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广播电视编导的前途

广播电视编导的前途

广播电视编导的前途

广播电视编导的前途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辑业务

前言:

在当前信息化时代下,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势不可挡,传递信息的方式更加多种多样,传播范围广,速度快,所传递的信息量庞大。在这种背景之下,广播电视若想保持自己当初多媒体中“大哥大”的位置,则必须一改传统的老旧思路,找到与新媒体的切入点,并与其融合找到新的发展模式,从而促进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同时对编辑策略与编辑业务进行改革创新,结合新时代下人民群众的需求方向对节目质量进行提升,促进广播电视编辑业务的创新。

一、新媒体的概念

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随着科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下,逐渐进入了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一般以单一传播方式为主,广播电视媒体的传播方式以声画与声音来对新闻或节目的报道,其编辑业务手段较为单一,没有与当前信息化时代相匹配的新鲜感。而新媒体则具有一定的视觉冲击感,网络报道更是具有开放性、互动性等特点。同样这对编辑来说也有了一定程度的要求,网络报道的编辑往往需要通过互联网等新媒体形式进行采访互动、收集信息等,在新闻报道过程还需对民众的意见以及调查结果进行一并报道,这样一来对于编辑的业务能力就有着极高的要求,不仅需要有对网络极高的熟练度与网络互动工具与社交平台的熟练掌握,而且还需要良好的结合实际工作并运用其中。在信息化时代下的网络编辑不仅需要收集话题与素材将其整合、策划吸引眼球的新闻专题、热点事件、追踪报道,同时还要从一个事件热点、新闻中的不同视角来收集信息、图片、视频等。这些因素使得网络的新闻报道更受现代人所青睐,同样也是当前时代背景下编辑所要达到的业务能力水平。新媒体正随着社会科技不断进步[1]。

二、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辑业务的现状及问题

(一)广播电视滞后

S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看新闻信息的途径已经从单一的广播电视发展到可以通过互联网等新媒体随时掌握实时动态,新闻的走向。广播电视与其相比较显露出了时效性差、速度慢等缺陷,有着一定的滞后性,人们在网络上第一时间看完的信息在广播电视上再次播放时,人们的兴趣就会大幅度下降,这是人们对广播电视新闻的接受度很大程度减弱的原因。

(二)广播电视内容不够丰富

在新闻传送上,广播电视虽然传送信息量足够大,但归根结底,致使其不受欢迎的主要原因还是在内容上比较单一、枯燥无味,没有网络新闻的生动性,多数以文字或数字叠加的形式从客观角度传递信息,感彩与互动性以及实践价值的缺失,导致了人们对新闻的真实程度并不是十分关注。

(三)广播电视传播形式单一

以老旧的传统方式传播新闻,使广播电视新闻具备了单一、陈旧、枯燥等等不良特性,这不仅造成了观众对于广播电视新闻的审美疲劳,产生厌倦情绪,更是直接降低了广播电视新闻的收视率,对于广播电视媒体发展的打击是巨大的[2]。

广播电视媒体的技术基本来说,操作较为简单,由于传统媒体有着庞大的受众群体,例如学生、老年人等。总的来说其发展潜力是比较大的,但是由于技术上突飞猛进的同时也暴露出其他一些问题,例如;广告泛滥影响收视率、地方保护严重导致收视群体数量降低、落地方式无章程可循等。同时,新媒体的出现也使得广播电视技术备受打击。

三、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辑业务创新与发展策略

(一)丰富、拓宽广播电视新闻内容

根据大众的需求情况,广播电视编辑应从内容上着手,在新闻内容上彻底进行丰富与拓宽,从新闻获取途径、编写内容上来对新闻进行深层次的发掘,拓展新闻相关报道的真实性与范围,在编辑的过程中对新闻主题进行强化,使得内容更为生动,从而促进新闻内容的多样性。

