对党员干部的党性要求与党员干部现有党性水平之间的差距”,这是党性教育发生的根本依据[2]。因此,在党性教育教学中,应坚持组织需求第一、学员个性需求第二的基本原则,妥善处理两种需求之间的矛盾。党性教育培训机构要在学习研究中央关于党性教育的指示精神中领会党性教育的组织需求,同时又要通过问卷、座谈、大数据等多种形式,了解学员的个性需求,在分析需求的基础上,研究确定党性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方式方法、管理模式等基本问题,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党性教育教学体系生成机制。

(三)发挥团队作用,完善教学内容体系的更新淘汰机制

教学内容特别是课程结构是党性教育教学体系的基本内容,也是党性教育培训机构树品牌、创特色的根本着力点。教师队伍的素质状况是教学内容体系建立和完善的关键因素。因此,各级党性教育培训机构要注重发挥团队力量,完善教师培养激励机制,为教学内容更新提供人才保障。一是要通过跟班学习、挂职锻炼、课程研究等途径,拓宽教师视野,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策划和组织管理能力,更新教师知识结构,为教学内容的及时更新打下基础;二是完善课程评估体系,淘汰一些学员反映差、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课程。同时通过竞争招标、匿名评审等办法加大新课程的开发力度,增强教学内容更新动力;三是要不断优化兼职教师队伍,及时把思想政治素质过硬、讲授效果好的时代英模、改革开放一线的实践者遴选为党性教育兼职教师,拓宽课程更新途径;四是要建立教师“协同作战”机制,发挥团队作用。一方面要建立“传、帮、带”机制,安排年轻教师(团队)担任特聘、兼职教授的助手,组建“名师+团队”型的学术梯队,共同备课、合作研究课题,充分发挥老教授、老专家对教师团队的引领作用;另一方面新课程开发要整合教师资源,发挥团队作用,建立主讲人AB角制,即以项目组形式申报,建立集体申报,集体备课、听课和评课机制,不断完善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基本稳定后,所有的人员参与试讲通过后,方可进入教学环节,形成课程开发建设新格局。

(四)以学科建设为基础,完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

学科体系建设水平,是衡量各级党性教育培训机构办学水平的综合指标。各级党性教育机构要围绕自身功能定位和党性教育的基本要求,成立相关学科组,围绕党和国家的战略布局,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实践的需要,加强对重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研究;加强理论总结和理论创新,坚持为党的政治任务、中心工作服务,发挥党性教育在理论宣传、理论创新方面的引领作用。党性教育机构应着重围绕中央和地方(部门)党委的重大部署及中心工作,聚焦党建工作重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攻关研究。在此基础上,按照“教学出题目,科研创成果,成果进课堂”的科研发展思路,建立教学科研咨询一体化的机制,推动科研向教学、向决策咨询转化,提高科研成果的利用率,促进高质量科研成果及时体现在教学设计上,及时进教材、进课堂、进学员头脑。

(五)细化教学环节,突出教学实施体系的过程化管理

与技能性教学相比,党性教育教学效果具有滞后性和隐蔽性的特点。其滞后性主要表现为党性教育的效果只能在学员的言行中才能中体现出来,它不像技能教育那样,通过现场测试就能检验出来。其隐蔽性表现为“知是否转化为信、信是否转化为行”,难以考核,或者说这个考核过程极其漫长。因此,对党性教育效果的评估不能像技能考核那样,把学习笔记、调研论文、学习小结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有鉴于此,党性教育的教学管理应突出过程管理。一是健全各项规章管理制度,细化管理环节,对学员的学习、研究、讨论、组织生活、集体活动、考试、考勤、进出校门、用餐、来客接待等细节方面进行严格的规定,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这是建立党性教育教学管理体系的前提;二是要加强日常管理。管理的重点是学员的出勤情况、课堂秩序、学习纪律、学习态度及学员的课余生活等,对这些环节必须严要求、勤督促、常检查、抓落实、抓执行,把“严”的要求贯彻落实到党性教育全过程和学员管理各方面。为此,各级党性教育培训机构还要从实际出发,建立跟班督查、教学巡视、学风抽查等制度;三是要对学员培训期间的学习表现、锻炼效果等方面从严从细进行考核,实事求是地确定考核等级,严肃查处学员的违规违纪现象。对情节严重者,及时通报学员主管组织(人事)部门及本人单位;四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品位,培育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发挥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

参考文献:

[1]坚持党校姓党根本工作原则切实做好新形势下党校工作[N].人民日报,2015-12-13(01版).

