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植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

植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

植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

植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关键词: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现状;发展对策

一、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的重要性

野生植物资源不仅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维系着整个野生生物种群、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之间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生态平衡。而且它也是整个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野生植物资源因为具有生态性、多样性、遗传性和可再生性等特点而区别于其他的自然资源,同时也正是由于这些特点使得野生植物资源在我国的社会发展中占有了非常重要的位置。首先,野生植物在在维系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础。同时野生植物资源也是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可以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多样化的需求。野生植物不仅在提供食物、药用和工农业生产方面有重大的作用,同时对于生态系统的平衡,提高人类科技方面的进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对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发展对维护生物的多样性和维护生态的平衡,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野生植物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自然资源,在生态、经济和社会方面都有很高的研究价值。野生植物作为绿色植物,是有机物质的第一生产者,可以有效地利用光能和水分直接或者间接的为异能生物提供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正好可以满足自然界物质的能量循环的需要。野生植物不仅在提供食物、药用和工农业生产方面有重大的作用,同时对于生态系统的平衡,提高人类科技方面的进步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础。同时野生植物资源也是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可以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多样化的需求。而且野生植物资源具有种类繁多,有丰富多样的基因的特点,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野生植物资源具有很好的食用价值,但是还有大量的可食用的野生植物资源处于未开发的状态,而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经不满足于现有的食物种类,对于稀有的品种和风味产生了更大的需求。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也有越来越多的野生植物逐渐走向人们的餐桌,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我们的饮食文化。在人们饮食需求多样化的今天,可食用的野生植物资源是满足这一趋势的主要途径,具有十分巨大的开发前景。

野生植物资源也是重要的原材料来源,随着工业化的高速发展,更多的具有原材料价值的野生植物将会被开发,促进工业的发展。同时野生植物资源还具有很好的观赏、绿化和旅游价值,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镇绿化美化要求的日益增长,野生植物资源的观赏价值更多的被人们发现,在建设生态城市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且野生植物资源还具有很重要的药用价值,在常规植物资源不能根本治疗人类疾患的时候,就需要对野生植物资源进行大范围的研究,越来越多的野生植物资源的潜在药用价值也会被人们所认识和利用。

二、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的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工作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人们对野生资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就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保护意识还很淡薄。野生植物资源是我国非常重要的战略资源,哪怕是一种的野生植物的形成也需要几十万甚至是几百万年的时间,但是毁灭却是很可能发生在一夜之间。大部分野生植物资源的灭绝都是因为社会公众和各级领导部门对于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的意识淡薄,认识不足,直接导致了相应的保护工作资金投入不足,保护管理部门的人员不到位,致使保护工作不能正常开展。大量的野生植物资源的生长地被其他用途所侵占,而很多的物种被过度的采挖,直接导致了我国的野生植物资源的大量减少,生长环境严重退化,分布地区减少,物种濒临的危险更加的严重。更为严重的是现在大量的野生植物资源正濒临灭绝,甚至其中的一些物种已经悄无声息的消失了。

对野生植物资源的家底认识不清,给科学保护管理野生植物资源增加了相当大的难度。虽然相关部门组织过对于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资源的普查工作,但大部分也都因为资金不足等原因,只是调查了其中很少的一部分,与我国繁多的濒危灭绝的野生植物资源相比实在是收效甚微。总之,我国对于野生资源的保护工作起步相对比较晚,缺乏相关的保护管理方面的经验,没有形成一套有效的保护管理系统。

三、我国野生植物资源的发展对策

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的目的就是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植物资源,力争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维护生态的平衡。野生植物是一种可再生资源,为了使野生植物资源的数量得到不断的扩大,就要遵守相关的自然规律,才能对更好地为人们所利用,根据野生植物资源的特点以及在保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弊端,在保护的管理工作中可以进行适度大胆的改革,既能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又能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就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且制定出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有效机制。各级野生植物保护管理机构以及森林公安机关要密切配合,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执法的监督,依法严厉地打击破坏野生植物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促使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工作向良性和健康方向发展。