(二)实施广播电视与网络媒体相结合

广播电视媒体应积极主动的与网络媒体相结合,共寻联动发展。利用广播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资源,将其充分相结合,资源的共享最终将实现共同发展,对于一些重要的传播资料进行整理,在各种电子设备共同观看,发挥广播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的共同优势。

(三)广播电视媒体创新节目策划、着重突出广播电视媒体自身特色

广播电视编辑应顺应当前趋势,主动寻找突破口,对自己进行精准定位,化被动为主动,对新闻积极主动参与到追踪、整理、报道中去。在节目策划选题上,编辑要将节目提升到应有的高度上,从而为电视广播创造更高的效益,突出自身特色,让广播电视媒体更专业。同时要严格遵守电视媒体资产管理的相关规定,充分发挥出电视媒体在多媒体中领航人的作用[3]。

(四)完善互联网电视建设

互联网电视,顾名思义,是将多媒体、互联网、通讯、电视等多种技术相结合,向用户提供了拥有多种交互式服务的新型互联网电视,用户可同时使用电视与互联网服务,虽然目前此领域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网速慢、节目收看不全等问题,急需对其缺陷与漏洞进行修复,为用户提供全面、高效、快捷的网络电视服务。

结语:

综上所述,受到传统观念的限制,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受到了限制。在当前时代新媒体的作用下,广播电视媒体进入了新的挑战阶段,广播电视编辑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面临着重大考验。广播电视编辑应顺应趋势、创新工作模式、节目内容、编辑方法,从而切实提高广播电视媒体在新媒体时代下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明君.基于新媒体背景下广播电视编辑业务的发展和创新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6,20:152.

广播电视编导的前途范文第2篇

现代数字化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促使多种类型媒体之间形成了广泛而深度的融合,在为电视媒体提供了更为广阔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向电视编导提出了新的创作要求。编导是电视节目创作的主脑,在创作过程中承担着统筹规划、沟通协调、操作执行的重要任务,是提升整个电视节目质量和电视媒介影响力的关键因素。面对当前形势,电视编导要努力提高职业素养,不断丰富创作技巧,创作出更多的电视艺术精品,为推动电视媒体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1 媒体融合对电视编导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科技进步是人类社会各个领域发展的原动力,现代数字化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则引发了传媒行业内外环境的深刻变革;同时,步入信息时代,广大观众的文化素养普遍提高、审美层次大幅度提升,更加关注自身命运和外部世界,对精神文化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以上都成为改变电视媒体发展环境的重要因素。电视要想获得新的生存发展空间,就必须在创作观念、节目形态和内容、创作流程等各个方面进行相应的改进。电视编导作为电视节目制作的主脑统领整个节目创作,他们既要从宏观上把握节目的总体策划,又要从细节上负责节目的每一个环节,在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承担了重大责任。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电视编导也要积极接受信息时代的考验与挑战,努力熟悉全媒体业务,成长为具有复合式知识结构、先进媒体创作技巧、多媒体思维方式以及良好团队合作能力的优秀人才。

2 媒体融合背景下电视编导应具有的素质

正因为从节目的前期准备、中间的制作录制乃至后期的合成播出都需要电视编导的把关和负责,电视编导的职业素质和业务能力直接决定了电视节目的质量。在电视媒体面临重大机遇与挑战的今天,电视编导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素质。

2.1 开阔的媒体视野

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广大观众所接受和了解到的信息咨询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要丰富。而对于应走在信息时代前沿的电视媒体编导来说,则应当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加开阔的媒体视野、极为敏锐的新闻触觉,以便在第一时间内掌握新鲜的、丰富的信息资源,并以此来确定电视节目主题,设计节目制作方案,为广大观众提供更加“美味”的信息盛宴。

2.2 复合的知识结构

现代社会是一个崇尚知识的时代,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是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无法比拟的。电视编导只有具有更为完备的知识结构,才能适应当代电视媒体发展的现实情况,在掌握相应的电视节目制作知识之外,还应当具备一些其他社会领域或与电视节目内容密切相关领域的相关知识,这是电视编导制作出高质量的电视节目的必备素质。