教育管理主要内容范文第2篇

重视对管理人员进行教育培训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一条宝贵历史经验,也是中国石油集团公司一贯坚持的做法。“十一五”期间,集团公司共培训各类人员681.5万人次,企业领导人员思想政治素质明显提高,应对复杂局面、引领企业科学发展的能力大幅度提升。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不能否认在管理人员教育培训过程中,还存在着思想认识偏差、培训内容雷同、教学方式方法单一、培训管理机制滞后等问题。

1.思想认识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思想认识方面的问题往往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个别主管领导对教育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在思想上存在轻视和忽视管理人员教育培训的倾向,把管理人员教育培训当成软任务,认为抓不抓都一样,没有把管理人员教育培训提到应有的高度去认识。更有甚者,将管理人员培训变成了“福利”,假借培训之名,行公款旅游之实。二是部分管理人员对参加教育培训存在消极应付情绪。认为虽然参加培训是必要的,但本单位的工作也不能丢下不管,当出现工学矛盾时,放弃培训也就成了首选。三是一些管理人员在思想上存在“要我学”的认识,主动求学意识几乎没有。认为是否参加培训是上级部门决定的,让去就去,与个人的愿望和需求无关。在个别单位,甚至出现了“培训专业户”。四是培训机构方面也存在问题。个别授课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没有充分认识教育培训对提高管理人员素质的重要意义,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不强,在工作中敷衍了事,影响了培训的质量,也挫伤了培训学员参加学习的积极性。

2.培训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是培训内容相对单一。一些培训机构在培训内容安排上往往是以政治理论方面的内容为主,缺少管理人员领导力、执行力、创新能力训练课程安排,破解工作“难题”的能力得不到提升。讲授政治理论类课程时,又热衷于聘请名校名家,不能结合学员实际,出现“云里来雾里去”的现象,往往是台上高谈阔论,台下昏昏欲睡。二是所授知识相对陈旧。由于管理人员教育培训年年举行,有些管理人员甚至一年学习几次,在知识安排方面,难免会出现交叉重复现象。三是专业特色不够明确。在管理人员教育培训过程中,一些培训往往不能根据学员层次、专业背景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导致与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相去甚远。

3.教学方式方法存在的问题

在管理人员教育培训过程中,虽然培训机构在方式方法上进行了一些探索尝试,但总体说来,新的培训方式还是不能普遍运用到日常教学中。一是教学方式基本以灌输为主,多沿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模式,只不过是把粉笔、黑板换成了多媒体课件。教师讲什么,学员听什么,互动性不强,参加培训的管理人员多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二是新教学方法运用较少。不少教师图安逸,求简单,习惯于运用已掌握的传统教学手段,对案例教学、研讨教学、情景模拟教学等新教学方法不愿尝试,影响教学效果。

4.培训管理方面存在问题

培训管理还存在着松散与粗放的问题。一是培训管理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在学员管理方面,由于管理人员教育培训多是七天左右的短期班次,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弹性较大,容易出现对培训班次管理不严的问题。二是对培训效果缺乏有效的质量监控体系。管理人员教育培训属于软培训,多体现在认识与知识修养提高方面。培训效果监测指标设计不科学,三级评估跟进不到位,培训效果确实难以衡量。对管理人员培训过程缺乏有效的质量监督、测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管理人员教育培训的效果。

二、提升管理人员教育培训效果的对策措施

1.树立全新的管理人员教育培训理念

观念决定态度,态度影响行为。要做好管理人员教育培训工作,必须对管理人员教育培训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进而加强对管理人员教育培训的重视程度,充分认识管理人员教育培训的作用,树立全新的管理人员教育培训理念:一是坚持将管理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放在首位。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结大会上明确指出,我们国家要出问题主要出在共产党内,我们党要出问题主要出在干部身上。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时期,只有提高管理人员的政治思想觉悟,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才能敢于“啃硬骨头”、“涉险滩”,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二是要充分认识管理人员教育培训的重要意义。管理人员教育培训是提高管理人员素质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是确保管理人员具有坚定政治方向、优秀思想品德、精湛业务技能的有效手段,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和摆设,在思想上要重视,行动上要支持。三是要树立与时俱进、推陈出新的理念。管理人员教育培训工作既要继承传统,学习借鉴过去工作中的好做法与好经验,又不能拘泥于传统。要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研究新情况,实现管理人员教育培训的推陈出新。根据当前和未来社会发展需要、岗位工作和管理人员自身发展需要,确定管理人员教育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及培训形式。四是引导管理人员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知识与技能扩展的无限性,决定着教育培训的长期性,也决定着现代企业成员需要终身学习。作为管理人员,更要带头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进行知识更新,以适应建设学习型政党、创建学习型社会的要求。同时,还要在全社会努力营造管理人员终身学习的氛围,通过推进管理人员教育培训工作制度化、法制化,促进管理人员终身学习。

