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广播电视专业知识

广播电视专业知识范文精选

广播电视专业知识

广播电视专业知识范文第1篇

一、融媒体时代概述

融媒体是指将电视节目和广播等传统媒体的舆论引导功能与当前兴起的网络媒体相结合。实际上,融媒体不仅是对电视的转播,还涉及其他媒介业务。在融媒体时代,快手、抖音等短视频平台越来越为人们所青睐,无所谓阶层、年龄、性别或身份,他们都可以制作短视频。网络的高速发展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改变,也使得其他行业为了顺应时代潮流而加以改变,对此,传统行业的工作人员也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以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

二、融媒体时代对播音员主持人的新要求

1播音主持能力要求

传统的播音员主持人具备扎实的播音与主持功底,在工作过程中恪守相应的职业道德、职业操守,他们通过专业的工作素养,保证各种播音节目可以顺利完成,同时也保证节目可以高质量产出,这使得他们制作的电视节目更具艺术魅力。可以说,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的个人能力是满足岗位的需求的,他们具备相应的业务水准。但是在融媒体时代,新环境、新科技、新设备都对广大播音员主持人提出了更高要求,播音员主持人需要在自身已有的专业知识储备和服务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掌握新知识、新技能,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播音主持水平,才能跟上时代步伐。

2编辑能力要求

融媒体时代的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需要拥有优秀的编辑能力,在第一时间掌握相关新闻资讯后,快速对其进行整理与编排,及时推出新闻报道。唯有如此,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方可在遇到各类突发事件时保持镇定,有条不紊地进行各类新闻稿件的处理与传播。

3信息收集能力要求

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还需要具备信息采集技能。在融媒体时代,掌握有效的信息获取、运用与管理能力,是每一个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必须拥有的良好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此外,在信息获取过程中,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还要能够利用融媒信息技术与网络平台,主动对获取到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注明应用标准,并在网络平台上与其他编辑共享。

4工作思维要求

在融媒体时代,播音员主持人在实际工作中要进行个人思路和理念上的创新,要“学进去”和“走出来”。所谓“学进去”,是指播音员主持人必须全面深入掌握所负责栏目中播音主持工作的具体职责要求,并对这些要求进行专业性的解释与处理;所谓“走出来”,是指随着媒介的发展,广播主持会逐渐从原有的电视节目形态中走出来,从大屏到小屏、大屏小屏结合,再到台前幕后结合,以更好地适应融媒体时代的发展。

三、目前播音主持节目的现状

1播音主持节目的危机感

由于网络科技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不再局限于在电视机上接收资讯或欣赏节目,他们逐渐使用网络接收信息,而一部手机或一台笔记本电脑可以收到比电视机更多的资讯,这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因此,如果电视节目想要得到更多的关注,他们就必须投入更多的制作与传播成本。当然,那些有着大批粉丝的传统节目依旧能够维持原有的高收视率。现阶段,相对于时长较长的电视节目,人们更倾向于选择观看简单风趣的短视频,所以,传统的播音员主持人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必须要有一定的危机感。

2转变的关键时期

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播音主持业务需要进行相应的转型,以顺应时代的需求。与受众群体产生情感共鸣,是播音员主持人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播音员主持人必须认真听取受众群体的意见,从受众群体的需求出发,为其发声。目前,观众可以在互联网上挑选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进行观看,播音员主持人要想制作出出色的节目,获得观众的喜欢,就必须与所有工作人员齐心协力,谋创新,谋发展,打造出节目独有的特色。现阶段是中国播音主持产业变革的关键时期,相关的从业人员必须及时、合理地充实节目内容,提升节目质量。

四、融媒体时代下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的挑战分析

1传统媒体固有优势弱化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目前我国网络应用规模已明显扩大。其中,移动网络应用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多。在众多互联网接入渠道中,移动互联网接入正变得越来越普及和规范,移动终端的普及为资讯的获取与收集提供了巨大的便利。在这一背景下,传统媒体的固有优势被削弱,如有线电视、广播等,融媒体时代下信息传递及时性更高,其信息平台的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了传统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传统媒体的竞争压力也在不可避免地增大。

2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的特色不足

融媒体时代到来后,信息内容的传递形态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新闻内容也变得更加多元化。但对传统媒体而言,如果播音员主持人的播音主持方法长期不变,那节目的特色和多元化风格就很难凸显出来,播音员主持人甚至会被定位为新闻传声筒。例如在直播过程中,一旦主持人选择按照提前准备好的稿子进行主持,就很难把直播互动性的特点充分发挥出来,如果遇到突发状况,不仅主持人的应变能力、专业知识素养会遭到质疑,观众观看直播的体验也会受到影响。此外,不少新闻资讯类节目对播音员主持人的言行举止有着较高的规定,在固化方式的影响下,观众多元的审美需求很难得到满足。