2.3 传播艺术和媒介技术

媒介融合时代,广大受众对电视节目内容和表现形式有了更高的要求。在电视节目创作过程中,电视编导可以采用“拿来主义”,借鉴其他类型媒体的创作技巧和手段,丰富电视节目的表现形式,满足广大受众的观赏要求,提高电视节目的收视率。因此,现代电视编导还应具有跨媒体的工作能力,掌握一定的传播艺术和媒介技术。

3 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编导的创作技巧

我们正处于一个科学和艺术碰撞、多种媒体不断交融、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大众传播时期,是电视创作经历了种种改革与变化,开始显示全面价值的重要时期。电视编导在准确分析观众收视走向的基础上,应努力提高自身创编技巧,加强电视艺术表现的力度。

3.1 确定电视节目的主题

广大观众是评判电视节目的上帝,观众群的心理需求是编导时刻关注的对象。目前,观众选择传媒节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其自身的认知需求、放松身心以及达到一种感情宣泄的目的。电视编导要牢牢把握观众收看电视的审美倾向和欣赏目标,坚守媒体人传播先进文化、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社会使命,从大众的角度确定节目选题,满足观众对节目的收视需求,使电视节目具有“开卷有益”的社会功效。

3.2 拓宽与受众交流的途径

相对于传统媒体,以现代数字化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支撑的第四媒体——网络媒体具有极强的“互动性”,传播者与受众之间实现“最为亲密的接触”,受众不再被动接受信息,而是更加主动地参与到信息的提供和传播之中。电视编导在具体的创作实践中,可以借鉴dylw.net 网络媒体的这种互动方式,拓宽与观众交流的渠道,通过网络电视、电话连线、E-mail、微博等途径,引导观众参与到电视节目中来。使观众在观看电视节目的过程中找到一种“归属感”,为观众构筑起一座座精神和文化的家园。

3.3 创新电视节目表现手段

手段是内容的表现形式和重要途径;内容是手段的表现目的和最终指向。当今社会,广大观众所面临的各类型媒体表现形式和技巧更加丰富,更加富有艺术性和趣味性,甚至有“眼花缭乱”之感。如何能够在观众“众里寻他”时成为其心中的那个“她”,则需要电视编导采用更加富有创造性和艺术性的表现手段,如果运用得当,将会给广大观众以耳目一新、眼前一亮之感,是不错的选择。

当前,媒体人所面对的是一个前所未有的、科学高度发展的、“最好的和最坏的”时代,时代的需要激发了传播媒体的创作热情,也对广大传媒人提出了更高的艺术要求。电视编导是电视节目创作的负责人和把关人,编导队伍素质的提升是促进电视媒体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适应当前的传媒发展形势,电视编导要积极应对,牢牢把握创作契机,拓宽艺术视野,提高职业素养,为探索电视媒体发展新路做出新的努力和尝试。

参考文献

[1]谭天,王甫.电视策划学[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1.

[2]陆地.中国电视产业的危机与转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广播电视编导的前途范文第3篇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特色;实证研究;推行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9-189-02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由北京广播学院于1958年开创,90年代以来作为一门传媒类新兴学科得到蓬勃发展,现在国内许多本科院校都开设了相关专业。几十年来,各大院校在编导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中,立足专业发展现状和用人需要,进行了各种教学方式的改革与探索。如同济大学李英春老师在《关于加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中提出,“要搞好专业的实践教学,需要构建合理的培养体系,加大实践类课”①。福建师范大学宋解、吴瑞坤老师在《对电视编导方向课程教改的研究》中提出,“要在教学、实验上突出实践环节;在考核方法上总评成绩向实验倾斜,突出创作型人才的培养”②。哈尔滨师范大学高王禹泽老师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研究》中提出,“要拓宽实践教学空间”③。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在人力资源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情况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作为一个实践性、应用性、学科融合性很强的专业,唯有更新观念,深化教学改革,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效果,培育更多社会认可的复合型人才,顺利接轨市场前沿。经过对国内高等院校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考察,笔者发现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已经出现了诸多与实践、就业脱节或滞后的问题。显然,作为新近设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井冈山大学,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引入新的教学方法,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教学新途径势在必行。近几年,笔者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教学上,积极尝试了一种“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项目教学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项目教学法的教学特色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把课堂理论与实践操练嫁接,实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一种教学活动,有助于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项目教学法通过对本专业多门课程的统筹安排,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链条,以项目创作(即影视作品)为核心,让学生每学年完成不同的作品,同时,老师要对项目进行指导和“把关”,协助学生完成项目创作。项目教学法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以项目带动课程学习,将理论知识融于实践教学。