同时也要提高公众对野生植物资源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宣传教育的力度,努力提高社会各界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的认识。各地区也要充分充分认识到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的重要性,加强相关政府部门的领导,制定出行之有效的保护管理的措施,使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工作落到实处。同时,要重视对于保护区的认识,力争强化整体的布局和规划工作。将保护区的建设和相应的保护机制相结合,形成一套完整的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机制。

总结:

综上所述,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对我国的经济增长有至关重要作用。我们要加强对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工作,促进野生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植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关键词:绿色植物;保护;问题;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J5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园林植物保护的重要意义

由于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国家生产力越来越高,城市的发展愈来愈快,但温室效应不断加剧,所以园林植物越来越受重视。因为园林植物可以有效吸收二氧化碳,从而降低温室效应的影响;与此同时,园林植物还可以提高城市的空气质量,能美化城市,为市民提供凉爽、健康的休闲场所。若园林植物保护不周,势必将对城市的园林建设和市民的生活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保护园林植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对园林植物进行保护时,应该特别注意实现植物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对园林植物病虫害的控制就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可持续发展方向。因为对园林植物病虫害的控制不仅可以让园林植物在完善的保护下得到良好发展,还可以在对病虫害进行无公害防治时减少环境污染,既保护了园林植物,也保障了市民的身体健康。

进行园林植物保护时,应该大量利用观赏性较强的乔木、灌木、花卉、绿草等植物进行搭配种植,发挥园林植物的自然调控能力,建立自然调控保护系统,让园林植物的保护可以在完全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在实现园林植物保护的同时不仅为城市提供一处亮丽的风景,还能给市民提供健康的生活环境。

园林植物保护工作最重要的意义是,在实施每一项植物保护工作时,都必须使其实现可持续发展,力求对环境不产生任何不良影响,避免片面追求短期植物保护的现象,将先前对个体植物的保护转变为对整个城市的植物进行保护,从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

二、园林保护相关问题

园林保护存在许多问题,对这些问题都应该进行细致而严谨的分析,笔者根据多年工作、学习经验总结以下几点园林保护的相关问题.

园林保护得不到足够重视

由于园林负责人对园林保护工作不够重视,致使园林保护的资金投入量不大,人力投入极小,园林保护设施陈旧,甚至无法正常工作。同时由于园林保护的宣传力度较小,致使不仅园林保护工作人员不重视植物保护工作,忽视园林保护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状态不佳,使园林保护在实际工作中无法完善地开展;而且市民也没有园林植物的保护意识,无法实现市民群体参与到植物保护工作中的目标,甚至,少数市民对园林植物恣意破坏。

(二)没有统一的管理体制

我们国家的园林保护工作尚在起步阶段,大部分园林植物的管理与养护工作都承包给园林保护企业。但是各承包企业对园林植物进行管理与养护时,各自独立进行,从而,园林植物的保护工作无法在具体保护方法和人员管理、防治适期等方面达成统一认识,没有成熟的保护与防治措施,不能进行统一管理,导致园林植物保护工作的整体效果受到影响。

(三)检疫机构的缺乏

我们国家的园林系统,检疫意识十分淡薄,普遍不具有相应的检疫机构,无法对园林植物开展正常的检疫工作,对植物的病虫害了解不深,更没有系统的防治病虫害的方法。在植物的种植、生长工程中,无法检疫植物的病虫害,不能掌握植物受病虫害侵害的情况,导致植物最终被病虫害所破坏。在植物的运输过程中,园林绿化企业对植物无法开展检疫工作,对植物的检疫也十分盲目、随意,造成植物在运输过程互相传播病虫害,是植物在种植之前就遭受病虫害的破坏。

(四)园林植物种类配置不合理

由于园林的设计人员专业技能普遍较弱,在对园林植物进行配置时,不了解植物间的“相生相克”关系,也不了解植物的生物特性,园林植物的配置十分不合理,容易发生互为“相克”关系的植物种植在一起、转主寄生植物种植在一个区域、喜阳植物种植在阴暗处、厌水植物种植在易积水的低洼处等问题。从而导致植物的不健康生长,园林植物的保护更无从谈起。

