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植物妈妈有办法仿写

植物妈妈有办法仿写

植物妈妈有办法仿写

植物妈妈有办法仿写范文第1篇

一、模仿创新

“模仿”就是学模仿样,与“创新”似乎距离很远,其实它是“创新”的起点。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写话模仿练习,可以一句话或一小段,提高写话的训练效果。例如,在教《假如》一诗后,让学生模仿写一写: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______________。又如《黄山奇石》,第2~5自然段都是佳段,可让学生读后自选喜欢的一个自然段模仿,再任选第6自然段略写的三种奇石中的一种写一段想说的话。

二、问题拓展

教材往往在课后安排了一些拓展性的问题,如学习伙伴说的话,会给学生留下一个想象与思考的空间,这为教师引导学生说话、写话训练提供了好机会,因为这样既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说话、写话能力。例如,《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可以根据课后问题“我还知道别的辨认方向的方法”写一段话。先让学生说出平时看课外阅读知道的辨认方向的方法,然后再让学生写下来。又如,《植物妈妈有办法》可以根据课后问题“我还知道别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引导学生写一段话:“________妈妈有办法,她_______。只要_______,孩子们________。”

三、画中写话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是古诗的一大特点。在低年级的古诗教学中,可以提倡“画中写话”的训练。这也就是说,我们教师可根据古诗中的图画进行说话写话训练,从而进一步拓展学习。比如,学生在学完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后,可以要求学生看诗中的插图来演一演,再编个故事,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合理想象,把文中的小孩与蝴蝶嬉戏的经过写得活灵活现,充满了童真和童趣。

另外,可以鼓励学生进行画画、写话训练。《动手做做看》《充气雨衣》《邮票齿孔的故事》《画风》是二年级下册中的第四组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鼓励学生探究发现,教学中应注意教材的实践性。因此,可以在学生学完这几篇课文后,从学生学习的实际需求出发,鼓励学生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如自己去设计一枚邮票,并写出设计制作邮票的经过;自己画风,再写出画风的过程。学生有话可写,且很有新意。

四、续编故事

故事是孩子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学生爱听故事并产生编故事的强烈欲望。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课文故事结尾展开想象,让故事延续下去,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例如《坐井观天》,课文的结尾这样写:“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这段话留给学生极大的想象空间,而儿童又是最富有想象的,他们常常通过异想天开地想,描绘出一个个神话般的世界,编出许多生动有趣的故事。于是,我们可以让学生顺着课文的情节,运用课文中的语言续编下去。这样,刚好给了学生想象、表达的机会,学生的创作欲望非常高涨。又如《泉水》一文的结尾是省略号,引导学生想象泉水还要去很多地方,接着往下写。

五、说写结合

解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低年级写话的要求是:不必过于强调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的差异,应鼓励学生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消除写作的神秘感,让学生处于一种放松的心态。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我手写我口”。因此,在写话训练中,要注意说写结合。如,口语交际《夸家乡》在进行口语交际后就可以把它写下来:“我的家乡在_______。那里风景迷人,有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还有________;那里物产丰富,有___________,有__________,还有________。我家乡的变化可大了!以前_______,现在可不同了,_________。”

六、角色换位

角色换位是指学生变课文的读者为课文中的人物或相关的人物,设身处地去处理文中的事情。例如教学《难忘的泼水节》,引导学生把自己当成课文插图中的一位傣族小朋友,写出自己是怎样和一起过泼水节的一段话。

七、扩充情节

扩充情节是指把课文中写得比较概括简略的情节内容扩充具体。例如《丑小鸭》中讲到:“丑小鸭来到世界上,除了妈妈疼爱他,谁都欺负他。”“疼爱”的情况是一“空白”,启发学生想象扩充情节写一段话,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培养了创造想象力。

植物妈妈有办法仿写范文第2篇

关键词:低年级学生 写话 起步训练

新课标在对低年级的要求中,明确提出了“对写话有兴趣,乐于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的目标。写话是作文的基础,我们可以把“写话”理解为低年级的作文。那么应如何进行低年级写的起步训练呢?我认为:尽管教材是从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开始安排看图写话,要求学生“看图写几句话”此时才明确提出要求,但我们绝不能从这才开始训练学生写话,而应把新课标对写话的要求落实到每一课、每一个“语文园地”,由易到难,由写一句话到写两句话、由写两句话到写三句话……如果平时前面“写一句话”都不去训练,那么到“语文园地四”怎么会写几句话呢?我们要充分利用人教版教材极其重视“积累”这一显著特点,为写话服务。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积累,在积累语言中进行语言实践,下面结合人教版二年级教材,介绍几种如何进行写话的起步训练。

