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广播电视工程就业去向

广播电视工程就业去向

广播电视工程就业去向

广播电视工程就业去向范文第1篇

【关键词】广播电视新闻专业 课程改革 专业特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2-0062-02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同时,广大的新闻单位也表示,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学生的整体素质与用人单位期望的差距较大,学生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一 广播电视新闻教学专业改革的必然性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教学的目标首先就是要满足学生的个体发展,从短期来看,学生的个体发展就是要让学生具备与社会工作要求相符的能力,使学生具备本科教育应有的素质,具有其他专业不可替代的学科优势。从长远来看,应该让学生具备广播电视新闻专业领域持续不断的学习能力,在本领域能够做出突出贡献,不断推动我国的新闻事业迈上新台阶。

除了学生自身的发展要求广播电视新闻专业进行改革以更加适应不断发展的新闻事业外,建设文化软实力强国的国家发展目标也要求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培养国际化的新闻传播人才。新闻人才的培养不仅是满足学生个体的需要,更是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需要。

目前,中国的传媒正在向“三网融合”的产业模式发展,广播电视改革已经进入到了更深的层次,2013年以后,广播电视和电信互相进入了对方领域,未来的传媒之争将更加激烈,且竞争将主要来自广电系统外部,广电系统由事业单位向企业转变的步伐愈来愈快,急剧变化的内外部环境对教育的影响也是非常深刻的,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教学改革必然要根据这些变化改变人才培养方式,更新教育理念。

二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教学改革方向

1.调整课程结构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不但要学习传统新闻学的专业知识,更要体现现代传播学的潮流。根据广播电视传媒发展的需要,该专业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以及专业的传播学素养。目前,各大高校课程结构主要集中在新闻学和传播学的专业课程上,而且理论性较强,实践环节较少,虽然人才培养目标是要求学生能够在传媒机构进行新闻采访、写作、编排、拍摄、制作等工作,但实际上学生毕业之后能够真正上手工作的非常少,课程所学不能应用于实践一直是阻碍学生发展的难题。因此,调整后的课程结构除了要夯实专业素养外,对于辅助实际工作的课程也不能忽视。笔者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课程需要得到重视,(1)写作课程,写作是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的基本功,目前广播电视新闻学开设的写作课程主要有基础写作、新闻写作、评论写作等,笔者认为还要加大这方面的课程比例,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2)外语能力,新闻传播的全球化要求本专业毕业生要具备较强的外语素养,在设置普通大学外语课程之外,还应适当增加传媒专业的外语课程,全面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能力,这对研究国外传播的趋势以及研究国外各类新闻节目大有裨益,首先要听懂,其次才能谈研究。(3)影视精品赏析课程,要积极引导学生欣赏不同类型的影视节目,掌握传播学的普遍规律,如国外的新闻与专题制作,纪录片甚至电影、电视剧、传播范围广的精品都可以作为教材,可以逐格逐帧地对影视作品进行研读和分析。

2.根据传媒发展的趋势,开展媒介融合的教学尝试,培养一专多能的新闻人才

一专是指“新闻”专业素质,“多能”是指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广播电视新闻已经进入了一个受众逐渐细化的时代,日后的传播分众化趋势将逐步加大,频道也趋于专业化。因此,新闻人才除了要掌握基本的新闻传播业务能力外,还要根据分众化的趋势培养社会学、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的能力,为竞争就业增加筹码,只有能够迅速融入专业化媒体传播领域的人才才能在分众化的媒体趋势中占据主动。其实,媒介教学的融合尝试在国外新闻传播学中早已经有实践。例如,美国的密苏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专业已经在本科阶段开设了媒介融合的教学,并且取得了很好的实践效果,该专业教授的课程除了有传统的传播学包括的新闻写作和传播理论等基础课程,还开设了网络、手机等新媒体传播技能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媒介融合专业的毕业生要比单纯接受传统新闻传播专业教育的学生更具有竞争力,能够更加适应新时代媒体的发展和变化。

中国传媒大学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课程设置将实用、立体培养作为目标,在夯实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不断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让学生习惯高强度的新闻采访工作,并对新闻以及节目制作的各个环节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安排学生到一些主流媒体进行长期实习,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专业素养,磨炼自身。学校委托实习单位对学生进行岗位培训,让学生在一线工作中弥补书本学习的不足。虽说地方高校可能没有中国传媒大学技能训练平台的优势,但笔者了解到很多地方高校也在依托地方资源为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搭建平台,如与省、市、县级电视台、各层次报社、影视制作公司等进行合作。平台虽有,但对广播电视新闻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模式、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兴趣?如何夯实学生的理论知识?如何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都需要广播电视教育工作者结合具体情况思考、改进。再则,这种融合教学要求广播电视新闻教育工作者从更宏观的角度看待本专业,新闻传播事业实际上是一项人与人沟通的事业,需要耗费大量的体力和智慧,只有具备“融合性”的人才才能不断促进传媒事业的变化。

3.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改革方向必须牢牢把握住正确的思想方向

诚然,西方传播学的发展和研究已经有超过百年的历史,中国对于新闻和传播的研究要想超越西方还有漫长的路要走,西方多年来累积的传播学和新闻学的经验以及发达的传媒事业都为中国提供了有利的借鉴。我们在学习时一定要秉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深刻认识到中国国情和政治制度下的广电新闻事业与资本主义国家是有本质区别的,新闻教育事业应该牢牢地把握社会主义新闻教育事业的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国家的发展服务为广电新闻事业的目标,为中国的广播电视新闻事业培养更多的理想坚定、素质过硬、敢闯敢干的年轻队伍,这才是高校新闻教育工作者的任务,也是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教学改革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印兴娣.论校园电视台在高校新闻教学改革中的作用[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2]潘雁飞、杨增和、戴丽岩.论地方高校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与途径[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7)