通过课程项目的展开,让学生亲自体验从策划、拍摄到编辑成片的全过程,锻炼学生的策划能力和摄制能力,进一步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有关摄影构图、摄影角度、机位设置、布光以及画面编辑等方面的基础理论。项目教学法将改变以往专业教学设置上对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缺失,解决枯燥的纯理论教学模式以及理论教学与实践脱节等问题。

(二)围绕项目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项目任务的安排上,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或者优势进行选择,并且承担项目相应环节的任务,与此同时还要求学生彼此之间要经常进行探讨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尊重他人的工作方式和思考方式,不断地调整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方案。在项目的评估考核中,学生的团队协作情况也将作为课程考核的一部分。通过项目教学法的应用,培养了学生的外联能力和实践能力,能有效帮助学生实现从学校到用人单位的平稳过渡。

二、项目教学法的实证研究

笔者及所在教学团队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理论课程进行必要的理论讲解必不可少,但是要达到深入浅出的教学效果,势必要和专业实践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任务,以此来操练课堂的理论知识。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笔者通过设置并亲自参与多个项目之中,和学生碰撞思想,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使整个课程教学达到了良好的效果。下面以笔者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课程《影视导演实训》实施项目教学为例做简要阐述。

(一)项目设置

学期初,师生在课堂上一起讨论《影视导演实训》课程的实践项目目标将设定为一部电视电影,并拟定项目实施的初步方案。接着,将项目任务进行细化并分工,安排剧组工作人员,制定相应的任务,完成时间表和各工种的工作联系表。随后,进入正式实施项目阶段,具体就是以小组合作方式执行项目前期设定的计划,并根据实施情况定期完善和调整计划。具体项目实施过程如下:

一是前期筹备阶段:

1.组建创作班子。学生根据自身兴趣选择工种,确定导演组、编剧组、摄像组、场记组、灯光组、剪辑组人员等。

2.创作剧本。主创人员创作剧本,并且查阅与剧本相关的文字资料与影像资料。在此基础上,老师和导演组讨论,核定剧本。经过一个多月齐心协力的创作,剧本《杜鹃山》完成,主题是反映动荡时局中人性中善的坚守,故事跨越了民国、和现代三个时代,反映了两段刻骨铭心却误会交织的情感故事,一段情感源于戏剧《杜鹃山》,另一段情感故事发生在一个叫杜鹃山的地方。

3.遴选演员。开拍之前,我们安排候选演员进行带妆试镜,按照不同年代进行分组搭配试戏,遴选合适的角色,确定不同时代的男女主角和各类角色。

4.撰写导演阐述。目的在于考验导演组的宏观把握能力。导演阐述内容涵盖对剧本的立意、主题思想、时代背景、人物设置、风格样式等方面的阐释;包括对表演、摄影、美术、化妆、服装、道具等创作的构思和造型设计的要求;对音乐、录音、剪辑、特技等各创作部门的提示。