(五)园林设计样式过于单一

园林的设计会对园林植物的生长产生较大影响,比如园林应该要为喜水植物设计容易积水的地质环境,为喜阳植物设计向阳的地理环境。但现在园林的设计样式普遍过于单一,没有设计出多种类型的园林环境来适应各种植物。致使整个园林的植物种类、层级、植物年龄趋向一致,极易出现水土流失、植物没有“相生”特性、土地营养衰退、植物预防病虫害能力降低等生态恶化的结果。

三、针对园林植物保护相关问题的处理办法

(一)强化园林负责人的职能

针对园林植物保护不受重视的问题,应该强化园林负责人的职能,使其重视园林植物保护工作,加大对园林保护工作的财力、物力、人力的投入,以保障园林植物保护工作的正常展开。另外还应该通过政府的宣传部门,大力宣传园林植物保护的重要意义,不仅使园林保护工作人员重视其责任与义务,还使广大市民能够担负起保护园林植物的职责。

再是完善相关的法规、统一防治方法、检疫标准、园林保护规范等内容,建立完善的园林保护管理体制和机构,从而实现园林保护的统一化、规范化、标准化。

(二)更新园林植物保护设备

园林植物的保护工作不可能完全依靠手工完成,也需要一定的植物保护机械设备辅助,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就需要购置植物保护机械设备;更新一些功能更强的设备以替代原有的落后设备;在设备的使用过程中还需要对设备进行维护,以使其能够达到最大使用寿命。还需要大力推广农药回收机、静电喷雾机等先进的设备,提高病虫害防治能力。

(三)对植物进行合理配置

应该加强植物学、园林设计等学科的学习,相关部门还应该对园林的设计人员进行一定的培训工作。使其能够对园林进行整体上的考虑,以调节园林生态系统的平衡为目的,针对植物的生物特性,进行合理的园林设计,使植物具有最合适的生长环境。

(四)定期培训植物保护工作人员

目前我们国家的植物保护工作人员的素质普遍较差,严重缺乏植物保护的相关知识与技能。针对这一点,植物保护人员不仅需要加强其自身的学习,相关部门更应该对其进行定期培训,使其掌握全面的植物保、植物生物特性的相关知识,让其熟练掌握植物保护设备的使用技能,使其对植物进行完善的保护工作。

(五)以预防为主的综合治理

园林植物的保护工作,不仅要加强对病虫害的治理,还应该在日常维护时加强预防工作,具体实施时,应该综合使用以下几种方案:①采用物理方法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即用物理方法,替代以往常用的化学方法,比如温度控制、湿度控制、 采光控制等,不仅可以达到预防目的,还不会污染环境;②改进种植技术,即根据植物的具体生物特性,创造最适合其生长的地理环境,处理温度、采光度、肥料等关系,进行全面的养护,从而通过提供其自身的防病虫害的能力,来达到病虫害的预防目的;③生物防治,对园林植物的病虫害进行预防,还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的办法,即准确掌握园林植物的病虫害的 “天敌”的生物特性,利用其“天敌”或者 “相克”的动植物,对园林植物的病虫害进行预防,该方法不仅科学有效,而且不污染环境。

结束语:

本文对园林植物保护的相关问题通过分点讨论对其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展现,一定程度上理清了这些问题的层次、脉络,并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了一些实用性较强的处理办法。

参考文献:

[1] 南中益.园林植物保护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J].科学之友,2012,(6):151-152

[2] 安长富.园林绿色植物保护的相关问题研究[J].现代园艺,2012,(20):148.

[3] 陈贞艳.小议园林植物保护[J].科技致富向导,2012,(9):362.