2.建立规范的管理人员教育培训内容体系

为有效避免内容的重复与单一问题,构建规范化的培训内容体系极为必要。一是加强党的方针路线政策的研究。既要把握其精髓,又要与学员思想、工作、生活实际相结合,将党的政策落实到学员日常生活之中,将党中央的好政策学好、用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二是构建梯次知识递升内容体系。可以探索按管理人员的不同职级,构建知识能力逐级提升的体系。由于不同层级的管理人员,需要掌握的知识与能力不同,需要强化的管理艺术不同,在培训内容的选择上,要有针对性的按照不同培训对象进行设计。三是构建综合知识体系。随着时代的发展,对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除了要求管理人员掌握本专业领域知识外,还需要管理人员了解与掌握专业相关领域的知识。为此,在开展教育培训时,应适当安排专业相关类知识、文化娱乐类知识、思想教育类知识等综合知识体系的内容,以切合管理人员多方面的需要,使培训活动与管理人员的个人发展目标联系起来并协调一致。四是文化内容体系。文化指企业文化、机关文化、校园文化等精神层面的东西,是组织软环境的重要体现。良好的文化氛围能够激发管理人员的使命感,凝聚归属感,加强责任感,赋予荣誉感。因此,在对管理人员进行日常培训过程中,也一定要有文化的内容,以增强管理人员对组织价值观的认同并自觉遵守。

3.不断探索管理人员教育培训教学方法

作为一种教学方法,灌输式培训有它的积极意义,能够迅速而集中的宣示施教者希望受教者掌握的内容。但对于有一定社会经历与阅历的管理人员来说,灌输式培训又常常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只因其忽视互动、呆板生硬。为此,要加强管理人员教育培训,就必须在保留适度灌输式培训方法的同时,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一是可试行菜单式教学法。即由培训相关部门编制培训内容目录及培训时长(“菜单”),再由参加培训的管理人员根据自己的兴趣与培训时间自主选择“菜单”,以满足管理人员的不同层次需求。要引导受训管理人员客观审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按照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发挥学习主体地位,调动学习积极性。为确保学习的成效,可以设立必修与选修的项目,并要求选修的项目不得少于某几项。二是要在课堂上实行互动式教学。在管理人员教育培训过程中,培训教师要努力创造和谐的互动氛围,充分调动参训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探索研讨式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等教学方法,从而达到相互促进,共同完成教学内容的目的,实现教学内容的有效消化与吸收。中国石油华北技师学院的培训师团队,创造性地将促动技术、拓展训练应用于管理人员培训,开发出手语歌体验法、情景剧体验法、拓展游戏体验法、影视鉴赏体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培训师引导学员设计问题,通过头脑风暴,群策群力,破解难题,取得了良好效果。三是要广泛采用案例式教学。案例式教学虽然也是灌输式教学的一种,但由于它以案例为主线,以案例分析来展开教学,容易引起受训管理人员的兴趣,也容易引起共鸣。因此,要在管理人员教育培训中广泛采用案例教学,精心选择案例,引导管理人员讨论,启发管理人员思考,达到教学目的。

4.强化管理提高管理人员教育培训效果

教育管理主要内容范文第3篇

在整个教学系统中,体育教育是重要的一个部分,体育教学管理工作不但关系到本学科的发展,同时也影响着整个教学系统的完整性。在中学体育教学中为了保障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实施有效的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有效的体育教学工作可以有效的弥补在文化课程的学习中的不足,并且可以促进文化知识的掌握。在长期的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及教育工作者对在研究讨论有效的管理措施,以保证和促进中学体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1、 中学体育教学管理现状

对中学体育教学管理的现状分析主要是从人员、制度及内容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在中学体育教学的管理人员中,多数学校是具备体育教学的管理人员的,在这些管理人员中主要多数是体育教师,其次是教研室领导及校级的领导。为了保证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良性原理,在管理人员中,主要应该由校级领导、教研室主任、体育教师及学生共同组成,并且进行合理的搭配。但是在很多的学校都没有体育教学管理人员,这就使在体育教学的管理工作中缺乏监管力度,对于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非常的不利。