5.选景。框定拍摄场景,摄像组去踩点,并且练习室内景和室外景的选取和搭建。

6.创作分镜头剧本。编剧组进行分镜头剧本的写作,练习分镜头剧本写作中情节的强调和省略。

7.拟定拍摄计划。正式拍摄前进行演员演练走位,导演和摄像师确定拍摄方式和机位选择。

二是中期拍摄阶段:第一步,化妆组帮助演员进行定妆,道具组购买道具、服装,摄制组再次踩点选景,其他组配合完成拍摄准备工序。第二步,导演组召集各路人马按照分镜头剧本进行详细的场面调度设计,划分几类场景集中拍摄。拍摄镜头定期上传课程百度云盘并整理。拍摄阶段结束,进入后期编辑阶段,经过初剪、细剪、精剪,反复推敲、调整,同时处理好音乐、音响效果与编辑好的画面的合成。在后期制作过程中,还涉及字幕、特技等诸多问题,相应的人员要全力完成每个环节的工作,达到老师和导演提出的合理设想和要求。

(二)项目评估

项目评估是针对教学内容而设计,《影视导演实训》课程的项目评估,要求学生在学期末提交项目完成成果即电视电影,并且要求每位学生撰写一份《实践总结报告》。《实践总结报告》的内容大致包括:项目实施过程中如何克服遇到的难题;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哪些段落是自已亲自参与完成的,要求附上文案、图片或影像资料;通过此次课程项目教学实践,自己哪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哪些还有欠缺?另外,导演组整理一份剧组工作人员考勤表和小组各工种之间的互评表。综合这些方面的依据,老师根据视频作品和学生们提交的《实践总结报告》进行总体评价和课程考核。通过课程项目的实施,真正把理论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既提高了学生的理论水平,又增强了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既锻炼了学生的团队精神与沟通能力,又为实现零距离与用人单位接轨创造了条件。与此同时,学生参与项目实践和评估的过程,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探讨项目的实践与理论知识的关联,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三、项目教学法的推行途径

毋庸置疑,相对于传统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运用到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以项目为依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深刻感受影视创作的无穷魅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协作能力,切实突破专业教学纸上谈兵、脱离实践的困局。为了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教学中更好地推行项目教学法,笔者认为应该从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考核机制等方面入手,为教学改革提供基础条件。

(一)构建合理的专业培养体系,探索课程改革

在本专业教学上,把教学安排与项目实践结合,以课程开设辅助项目创作。教学负责人设定每学年的实验创作项目,项目的类型包括剧情片,纪录片,MTV以及电视节目等。在第一学年,开设基础性课程,如影视作品鉴赏类课程,以培养和巩固学生的艺术感知力;剧本创作类课程,以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小剧本创作。开设完基础课程后,以后每学年课程设置与当年设定的实践项目相关。陆续开设视听语言课程、摄影技术、照明技术、后期剪辑等课程,并把项目创作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以项目创作带动课程学习,真正实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所有学生在实践中领悟理论,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创作。

(二)引进专业实践人才,加强师资队伍的质量建设。

高校需要建立专业创作型教师人才库,才能更好地支撑项目教学法的运行。项目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要求很高教师作为整个教学方式的组织者、引导者,要求教师有较高的艺术鉴赏能力和项目实践指导能力,积极地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并评估计划;并且在操作过程中,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依托设置的项目的实践,从创意策划、文案形成、拍摄录制、后期编辑全过程和学生参与创作项目,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外联能力,帮助学生提前进行职业规划。

(三)严格考核机制,把项目创作和学期成绩考核挂钩

项目教学法打破了课堂纯粹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使乏味的理论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众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和参与性,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让学生亲身感受如何完成项目的各个环节以及完成项目过程的重要性。为了更好地体现项目教学法的效果,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应当严格考核机制,把项目创作和课程考核挂钩,并且项目创作可以作为一门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当中,每学年由专业老师组成评审小组,以学生在作品中参与的工作量和贡献为依据,对小组作品和学生个人进行评分。

综上所述,项目教学法的应用,有助于培养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的理论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而且能使学习较为扎实地掌握广播电视节目编导、策划、创作、制作等方面的实践动手能力。项目教学法对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实践教学是个新事物,不仅更好地将本专业的应用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发挥了出来,更为编导专业的教学改革开辟了新路,提供了有益借鉴。在日新月异的时代,项目教学法还需要不断地实践、探索、改进,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用。

注释:

①李英春,忻志海.关于加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12).