广播电视工程就业去向范文第2篇

*年,各级广播影视部门以迎接、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为主题,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确保安全播出,依法加强管理,加快事业产业发展,各项工作在巩固中发展,在规范中提高,在创新中进步,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圆满完成以党的十七大为重点的各项宣传任务,舆论导向正确、引导水平提高。紧紧围绕确保党的十七大的安全播出,顺利完成卫星广播电视转星调整工作,安全播出迈上新台阶。影视内容生产繁荣发展,电影年产量超过400部,电视剧产量超过1万4千集,影视动画年产量突破10万分钟。农村广播影视重点工程扎实推进,以加强农村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工程建设为重点突出抓好村村通工程,大力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继续推进西新工程。数字化进程加快,城市有线电视网络加快由小容量单向传输向大容量双向交互转变,无线广播电视数字化扎实推进,电台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电影数字化取得重要进展。改革进一步深化,电台电视台等事业单位加快内部机制改革,稳妥推进制播分离,电影电视剧和影视动画产业体制改革步伐加快。管理力度加大,扎实开展抵制低俗之风行动,继续加强境外节目引进播出管理,强化播出机构和频道频率管理,认真开展境外卫星电视传播秩序专项整治,加强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走出去”迈出新步伐。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二、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更加自觉主动地推动广播影视大发展大繁荣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广播影视系统的首要政治任务,就是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广播影视大发展大繁荣。必须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切实做到六个“始终坚持”:

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深化对广播影视性质地位作用的认识,明确广播影视发展的方向、思路、目标和动力。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主动转变发展方式,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加强统筹,特别是要加快构建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真正做到大众传媒为大众,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发展大繁荣。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广播影视大发展大繁荣,首先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到各项工作中,广泛深入、生动活泼、持续永恒地开展宣传,使之融入生活、走进群众,为人民群众理解、认同并自觉实践,进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包容多元多样多变的社会意识。深入贯彻“三贴近”原则,从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入手,采取更为有力的政策措施,加快建立完善相应的体制机制,真正把“三贴近”落到实处。

始终坚持以科技进步推动大发展大繁荣。从全局的、战略的高度,加强规划,完善政策,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和运用水平,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广播影视传播体系。重点是以数字化为龙头,充分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媒体,发展新媒体新阵地,不断提高传输覆盖、安全播出水平,不断创新管理手段,推动广播影视实现跨越式发展。

始终坚持以改革创新促进大发展大繁荣。通过改革创新找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规律的结合点,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结合点,进而找准改革发展的用力方向和着力点,一手抓公益性事业,一手抓经营性产业,大力推动体制机制、内容形式、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广播影视生产力。

始终坚持以科学依法、综合有效的管理保障大发展大繁荣。坚持以管理促改革、促发展、促繁荣、保安全,更新管理理念,改进方式方法,创新体制机制,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和科技等多种手段,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努力实现科学管理、依法管理、综合管理。

始终坚持以队伍建设支撑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始终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事事依靠人才、人人可以成才的观念,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创新体制机制,扩大人才总量,提高人才素质,优化人才结构,努力造就一支政治硬、素质高、纪律严、作风实、结构优的宏大队伍。

三、扎实做好2008年各项工作

2008年,广播影视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以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大和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为主线,围绕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战略任务,大力推进广播影视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确保安全播出,切实加强管理,大力繁荣创作,加快事业产业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1、以十七大精神宣传为主线,认真做好各项宣传工作。一要把宣传党的十七大精神不断引向深入。全面准确地宣传党的十七大的历史任务和重大意义,宣传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重大工作部署,及时报道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新思路新举措,充分展示各条战线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形成多层次、多角度的宣传声势。二要精心组织好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和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等重大宣传报道活动。深入宣传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展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和伟大成就。精心组织,加强协调,确保完成好奥运会、残奥会各项宣传报道任务。认真组织好“两会”报道,做好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海南经济特区建立20周年,纪念刘少奇同志、同志诞辰110周年和井冈山会师80周年等重大活动的宣传报道。

2、进一步加强安全播出工作。推进安全播出由重点防范向安全运行转变,加快构建广播电视安全运行保障体系。今年重大宣传任务多,特别是奥运会现场直播任务多、涉及面广,必须提前谋划,综合考虑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扎实做好各种应急预案,严格执行现场直播规章制度,确保反应快捷、处置及时、万无一失。

3、统筹传统媒体、新媒体发展,大力加强阵地建设。一要正确处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关系。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共同提高,并将最终走向融合。传统媒体必须积极主动地发展新媒体、抢占新阵地,不断延伸发展空间,增强发展活力,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新媒体要充分利用传统媒体的内容、品牌、人才、资金优势,壮大自身实力。二是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使电台电视台成为广播影视发展新媒体的主力军。中央三台要依托央视国际、国际在线、中国广播网,坚持走多媒体综合集成的发展道路。总局将在规划布局、资格准入、资源配置等各方面向电台电视台等主流媒体重点倾斜。三要积极探索发展新媒体的有效途径。深入研究新媒体受众分布和收听收视习惯,创作生产出更多适合新媒体传播的内容作品,形成网络广播影视文化品牌。大力发展网络广播电视、手机电视等新媒体,积极稳妥发展IP电视。四要切实加强对新媒体的管理。加快建设全国信息网络视听节目技术监管体系。从加强内容监管入手,重点查处、暴力、侵权盗版等违法违规网络视听节目,务使网络视听节目有一个大的改观,努力营造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