在中学体育教学的管理制度中,只有少部分的学校具有管理制度,多数的学校都没有完善的体育教学管理制度。尽管在多数学校在体育教学的管理工作中都投入了一定的精力和制定了目标,但是在管理制度上的制定还是不完善的。很多的学校在体育教学管理工作中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这就造成了在管理上的责任不明确,这已经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即使学校设置了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但是没有对细节进行明确的划分和细化,这对于体育教学的管理工作也是非常不利的。

在中学体育教学的管理工作内容上,大多数的学校都将教学的内容设置为管理的内容,只有极少数的学校将安全监管和教学评价作为教学管理的重点内容,这是非常不合理的状况。在体育教学管理中,应建立完成的管理内容,包括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大纲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教学效果评价及安全监督管理等。其中教学评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同时对于教学工作的安全监管也是一个重要的管理方面,并且需要引起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只有制定完善的教学管理内容,才能保证教学监管工作有效进行。

在教学工作中,领导具有非常重要的决策权,这对于体育教学的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研究分析我们发现,在很多的体育教学管理工作中,都没有得到领导的足够重视,如果领导的重视不足一定会影响体育教学管理的效果及管理工作投入的力度,也非常不利于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和体育教学事业的发展,会为中学体育教学管理工作带来很多不利因素和影响,这也是现在体育教学管理工作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如果能够提高领导对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提高体育教学在整个教学工作中的地位,那么对于中学体育教学工作的改进和发展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2、 中学体育教学管理的对策

针对以上对中学体育教学管理现状的分析,制定相应的对策进行改进,才能保证体育教学管理工作高效的开展。改变中学体育教学管理的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措施。

(1) 提高对教学管理工作的认识程度

提高教学管理的认识程度就要从提高领导的重视程度做起。为了提高领导对于中学体育教学管理的重视程度,需要采取各种措施,让领导了解到进行体育教学管理的重要性,并且了解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复杂性,要意识要实行体育教学管理的工作价值,这样才能提高领导对于体育教学管理的重视,领导提高了对体育教学管理的重视程度,就会提高的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支持力度,就会投入更多的支持手段,保证管理工作可以顺利进行。

(2) 完善制度,建设队伍

建立健全完善的中学体育教学管理制度,明确实行体育教学管理的意义和责任,同时合理划分体育教学管理的义务,对各种管理工作进行明确的划分和规定,对于指导性的工作进行科学性的划分和规划。在合理完善的管理制度下,建设一支合格的体育教学管理人员队伍,是实行完善的管理制度的重要手段,并且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提高了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人员配置及素质提高,就为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优秀的人员保障。

(3) 完善管理内容,提高评价力度

通过以上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学的体育教学管理工作中,管理的内容是比较丰富的,但是在管理工作上,各项内容的配置是不合理的,在现在的教学管理工作中,安全监管和教学评价的管理内容并没有得到管理人员的重视,同时也没有设置合理的管理手段。在今后的体育教学管理工作上,一定要对以上这两点管理内容提高重视程度及管理力度,以保证体育教学工作可以顺利开展。

教育管理主要内容范文第4篇

针对远程教育全媒体发展的新要求,需要建立以适应远程教育发展和需要的全媒体内容服务平台,以解决广电网络运营商、电信运营商、互联网等各类远程教育运营商在生产和运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其模块设计主要以以下三个内容为基础:

(1)远程教育全媒体平台能够支撑手机电视、网络电视、IPTV、VOD/NVOD互动电视等各类新媒体运营业务,能够全面的适应各种新媒体的应用,减少子系统的重复建设,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拓展性。

(2)远程教育全媒体服务平台能够实现内容生产服务的各项功能,包含教育资源素材的汇聚,教育资源产品的快速加工,能够迅速的形成教育成品节目;能支持共享生产方式,支持个性化的独立的教育资源生产模式。

(3)远程教育全媒体服务平台需要进行内容运营编辑,运营编辑是产品制作是艺术和技术的结合,同时也是编辑整理的过程,所以运营人员将教育产品进行编辑打包,形成可以被教育消费者的服务包,并通过全段的业务平台展现在各个终端。