广播电视编导的前途范文第4篇

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人们对精神上的需求越来越大,广播电视在满足这一需求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何第一时间将最新发生的时事客观地、有深度的报道出来,这就需要广播电视编辑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如果广播电视编辑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那么广播电视新闻的质量在某种程度上就会得到充分的保障,进而提高了广播电视的收视率。因此,如何提高广播电视编辑的综合素质是当前广播电视工作急需进行探讨和解决的首要问题。

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产生,各行各业之间的竞争也不断的加剧。为了适应这种竞争的加剧,广播电视做出了一系列的调整工作,包括提高广播电视编辑的综合素质。通过这些努力,广播电视编辑的综合素质虽然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有些广播电视编辑的政治观念太强,喜欢把电视广播内容与政治联系在一起;有些广播电视编辑为了吸引人的眼球,获得更高的关注度,使用很浮夸或者不符合事实的词语;更有一些广播电视编辑不积极的学习新知识,不能做到与时俱进,使得编辑的内容与大众的需求不符合。此外,还有一些广播电视编辑缺乏一些联想和组合的能力,凸显不出编辑内容的价值。因此,为了提升广播电视的质量和效果,提高广播电视编辑的综合素质势在必行。

二、提升广播电视编辑综合素质的具体有效措施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都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广播电视也不例外。广播电视如果想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传媒界占据一定的地位,当务之急是提高广播电视编辑的综合素质。要想解决问题,首先要了解问题。在我们充分了解了广播电视编辑存在的不足之后,提升广播电视编辑综合素质的具体有效措施主要包括以下的几点。

充分了解广播电视编辑素质的规律是快速提升其综合素质的有效措施之一。广播电视是一种可以观其形、闻其声的特殊传播方式,使得它具有多样性的特性。广播电视编辑不仅要重视多条新闻之间的关系,更应该要参与到电视广播的前期策划中去,进而对记者起到大方向的指导作用。电视广播直接影响着大众的娱乐导向,因此编辑要根据党和国家的具体政策、方针来把握和整合最新新闻的形象、内容、精神状态和新闻指向。这些都体现了广播电视编辑的情商和智商、个人修养和道德情操等综合素质。由此可见,广播电视编辑在进入广播电视后最先了解的应该是编辑能力、编辑知识、编辑技能的互动性规律。

注重广播电视编辑思想素质的提高也是提升广播电视编辑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加强广播电视编辑的思想素质首先要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等重要的基本知识。拥有强有力的基础理论,能轻松的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正确的把握编辑内容的大方向。广播电视编辑还要加强对我国电视传媒工作政策法规和编辑政策法规的学习,这样有利于对广播电视编辑行为的规范。同样重要的还有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水平,还要把国家的最新政策和最新思想与所要编辑的内容相结合,充分考虑所编辑的内容在满足人民好奇心的同时是否可以提升人民的思想道德水平。

(三)广播电视编辑专业素质的提升必不可少

广播电视编辑专业素质的高低对编辑内容的好坏有着直接的关系。有些编辑不能很好的将稿件与稿件联系起来,只注重稿件的文字修改和顺序的排列,使得编辑的内容没有起到正确的社会导向性;还有一些编辑,为了显示自己的政治思想高,将一些时间牵强的与政治联系起来,进而使得编辑的内容缺乏生动性;更有一些编辑为了收视而选择一些缺乏主流性的话题。这些都是专业素质低的体现。专业素质好的编辑具有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一定的技能应用到编辑新闻中去的能力。因此知识和技能能否很好的运用到编辑工作中与广播电视编辑专业素质高低有着必然的联系。如果一个广播电视编辑可以很好的掌握编辑知识和技能,那么他的编辑能力是不容小觑的;另外,如果一个编辑从事的编辑活动越多多,从实践中获得的经验就越丰富,那么他的编辑能力就会越强。因此努力提升广播电视编辑专业素质是必不可少的。