4、以重点工程为载体,加快构建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着眼于建立长效机制,加快由工程建设向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转变,使广播影视发展成果惠及最广大人民群众。村村通工程,重点是确保在6月30日前完成农村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工程建设,对4000多部发射机进行更新改造和运行维护。农村电影放映工程要在扩大覆盖范围、提高服务质量上取得更大进展。西新工程要抓紧实施第四期第一阶段建设任务,办好中央和地方民族语言广播电视节目,大力提高民族语言节目译制和自制水平。

5、以内容产业为重点,促进广播影视产业大发展。一是紧紧围绕提高市场竞争力,加快繁荣国产电影。突出抓好重点影片创作,着力发展主流大片,积极推进主旋律影片大众化、市场化。加快国有电影制片单位事业转企改制步伐,推进规范的公司化改造。继续深化电影院线制改革,加快形成多层次的电影市场体系。二是按照稳定数量、提高质量的要求,促进电视剧持续健康发展。认真落实备案公示管理制度,优化电视剧题材结构。进一步完善审查办法,重点加强对低俗、暴力等不健康内容以及敏感问题的审查。认真执行总局关于引进管理和播出调控的各项措施。三是坚持鼓励原创、综合开发,加速影视动画产业升级。要坚持“抓创意、促原创”,引导企业强化创意研发,培育核心竞争力。继续严格执行黄金时段国产动画播出规定,切实加强境外动画引进管理。抓好衍生产品综合开发。大力开发图书、玩具等各类衍生产品。加大宣传推广力度,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加快建立影视动画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6、以数字化为龙头,加快科技创新步伐。一要按照“大容量、双向交互”的要求,加快推进大中城市有线电视网络的升级改造和数字化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确保维护好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基本合法权益。积极发展付费电视、视频点播、信息服务等新业务和增值业务。二要加快电台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发展。三要加快无线广播电视数字化。积极推进地面数字电视国家标准的推广实施,加快奥运城市数字电视频率规划和标清数字电视播出。加快移动广播电视发展,认真做好奥运城市移动广播电视试点,确保按时为奥运会提供服务。四要加快电影数字化发展。加强数字电影制作基地建设,中影数字电影制作基地力争8月投产运营。加快构建多层次的数字电影放映体系,积极推广农村数字化流动放映。

7、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稳妥推进改革。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精神,按照总局改革方案,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推进”,一手抓公益性事业,一手抓经营性产业,积极稳妥推进改革。一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二要突出重点,积极稳妥把改革引向深入。电台电视台要按照“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的要求,突出公益性质,深化内部机制改革,重点做好制播分离改革试点。电影电视剧和影视动画等经营性产业,要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的要求,加快产业发展步伐。三要严格按规矩办事。各地广播影视重大改革措施和方案的出台,必须严格按规定和程序报批,改革中出现的重大问题要及时请示报告。各级广播影视管理部门要加强调查研究,加强对改革的指导,完善落实配套政策,确保改革沿着正确方向顺利推进。

8、加快走出去步伐。一要着眼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抓紧制定完善走出去规划。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坚持与外交、外援、外宣紧密结合,坚持软件与硬件并重、落地与节目并重,统筹中央和地方特别是边疆地区走出去,统筹广播电影电视走出去,统筹传统方式和高新技术方式,进一步扩大重点国家、周边国家和地区有效覆盖,大力推进广播影视产品和服务走出去,不断增强我广播影视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二要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继续扩大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海外落地。加强长城平台运营和建设,完成拉美平台建设,努力建成东南亚平台。加强国际台环球广播网建设,完成在部分亚非国家整频率落地,推动在美国、欧洲、拉美整频率落地,实现在欧美主要国家和其他重点国家租时段播出。积极推进中央电台全球华语广播网建设。突出抓好电影走出去,力求我国电影在进入发达国家主流院线和电视网络方面取得明显进展。三要创新方式,提高实效。积极采用互联网等现代传播手段扩大海外落地,积极探索实施本土化战略,更好地适应国外受众需求,切实增强对外宣传的针对性、有效性。认真把握国际贸易规律,推动我国广播影视产品和服务更多地进入国际市场。

9、认真履行职责,切实加强和改进管理。一要强化宣传管理,继续深入开展抵制低俗之风行动,加强制度建设,建立长效机制。继续清理整治虚假违法广告。省级广电行政部门切实加强对电台电视台特别是集团、总台的宣传管理。二要强化播出机构和影视制作机构管理,依照法律法规,针对频道频率、节目栏目运营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建立退出机制。频道频率绝不能搞公司化、企业化,更不能与广电系统外搞任何形式的合资合作。三要充分运用高新技术改进和创新管理。以内容监管为中心,以技术监管体系为保障,创新管理的方式方法,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以强化互联网视听节目、有线数字广播电视和卫星广播电视节目监管为重点,加快建设完善内容监管技术系统,逐步实现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全面监管。四要加强法制建设。