2远程教育全媒体内容服务平台的框架设计

根据媒体内容服务的特点,将远程教育全媒体内容如如平台整体框架分为三个部分:内容生产子系统、运营管理服务子系统、以及分发子系统。内容服务是资源收集整理、管理和分发的过程,首先要广泛收集和接入各类资源,包含多协议IP流、ASI、SDI等多中信息源的集中编单收录,本地介质文件的采集,全段第三方生产系统的接入,体统or自服务门户等。然后要根据业务员内容以及运营的需要,体统分屏独立以及共享内容加工生产,满足各运营商精细化生产的需要,其内容服务能进行实时流编辑、粗编拆条、节目审核等多种便捷的工具,并结合生产服务门户进行协同高效生产。最后根据不同的教育热点和学习者教育需求进行内容挖掘和分类打包,并以机构化形式支持前段业务平台的个性需求。实现点播分类编辑,教育产品类别管理,内容注入管理,能够有效的支撑前段不同业务员运营的需要。

3远程教育全媒体内容服务平台的子系统设计

3.1内容生产子系统

远程教育在开展内容运营业务中,其内容主要包含给各种教育机构提供的和制作的相关教育资源,但是这些资源往往不能直接提供给学习者,而是需要分类整理和加工,需要将各种教育资源内容进行汇聚和分类,其内容要进行非线性编辑、网络编辑、图文制作、包装等深加工,还要按照要求进行教育内容目录编目和主题分类,格式转化和封装等,因此需要在内容服务业务员模块中建设一套内容生产子系统。内容服务生产子系统包含内容汇聚分类,生产管理、资源加工、监控管理等模块。

(1)生产管理模块要根据不同需要划分不同的教育资源编辑工作,并根据日常需求统计变化制定相应的编辑任务,并能检查任务的进度情况,具有良好的开放性,管理模块的对外接口包含内部各个功能模块之间的接口开放,能管耦合系统内各个部分才具有可延展性和升级性。

(2)内容的汇聚和分类,是通过各方面渠道和合作获取的教育资源,包含视频、图片、音频信息,需要进行技术信号采集和文件的导入。不同内容来源的信号格式、存储介质,图像分辨率、制式、编解码格式可能都不一样,内容生产子系统需要这些内容汇聚起来,并按照平台的要求进行生产管理,因此需要丰富的多样的汇聚和处理手段。

(3)内容加工模块要根据不同的教育类比要求进行编目、审核、转码和剪辑加工。经过分析,类似于工厂流水线的生产模式特别适合新媒体内容生产,在这种模式下,针对不同的业务需求和生产工艺要求虚拟出多条生产线,并将各种编辑加工环节作为生产工具使用,每条生产线都可以任意调用这些生产工具,并在流程引擎的驱动下在不同的生产工具间流转,每个工作岗位分工明确,从而实现了整个内容生产的高效、有序、可控。为了保证生产线的顺利运行,还需要按照内容条目来组织生产,一个条目对应一个生产任务,存储管理方面也采用标准化的接口,从而实现不同的业务环节之间、不同的子系统之间的无缝连接。

(4)存储管理是需要将大量的内容长期存储,对资源进行版权维护以及编码查询收录等,以便快速的查询和检索。

(5)监控管理模块主要负责网络、设备、流程、存储、数据库等的集中监控管理,并对软硬件故障进行及时报警。

3.2运营管理服务子系统

在开展远程教育服务中,内部运营需要将内部资源转变为可以交易的运营在线资源,并对在校运行的教育资源进行管理和定价;需要面向上游提供教育资源的提供商和下游的学习者或者内容运营建立统一的运行管理,进行教育资源产品的集中交易和展现,根据用户角色权限的管理,远程教育将提供不同的教育资源内容,包含资源需求学习者对订单的交易处理,允许学习者跟踪订阅点播的订单状态;内容运营的业务流程包括:规划新产品—用户根据需求选购产品—为用户提供服务—处理订单—进行订单计费和账务处理等环节,同时系统后台可以根据产品交易情况,进一步开展统计分析,从而为产品规划提供全面有效的数据支持。

运营管理是教育在线系统面向用户的业务子系统的,可以进行产品展示,提供订单查询、产品选购以及产品推荐等。用户管理能实现CP、SP用户账号认证管理,负责用户的管理和注册。产品管理模块扶着教育资源上架、下架、定价和管理,将一个或者多个内容资源组织为产品或者产品包;账务管理可以通过短信平台、支付平台进行运行结算;统计分析模块能够根据业务系统中教育资源的运行数量状态进行分析报表,能够让管理人员掌握远程教育资源的状况。在这几个模块中运营管理服务是内容运行系统对外交流的窗口,也是整个运营系统的产品管理、产品展示、订单处理、账单服务、统计分析与营销支持等功能;面向远程教育在线系统运营人员可以处理开展产品的推广、加工以及产品等增值业务员,也可以处理学习者投诉和建议,面向消费者,运营管理可以同产品的账单服务、订单管理、产品需求管理、产品订单以及检索浏览。