植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关键词:园林绿化;种植施工;养护管理

植被的种植与养护是园林绿化工程中的核心内容,实际工程中要注重园林植被的合理搭配,实现绿化与人文的完美融合,更要注重绿化种植的施工及养护管理,以提高整个园林绿化工程的质量,实现美化城市、保护环境的建设目标。

1园林绿化种植施工管理要点

1.1制定科学的施工计划

园林绿化工程涉及到多个专业、不同的学科,施工前要做好实地考察,分析绿化植物的习性特点及当地的环境特点,通过科学、合理的施工规划做好各个专业之间的统筹管理,是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严格控制每道施工工序,根据不同的施工条件进行合理安排,做到经济性与技术性的有机经合。

1.2施工配合

施工配合的好坏是园林绿化施工技术稳定性及成熟度的直接体现,并且合理的施工配合也会大大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进度控制的有效性。园林植物施工往往是交错进行的,不同的情况下施工条件也有所不同,因此要做好工艺工序的设计,优化资源配置,统一施工安排,将项目部的工作职能充分发挥出来,做好各个部门的沟通、协调,合其做好施工配合。植物配置要注意配置效果,结合工程所在地的建筑物色彩、景观等进行协调、搭配,配置单体植物时要稍稍进行植物重叠,以丰富植物的层次性;如果植物种类丰富,则要注意配置比例的控制,保证植物配置要与园林环境相融合。此外,植物造景也十分重要,充分考虑植物的线条、植物的美感、形态等,注重树群与花群、树丛之间的合理搭配,并注意植物要与园林环境互相协调。

1.3施工质量管理

园林绿化植物施工管理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围绕设计主题,在设计理念的指导下做好施工质是控制。根据工程施工图纸要求将种植穴的中心位置及种植槽边线标注清楚,种植时要保证苗木的根系、种植土壤等方在与种植需求相符,种植完成后要进行施肥、松土,营造一个有利于植物生长的环境。严把苗木质量关,苗木的品种、棵型、高度、根系发育等要与工程建设要求相符,并选择无病虫害的苗木。

2园林绿化种植养护管理要点

2.1保证土壤养分充足,及时清除杂草

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土壤中的养分会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决定性影响,因此要及时补充土壤中的养分,为植物生长提供足够营养。此外,园林植物中易在草坪表面土壤及草坪草种内混进一些杂草的种子,杂草数量过多不仅会影响草坪的正常生长,还会影响植物景观的观赏性,因此要在杂草未形成规模前及时除草,可用农药除草,或用机械将杂草的茎植斩断后及时清除;注意收集杂草的花朵及果实,以阻断杂草种子的传播途径。

2.2进行科学灌溉及温度调节

不同的植物在不同时期对水的需求量也有所不同,要准确把握植物的生长特点及对水的需求,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对植物进行系统分析,不断创新灌溉技术,避免水资源的浪费,而大量降水之后则要及时排水,防止水土流失。此外,园林绿化植物中一些花卉对温度的影响比较敏感,因此养护人员要详细了解各种花卉的习性特点,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花卉,比如在地面覆盖枯草,或搭建凉棚等;根据天气情况及时调节环境的干湿度,为植物生长营造一个更加有利的环境。

2.3合理修剪,保证植物的观赏性,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园林植物对美观性的要求要高于普通植物,而且植物本身残病的枝桠会影响到植物的健康生长,因此要及时修剪残枝。修剪工作可定期进行,以傍晚时为宜,避免植物受到烈日照射影响恢复;注意及时松土,保证土壤的透气性,以促进植物根系的生长。加强病虫害的防治。植物的病虫害问题是客观存在、不可避免的,病虫害也是影响植物正常发育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加强科学防治,尽量采用人工防治、物理防治及生物防治,减少化学农药的应用比例,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2.4制定科学、规范的养护管理规章制度

园林主管部门要不断结合实际工作建立一套完善的园林植物养护管理规章制度,将日常管理操作规范、技术标准要求等明确出来,提高园林植物后期养护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明确后期工作目标。