广播电视工程就业去向范文第3篇

一、当前广播影视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广播影视随着国家的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相当的规模,具有了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目前,我国有电台、电视台1900多座,共开办广播节目1800多套、电视节目2200多套;有近70家电影制片单位,年生产故事片100余部;有广播影视节目制作经营机构近900家,电视剧制作机构300多家,年生产电视剧1000多部10000多集。基本建成了有线、无线、卫星多技术、多层次混合覆盖的全国广播电视网,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已分别达到93.34%和94.61%,其中有线电视网已近400万公里,有线电视用户超过1亿;全国共有电影院6000多家,已建成区域和跨区域电影放映院线35条。从广播影视节目的生产制作量、整体技术水平和规模以及实际覆盖人口来看,我国已经成为广播影视大国。同时与广播影视事业发展相伴随,广播影视的产业经营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显著成效。*年,全国广电系统总收入9.83亿元,基本属于财政拨款,到了2002年,全国广电系统总收入已达514亿元,其中广告收入超过280亿元,财政拨款75.84亿元,财政拨款仅占总收入的14.75%。广播影视已经从主要依靠财政拨款转为以经营创收为主、财政拨款为辅,广播影视的产业功能和良好的开发前景正日益显露出来。

应该看到,目前我国广播影视产业发展既有着良好的基础和条件,也存在着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从总体上看,我国广播影视产业还只是处于起步、探索的初级阶段,产业发展很不充分,经济总量规模比较小,与发达国家相比实力还比较弱,竞争力不强,广播影视产品的进口大大超过出口。二是长期以来我国广播影视实行计划事业型为主的体制,不区分经营性产业和公益性事业,广播影视按行政区划设置,条块分割严重,已很不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不符合广播影视产业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广播影视产业发展。广播影视的体制机制问题,已经成为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三是广播影视产业发展很不平衡。东部、中部、西部,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城市与农村,差异很大。东部发达地区和城市产业发展比较好,效益也比较明显,西部不发达地区和农村则比较差。广播影视产业内部电视与广播、电影发展不平衡,广播电影电视与网络的发展也不平衡。电视较强,增长较快,已成为整个广播影视产业的龙头和支柱,广播和电影相对较弱,存在不少困难;网络建设较快,但业务开发不足,未形成整个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不少网络公司还面临亏损。四是广播影视的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还不完善。现有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大多只是适应计划经济体制的要求,更多考虑的是如何办事业,较少考虑产业的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的发展问题。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新阶段新形势对广播影视的产业发展讲了新要求。广播影视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大明确讲要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迫切要求包括广播影视产业在内的文化产业的改革发展与之相适应,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结构调整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小康社会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对广播影视产业发展也讲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世界范围内高科技的迅猛发展,要求广播影视加快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步伐,迅速实现新一轮的产业优化升级。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扩大对外开放,我国将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参与国际竞争,目前,电影和音像已经部分地、有限度地对外开放,国外大型传媒集团已经有条件地进入我局部地区。国外文化产品、文化资本和文化价值观念的涌入,给我国广播影视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深刻分析、正确把握广播影视产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发展广播影视产业的极端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大胆开拓,不断进取,紧紧抓住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努力化解不利因素,切实解决好各种矛盾和问题,大力推进广播影视产业更快更好地发展,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把我国广播影视产业做强做大。

二、发展广播影视产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

新世纪新阶段,广播影视产业发展总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大精神,根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按照广播影视产业的特性和规律,以发展为主题,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依法管理为保障,以增强活力、壮大实力、提高竞争力,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的,统筹协调中央与地方,东部与西部,城市与农村,国内与国外,广播、电影、电视与网络,全面推进广播影视产业发展,逐步形成产业体系相对完整、结构布局日趋合理,整体技术水平先进、市场主导作用明显,国有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努力实现广播影视产业全面协调、持续健康发展,使广播影视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新型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我国精神文化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

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基本原则:

一要坚持正确方向。广播影视产品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必须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不管是广播影视的产品生产企业还是服务企业,都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二要坚持面向市场。面向市场就是要在强化宏观调控的同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产业资源配置上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市场手段优化资源配置,调整结构布局,调节利益分配,促进产业良性循环发展。面向市场就是面向人民群众,一切要以人民群众即消费者接受不接受、满意不满意为标准,始终把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作为产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要坚持改革创新。广播影视产业要加快发展,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要坚决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坚决改变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坚决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要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唯一途径,立足于发展来改革创新,以改革创新求发展。

四要坚持国有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坚持国有为主,充分发挥国有经济在市场的龙头、示范和主导作用,有利于坚持和巩固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地位,保证广播影视产业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带动和促进整个广播影视产业健康发展。坚持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有利于充分吸纳和利用社会资源发展广播影视产业,形成多主体公平竞争、开放有序的市场环境,促进市场繁荣和产业壮大。要积极推行广播影视产业领域公有制经济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广播影视产业领域的非公有制经济,凡是法律法规未禁入的领域都要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或参与。

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重点:

一要强化优势产业。广播影视是以提供内容产品和服务为主的综合性产业,电视是其龙头和支柱。目前电视的优势和潜力还远没有得到最充分的发挥,需要进一步强化。一是要继续保持现有电视产业经营特别是广告经营的持续增长。二是要尽快实现电视产业经营的转型,改变过去单纯依赖广告的经营模式和赢利方式,积极开办付费电视,使之成为电视产业经营的又一个重要收入来源。三是要积极扩大电视节目经营和资源开发。要面向群众、面向市场、面向国外扩大电视剧、电视节目的销售,增加节目销售收入。要适应多媒体综合性发展的趋势,针对广播影视的特点,以电视为龙头对经营性资源进行电视、广播、电影、音像、报刊、出版等多种媒体的多重开发、多重利用。