3.3分发传输服务子系统

选择了相应的产品后就需要通过传输来分发到网络、手机等全媒体的制定位置,内容的形式是多样的包含图片文件、文档文件以及视音频文件,当然也包含视音频流,因此分发传输是全媒体内容服务业务必不可少的环节。从分发的传输内容上看,可能又内容交换、中继、内容上行和内容下行等传输方向。从分发的方式上看,分发系统需要主动推送、支持学习者下载以及视频播出等分发方式。从分发的对象看,传输可能是视音频文件、图片、文档等也可能是实时的IP流。从分发流量和方式看,只要支持多点之间的P2P共享式的分发、点到点的分发、点到多点的广播式分发。但是分发方式的选择,传输系统都是需要建立相应的成本,尽可能的提高分发的速度和效率,适应全媒体技术的需要,同时应具有可靠的安全手段,避免内容在传输途中被黑客攻击。此外,随着业务的拓展,分发传输系统需要能够动态的进行扩容,以适应业务增长的需要。

分发传输子系统的服务器硬件模块主要是传输服务器以及传输控制服务器构成,其中传输服务复制执行具体的任务并受到控制服务器的控制,传输控制服务器负责传输任务的控制和调度。当分发规模比较大时,可以采用多级分发构架,充分利用节点将中心节点内容预先分发到最近的边缘节点,大大提高分发的效率和速度。在内容存储方面,采用分布式内容存储设计,任何节点都可快速获得所需的内容,而不必关心内容存储在哪里。系统采用均衡式架构设计,经授权后,任何节点都可以发起到其他节点的分发任务。

4远程教育全媒体内容服务平台发展策略

(1)远程教育全媒体服务平台技术发展策略。开展教育全媒体业务时技术上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包括业务与互联网需要全面接轨、数据来源和渠道繁多、数据处理量庞大、信息的双向传递和用户互动、用户需求的多样化和复杂性等,这些都对现有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技术挑战,全媒体内容服务平台发展需要重点关注以下4个方面。首先是内容组织、生产及管理方面,这不是单纯的技术范畴,而是内容组织的体系化和生产工艺的恰当选择,立足内容是根本,只有很好的组织内容才能更好的服务于用户,才能扬长避短。第二是编解码和智能处理方面,开展全媒体业务时,视音频一定是主要内容,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处理的数据是海量的,在时效性上很难满足用户诉求。第三是流媒体和终端体验方面,教育电视台目前主要处理文件和视音频信号,而在互联网领域,业务流程已经全面IP化和流化,播出、分发、切换、监控甚至字幕的叠加都已经IP化,是一个几乎完全不同的技术体系。第四是云计算和海量数据处理方面,在全媒体时代,媒体内容会更加丰富,与用户的互动也更加密切和频繁,随之而来的就是海量的内容数据和运营数据,而传统的技术体系显然已不能对这些数据进行有效的存储、管理和挖掘,必须引入云计算和海量数据处理技术。

(2)三网融合、远程教育服务平台与IPTV发展策略。将网络、服务平台和IPTV共同搭建集成播控平台系统。汇聚各种资源和第三方各种形态的内容来源,根据IPTV业务运营需要进行教育资源的二次加工与编排,为互联网、教育平台以及IPTV提供海量的点播节目。进行教育资源编码和监看检测服务,负责教育资源的接受编码处理工作,与分发的各种教育资源进行点播监看检测,针对下游电信CDN进行直播流分发。以资源服务平台为基础形成IPTV集成播控平台,负责IPTV内容管理、用户管理、计费、认证鉴权、EPG等功能,完成IPTV内容集成与运营管理。运营管理服务子系统、内容生产服务子系统和分发传输服务子系统构成了完整的全媒体内容运营平台,三大子系统分工协作、紧密配合,为远程教育在全媒体环境下大力拓展各项新业务提供了基础支撑。

5结语

教育管理主要内容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学校德育管理是影响学校德育实效的外部因素。德育目标和德育制度的制定、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的创新、教师德育素养和育德能力的提高都是学校德育管理的内容。制定科学合理的德育目标、创新德育管理制度、提高教师德育素质、创新德育工作内容和方法是提高德育实效的有效途径。