五、融媒体时代下播音员主持人的角色定位要求

1加强学习,夯实基本功

任何行业,只有有实力有能力的人才可以胜任他所在的岗位。在媒体快速融合的形势下,如果国家广播电视媒体记者和播音员主持人缺乏扎实的基本功和知识储备,他们就很难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成绩,甚至不得不离开。因此,他们必须在业余时间不断学习,丰富相关的专业知识,并强化自身的专业能力,这样才能在节目中展现出自身的专业素养,给观众以良好的观看体验。在各类脱口秀节目繁多且质量良莠不齐的大背景下,《海阳现场秀》节目的播出比重及网络电台收听率在广播脱口秀节目中始终处于领先位置。这一成绩的取得除海阳工作室的精心策划与营销外,离不开节目观点的独特性与主持人海阳创意搞笑的语言表现力,这是吸引观众和听众的根本原因。

2加强与观众的互动交流

主持栏目最关键的部分就在于能否与受众进行互动。例如,在广播栏目中向听众介绍一些电话接入的内容,给通过栏目进行互动的听众一些相应的奖品,这样不但能够充实栏目内容,还能够缩短和听众的距离,同时还能利用平台展开交流,深入倾听受众的看法和意见,找出栏目中出现的问题和可以改善的地方,改进主持人的工作。此外,通过网络资源来提升栏目的趣味性,让栏目接近受众的生活环境,可以使受众产生强烈的兴趣,从而提高栏目的效益。例如,央视主持人撒贝宁既可以主持风格偏严肃的节目,如《今日说法》,又可以游刃有余地把握好轻松、幽默的电视节目,如《了不起的挑战》《出彩中国人》《开学第一课》等,他以幽默的表现形式迅速获得了人们的青睐,颠覆了人们脑海中固有的播音员主持人风格,并逐渐为年轻一代受众所熟悉与欢迎。

3内容丰富的主持播报过程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节目内容以及节目形式也变得更加丰富。例如,一些新闻报道记者可以在报道过程中进行实地考察,挖掘报道背后更多有价值的故事,丰富报道内涵,引发观众更深层次的思考。融媒体时代下,用户个人可以利用手机软件直接进行报道,自媒体群体应运而生,这就倒逼广播电视的工作人员必须提高自身的资讯收集能力,创新报道方式,从而使新闻报道内容更准确、更有趣,以便吸引广大受众的注意力。对于某些娱乐节目而言,不断地完善栏目内容,大胆革新,丰富栏目表现形式也是十分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长期吸引广大受众来观看节目。而栏目内容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满足当今广大受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从而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尤其是在今天的网络媒体中,人们能够更方便地了解感兴趣的节目,所以要想在众多节目中脱颖而出,利用信息时代的新平台丰富节目的主持和播出是十分有必要的。

4节目和主持风格的创新

现阶段,电视节目层出不穷,各个电视节目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在其中脱颖而出的是针对特定受众群体打造的节目,他们根据受众的特点及需求,以新奇的表现形式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特色,其主持人的主持风格也较传统有了很大改变,更符合当下受众的审美。

六、融媒体语境下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的转型策略

1树立全新的行业理念

现阶段,中国广播电视行业的竞争压力愈来愈大,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应该强化新的业务建设理念,以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目前,广播与电视作品在信息内容传递上都存在高度纵向深化的特征,并增加了对新的与受众进行互动的方法的运用。比如,在央视新闻直播中,一些网络词语也会偶尔出现;电视节目开播后,如果社会反响很大,微博上会有相关的社会热门话题讨论。正基于此,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应该加大对传统观念的革新,赋予受众更多社会参与性意义,以凸显受众的社会地位。只有高度明确节目内容的价值观,才能抓住社会热点话题,赢得受众的认可。此外,广播电视应不断创新传播模式。例如,在重大新闻事件的直播中,要注意室内媒体直播和室外媒体直播相结合,以适应社会信息沟通与互动的多元化需要,提高新闻报道的时效性。

2提高综合素养

对于每一个广播电视节目的播音员主持人来说,重视培养自身的综合素养十分重要。在传统的广播电视节目中,播音员主持人往往只开展特定的播出工作,不参与节目的其他制作过程,其综合素养有待提高,这在某种程度上很容易让播音员主持人的思想固化,使其难以突破自我和实现创新,将不利于中国广播电视媒体的健康发展和获得广大受众的高度认可。基于此,在融媒体时代到来后,中国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必须高度重视工作变革,增强自身的综合素养,才能在应对未知情况时无所畏惧、有条不紊。例如,网络新闻主持人将自己优秀的专业素养与社会各种知识紧密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了生动而又富有趣味的新闻播音主持模式,获得了受众的高度赞扬与青睐,广播及电视媒介也重新赢得人们的广泛关注。由此可见,在新闻播音主持转变的过程中,综合素养是最关键的驱动所在,这也符合广播电视变革的整体趋势。再比如,时政新闻主持人应该掌握国内外时事热点,并对这些热点事件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娱乐类主持人应真实、准确地掌握娱乐圈的信息,不信谣不传谣。只有足够专业,才能够树立口碑。除此之外,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应调节播报新闻内容的语调和语速,在融媒体时代下,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不能只是字正腔圆地对内容进行解说,而应该运用合适的语调和语速,以日常化的语言表达形式和听众进行思想的碰撞,消除其语言隔阂。简而言之,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表达应该更贴合听众的感受,用通俗易懂、平易近人的语言来体现播音员主持人的亲和力,从而吸引听众的注意力,让听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综上所述,在互联网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传统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为了促进广播电视媒体的健康发展和进步,我们不仅要积极抓住机遇,还要勇敢迎接挑战。同时,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要不断转变主持风格,致力于提高专业技能和素养,成为传播社会正能量的重要成员,以便在激烈的媒体竞争生态中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推动广播电视传媒产业更好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陈晨.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教育模式的改革研究[J].传媒论坛,2021,4(22):77-78.