一、从课文插图入手,引导学生写话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来看,直观生动形象的东西比较容易激发他们写话的欲望。因此,写话起步阶段可以从图入手,人教版教科书图文并茂,教师完全可以挖掘图中的写话资源,为学生所用。如教师可以在规定的范围内,让学生选一幅或一幅图中选其中部分内容写一写,至于写什么,怎么写,写多少,大可不必提要求,这样降低难度、纯粹凭个人兴趣、爱好和感受去写话,不受任何约束,学生就愿写、乐写、爱写,写出的内容也颇具个性。如上完《秋天的图画》就可设计“把你从图中看到的最喜欢的景色写下来(一句、二句都可以)。又如《小柳树和小枣树》一课有两幅图可选其中一幅,既可写充满绿意、婀娜婆娑小柳树,也可写挂满累累果实的红枣树。可以说每篇课文的插图都是我们进行读写结合的最佳资源和有效途径。只是我们是否想用和怎样用心设计的问题。

二、发挥课文的示范作用,让每个学生成为小诗人、小作家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模仿是儿童的心理需求,是学习写话的必要手段。如教学《假如》就可以引导学生仿照课文的表达方式再写一段或几段(例句见教材)。“小诗人,你们学着课文的样儿把下面的诗补充完整吧!

假如我有一只马良的神笔

我要……

又如,《植物妈妈有办法》就可这样设计“你还知道植物妈妈还有什么办法送出自己的孩子吗?如果不知道,可以回家问问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再按书中样子说一说、写一写。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写好了,你就是个大诗人了。”

三、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每个学生放飞想象

学生正处于做梦的年龄,喜欢幻想是儿童的天性。教师要充分根据儿童这一心理特点,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学生的思维想象和语言表达相结合。自由想象、自由表达,会大大激发学生写话的兴趣,降低写话难度。如教学《黄山奇石》可设计让学生仔细观察“猴子观海”,想象并描写猴子观海时的顽皮动作等。又如,《拔苗助长》可设计“种田人看到禾苗都死了,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说一说,再写下来”,许多课文结束后,都设置了类似这样的极富思考性的拓展题,要求学生充分展开想象,以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些问题都用黄颜色涂上圈,以此提醒学生的注意)。因此,我们都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有选择地作为读写结合训练点。

四、充分利用节假日资源,拓展写话空间,形成系列

我国是一个传统节日较多的国家,在各个节日中人们总是会有一些传统的活动。结合节日 的活动,让学生们更多地感受祖国传统节日的巨大魅力,感受生活本身的丰富内涵,也是我们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一项课程资源。如“教师节”这天就可设计“教师节,你想对老师说些什么?”“六一儿童节”你玩的愉快吗?请用几句话把他写下来。“植树节”给小树写警示语。环保日可设计:观察你家周围的环境怎样,有什么想法?把他写下来。母亲节可设计:“给妈妈写句悄悄话”或“母亲节你想为妈妈做些什么?”端午节可让学生写一写端午节“端午节的习俗”……这些活动如果能积极发动家长参与,教学效益将事半功倍。

五、关注新闻,留心生活

在这个信息的时代,时时处处有新闻。报纸、电视、宽带网,社会现象……新闻是小学生进行习作训练永不枯竭的资源。我自任教低年级以来,就要求学生每周都要摘抄1~2条新闻记在自己的小本子上,每周一各小组选代表在班上与同学们交流,这样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了,思想品德高尚了,识字多了,错别字少了,写的兴趣浓了,习作的能力提高了。

六、走进自然,训练写话

春夏秋冬,四季更替,自然万物,气象万千,那里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习作源泉。春天百花齐放、争香斗艳;夏日骄阳似火、树木葱茏;秋季大地金黄、瓜果飘香;冬时寒风刺骨、白雪飘飘,均可成为学生的写话内容。只要我们事先去安排,精心去设计,引导学生细心去观察、用心去感受,学生自然有兴趣去写、有东西可写。如在上完二年级下册第一组课文后设计了:《春天的发现》并要求学生利用休息的日子由家长带领学生到野外去观察春天并把观察到的景色用一段话写下来。上完《雷雨》一课后,教师及时组织学生进行了观察天气并指导学生写出了观察日记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七、从课外阅读入手

植物妈妈有办法仿写范文第3篇

1.认识生字“钓、拢”,会写“耍、装”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盛开、

玩耍、一本正经”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描述“我”和弟弟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的种子玩乐

的情形,解释草地变颜色的原因。通过朗读传达出在草地上玩乐的欢快,对草地的喜爱。

3.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寻找蒲公英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2.生字词语卡片。

一、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大家去草地上玩过吗?展现在你眼前的草地是怎样的?在草

地上你玩些什么?