植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同志们:正值全国人民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之际,省林业厅召开全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会议,研究和部署我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切实推进新时期新阶段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健康发展。前面,柏阳同志就做好全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作了全面安排部署,我完全同意,希望同志们认真领会,结合实际贯彻执行。下面,我再强调三点意见,供同志们讨论。一、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七大是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大会系统总结和论证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写入了全党的政治报告,实现了建设和谐社会理念在生态与经济发展方面的升华,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强烈的现实意义。建设生态文明,既是科学发展新的手段和方式,也是新的目标和任务。总书记在报告中十二次提到“生态”一词,强调要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为林业发展赋予了新的使命。林业必将在建设生态文明进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我们一定要振奋精神,自加压力,以实际行动推动我省林业工作实现新的跨越。野生动植物资源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物基因库。保护好野生动植物资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直接表现,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体现在野生动植物保护上,我认为,就是要重点做到“四个结合”。(一)从全局利益上讲,要坚持以人为本,把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农民增收致富结合起来。从根本上讲,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建设生态文明就是发展生产力,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于人民,“以人为本”中最大的“人”就是农民。野生动植物保护的主要地域在农村,基本方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当地群众为此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和牺牲。我们要从党和国家全局工作出发,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保护区周边人民的根本利益。要结合新农村建设,通过“社区共管”等模式,合理开发林下资源,引导群众参与生态旅游、现代种植等生态产业活动,帮助农民发展生产,让社区群众得到真正的实惠;结合扶贫开发,尽力为保护区周边群众解决人畜饮水、道路、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帮助和支持周边群众改善生活条件。要积极探索野生动物造成当地群众生命财产损失的补偿办法,按照野生动物保护法的要求尽快颁布实施*省野生动物危害补偿办法,维护好周边群众的切身利益。要加强同当地群众之间的密切联系,广泛宣传野生动植物保护有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群众的保护意识,激发群众共同参与野生动植物保护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努力做到保护为了人民、保护依靠人民、保护成果由人民共享。(二)从外部环境上讲,要坚持发展第一要义,把野生动植物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结合起来。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取向是发展,既有保护事业自身的发展,更有经济社会全局的发展,要发展就必须利用。从根本上讲,我们保护野生动植物的目的就是为了利用,不仅是为了长远利益上的利用,也是为了当前的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合理、有效的开发利用,不仅能够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而且对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通过保护法颁布20年来的辛苦工作,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环境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全社会保护意识显著增强。但是,由于我们在注重保护的同时,忽视了对野生动植物开发的正确引导和宣传,缺乏分类指导政策,导致社会上对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开发的认识存在片面性,致使正常的开发活动不完全被社会所理解和接受。人工驯养繁殖的野生动物产品上餐桌不能被部分市民所接受,正常狩猎活动不被社会所理解。我们必须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把握好我省林业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处理好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野生动物驯养繁育利用和自然保护区等地的生态旅游已被列入我省林业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各地要在不破坏生态功能的前提下,在现有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内,鼓励社会组织和业主驯养繁育野生动物、培植珍稀野生植物。要通过鼓励野生动植物基因资源保护、种源繁育和基地建设,进一步推进以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狩猎场为主的生态旅游业的发展。通过建立狩猎俱乐部的方式,促进经营性狩猎活动的开展,规范狩猎活动的管理。要正确引导公众树立合法消费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理念,通过合理的开发利用为保护事业的继续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思想基础。(三)从内部关系上讲,要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把野生动植物保护的数量与质量和效益结合起来。从规模上看,我省现有保护区占国土面积的比例已超过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水平,但保护区建设质量却无法相提并论,差距非常明显,影响了保护效果。在推进全省保护区建设的进程中,要始终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既要看自然保护区增长的数量和面积,更要看自然保护区的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看保护区机构是否健全,人员编制是否落实,关系是否理顺,管护责任是否到位,保护对象是否增加,保护效益是否最大化,社会保护观念是否进一步增强。这是用科学发展观来检验一个地区自然保护区建设成效的基本标准,必须贯彻落实到位。