二要振兴弱势产业。主要是指广播、电影、动画等,它们曾经取得过辉煌业绩,现在整体相对处于弱势,需要大力振兴。广播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按照产业规律切实加大产业经营特别是广告经营的力度,积极开发广播衍生产品市场,进一步增强产业活力,增加产业经营收入,尽快提升产业总体规模和效益。电影要加快产业化转变步伐,以强化电影创作为基础和核心,多渠道、多层次、多品种开发电影产品,全面搞活市场,形成综合效益,改变过去长期单纯依靠影院票房收入的状况,真正建立起符合当代电影产业发展规律的比较完整的产业链。要运用资本运营的办法,吸收各方面资金组建股份制电影公司和电影上市公司,制作“国产大片”,以此带动和促进国产电影的繁荣。要保持和发展国产影片在国内电影消费市场的主导地位,同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不断扩大在国际市场的份额,努力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要加快推进国产动画产业的振兴,更新创作观念,充分引入市场机制,强化市场运作,建立完善的产业结构体系,扩大动画生产规模,形成产业品牌,逐步改变国内动画市场“外强我弱”的局面,在占领国内市场的同时,积极打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

三要发展新兴产业。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使广播影视网络成为以提供内容服务为主的非常重要的新兴产业。广播影视网络要在确保传输好广播电视基本公共节目的前提下,大力开发网络新业务新市场,提供新服务。要大力发展数字电视,推广数字机顶盒,在网上积极提供付费电视、视频点播、数据广播、互联网接入、网络游戏、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远程医疗、远程教育以及其他网络服务,促进网络产业迅速膨胀和扩张,使网络产业尽快发展成为广播影视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要改造传统产业。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变化,广播影视过去的一些业务和产业已不适应发展,要进行调整和改造。新闻纪录电影摄制,现在的市场需求已大不如以往,需要改造转型,在保持一些必要业务的同时,可以开展有关影视节目的制作经营,特别是可以大力发展电视纪录片。电影生产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数字电影的到来,电影胶片的需求将越来越少,甚至可能很快就会退出市场,电影洗印业面临转型的任务,要积极做好准备。广播影视类的报刊、图书,长期来以事业建制,侧重宣传功能,不适应产业化发展。要转变体制,面向群众、面向市场,积极开发产业功能,形成新的出版产业。

五要重视高新产业。要积极跟踪广播影视科技和市场的最新发展趋势,大力开发对广播影视产业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高新产业。广播电视卫星直播是卫星广播电视的发展趋势,在国外已经得到普遍应用,我国也已进行了成功的试验,是继有线电视网络之后广播影视业又一个具有良好开发前景的服务产业。此外还有手机广播、手机电视、移动电视、宽频电视等。这些新媒体、新产业、新业务虽然短期内可能不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但一定要高度重视,掌握主动,抢占先机,尽早培育、开拓和占领市场。

三、发展广播影视产业的相关措施

1、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培育发展市场主体

一是区别广播影视公益性事业与经营性产业,面向市场,按照现代产权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深化经营性产业体制机制改革。广播电视要把允许经营的资产、资源和业务从目前的事业体制中分离出来,面向市场进行企业转制和重组,与事业部分分别管理、分别运营。具体来说,可以把电台、电视台、广电集团(总台)的除新闻宣传以外的社会服务类、大众娱乐类节目,特别是影视剧的制作经营从现有体制中逐步分离出来,按照产业发展的方向和现代产权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组建公司,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纳税。对于产业经营前景比较好、具备企业化运作条件的如体育、交通、影视、综艺、音乐、生活、财经、科教等频道频率,在确保频道频率作为国家专有资源不得出售,确保节目终审权和播出权牢牢掌握在电台电视台手中的前提下,经批准可以组建公司,探索进行频道频率的企业化经营。电影要加快实现整体从计划事业型向产业经营型的转变,严格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重塑市场主体,加快面向市场的步伐,进一步搞活经营。

二是充分运用市场机制,优化资源配置,调整结构布局,提高产业集中度,推进产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发展。要通过资源整合和结构调整,着力打造一批实力雄厚、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广播影视产业集团公司,作为产业骨干带动整个广播影视产业向前发展。要以资产和业务为纽带,整合广播和电视经营性资源,推进广播电视经营性资源的区域整合和跨地区经营,培育发展广播电视产业集团公司。广播电视产业集团公司作为广电集团(总台)或电台电视台的经营实体,主要从事广播电视节目和电视剧的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经营。要进一步推进电影集团的发展,鼓励电影集团通过兼并、联合、重组整合电影企业,进一步壮大规模,增强实力,同时加快推进跨区域规模院线(放映集团)的建设。要加快广播电视传输网络的整合,组建全国和省(区、市)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公司,形成资源共用、利益共享、上下贯通、统一运营的广播电视网络发展新格局。

2、扩大投融资渠道,放宽市场准入

逐步加大广播影视市场的开放力度,逐步放宽市场准入,吸引、鼓励国内外各类资本广泛参与广播影视产业发展,不断提高广播影视产业的社会化程度。允许各类所有制机构作为经营主体进入除新闻宣传外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业,允许境外有实力有影响的影视制作机构、境内国有电视节目制作单位合资组建由中方控股的节目制作公司。电台、电视台和广电集团(总台)内重组或转制为企业的单位,在确保控股的前提下,可吸收国内社会资本探索进行股份制改造,条件成熟的广播电视节目(包括电视剧)生产营销企业经批准可以上市融资。付费电视的开办以中央、省和省会市、计划单列市广播影视播出机构为主体,允许符合条件的广播影视机构、拥有节目内容资源独占优势的国有机构及其它符合条件的机构参与,组建公司,进行市场化运作。鼓励国内社会资本投资拍摄影片、发行销售国产影片、加入院线或独立组建院线、改建电影院。允许境外制片机构同境内国有电影制片单位合资组建由中方控股的影片制作公司。允许境外公司以合资形式成立影院建设公司或改建电影院,外资比例可达75%。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公司在广播影视系统拥有优先投资权、保证控股和拥有经营管理的实际控制权的前提下,可吸收国内社会资本。