[2]徐康,范康文,贺争怡.浅谈融媒时代播音主持的新定位[J].中国报业,2021(21):124-125.

[3]张倩.融媒体时代播音主持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1,12(19):200-202.

广播电视专业知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艺术实践活动;现实问题

我国广播电视主持专业艺术教育专业本科教学工作肩负着培养我国广播传媒专业人才的历史重任,是使我国广播电视教育事业不断繁荣的根本保证。当前媒体专业艺术教育的教学模式主要诞生于传统媒体教学时代。在这个新媒体教学时代,有必要在传统媒体教学模式下继续继承大量经典的教育经验和教学方法。与此同时,如何适应现代新媒体教学语境,不断更新职业教育教学理念,调整媒体教学策略,已成为我国播音主持艺术类高职院校媒体专业教学中需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难点和重要问题。特别是在艺术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建设中,实践课程的教学改革是我校播音与艺术主持专业艺术教育专业本科教学的重要核心内容,也是不断提高该专业学生艺术实践应用能力的主要教学渠道。诚然,课堂上的实践性媒体教学很重要,但没有真实媒体学习环境的教学模拟和媒体场景的教学模拟,就无法满足真实媒体工作的实际教学需求。因此,对媒介艺术融合教学背景下的当代艺术课堂实践媒体教学的研究迫在眉睫。

一、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据笔者分析,许多高校在本科专业课的教学实践和教学中存在一些共性问题。首先,教学的主要内容和教育的形式与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甚至相互背离。广播企业主持人管理专业的技术和理论能力要求不是很强,基本存在但主要属于理论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尤其是主持人职业的理论能力的培养。高校在不断培养本相关专业优秀学生的过程中,没有以适应社会市场需求为市场导向,没有合理规划就不断提高毕业生的实际专业综合能力水平,或者只是一味要求专业理论知识的系统化教学。很多理论学习的东西太繁琐,在以后的电视主持节目工作中根本不会用到。因此,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在开始参加电视主持节目后,会定期进行系统的就业前培训。其次,缺乏丰富的社会实践理论教学资源。这里教学资源非常匮乏,教师首当其冲。只有足够的教学专业性和师资队伍,才能有效保证该学科的健康发展。但很多高校在这两方面都大大降低了教学成本,很多高校教师是非学科专业。此外,缺乏实用媒体教学体系的场馆基础资源和教学硬件基础设施,也给这个高等职业学校的实用媒体教学体系的发展和建设带来了许多障碍,这些学校非常需要投入科研经费作为坚强的后盾。可以清楚看到,很多大学的科研经费投入明显不足。最后,实践课程的教学管理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管理水平是促进实用媒体健康均衡发展的重要而有力的保证。许多高校也非常重视该学科学校的实践媒体,但忽视了实践教学管理在促进学校专业课实践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往往导致实践媒体管理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不能真正实现既定的实践教学管理目标,将直接严重影响该学科实践媒体的管理水平。

二、艺术实践的意义

现代高校播音主持专业美术教学之所以还需要积极开展这种美术理论实践,是因为这种美术教学方法本身具有一些不可比拟的意义。通过教学进行这种艺术理论实践,可以帮助更多的学生通过新的专业技能和其他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达到独立从事广播节目主持专业教学和研究的目的。美术课堂实践是通过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进行课堂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美术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效率,帮助学生在课堂上不断吸收、发展和消化美术专业知识。艺术心理学的实践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各类广播电视综艺节目的策划、制作和播出管理,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尽快培养良好的艺术心理素质,帮助他们正确认识未来节目的组织性质和管理过程,提高客观价值评价的判断能力,而且有助于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