2.你见过“金色的草地”吗?(板书课题)草地是金色的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一起来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

1.请各自轻声试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顺的句

子反复多读几遍。

2.分段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

教师相机出示卡片,检查巩固生字、新词。

玩耍一本正经谢寥(liào)沙绒毛假装钓(diào)鱼

观察花瓣合拢(lǒng)手掌有趣

三、读书感悟

1.第1自然段

a.文中这片草地出现在哪里?为什么称这片草地为金色的草地?

学生思考讨论后指名朗读相关的课文(第一自然段)

b.谁了解蒲公英?结合课文插图介绍一下蒲公英的外形特征、生长情况。

蒲公英,多年草本植物,全株含白色乳状汁液,叶子倒披针形,羽状分裂,花黄色,头状花序,结瘦果,褐色,有白色软毛。根茎都可入药。

2.第2自然段

a.二年级上学期我们学过《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它告诉我们蒲公英妈妈

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b.“我”和弟弟玩蒲公英可有趣了。“我们”是怎么玩的?请大家各自放声

读一读,然后同桌间互相边说边演一演。

c.同桌练习后指名一对同桌学生上台边说边演。师生共同评价后,再推选一

对学生表演。

d.想象一下,当时草地上空会出现怎样的一幅情景?

学生描述。

e.谁来有感情地朗读一下第2自然段,把这兄弟玩乐的情景生动地描述出

来?指名朗读,师生共同评价。

3.开满黄花的草地多美啊,在草地上吹着蒲公英的种子玩多有趣啊!让我们再去经历一回,齐读1.2自然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一、二段

指名朗读一、二自然段,说说每段大意。

二、感悟第三、四自然段。

1.窗前的一大片草地因为开满了蒲公英而成了金色的草地,当有花结籽吐絮的时候,“我们”兄弟俩就可以摘下带絮的种子吹着玩。读着读着,我们仿佛看到,一颗颗蒲公英的种子随着妈妈给它装的白色降落飘起来了,飞得很远很远……多美的景致啊!还有更有趣的事呢,

我还发现这草地会变色呢!这又是为

什么呢?请大家各自轻声读课文,共同地探究这个奥秘。

a.学生读课文。

b.指名说说草地早晨、中午、傍晚各是什么颜色的。

c.草地怎么会变色?同桌间互相说一说。教师可以出示下列填空题,提示帮

助学生理解。

蒲公英的花就像,可以、。

早晨,花朵,,草地就;

中午,花朵,它是,草地就;

傍晚,花朵又,草地就。

d.谁可以不看提示,自己解释?

e.齐读课文第3自然段。

2.那一天,去钓鱼的我又新发现了这一有趣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我对蒲公英的感情又有什么变化?

a.齐读第4自然段。

b.我们大家都爱上了蒲公英,蒲公英仿佛是通人性的。文中小朋友说蒲公英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你觉得这种说法恰切不恰当?

联系上文所讲的早中晚蒲公英花瓣的开合情况体会。

三、总结课文

1、朗读课文。

2、小结引申。

大自然里有植物、动物,各式各样的物种千千万万,它们色彩缤纷、形态独特、习性各异,经常亲近它们,仔细观察它们,你会有独特的发现、新颖的感受,因而你会激动、兴奋,由此产生眷恋、喜爱……人类是大自然的子女,回到大自然去吧,在那里你会找到欢乐!请

大家把自己回到大自然的发现、经历、感受作为课余生活记录下来。

四、完成作业:

1、熟记田字格中的字。

a.默读田字格中的字,想想自己分别怎么记住它们,然后交流。

教师着重提示以下几下字:

“耍”,上面是“而”,不要写成“西”下少一横的形状。

“绒”,左边是“纟”,右边是“戎”,“戎”字左下不是“廾”。

“钓”,右边是“勺”,不是“勾”。

“瓣”,中间是个“瓜”,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些。

b.学生描红,然后抄写。

植物妈妈有办法仿写范文第4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加强平时练笔指导,改进作文命题方式,提倡学生自主选题。"由此看来,要达到课标中的写作目标,单靠一学期的八次习作练习是不够的。为了实现学生读与写的统一,达到"课标"的要求,笔者在课堂随文练笔这方面作了一定的尝试。