3、依托高新技术,促进产业升级

广播影视产业的发展必须紧紧依靠科技进步,积极运用高新技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和服务领域,提升产业竞争力。要以数字化、网络化为重点,全面推进广播影视产业由模拟转到数字的升级换代。一是要全面实现广播电视节目生产制作的数字化;二是要加快有线电视网络的数字化进程,力争在*年底东部发达地区和中部的地市以上城市以及西部有条件的省会城市、地市实现整体转为数字有线电视的目标,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数达到3000万户;三是要大力推进数字电影制作和数字影院建设,扩大电影数字制作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成果,建立一定规模的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数字电影制作基地和数字电影放映院线,积极推进农村和城镇社区的电影数字化放映;四是要积极推动广播电视直播卫星和地面数字电视的开发应用,争取*年开始提供直播卫星业务,*年以北京奥运会为契机,大力扩展数字电视移动业务和高清晰度电视业务。

4、积极实施“走出去”工程,谋求国际化发展

要适应扩大对外开放和国际化发展的趋势,积极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广播影视产业走出去要强化市场运作,大力发展海外营销机构和网络,着力将我具有竞争力的广播影视产品推向国际市场,努力增加我广播影视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做大做强一批有影响有实力的对外产业品牌。要加强对国际市场的研究,分地区、分项目,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实施“走出去”工程。广播电视要进一步扩大在国外的落地覆盖和节目销售,同时积极鼓励有条件的中央、省及重点城市的广播电视机构在国外独立或合作开办电台电视台。电影要进一步扩大中外合作在我境内拍片,同时要走出去选择一些管理规范、技术先进、对我友好的国外知名电影机构进行合作,使我国电影更多地进入国际市场。

5、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强化政府监管

加快法制建设,尽快建立健全广播影视产业的法律法规及政策体系,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广播影视产业健康发展。要根据我国广播影视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抓紧修改和补充不适应产业发展的广播影视现行政策法规,抓紧出台促进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意见和措施,并及时将有关政策措施通过法律程序上升为法规规章。要积极推动《广播影视传输保障法》、《广播电视法》和《电影法》等重要法律的起草和颁布实施。

转变政府职能,切实强化政府监管。广播影视产业发展要逐步实行管办分离、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广播影视主管部门要依法行政,真正把对产业的行政职能转到宣传调控、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要着力抓好以下工作:一是要强化宏观调控。要进一步完善产业宏观调控的政策法规体系,积极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多种手段加强宏观管理。要继续做好电影、电视剧和动画片的题材规划,认真贯彻执行国外电影、电视剧和动画片的进口与播放管理规定,认真开展广播电视播出机构、电影电视剧及广播影视节目制作机构的年检年审工作。二是要加强市场建设和监管。加快广播影视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建设,发展市场中介组织,繁荣产品流通交易,着力建好全国性的广播影视节目交易中心,重点办好中国广播影视博览会和相关广播影视节展。要严格市场准入制度,严格执行电影电视剧生产、发行、播映和网络公司传输广播影视节目审查许可制度,建立重大节目生产审查制度,实行广播电视节目出品人、电视剧制片人持证上岗制度。三是要进一步改进政府评奖。政府评奖要和市场结合起来,要有利于推动优秀的广播影视产品进入市场、占领市场,有利于引导市场,推动市场繁荣和产业发展。

6、加强产业扶持与人才培训

广播电视工程就业去向范文第4篇

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人们对精神上的需求越来越大,广播电视在满足这一需求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何第一时间将最新发生的时事客观地、有深度的报道出来,这就需要广播电视编辑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如果广播电视编辑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那么广播电视新闻的质量在某种程度上就会得到充分的保障,进而提高了广播电视的收视率。因此,如何提高广播电视编辑的综合素质是当前广播电视工作急需进行探讨和解决的首要问题。

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产生,各行各业之间的竞争也不断的加剧。为了适应这种竞争的加剧,广播电视做出了一系列的调整工作,包括提高广播电视编辑的综合素质。通过这些努力,广播电视编辑的综合素质虽然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有些广播电视编辑的政治观念太强,喜欢把电视广播内容与政治联系在一起;有些广播电视编辑为了吸引人的眼球,获得更高的关注度,使用很浮夸或者不符合事实的词语;更有一些广播电视编辑不积极的学习新知识,不能做到与时俱进,使得编辑的内容与大众的需求不符合。此外,还有一些广播电视编辑缺乏一些联想和组合的能力,凸显不出编辑内容的价值。因此,为了提升广播电视的质量和效果,提高广播电视编辑的综合素质势在必行。

二、提升广播电视编辑综合素质的具体有效措施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都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广播电视也不例外。广播电视如果想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传媒界占据一定的地位,当务之急是提高广播电视编辑的综合素质。要想解决问题,首先要了解问题。在我们充分了解了广播电视编辑存在的不足之后,提升广播电视编辑综合素质的具体有效措施主要包括以下的几点。