三、专业课实践教学要以职业能力需求为导向

广播电视艺术节目主持专业课的教学目标是不断提高专业学生的专业艺术素质和播音工作能力。如果学生偏离了本专业的教学目标,专业课美术教学的工作效率就无法提高。师范学校要把不断提高学生综合专业发展能力的教学理念融入小学专业课的教学实践中,充分深入地了解每个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需求,哪些方面需要学生及时弥补和充实,通过科研为小学广播电视艺术节目主持类课程的专业课程建设制定教学计划。同时,专业课的传播学教学研究工作者也需要不断学习和丰富自己的传播学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传播学专业知识能力和传播文化专业素养,以传媒职业教育的市场需求为研究取向,科学分析和预测我国广播电视艺术节目主持学科的发展趋势,以满足学生对传媒就业市场信息的实时需求,成为连接我国传媒就业市场与本学科学生的重要桥梁。广播技术人员和节目主持人的广播专业服务能力能够充分体现其广播技术素养和专业服务能力。他们还需要充分了解和深刻理解应用于各种职业的相关专业技能,如企业价值观的正确定位、情感共鸣和信息传递、企业信息的有效传递等。同时,广播电视主持的媒体工作者应自觉遵守媒体职业道德和相关法律,维护媒体行业的道德规范,遵守各种社会道德规范等。具有良好的媒体职业道德和社会道德素质,培养自身的媒体专业知识创新和思维能力,不断更新自己现有的专业知识,将方法运用到广播电视主持的媒体工作中,并在与中国传媒业相关人员密切合作和沟通的全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综合媒体业务能力。由于中国媒体广播行业的快速发展,中国媒体广播市场更加精细化的行业分工管理趋势日益突出。媒体广播行业和传播市场对媒体广播和节目主持行业工作者的整体专业素质和理论实践操作能力的要求日益提高。更精细的行业分工也对从事这个媒体行业的所有工作者的整体专业素质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因此,在开展主持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专业教师应严格采用多种分层教学方法,尊重专业学生不同的个体差异,严格按照专业学生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的特点进行教学调整,使专业学生教师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和特点,结合实践学习的各种有机选择,优化学校媒体实践教学的基础知识内容结构。

四、重视课堂实践教学的发展

课堂设施实践的综合教学,即结合实践教学内容的综合教学,需要在本科课堂的特定教学空间中进行,其主要功能是课堂实践性本科课程的专业教学。实用专业课主要是指本科教学计划中需要设置的小基础课、大课程、技能课、实践课的本科专业课。课堂教学实践理论教学在学校课程内容设置中仍然占有一定的比重,客观上彻底改变了我国传统的“重学轻术”的课堂教学观念,弥补了大多数学校没有实践就无法使用课堂教学理论课程和教学方法的教学弊端。播音与实践主持播音艺术专业虚拟实践播音课程,主要讲授与播音实践技术在虚拟课堂特定教学空间中的应用密切相关的播音原理、技巧和方法。通过模拟真实的广播场景,可以提高所有学生的广播实践技能。如普通话节目语音与电视播音口头发声、播音节目主持表演创作理论基础、广播电视播音与节目主持、电视文艺播音与节目主持等四门主要专业课,以及相关部门培训组讲授的多门专业课,还有电视文艺作品播音、即兴表演口头语言表达、表演创作基础、电视新闻摄像与节目剪辑、综艺广播与娱乐节目主持、文化活动礼仪节目主持等专业课。尽管学生课堂专业实践理论教学对学生课堂专业教学实践理论能力起到了一定的引导和促进作用,但学生课堂专业实践理论教学不能与真正的学生专业理论实践有机结合的矛盾日益突出。课堂教学实践中的教学总是流入模拟课堂中的模拟场景,在课堂上无法与之形成良好的人际互动,往往无法主动将所有学生带到真实的生活场景中。探索一套全方位的教学实践媒体课程体系,不仅要满足于强化课堂教学实践媒体各环节的全面完成,更要注重将教学专业实践技能课程的应用融入多种形式的教学艺术课和实践媒体活动中。艺术教学实践理论教学在教育课堂中尤其具有不可替代的教学功能和指导作用,是教师提高学生思想艺术实践素质、增强学生艺术理论实际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教师引导和教育学生将理论和实践应用于教学实践,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思想实践素质和自主创新实践意识的重要途径。因此,有必要加快建立一个具有两个立体交叉的艺术实践课程技能强化训练课程体系,即课下实践课程互动结合和校内校外实践结合,并注意在艺术实践教学改革过程中充分发挥突出特色的知识提升和技能发展,实现艺术实践教学课程与艺术专业教育实践的高度紧密契合。

五、更新教学观念,打破传统束缚

概念教学是第一个通过实践来验证教学质量的先锋。作为培养社会实践型人才的大学,要打破传统本科教学模式发展带来的教学枷锁,将本科学校与企业社会实践有效结合,以适应人才培养市场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大学课程教学设定根本指导,将教学理论与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同时,专业小学教师要做好专业教学资源的教研工作,挖掘各阶段可以充分利用的专业教学资源。比如,高校可以通过增加科研经费的直接支出,特别是高校实践媒体教学的科研投入,直接促进高校实践教学科研成果的不断提高。高校广播电视艺术类节目专职教师可以加强与本专业地方广播电台主要播音员、节目主持人的学术交流和专业交流,成立学科教学研究领导小组,需要对高校实践媒体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学科教学内容进行专题分析和深入探讨,而不能完全围绕艺术职业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来设置,从而有效地引导高校实践媒体教学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广播电视播音与节目主持艺术专业本科生积极开展播音艺术理论实践,能够有效提高专业教学活动的实践效果,帮助专业学生在艺术实践教学过程中不断检验自己对专业知识的基本掌握程度,提高当前我国电视播音节目主持专业教育教学水平,从而为我国传媒电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培养一批更加实用、高水平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许丽君,李鸣镝.播音主持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以“播音创作基础”为例[J].视听,2021(01):205-206.