1.借助课文插图,再现情节,培养练笔兴趣

叶圣陶先生说:"图画不单是文字说明,且可以开拓儿童的想象。"我们现用的语文教材图文并茂,语言优美,情节生动,它们或引领学生感受自然美、人性美;或引领学生感悟人生哲理,感悟字词的语言美。这些插图将课文内容形象化,不仅帮助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更为语文课堂进行随文练笔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如我教学第十册《桥》,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一位老党员在山洪暴发的紧要关头,果断地指挥全村人跨越了死亡的生命桥。这位老支书让党员排到后面制止了混乱,并亲手拖出了试图插队的小伙子--自己的儿子。最后时刻,他想把小伙子推上岸,但一个浪头吞没了他。学生学完文章最后一段:"小伙子竟来推他:'你先走。'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突然,木桥轰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老汉似乎要喊什么,但,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在引导学生感悟语言情感后,我不失时机问:"孩子们,你能想象老汉这时想喊什么?又会喊些什么呢?"正当学生面面相觑时,我又说:"让我们再回到课文插图上,看看老汉是如何对待村民和自己的儿子的?从中你能体会到什么?把自己心中最想说的话写出来吧!"接着,我让学生把目光定格在人物的形象上,让学生结合课文对老汉描写,从图上人物的神态、动作上再一次感受到老汉的在危急时刻舍小家顾大家的品质,感悟到课题上的"桥"所包含的真正意义。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有条理的理清图画内容,更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既降低了练笔的难度,又激发了学生练笔的兴趣。

2.发挥课文示范,提供范例,打开练笔思路

语文教材中所选用的许多课文在表达方法、表现形式上都各有特点,教师要教会学生去分析、仿照和运用。还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在教学中,我以教材为例子,引导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比如在教学《假如》就可以引导学生仿照课文的表达方式再写一段或几段;教学《植物妈妈有办法》就可这样设计"你还知道植物妈妈还有什么办法送出自己的孩子吗?再按书中样子说一说;在学习了《泉水》一文时,让学生想想丁冬的泉水还会流到哪里?一路上会看到什么?为大家做些什么?出示句式仿说:泉水流到 ,它看见了 。泉水说:" 。"学生通过对文中语言的学习,模仿说句子,同时也有自己创造,充分进行了语言训练。

3.填补文本空白,设计练笔,训练练笔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些课文往往在结尾(或中间)的语言嘎然而止,耐人寻味,且有一种余音缭绕之感。这也是作者留下的"空白",让读者去想象、去发挥。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巧妙地利用这些"空白",恰当地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地描写,会使文章内容更具体完整,从而更好地理会作者表达的意图。如我教学第九册《桂花雨》,第五自然段在描写摇桂花时是这样写的:"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啊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这句话的"帮、抱、摇、落"几个动词写出了作者欢乐的心情。然而当时摇桂花时,母亲和孩子们的神情、动作以及场景并没写具体。于是我借机拓展学生的思路:"孩子们,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员,能想象到当时的情景吗吗?展开丰富的想象,把自己的快乐及母亲的摇桂花的神情动作写具体吧!"

文本是一个召唤读者参与的意义空间,在经意与不经意间,作者都留下了一些"空白"。这些地方正是作者没有言尽,情感表达最为强烈、深沉、含蓄的地方。巧挖课文的空白点,给学生无限的表现空间,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的童心童趣,既引发学生与文本的情感共鸣,又训练了学生的动笔能力,可谓是一举多得呀!

4.模仿文本写法,技能迁移,达成读写统一

冰心在《谈点读书写作的甘苦》中说:"我常常抄袭,就是说模仿别人更好的句子。"模仿是孩子的天性。课文是最好的写作模板。很多课文无论是谋篇布局还是段落描写,都向学生传递着最精彩、最准确的语言和表达方法。因此,学习完课文后,有机引导学生仿照课文句段进行练笔,既是对文本内容的拓宽,更是培养学生的随文练笔的能力。

如我教学第十一册《山中访友》。作者用充满灵动的文字,叙述了自己"山中访友"的经历,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感恩之情。课文运用奇妙的想象,把读者带入新奇的世界。其中,课文第五自然段描写了"我"跟山中的"朋友"打招呼的情境:"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这组句子内容一致,结构相似,集排比和拟人的手法。为了让学生能感受到作者与大自然之间的这一份不同寻常的独特情感,我创设了这样的练笔作业: "模仿文中的句子写一写。你好,五彩缤纷的鲜花!你

:你好,美丽的蝴蝶!你

; 你好,翠绿的树叶!你

。你好,

。"因为,有模可仿,学生写得丰富多彩。有的写:"你好,五彩缤纷的鲜花!你把大地点缀得多么美丽。"有的写:"你好,美丽的蝴蝶!你挥舞着翅膀,是想跟我跳舞吗?"有的写:"你好,翠绿的树叶!你让大自然变得生机勃勃。"有的写:"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邀我重新梳妆吗?"……