充分了解广播电视编辑素质的规律是快速提升其综合素质的有效措施之一。广播电视是一种可以观其形、闻其声的特殊传播方式,使得它具有多样性的特性。广播电视编辑不仅要重视多条新闻之间的关系,更应该要参与到电视广播的前期策划中去,进而对记者起到大方向的指导作用。电视广播直接影响着大众的娱乐导向,因此编辑要根据党和国家的具体政策、方针来把握和整合最新新闻的形象、内容、精神状态和新闻指向。这些都体现了广播电视编辑的情商和智商、个人修养和道德情操等综合素质。由此可见,广播电视编辑在进入广播电视后最先了解的应该是编辑能力、编辑知识、编辑技能的互动性规律。

注重广播电视编辑思想素质的提高也是提升广播电视编辑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加强广播电视编辑的思想素质首先要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等重要的基本知识。拥有强有力的基础理论,能轻松的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正确的把握编辑内容的大方向。广播电视编辑还要加强对我国电视传媒工作政策法规和编辑政策法规的学习,这样有利于对广播电视编辑行为的规范。同样重要的还有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水平,还要把国家的最新政策和最新思想与所要编辑的内容相结合,充分考虑所编辑的内容在满足人民好奇心的同时是否可以提升人民的思想道德水平。

(三)广播电视编辑专业素质的提升必不可少

广播电视编辑专业素质的高低对编辑内容的好坏有着直接的关系。有些编辑不能很好的将稿件与稿件联系起来,只注重稿件的文字修改和顺序的排列,使得编辑的内容没有起到正确的社会导向性;还有一些编辑,为了显示自己的政治思想高,将一些时间牵强的与政治联系起来,进而使得编辑的内容缺乏生动性;更有一些编辑为了收视而选择一些缺乏主流性的话题。这些都是专业素质低的体现。专业素质好的编辑具有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一定的技能应用到编辑新闻中去的能力。因此知识和技能能否很好的运用到编辑工作中与广播电视编辑专业素质高低有着必然的联系。如果一个广播电视编辑可以很好的掌握编辑知识和技能,那么他的编辑能力是不容小觑的;另外,如果一个编辑从事的编辑活动越多多,从实践中获得的经验就越丰富,那么他的编辑能力就会越强。因此努力提升广播电视编辑专业素质是必不可少的。

广播电视编辑的学习和培训在提高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综合素质中也是至关重要的。对广播电视编辑的学习和培训有以下几方面的好处。首先,通过学习和培训,广播电视编辑对新闻的敏感性加强。观察力的敏感程度直接决定了广播电视编辑素质的高低。如果广播电视编辑的敏感性强则编辑内容的方向和宣传力度就会得到保障。其次是思维的品质,思维的品质主要包括思维的宽度、深度、敏捷性、逻辑性、独立性和宏观性六个方面。这些良好的思维品质对把握正确的娱乐导向有着很好的指导性作用。强有力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更是编辑非常重要的素质。优美的语言文字可以让简单的故事生动化,可以赋予没有生命的文字以生命。所以要求广播电视编辑对文字的表达要有新的思想和新的理念,使得复杂的事物简单化,平民化、生活化,使编辑的内容更容易让大众接受。通过学习和培训,广播电视编辑还应该具有强有力的组织指导能力。编辑应该经常组织看展新栏目、制定新的方案、发动群众讨论人们话题,与记者、通讯员搞好关系,不时地给他们帮助,对组织新闻业务进行指导,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广播电视编辑可以拥有强有力的组织指导能力。最后广播电视编辑要有甘于奉献的精神,因为编辑和记者不同,不能被大多数人所熟知。

三、结语

总而言之,全面提升广播电视的综合素质不是简简单单的工作,它是一项周期长、任务非常艰巨、程序非常复杂的工作。提升广播电视的综合素质不仅要求工作单位为编辑寻求提高综合素质的新途径、新方法和提供培训和学习的机会,也要求广播电视编辑在工作中努力的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珍惜和把握学习机会,积极参加各种培训。通过单位和跟人的共同努力,广播电视的综合素质一定会得到提升。只有广播电视编辑的综合素质提高上来,广播电视才可能发展的更加辉煌。

广播电视工程就业去向范文第5篇

这次会议既是广播电视数字化传输建设工作的部署会,又是加快广播电视数字化传输建设的动员会。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市广播电视数字化建设工作进入一个新阶段、迈上一个新起点。其表现为:一是广播电视由模拟向数字化发展;二是广播电视由过去的单向传输逐步到双向、交互过渡。新阶段和新起点对广播电视数字化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应对这一要求,把广播电视数字化工作不断推向深入,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在当前推进广播电视数字化进程中,要注意处理好几个关系

(一)正确处理好政府领导与市场运作的关系。广播电视数字化传输建设工作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应当作为各县市委、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提上议事日程、纳入工作规划,大力支持,给予相应优惠政策,确保顺利推进。但是,广播电视系统在争取各级党委、政府支持的同时,一定要自觉地把广播电视数字化工作纳入市场法则轨道,按照市场规律的要求去运作,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创新符合市场法则的数字电视运作体制和机制。

(二)要正确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广播电视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是重要的宣传思想阵地和舆论引导工具,是重要的公益事业。推动广播电视数字化建设,应该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努力争取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当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发生矛盾的时候,要无条件地服从社会效益。数字化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我们建设数字电视的根本目的在于,要使我们的广播电视更好地为党的事业服务,为大局服务,为保持正确舆论导向服务,为满足我市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服务,为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服务。