广播电视专业知识范文第3篇

在农村,农民主要通过广播电视接收社会信息,广播电视是普及性较高的信息传递工具,且广播电视也是农民日常生活中主要的大众文化娱乐工具。广播电视对农村地区宣传党的政策、方针、法律法规等信息,以提高农民对党政策的认识度,激发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热情。广播电视对农村地区宣传最新的科技、管理、文化、经济等知识,以提高农民的文化素养,增加农民的科学技术知识。但是,部分地区广播电视事业中仍然存在专业水平低、建设标准低、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因此,应加快广播电视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管理,以全面提高广播电视功能,推动广播电视事业在农村中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广播电视推动新农村建设的作用。

2提升农村广播电视功能思路

2.1强化农村广播电视事业的公共服务性

广播电视事业应保证农村地区广大农民群众均能够收看广播电视节目,应加强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村村通”工程的实施,以提升农村广播电视事业的公共服务功能。相关主管部门应在国家农村建设政策的基础上,结合农村地区的地理条件、经济条件、人口密度等因素,针对当地广播电视发展情况,加强广播电视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农村传输设备老化的情况。并利用有线电视联网、卫星接收、多路微波、小片网分配、小功率转发等技术,不断扩张电视广播网络的覆盖范围。进行基础设施的更新与建设工作时,将数字化、固态化技术应用到设施更新工作中,最大限度地扩大光缆联网的覆盖范围,完善农村地区电视广播基础设施体系。除此之外,进行广播电视节目传输时,应使用卫星直播、有线、无线等技术,以保证农村地区能够准确、良好地接收电视节目信息。

2.2提高农村广播电视的传播功能

利用数字化技术以优化广播电视节目的传输功能是广播电视事业的重要任务。广播电视高水平的传输功能能够保证农村地区接收到的信息清晰。因此,应加强农村地区数字化广播电视的建设,提高广播电视的技术水平、服务水平和业务承载能力。并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推出移动电视、网络电视等业务,并扩大数字电视网和通信网络的覆盖范围,加强互联网的建设,形成现代化数字电视网络体系。该体系的主体是有线广播电视,并通过光缆以及数字微波传输线,将交互式、多功能的现代化数字电视网络覆盖至各个农村地区,以提高农村广播电视的传播功能,强化广播电视在农村地区的影响力。

2.3增强农村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能力

增强农村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能力是强化广播电视系统的重要内容。相关主管部门应加强广播电视体制改革,增加广播电视事业发展项目,如新兴媒体产业、网络产业等,提高广播电视节目质量,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另外,应加强对广播电视系统的管理,有效整合资源,扩大广播电视事业规模,建立现代化广播电视管理体系,创建节目制作、网络传输、内容服务以及产品生产开发的产业链,为发展新兴媒体产业奠定基础,使移动、网络广播电视成为农民接收信息的新载体。

2.4提高农村广播电视的创新能力

广播电视功能提升的主要目标是加强广播电视在农村地区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因此,应提高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丰富电视节目的内容,以提高广播电视节目的吸引力。制作广播电视节目时,应结合农村地区的生活习惯,根据农民的劳作规律,制定相应的电视节目,以提高节目的收视率。例如,增加与农业生产相关的节目,如种植技术、养殖技术、加工技术等知识传播节目。同时,根据当地农村的风俗习惯,设置人们喜爱的农村节目,并重视农村文化、自然环境以及民族文化的应用,增强电视节目的教育性、艺术性和观赏性。

3全面提升农村广播电视功能的具体措施

3.1加强组织管理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应加强广播电视组织的管理,各级政府和党组织应将农村广播电视事业纳入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中,以发挥广播电视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且应结合当地发展的实际情况,根据广播电视的现状,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分析当前广播电视事业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解决,以推动新农村广播电视的发展。

3.2落实政策法规

相关主管部门应科学划拨、管理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经费,支持偏远地区农村广播电视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将此项支出列入政府财政预算中,且将相关经费落到实处。根据农村地区经济状况,对广播电视建设税务费用进行减免,合理设置广播电视收费标准,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管理,贯彻落实相关政策。

3.3提高广播电视工作人员的专业性

通过竞争上岗、招聘、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广播电视工作人员。定期对广播电视工作人员进行思想道德、专业知识和相关技术的培训,以提高广播电视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和专业水平,建立考核制度,并合理利用奖惩制度,使广播电视工作人员的具有高水平的业务能力,为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4结束语

广播电视专业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融媒体;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采编能力

在融媒体时代,新闻记者采编信息是否满足当前受众的需求,所报道的新闻信息是否具有足够的价值,是否能够对各类社会热点事件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是否能够充分发挥出积极向上的舆论引导作用,都将直接关系到节目播出的效果,进而影响广播电视台未来的发展。

一、融媒体时代提升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采编能力的意义

融媒体时代提升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采编能力的意义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1.能够更好地顺应现代新闻传播发展趋势

融媒体时代,各类新闻媒介都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利用新媒体形式打造更高质量的新闻内容,获得新的影响力增长点,这自然会对新闻记者的采编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顺应现代新闻传播发展趋势,新闻记者可以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广阔的平台上收集信息资源,拓宽新闻途径。同时,广播电视台的新闻深受现代新闻传播技术的影响,要实现更为集中化的传播,就必须将画面、音频、文字、视频等多种素材融为一体,形成全新的新闻传播方式,以此来赢得更广大受众群体的关注,而且传播范围也将从局部地区向更广的区域拓展,比如城市向农村、本省向外省、本国向国际等等,所以在这样的趋势下,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采编能力必须不断提高,实现更高标准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够符合当今时展的需要。