要依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确定生产方式和规模,正视矛盾和问题,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要逐步提高保护区自身科研、监测能力和水平,随时了解和掌握重点保护对象种群数量和生存环境等方面的变化情况,确保重点野生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四)从行业发展上讲,要坚持统筹兼顾,把野生动植物保护与林业其他工作结合起来。我省自1998年先后启动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自然保护区建设等林业重点工程以来,林业实现了由以生产木材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性转变。全省2153万公顷森林得到有效管护,森林覆盖率由24.23%提高到30.27%。目前已建自然保护区117个,保护管理面积达到734万公顷,占全省幅员面积的15.15%,基本涵盖了我省典型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精华地带,组成了类型多样、保护价值极高的自然保护区网络,为野生动物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更好的生态条件,以大熊猫为代表的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不断扩大。今后要继续巩固和发展林业重点工程成果,加强对现有森林资源的保护管理,加强森林病虫害监测防治,巩固生态建设成果,为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和发展提供良好环境。特别要做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通过改革将集体林地落实到各家各户,明确权利和责任,强化林农保护和壮大森林资源、保护野生动植物的自觉性。二、狠抓薄弱环节,切实履行好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职责林业是野生动植物保护的主要主管部门,依法行使法律法规赋予林业部门的管理职能是林业行政部门的权力,更是责任,放弃管理就意味着失职。管理学上有一个重要的理论: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决定其盛水量的不是为数众多的长板,而是短的那块木板。当前,我们在野生动植物保护上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影响了保护的整体效果,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一)加强疫源疫病防控工作。动植物疫病防控,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这次更是被写入党的十七大报告。近年来,我省野生动植物疫病在得到有效防控的同时,老问题、新情况仍不断出现,野生动物禽流感全球关注,蜀柏毒蛾大面积发生。特别是前段时间发生的大熊猫疫病和最近在德格县发生的动物间疑似鼠疫疫情,更是反映出我们工作中存在的许多问题,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秋冬季节正是野生动物特别是禽鸟疫病的危险期,我们必须按照党的十七大要求,切实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工作。一是要加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各地林业主管部门必须编制防控体系规划,制定监测方案,完善监控应急预案。要把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与野生动物保护、自然保护区管理、鸟类环志、生态观测、宣传教育等功能整合起来,实现一站多能,搞好监测和防控工作。二是要提高防控能力。省林业厅除抓好大熊猫疫病防控基地建设外,还将积极争取在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重点发生区建立部级重点检测鉴定实验室,在成都建立省级野生动物检测鉴定实验室。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加强与卫生、畜牧等部门的互相交流与合作,提高野生动物疫情整体应对能力。三是要加强物资和人员准备。今年蜀柏毒蛾大面积暴发及德格县动物疫情都暴露出我们防控物资储备严重不足和专业人员严重短缺的问题。我们一定要做好物资储备工作,想办法解决资金投入问题,开展疫源疫病专业培训,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防控水平,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努力建设平安林业。(二)加强湿地保护和荒漠化治理工作。湿地和荒漠是陆地上除森林之外的重要生态系统,同样是野生动物栖息地和野生植物生长地。治理好荒漠,保护好森林、湿地和野生动植物资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途径。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蓄洪水、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被誉为"地球之肾"。湿地又是非常脆弱的自然生态系统,一旦丧失或者破坏将很难恢复,目前我省湿地大多需要进行抢救性保护。长期以来,人们对湿地重要性的认识不足,湿地保护管理体制不顺,权属不清,政策法规不健全,导致大量开垦和随意侵占湿地。特别是近年来有的地方盲目开发湿地资源,建设水电设施,造成河流湿地断流,严重影响湿地生态功能和湿地生态平衡。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赋予林业部门湿地保护管理的组织协调职能。我们要加快湿地保护立法进程,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和措施保护好有限的湿地资源。对重要的湿地区域,要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保护,努力做到应建尽建,应管尽管。各地要按照国务院、省政府的通知要求,着力抓好自然湿地保护与恢复,探索可持续利用示范、社区共管等管理模式。在荒漠化治理上,要加强技术攻坚,积极实施植树种草等治理活动,积极推进我省防沙治沙立法工作。要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彰显林业部门的管理能力,巩固和扩大管理职能,更好地履行起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重任。(三)加强野生植物保护管理工作。我省地理和气候类型多样,野生珍稀植物十分丰富,拥有珙桐、攀枝花苏铁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13种和松茸、桫椤等二级重点保护植物49种。加强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就是以保护为基础,通过合理利用来促进保护,做到保护、发展、利用的有机结合。与野生动物保护相比,我省野生植物保护工作相对薄弱。过去,由于片面追求经济利益,乱采滥挖、非法采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现象屡禁不止,破坏了大量珍贵的野生植物资源,也损害了我省保护事业的公众形象。由于野生植物保护管理涉及农业、建设、环保等多个部门,部门职责存在交叉现象,一些地方的林业部门在不知不觉中放弃了管理权限。根据《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的规定,林业行政部门是林区内各种野生植物和林区外珍贵野生树木的主管部门,农业行政部门是其他野生植物的主管部门,并被赋予野生植物资源调查、采集审批、行政处罚等多方面职权。其他相关部门则是各自职责范围内的责任部门。因此,我们必须积极主动地负起责任,切实加强野生植物保护。有条件建立野生植物自然保护区的,要想办法尽快建立。特别是要加强对风景名胜区、园林绿化区等区域野生植物保护的监督检查,做好植物疫病防治、种类标识、技术栽培等服务工作,切实履行起主管部门的责任,不断强化管理和服务职能。