植物妈妈有办法仿写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教学改革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课标的提出,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策略方面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一些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渐渐远离我们的视线。近两年,我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下面根据教学实践,谈谈笔者对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一些看法。

一、关注学习过程的反思性,尽量宽容对待学生

在活动中出现的挫折和失败新课改倡导“要让学生经历学习的全过程,在自主学习中去体验、感悟学习的乐趣”。要使这一理念落实到位,教师应宽容对待学生创造性活动中出现的挫折和失败,注意发现和肯定学生在已经失败的创造过程中体现的创造热情和进取精神。一位教师在教学《爱迪生》一课时,发生了这样一件“怪”事:他指名学生逐段朗读课文,学生个个读得正确、流利,有滋有味,无不令听课教师佩服。当读完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时,学生中仍有一个女生的手高高地举着,教师便问:“你有什么问题吗?”“老师,我还想读第四自然段。”真是一语惊四座!那位教师显然也没料到会这样,不由得脸红了。但他很快就镇定下来了,微笑着说:“你想读,那就读吧!”那学生可能真没料到老师能在这种场合满足她的要求,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和紧张,连嗓音也变了,结结巴巴地读完了这一自然段。原以为这位教师就这样草草收场,继续走自己的“路”了。可他并没有请那女生坐下,仍面带笑容地说:“这位女同学可真了不起,敢于在这么多同学和老师面前提要求,可能是因为紧张,读得不太好,但我想她一定能把这段话读好的,你愿意再来读一遍吗?”“愿意!”……“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获得积极的体验。”假若这位教师面对这位女生高举的双手视而不见或对该生提出的要求不予理睬,只顾走自己的“路”,那学生的学还会积极主动,兴味盎然吗?为了实现“促进学生发展”的新评价制度的特色又从何体现?由此可见,教师宽容对待学生的挫折和失败,使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是课改评价制度得以实施的重要环节。新课程旨在构建一个开放的、多元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体系。语文学科尤其要重视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面向全体学生,视学生的发展为课程发展的前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学科素养必须成为课堂教学的着力点。

二、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语文标准课程》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过程中进行,教师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鉴于此,笔者认为:若在课堂上贯彻“激发―引导―培养―实践”的教学策略,对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帮助。具体实施策略如下:

1.营造愉悦的学习气氛―激发兴趣教学中,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体,最主要的条件是促使学生具备学习的兴趣。那么,教师应如何激起学生浓烈的学习兴趣呢?关键在于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每节课都需要根据各自不同的重点,精心设置,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情境。

例如我在教学课文《鲸》时,我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鲸”字,然后叫学生议论,猜猜教师的用意。大家热烈地讨论着:有的说“老师的大字写得漂亮。”有的说:“鲸字有鱼旁,但鲸不是鱼。”有的说:“因为鲸是最大的动物。”这时,学生的兴趣应运而生了,我趁机让学生速读课文,体会老师的用意。在学生知道鲸是最大的哺乳动物后,我马上在“鲸”这个大字旁边编上1、2、3、4、5、6、7,然后在“1”的旁边引导学生写上“大”,接着让学生分组各派代表上黑板写上答案。兴趣盎然的环境让学生在愉悦中了解到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引导自由阅读,拓展思维的迁移与发散现代教育十分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注重引导学生自由阅读,自由表达,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智力结构,有目的地把学生引向目的地,让学生说出自己想说的话。

如我在教《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时,首先抛论文格式出趣味性浓的问题:“植物旅行靠的是啥办法呢?”接着把课文有感情地朗读给学生们听,创设了良好的情境,学生感受到了蒲公英妈妈对孩子们的关心喜爱。紧接着,对学生进行点拨引导:“这些植物是怎样出外旅行的呢?我们先来看看蒲公英。”教学操作办法如下:①学生自由朗读。②自读自说,谈谈蒲公英出外旅行靠什么办法。③教师指导两读:为了让孩子顺利地出外旅行,蒲公英妈妈特意给孩子准备了降落伞。(指图)你觉得这位妈妈对孩子怎样?(关心、喜爱)④大家练习,比赛朗读,把妈妈对孩子的爱读出来。(要求配合表情,表演动作)如此引导、熏陶,学生稚嫩心灵体会了人间的母爱,情境达到了和谐统一。至此,我提出新的学习任务,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使既定思维发散与迁移:苍耳和豌豆要旅行靠的又是什么办法?每个同学只需抓住其中一种植物来学就可以,还可以仿照教师抓住关键词板书。这一任务交给学生,就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