2.能够更好地保障融媒体时代新闻的高质量和时效性

新闻质量不断提高是广播电视台发展的不竭动力,而新闻质量的不断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闻记者的能力。面对激烈的行业竞争,各种新奇的新闻热点、多样化的媒体传播形式都对新闻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职业能力要求,所以急需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提高采编能力,保证新闻内容的高质量和时效性,并以此促进其新闻采编水平的提高,使传播的新闻获得更好的关注度以及传播效果。新闻记者在进行新闻采编时,必须遵守事物发展规律,强化对于新闻事件的分析能力,从客观实际出发,强化新闻收集、制作和传播效果,以高效率的方式对新闻事件进行播报,促进新闻内容的优化升级。

二、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采编工作现状的分析

1.专业素养不足

新闻记者需要保持强烈的新闻敏感度,能够第一时间以正确的价值观对各类社会热点事件进行深层次的挖掘,突出事件报道的重点内容,巧妙地利用社会热点事件所具备的新闻价值对社会舆论导向进行正向引导。当前,许多广播电视台的新闻记者虽然长期处于新闻工作一线,有着丰富的从业经验,却普遍存在思想落后和懈怠的情况,而新入职的、年轻一代新闻记者由于阅历较浅,在新闻捕捉和采编能力上存在欠缺之处,进而导致行业内人力资源专业素养上出现不足的情况。另外,一些新闻记者虽然明知新闻事件报道需要真实客观,但是为了吸引观众眼球,常常会使用夸大其词的方式进行报道,这样不仅违背了职业道德,更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行业信誉受损。[1][2]

2.培训力度不足

在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应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不断学习来维系职业能力的先进性,这样才能够更好地适应新时展变化,使自己时刻拥有先进的生产能力,尤其对于新入职的新闻记者而言更是如此。行业内需要通过开展专项有效的职业培训,引导新闻记者优化职业能力,保持稳定成长,从而满足融媒体时代先进人力资源的需要。但是,目前行业内普遍存在培训力度不足的情况,具体表现为一些广播电视台缺少入职培训制度或者严格的职业培训制度,导致培训工作不到位或只能流于形式。[3]

3.职业道德须加强

融媒体时代环境下,新闻媒体行业另一个显著特征便是需要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市场中许多商业企业都希望利用媒体渠道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拓宽经营范围,这样就会出现由企业带来的市场需求。比如,企业要求利用新闻报道的方式对自身进行软包装,这一类新闻内容往往夸大其词,甚至虚假宣传,企业会通过收买新闻记者的方式达到自身目的,如果这些新闻记者没有端正职业责任,受制于物质利益的诱惑,就会做出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4]

三、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新闻采编能力提高的建议

1.保持终身学习习惯

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必须夯实专业技术能力,丰富文化功底,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和知识深度,能够灵活应对新闻采访过程中遇到的各领域问题和突发状况。知识的积累不能一蹴而就,必须通过点滴学习才能够逐渐达成。所以,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为了提高自己的新闻采编能力,需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注重各种知识的积累。广大新闻记者可以借阅书籍,以自学的方式来提高专业水平,也可以通过网络和微课等方式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与此同时,广播电视台的新闻记者也要不断拓宽社交范围,积极与其他媒体人沟通联系,互相借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使自己视野能够一直处于行业领先水平[5-6]。

2.培养新闻记者新闻敏感度

培养新闻记者的新闻敏感度直接关系到新闻记者的专业能力提升。新闻敏感度是指新闻记者是否可以在第一时间内敏锐地抓住新闻信息,挖掘热点事件的内在价值。在日常采访行为中,记者应善于观察和思考,能够对常见的一些事物进行深层次的剖析,进而挖掘其内在的新闻价值。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也需要具备独特的新闻视角,能够在全新的利益和角度上开展新闻报道工作。针对这一方面的能力培养,广播电视台可以采取主动的方式,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培训,引导新闻记者对各类新闻信息进行分析。这不仅能够夯实新闻记者的技术基础,也能够使新闻记者保持思维惯性,养成预判能力。与此同时,广大新闻记者也需要注重自己的知识积累,在日常工作中,锻炼自己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的能力,尽可能避免主观思维的束缚。[7]

3.提高新闻采访策划能力

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需要具备良好的采访策划能力。采访策划主要是指在进行新闻采访之前,通过采取一定的规划设计来有序完成新闻采编工作。规划设计中需要明确采访的主题、新闻的中心思想、采访的范围、具体对象、采编方式方法、提问提纲、新闻类型等。一份好的采访策划往往能够帮助新闻记者采访编辑出更为出色的新闻报道节目。具备了一定的采访策划能力,新闻记者一方面可以凭借互联网的力量对各类政策、专业知识的内容、特殊领域的背景环境进行透彻了解;另一方面,新闻记者在对采访对象进行主题报道时,可以对采访对象的生活环境、成就、人生价值观、性格等进行全方位的了解,以更为充分的准备来确保采访工作的顺利完成。针对一条新闻,新闻记者要提前设置好各类问题内容,在整个新闻采编过程中,也要准备出各类应急预案,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应对突发状况。