广播电视编辑的学习和培训在提高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综合素质中也是至关重要的。对广播电视编辑的学习和培训有以下几方面的好处。首先,通过学习和培训,广播电视编辑对新闻的敏感性加强。观察力的敏感程度直接决定了广播电视编辑素质的高低。如果广播电视编辑的敏感性强则编辑内容的方向和宣传力度就会得到保障。其次是思维的品质,思维的品质主要包括思维的宽度、深度、敏捷性、逻辑性、独立性和宏观性六个方面。这些良好的思维品质对把握正确的娱乐导向有着很好的指导性作用。强有力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更是编辑非常重要的素质。优美的语言文字可以让简单的故事生动化,可以赋予没有生命的文字以生命。所以要求广播电视编辑对文字的表达要有新的思想和新的理念,使得复杂的事物简单化,平民化、生活化,使编辑的内容更容易让大众接受。通过学习和培训,广播电视编辑还应该具有强有力的组织指导能力。编辑应该经常组织看展新栏目、制定新的方案、发动群众讨论人们话题,与记者、通讯员搞好关系,不时地给他们帮助,对组织新闻业务进行指导,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广播电视编辑可以拥有强有力的组织指导能力。最后广播电视编辑要有甘于奉献的精神,因为编辑和记者不同,不能被大多数人所熟知。

三、结语

总而言之,全面提升广播电视的综合素质不是简简单单的工作,它是一项周期长、任务非常艰巨、程序非常复杂的工作。提升广播电视的综合素质不仅要求工作单位为编辑寻求提高综合素质的新途径、新方法和提供培训和学习的机会,也要求广播电视编辑在工作中努力的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珍惜和把握学习机会,积极参加各种培训。通过单位和跟人的共同努力,广播电视的综合素质一定会得到提升。只有广播电视编辑的综合素质提高上来,广播电视才可能发展的更加辉煌。

广播电视编导的前途范文第5篇

关键词: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研究

一名合格的新闻编辑需要具备多种专业素质和专业水平,在进行电视新闻编辑时,对社会各行业事件都能够进行新闻编辑,并符合行业要求。在新闻报道前,新闻编辑要有一定的新闻敏感度,对待突发新闻事件要有较快的反应能力。确保新闻的真实性,新闻编辑在写作时,也要有自己独特的新闻写作技巧,以更好地进行新闻写作。

一、新闻编辑技巧在电视广播中的影响

广播电视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影响,人们需要通过广播电视这一途径来了解社会上新近发生的事件。在大众眼中看似几分钟的新闻播报背后,却需要全体新闻工作者的辛勤付出。尤其是新闻编辑,他们需要在短时间内有效地整理、搜集新近发生事件的信息,所接触的事件范围较广。因此,新闻编辑的工作任务较为艰巨,新闻编辑首先要对新闻的真实性和时效性负责,还要对新闻播报语言的运用、播报方式进行整合,以确保一档节目播出后没有任何不足。在工作时,新闻编辑要有一定的新闻编辑技巧,才能将以上工作保质保量地完成,进而充分体现出广播电视的节目效果。

(二)吸引大众注意力

新闻编辑在制作节目时,要学会运用专业的新闻技巧,同时减轻编辑人员的工作负担,抓住大众的心理需求,吸引大众的关注。当得到大量的关注时,节目的收视率自然会提升。编辑人员在制作新闻时,可以利用新闻编辑技巧,如在筛选新闻事件时,新闻编辑就可以利用电视编辑技巧,选择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通过对新闻进行筛选,选出符合大众需求的新闻内容,再通过广播电视的形式呈现给大众。通过热点新闻引起社会的关注,吸引大众的注意力,提高节目的关注度。