(三)正确处理好广电实施与社会参与的关系。鉴于广播电视作为党和政府喉舌的特殊地位,在坚持党委、政府领导的前提下,在全市广播电视数字化传输建设工程实施中,应当由广电部门主管,必须由广电单位来实施。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上,也要注重兼收并蓄,广泛吸纳社会各方力量和资本参与广播电视数字化建设进程和有关方面、有关环节的业务,通力协作,共促发展。

(四)正确处理好保障人民群众公共权益与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需求的关系。在广播电视数字化建设过程当中,首先要保障人民群众的公共权益,特别是低收入群众和困难群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的基本权益,要保障全社会对于6套基本节目的收听收视;在此基础上,广电单位要积极拓展业务内容,满足不同层次群众对于广播电视内容和服务多元、多变、个性化的需求。要充分认识到这两者之间是互相促进、互为补充的,在保证人民群众基本收视权益的同时,广电单位要增加个性化的服务,扩大收入来源,提高收益,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公共事业的发展。

(五)正确处理好统筹规划、整体转换与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的关系。城市的有线电视数字化,必须在通盘考虑的基础上,实现整体转换,才能发挥规模优势,获得效益。但是,在具体工作过程中,各县(区、市)的情况并不一致,如南同蒲和东山的情况就不一样,市城区和县域的情况又不一样,应该按照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的原则,从实际出发,积极稳妥地进行开展广播电视数字化工作,切忌搞"一刀切"。在这个问题上不能急躁,但必须有紧迫感;不给大家压指标,但工作必须有目标。

二需要强调的几个问题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推进广播电视数字化,是广电系统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各县(区、市)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对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对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我市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自觉把我们的思想和意志统一到这次会议精神上来,把我们的行动和力量凝聚到落实各项任务上来,加强领导,高度重视,加大投入,狠抓落实。各县(市)领导组的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要有专门机构负责,做到组织落实、人员落实、任务落实、责任落实,全力以赴,确保数字化工作不断推进。

(二)政府推动,政策引导。广播电视数字化是我市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开展数字广电业务,推进广电数字化,涉及到千家万户,不能简单地把这项工作当作是一个网络公司的行为、是一个行业部门的行为,要将有线电视数字化纳入城市信息化建设中,纳入城市整体发展规划中,纳入当地党委、政府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的具体内容。各县(市)广电部门要积极主动向党委、政府汇报,争取列入当地党委、政府的工作日程。

(三)加强协调,形成合力。广播电视数字化传输建设,需要发挥整体力量,形成合力,才能整体推进。开展数字广电业务,推进广电数字化,涉及到发改委、城建、财政、物价、税收、农业等多个部门,涉及到节目制作、播出、传输、分配、接收等多个环节。缺少哪一个部门、哪一个环节,数字电视工作链无法形成,哪一环节、哪一个部门出了问题,整个系统将难以正常运行。各县(市)各单位一定要有全局观念,大局意识,找准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优势,加强沟通,加强合作,形成合力,共同发展。市县领导组要加强协调,加强跟踪,及时处理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共同推进试点工作。

(四)创新体制,持续发展。数字化给广电带来了深刻的变革,要求我们观念要更新,管理要创新,体制要重构,业务要重塑,分工要重定,资源要重组。数字化推动生产力的大发展,生产力的大发展要求生产关系作相应的调整。科技创新必须与体制创新紧密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因此,我们必须按照党的十六大的要求,紧紧围绕数字化、产业化,大胆改革,逐步形成以用户为基础、以网络为纽带、合理分工、利益共享、共同发展的广电新体制、新机制。

(五)艰苦创业,长期奋斗。开展数字广电业务,实现广电数字化,是一项全新的事业、长期的任务,也是培育和发展广电产业的一个艰苦的过程。建立数字电视运营新模式、管理新机制、发展新格局,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有长期作战的准备,需要大家发扬艰苦创业、开拓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共同把这项事业推向前进。

三、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强力推进新一轮广播电视村村通

今年1月17日,中央领导在广播电视村村通现场会上明确要求,把村村通工程作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一号工程,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以超强的力度,用超常的措施,强力推进新一轮广播电视村村通,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先行一步。10月16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广电总局联合召开新时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明确要求到2010年底,全面实现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通广播电视的目标,大力提高广大农村地区的广播电视覆盖水平。

新一轮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有新的要求。中央领导明确提出: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是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入农村千家万户的政治工程,是最现实、最有效地把文化活动室办到农民家中的文化工程,是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是深受广大农民群众欢迎的民心工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一号工程,也是全国广电系统服务"三农"的重中之重。我们要站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站在服务"三农"的高度,站在"一号工程"的高度,调整我们的工作思路、工作重点和工作机制,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始终抓住农村这个重点不放,举全系统之力,完成好新一轮广播电视村村通的各项任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应有的贡献。

新一轮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有新的目标。那就是巩固成果、扩大范围、提高质量、改进服务16个字。一是巩固成果,就是要巩固和完善已建的村村通工程,防止出现"返盲"。二是扩大范围,就是要扫除"盲区","十一五"时期基本实现所有20户以上通电自然村通广播电视的目标,解决群众听广播、看电视难的问题。三是提高质量,就是要利用有线电视、卫星共用天线接收、数字微波等多种技术手段,不断增加节目套数,不断提高传输质量,使农民群众能够收看到8套以上电视节目(包括中央、省和当地节目)。四是改进服务,就是要推动县对乡镇广播电视的垂直管理,落实机构,落实人员,落实经费,建立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长效机制,确保村村通、长期通。