4.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

广播电视台在对新闻记者进行培养的过程中,要突出对新闻记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工作,不仅要有效地提高电视台新闻记者保持对自身职业热爱的程度,也要使广大新闻记者能够端正自己的职业理想,保持良好的职业操守,坚持职业原则,树立起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观”,以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引导工作顺利开展。在对新闻记者进行教育引导的过程中,广播电视台也可以通过培养新闻记者法律法规意识的方式,来提高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水准。广播电视台必须确保每一名新闻记者都是坚决拥护党的领导、坚决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人,都能够按照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开展新闻采编工作,坚决不做有损国家利益、有害人民群众的非法行为。与此同时,广播电视台应引导新闻记者将自己的职业行为与国家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新闻记者愿意为国家的发展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愿意将自己的专业知识能力转化为现实成果,为人民群众奉献有价值的新闻内容,实现社会舆论价值观的正确引导,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

5.合理使用岗位能力考核管理手段

在融媒体时代氛围下,广播电视台会受到诸多影响,整个新闻行业呈现出瞬息万变的特征,这就意味着新闻记者在采编能力上必须与时俱进,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这些能力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表达能力,要求广大新闻记者可以针对特定的新闻题材,进行文字、音频、视频等不同题材的新闻报道;二是采访能力,要求广大新闻记者能够根据不同的采访情景,开展不同形式的采访工作;三是应变能力,要求广大新闻记者在新闻采编过程中遇到各类突发状况时,能够临场应变,灵活处理各种问题。针对新闻记者这些能力的提高和锤炼,广播电视台可以通过量化的考核方式来进行正确引导,促使他们进行交流与合作。灵活运用考核方法还能够提升新闻记者的职业水平,使广大新闻记者对自身的职业能力有更正确的认知,更能够带来激励性效果,促使其提高学习热情。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融媒体时代的大环境下,新技术手段为人民群众带来了丰富的文化生活体验,也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冲击。广播电视媒体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持权威性地位,但是未来发展空间一定会被挤占。如何实现广播电视事业可持续发展,帮助广播电视台应对融媒体发展所带来的挑战,提高新闻记者采编技术和质量是最为有效的途径。广大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要顺应当前环境,正视融媒体时代特点,不断提高自身采编能力,更好地服务于新闻报道。

参考文献:

[1]王树家.基于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采编能力提升路径分析[J].视界观,2020,000(004):P.1-1.

[2]尹炜,潘笛.浅论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采编能力提升路径[J].新闻文化建设,2021(11):116-117.

[3]串珠.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采编能力提升路径探讨[J].科技传播,2019,011(020):20-21.

[4]纪婧.融媒体时代如何提高电视台编辑记者的创新能力[J].传媒论坛,2020,v.3;No.62(14):86-86.

[5]韩雪.融媒体时代如何提高电视台编辑记者的创新能力[J].活力,2019,000(024):167.

[6]赵大鹏.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采编能力提升方法浅析[J].2021(2020-11):61-62.

广播电视专业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广播电视行业;人事档案;模式

概述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广播电视行业人事档案管理模式的创新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工信部《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国家标准化委员会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干部人事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GB/T33870-2017),以及中共中央办公厅《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条例》等政策性文件的出台和,为广播电视行业人事档案管理提供了政策支持,明确了标准规范。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来看,人事档案管理是一项重要且繁琐的工作,既包括对广播电视行业内部职工个人成长情况的记录,也包括利用大数据应用技术在人事档案资料开发中的应用,为广播电视行业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提供精准数据信息。内江广播电视台作为内江市最大的广播电视单位,拥有内江综合、内江公共、内江科教三个电视频道和综合、交通两个广播频率以及一个融媒体中心,拥有行政管理人员、记者、编辑、播音员、主持人、广播电视(网络)技术人员、新媒体运营人员等200多名职工,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因此笔者在这里以内江广播电视台为例,分析广播电视行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探索新时代广播电视行业人事档案管理新模式,以求充分发挥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中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1大数据对于人事档案管理的影响

大数据(BigData),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捕捉、管理、处理的数据集合,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多样化、高增长率和海量信息资产。大数据具有规模大、种类多、速度快、价值密度低等特点,对于广播电视行业人事档案管理模式产生重要影响:一是传统模式下广电行业人事档案受技术和理念因素的影响,导致人事档案管理具有静止性、滞后性的不足。二是传统模式下人事档案管理效率低下,检索、查询人事档案信息依赖于人工操作,耗费更多时间,利用大数据技术可提升人事档案信息检索的效率和精准性。三是传统档案数据信息受载体限制,档案存储量有限,安全性也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2大数据时代广播电视行业人事档案管理特点

2.1档案管理种类多样化

随着大数据时代云计算、人工智能、融媒体的迅速发展,广播电视行业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一个时候都更加迫切。随着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广播电视行业陆续招聘了大量的聘用制人员,多种用工制度在广播电视行业陆续实行,事业编、聘用制,以及临时聘用人员等并存,人事档案管理的标准、要求、内容等存在较大的差异,人事档案种类多样。