德育的实效性是指德育的实际效果。学校德育的实效性是指学校的德育要求能内化为学生优良的思想品德的程度。学生思想品德是影响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内在因素,学校德育管理是影响德育实效性的外在因素。学校德育管理包括德育目标、德育制度、教师德育素质、德育内容、德育方法的管理。本文拟从创新德育管理的视角,探讨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实效的若干途径。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德育目标

学校德育目标是学校德育实效性价值判断的标准和依据,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指南,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德育目标,有利于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提升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学校德育目标的制定一是要使德育目标适应社会发展,符合社会生活要求。二是要使德育目标满足学生品德健全发展的需要。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有根据自己的价值标准追求真、善、美的需要。这种需要是学生进取的动力,道德发展的源泉,也是接受教育、参与活动的基础。学校的德育目标应该满足学生的这种需要。德育目标,特别是德育行为目标的制定要广泛地听取学生的意见,满足学生的这种需求。三是德育目标要与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相适应。学校德育目标标准既不能超出,也不能低于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目标要定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内,让学生通过努力能实现。只有这样,德育目标才能成为学生的自觉追求。

二、创新德育管理制度

学校德育管理制度是学校内部对德育管理行为的硬性规定,是实现学校德育目标的制度保障。多年来,学校德育管理制度在遵循主体性和全员性方面及制度的人性化方面都有所缺失。学校德育管理在注重班主任工作的同时忽视了任课教师和其他教职工的德育管理行为和责任;在对学生进行道德规范的同时,忽视了学生的接纳程度与学校德育目标的一致性:在重视制度钢性的同时忽视了制度与人文关怀的结合。因此,不能充分调动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显性的德育管理制度总是不能内化为师生潜在的道德意识,学校在德育管理工作中收效甚微。因此,学校应明确规定教师和学生是德育工作的主体,规范德育管理,让师生共同参与学校德育制度的制定与实施,不断创新德育管理制度,全面提高德育制度的实效性。

(一)建立全员育人制度

学校全员育人制度就是明确全校教职工的德育工作职责,让教职工主动参与学生管理。同时,制定教职工参与全员育人考核制度,对全员德育工作进行专项检查,将检查情况列入学校年度考核范畴,以此形成学生管理全员化的良好氛围。

(二)建立“三位一体”育人制度

学生的思想是在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综合影响下形成和发展的。学校不仅要有全员育人意识,更要有全程育人意识,要充分利用家庭和社会的德育资源育人。为此,学校应成立家长学校,建立“家校通”平台,定期召开家长会,明确要求班主任定期和家长交流,任课教师适时和家长交流。学校要和执法部门合作,优化校园周围环境。学校还要充分利用校外德育资源,建立校外德育基地。

(三)坚持德育管理的人性化

在强化制度管理的同时,我们还大力提倡在德育工作过程中实行人性化管理。用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关怀备至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个受教育者,努力营造团结、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用公正无私、勤恳敬业、严谨的工作作风去形成班级和年级的凝聚力、向心力;用正值、大度、宽容、慈爱的胸怀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优良思想品德的形成。教师不仅要在学习上关心学生,更要在生活上和思想动态上关心学生,为学生解决生活上的困难、思想上的疙瘩,真正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成为学生心目中可信、可亲、可敬的人。对于违纪学生,我们要做到预防在前,惩戒在后,严格按制度行事,做到惩之有理、罚之有据,让学生心服口服。同时在惩罚之后,给学生以人文关怀,使学生在正视错误的同时又不失去进取的信心。

三、提高教师德育素质

教师的德育素质包括政治思想、教育观念、心理状态、育德能力和人格魅力。教师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管理的主体,其自身德育素质对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德育素质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一)提高政治素养

一个具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素养的教师,如果他在教学中能经常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对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有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学校应关注教师的政治素养,以多种形式组织教师进行政治学习,提高教师的政治理论水平。

(二)转变教育观念

考试分数高的学生最受教师青睐,成绩差的学生总是令教师头痛,应试教育产生的这种学生观在一些教师中根深蒂固。这种以成绩论英雄的学生观严重地摧残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要使教师改变这种错误的、陈旧的学生观,除教师自身加强现代教育理论学习之外,更重要的是社会和学校要改变对教师教学效率和教学能力的评价方式,不能只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教学的主要指标。对教师自身而言,要树立全员发展、全人发展的学生观。教师对学困生要做到:感情投资多一点、学习指导多一点、锻炼机会多一点、肯定表扬多一点。教师对学生个体的评价要全面,要从发展的视角看待每一个学生。