(四)依法加强对其他保护区域的执法监管。目前,除林业部门建立的森林生态和野生动植物等自然保护区外,一些相关部门也建立了其他类型的保护区。一些重要的野生动物栖息地和野生植物生长地被划为旅游景区或归入其他部门建立的保护区内。由于区域管理权限或者已不属于林业部门,再加上各种因素的影响,一些地方林业部门便放弃了对这些区域野生动植物保护的监管职责。这同样是我们的失职。实际上,野生动植物保护执法属于类别管理,不是区域管理,区域总体管理权限归属并不影响林业主管部门对于野生动植物保护的专项执法权限。林业部门所属的自然保护区同样也不能阻碍相关职能部门的执法管理。因此,凡是法律法规赋予林业部门管理和建设的权力,要严格执行。要利用好现有的执法资源,加大执法监督力度,通过执法实现资源的有效保护,通过执法监督树立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形象和威信。与相关部门有职能交叉的工作,要争取主动;现有法规还没有完全明确主管部门的相关工作,我们要站在对国家、对人民、对生态保护认真负责的高度,积极工作,做好工作。既要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又要坚守阵地,防止无原则的退让。要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采取灵活的工作方式,注重合法性与合理性相结合,依法行政,文明执法。要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和沟通,发挥林业部门的主导作用,充分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切实负起各个区域的野生动植物保护责任。三、加强组织领导,推进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健康发展经过多年的努力,全省生态建设快速推进,生态环境大为改善,大面积荒山荒地披上了绿装。全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以大熊猫为代表的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得到了国家和世界的认可,全民生态保护意识进一步加强,关爱野生动植物、维护生物多样性、崇尚生态文明正逐步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全省各级林业部门一定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保持高昂的斗志,克服困难,顾全大局,创新工作思路,推进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持续健康发展,努力为社会提供更多的物质产品、文化产品和生态产品。(一)积极争取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发展保护事业,关键在领导。各级林业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加强生态保护特别是野生动植物保护、湿地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像抓造林绿化和林木林地的保护那样,重视和加强保护工作。在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和构建和谐*的进程中,切实加强和重视对保护工作的领导,真正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政策到位、工作到位。要多向党委政府汇报,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把保护事业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切实解决好野生动植物保护、湿地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努力做到领导心中有位子、规划计划有盘子、资金投入有份子。要加强部门间沟通协调,发挥好林业部门的主导作用,利用好其他行政资源和社会资源,形成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合力。(二)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自然保护区是野生动动植物保护的重要场所,但从目前情况来看,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总体投入不足,渠道单一。据统计,国家已投入我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资金3亿多元,主要用于部级自然保护区和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建设,还有许多保护面积大、生态功能重要的自然保护区未能获得应有的投入。加之地方配套资金不落实,财政事业经费没有保障,致使部分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差、技术装备落后,无法正常开展日常保护管理工作。二是机构设置不健全。一些地方管理组织体系薄弱。全省117个保护区中,人员编制落实到位的只有91个,而有专职领导、正常运行的只有42个,“批而不建”的问题十分严重。三是管理水平亟待提高。人员素质不能满足有效保护的需要,内部机制还不适应现代管理的要求。至今仍有部分野生动物重点分布县未设立专管机构和配备专管人员,更未能全面、系统地开展野外救护、宣传教育、巡护监测等工作。各级林业部门要充分重视自然保护区建设工作,努力协调解决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和经费投入问题,杜绝批而不建、建而不管现象。要切实加强保护管理,坚决杜绝非法征占用保护区土地,严格禁止在区内非法开展建设项目,坚决打击破坏自然保护区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要配强领导班子,创新工作机制,激发工作活力,使保护区在保证生态效益的前提下,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益的和谐发展。(三)重视保护队伍人才培养。野生动植物保护、湿地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涵盖多学科、多领域,需要相应的人才队伍承担。要搞好保护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充分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不断创新发挥人才作用的体制和机制。要从培育、使用、关心、激励环节着手,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良好环境。针对全省保护事业人才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要坚持从树立爱岗敬业精神入手,突出实用人才的培养,最大限度地激发现有保护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人才培养上,要做到引进人才和培训现有人员相结合、内部培训与广泛开展对外交流合作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进一步壮大和提高保护能力,适应新形势下保护事业发展的需要。同志们,野生动植物保护是林业部门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也是建设生态文明、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全省各级林业部门要在十七大精神指引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抓好保护的各项工作,努力实现人与野生动植物和谐发展,为我省林业行业发展、农民增收,推进林业资源大省向林业经济强省跨越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植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一、植物保护对粮食生产安全影响的理论研究