人类生活中,都会有其自然的生存法则。当然,在社会之中,每一个行业的发展都有其特殊的行业守则和技巧。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行业都要有自己的行为准则,才能在行业中立足。在新媒体行业中,也需要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范每一名新闻人员的职业素质。多数的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都是基于行业新闻编辑技巧提出的。这样一来,就可以让新闻编辑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以确保新闻行业每一名从业人员的文化素养。另一方面,这也要求新闻编辑自身要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所以在编辑新闻时,也会体现出编辑人员自身的综合素养。

(一)对新闻稿件的鉴别技巧

新闻媒体通常会在社会上征集线索人和记者的调查,以此保证新闻的时效性和真实性。当然,也会存在大众遇到新近事件向新闻媒体提供线索的情况,当大众提供的新闻线索被采用时,新闻媒体也会对线索提供者予以酬谢。据调查,一个新闻单位每天会有近百条的新闻线索提供或新闻举报,这就需要对新闻的真实性进行逐一考察,而考察工作全部都落在了新闻编辑身上。因此,新闻编辑要具备一定的鉴别技巧和应用技巧,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从目前的新闻鉴别技巧来看,新闻编辑一般通过几种方式鉴别,第一,新闻编辑人员要与线索提供人员有长期合作,以此确保新闻的线索来源可靠;第二,分析新闻的时效性,确保大众能够第一时间从我台了解到最新的新闻事件;第三,考察线索人员所提供的新闻事件有无新闻播报价值。当然,想要具体鉴别新闻线索还需要编辑积累长久的工作经验。

(二)对新闻稿件的挖掘技巧

如今是多媒体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新闻有了更多的传播途径。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广播电视要想取得第一手的新闻资料,就不得不与网络或其他媒体进行竞争,再以独特的新闻播报视角吸引大众关注。要挖掘新的独特视角,还需新闻编辑的努力,逆向思考新闻事件再进行编辑。独特的新闻视角需要编辑人员通过挖掘技巧形成。与此同时,还需要全方位地掌握新闻事件的资料线索,尤其是有视频图像的新闻事件。对于大众提供的新闻线索,新闻编辑要有一定的挖掘技巧,进而保证节目的播出效果。所谓挖掘技巧指的是,从发生新闻事件的背景和价值进行研究编辑,再以独特的视角进行报道,给大众一种新奇感。

(三)对新闻稿件的模糊处理技巧

新闻播报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其真实度和准确度。但有些新闻报道会影响大众的日常生活,在这种情况下,新闻编辑就要进行模糊处理。通过这些模糊处理,在保证大众利益的同时,保证大众的正常生活。另外,一些新闻报道会涉及国家机密,为防止泄露国家机密,新闻编辑也要进行模糊处理,但编辑可以以语言叙述的方式来传递新闻。例如,在播报国家政治军事新闻时,新闻编辑就要对其进行模糊处理。

新闻编辑要学会对文字进行合理的处理和加工,在不影响播放效果的同时提高关注度。在进行文字处理时,新闻编辑要注意语言的使用是否恰当,对涉及感情的文字要仔细处理,以确保语意的准确性。此外,在处理后的文字效果上,新闻编辑要注意运用节目的背景色彩。例如,单纯的文字显示,编辑人员只需明确表达新闻思路即可。但在处理画面文字时,就要注意标记新闻内容,方便主持人进行新闻播报。

三、结语

新闻编辑的工作任务是艰巨的,无论前期制作,还是后期处理,新闻编辑都要对其负责。因此,新闻编辑要掌握一定的编辑技巧和专业水平,以保障新闻播出后能够呈现出最佳的传播效果,进而提升广播电视的收视率。本文主要对新闻编辑技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希望能够帮助新闻工作者降低工作难度,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王晓雯.探析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如何体现以人为本[J].西部广播电视,2016(10):5.

[2]王雪娇.新媒体下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对策[J].新闻研究导刊,2016(1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