(三)调整教育心态

教师的教育心态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目前学校很多青年教师来自于独生子女家庭,他们在顺境中成长,有强烈的自尊心,心比天高,做事急于求成,承受挫折的能力差。他们往往把因生活和工作中的不顺产生的不良情绪带进课堂,形成师生情感上的对立。为了防止将不良情绪带进课堂,教师要适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情绪,进行必要的心理移情换位,做到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宽容学生,与每一个学生平等相处。

(四)提高育德能力

教师的育德能力包括解学生、把握德育内容、灵活运用德育方法、心理辅导、后进生转化、德育环境创设、德育研究等能力。教师育德能力的提高一是靠自身的不断学习和实践。二是要有计划地进行专项培训。三是传、帮、带。一些学校在新老班主任之间进行师徒结对,签定师徒合同是提高青年教师育德能力的一项有效措施。

(五)增强人格魅力

如何培养教师的人格魅力?从教师个人角度来看,首先要加强自身修养。教师不仅要有崇高的精神境界,而且还要有得体的言谈举止。因此教师应选择健康的人格理想作为发展价值的参照系,从点滴人手,自觉加强各方面的修养,不断完善自己。其次要丰富文化底蕴,强化教师人格根基。教师必须不断潜心学习,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不断地提高和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教师的知识愈丰富,其个人对知识、科学、生活的态度就愈鲜明,学生就会从教师身上看到智慧的光芒,敬佩之情就会油然而生,教师追求知识的精神就会内化为学生的学习行为。再次,教师要以“平常心”对待一切事物,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接纳他人,以诚待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要扬长避短,培养自己良好的个性;要热爱教育工作,为提高工作质量不断提高自己;要期望适度,步步落实目标,不断体会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心;要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提升思想境界。从学校方面看,学校应该创造一个健康的校园环境,为教师个体人格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例如,在政治学习中引导教师处理好职业与事业的关系,缓解个体与社会的矛盾冲突;建立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促进教师心理健康发展,等等,这些举措都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自身修养,使之形成令学生钦佩的人格魅力,并以之影响、陶冶学生。

四、创新德育工作内容

中学德育工作内容包括政治思想教育、伦理道德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在组织具体的德育内容时,我们一定要考虑德育对象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征,加强德育内容的针对性,要直面社会现实,严防德育内容的空洞性和单调性,开展一些能感动学生心灵的活动,实现德育认知、德育情感、德育意志、德育信念、德育行为的统一,保证德育内容的实效性。例如,我们可以用抗震救灾中涌现出来的模范英雄的感人事迹来对学生进行人生观和世界观教育;可以请人们公认的道德模范来校做专题报告,对学生进行伦理道德教育;可以聘请公安部门的领导担任学校法制副校长,对学生进行遵纪守法教育;可以组织形式多样、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等。

五、创新德育工作方法

德育方法是德育内容产生教育影响的手段,是实现德育目标的必要条件,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在学校德育工作中,以往德育工作方法单调、形式化比较突出,特别是德育过程没有遵循生活化原则,德育实践活动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脱节,制约了德育实效性的提高。因此,学校德育实践应在遵循生活化原则的前提下,注重挖掘德育资源,做到课堂渗透有新意、课外活动有新路,关注学生真实全面的学校生活,充分利用德育机会,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

(一)创新班团活动

改变传统的班团活动课,使之不再只是班主任训话和班级工作安排课。让班团活动课成为学生辩论、演讲、研讨、交流的场所,一课一主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心理需求,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参与,通过充满知识性、教育性、趣味性的活动,叩击学生心灵,激励其奋发向上。

(二)创新德育活动

学校德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实践的重要内容。为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学校应结合学校实际设计一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体现时代特征的德育活动,组织全校学生参加。例如笔者所在学校开展的爱心积累活动,让学生以班为单位收集校园内的各种垃圾,交学生会统一组织出售,将所得款项用来资助贫困学生,就是一种富有创意的德育活动。

(三)开设校外德育课堂

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到看守所、烈士陵园、雷锋纪念馆等德育基地参观体验。同时,组织学生志愿者服务队进社区、上街头,清理社区卫生、宣讲“爱卫”等知识。让学生在实践中树立爱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意识和公共服务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