农业植物保护的目的和出发点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粮食稳产增产,提高粮食生产效益。依靠增加投入和科技进步不断提高粮食生产的植保减灾能力,是保证粮食生产安全的根本途径之一。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提高植保投入产出比,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制定植物保护方针和策略的科学依据。农业植物保护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经济复合系统,植物保护的减灾成效需要系统内各要素的有机协作;植物保护的投入产出比具有一定的经济阑值;植保管理在可持续农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加强植保管理,可提高植保生态经济系统的资源配置效率;植物保护具有一定的公共物品属性,政府应进行必需的投入,建立公共植保体系,积极承担必需的管理与服务职能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热菔悄鼻缶?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综合协调,以实现经济和社会的长期稳定、持续发展。资源的代际公平是指资源在代与代之间进行公平分配和使用,代际公平既是伦理学的命题,也是经济学的规范。植物保护在发挥稳产减灾促进粮食生产的同时,还存在着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植物保护能否可持续,不仅关系我国粮食生产的发展,还关系着我国经济社会能否可持续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粮食生产的矛盾将更加突出。为了使粮食生产的植物保护兼顾经济、社会、生态需求,实现经济和社会长期稳定、持续发展,有关部门应通过各项措施,优化植保技术,努力提高植保效率,保护生态环境,保障粮食安全。

二、强化农业植物保护的政策建议

1. 实行公共植保。我国粮食生产的植保减灾较为突出地存在着预防能力不足和农药使用不经济不环保的问题。其主观原因是植保科技创新与应用不够、植保管理不到位和生产者科技素质不高。这些问题既是植保系统内部的主要矛盾,也是对公共植保要求最迫切的主要问题。政府要带头履行好公共管理与服务职能,牢固树立“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理念,注重粮食生产及其植保减灾的生态特性,通过制度创新,构建新型植物保护体系,着力解决我国粮食生产植保系统中的主要矛盾,提高粮食生产的植保减灾能力。比如,我国政府可创新性建立植物保护合作化补偿金制度,大力推行合作化专业化植保技术服务,破解可持续植物保护的发展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