2.2档案管理要求精细化

传统的广播电视行业人事档案管理模式简单、粗放。新时代,为保证广播电视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迫切需要人力资源的精细化管理。广播电视行业的人事档案管理应根据不同的用工形式,选择不同的人事档案管理标准、依据、分类和管理,实行人事档案精细化管理,提升广播电视人事档案管理质量和效率。

2.3档案管理人才复合型

新时代,大数据、人工智能、融媒体技术的应用,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期。大量专业型、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纷纷走上了广播电视一线岗位,广播电视行业从业人数越来越多,用工形式更加多元化,对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能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不仅要求掌握档案专业知识、人力资源管理知识,还需要熟练应用计算机、人事档案管理应用软件等技术,打造复合型人事档案管理人才才能有效满足新时代新要求。

3大数据时代广播电视行业人事档案管理现状

近年来,经过全台共同努力,内江广播电视台人事档案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为干部教育培养、选拔任用、管理监督和职称评定等提供了有力依据。但分析人事档案工作依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3.1数据信息收储不及时

目前,全台人事档案主要包括退休、在编、编外聘用人员,以及退休死亡、已经离职人员档案。其中,在编人员、聘用人员档案数据信息收储是重点,但涉及进修、升职、职称评定、调动、表彰奖励等信息变化时,人事档案数据信息没有及时进行补充和完善,人员离职或调离时存在档案转接衔接不畅等问题,极易造成人事档案数据信息丢失。

3.2档案资源利用低

不同程度地存在人事档案数据信息在服务广播电视业务发展过程中主动性、积极性不强的问题。广播电视不同部门、不同岗位对于人员的专业技术、年龄结构、实践能力等有着不同的要求,在人员优化配置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其专业背景、实践经验、业务能力等。目前人事档案主要停留于反映人力资源现状,没有很好地运用大数据及其相应技术进行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量化分析,对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没有的达到预期的效果。

3.3管档复合型人才缺乏

在大数据时代,要求从事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不仅要掌握一定的人事、档案理论知识,也要熟练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大数据、新媒体技术,并将先进技术应用于人事档案数据信息收集、存储、整理、使用等全过程。

4大数据时代广播电视行业人事档案管理模式转变

针对当前广播电视行业人事档案管理过程中呈现出的新情况,应积极予以应对,创新方式方法,及时转变人事档案管理模式,适应大数据时代对人事档案管理提出的新要求。

4.1转变人事档案数据信息收储模式

广播电视行业人员用工形式多样,流动性较强,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利用计算机功能,识别离退休人员、在编、编外聘用人员,以及离职或调离人员人事信息,针对不同群体的人事数据信息收储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收储模式。如,已经退休的人员,因其档案变动较小,应着重做好退休前的档案资料的数据收集、补正,并对其进行数字化存储。针对在编、聘用人员,要重点做好人事变动时的人事档案数据信息的及时添加、补充。而对于调离或已经离职人员,重点需要做好档案数据信息的转接、备份等,并提前做好沟通,进行纸质档案数据与电子数据双份传送。

4.2转变人事档案数据信息利用模式

要将大数据技术与广播电视行业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深度融合,突破传统档案利用的时空限制,最大程度地提升人事档案利用效率。第一,构建按权限分级赋权提供阅档服务的人事档案数字化管理格局,单位领导及人事管理部门能随时查阅档案信息;第二,借助大数据技术进行人事档案资料的数据信息分析,帮助单位领导及人事管理部门全面掌握人员的年龄、学历、专业、职称、从业时间等人力资源基本档案信息。利用人事档案数据信息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升人力资源利用效率。第三,要结合单位自身情况和广播电视行业人才需求情况,完善各项人事档案数据指标,为广播电视行业引进急需型、紧迫型、高端型人才提供有力参考。

4.3转变人事档案从业人员培养模式

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关键之一是档案管理队伍的建设和培养。针对大数据时代广播电视行业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现实要求,应坚持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心过硬、作风过硬的原则,着力优化档案从业人员培养方式方法。在档案管理团队组建方面,积极组建由档案、信息技术、人力资源等不同专业背景的人员组成专门的人事档案管理团队;在档案从业人员管理方面,通过提升组织层级、专业分层负责、明确奖惩措施,加强档案从业人员的日常监督和管理。在业务培训方面,应坚持常态化业务培训和数据信息技术培育为主,紧跟信息技术发展和人事档案管理的最新标准、要求,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进行培训,提升档案从业者的综合业务素能,打造复合型人才队伍。此外,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培训,增强档案工作的荣誉感,坚守职业操守,验守秘密,树立严实作风,积极投身到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实践中,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档案从业队伍,使广播电视行业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1]马娥.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管理与思考[J].档案管理,2020(4):84-85.

[2]蒋蓉.浅析广播电视人事档案规范化管理[J].西部广播电视,2014(13):55-56.

[3]陈亚琳.加强广播电视台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19(8):74-75.

[4]李静.新时代做好广播电视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思考[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9(8):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